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牌导演_狴犴-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特森·卡塞尔无缘影帝,塔玛拉·霍恩愤离戛纳》!
——《塔玛拉·霍恩泪洒戛纳,颗粒无收》!
直至22日电影节结束,才陆续爆出主竞赛评审内幕。
德高望重的“法国电影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本届戛纳电影节大热门《精神病人》会空手而归”时,瓦尔达露出无奈地表情:“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这一届主竞赛作品,水平普遍不如想象中那么出众,但也不乏优秀作品,《精神病人》就是其中一部,事实上关于到底哪部电影最好,评审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卡塞尔是一名优秀的演员,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最佳男演员方面,我是很欣赏他的,所以我把票投给了卡塞尔,但只是我一个人,是不够的。”
另一位评审,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则透露了更多细节,“原本《精神病人》是可以得奖的,最佳剧本环节,评审团中有六位属意《精神病人》,可惜霍恩提前离开了,我曾经试图联系她,她很谦虚也很固执,她拒绝返回戛纳,因为她觉得这只是一个安慰奖,是拿卡塞尔的影帝做得交换,无论我怎么解释,她都不愿意回来。”
说到这里,伯努瓦·雅克露出惋惜的表情,“其实,评审们都很喜欢霍恩,我们私下都叫她小霍恩,这一届评审团普遍年龄偏大,一部分甚至比霍恩的祖母还要大一些,有时候过于年轻也不是什么好事,评审们绝大多数都认为年轻人受点挫折没什么。”
☆、第60章 渐渐改变的看法
人都是健忘的,哪怕从《精神病人》首映到电影节结束不过三四天,媒体也只会记得获奖者,而不是一个热门的候选。
所以在绝大多数人为本届戛纳诞生的戛纳电影史上第四个双金棕榈,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所执导的《孩子》欢呼时,没有人想起曾经有多少人看好《精神病人》和这部电影的主演,文特森·卡塞尔。
苔米难过了很久,这是她第一次为奖项这种和电影全然无关的事情伤心,因为她觉得,《精神病人》至少可以为卡塞尔拿下一座最佳男演员。
可是什么都没有。
苔米觉得属于她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了。
很难形容文特森·卡塞尔的心情,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知道很多事情并非想当然,说不失望没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但想到除了戛纳金棕榈,还有别的奖项,虽然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奖项分量都比不上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帝,但有总比没有好,卡塞尔最终还是看开了,在得知导演一直非常介意这件事,还反过来安慰她:“没什么,现在也很好,我还是要感谢你,因为电影的好口碑,来找我拍戏的导演一下子多了起来,其中不乏大牌导演,我现在非常忙碌,每天邮箱都被塞得满满当当,莫妮卡都抱怨了,好剧本太多,有点挑花眼。
这只是一个开始,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倒是你不应该拒绝最佳剧本,要知道你要是拿了这个奖,说不定就创下了戛纳的新历史,这种机会并不是那么常见的。”
雷蒙德很感激卡塞尔的这通电话,因为和卡塞尔通过电话后,苔米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她开始剪辑自己的短片,顺便修改“凤凰社”剧本,如今剧本改编工作还算顺利,不出意外的话,月底就可以完成初稿,完成初稿后,她要将剧本交给华纳和j。k。罗琳女士过目,双方都认同后,开始选演员和搭建布景。
华纳公司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脚本分镜工作,苔米只需要给出一个大体的初稿,这个初稿只要保证场记能看得懂,具体的分镜脚本甚至可以到正式开机时,一边拍一边画。
一直以来都属于单枪匹马的苔米第一次意识到和大型电影制片公司合作的好处,她从来都没有在准备工作上这么轻松过,要知道她之前负责的几部影片,从剧本到脚本再到场景搭建都是她亲力亲为,你很难想象,苔米这么讨厌绘画又这么厌烦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要将她所需要的道具画出来,再和工厂联系,制作她所需要的道具,而这一切为了防止泄露,还要在秘密的环境下进行。
