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脑子的人还有让人惊艳的专长。

    从前周诚很少去琢磨手下的兵,军人就是要服从命令,他不用在乎他们怎么想,只要有实力就有威信!

    从军训起,周诚忍不住琢磨这些华清的学生。

    他虽然是总教官,好像也是“被军训”的一员?

    黎教官凑上前来,“营长,我们班这次可是有两个女生表现的特别优秀,优秀毕业生真的只能男女各一个?”

    黎教官说的是夏晓兰和宁雪。

    宁雪就不用说,今年华清的新生代表,华清那边的老师就说了这是个好苗子,绝对不会在军训丢脸,从小到大,宁雪做什么都是第一。让黎教官吃惊的是夏晓兰,他本来就是炮兵教导团的,不是跟着周诚过来的,根本不知道夏晓兰是“嫂子”。平时绝无半点放水,还以为夏晓兰长得那么娇气会撑不住,十来天下来,夏晓兰还是表现特别优秀的呢!

    而且,夏晓兰刚刚军训时,和现在的精气神还不一样,黎教官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把一个娇气的女生,打造成了预备女兵晚安,明天见

 450:两个候选人(1更)

    新生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行军40公里负重15公斤的拉练!

    回到部队时,都觉得这地方好亲切,哪怕是男生,负重走40公里山路,回来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轻松的。脚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和袜子粘连,脚肿的连鞋子都脱不掉……这都是拉练后的普遍现象了!

    最惨当然是季江源和熊柏岩三人,别人回部队能吃过饭休息,他们还要去操场跑20圈!

    能不能不跑?

    不行的。

    脱离队伍擅自行动肯定有错,没什么好争辩的,要是没被抓到偷偷回来也罢了,被抓个现行,还是全靠教官搭救,季江源和熊柏岩也无话可说。周诚没把这事儿通报给学校,只让他们跑20圈……算是从轻发落?

    季江源三人在操场上拖着沉重的步子跑圈,这三人还算有点良心,没有既想瞒着学校,又让周诚背黑锅。要说总教官罚他们跑的,别人肯定会好奇原因,不愿意说原因,岂不是总教官因为之前的比试怀恨在心,公报私仇惩罚他们?

    要瞒着学校,他们就要说是自己愿意跑的。

    别人问,统一口径回答:为了锻炼钢铁般的意志!

    反正季江源和熊柏岩因为挑战周诚的事,在新生中名气很大,可谓是84届新生的风云人物。风云人物嘛,自然有点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认为负重40公里拉练还不够劲儿。

    军训是新生们相互了解的过程,男生有人脱颖而出,女生这边也有。新生代表宁雪自不必再说,经管系的骨灰级文艺选手刘华筝,以及靠长相被大家记住的夏晓兰——夏总现在十分抗拒这点,苏静还安慰她:

    “内涵是慢慢了解的!”

    长得漂亮又不是错,就是容易给人花瓶的印象,现在大家相互间也没有深入了解,苏静觉得夏晓兰有本事的话,早晚会亲手摘掉花瓶的帽子。

    就说这次军训“优秀毕业生”,比的是军训期间的表现。

    犯的错误少,被教官的表扬的时候多,各种训练考核结果都是优秀,苏静认为夏晓兰有机会能争一争。

    苏静也不嫉妒,有些天赋没有就是没有,她自己就觉得打靶瞄准比解题难,没有那运动细胞嘛!

    苏静和周丽敏帮忙出谋划策,每天在夏晓兰耳边说,夏总现在对“优秀毕业生”也挺在意了。但她只知道有这个评选,到底根据什么来判断,夏晓兰也不知道。

    周诚说过,因为两人的关系,他不会参与到这次军训优秀毕业生评选过程中。

    免得夏晓兰哪怕是选上,她和周诚的关系曝光,会被质疑成暗箱操作。

    基本流程就是各军训连的教官把人选名单提名上去,让学校做决定。

    夏晓兰就只能先做好自己这边,所有考核她都是拼尽全力完成的。她不知道,军训还剩两天,军训优秀毕业生的名单其实就报到了学校。

    建筑系女生这边,夏晓兰和宁雪的总成绩遥遥领先。

    有关她俩谁当选,还引发了系里老师的讨论。

    《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br /》

    今年的新生,建筑系一共就招了15个女生,没想到军训部队那边一下去给出两个候选人。

    “没想到夏晓兰同学……军训也表现的不错。”

    “她上课倒是挺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对的,我怎么听说她要转系?谁传的话,一点都不负责!”

    “咦,林老师,我还以为你对夏晓兰同学有意见。”

    教英语的林老师一脸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对她有意见?”

