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牌导演_狴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我就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那个老头子,很想知道你是否愿意在八月底来一次愉快的意大利之行,顺带担任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很期待你的答复。您忠诚的朋友马可·穆勒。”
苔米将这封邮件,反反复复看了三遍。
最终确定自己一个单词都没看错后,抬起头,看向正在埋头敲字的丈夫。
过了好一会儿,雷蒙德疲倦的伸懒腰,然后注意到妻子正在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注视着自己。
“怎么了,亲爱的?”雷蒙德走过去问道,轻轻亲吻了苔米的脸颊。
“你想去意大利吗?”苔米问道。
“嗯?”雷蒙德十分不解地看着妻子。
苔米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收到了一份邮件,但是我不确定对方是不是骗子,马可·穆勒邀请我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评审。”
雷蒙德眨眨眼,“当评审是好事儿,不过亲爱的,你似乎要告诉我,马可·穆勒是谁?”
苔米想了想,关掉邮箱页面,打开电脑,用谷歌搜索栏输入了马可·穆勒,眨眼地功夫,雷蒙德看到了一个很有精气神的白头发老爷爷,一串称号后,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威尼斯电影节主席。
“嗯,就是他这个人,其实我也不是特别熟悉他。”想了想,苔米说道,“他出过很多书,不过我只看过一部分。”
苔米略微有些惭愧,纵然喜欢电影,苔米有时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倾向,显然,马可·穆勒的绝大多数著作都不符合苔米的口味。
雷蒙德知道马可·穆勒是谁后,开始和苔米讨论这封邮件的真实性。
两个人都不确定这封邮件是来自真的马可·穆勒还是某个记者的恶作剧,干脆做了冷处理。
若是这封信是真的,这位穆勒先生肯定还会再联系他们的。
果然,不出一星期,苔米的经纪人勒布朗给她打来了电话——
“嘿,苔米,你是不是收到了一封来自意大利的邮件,发件人是马可·穆勒,但是你没有回复?”
电话那边,勒布朗心情似乎很好,他好像在海边,苔米听到了海浪声以及男男女女嘻嘻哈哈地声音,听上去挺热闹的。
“嗯,有这么一封,我不确定是不是有人恶作剧。”苔米说道。
“回复吧,我向你保证,邮件是真的,穆勒先生的给我打来了电话,他向我要了你的手机号,我想你应该回复一封邮件。”勒布朗那边很吵,他情不自禁放大了声音,苔米忍不住将手机离自己的耳朵远了一点。
“我明白,我会回复的,”苔米答应了,不过下一秒,她又转移了话题,“你到底在做什么,怎么这么吵?”
“我在澳大利亚度假,你知道,这里棒级了!”勒布朗声音极为快活。
苔米有些不可思议,“你一个人,跑到澳大利亚去度假?”你怎么这么闲?
“当然不是,哈哈哈,我是和人一起来的,不和你说了,挂电话吧,最近没有什么事情不要给我打电话,非打不可,就让雷蒙德给我传话!”经纪人声音极为嚣张,苔米觉得俄罗斯人疯了。
还不等苔米问为什么要让雷蒙德传话,那边勒布朗已经将电话挂断了。
听着“嘟嘟嘟”的忙音,苔米觉得不可思议,那个毛子竟然挂自己电话?!
