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种田有空间-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孩子们回来了,大人就要出去拜年了,宋慕雯由宋大刚抱着,李桂芬跟在身边,宋老四也跟上来了,但是宋 和宋老三两对夫妻没跟着一起。

    一进一家门,宋大刚和李桂芬以及宋老四都会说:“过年好,或者拜年好。”然后又让宋慕雯说,宋慕雯就说给某某伯伯叔叔拜年,新年好,自然又会得一通夸奖,然后会被招呼进门喝茶。

    这个时候有茶叶的人家不多,还有的是用的竹叶茶之类的,宋慕雯发现,许多人家果然比不上自家。

    除了关系不错的人家,宋大刚等人在大部分人家都是不多留的,上了门,见了主人,拜了年,就出门了。

    因为有大人在,宋慕雯得到的小零食也比几个哥哥姐姐多,两个口袋都装不下了,干脆就放到了李桂芬的口袋里。

    大人拜年比小孩子拜年要花时间多了,等到他们拜完年回到家里,已经是接近中午的时候了。

    家里的人都回来了,宋老太在忙活着午饭。

    宋慕雯的鸡蛋糖水也被端过来了,在哥哥姐姐们馋嘴的目光中,宋慕雯毫不客气地全喝完了,还吧唧了一下嘴巴,宋老太放糖太少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还有人来拜年,不过宋家人开始商议着明天三个媳妇回娘家的事儿。

    还好大年初二回娘家不要带礼物,宋老太见几个儿媳妇大半年没有回过娘家了,也痛痛快快地准备这件事儿。不过这过年的事儿,还是送点礼比较好,所以宋老太又准备了三份一样的礼,一块熏好了的鸡肉。

    虽然礼不重,可是在这个时候看来,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了。

    三个儿媳妇对宋老太的好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一家人正在烤火一边说着来年的事儿,宋老头说了这一年要在地里种一块红苕,可以给畜生吃也可以给人吃,而宋大刚又说如果可以,他去问问尚老板有没有种子,再问问有没有玉米,玉米同样是十分耐干的作物。

    这个时候余杠子和余二猛却上门来了。

    “哎呀,真是没想到你们这个时候来了,快坐快坐!快去泡茶,给二猛子拿吃的!”

    余杠子和余二猛都坐了,余杠子道:“我们想着明天几位兄弟要和媳妇去岳母娘家,所以赶着今天来了,给二老和大家拜个年。”

    宋老头道:“欢迎欢迎,你们那边都拜完年了吧?”

    余杠子点头道:“当然,我们也只在东村拜一下,西村那边完全不熟,也就懒得跑了。”

    有余村那边有条河弯弯曲曲的从村子里穿过去,一边叫东村,一边叫西村,有余村又大,有上百户人家,所以住的太远的就不那么熟了。

    又扯了一下闲话,余杠子道:“我们村要唱大戏的事儿你们知道吧?”

    宋老头点头道:“听说了,就你们村厉害,年年都能唱戏。”

    余杠子嗨了一声,道:“今年也是托了党和毛*主*席的福,所以还能唱戏,不然像上半年那样,谁还有心思搞这个事儿啊!我们今天来呢,是想问问你们,要不要去玩玩,可以在我们家住着,吃饭也别担心。”

    宋家人顿时觉得有些受宠若惊了,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余杠子道:“你们也别推辞,二猛子跟着你们家弄了点钱回来,这个事儿我记着呢,你们家这么大方,我们也不能小气啊!而且只是吃几顿饭而已,没什么的。”

    这余杠子还真是讲义气,宋慕雯想。

    冷不防余二猛转过身来对着宋慕雯道:“你去不去?唱大戏的时候好多人,好热闹的,还有卖吃的的,可好玩了。”

    宋慕雯才不受这样的诱惑,上辈子在全世界各处游历,连国外的集会都参加了不少,对于她来说,凑热闹这事儿真的没啥吸引力了。

    “爸爸去,我就去。”宋慕雯口齿清晰道。

    余杠子哈哈笑道:“大刚兄弟这囡囡真是懂事!我媳妇听说过囡囡这娃儿,稀罕的很,一直想见见呢!说可惜了我们家没个女娃。”

    宋老头道:“杠子这么有心,我们也不好意思说不去,这样吧,几个娃儿都去,大刚也去,你们兄弟商量一下,再看去个谁。”转过头来又跟余杠子道:“我们家去多了也不好,吃你们家的住你们家的,这个人情太大了,以后不好还。”

