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牌导演_狴犴-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一定是一部法国电影,英国媒体认为英伦玫瑰将在威尼斯盛开,美国、加拿大……
  有记者“偶遇”到开车去超市采购的塔玛拉·霍恩以及雷蒙德·培根,当记者问这位新出炉的威尼斯电影节竞赛类评委,是否还有别的影片杀入大名单时,霍恩导演难得露出了一个近乎微笑的表情,“我不知道呢,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记者好郁闷,这个小混蛋,一如既往的可恶!
  ……
  时间一转,就到了8月31日,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如期举行。
  组委会严格保密评委们的行踪,但是无孔不入的记者还是找到了这些评委,苔米和其他几位竞赛评委,刚离开红毯,就受到了记者们的疯狂堵截。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似乎为了响应“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这一活动,开幕片和闭幕片均为中国电影,这在威尼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做法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媒体的不满,认为这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这位中国狂热者的个人行为。
  记者似乎很想挑起事端,他们极力引导苔米,希望这位口无遮拦的法国导演能明确发表对开闭幕片都来自同一国家的不满言论,要知道塔玛拉·霍恩可是连法国总统都敢抨击的人。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记者甚至误导苔米,若不是两部中国电影占名额,或许有一部法语片也能成为开幕或者是闭幕影片。
  不过他们失望了,塔玛拉·霍恩用她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英语表达了自己对这一决定的支持,“我的助理就来自中国,他很高兴看到组委会如此重视中国电影,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电影人,harktsui、peterchan都是相当优秀的导演,当然,或许在欧洲,他们并没有那么有名,毕竟文化差异让很多欧洲人难以理解亚洲影片,但你不能因为你看不懂就否定影片所蕴含的哲学和文化,纵然今年的主题不是中国电影,他们的影片成为开幕电影也没什么奇怪的。”
  苔米的这番话,引起现场不少中国记者的好感,他们当然知道,这是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很红的天才导演塔玛拉·霍恩,中国媒体熟悉她,除了她有一个大她两岁的作家丈夫夫妻俩早恋早婚、还有一年前被无数文艺青年封为神片的《漂亮男孩》,就是去年年底由华纳公司公布,接棒英国导演迈克尔·纽维成为第五部《哈利·波特》电影版的导演。
  以前他们从不知道这位导演的助理竟然是中国人,如今知道后,许多中国媒体有了采访这位欧洲新贵导演的念头,不出意外“凤凰社”肯定是要在大陆公映的,现在打点好关系,到那时说不定霍恩导演一高兴,就带着电影几位小巫师多给他们一些采访。
  
  ☆、第65章 来自中国记者的采访
  
  霍恩导演觉得最近有点奇怪,威尼斯电影节刚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前来邀访的外国记者,来自中国的特别多。
  可是据霍恩本人所知,她在中国可没那么红,范说过,好莱坞在中国同样吃得开,法国电影人,在中国叫得上名的,大概就吕克·贝松和苏菲·玛索。
  苔米非常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那些记者的问题总是“别有深意”,让她觉得很烦。
  “他们根本不会好好说话!”苔米冲雷蒙德抱怨。
  哪怕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题是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中国记者也不会在霍恩导演这里享有特权,和那些白人记者一样,前来采访的中国记者全部吃了一个闭门羹。
  “架子真大!”新浪娱乐驻威尼斯电影节实习记者记者张扬忍不住冲前辈刘孟抱怨道。
  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想要采访这个在中国几乎毫无名气的法国导演,国人根本不认识她,要不是她要执导第五部“哈利·波特”,谁会采访她啊!
  刘孟是个近四十岁的壮年人,他从98年开始每年来威尼斯采集电影节相关新闻,那时候走出国门还是件新鲜事儿,一晃八个年头过去,他带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张扬不会是他带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刘孟听到后辈的抱怨,笑了:“塔玛拉·霍恩不太喜欢和记者打交道,五月份戛纳,她只同意了九家媒体的专访要求,其中有三家还是法国媒体,一般来说,霍恩导演只接受和电影话题有关的群访,据说,年初她成为哈5的新导演,美国《时代周刊》想要采访她,都被她拒绝了,你说她架子大不大?”