    问的人有点尴尬,“有人说你在课堂上从来不叫夏晓兰同学回答问题,我还想是不是这同学真的有点不妥当,你有点误会。据我观察,她在学习上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她是高考的全国第三名吧,今年高考全国状元和探花都报了华清建筑系,这也是开先河了!”

    也就和宁雪总分差了4分而已。

    建筑专业的底子比不过宁雪,但要说基础知识,肯定不会比宁雪差。高考分数不能完全判断一个人的水平,但是差40分的两个考生,肯定有大差距。差4分?那就是两道选择题的事儿,算什么呀!

    林老师听到同事的误会,心情十分复杂:

    “我让人回答问题是摸底,看看他们的英语水平……夏晓兰同学,高考英语卷是满分,她的水平我已经知道了啊!”

    不仅是高考分数,还有交上来的作文,夏晓兰同学的英语水平是超过大一新生比较多的。

    林老师迅速将头转过去,看着高数老师,“老王,你该不会也是这样做的吧?”

    王老师表情有点僵:

    “她高考数学卷也是满分,今年的数学卷有多难你们也听说了,全国都没两个能拿满分的。”

    摸底啊,不都是知道了吗?

    英语和高数这两门科目,高中学的好不好,是有延续性的。

    王老师要讲高数,肯定也要看看大家的底子,才能制定更详细的教学计划。他们这些老师对教学都是很负责,不可能照着书本讲完,别管下面的人能听懂几分,讲完课都走人……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水平差异,自然能在制定计划时少走弯路。一节课的时间不长,王老师只能抽问几次。

    他觉得夏晓兰的基础是没问题的,宁雪总分比她高4分,也不是高在单科成绩上。

    至少宁雪的数学差的就有点多。

    每次抽问的次数有限,王老师暂时把夏晓兰排在了后面,看她作业都是对的,抽她起来回答什么,把正确答案讲一遍?王老师想分析的是会犯错的样本,好吧,他可能也是多关注了点宁雪同学。

    但不是对夏晓兰同学有意见啊!

    王老师和林老师面面相觑,大家不愧是多年的老同事,想法都差不多。

    “刚入学的新生,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流言,这事儿要查一查源头,不能任由没有根据的猜测发展下去!”

    要是因为他俩的态度,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言增添了可信度,两个老师也会很内疚的。

 451:想加入仪仗方队吗?(2更)

    查源头?

    这种校园小道消息,是最不好查源头的。

    有人提议直接推荐宁雪当这个优秀毕业生,反正宁雪也是新生代表,是今年建筑系的门面,拿了军训优秀毕业生,再拿今年的“三好学生”,一点错都挑不出来。

    林老师和王老师首先就不同意!

    “这对夏晓兰同学不公平。”

    不能因为宁雪专业底子好,就直接把军训优秀毕业生落在宁雪头上。别的不说,军训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凭啥不给夏晓兰同学竞争的机会?

    商量的结果,就是把两人同时报上去,都是建筑系推荐的人选。

    “是该好好查一查源头。”

    这一上心查证,流言好像是一点点汇聚在一起的。

    最初是新生接待的时候,机电系的杜学峰瞧见好看的师妹傻了眼,晚上时候在寝室说了下,这种事儿哪能保守秘密,很快住5号楼男生寝室的高年级师兄们都知道了“夏晓兰”。

    校花的名头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其二,是建筑系的赵茜,在入学报道那天和同学感慨过两句,“刚才我领着办入学手续的夏晓兰,真的和杜学峰说的一样,人长得真漂亮,就是看上去娇娇滴滴的,不知道能不能在建筑系待久。”

    赵茜这是无心的感慨,她也是对夏晓兰印象深刻,才会和同学说起。

    娇气要转系的源头就在此处。

    第三,开学典礼结束后,季江源主动找夏晓兰说话,两人是相谈甚欢。夏晓兰也就那么随口一说要回寝室给男朋友写信,她根本没把这事儿当成一回事,现场却有别的人听见,知道的人肯定会讨论。

    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评语,明明一开始没什么恶意,整合起来居然汇成了不容小觑的一股浪头。

    说到底,还是她惹人注意,在华清这种靠学业说话的地方,夏晓兰有点太惹眼了。

    艰苦朴素,才是现在学生群体的主旋律。

    别人一顿饭吃两毛钱,夏晓兰在食堂打菜从不手软,换了其他人,每天吃红烧肉也不会有人注意。夏晓兰本身就引人注意,身上稍微有点动静,就有放大镜照射后的效果。

    也不是嫉妒,可能大部分人听见总是谈论夏晓兰干什么了,提的多了也挺烦的。

    存在感太高了,还不是因为学习?

    咱们呆的地方,怕不是一个假华清吧!