更重要的是,你没有充裕的资金,法国针对高收入群体所征收的巨额个人所得税,让苔米无论赚多少到手的总是很少,当然受此困扰的不止她一人。
许多法国导演和苔米聊天都抱怨过这个问题,钱没少赚,可还没暖热乎,就进了政府腰包。
不过就算这样,苔米也没想过改变国籍,虽然她恶心吸血虫一样的政府,但她深深热爱这个国家。
——————
戛纳电影节《精神病人》虽然空手而归,但影片好口碑却并不会因电影没有获奖而消失,先不说影片在戛纳电影节前就已经卖出去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版权,单说戛纳电影节期间,便有八个国家与之签下版权合约。
这个数字丝毫不逊色于本届戛纳最佳导演的获得者,法国电影大师迈克尔·哈内克的影片《躲避》。
一位墨西哥片商以在文艺片中很高的价格购买《精神病人》版权后,曾表示:“这是很值的,世界最年轻的电影大师作品,原著是墨西哥畅销小说,文特森·卡塞尔加上蕾蒂西娅·卡斯塔,这样的阵容让我找不到不购入它的理由,更何况去年塔玛拉·霍恩的《漂亮男孩》在墨西哥票房很好,dvd卖的也不错,我们有自信,《精神病人》会取得比《漂亮男孩》更好的成绩。”
高蒙电影公司高层,同样也是《精神病人》制片人之一的奥利弗,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此事也颇为得意,“霍恩的电影不愁卖,《漂亮男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精神病人》版权卖的非常快,可见看好这部电影的不仅是高蒙,她就是我们一直寻找的,能让文艺片拥有商业片票房的导演,若不是霍恩本人并不愿意受到束缚,我们都想和她签长期合同。”
《精神病人》除了为苔米和雷蒙德的小家庭带来了今年第二笔大额入账(第一笔是雷蒙德写小说赚的),还有便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爱好者的好感。
一些原本觉得苔米资历不够深、名气不够大、不够格担任“凤凰社”导演的“哈迷”,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关于苔米以及《精神病人》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的报道后,开始逐渐改变看法。
在“哈迷”非官方论坛上,一位名叫“睡美人”的网友便发出了这样的帖子——《看到“凤凰社”电影版新导演塔玛拉·霍恩在戛纳电影节上的表现,我决定不反对她了!》该网友发完帖子,在主楼是这样描述自己从极端反对到支持的心理过程:【“刚开始知道华纳将原著中如此重要的一部交到一位新人导演手上时,我觉得很愤怒,因为那个叫塔玛拉·霍恩的法国导演我们谁都不认识,她在法国被称为天才,但那又如何呢,她只有两部电影,而且都是成本极小的文艺片,她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位大牌演员合作过,而且她太年轻了,还不到二十岁,我那个时候觉得,她就是为了花痴电影里的演员才昏头答应一个她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
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虽然她很年轻,但是一点都不比那些大导演差,刚刚落幕的戛纳电影节,那些影评人和记者还有评审,对她的电影评价都非常高,虽然我并没有看过电影版《精神病人》,但是为了了解这个导演,我看了她之前两部作品,又买了《精神病人》的小说,我觉得《精神病人》很难拍,看过这部电影的书迷却对电影改编很满意,我觉得或许我应该改变对这个导演的印象。
为什么要为了否定而否定呢,或许华纳的决定是对的,那么多权威电影杂志的影评人,以及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导演演员都非常看好她,他们肯定比我们这些外行人懂,既然大家都认为她很厉害,或许真像华纳说的,她是最适合的导演人选,我开始对这位导演抱有期待了,大家说呢?”】自从华纳公布电影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新导演为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后,这个论坛就从未有一天停止过对霍恩本人的攻击。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攻击的人越来越少,但反对的声音依然占主流,这是塔玛拉·霍恩被委任“哈5”导演以来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的帖子。
