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那个“xxx分”没填呢。
当然,高考成绩出来以前,夏晓兰估分584分,这个分数能不能拿到省状元说不定,孙校长还很是谦逊的,找人做了一条“全市理科状元”的横幅备用。现在市状元的横幅用不上了,直接挂省状元的横幅!
说到本科分数线460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分,自然又是一阵惊叹。
学校今年估计的分数线太准了,学生填志愿的时候不会浪费分!
前提是,学生对自己的估分也要准确。听到重点线494分,陈庆有点忐忑,他的估分最低可是490分,万一真的差了4分,他想跳河的心思都有了!横幅很快挂了出去,27人上本科线,76人上专科线,远远望着这条横幅,夏子毓心里就有不妙的预感。
去年她那届,一共只有8个本科生,要不她怎么能受孙校长重视呢。
这才一年的时间,安庆县一中就能有27人本科上线,专科线更是有76人,未免也长得太快了吧!
窥视着安庆县一中高考成绩的,可不只是夏子毓,还有藏头露尾的刘芳和梁欢。母女俩找了个借口,从河东县跑来安庆,就是为了查夏晓兰的高考分数。看见挂出来的横幅,刘芳还没感觉,梁欢却很吃惊:
“去年我们学校才7个本科生!”
安庆县一中,居然比梁欢的高中多出20个本科生。同样是县城的高中,教学质量居然相差这么多?
刘芳都动心,“要不,把你转学到安庆来?”
县与县的距离又不算远,让梁欢来安庆念书,考大学的机会好像大一点。梁欢本想一口拒绝,她才不要住校,和那些乡下来的女生挤一间小屋子,但想到她爸丢了职务后,学校里那些人全变了,梁欢又想换一个新环境。
她还没有回答刘芳,就见学校门口在挂另一个横幅。
“咦,这又是庆祝啥?”
“看看……”
站在她们这个角度,横幅还有一部分折叠,依稀能见的是“省理科状元”几个字。
刘芳已经倒吸凉气,瞬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梁欢转学来安庆。
梁欢向前走了几步,垫着脚跟,“不可能吧,安庆还能有人拿理科状元?”
不远处,夏子毓也觉得不可能。
安庆这破地方,也有人能拿理科状元吗?
她们的消息太滞后了,一个远在京城,另一方则住在河东县。眼下信息传递极为缓慢,没有方便的移动信息端,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她们都不知道夏晓兰在两个月前的预考中已经拿过全市第一!如果知道的话,当她们看清横幅的时候,不至于那么惊慌,乃至失措!
“热烈祝贺我校夏晓兰……夏晓兰?”
夏晓兰是豫南省理科状元!
是她们认识的那个夏晓兰吗?
不可能的,夏晓兰怎么会是理科状元,初中毕业后就闲在家里的人,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别人!
夏子毓被这消息打击的心窍都堵住,喉头一热,一阵咳嗽,竟然吐出一口血!
刘芳和梁欢坚决不肯信——不看,不听,不信,假的,都是假的!是同名同姓的!
恰此时,一群人跑着来,从商都到安庆,记者们跑的是这样快。
扛着长枪短炮,涌入安庆县一中,着急要采访新出炉的省状元!门卫老赵摸着后腰的警棍,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挡住这么多“暴徒”。
“放我们进去,我是省台的,要采访夏晓兰同学……”
“我是省报的——”
“别挤,别挤,我是学校的老师,老赵,快放我进去……我把学生们的成绩单带回来了!”
二更来了……今天的所有更新我尽量放出来早一点,集中点,免得大家晚上等太久,好了继续码字。
370:赵老实,孙忽悠(3更)
雷胜利挥舞着手里的成绩单,老赵一把拽住他手臂:
“雷老师,您咋才回来?校长都催了好几次!”