    “真是胡闹,这些事儿根本不算什么,就算是真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华清不是要把学生培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林老师特别生气,他们都是经历过运动斗争年代的,被人扣帽子的后果有多严重,林老师难道不清楚吗?

    夏晓兰就是被扣了帽子。

    虽然没人批斗她,被这样的流言包围,夏晓兰同学的心里压力得多大!

    怪不得,上课时夏晓兰同学总是欲言又止的看着他。

    这是学生的倾诉欲,却被他给忽略了。

    不叫夏晓兰同学答题,无疑也是在推波助澜流言的发酵。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让夏晓兰同学正正名。

    “我记得今年教育部要举办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50年代学俄语的热潮已经过去,80年代正式进入学英语的时期。84年以前高考虽然要考英语,却只按照百分比值计入总分。今年高考,英语100分全部计入总成绩,还是主考科目。

    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林老师觉得可以帮夏晓兰同学报个名。

    ……

    夏晓兰耳朵有点烫。

    军训最后两天,居然全是方队练习。

    负责在这边监督军训的华清老师,公布一个消息,这消息让刚刚野外拉练完的新生们有点躁动。

    今年的国庆35周年,华清大学准备了三部分工作:

    第一是1847名学生组成的“仪仗方队”,走在整个华清游行队伍的前列,展示一副长30米,宽27米的祖国地图。

    第二是组织2200人参加“科教游行队伍”,就跟在仪仗方队之后,手持鲜花,充当游行的群众。

    第三是华清大学设计、制作一辆高10米的游行裁撤,以“向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学习”为主题,展现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风貌。

    第一个“仪仗方队”,学校从今年4月底校庆结束后就开始筹备。选拔队员,训练队员,已经训练好几个月了,那时候还没有84届新生什么事儿,任务是交给82届学生的。

    因为仪仗方队的每个学生站什么位置,全部是有硬性规定的,每个人会举着一个小拼图,最终拼成巨型的祖国地图。

    杨永红就算想走仪仗方队也不行,新生开学,这个“仪仗方队”早就成型了。

    除了“仪仗方队”,还有充当游行群众的“科教大军”呀!

    学校准备把这个2200人的“科教大军”队伍,分配给84届的新生——他们刚刚参加完军训,精神状态和纪律性都是极强的,青春有朝气的面孔,充当欢庆的“群众”简直太合适了嘛。

    一到军营,开始军训的时候就说肯定不行,那新生的心思就全放在游行方队上。

    现在肯定不一样,有纪律性,也有了最基本的一些动作素养,基础打好了,游行方队又不用踢正步,练习两天就能成型。

    华清这消息,让杨永红很高兴,“仪仗方队”不用想了,走个游行队伍还是很好的。

    和杨永红想法一样的新生占了绝大多数。

    参加国庆庆典,哪怕是举着花束从天安门前走过,荣誉和自傲都无以言状!

    原则上,这一届新生都能参加游行方队,需要2200人,84届的本科新生才2100多人。

    也要预防一部分同学忽然身体不适,学校也安排了一部分大二学生加入。夏晓兰心想自己就是当个热血群众的命,没想到华清的老师把她和宁雪,还有另外二十几个女生全部叫到一起,同时还有同样人数的男生。

    “你们想不想加入仪仗方队,走第一排的位置?”

    夏总有点方。

    国庆35周年,华清仪仗队第一排的位置?

    换个说法,这不是就是在问:你们想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个脸吗?!

    想到35周年庆典,或许还有外媒转播,短短一秒钟扫到的镜头,说不定还是全世界面前露脸,夏晓兰觉得不是她产生了幻听,就是这个世界太魔幻了!

 452:尾款超支(3更)

    仪仗方队,不是已经训练几个月了。

    现在临时叫大一新生加入,不怕乱了队形?

    夏晓兰还在思索,其他人早就满口惊喜答应。

    “我们能走仪仗方队?”

    老师笑呵呵的,“能不能,要看你们是否跟得上训练。”

    现场五六十个人呢,哪能掉链子啊,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今天都28号了,还有三天就是国庆典礼,大家真的能参加仪式方队吗?恨不得老师马上就让训练。

    夏晓兰打量这些被叫来的新生,女生个子都在165cm左右,个个面容姣好。

    男生身高则是178cm的标准线,集中在178183cm之间,五官也是端正的。

    身高有,五官不错,还都没有弯腰驼背的人,难怪学校要把他们安排在方队第一排,就是不需要大家做什么,就是充当个门面?

    夏晓兰心中有了猜测,被叫到一起的五六十人,竟然都不用参加最后一天的军训,直接先返城?

    建筑系只有夏晓兰和宁雪选上了,两人把自己东西一收就上了校车。

    夏晓兰还没机会和周诚找到单独告别!