原本数量稀少的支持者抱着“玻璃心再次碎一地”的心理点进了这个帖子,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帖子里支持的声音竟然占了大多数,不少跟帖都表示“早就不反对她了,支持”、“我也觉得华纳的决定是对的,为以前那些过激的话感到羞愧”、“戛纳之后,已经开始期待了”、“和楼主一样,我也觉得她蛮厉害的”……
很多id都是他们所很熟悉的,非常反对塔玛拉·霍恩担任“哈5”导演的网友。
“以前我很讨厌塔玛拉·霍恩,认为她只是因为长得好看才被媒体这么追捧,没错,我就是法国人,我就是讨厌媒体一副她是未来法兰西之光的吹捧姿态,不过时间一长我发现她貌似真的很不错,导演还是作品说话,她又没有什么丑闻,作品水平都不错,夫妻感情也好,我觉得家庭和睦的人,心眼儿也坏不了哪里去,所以不太讨厌她了。”一位论坛id为“爱波特到永远”的网友说道。
还有一位名为“格兰杰万岁”的网友表示,“她新片首映邀请了艾玛·沃森,我想她或许应该和艾玛聊一些关于电影上的问题,以前觉得她不行,戛纳电影节后,觉得‘凤凰社’导演换成她真不错,她真的很厉害,好多大导演都对她赞不绝口,突然觉得没什么好反对的了,支持吧,希望‘凤凰社’的水平和《精神病人》一样好。”
除了极少数仍然不依不饶骂着霍恩的会员,帖子里到处可见“支持”、“期待”这样的字眼。
那些最初就很高兴华纳将塔玛拉·霍恩任命为“哈5”导演的影迷高兴坏了,看了好几个月偶像被“哈迷”的同伴追着骂,如今总算是逆转了口碑,谢天谢地。
反对者最开始讨厌霍恩,只是因为对方没有什么名气、作品少,如今已经有了三部口碑电影,导演在业内也获得了不小的认可,反对者最大的顾虑没有了,这让他们对导演的执导水平产生了期待,对接下来开机的“凤凰社”也产生了期待。
——————
五月底,按照计划,苔米完成了“凤凰社”初稿,她联系了英国制作人大卫·海曼,将五分之一剧本发到了海曼先生的邮箱。
在邮箱中,苔米明确提出,她需要见j。k。罗琳女士,是面谈。
而她电影短片制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哈维建议苔米,最好在八月份之前,完成短片的全部剪辑,因为那样,她就可以赶上接下来的威尼斯电影节。
“我看了新闻,亲爱的,我感到相当遗憾,为什么不试试短片呢,学校可以给你报名,我觉得《婚姻的秘密》非常好玩儿,或许评委会喜欢。”哈维老师如此建议自己的爱徒。
苔米只心动了两秒,就理智地开始思考时间,然后她果断拒绝了老师的提议,“不了,哈维小姐,我想我恐怕做不到。”
“为什么?”哈维老师有些惊讶,她认为依着学生的速度是完全来得及的,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为什么拒绝呢。
“我觉得这样太赶了,会影响作品质量,虽然只是短片,可是我并不想将就,我很在意质量,我需要充足的时间制作,现在我时间不够,八月份之前很赶呢。”苔米说道。
哈维老师原本想说“怎么会赶呢”,但是一想到学生接下来还要在一部大投资商业电影中担任总导演,又闭上了嘴巴,要兼顾学校又要忙着电影,还有各种活动,看似充裕的时间留给短片的确实不多,哈维只能惋惜叹一口气,要是电影长片入围了戛纳主竞赛,同年短片又入围了威尼斯短片,对于苔米的职业生涯一定非常有帮助,可是这种功利性极强的话,她身为老师,却是不好意思明说的。
————
因为要和j。k。罗琳女士面谈,外加见一见剧组其他演员,苔米和雷蒙德前往英国,他们住在雷蒙德父母家。
对于苔米这个儿媳妇,培根夫妻感觉很微妙,他们很喜欢苔米,苔米家世清白,长得漂亮,又很有能力,当父母的也有虚荣心,苔米优秀,他们也感到很骄傲。
但是他们同样很担心,培根夫妇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就不太正常,雷蒙德从小就很叛逆,他们根本管不住他,他独立性很强,总是跑到他们谁都找不到的地方,比如多年前若不是雷蒙德主动打电话,他们根本不知道青春期的儿子跑到了法国。
他们原本认为苔米是正常人,但是在看了《漂亮男孩》之后,夫妻俩也开始不确定了,能想出这样故事情节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正常人。
果然,儿子结婚后,写出一本书,叫《精神病人》。
他们买了一本,翻阅之后发现,内容果然很不正常。
两个同样不正常的孩子,凑在了一起,只会更不正常。
一个本身就桀骜不驯、性情不定的儿子,再来一个面无表情、性情古怪的儿媳,培根夫妇都不敢想小夫妻的夫妻生活是什么样的。
雷蒙德的母亲甚至很想知道,小夫妻俩结婚这么长时间没有孩子,是两人避孕工作做得好呢,还是因为自己埋头写书的儿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做。
这个想法萦绕在培根夫人脑中很长时间了,因为苔米长得实在是很禁欲,他们的儿子又不太正常。
到底真相是什么样呢,培根夫人真的好想知道!