    余杠子笑道:“不用这么客气的。”

    最后商议了,说是宋老四跟着宋大刚去,要看好几个娃儿。

    余杠子和余二猛说定了事情,又留了年礼,就走了,留吃晚饭都没有留住。

    宋老太有点埋怨宋老头答应了太快了,宋老头道:“人家把话都说到那个份上了,哪里能够拒绝了?再说了,余杠子一家本来就挺值得来往的嘛,你这婆子恁是爱多想。”

    宋老太气得不行,急忙又安慰了自己几句,这开年就生气,来年一年都要气的。

    大年初一玩闹了一天,宋慕武等孩子也累了,很快就去睡了,几个大人烤着火说了很久的话,才散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三个儿子分别跟着儿媳妇去丈母娘家,宋老太将他们一一送走了,家里突然少了那么多人,只剩三个人了,瞬间冷清了不少。不过很快宋家的女儿也要回门了,也会热闹起来的。

    宋慕雯是来了之后第一次去外婆家,也不知道外婆家怎么样,外婆和外公怎么样,会不会重男轻女?宋老太倒是不重男轻女,这是宋慕雯十分庆幸的地方。

    这年头没有车,路上全都是走着去拜年的,遇上熟人还要停下来寒暄一番,所以走路也走的不快。宋慕雯一直被抱着,倒是不嫌累,宋慕武刚开始还好,很兴奋,想着外婆能够给他什么好吃的好玩,可是过久了,走得累了,精神头就没有那么足了。

    走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才走到了外婆家,宋慕雯看着外婆家的房子,叹了口气,比自己想象中的好点儿。

    听说女儿女婿回来了,李家老太就在门口等着了,屋子里的事儿自有另外几个先来的女儿在张罗。

    “你们来了!快到屋子里来!”

    李老太比宋老太长得胖一些,高一些,笑起来的时候也温和许多。

    宋慕雯被放下来,和宋慕武一起道:“给外婆拜年,外婆新年好!”

    李老太看着一双外孙,高兴得不得了,一手拉一个,道:“都长得挺好的,比我想的要好!外婆可担心你们两个了!”

    “我们有肉肉吃的,外婆别担心!”宋慕雯回答道。

    李老太忍不住笑了,道:“那就好,今天外婆家还有肉,你们要多多吃。”

    宋大刚和李桂芬给李老太拜了年,又进了屋子给李老头拜了年,李老头看上去有些严肃,而且发须都有些花白,见到两个许久不见的外孙倒是和蔼了一些,倒是不会像李老太那么会说,只是见两个外孙长得挺扎实的,点了点头。

    宋慕雯又被拉着跟几个姨妈打招呼,什么大姨妈二姨妈一串姨妈,宋慕雯暗暗感叹,这个外婆可真能生,而且是在那么艰苦的年月里,还把孩子都养大了,真是不容易。除了这一串的姨妈,宋慕雯还有好几个舅舅,只是现在舅舅也跟着媳妇去丈母娘家了。

    给姨妈和姨夫拜完年,宋慕雯和宋慕武去跟那些表兄弟表姐妹玩,表兄弟姐妹中有些年纪大了,也不跟他们玩了,年纪小的聚在一起很疯,闹得很,宋慕雯觉得好吵。

    不过表兄弟姐妹中有的是穿了新衣服的,有的穿的旧衣服,每家人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女孩子都羡慕的看着宋慕雯,因为所有的人里面就她的衣服最漂亮。

    表兄弟姐妹多,宋慕雯还记不过来。



第23章 坐牛车
    孩子们聚在一起就疯玩疯闹;到了吃饭的时间也不愿意撒手;直到大人们将他们拖着去洗了手吃饭。

    外婆家的菜也没什么出彩的,就是一些萝卜白菜炖肉;一些骨头汤之类的,吃的饭还不是干饭,是稀饭,大家也没嫌弃,这年头哪能天天吃干饭呢?而且这么多人,把外婆家的口粮都吃掉了,多不好意思。

    吃完饭,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小块红苕;是烤好了的,据说是外公在下半年偷偷种的,花了不少心思才种活了,收了回来。

    歇息了一会儿之后,大家都要回去了,本来按照习俗,是还要到姨妈家舅舅家拜年的,可是现在不少人家跟宋家一样没有分家,又是这样的年景,所以这些礼节都免了。

    在离开外婆家之前,宋慕雯看见李桂芬和外婆在屋子里拉拉扯扯。

    只听见外婆道:“这年头谁赚些钱都不容易,你自己也有两个娃儿了,阿武又要读书,你赶紧收好了,我们不要你的钱!”