  张扬目瞪口呆,“那些人都有病吗?为什么非要采访她啊。”
  “她身上有噱头啊,年轻人平时大概是只关注好莱坞,在欧洲,塔玛拉·霍恩的知名度可一丁点都不输给那些大导演,许多大导演在霍恩这个年龄,还在剧组给人打杂呢,单这一点就值得很多媒体关注。”刘孟说道。
  “那也和咱没什么关系啊。”张扬忍不住争辩道,“她在中国可是一丁点名气都没有,她的电影国人都没看过。”
  “别的不说,‘哈5’肯定会上,到时候霍恩肯定会到中国宣传,现在打好关系是必要的,”见后辈依然不以为然,刘孟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可靠消息,霍恩的助理是一名中国人。”
  张扬愕然,怎么会是中国人!
  ————
  范池这两天作为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的助理,跟着霍恩见了许多他以为他这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的人。
  乔治·克鲁尼、蒂姆·伯顿、费尔南多·梅里尔斯、、stanleykwan……
  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和这些人说上话,也没想过自己认识的人,竟然会和这些人平等友好的交谈。
  中国留学生范池觉得自己幸福的快要死掉了,他现在无比感谢霍恩,哪怕霍恩让他现在去吃shi,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照做。
  霍恩作为竞赛单元的评审,除了看电影,应付记者,还需要参加一些活动。
  雷蒙德作为苔米的男伴,基本上是形影不离,而范池作为跟来的助理,自然也要随叫随到。
  一天下来大家都很累。
  晚上,就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回房睡觉的范池,突然在异国听到了熟悉而标准的普通话:“您好,请问是塔玛拉·霍恩的助理吗,我们是中国新浪娱乐的记者,我们想采访塔玛拉·霍恩导演,我们并不需要占用特别长的时间,五分钟就可以了。”
  范池看到两个身穿条纹衬衫和西裤的黄皮肤、黑头发的男人向他的方向走来,显然,刚才那句中文就是他们说的。
  看到壮年记者提着摄像机、又看到年轻男人手里握着的话筒,那熟悉的logo让范池有些恍惚,不过片刻,助理就恢复了冷静,哪怕面前的两位是他的同胞,他不能放行。
  “恐怕不可以,”范池用中文说道,“霍恩不接受任何媒体私下采访,很抱歉。”
  “我知道规矩,”年长一些的记者开口说道,“我们不会问霍恩导演比较看好今年哪一部电影,也不会问她别的评委比较看好谁,我们只问电影相关问题,您看看可不可以,我们在这里等了一天了,连口水都没有喝,我们的经费比较紧张,这里什么都贵,我们连水果和面包都买不起。”
  若是苔米在这里,一定会甩一句,你吃不起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么穷了还要千里迢迢从中国跑到意大利?
  可惜站在这里的人是善良的中国留学生,比起经验丰富的记者,中国留学生几乎可以称作一张白纸,他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好吧,跟我来,我帮你们问问,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霍恩特别不喜欢记者,因为很多记者都喜欢捕风捉影乱写一通,你们要吃什么东西吗,我有罐头和法棍,要来一点吗?味道很不错。”
  “不,不用了……”年轻的记者刚说完,他的肚子就咕咕叫起来。
  范池忍不住笑了,“我想还是来一点吧。”
  “那,谢谢。”年轻的记者声音极小地应道。
  ……
  范池原本以为,这个时间还去打扰霍恩,迎接他的肯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叱责,未曾想在他解释了一番后,霍恩只是瞪了他一眼,就说:“让他们先住你那,明天早饭时间再说,我要休息了,现在不接受采访。”
  范池一愣,他傻乎乎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你的同胞太狡猾了,他们是意图用示弱的方式让你心软,而你确实也心软了,事已至此,你早晚是要回国的,他们既然找上了你,不如卖给他们一个好处,日后作为交换条件,明白?”苔米双手交叉于胸前,声音冷硬地说道。
  明明应该是很容易引起反感的一番谈话,却让范池很感动。
  霍恩确实是一个很自私的人,绝大多数,她想到的只有她的电影,连家庭甚至都要放在一边,可是同样,霍恩也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事儿,她却能顾虑周全。
  “谢谢你,霍恩。”范池认认真真地说道。
  “下不为例!”