是,之前催促了好几次呢,后来知道上线人数和夏晓兰的成绩,孙校长已然变成提上裤子不认人的渣男,将雷胜利的动向抛在脑后。那些学生的成绩,急什么急呀,省状元在安庆一中,最大的荣耀都拿了,孙校长特别淡定。
老赵当然不能这样说嘛,表达了校领导的重视,雷胜利眼眶泛着水光,觉得自己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也不枉他在省招办连鞋都挤掉了一只。后来再找到那只鞋,鞋帮子都被踩坏了,可见那些记者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有多狠。
穿着坏鞋子,雷胜利揣着成绩单,老赵眼明手快,拽住他胳膊将他推进学校。
其他人暂时不能进,没有孙校长同意啊!
“我们是记者!”
“我们有权采访!”
“那人为啥能进去……”
气死了,无冕之王啥时候被人拦过,除了保密的单位,全国任何一个地方,无冕之王都是能去的。今天居然被一个县高中的门卫给拦下,真是岂有此理,要不是省状元出在安庆县一中,花钱请他们来采访都不可能!
真想掉头就走啊!
不行不行,要冷静,省状元只有一个,不采访状元,难道采访第二名?
如果第二名考了615分,他们倒是能问问,是在哪里丢了宝贵的一分,导致和省状元失之交臂,这也算是个新闻点嘛。足足差了45分,省状元616分,第二名571分,有啥好采访的,听对方讲45个小失误,必然是很无趣的。
门卫老赵死死守着门,那些记者吐沫星子都喷到了他脸上,老赵也不为所动。
你们想见夏晓兰,就一定要给见啊?
孙校长没同意,夏晓兰同学没同意,老赵就认死理不开门。
“省状元?你们想采访晓兰同学,要经过校长的允许!”
老赵的态度很坚决,有记者眼睛一亮,“那我们能采访你吗?”
《门卫眼中的省状元》?这个标题也不是不行,另辟蹊径啊。
老赵握着后腰的警棍,彻底傻眼,活了大半辈子,他也能上一回电视和报纸?老赵第一个反应不是激动,而是他的制服下摆昨晚挂了个洞来不及补,早知道他要上电视,那就不穿这件破衣服了啊!
老赵把手从后腰警棍上收回,不自然扯了扯下摆,想把自己衣服的破洞遮住,不知道哪个缺德的记者趁机端起相机“咔嚓”就拍了一张。
这也是个好素材啊,安庆县一中就是这么个学校,门卫都只能穿破衣服,可想而知学校的财政有多么困难。
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安庆县一中培养出了高考状元,这也是一种新闻的切入点——孙校长知道话,会在心中大喊冤枉,县一中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啊,门卫的制服还是发的起呢。但孙校长才不会解释,他一定会狠狠感谢这个记者,不这样写,上面咋会向县一中拨款呢!
老赵评价夏晓兰有几个关键词:
“特别有礼貌,对每个人都有礼貌,每次来学校都会和我聊近况……这孩子啊,是我在当门卫这么多年,遇到过最优秀的学生。”
老赵这话发自内心,不是抽了夏晓兰的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烟才这样说,哪个学生不用来学校,在家自学都能考全省第一,老赵同样会说对方最优秀的。但夏晓兰来学校的次数太少,老赵对她其实也没有多了解。
除了知道她家里亲戚很极品,老赵能讲啥?
极品的亲戚,当着记者讲不太好吧,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老赵正为难,孙校长跑出来,拯救了老赵。
“采访夏晓兰同学的?这……算了,各位记者朋友先进来吧。”
……
拿省状元当然很高兴。
紧接着来的就是省状元的采访,夏晓兰想要闷声发大财,她想要考最好的大学,不代表想当明星学生。孙校长怎么肯放弃这个替安庆县一中扬名的机会,特别是夏晓兰是如此特殊,别的不说,她手上的石膏还摆着呢。
这够不够励志?
不够励志的话,孙校长还能对记者讲讲别的故事。
夏晓兰能说什么,她怀疑孙校长已经掌握了“假哭”技能,她不同意的话,这人能再次流泪。
于是孙校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走进学校,一边走,一边像挤牙膏一样,爆出点省状元的秘密事迹。
“晓兰同学,其实是去年才来安庆县一中插班的,看见她的第一眼,我就知道这是个会念书的苗子,我们安庆县一中必须留下这个学生。”
插班生?