“上帝,一定是我出现了幻觉。”苔米觉得世界都不一样了。
“怎么了,亲爱的?”雷蒙德忍不住问道。
苔米将刚才的情况一句一句复述给雷蒙德,英国作家听后,怔愣了好久,然后哈哈大笑。
“他当然不愿意让你给他打电话,嗯,还是听勒布朗先生的吧,他也挺可怜的。”雷蒙德语气似无限同情。
苔米一头雾水,茫然地看向丈夫,雷蒙德揉揉妻子的脑袋,“嗯,勒布朗先生大概是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女,或许你可怜的经纪人很快就能结束单身生涯。”
“哦。”苔米低声应了一声,脑中情不自禁想到勒布朗的孩子,和勒布朗一样年少老成没有头发的小男孩……
但愿勒布朗的孩子头发茂密,不要像他的爸爸那样,年纪轻轻就地中海了。
————
“尊敬的马可·穆勒先生:
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请原谅,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场针对我的恶作剧,我从我的经纪人口中得知这是真的,感觉非常不可思议,我感到无上光荣,我很乐意在八月末来一场威尼斯之行,这会是一次有趣的旅行,您说是吗,期待您的回信。
您忠实的塔玛拉·米兰达·霍恩。
又及,在写这封信时我依然没有真实感。”
……
七月中旬,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公布第一批竞赛类入围电影名单后,在记者采访环节,他透漏了部分评审名单:“尽管在拟定评审名单上我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有一位人选却是我们都非常期待的,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她加入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相信她会给威尼斯电影节注入新的活力,评审团需要她这样的年轻有作为的电影人。”
说完,马可·穆勒微笑着看向台下惊讶不已的记者,虽然他的年纪已经大到足以担任在座一些记者的祖父曾祖父,但是他还保留着一颗顽劣的孩子心,看到这些记者张着嘴瞪着眼的样子,威尼斯主席心里格外开心。
记者们倒吸一口气。
法国有几个当导演的塔玛拉·霍恩?
一位比利时记者忍不住举起手,“马可·穆勒先生,您不觉得塔玛拉·霍恩实在是太年轻了吗,将如此重要的席位给这样一个此前并没有评审经验的年轻人,您不觉得太武断了吗?”
“我说过,评审团需要她这样年轻有作为的电影人,威尼斯电影节也需要这样的电影人,没有人生下来就有经验,事实上,今年在五月份戛纳,在我看到《精神病人》后,我就坚定了这个想法,让我诧异的是,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我们需要更年轻的力量,年轻人的眼光总有独到之处,我希望你明白,年轻人才是我们的未来。”马可·穆勒一字一句地说道。
在记者为苔米是否有资格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这一重要的席位争论不休时,苔米正在乡下外婆米兰达家。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是苔米非常喜欢的地方,她在这里长大。
比起出生地巴黎,这才是她的家。
她最重要的亲人,米兰达也在这里。
米兰达年龄越来越大,虽然坚持锻炼,但是身体还是不如苔米记忆中那么硬朗,一到夏天,法国热得不可思议,米兰达前几天中暑了,直到现在身体还有些病殃殃的。
苔米和雷蒙德一直希望游说米兰达从乡下搬到城市,和他们住在一起。
可是老人似乎更喜欢乡下清新的空气,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些几十年相处的老邻居,喜欢这里的田园生活,她舍不得离开这里,也不希望打扰小夫妻。
不过这场病让米兰达的态度有所松动,她似乎不再那么固执坚持要一个人住在乡下。
苔米和雷蒙德知道他们有望说服固执的米兰达,所以这两天,他们一直在乡下,希望这次回去将米兰达接到巴黎。
毕竟城市的医疗条件还有居住环境都不是乡下比得了的,更何况随着米兰达年纪增大,她需要有人陪伴,总是一个人,让他们非常不放心。
就连雷蒙德的父母也认为小夫妻不应该让老人一个人生活在乡下。
于是,苔米这次带着,绑也要将米兰达绑回巴黎的决心。
除了米兰达,苔米的弟弟安德烈和妹妹丽莎也跟着姐姐姐夫一同来到了乡下。
霍恩夫妇飞往日本开画展,亚伦最近交了一个新女朋友,忙着约会,安德烈处于青春期,常常和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总是很叛逆,不服管教,天天嚷嚷着要纹身,和哥哥形影不离的丽莎,似乎也沾染上了一些恶习,抄作业,威胁同学交保护费。
苔米的母亲伊洛娜·霍恩偷偷告诉长女,她怀疑丽莎跟安德烈两人在偷偷摸摸抽烟,因为他们身上总有淡淡的烟草味,但是她找不到证据,因为两个孩子实在是太狡猾,他们一心惦记着自己表现好,姐姐会容许他们探班“哈利·波特”剧组,所以两个小鬼互相为对方做得坏事隐瞒,狼狈为奸。
更让霍恩夫人担心的是,安德烈生下来身体就不好,总是生病,直到现在身体在同龄人中也算不得健康,而丽莎则对香烟的气味过敏,那会引起她的喘病。
两个孩子聚在一起吸烟,简直不能更作!