  ————
  新浪的记者很守时,提前十分钟便出现在约定地点。
  他们和苔米接触的亚洲人一样,都非常有礼貌。
  “塔玛拉·霍恩,很荣幸你能接受我们新浪娱乐的采访,我是记者刘孟,可以面对镜头和我们的中国影迷打个招呼吗?”刘孟尽量让气氛活跃起来,可惜对方似乎并不配合。
  法国导演就像是新闻发言人一般,简明扼要的说,“大家好,我是霍恩。”
  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好在记者知道这位导演并不喜欢说废话,于是他直奔主题——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题是中国电影百年诞辰,请问您对中国电影熟悉吗?”
  苔米想了想,摇头,“并不,我知道中国很多有名的导演也知道一些中国的演员,maggiecheung、gongli,但是我认为我不了解中国电影,因为文化差异的问题,很多电影,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了解中国电影的人。”
  “您认为一部电影如何弥补文化差异这个问题?事实上,我想很多导演都会有这种苦恼,在本国很优秀的电影,走出国门便会水土不服。”
  苔米想了想,“嗯,这个问题不仅中国导演会遇到,法国导演也会遇到,我认为,解决这一点,最直接而妥当的方式,要有一个靠谱的语言翻译。”
  刘孟听后笑了,“能说具体一些吗?我认为这个观念很新颖。”
  “很好理解,打个比方,我有一个中国朋友,他告诉我,中国人打招呼喜欢问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这个并不代表他要请你吃饭,只是一句单纯的寒暄,若你拍摄的是一部商业电影,作为导演或是编剧,你必须要将这种有歧义的话改掉,若是做不到,那么至少要翻译成本土化的语言文字,这是最基本的。”
  苔米认真地说道。
  刘孟颇为感慨地点点头,然后又问道,“您作为导演,今年还未满二十岁,却已经有三部作品,我很好奇,您是如何和剧组的演员沟通的,要知道和您合作的演员,不乏大腕儿,您是怎么让一个剧组按照你的步调进行下去的呢?”
  “没什么不好解决的,我都会提前写进合同里,我的年龄注定我会受到质疑,所以我只和相信我的人合作,我邀请你入组,是对你的信任,你若是不能给予我同样的尊重,那么没有必要再合作了。”在这一点上,异常年轻的法国导演展现出她强硬的一面。
  愿意合作就合作,不愿意合作就滚!
  刘孟汗颜,这位霍恩导演相当霸气!
  ……
  五分钟的记者采访很快结束,记者意犹未尽。
  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刘孟却问出了一个相当不专业的问题:“听说你有一个中国助理,请问您觉得他如何?”
  “还不错,他学习能力很强,人很认真。”霍恩并没有太多着墨,但是刘孟还是听出对方维护之意,忍不住笑了。
  看似不近人情的霍恩导演对同胞还是很好的。
  刘孟很想多提几个问题,可惜霍恩并没有给她机会。
  他知道,霍恩能答应采访已经相当不容易,要知道这位法国导演初出茅庐时,就敢在圣丹斯电影节和所有美国记者对呛!