校长讲这个事,恐怕还有后招吧,如果只读了一年的话,如何证明省状元的高分是安庆县一中的功劳呢。
记者们追着孙校长问,老汪落后几步,没想到自己的上司是这样的睁眼说瞎话的校长。啥第一眼就瞧出是个好苗子啊,说的就像晓兰同学的入学考试,是孙校长亲自监考一样。当时谁会重视一个插班生,老汪把任务交给齐老师,齐老师又分给新来的小孙。
老汪听见孙校长继续面不改色吹牛逼:
“晓兰同学不仅是插班生,她是被破格同意插班高三年级的,此前她只有初中学历,已经辍学在家几年了。唉,家庭条件不好,夏晓兰同学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去年终于又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孙校长深沉的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
记者们都被这信息量炸翻了。
所以,省状元初中毕业后,辍学几年再插班安庆县一中,去年来上高中,今年就直接高考了,还拿了个省理科第一?
有记者对着孙校长怒目而向,吹牛要有个尺度啊,是不是在把大家当小孩哄!
孙校长这点倒是不心虚,他说的全是真的嘛。
一路走,一路讲,开始记者都被孙校长镇住,后来发现孙校长开始掺杂太多的私货,安庆县一中就这么大,孙校长都带着他们转了三圈,到底啥时候才能见到省状元?!
有记者抗议,渐渐大家都在抗议,孙校长干咳两声:
“总之,晓兰同学和大家以往对省状元的固有印象都不一样!”
孙校长真是一个吊胃口的高手啊,有记者后知后觉发现自己被县城高中的校长牵着鼻子走,觉得孙校长在安庆县一中真是屈才了,就这吊胃口带节奏的能力,咋说也该到省报去当个主编,在他的领导下,省报肯定能卖脱销!
3更来啦
371:采访乌龙(4更)
话说一千遍,不如亲眼一见。
安庆县一中是没有图书馆的,倒是有个小小的阅览室,平常很少有人来。
孙校长很有心机,把采访夏晓兰的地点安排在了阅览室。
记者们走进这地方,不由自主就会降低声音。阅览室被临时征用了,闲杂人等都不许围观,只有夏晓兰和几个高三科任老师在。看见夏晓兰的第一眼,记者们都一怔。
这个女生倒是长得漂亮。
不过,夏晓兰呢,我们是来见省状元的!
阅览室的几个人,都不太像是学生,记者们的视线到处打转,落在略显青涩的孙甜身上。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孙甜,师专毕业,年纪也才20出头,很符合孙校长说的辍学几年又重回学校的设定啊。
“夏晓兰同学?”
“夏晓兰同学,我们是省台的,想对你做一个采访。”
“夏……”
孙甜往身后一退,连连摆手:“你们搞错了,我不是晓兰,我是学校的老师。晓兰在这里!”
几个人都指着夏晓兰。
记者们面面相觑,居然闹了个大乌龙。现在录像机还使用的事摄影带,带子是很珍贵的,幸好刚才没有开录像机啊。没想到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儿,就是今年豫南省的理科状元夏晓兰。
她坐在窗户边上,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身上。白色的短袖衬衣,红色的百褶裙,头发扎了一个马尾,把所有形容女性外貌好看的词堆砌在她身上也不为过的。
这样好看的女孩儿,就是省台也找不出来。
说她是电影明星他们百分百相信,说她是今年的高考状元……记者们半信半疑。
大众有着一些固有的偏见:女孩子是小学、初中成绩好,到了高中大学就会落后;女孩儿最好学文科,文科简单,她们没有理性缜密的思维;学习成绩和长相是成反比的,长得越好看的女孩儿,她学习时就会越分心。
固有的偏见,让记者们很难相信,这样的女孩儿就是今年的省状元。
进来时,明明看见夏晓兰才是谈话的中心,惊艳夏晓兰长相,却在心里直接跳过她是夏晓兰的可能性,找上了外形清秀腼腆的孙甜。高考状元,就该埋头苦读书,朴实无华的才对嘛,她可以是个插班生,初中毕业后辍学几年重新走进校园,这些统统都没关系!不但不会损坏高考状元的形象,还能增加新闻的可看性。
但她不该是这样的。
和朴实无华的好学生形象完全不符合,长得就太高调了,没有穿着朴素的衣服,没有黝黑的脸庞,没有他们想象中那种贫寒学子……好吧,就是长得太好看,当电影明星都绰绰有余。
如果夏晓兰长得和夏子毓一样,符合时代的主流审美,那记者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她长得是太娇媚了,尖尖的脸,白皙的皮肤,白衬衣的下摆扎到裙子里,极为纤细的腰,身材玲珑有致。现在央视版的《封神榜》还没有播,不然第一反应就是把“苏妲己”套在夏晓兰身上。
搞错人了,短暂的尴尬之后,终于有眼尖的记者发现了亮点:
“夏晓兰同学,你手上打着石膏,你受伤了吗,是在高考前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还是高考后呢?”