霍恩家,已经没有人镇压住两个小鬼,亚伦也不能,霍恩夫人只能麻烦长女,希望她和两个孩子聊一聊,两个孩子正处于崇拜强者的青春期,在他们心中,姐姐无疑是这个家里最强的。
虽然苔米和弟弟妹妹并不亲近,但这不妨碍他们对姐姐的崇拜。
正是因为如此,霍恩夫人才拜托长女给两个孩子谈一谈。
霍恩夫人根本不会想到,她的小苔米脑回路有异于常人,她根本不认为两个小鬼头糟蹋自己的身体、和不良少年死混在一起有什么不对,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她只是有点羡慕母亲放在两个小鬼上的精力,为了让妈妈少操点心,天才导演决定带着两个小鬼头出去“历练”一番。
乡下的农庄,在安德烈和丽莎抱怨猪圈实在是太脏,他们想回巴黎时,突然出现的苔米将他们叫到身边:“你们要是听我的,我可以为你们申请休学一年,跟着我进剧组,不是探班,而是作为工作人员,在剧组生活。”
说话从不食言的姐姐开口说道。
安德烈和丽莎兴奋的简直快要疯了,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问道,“放心吧,塔玛拉,我们绝对听你的,我们要怎么做?!”
苔米高深莫测地看向她的弟弟妹妹,“首先你们主动承担家务,其次要负责配合我说动米兰达跟我回巴黎,你们是凤凰社剧组的预备役,哪怕我把你们塞进去,你们也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你们首先要学会做一些事情,免得到剧组手忙脚乱干瞪眼,否则一旦剧组开机,你们什么都不会,别人就会说,你们是两个没有什么本事只是凭关系进剧组的小鬼,你们愿意让别人那么非议你们吗?”
“不愿意!”“坚决不愿意!”
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义愤填膺,似乎真的听到有人在背后那么嘀咕他们。
于是两个在家里连袜子都不洗,总是将脏袜子藏在床垫底下的小鬼,竟然真的勤快起来,他们主动承担起米兰达农庄里所有的家务活,喂猪、锄草、洗碗、做饭、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他们甚至还主动承担起给大家刷鞋的义务!!!
上帝知道这两个小鬼到底有多懒,因为他们身体不好,加上长女不在身边,霍恩夫妇将对在乡下治病的长女的一部分愧疚之心分别转移到两个孩子身上,以至于他们越大越骄纵。
这些日子,他们甚至连亚伦都开始不放在眼中。
如今竟然主动承担起家务,这实在是,太阳从南面升起了!!!!
“你到底说了什么?!他们竟然做家务,你知不知道,今天他们还主动问我早晨好,你知不知道亚伦最近为两个孩子快疯了,因为他们总是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没人要的老男人……”
雷蒙德重复着亚伦的话,不知为什么,当时听的时候没感觉,他这一说,总觉得两个小鬼头的语气有点熟悉。
苔米听后笑了,“其实没什么,就说要给他们休学一年,带他们进‘凤凰社’剧组而已。”
“你说真的?!”雷蒙德不可思议地看着苔米,“你爸爸妈妈会同意?!”
“我还没给他们说。”苔米耸耸肩,一脸无辜地看着自己的丈夫,“现在不是很好吗,原本我也想要两个跑腿的小助理,如今两个小鬼从天而降,简直不能更好了,我原本还想给米兰达请个保姆,现在保姆也不需要了,因为有两个不要钱的。”
“他们不是傻瓜,安德烈和丽莎聪明着呢,你真以为他们会相信你!?”雷蒙德觉得妻子疯了,将两个定时炸弹放在自己身边,两个小鬼真的会心安理得的呆在苔米身边,任她趋势,骗鬼去吧!
苔米听后笑了,“别忽略梦想的力量。”我从第一次见你就梦想做你的妻子,无时无刻不在想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你的妻子。
安德烈和丽莎两个人从小就憧憬《哈利·波特》小说里所描绘的魔法世界,苔米不止一次看到两个小鬼为虚拟人物争吵不休,哪怕他们明知道这都是假的,可是梦想的力量,谁能说得清楚呢?