  想到同胞为自己争取来的五分钟,这位记者心中充满感激。
  
  ☆、第66章 威尼斯后的撕逼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有两位法国导演担任竞赛单元的评委,克莱尔·德尼(is)还有塔玛拉·霍恩,巧合的是,她们都是女性。
  克莱尔·德尼年轻时担任过许多大师级导演的助理导演,经验丰富,且擅于汲取这些导演的长处,作品常以非洲题材为主,伴随着种族、殖民、人与社会等话题的讨论,风格简练,擅于运用音乐,是法国女导演中的佼佼者。
  和作品数量众多的克莱尔·德尼相比,同样担任竞赛评委的塔玛拉·霍恩却只有三部电影,她本人从未有一部作品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虽然年轻的天才导演风头正劲,但也没办法扭转媒体对她“太年轻”、“还需要锻炼”、“她还在成长”之类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有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跑到克莱尔·德尼面前,询问她对既是同胞又是同行的塔玛拉·霍恩的看法,言语中不乏暗示“霍恩是后辈不够资格和德尼一起入选评委”。
  未曾想,克莱尔·德尼这位曾经因作品过于血腥暴力而在戛纳电影节将两名观众吓昏过去的导演,颇为幽怨地说道:“上一次见她,她叫我德尼婶婶,这一次她见到我,却改称我为德尼女士。”
  一句话,引出了她和塔玛拉·霍恩导演是旧时,而且关系还颇为亲密。
  霍恩导演的社交圈,一直是法国媒体一个很神秘的存在,霍恩并不是一个擅于交际的人,但绝大多数法国电影人都认识她。
  媒体猜测,或许是因为霍恩导演独特的成长经历,据说霍恩很小就在制片厂做事,她的外婆是一位电影爱好者认识许多电影从业者。
  就像这些人猜测的那样,克莱尔·德尼认识苔米的时,苔米还是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姑娘,除了对电影器材感兴趣,她几乎不受任何人干扰,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
  和她的同行一样,克莱尔·德尼从熟人口中得知小姑娘是个自闭症,怜悯和同情,她默许了在不拍戏的时候,小姑娘可以碰一碰他们的器械,当然,碰坏了肯定要赔的那时候她可没想到,软软萌萌的似乎下一秒就要哭出来的小面团子,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为法国人尽皆知的新贵导演。
  ————
  “德尼婶婶。”
  从媒体那听到了关于克莱尔·德尼的“抱怨”,再见到德尼时,苔米很自觉的称呼对方为“德尼婶婶”。
  法国的导演有个共性,绝大多数都很闲,他们喜欢边旅游边写剧本,然后将剧本卖给电影公司或是电视台,用于拍电影的时间,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撮。
  克莱尔·德尼算是很勤奋的导演,每年几乎都能看到德尼执导的新作品。
  和不怎么勤奋的法国导演相比,德尼和苔米都算是异类。
  看到苔米,德尼笑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竟然这么大了。”
  因为德尼常年在国外拍戏,上次她见到苔米还是五年前,可是一转眼,小苔米已经变成了大姑娘。
  不仅成了导演,上了大学,还结婚了。
  “以前只是觉得你和那个英国男孩关系融洽,没想到几年后你竟然嫁给了她,米兰达一定高兴坏了,她一直很喜欢那小子。”德尼笑着拥抱了苔米。
  “他叫雷蒙德。”他有自己的名字,苔米小声说道。
  德尼当然知道英国小子的名字,雷蒙德·培根,如今英国除了j。k。罗琳,还有那个作家比雷蒙德·培根风头更盛?
