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牌导演_狴犴-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看得出,她合作的诚意很足,很想要讨好自己,可是天生不善交际让她显得口拙无力,感觉有些笨笨的。
这是个不太机灵的小姑娘,和波兰报纸上那个神乎其神的神童导演塔玛拉·霍恩,一点都不一样。
凯兹梅利克是这样认为的。
——————
霍恩确实是不知道和凯兹梅利克说些什么。
一直以来,她与人打交道,都是雷蒙德提前想要对方有可能提及问题、话题,将应答方式和也许会用到的话写下来,苔米只需要照本宣科,稍微加一些临场发挥就可以了。
但是近半年来,雷蒙德写得纸条越来越简略,他认为应该让妻子成长,而不是一直让她做一个人际交往中的提线木偶。
这一次,苔米买房凯兹梅利克,雷蒙德只简单告诉苔米双方谈话时的注意事项。
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应答,则完全没有交代。
苔米也只有凭借往日的经验,和波兰音乐家交谈,每一句话,苔米都担心自己说错,影响这次合作,所以她一直很小心,每句话都在脑子里反复琢磨。
落到凯兹梅利克眼中,就是大名鼎鼎的导演霍恩,在非电影领域,反应有些迟钝,人也有些笨拙。
凯兹梅利克是看过《拥抱》的,他看这部电影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电影配乐是埃尼奥·莫里康内的作品。
虽然是冲着作曲家看的,但是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除了莫里康内,失去双臂的主人公同样让他印象深刻,对创作出这样一部电影的导演,波兰作曲家也有些许好感。
《拥抱》这部电影中,主人公乔治因为身体原因也有些社交障碍,接触导演本人后,凯兹梅利克觉得,乔治这个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霍恩本人的痕迹在里面。
想起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乔治,再想到《拥抱》的导演塔玛拉·霍恩,凯兹梅利克在他自己都没有注意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将这两个人物联系到了一起,好感也更进了一步。
见多了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人,凯兹梅利克觉得霍恩这样其实也不错。
于是笨嘴拙舌的霍恩导演,在她自己也没弄清楚状况的时候,用她小儿科的社交手段,拿下了波兰音乐大师。
☆、第122章 实验短片引发的麻烦
《黑暗将逝》最先放出的是粗剪版预告片。
在悠扬静谧的钢琴曲中,由精致美丽的少年海登仰视灰蒙蒙的天空拉开序幕。
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黑暗将逝》的预告片并不压抑也不惊悚,而是静谧悠远,像一幅流动的油画。
无论是色调还是光影空间,都非常精致,每一个人物都是漂亮的,每一帧镜头都是美的。
蕾雅·赛杜本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国美女。
她的外貌受到许多霍恩影迷的攻击,认为她长得非常一般,“若非出生于赛杜家族,这样的机会根本就轮不上她。”
不过在这则预告片中,蕾雅·赛杜是漂亮的。
看过这则预告片的观众,完全忽略了她五官中的缺陷,迷失在她那双饱含内容的双眸中,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有内涵。
不过,鉴于她本人并没有什么名气,虽然预告片中蕾雅·赛杜非常漂亮,关注度却是所有演员中最低的。
和蕾雅·赛杜美不同,加斯帕德·尤利尔在预告片中展现的少年海登,既有风流不羁,也有青涩茫然,他像个矛盾体,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加斯帕德·尤利尔有着得天独厚的外貌,他站在那里就是一个故事。
不过粗剪版预告片出来后,关注度最高的,却不是被影迷戏称为最高颜值的加斯帕德·尤利尔,而是预告片中惊鸿一瞥的莫妮卡·贝鲁奇。
粗剪版预告片,苔米放出了贝蒂引诱海登的一段,饰演贝蒂的莫妮卡·贝鲁奇赤身裸体,无比香艳的躺在床上,长长的头发缠绕在周身遮住了重要部位……
这个镜头在预告片中,仅有一秒钟,也是莫妮卡·贝鲁奇在整支预告片中,唯一的正面镜头,是真正的一闪而过,不过却让整个欧洲的男人为之疯狂。
所有人的焦点都聚焦在了莫妮卡·贝鲁奇和加斯帕德·尤利尔身上。
要知道1964年出生的莫妮卡·贝鲁奇比1984年加斯帕德·尤利尔足足大上二十岁,这对相差二十岁的俊男美女,竟然在一部恐怖片中有床戏?!
