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晓兰心里暖烘烘的,“我知道呢,保证不乱花!”

    刘芬眼睛发痒,刘勇和她一边收拾谷子,一边压低了声音说:“等农忙过了,夏大军肯定要上门来找你们的,你心里要想好,现在的日子过得多有奔头?可别太软弱,又乖乖跟着夏大军回去!”

    刘芬期期艾艾的,被她哥说的抬不起头。

    刘勇诧异道,“咋的,你还真要跟着他回去?”

    他那股恨铁不成钢的味儿不加掩饰,刘芬过了老半天才别别扭扭的:“晓兰早晚要嫁人,哪有带着妈嫁到男方家里的,我又不能一直留在娘家……哥,那时候我要去哪里?”

    不跟着女儿走,也不愿意一直留在娘家,怕时间长了哥嫂生了嫌隙,也怕村里人说闲话。刘芬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她不能拖累女儿和娘家啊。

    “妈,您是不是舍不得我爸,想回夏家?”

    夏晓兰不知道啥时候站到了刘芬身后。

    刘芬摇摇头,却又沉默不语,显然不想回答这问题。她不是舍不得夏大军,是逆来顺受惯了,又有为女儿贡献牺牲的精神,如果夏晓兰能过上好日子,她就算在夏家低三下四求一口饭吃,她也是能忍的。

    夏晓兰大概猜到了几分刘芬的心思。

    也亏得她心理年龄不是真的18岁,见过不少人情世故,能体会刘芬的顾虑。

    嫁人?

    嫁人当然是要嫁的,上辈子没感受过夫妻和睦,这辈子肯定要体会下。但嫁人的前提是把刘芬甩掉?要当刘芬是拖油瓶,这种男人夏晓兰嫁来干嘛?她眼皮子还没有那么浅!

    “妈,我今天赚了20多块,您都不知道商都市那边的生意有多么红火。等我攒下一笔钱,就在商都买楼房,带着您住进去。您未来女婿敢嫌弃你?只看您心情好,才同意让他在房子里一起住呢!”

    买房是夏晓兰的长远打算。

    现在商都市可能都还没有真正的商品房,不过也83年了,过不了两年就会有的。华国最早的商品房就是在80年代后期出现的,夏晓兰记得她那个商都客户说80年代入手的第一套房子,才200多块一个平方。房子是修好了卖给职工的,一般人没有买房的资格,但你钱出的多,好好操作一番,自然能从别人手里拿到购房指标。

    200多块一平的房价,后世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买一套1002的商品房,总价才两万多。两万多夏晓兰现在是没有,难道她会一直赚不到?

    夏晓兰第一次在长辈面前透露将来要去城里定居的打算,刘芬都惊呆了,“可我们是农村户口啊……”

    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差别太大了。

    工厂招工,各种单位要人,面向的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农村户口只能在土里刨食,脱离农村户口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婚姻一个是会念书——靠婚姻也不稳定,一般城镇职工家庭,也不一定能办成“农转非”的大事!只要像夏子毓一样,靠考上大学最稳当,一下子就跳出农门成了注定的城里人。

    做城里人有多么难,刘芬就算再相信夏晓兰,也不敢做这个梦。

    倒是刘勇听了挺感兴趣。

    “搬去城里也行,不一定是商都,也不拘是不是楼房,在县城里买两间平房要不了多少钱。”

    商都市那么多人,夏晓兰母女搬去那里谁也不认识,夏晓兰的名声差就不耽误她找对象了。听见刘勇都认可,刘芬半信半疑:

    “真的能行?”

    夏晓兰重重点头,“说了要带您过好日子呢,当然能行!”

    在商都买房算啥,她手里要是有余钱,在房价大涨钱学习温州炒房团,杀到京城和沪市一买就是一栋楼,这投资回报率可比干什么实业都厉害!

 030:周诚离开

    可能是夏晓兰描绘的未来太动人了,刘芬心里不敢信,又忍不住想相信。

    农村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日子虽然比七十年代强,但也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小康生活远着呢。特别是安庆县这边的乡下,也不是沿海地区的农村,没有经济作物,也没有大量的乡镇企业。刘芬不懂分析整个地区的经济形势,她只需要看看大河村,看看七井村已经周围人过的是啥日子,夏晓兰留在乡下,未来会是啥样,真是一眼就望到了头。

    因为夏晓兰名声不堪,刘芬都不敢想她能找到啥样的好对象。

    但夏晓兰的话让刘芬有了期待,要不怎么说她和刘勇是亲兄妹呢,两个人的思路都想到一块儿去了。搬的远远的,那不就是没有人知道夏晓兰名声不好了?