  要知道当年小苔米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那个金毛英国小子,他们总是形影不离,她原本想给小苔米介绍更棒的法国小伙,没想到还是被那个英国肉卷捷足先登了。
  德尼想起那个过分掏女孩子喜欢,满口花言巧语的英国小子,就觉得老实巴交的小苔米被坑了。
  ————
  因为路程的关系,苔米并不像去戛纳电影节那样,每年都来威尼斯。
  她上次来也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
  以前她只是作为普通观众,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携带作品,走过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
  未曾想,她还没成某个单元入围影片的导演,就先成为了竞赛单元的评审团成员。
  她将和另外几位评审,共同选出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获得者。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苔米看来,这个称号有些滑稽。
  威尼斯电影节鼓励拍摄形式的创新,新颖独特的手法,哪怕这部影片并没有那么尽善尽美,也能被电影节所接受,作为“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为宗旨的电影节,虽然每一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题都在变,但是审判标准却只有一个:艺术性。
  这也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向苔米发出邀请的原因之一:“霍恩的电影,切入点总是很特别,细节非常值得人推敲。”
  而后媒体扒出,早在2001年,塔玛拉·霍恩处女作《牧羊人》时,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克布就有过类似的评价——“有不少有意思的小细节”。
  欧洲三大电影节,两位电影节主席隔着时空,先后对塔玛拉·霍恩的作品做出类似的评价,可见,霍恩的电影,确实有许多被人忽略的地方。
  比如那些,记者看不到的,细节。
  ……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共有来自全世界超过1900部影片报名,与上一届报名影片持平。
  但是入围影片却有大幅度降低,只有54部长片和32部短片,去掉19部竞赛单元影片,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电影数量缩水的可怕。
  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电影节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保障工作,因为此前有消息称,有恐怖组织正在针对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制定袭击计划。
  可以入围的电影少了,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或许是这个原因,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质量比往年有了显著提高。
  美国大名鼎鼎的巨星乔治·克鲁尼带来了他令人惊艳的作品《晚安,好运》,世界公认的年龄最大的导演,近百岁堪称“行动电影史”的葡萄牙国宝级导演曼努埃尔·奥里维拉带来了他的新作《魔镜》,意大利实力女导演克莉丝提娜·康嫚希妮的《心中的野兽》令人影响深刻,凭借《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红遍全球的导演带来了他最新作品《断背山》……
  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非常多,各个奖项归属上,评审团的意见也相当不统一。
  评审团大奖,是颁给《玛丽》的导演来自美国的埃布尔·费拉拉,还是颁给葡萄牙国宝级导演曼努埃尔·奥里维拉?
  又比如最佳导演,是给克莉丝提娜·康嫚希妮还是给菲利普·加瑞尔?
  评审团为此争论不休,甚至发生了争执。
  本届主席,来自意大利的电影艺术设计师丹特·费雷蒂,不得不行使他的权利,让各位评审停下争吵。
  但是,在本应该竞争最激烈的最佳影片,也是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的获得者,评审团却出奇一致将票投给了一部电影——
  《断背山》。
  在各个奖项尘埃落定后,有法国媒体谴责塔玛拉·霍恩和克莱尔·德尼“吃里扒外”,八位评审,两位来自法国,金狮奖竟然落到了非法籍导演的头上,菲利普·加瑞尔虽然凭借《制服恋人》拿到了“最佳导演”银狮奖。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银狮远远比不上金狮。
  “难以置信,只因为今年主题是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你们就将金狮奖颁给了《断背山》?!”一家小报义愤填膺的指责两位法国女导演,丝毫不理会,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丹特·费雷蒂透漏的本届金狮奖获奖影片是评审团全票通过的结果。
  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影片放映场次有限、观众有限,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没有机会前往威尼斯参与这场电影盛会,甚至因为媒体看片放映厅位置有限,很多小报记者都没有机会观看这部电影,只能跟随影评人和电影杂志记者人云亦云。
  在记者的煽动下,许多人站出来谴责苔米,甚至包括苔米学校里的同学!
  ——“明明差不多的水平,为什么你们不投给法国电影?”
  他们的谴责,让苔米觉得异常气愤,“我从未有失公正,也绝对不存在偏袒,《制服恋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我为我们国家的电影人执导出这样一部影片感到骄傲,菲利普·加瑞尔导演非常出色,《制服恋人》是一部让我眼前一亮的电影,我想电影公映后,我还会走到影院观看一次,但是《断背山》却是一部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忘怀的影片,我坚信,这是一部可以载入电影史的优秀影片,就像是《海上钢琴师》那么伟大,我认为我应该顺应历史,也顺应我的心,至于那些阴暗的,躲在角落里,用险恶心思揣测别人的臭虫,下水道才是你们的归属!”
  自从有了经纪人后,塔玛拉·霍恩少了许多直接面对媒体的机会,加上经纪人的包装,使得这位天才导演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傲慢毒舌的印象,变得平易近人起来,媒体喜欢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