    李桂芬道:“过日子是过日子,但是孝敬还是要孝敬的,娘您就收了吧,您不收我不安心。”

    两个人推来推去,倒像是在吵架一样。

    宋慕雯觉得很是无趣,大家就是这么客气,要是外婆高高兴兴地收了该有多好,两方都高兴。虽然外婆不收钱是为了她们好,可是子女尽了孝,心里才会安。

    最后当然是以李桂芬的胜利而告终,李桂芬看上去性格温和绵软,遇上事儿的时候却跟个硬石头一样,谁也说不动她的。

    从外婆家回去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三个媳妇都没有在娘家住,宋老太表示稍微满意。虽然按照习俗是元宵节才出春节,可是许多活儿就要张罗起来了。

    大年初三的时候,余二猛却赶着牛车来了,引来了村子里不少好奇又羡慕的目光。

    宋慕武几个孩子围着牛车很兴奋,坐牛车,可是十分高级的待遇啊!在宋家屋村,要不是德高望重的人,根本就没机会坐牛车,而且村里的娃娃只有宋慕雯沾过村长的光,跟着坐过牛车。

    宋大刚诧异又担心道:“二猛子,你怎么弄个牛车来了?你村里晓得了不罚你啊?”

    余二猛嘿嘿道:“大刚叔你放心,我说了会给牛好饲料会给洗澡的,牛粪也会收集好放进粪坑里,那管牛的就迫不及待地交给我了,人家也要过年呢么。”

    宋慕雯在宋家屋生活了半年了,能够深深体会到农民对于牛的爱护,简直比自家的娃儿还看的紧,不是公家的需要根本不准用牛,更别说用牛拉车了。

    余二猛跳下车,道:“今晚大戏就要开场了,我来接你们去我家了,我妈早就铺好了床等着呢!”

    宋大刚道:“我们还是不在你家住了,吃你们家的饭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怎么还能在你家住?”

    余二猛道:“大刚叔你看你,又开始客气了吧?我和我爸在你们家什么时候客气过?两家关系好,就不要顾忌那么多嘛,不然我们以后哪里敢跟你们家亲近,哪里敢请你们家帮忙呢?”

    宋大刚就是典型的农村汉子,宁愿自己客气点,吃点亏,也不要欠人情,遇上豪放的余杠子一家,还真是无奈的很。

    此时娃娃们已经爬上了牛车,在上面跳来跳去兴奋的很,宋家几个大人在一旁招呼着,防着娃们掉下来。

    余二猛一把将宋慕雯抱上车,自己在牛车上坐下,道:“大刚叔别客气了,上车走吧!”

    宋大刚转过头对宋老太和宋老头道:“爹,娘,我们去杠子家里了啊!我和老四会回来的,会看紧娃们的。”

    宋老头淡定地点点头,一点都不担心有啥意外,倒是宋老太比较操心,道:“那就要看紧了啊!演大戏的时候人多,别让娃们挤散了,那个时候偷孩子的也多,都看着点儿!”

    宋大刚和宋老四急忙都应了,几个媳妇不免要叮嘱自家的娃儿几句,拖拖拉拉终于上路了。

    宋大刚和宋老四是不肯坐牛车的,两个人一左一右地跟着牛车,防着车上的孩子掉下来了。

    牛走路也不快,平日里大家用牛车也是为了省力。

    这头牛很壮,宋慕雯的空间里有奶牛,却没有干力气活儿的水牛或者黄牛,宋慕雯养了这么久的奶牛,也知道牛长什么样才是健康强壮的表现。

    看这头水牛,皮毛水亮,肚子硕大,连尾巴上的毛都修剪得很齐整,走路步伐稳健匀称,一心一意埋头走路,都不需要余二猛赶的,端是一条上好的水牛,比宋家屋的水牛高了一个档次。