    她女儿这样能干,要没有名声的拖累,凭啥不能找个好对象?

    刘芬把心里的石头去掉大半,她都没空去想夏家的事了,夏大军来了咋办,她是不会回去的。夏家没有分家,她就算做的再多,赚到的钱也是要上缴的,都会给夏子毓送去。刘芬知道自己没本事,但夏晓兰一个人做生意多辛苦,她能帮一点,夏晓兰就少做一点。

    乡下的闺女十**岁也就出嫁了,听说城里的姑娘都要等到20岁以后嫁人。

    要是有个正经工作的,20多岁再嫁人也不晚。

    刘芬真是满身干劲,吃了饭她还主动去村里转悠,看看哪家有没有要卖的鸡蛋,有没有抓到黄鳝。想早点攒够钱在城里买房,别把夏晓兰的人生大事儿给耽误了!

    “你妈可算是活过来了。”

    刘勇自己都懂事晚,年轻时候混不吝,也没教好刘芬。现在刘芬振作起来想把日子过好,积极主动参与到夏晓兰的生意里,刘勇别提有多高兴了。

    夏晓兰把今天去商都市的经过讲了。

    当然没提是和周诚一起去的。

    她只说商都市人口多,经济基础比安庆县好,肯吃苦或者有门手艺,在那里发展很容易。说的刘勇很心动,“刘家本来就是逃荒来七井村的,这里不是咱家的根,其实住哪里都一样,我要能把你表弟变成城镇户口,那再辛苦也值。”

    刘勇想了想,说自己最近要出门儿一趟。

    夏晓兰猜他是找钱去了,现在说刘勇是干泥瓦匠的,打死夏晓兰都不肯信。

    那她舅舅到底是干啥的呢?

    夏晓兰好奇极了。

    不过刘勇出门前不放心夏晓兰母女,怕夏家又来人闹。

    “还有那三个二流子,他们盯着你下手,总觉得不简单。不行,我得等这三个二流子都判了,再出门。”

    夏晓兰自己也好奇。

    她觉得那根线若隐若现的,就快串起来了。

    第二天夏晓兰没有进城,她四里八乡的跑了一整天,又收到了不少黄鳝和鸡蛋。

    第三天她走到路口老地方,又碰见周诚了。

    不过周诚今天不是一个人,他和康伟开着大东风等在那里。

    “你们这是要走啦?”

    康伟好像挺不好意思,他之前误会夏晓兰是作风不堪的女同志,对她态度可算大起大落。年轻小伙子抹不开面子,对夏晓兰可不就怪尴尬的。

    哎,他真是对不起夏晓兰给带的酸萝卜猪肉饺子!

    周诚从车上跳下来,“嗯,京里给拍电报了,我们在安庆县逗留的时间不短,现在必须要赶回去。不过你别担心,我还会再来的。”

    夏晓兰被小鲜肉调戏,自己也觉得挺囧。

    和周诚呆在一起并不难受,他这人待人接物方面都挺符合夏晓兰的胃口。

    人家一本正经的说还要再来,安庆县有什么能吸引周诚?

    夏晓兰想,那就顺其自然呗,反正她现在还没空考虑个人感情问题,同时也不讨厌周诚。

    “那你们路上小心点,开车注意安全,来安庆县时我再接待你们。”

    夏晓兰话说的也挺大方,周诚有了点笑容:“你等着,我下次来安庆的时候,给你带点好东西。”

    他也不容夏晓兰拒绝,自己跳上车,冲夏晓兰挥挥手。大东风突突发动起来,康伟从窗户里探出大半个上身,嘿嘿笑:

    “嫂子再见!”

    要不是夏总见多识广,非得闹个大红脸。

    ……

    大东风往另一个方向开去,将离开安庆县返回京城。

    从倒车镜里看见夏晓兰在原地站了会儿,又骑车往县城去,康伟不理解:

    “诚子哥,你咋不告诉嫂子,你替她把胡说八道的张二赖解决了?”

    做了好事不留名,又相隔两地,万一夏晓兰被别人给追走了呢。按康伟的想法,这种事必然要赶紧告诉夏晓兰,借此博得美人的好感。而且康伟和周诚本来昨天就要走,不过周诚在县城路口等了大半天,夏晓兰都没进城,周诚又把离开的时间拖到了今早。

    “你有对象吗?”