“夏晓兰同学,恭喜你获得今年豫南省理科状元的荣誉,我们能问问你现在的感想吗?”
“省台想给你做个专访。”
“夏晓兰同学,根据我们对县一中孙校长的采访,你是插班生对吗?在一年的时间里,你的总分从入学考试的446分,提高到预考的565分,再到高考最终的616分,请问你本人是怎么学习的呢?”
短暂的乌龙后,谁都想第一个采访夏晓兰,记者们根本不会谦让。
一些事,孙校长已经讲过,记者们还是想从当事人嘴里再听一遍。
一个记者,忍不住端起相机,拍了一张夏晓兰的照片。
夏晓兰被闪光灯一晃,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文字采访可以,我本人不太想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你们的问题我挨个儿回答吧。”
夏晓兰不想自己照片登报,但她说了两句就放弃,因为看见了扛着摄像机的,已经打开了机器。纸媒能控制,省台的新闻怎么控制,别管是夏晓兰还是孙校长,都没有这个面子。
那就说呗。
“手是高考前受伤的,对,别人骑着自行车撞到了我。有没有什么影响?打着石膏照常参加高考,还能为着一点小伤不考试呀。”
“获得理科状元的感想的话,首先是高兴,高兴的同时也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校领导对我的关爱,老师们对我的教导,同学们对我的帮助,这个省状元不是从天而降的,没有大家也没有现在的我……”
“学习方法的话……”
夏晓兰就是实话实话,她真不喜欢卖惨,孙校长估计在记者面前胡说八道一番,已经将她塑造成了励志的小可怜。
夏晓兰一点都没觉得自己可怜,高考过后,她就要大展拳脚了,可不希望看了报道后,会引来一波同情。
同情是最没用的东西,夏晓兰不想自己被塑造成“贫寒状元”形象,那样首先就有一个问题,会有人监督她花钱!自己赚的钱,凭啥不能大方的花,她进了大学也不会装穷,在不超过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她想让自己过得舒适。
这个采访,真的是靠记者的脑补来完成的了。
记者们强加给夏晓兰的“形象”,她并不想要。
慢慢的,记者们也看出来这一点,今年的省状元,不仅是长相出众,她的性格也是很有特点的。
不完全和主流意识相符?
就和改革开放一样,夏晓兰给人的印象,就是时髦。不卖惨,时髦而乐观的省状元?这倒是挺新鲜的呀!
夏晓兰硬生生把人设给刷新了,从违和到接受,记者同志们也没用太久时间。没有谁会问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市台的记者刚才在校门口的混乱中,被人塞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不符合主旋律的“爆料”,不管是谁想搞臭新出炉的省状元,市台的记者都不会傻乎乎配合。
省状元全省每年只有一个,必须是7月份全省文化宣传的重点,这个时候要和省内的主流媒体对着干,他脑子又没进水!
谁他妈的在搞事,这不是想让省状元挨批斗,塞纸条给他的人,分明是想搞臭他啊!