就像苔米预料的那样,安德烈和丽莎虽然常常抱怨,说不想做这个做那个,但是苔米让他们做事情,他们却不会推三阻四,他们一遍遍询问苔米,是否真的愿意带他们进剧组,得到肯定的答复就会欢喜一整天。
看到如此有干劲儿的两个人,苔米忍不住开始期待电影开机的那天。
两个不花钱的小工,简直太好了!
☆、第64章 威尼斯电影节
七月十六日,苏格兰。
备受期待哈迷期待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正式与大家见面。
出版社为j。k。罗琳举行了盛大的读者见面会,以及签售会,上万哈迷连夜排队,就是为了第一时间买到书。
在签售会后,罗琳接受了记者采访,在问及电影版《哈利·波特》时,罗琳向记者透漏了一个绝密消息,“事实上,早在一个多个月前,我就将这本书送给了塔玛拉·霍恩,她在完成剧本初稿后,我们见了一面,她把初稿交给我,问我哪里不满意,圈出来,她会改得我满意为止,老实说,我在看完剧本后,真没有找到还能找到毛病的地方,但是她自己却有好几处不满意的,她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她想知道的问题,她问了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有很多是第六部才会出现的,我被她感动了,所以将书送给了她,她是全世界第一个拥有第六部《哈利·波特》的读者。”
若是此前,大卫·海曼和华纳的话,让哈迷吃了一个定心丸,那罗琳的话,便让这些粉丝开始期待电影,连原作者都站出来为塔玛拉·霍恩说话了,为反对而反对的人,观念完全没有了立足点。
当然罗琳也提到了还未上映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表示自己很相信迈克尔·纽维导演,也称赞对方是一个好导演。
这只是一个采访中的小插曲,但是对于苔米的影迷来说,却激动的不行。
事实上,因为塔玛拉·霍恩导演的年龄问题,一些人认为,塔玛拉·霍恩的电影作品之所以被媒体和影评人捧得如此厉害,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她年龄小,霍恩本身并不是什么好导演,她的电影也很一般。
有此观点的还不在少数。
无论霍恩拥有怎样的成绩,都会被一些反对者认为是噱头,认为是炒作。
“若不是她年龄小,凯撒根本不会让她的电影入围!”
“戛纳有她就是因为她年龄小有噱头。”
“威尼斯的主席想炒作想疯了……”
诸如此类的评价,多不胜数。
以至于苔米的影迷对于“年龄小”、“年轻”之类的评价特别敏感,他们最喜欢听到的就是塔玛拉·霍恩导演敬业,水平高,而不是唧唧歪歪讨论霍恩导演的年龄,罗琳这番话特别拉霍恩影迷的好感,以至于一些影迷为了感谢罗琳女士的支持,跑去书店买《哈利·波特》。
————
炎热的夏季,太阳像在烤面包一样,要将人烤熟。
中国留学生范池在百代制片厂给一个剧组打工。
在这里范池就是普通的后勤人员,片尾字幕都不会出现的那种,每天的工作机械繁琐,白天他第一个到剧组,晚上他最后一个走。
因为过往的教训,让范池没有对任何人透漏他的工作经历,比如他曾经参加过《漂亮男孩》的后期制作,比如他曾经在电影《精神病人》中担任导演助理和后期剪辑。
同样的,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他和大导演塔玛拉·霍恩是一个专业的同学。
在这里,范池拿到的时薪少得可怜,比同剧组同样工种的白人少一半,他每天只有钱买面包和矿泉水。
能出国的,家境总不会太差,更何况范池上的是学费高昂的私立大学。
范池也是家里宠大的,没出国前,他甚至没有主动给家里刷过盘子。
但是离开家,离开国门,到了法国,范池甚至给别人家刷过马桶。
每当这个时候,范池就分外怀念霍恩同学,霍恩同学虽然一个字儿都没有给过他,但吃饭还有住的地方,都帮他解决了,更重要的是,跟在霍恩同学身边,他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在这里范池也学到了很多,比如他现在已经可以左肩膀扛起一个一百多斤的箱子,右手还提着一个几十斤的东西。
范池很想抽根烟,不过他最近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学校要求拍摄的短片中去了,吃饭的钱都快没了,抽烟什么的,也就戒了。
中午,剧组休息一个小时,范池终于可以歇口气,他拿出面包,开始啃,不过还没吃完,剧组场记就走到了他面前,一脸古怪地望着他:“你是eicar的学生,你认识塔玛拉·霍恩?你们是朋友?”