    周诚反问他。男人不都是默默解决问题的?爱嘚瑟的都是不懂事的,周诚也不想夏晓兰再想起不开心的事,没想过要表功。

    康伟摇头,“嘿嘿,那些妞多麻烦,我今天要赶找个对象,我奶奶明天就敢把我送去民政局——幸亏国家把婚姻法改了,还能多混两年!”

    康伟只比周诚小半岁,按公历来说他也满20岁了。康伟是遗腹子,他父亲在越战牺牲,康伟奶奶差点没把眼睛哭瞎,等到康伟出生,老太太才有了寄托,将康伟视为眼珠子……也是催着康伟赶紧结婚,好替康家延续香火呢。

    “不是男20岁,女18岁就可以结婚了?”

    周诚还想,他和夏晓兰多合适啊,刚还在他20岁时遇到,一点也不浪费,只要夏晓兰点头,两人随时都能结婚。

    康伟被奶奶逼婚,在其他方面是法盲,在《婚姻法》上绝对是专家:“3年前改的,男同志不早于22岁,女同志不早于20岁,简直是救命!”

    康伟喜滋滋的,笑着笑着陡然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劲。

    咦,诚子哥咋不高兴呢?

    康伟陡然想到一个大胆的猜测——不会吧,这才认识几天呀,相亲也没有这样快的!

    他虽然改口叫夏晓兰嫂子,不过是为了让周诚高兴。他和诚子哥弄明白了夏晓兰的名声不堪是有人诬陷,但别人不知道啊。夏晓兰怎么可能顺利嫁入周家,周诚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不过康伟可不会说,他才不要上赶着当恶人!

 031:另寻买家

    上次是周诚骑车带她,夏晓兰不知道骑到商都市原来这么累!

    自从她来到83年,疲惫已经成了常态,昨天没有进城,她骑着自行车跑了二十多个村子,收了有50多斤黄鳝。夏晓兰今天的工作就是把黄鳝和顺路带进城的几百个鸡蛋卖出去。收割稻谷最忙的几天过去,愿意卖鸡蛋给夏晓兰的人越来越少,再说以七井村为心,方圆几十里的村子都被她拉网一般跑了一趟又一趟,村民们攒鸡蛋也要花时间。

    把这几百个鸡蛋卖完,夏晓兰正好专心倒卖黄鳝,这玩意儿是已经长大了的,在水田和沟渠里等着被找出来就行。夏晓兰想,卖黄鳝是一回事,两个箩筐装满东西进城,空着回去是不是太不划算?她能从商都市拿一些货回乡下卖吗?

    就是现在的农村购买力实在太糟糕,除了油盐酱醋这些必需品,农村人恨不得攥紧手里的每一分钱,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不对,连油也是不买的,有些人家一年到尾花出去的钱只有买盐的,不吃酱醋和油没啥,不吃盐人身体没力气!

    她需要装什么东西回去,才能从农民手里把钱掏出来?

    后世营销都说女人和小孩儿的钱最好赚,现在女人基本上不打扮,小孩儿更是满地跑放养型,计划生育才刚开始实行吧,哪家不是几个孩子?独苗才金贵,孩子多了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闲钱花在小孩儿身上,所以涛涛背着新书包去上学,引来其他同学的艳羡——他们家里是舍不得给买那么贵的新书包呢。

    小孩子衣服也不用想,大孩子穿过的留给小孩子穿,一件衣服就像传家宝一样能流传好几年,直到破的再也穿不了,才完成它的使命。

    夏晓兰想了半天没头绪,骑着车又来到第一家卖鳝丝面的。

    “同志,今天还需要黄鳝吗?”

    她尽量让自己说话正经了,但声音的确太娇,招呼一声,鳝丝面的老板还没出来,所有吃面的客人都看她。

    年轻人底子好恢复快,夏晓兰额头的伤口早就结痂掉疤,现在只剩下淡粉色的痕迹。她虽然没有描红画眉的打扮,人收拾的清爽干净,已经是罕见的漂亮。

    夏晓兰在原地等了会儿,走出来的却不是那天买黄鳝的老板。

    是个年妇女,口气不太好:

    “不买黄鳝,我们家店都是有人长期送货的,你以后不要来!”

    “可是……”

    “我说你这个女同志咋听不懂人话呢?不要黄鳝,我们家的店不要你拿来的黄鳝!”