    走了一会儿,那水牛突然停了下来,余二猛眼疾手快地拿出一个木桶,放在牛的两只后 ,不一会儿,只听见“噗噗噗”几声,黑黑的牛屎装了大半桶。

    等到牛解决了个人问题,余二猛将桶子塞回车底放好,又跳下车去沟里洗了洗手,才回来继续赶着牛上路。

    农村人很重肥,这个年代的工业不像后世那样发达,没有氮素尿素等化肥,全靠天然肥料,所以农民是想尽办法弄肥料,从人的 物到畜生的 物,都一一收集起来,放在发酵池里,有人看着,到了用肥的时候就要挖出来撒到田地里去。这项活儿又脏又累,可是对于粮食来说势必不可少的步骤,不然粮食的产量会低一些。对于农民们来说,这粮食就是 子啊,能够增产粮食,再脏再累的活儿也是愿意干的。

    现在是人民公社,公社里有一个任务就是交肥料,每户人家每个月要上交多少肥料算工分,没交上就要扣工分,所以就算现在是大家合在一起干活儿,收集肥料的事儿也不可少。有的地方将牛屎糊在墙上晒干了当柴烧,在种水稻的农民看来,完全是暴殄天物的做法。

    有余村跟宋家屋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余二猛这小子能说,叽叽呱呱嘴上不停,宋老四也是个性子外向的,也爱说话,两个人凑到一起简直就是找到了知音一样。在这样热烈的氛围里,性子沉稳的宋大刚也受了感染,跟着两个人说的高兴的很。

    宋慕雯坐在一旁听着他们天南海北地聊着,倒也觉得颇为有趣。让宋慕雯惊讶的是,余二猛过完年才十岁,可是人家见识阅历一点都不少,这十里八乡的事儿,没有是他不知道的,还有不少事儿他还知道内情,真是收集信息的好手。

    余二猛道:“唉……这年头啊,本来是要逼死人的,上头政策下来了,倒是不饿肚子了,可是要发大财却不行,真是可惜可惜啊!”

    宋大刚笑道:“有什么可惜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能够吃饱穿暖,就是好日子。”

    余二猛摇头道:“大刚叔太容易满足了,我才不觉得那是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当然好,可是总有一天要分家,女娃们要出嫁,这家是在变的,要是没有钱,盖不出大房子,家里生了好些娃都没地儿住,看着娃们吃比不上别人的,穿比不上别人的,这心里头就不舒服。”

    宋老四也乐得不行,道:“二猛子,你才十岁呢,就想着生娃了?”

    余二猛一点都不 ,摇头晃脑道:“我早就想好了,以后我要盖一座红瓦青墙的大房子,上下两层,娶一个漂亮又能干的媳妇,生上一大窝娃娃,啧……那才叫有滋味的好日子!”

    要是放在现代,宋慕雯必然会笑话一句:出息!

    可是放在现在,却是一件很有追求的事情。做大房子不容易,娶个漂亮能干的媳妇也不容易,不过这年头,生一窝娃娃倒是很容易。

    宋老四和宋大刚两个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二猛子实在是太不矜持了一点,不过想起那些闲汉聚在一起就说一些黄不溜秋的话,议论东家的小媳妇,西家的大闺女的,余二猛这个已经算是很纯情了。

    “二猛子你这么能干,以后肯定能行的,希望你以后做了大房子,能够让我们进去看看,好沾沾光。”

    余二猛道:“那当然没问题,你们想住也可以的,只是等我媳妇进门了,你们就不能住了。”

    小小年纪就这么想着未来的媳妇,宋老四和宋大刚笑得更加厉害了,而宋老四更是毫不客气地笑话了余二猛几句,余二猛一点都不在意。

    走了大半天才到有余村,进了有余村,宋慕雯抬眼看过去,房屋很密集,果然是大村子,人气很足,中间还有好几间青瓦泥墙的大房子,这有余村果然比宋家屋有钱多了。

    走在路上,不少人跟余二猛打招呼,看来余二猛的人气还挺高。而余二猛也是个嘴巴甜的,这个叫嫂子那个叫大婶的,又是拜年又是新年好的,把大家逗得乐呵地不行。宋慕雯一一看在眼里,心里暗暗赞叹,这世界上果然是有生来就聪明的人的,余二猛年纪才这么点大,社交手段却比许多大人还要纯熟了。

    宋家人一行到了余杠子家的门口,此时余杠子一家都在等着呢,几个娃儿在围墙外头追来跑去,门槛上坐着两个老人家,看着应该是余二猛的爷爷奶奶。

    余二猛拉住了牛,跳下车喊道:“爷爷!奶!我回来了!”