☆、第61章 完成凤凰社的剧本
和j。k罗琳相比,在畅销小说排行榜前列的雷蒙德·培根收入仅能称为“白领阶级”,不是培根穷,而是罗琳女士太有钱。
这位财产仅次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英国第二有钱的女性,是英国历史上首位仅靠写作坐拥上亿资产的富豪。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连续三年入围福布斯全球作家富豪排行榜的雷蒙德·培根,若敢说自己收入只是“白领水平”,媒体分分钟喷死他。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雷蒙德就是小富豪,他娶了同样是小富婆的塔玛拉·霍恩,夫妻俩可以可以进入英国或是法国“最会赚钱情侣”行列。
英国就这么大的地方,同为英国作家,雷蒙德和罗琳还是有不少机会可以碰面,比如在大型的图书展销会、各种作家聚会、名流晚宴……
不过两人不太熟,不是因为雷蒙德太年轻,事实上只要火腿先生有心,上到八十岁的祖父母,下到四五岁的儿童,都能友好交流。
之所以在多个场合见面还没有聊到一起去,归根结底是j。k。罗琳太有名。
有名又钱的罗琳女士身边总围了各种各样的人。
或许,塔玛拉·霍恩脑袋上的光环太刺眼,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她的丈夫雷蒙德·培根也曾被人称为“天才”,比霍恩还要早一些。
少年得志,又有过人才华,雷蒙德·培根的傲气不输给任何人,让他主动结交一个名气大于自己n倍的同行,他不愿意。
制片人大卫·海曼开车带着雷蒙德、苔米前往j。k。罗琳在苏格兰莫奇斯顿区,一栋乔治王时代建筑风格的豪宅。
车还未到目的地,雷蒙德已经看到了豪宅的一部分,随着汽车行驶,他们很快看到了豪宅的全貌,对比雷蒙德和苔米在居民区的小别墅,这里就像个宫殿。
“哇,这里真大!酷!”雷蒙德啧啧称赞。
苔米点点头,和陌生人见面,她还是有点紧张,一紧张她就会走神,雷蒙德握紧苔米的手,让妻子安下心来,苔米往雷蒙德身边缩了缩,也透过车窗好奇地打量越来越近的别墅。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贵,150万英镑,对你们不值一提,要不要也搬到这里来,这边离泰河很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喧嚣,很安静,有利于你们创作。”大卫·海曼笑着说道。
雷蒙德有点心动,住在这样的地方,确实会让人心情变好。
于是他看向苔米,苔米眨眨眼,软软地说:“你决定,不过,不要这么大的好不好,我怕找不到你。”
大卫·海曼手狠狠一抖,虽然车开得依然很平稳,身体却僵到不行。
原因无他,“面无表情、冷艳高贵、目中无人、你们都是蠢货”脸的塔玛拉·霍恩竟然在撒娇!
太可怕了!!!
这可是创作出《漂亮男孩》剧本的人!
这一刻,大卫·海曼对书迷眼中的“纯爱王子”雷蒙德佩服的五体投地,能让面无表情、目中无人、你是蠢货的塔玛拉·霍恩露出如此少女的表情。
雷蒙德才是真勇士!