    年妇女口气恶劣,店里吃面的客人忍不住帮腔:

    “不买就不买,好好说话嘛。”

    “你那嗓门儿粗的,吓坏了这位女同志!”

    “家里的陈醋泼出来了!"

    年妇女没和客人们吵,厨房里传来一阵摔摔打打的声音。夏晓兰心里有数,这位应该就是老板娘了,那天来卖黄鳝只觉得老板很实诚,没想到老板娘不知怎么打翻了醋坛子——夏晓兰冤的要死,可要和那老板娘吵架,她以后在这一带还做不做生意了?

    真是倒霉的没办法说。

    夏晓兰涵养好,脸色也是变了又变的。

    推着自行车要走,鳝丝面的老板冲出来,“真是对不住,你看我家那口子不讲道理啊……店里呢是不敢再买你黄鳝了,不过我有个亲戚在市委招待所管采购,他叫胡永才,你要是愿意去试试,就说是胡柱良介绍的。”

    胡老板很羞愧,他老婆相当于是当众给夏晓兰没脸了,遇到脾气不好的非得在店里撒泼,难得人家夏晓兰不计较,但也不能太欺负人了啊。

    市委招待所?

    官方的衙门不太好打交道,不过真的能成功,也是个长远的合作方。

    “谢谢您了,胡老板!”

    夏晓兰道谢,胡柱良不敢久留,他家老婆又在店里发火了。

    夏晓兰没有马上去市委招待所。

    不是她不信胡老板介绍,是一打听,那招待所名字高大上,其实根本不在市区,而是在市郊西隅。鬼知道商都市领导怎么想的,把市委招待所建的那么远。

    夏晓兰还去之前的农贸市场卖货,她今天要来的早点,农贸市场的人还挺多。

    交了管理费分到一个小位置,夏晓兰把招牌竖起来,就有人上前挑选了。她长得叫人过目难忘,还有买菜的记得她,有人问她对象怎么没来,夏晓兰对这类似的问题全部以微笑回应。

    “鳝鱼便宜点嘞?”

    “一斤,只要一斤,你秤要给够!”

    生意来了,买菜的人把夏晓兰围着,七嘴八舌的说,又要称秤,又要收钱找零,有的买鸡蛋有的买黄鳝,反应稍微慢点的肯定要被搞糊涂。夏晓兰足足忙了两个小时,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她才有空闲。

    都是买回家自己吃的,大宗采购的顾客少,零零散散的,还剩一百多个鸡蛋,还有二十几斤黄鳝。

    农贸市场卖的货千奇百怪,但卖的好的,要不就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要么就是稀奇少见的东西,比如夏晓兰从农村带来的黄鳝。夏晓兰要是带什么小青菜来,几分钱一斤,吃力不讨好,也没啥竞争力。

    又在农贸市场坚持了一会儿,夏晓兰的鸡蛋和黄鳝都剩了点。

    每天这样零售的确风险很大,夏晓兰还想找个能大量收购的,她惦记着胡老板的话,准备到市委招待所看看。一个在市委招待所管采购的人,招待所可能买不了多少货,但对方肯定认识别的同行——80年代是个人情味很浓的时期,她要是能和胡老板的亲戚胡永才扯上关系,那打开的可能不仅是一个市场。

    夏晓兰准备用后世跑销售练出来的糖衣炮弹手段腐蚀胡良才同志。

    送礼是有讲究的,送礼给男同志,烟和酒是永远不会出错的。酒水最有面子的肯定是茅台、五粮液,先别说价钱吧,这两种特供酒都是给干部配给的,夏晓兰拿着钱连酒瓶都摸不到,有价无市,买不到!

    再说香烟,商都卷烟厂生产的黄金叶、散花和彩蝶。‘黄金叶’是下级烟民抽的乙级香烟,‘散花’是各级领导和会议专用的甲特级香烟,‘彩蝶’就处于这两种烟之间,虽然是甲级香烟,零售价035盒,夏晓兰觉得用来送给胡老板的亲戚还行——可她马上被现实打脸,人家听说她要买一条‘彩蝶’,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她:

    “一条?没有的!你就要买两包以上,都得给我开条子来!”

 032:市委招待所

    “彩蝶不是商都卷烟厂生产的吗,怎么会没货?”