第24章 说女儿
    余老爷子和余老太都是精神矍铄的老人家;余杠子虽然不是两个人最大的儿子,可是余杠子年纪还要比宋大刚大一些;所以余老爷子和余老太的年纪比宋老头和宋老太大一些;两个人都头发斑白了,可是人家中气十足的。

    “二猛子回来啦!人接到了没?!”

    “接到了!我爸我妈呢?!”

    余杠子和他媳妇都出来了,余杠子的媳妇叫杨桃儿;看她样子就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几个孩子被从牛车上抱下来;余杠子迎着宋大刚上去了,而杨桃儿上前来拉住了两个女娃儿的手。

    余杠子给余老爷子和余老太介绍了宋大刚和宋老四兄弟两个,还有几个孩子;余老爷子道:“哦!就是上次帮了二猛子的那个是吧?哎呀,多谢多谢!”

    没想到老人家还记得半年前的事情,宋大刚急忙表示没什么,只是顺手而已。

    寒暄完之后,大家进了屋子,宋慕雯发现这个余家的院子真的很大,比宋家的院子大了一倍不止,而且还种了不少菜。

    这个院子里还有两扇门,一扇大门是他们刚刚进来的地方,还有一扇小一些的门,估计是从大门绕的太远了,所以开了一张小门方便进出。

    宋慕雯感叹,果然是有钱人家,光是这么大的屋子就没有人家可以比。虽然也是茅草顶的房子。

    院子里有鸡在啄食,一副悠然无比的模样,院子的角落还有几颗果树,只因为现在没了叶子,宋慕雯也不认识是什么树。

    进了屋子,这大堂屋也是直通到底的,又宽敞又高大的。

    余杠子让大家坐下了,道:“我们家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屋子还是有几间的,所以把你们请过来玩几天。”

    宋大刚抬头看了看房子,道:“虽然屋顶是茅草顶,可是这屋子地基打得好,这墙也垒得结实,比人家的瓦房差不了多少。”

    “大刚兄弟好眼神!”

    宋老四道:“我们家从我爹到我们兄弟几个,都有一手活计,我大哥是木匠活和砌匠活儿都会,所以看得出来。你们家那个屋顶上的梁木,至少是十多年的树,还有不少二十年的吧?”

    余杠子更加高兴了,余老爷子也很高兴,这座房子是他们一家当初倾尽全家力气盖起来的,本来想着他儿子多,还怕住不下,没想到一下子只剩一个。但是这座房子永远都是余老爷子的丰功碑一样,别人看得出他的房子的妙处,就是捧他。

    几个男人在那里唠嗑唠得开心,杨桃儿已经泡了芝麻茶来了,茶叶加芝麻泡的茶,今年过年还没看到哪家有这样的茶呢,这余家果然要比别人家家底厚一些。

    杨桃儿又拿了吃的出来给孩子们吃,什么炒瓜子炒花生之类的,一抓一大把, 每个孩子的口袋里,大家的口袋都做的大,所以几个孩子下来都装了不少。

    宋大刚不好意思道:“我们来倒是让你们破费了。”

    余杠子道:“别那么客气,咱们的关系那么好,别弄生疏了。”

    不一会儿大人们移到了火寮旁聊天,余二猛带着三个弟弟招待宋家的孩子,宋慕雯懒得动,只在院子里走动,宋慕斓也不好意思跟着那么多小男孩出去,她穿的衣服好看,也舍不得弄脏,所以两个人只在院子里玩,倒是余二猛带着一串的小豆丁呼啦出去了,到了点儿又呼啦全回来了。

    这一天余家吃饭吃得早,因为还要趁早去看戏,吃完饭就要赶到戏台子那里去占位置了,有余村每年唱大戏,那附近能来的人都会来看,有些的还不远十几里跑来看戏。

    余家的饭菜自不用说,十分丰盛,荤素都有,不过杨桃儿一个人操持这么一大桌菜,实在是不容易,关键是人家还将院子内外收拾得妥妥当当的,到了时间鸡也进笼了,鸡笼门也关好了。

    吃完饭,孩子们便急不可耐了要去戏台子那边了。

    余杠子挑上一担子泥砖,又让宋大刚和宋老四兄弟二人帮着挑了柴火,杨桃儿带着老人孩子拿了长凳小凳子等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了戏台子那里。

    一到台前,就有人跟余杠子打招呼,也有人主动给他们让位置,所以他们在戏台前很顺利地占了一块好地方。

    余杠子麻利地垒了一圈泥砖,生了火,大家一圈人便围着火堆坐了,让余老爷子和余老太坐了正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