塔玛拉·霍恩导演,您到底拍得是恐怖片还是伦理片?!
太疯狂了,真是太疯狂了,这到底是文艺片还是恐怖片还是伦理片!
媒体蜂拥想要采访预告片中的当事人,显然,无论是加斯帕德·尤利尔还是莫妮卡·贝鲁奇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已经被片方通知,在电影没有正式进入密集宣传期时,可以不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
鉴于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实在是过于尴尬,无论是贝鲁奇还是尤利尔,不约而同选择了避而不答。
贝鲁奇是做到了真正的一言不发,尤利尔到底是年轻一些,没有经住记者们轰炸式提问,忍不住为自己辩解“导演要拍得”。
加斯帕德·尤利尔个别粉丝觉得非常气愤,他们觉得尤利尔受到了导演的愚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女孩,她们认为自己的偶像遭遇到了导演的欺骗,为什么要让尤利尔和一个可以当他母亲的老女人出演床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明明是恐怖片为什么会有激情戏,难道莫妮卡饰演的女人会在床上变身吗?
若非塔玛拉·霍恩名气太大,粉丝真的要聚在塔玛拉·霍恩家门口抗议。
苔米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预告片引发的争议自然看得到。
不过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激情戏是服务于剧情的,而且她完全不觉得自己拍得色情,她非常欣赏莫妮卡·贝鲁奇和加斯帕德·尤利尔这出激情戏,这是光影艺术,而非不入流博眼球的下流乱入。
对于那些抗议她糟蹋尤利尔的影迷,霍恩只想表示,尤利尔自己都没说什么,你们唧唧歪歪个鸟啊!
于是在某天当记者问霍恩导演怎样看待预告片引发的抗议时,霍恩导演淡淡地说,“抗议是他们的自由,拍什么是我的自由。”
这种挑衅的话,受到了许多影迷的抨击,也受到了相当多影迷的拥护。
霍恩导演似乎永远意识不到她自己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她说完这些话,该干什么干什么,丝毫没有意识到她引起的争论。
娱乐圈永远都不缺少新鲜的话题。
《黑暗将逝》放出粗剪版预告片后,就没有别的动向了,影迷只有一遍遍刷预告片来找一些存在感,猜测剧情到底是什么。
————
《黑暗将逝》慢慢走向正规,后期特效并不需要苔米这个导演费多少精力,她只需要不定时的看一下工作进展。
眼下霍恩导演将全部的经历,用在了调理身体和家庭身上,工作倒是排在了后面。
除了手上的纪录片,她还利用空档时间,完成了一部带有“实验电影”性质的短片这是一部黑白默片,片名就叫《米兰达的一天》,讲得就是一个老人琐碎又寻常的一天。
电影原本是要由苔米的外婆米兰达亲自出演,但是米兰达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完成拍摄,于是主人公换成了外婆米兰达的好友。
在这部电影中,镜头跟随米兰达上街,一路的见闻,讽刺了巴黎糟糕的治安环境,以及巨大的贫富诧异,以老人的视角,用黑色幽默展现了这一切。
专门为电影量身打造的配乐也极其滑稽,是用以萨克斯为主、小号、法国号等铜管乐器,三角铁、锣、定音鼓等打击乐器为辅组成的一支曲调曲风都非常难以界定的音乐。
在这部完全没有剧本的,不过十几分钟的短片中,苔米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用一种非常夸张的表现方式,去讲述米兰达一天的见闻。
抢劫犯小偷婚外情……
示威游行后,一身黑袍的女人在洗手间脱下了她的黑袍,然后在摇曳生姿的离开。
苔米完成这样一部电影,原本就是她的随性之举,并不追求利润回报,所有的费用都是她自掏腰包。
她根本没有想过拿这个卖钱,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短时间快速度做出来的实验性质的默片,居然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建议苔米去参加短片电影节,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短片。