————
眨眼的功夫,汽车驶到别墅门外,停车,松开安全带,大卫·海曼对坐在后座的两个年轻人说,“下车吧,我们到了。”
苔米和雷蒙德下车,大卫·海曼按了按门铃,不一会儿门开了,一头金发的j。k。罗琳笑容亲切地出现在门后,“早上好,很高兴见到你们。”
说完看向紧紧挨在一起的火腿儿夫妻,眼睛一亮,“欢迎到我家做客,不要客气,大卫、雷蒙德,还有你,苔米。”
她没有用常见的塔玛拉、或是霍恩,而是选择了更为亲切的苔米,这份喜爱之情流露于言表。
“谢谢,我们也很高兴。”“我的荣幸。”“谢谢。”
最后一句“谢谢”是苔米所说,声音很小,她也是哈利·波特的书迷,看到喜欢的作者很高兴。
几人随意的寒暄了几句,在门口脱鞋后进入大厅。
“自从我知道迈克已经决定不再执导(哈利·波特的)电影,我就一直为导演人选担忧,直到大卫告诉我,他属意你担任‘凤凰社’的导演,我才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我很高兴,终于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女性导演成为这个系列的导演,尤其是她的丈夫还是一位英国人……”罗琳一边领着苔米一行人熟悉整栋别墅,一边和苔米说话,两位男士则被这位女作家忽视了。
大卫·海曼和j。k。罗琳认识已有六年,双方早已不是单纯的版权购买人和原作者的关系,多年共事让他们早已成为至交好友,对这位老朋友的的个性海曼是非常了解,见罗琳不知不觉冷落了雷蒙德,忍不住解释道:“她兴奋坏了,你不知道她等这一天等了多久,事实上早在半年前,她就很想飞到法国见霍恩一面,那个时候我拦住了,因为霍恩实在是太忙了,我原以为她会用更多时间完成剧本,毕竟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且霍恩本身也很忙。”
雷蒙德笑了,“可以理解,让她们聊吧,塔玛拉等这一天也等了许久,她一直催促自己尽快完成剧本创作,早日和罗琳女士见面。”
而另一边,误会罗琳女士开始谈工作的苔米,瞬间有了精神,她几乎一秒切入工作状态:“虽然剧本已经完成,但是有些细节还需要推敲,因为原书实在是太长,内容很多,根据我的估算,影片时长大概不会少于150分钟,虽然我没有终剪权,不过我会和剪辑师说明我的想法,积极沟通,保证影片质量。
剧本方面有些细节我还需要问您,因为我没有看过第六部,我担心若是第六部导演不是我,电影剧情衔接方面很有可能出现问题,所以我可能需要即将在七月份上市的第六部哈利·波特的一些情节,不需要您透漏太多,我只要一点。”
罗琳怔愣地看着面前这个过分年轻的法国导演好大一会儿,片刻后,哑然失笑。
事实上她完全没有想和苔米谈工作的意思,但是看着对方这个认真劲儿,罗琳决定切换到工作模式,“好的,亲爱的,你需要问什么,我能告诉你的我都会告诉你,不过别问我结局,我是不会透漏的。”
“没有问题。”苔米点头。
苔米的改编尽量遵从了原著,因为她认为,自己执导的应该是《哈利波特》电影版而不是电影版《哈利·波特》,前者电影是衍生品,后者是独立存在的。
在苔米看来,若是没有原著小说作为基础,根本不会存在《哈利·波特》电影化这么回事儿。
饶是如此,“凤凰社”电影剧本还是改动颇大。
毕竟电影时长有限,原著内容太多,她不可能将整本小说搬进电影中,那样不现实,除了尽量遵循原著,苔米还考虑“从来没有看过原著,甚至没有看过前几部电影”这部分观众群体。
苔米很明白,这是不是她之前拍的、自己投资自己爽的、可以不考虑票房的独立电影,这是一部商业片,她要从更多人口袋里掏钱,所以苔米要考虑受众群体,尽量老少皆宜。
华纳方面,自然对苔米的观点双手赞成,事实上在看过苔米发过去的五分之一剧本后,他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索要剩下的五分之四,华纳方面对剧本很满意,对苔米的剧作水平也很放心,但苔米还是希望尊重原作者的意思,让更多人满意。
————
苔米改编后的剧本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魔法部分,在她看来,魔法,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魅力所在,没有了魔法,第五部黑暗元素和人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