4更,还有更
372:上电视(加14)
好不容易送走了全部的记者,夏晓兰可算完成了孙校长交待的任务。
今年安庆县一中考的真是好,夏晓兰并不是一枝独秀,她是花开的太好,才压住了其他人的风头。就拿陈庆来说,成绩单一发,今年的分数是真漂亮,515分,比重点线多了21分,考对外经贸大学的大学可能要考点运气,服从调剂的话,北师大应该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师范院校并不太受欢迎,学生报考的很少。
就算是北师大,那也是有加分政策的,大学四年期间,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拿补贴,这些都是鼓励大家报考师范类学校。不像别的大学,要拿每个月的补贴,在校期间的成绩要达到标准。
有人考得好,也有人考的不好。
落榜的肯定痛苦,但高考不是凭同情就能改变结局的,这不是游戏,是真刀真枪的拼杀。
夏晓兰也没空和陈庆说太多话,接受采访的任务完成了,她坚定的拒绝了孙校长要用车载着她游街的虚荣要求,想到她要站在车后面,胸前挂着绸缎扎的大红花……坚强如夏总,还是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不去看孙校长失落的眼神,夏晓兰在安庆的国营饭店早就安排好了席面,要请所有科任老师吃一顿“谢师宴”,当然也有3班的同学,高考后,大家也该天各一方了。
“在食堂吃一顿就行了,也不用你出钱,吃什么国营饭店?”
孙校长想给夏晓兰省钱,老师加学生,好几十个人呢,跑去国营饭店吃一顿,简单点也要一两百块吧,有这钱干啥不好,上大学也是要花钱的。不过考了全省第一,省教育厅应该会表彰表彰,奉贤市和安庆县,一级一级的,都会有表示。钱加起来也不少,第一年去京城念书是不用愁了,如果各级单位再大方点,念完大学四年都够。
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个学生如果拿了省状元还会失学,那一定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失职。
夏晓兰知道孙校长还以老眼光看她,都怪她贫穷的形象深入人心。
刚入学时,她也不全是骗人,那时候刚刚做起倒卖黄鳝的生意,的确是个穷人。但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是夏晓兰的生意迅速发展的时间,夏晓兰已经不穷了呀。
其实,对于她的经济状况,表现出来的不合理的地方不少,孙校长等人都没有去怀疑,下意识就忽略了。
夏晓兰特别正式的解释:“校长,我真的有钱,您忘了我在家自学的原因,就是要自己做生意,侥幸生意做的马马虎虎,不仅赚到了学费,请客吃一顿还是行的。”
不由分说,夏晓兰就把所有人带到了国营饭店。
这地方,她第一次来吃饭,就是为了感谢周诚和康伟。饭店朱师傅的手艺让夏晓兰记忆犹新,一直心心念念要再来吃一次朱师傅做的大青鱼。黄嫂快餐也能请客,对谢师宴来说不太正式,夏晓兰早上刚到安庆,就让李栋梁帮忙去饭店安排了。
本来是吃午饭的,没料到被采访耽搁了好一会儿,到了饭店是快两点。
朱师傅的手艺没得说,瞧见人到了才把鱼下锅,从白溪水库现拉回来的几条大青鱼,每条都超过了15斤。除了鱼还有大肘子,有红烧肉,对工资微薄的穷老师来说,个个都是硬菜。
当然,学生比老师还穷呢。
“夏晓兰,你可真够意思的!”
“大方,爽气!”
只等夏晓兰敬了大家一杯酒,感谢和话说了几句,全体师生就甩开膀子,敞开肚子吃了。
夏晓兰喝了不少酒,不会喝酒的害羞女生也破戒,这顿饭吃到最后,还有女学生抱着夏晓兰哭呢……说实话,她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男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同学说舍不得她,夏晓兰可以放周诚,女同学说舍不得她,夏晓兰只有承诺大家已经多写信,不要断了联系。
孙校长还敬刘芬酒呢,说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
刘芬先是惶恐,后又想到女儿夏晓兰的成绩,虽不觉自己出了多大力,今天多高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