苔米接受了老师们的建议,将作品投给了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实验短片给她,甚至她的家人、朋友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电影在在克拉科夫市电影院公映之后,引起轩然大波,无数msl抗议这位也许他们曾经非常喜欢的法国导演。
苔米获得瓦维尔宫金奖的同时她本人受到了一封死亡威胁邮件,上面警告她,删除《米兰达的一天》中不该出现的内容,并真诚的向民众道歉,否则她将收到来自真主的惩罚。
☆、第123章 柏林电影节的礼物
今年圣诞节,苔米和雷蒙德注定要在美国度过。
不过这并非是因为二人怕什么,而是雷蒙德首次担任剧作家的爱情片《旅行》,已经定档在北美明年情人节,在电影上映前,雷蒙德要为电影做宣传,他已经接受了两家杂志的采访,还要带着他的同名小说《旅行》去做各种各样的活动。
苔米将外婆米兰达接到了美国,和他们住在一起,雷蒙德的家人和苔米的家人也将在圣诞节前一天到达洛杉矶和家人团聚。
家庭的氛围驱散了这段时间笼罩在苔米脑袋上的死亡威胁。
时间是一方良剂,连极端分子也开始忘记他们曾经威胁过一位导演,法国警方已经逐渐撤出了苔米住宅附近部署的警力,相信一段时间后,她和雷蒙德就可以回家了。
不过,夫妻二人的亲友都认为他们可以暂缓回家的脚步,因为明年五月份苔米的电影《黑暗将逝》将在法国上映,想必那个时候,法国铺天盖地的都会是《黑暗将逝》的报道,若是极端分子在这个档期盯上苔米,那简直是防不胜防。
这样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的感觉简直是糟糕透顶。
苔米感到十分厌烦,死亡威胁不仅没有让她退缩,反而激发了她的逆反心,为什么极端分子可以这么嚣张,自己的家乡不够他们折腾,还要毁掉别人的故乡。
于是苔米做出了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决议,她正式推掉《红与黑》片方邀请,接手另一部以欧洲移民为题材的影片。
眼下,苔米已经完成了剧本的初稿,演员也在寻找中,不出意外的话,电影将在明年三月开机。
————
新年的钟声敲响,苔米得到了一份不错的新年礼物。
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代表组委会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的电影《黑暗将逝》担任本届柏林电影节闭幕影片。
对于这段时间深处舆论漩涡的苔米来说,这份邀请来之不易,在此之前她悲观的以为自己会被主流电影封杀。
苔米的经纪人勒布朗高兴坏了,自从《米兰达的一天》出事之后,他一直处于焦虑状态,苔米的作品在中东地区销量一贯不错,如今发生了这件事后,中东的销路肯定就断掉了,这势必会影响接下来《黑暗将逝》的版权销售。
如今柏林电影节抛来了橄榄枝,这就是一个讯号,说明苔米依然是主流电影的宠儿,她在欧洲影坛的根基并未动摇。
今年是柏林电影节成立60周年。
虽然柏林电影节闭幕片并没有开幕片那么受人关注,但对于苔米这样的新生代导演来说,作品可以成为柏林电影节闭幕片,绝对是一件相当光荣的事情,此前恐怖片极少在欧洲三大电影节,这样的隆重的电影盛会上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
苔米几乎是第一时间应下邀请,物以稀为贵,她已经可以遇见《黑暗将逝》在柏林电影节上狠刷存在感了。
2010年1月,柏林电影节官网公布第二轮主竞赛入围电影,并首次公布了开、闭幕片。
《黑暗将逝》赫然在上。
作为时时刻刻关注柏林电影节动向的媒体和电影爱好者来说,塔玛拉·霍恩的《黑暗将逝》成为本届电影节闭幕式影片无疑于一枚炸弹投向了平静的湖水。
——“啊,去看柏林电影节官网,今年的闭幕片是塔玛拉·霍恩的新片《黑暗将逝》!!”
网友们议论纷纷,许多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竟然是《黑暗将逝》,那不是恐怖片吗?今年是柏林国际电影节60周年,组委会竟然会选恐怖片作为闭幕片,谁来告诉我,其实这只是玩笑!”
“塔玛拉·霍恩!!!哦哦哦,哪位伙计告诉我怎么买到票,我要去柏林!”
“我以为塔玛拉·霍恩会被封杀,哦,柏林电影节选《黑暗将逝》不怕寄炸弹吗?”