范池一愣,迟疑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他把霍恩同学当朋友,不过他不确定霍恩同学是不是把他当朋友,因为除了电影,他们私下并没有什么交流,霍恩是个很注重隐私的人,她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圈子,朋友都是和她一样的大导演或是制片人,他们在一起谈论的都是电影,范池围观过两次,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嘴,他们聊天的时候,范池甚至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剧组场记朝天翻了个白眼,一脸受不了的样子,“你为什么不早说?害我挨骂,你的朋友来看你了。”
你的朋友?
霍恩?
范池很惊讶,霍恩怎么知道他在这里?
————
“你的手机呢,怎么不接电话?”
和以往经验一样,塔玛拉·霍恩同学永远也学不会寒暄这个东西,教导主任般的严肃表情直接将范池想说的“中午好”堵在嗓子眼儿里。
“我的手机忘带了,我在这儿工作,口袋里带着手机不方便。”这是实话,范池穿着一个大裤衩,口袋比较浅,弯腰时口袋里的手机很容易滑出来,所以工作时,范池一般不拿那个。
“嗯,做的不错。”霍恩点点头,很严肃地说道。
范池有点囧,他觉得自己这位大腕儿同学很像是首长慰问新兵。
还不等他想到怎么接话,霍恩又开口说道,“你八月底有没有时间。”
“啊,应该有吧,”范池不确定地说道,“有事吗?”
“嗯,有点事儿,”霍恩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语气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起伏,“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我是评委之一,今年他们的主题是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你应该听说过,马可·穆勒,他是个中国通,虽然现在竞赛电影名单还没完全出来,不用脑子也知道到时候会有很多中国电影人,雷蒙德让我叫着你,就算是我的助理,费用什么的我就给你出了,你要是同意我让雷蒙德买机票订酒店了。”
范池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他简直不相信这么好的事情会落到自己头上,“我,我真的可以去吗,我,我,可以带?”
范池语无伦次,有点激动的说不出流利的话。
“到底行不行,给句准话。”苔米皱起眉头说道。
“可以,当然可以,求之不得!”范池头如捣蒜,整个人背景荡漾着粉红色的幸福气泡。
霍恩点头,“那没别的事儿了,到时候给你打电话,我走了,雷蒙德的车在等我,另外我刚才给导演说了一下,给你安排了别的活儿,我简直无法想象,老哈特竟然让我的助理给他打杂!”
说起这个,霍恩有点恼,看向范池的眼神也有些冒火,“蠢货,你要是喜欢打杂就在法国打一辈子的杂好了。”
范池挠挠头,好脾气的中国人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呵呵呵地赔笑,哈特是这个剧组的执行导演,年纪看上去大概有六七十岁,或者更老,范池没有想到霍恩竟然认识这个人。
当然就算是他知道,也不会跑到对方面前,打着霍恩的旗号做些什么事情。
因为范池知道自己的水平,霍恩用他,应该是有提携的意思,但是他不能将霍恩的好心,当成理所应当。
既然是朋友,就不应该做这种事情。
在尝遍了人情冷暖后,范池开始意识到,霍恩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培根也一样。
他们表面上看着冷漠,事实上却很热心。
————
七月底,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正式宣布了参赛片名单。
不过,主席马可·穆勒暗示这并非终极名单,或许还会有电影入围。
每个国家的电影记者都认为最终名单会有自己国家的影片,意大利的认为会有一部意大利电影杀入大名单,法国媒体认为,那一定是一部法国电影,英国媒体认为英伦玫瑰将在威尼斯盛开,美国、加拿大……
有记者“偶遇”到开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