    一条烟才35元,夏晓兰又不是买不起。

    她虽然有远超时代30年的见识,对于83年的香烟市场根本不了解。烟草是国家专卖的,就拿‘彩蝶’那举例,商都卷烟厂每年生产多少‘彩蝶’烟都有定数,生产出来的‘彩蝶’也不是都在商都市乃至全省范围内销售,而是配给到全国各地——商都卷烟厂生产的‘彩蝶’,商都人却很难买到。

    想买也行,得找关系,得加价!商都人零买一两包都很难,夏晓兰张口就要一条,现在买烟哪有论“条”的,除非政府部门开个什么会议,有了领导的特批,才能以条为单位买到紧俏的香烟。

    沪市生产的‘大前门’也是035盒,夏晓兰舅舅就抽这烟,在七井村那地方已经很有面子了。‘大前门’在全国范围内名气也大,毕竟是沪市的畅销烟嘛。然而夏晓兰能在商都买到‘大前门’,却买不到‘彩蝶’……烟草倒卖肯定要赚大钱的。夏晓兰脑子里冒出这个想法,怎么也压不住。

    一年几十万箱的烟,分散到了全国各地,香烟是个极有地域特点的行业,除了几大牌号特别硬的“名烟”,各地的人抽什么烟都有自己的偏好。商都人认准了商都卷烟厂的三个牌号,商都周边的城市可能又喜欢他们当地产的。商都人买不到‘彩蝶’,‘彩蝶’在别的地方可能又处于滞销状态。

    那把配给到其他地方的‘彩蝶’又拿回商都卖呢?

    夏晓兰脑子晕乎乎的。

    “你还买不买烟了?”

    被售货员叫回神,夏晓兰点头,“那给我拿一条大前门吧。”

    一条大前门是有的。

    不过夏晓兰没有烟票,定价为035元盒的烟,管她要5毛一盒,这还是因为‘大前门’产量大,不然她根本别想买到。

    提着自己磨破嘴皮子才买到的烟,夏晓兰过了好一会儿心情才平静下来。

    是的,烟草太赚了,但她得能找到门路,这不是私人买卖,得有官面上的人。夏晓兰短时期内无法办到,可不代表她一直不能认识这些人物,发展人脉就从这个胡永才开始吧。

    原本的目的是给黄鳝找买家,但又不代表她只能一直卖黄鳝。

    夏晓兰骑着自行车,往西边走。

    早前西郊是一片荒地,不过50年代以后,大型的国棉、砂轮、煤机、印染等工业厂陆续落户在商都的西郊,商都市委就决定在西郊修新的办公楼。既然办公地点变迁了,顺便也得修一个市委招待所呗。63年的时候市委招待所大楼就修好了,如今20年过去,招待所的外观保持的不错,5层楼高的建筑周边加了一圈柱廊,顶檐外挑,使大楼整体错落有致,配上顶部的琉璃瓦和雕花,大气带着精致。

    这地方都发展二三十年了,并没有夏晓兰想的荒凉,不过是老商都人习惯称为“西郊”,以和老城心区别。当然,这里也没有小吃一条街和农贸市场的热闹,来市委招待所的要不是开会的,要不是出公差的,都是正经的单位职工和政府工作人员。

    夏晓兰骑着个自行车跑来,介绍信也没有,长得再漂亮也是农民打扮。

    招待所没说不让农民进去,不过没有介绍信,吃饭和住宿是不用想的,根本不可能。夏晓兰说自己来找亲戚,招待所的人让她在后门等着。

    过一会儿,后门出来个三十多岁的矮个子男人,他和夏晓兰在这个时代见过的人没啥差别,除了这人长得挺胖。大家肚子里都没油水,83年是瘦子多胖子少,不愧是市委招待所搞采购的,是个肥差。

    脸一胖,眼睛就小了。

    胡永才瞪大绿豆眼,愣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多了夏晓兰一门亲戚。

    夏晓兰长得这样出挑,就算是远亲,只要见过一面,胡永才肯定不会忘。夏晓兰哪会让他细想:

    “我叫夏晓兰,是柱良叔叫我来找您的。”

    胡永才想了想,“卖鳝鱼面的胡柱良?”

    他和胡柱良是亲戚,不过两家人走动的并不频繁,胡永才算手里有点小权的,就怕别人无故来找他帮忙。夏晓兰赶紧把手里的袋子递上给,“有点事要麻烦胡哥一下。”

    胡永才一眼袋子里的东西眼皮就跳。

    多大点事啊,居然送一条大前门?

    他第一反应是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