“《黑暗将逝》是恐怖片,恐怖片,真难以相信,他们会选恐怖片!”
“哦,我去官网看了,竟然是真的,那海报真带感!”
……
最初,影迷以为只是片名相同,直到他们仔细阅读了柏林电影节官网上的全文,然后大家惊讶的发现,真的是塔玛拉·霍恩的《黑暗将逝》。
柏林国际电影节官网《黑暗将逝》电影节特供海报也表明,塔玛拉·霍恩的《黑暗将逝》确实成为了闭幕片。
与此同时,法国方面也报道了塔玛拉·霍恩新片《黑暗将逝》成为柏林电影节闭幕片的消息。
虽然同样诧异,为什么柏林电影节组委会会选择一部恐怖片担任闭幕片,但这不妨碍他们吹嘘他们本土导演,外加为柏林电影节点赞。
除了极个别,绝大多数媒体对霍恩因《米兰达的一天》惹上的麻烦都表示同情。
和许多影迷一样,他们认为,苔米只是如实反应了巴黎的现状,并非是单拉出来批斗,仅仅是一个不到二十秒的画面,竟然逼得霍恩举家搬到美国避风头也真是够惨的,哪怕是最讨厌霍恩的记者,也忍不住嘀咕一声,那些人简直是没有道理。
不过因为瓦哈比派穆斯林太过霸道,大家也只能在网上宣泄,很少有人敢在现实中公开支持可怜的塔玛拉·霍恩导演。
除了《沙尔利周刊》。
早在去年,苔米受到死亡信件不得不暂时离开法国避风头时,《沙尔利周刊》就刊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个白头巾大袍的男人面目狰狞的拿着手榴弹追杀扛着摄像机的女性,将她法国的版图逼到了美国版图中自由女神像后面寻求庇护。
这幅漫画自然受到了恐怖分子的不满,不过《沙尔利周刊》主编并不认为他们应该道歉。
如此强硬的态度,让许多敢怒不敢言的媒体暗自叫好。
如今,柏林电影节邀请霍恩导演的新片担任闭幕影片,成为媒体反扑的一个信号。
一时间,法国无论是网络还是主流媒体都是叫好声一片。
☆、第124章 毫无逻辑可言
除凯瑟琳·德纳芙因为出席柏林电影节“和平电影”主题活动提前到达,《黑暗将逝》剧组主创人员皆在19日抵达柏林,此时离柏林电影节落幕只有一天。
和想象中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六十周年不同,因为柏林遇上了30年最冷寒冬,本届电影节红毯星光黯淡,可以撑场的明星实在是不多,开幕红毯除了德国本土明星以外,目前亮相的大牌只有上届评委会主席蒂尔达·斯文顿、蕾妮·齐薇格等影星称得上国际大腕。
不出意外的闭幕式红毯将更加尴尬,若是没有《黑暗将逝》剧组撑场,闭幕式红毯几乎没有任何看点。
今年柏林实在是太冷了,饶是已经做好受冻的准备,下飞机的苔米还是被机场瑟瑟的寒风吹得一个激灵。
因为天气问题,面色不佳的自然不止苔米一个,莫妮卡·贝鲁奇和文森特·卡塞尔夫妇下飞机就打了一个喷嚏,夫妻俩当真是非常有默契。
“要在这种鬼天气下摇曳生姿的走红毯,简直是可怕!”莫妮卡·贝鲁奇说出了在场所有女性的心声。
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压轴出场的《黑暗将逝》剧组主创人员,一下飞机就受到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影迷以及媒体的关注。
很多明星都把机场当成一个私服秀场,看看蕾雅·赛杜和莫妮卡·贝鲁奇就明白,两位女星下飞机明显感觉身体不适,还是穿得非常时尚轻盈,虽然是休闲装,但是非常修饰她们的好身材,一点都不笨重,看上去十分有范儿。
和她们行程鲜明对比的大概就是塔玛拉·霍恩导演,她穿了长款的棉衣,虽然霍恩导演纤瘦的身材并不显得臃肿,但是可以看出她的衣服厚度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霍恩导演和她的丈夫雷蒙德·培根虽然穿了不同品牌的服装,但是他们脖上却是来自同一款巴宝莉的围巾。
男星方面,加斯帕德·尤利尔穿着就低调多了,他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很淡定的穿过影迷和媒体记者,大概过于低调的穿着让大家误以为他是随行的工作人员,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将他认出来。
苔米提前一天到达柏林,除了接受采访外,就是与看好《黑暗将逝》,前来购买版权的片商签订合同。
相比起之前的《拥抱》与《精神病人》,投资更高的《黑暗将逝》因为影片类型,买家数量反而少了很多,加上不久之前,苔米因为《米兰达的一天》受到了中东国家的抵制,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期。
不过,也并非全然没有好消息,虽然买家数量少了,但是据勒布朗反馈,和苔米前几部电影相比,购买《黑暗将逝》版权的片商出价更高,片商之间甚至出现了竞价抬价的情况,无论对于电影本身还是对于b&h工作室来说,这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若是此行价格满意,工作室将有更多资金投入《黑暗将逝》游戏开发,说不定游戏可以和电影同步发行。
————
苔米对于柏林电影节非常有好感,因为组委会曾经送给苔米一个比正常尺寸小一些的,仿金熊奖奖杯,借以鼓励她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早日取得真正的金熊奖。
得知《黑暗将逝》剧组到达柏林,主席迪特科斯里克非常高兴,科斯里克主席头发全白,人却精神抖擞,在瑟瑟寒风中丝毫没有怯意,神色爽朗的和苔米攀谈。
“塔玛拉,很高兴见到你,你比我印象中更美了。”科斯里克说道,“虽然这句话你一定听过很多次,但是我还是要说,你比我见过的很多女星好看多了,大银幕见不到你,真是一种损失。”
“谢谢,科斯里克先生,见到您我也很高兴。”苔米微笑着说道,“不过我觉得比起台前我更喜欢幕后。”
“真是太遗憾了,“科斯里克虽然这样说,但是脸上却依然喜悦,“好了,知道你要来,很多人都想要通过我见你,塔玛拉,介意我给你介绍几个新朋友吗?”
苔米笑了笑,“当然不介意,这是我的荣幸。”
科斯里克要介绍的“新朋友”是今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评审团成员,包括评审团主席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意大利女导演弗兰塞斯卡·科曼奇尼和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
据科斯里克主席说,这三位响当当的人物早在柏林电影节开幕,一入场就开始询问他塔玛拉·霍恩什么时候来。
若是很久以前,苔米会将这句话当成真的,毕竟科斯里克主席没有任何骗自己的必要。
不过现在她不会这样认为了,她会认为这只是一句拔高的恭维,苔米可不认为自己名声大到需要德国电影教父级人物,影响了影坛半个世纪的沃纳·赫尔佐格导演托人引荐的地步。
若是柏林电影节主席知道苔米内心所想,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说一句“塔玛拉,你实在是太小看自己了”。
苔米的想法未免有些妄自菲薄,虽然事情并不像迪特·科斯里克主席说的那样,有很多影坛大佬想方设法见到塔玛拉·霍恩导演,不过这三位想要认识她是真的。
沃纳·赫尔佐格每年只看3、4部电影,他上一次到访柏林电影节还是25年前,作为德国电影新浪潮的领军人物,赫尔佐格在德国,乃至欧洲影坛,都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他没有看过苔米任何一部电影,是的,任何一部。
他想见苔米纯粹是身边的人在他耳边经常提到她,她的作品多么出色,人多么有天赋。
沃纳·赫尔佐格和is诸多老师熟悉,他们私下常有见面或是合作,作为近些年is名气最大的学生,塔玛拉·霍恩常常被他的老师挂在嘴上。
赫尔佐格想要见霍恩,纯粹就想要看看这个很厉害的年轻人到底有多年轻多厉害。
西班牙制片人何塞·玛利亚·莫拉雷斯目的就要明确多了,苔米的电影在西班牙票房不错,她所代表的b&h工作室市场前景非常可观,西班牙制片人看到了商机,若是有机会合作最好,若是没有办法合作,多一个人多一条人脉。
至于意大利女导演弗兰塞斯卡·科曼奇尼理由就有些奇葩了。
1985年,她凭借获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故事片奖,那一年她23岁。
得知塔玛拉·霍恩出生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