    自上次谈话后,只顾着眉来眼去,没有机会说过周诚家人的态度。夏晓兰是不想让周诚和家里面硬碰硬,家里人提意见,那就尝试着改变一下。周诚为了她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这也不是夏晓兰想看见的,她实在不想把日子过得像伦理婆媳剧,整天就纠结在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

    有那精神,干点别的不行么,比如参加个仪仗方队。

    再比如,马上要国庆了,她回校得连打好几个电话呢。

    联系一下家里人。

    打个电话问问鹏城那边建材店的情况。

    还有陈锡良那边,两万件运动服到底卖的如何了,10月1日可要给制衣厂那边结算最后的尾款!

    校车晃晃悠悠的驶过孔家庄的土路,夏晓兰在心里盘算着这些事,同车的季江源也在打量她。

    熊柏岩压低声音打趣他:

    “我说,你该不会真的看中夏校花了吧,她可不好追……她不是和你说有对象了吗?入学时候是有人陪她来报名的,开着部委拍照的吉普车。”

    季江源其实在想周诚的枪法,他就喜欢玩枪,难得遇到一个枪法出众的,一时还没回神。

    熊柏岩误会,季江源也没解释,反问道:“你这都听谁说的,乱七八糟的,谣言止于智者,没有亲眼看见的就不要乱转播,眼见也不一定为真,何况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再说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才是一个绅士该有的风度。”

    熊柏岩张张嘴,他知道季江源从美国回来,有一些和国内情况不符合的个人习惯。

    但季江源这话说的没错,他私底下传播和夏晓兰同学有关的“谣言”,是特别没有品格的行为。

    “我错了,以后再也不说了!”

    季江源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开部委拍照吉普车的男朋友,夏晓兰同学的男朋友,就是周诚教官呀。

    就国内这种保守的风气,以讹传讹,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夏晓兰同学。

    ……

    回

    166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到学校,特训就开始了。

    白天练,晚上练,把他们这些人编入已经成型的仪仗方队中,原本的一些人被换下来成了替补。

    84届这些新生,倒是全部入选。就像夏晓兰猜想的那样,第一排是不用举牌的,练习的就是怎么走方队,和军训时教的东西一样。夏晓兰终于有空打电话的时候,都是9月30日早上。

    她第一个电话打商都店里,她妈却不在。

    “你妈到羊城拿货去了,我让她顺便去看看你舅。”

    “舅妈,您怎么不自己去?”

    “让你妈多去两趟,她把那边情况摸熟,我俩就能换着去。”

    李凤梅想着夏晓兰说过,可能要在京城开分店,那这个分店以后肯定要刘芬去管,现在刘芬不多学点怎么行!李凤梅问夏晓兰在学校如何,和同学处的如何,夏晓兰报喜不报忧,全说的是好话。

    又说自己刚结束了军训。

    “不辛苦不辛苦,就是晒黑了点,半个月就白回来,您别担心。每个人都要军训的,就是去部队里锻炼下……说出来您可能都不信,周诚就是我们的总教官。”

    李凤梅一下子就放心了。

    周诚多紧张晓兰呀,那也不可能让晓兰吃苦的。

    提到周诚,李凤梅就提醒夏晓兰,“你周末要是有空,也可以去周诚家看看,上次都见过家长,周诚家里人不是挺喜欢你?人家周诚常年不在家,你这个当对象的,就该替周诚陪陪家人……”

    夏晓兰在心里叹气,第一次见面倒是印象不错,不仅是周家人对她,她对周家人同样有好感。

    除了周怡说了酸话,周家其他人都很有礼貌。

    哪知情况忽然急转而下,部队里发生的事,一下子让周家对她和周诚的关系报以怀疑和反对态度。

    军训之前,她其实也想过要抽空去周家,刚开学关慧蛾就找到学校,夏晓兰给周诚写信又没回复,她还怎么好意思去周家。

    现在说要当一个合格的女朋友,周家人的态度先不说,就像李凤梅提醒的,基本的礼貌她应该做到。

    就是夏晓兰上辈子的客户,那也要虚寒温暖的维护关系。

    周诚在她家里人面前没摆过架子,那她也该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周诚家人。

    “舅妈,我记住了,我都听您的!”

    夏晓兰挂电话之前,还是提醒李凤梅国庆那天要看看电视,电视台要直播游行庆典。

    乌泱泱的一大群人,真正把她认出来的机会很小,镜头绝对是一扫而过,但夏总还是有点小荣耀和小骄傲的——万一瞧见了,不就是像杨永红说的那样嘛,这种方式参与到84年的国庆庆典里,真的会很难忘!

    等夏晓兰第二个电话打到羊城,陈锡良给她回电话,声音就像有人在用力拉风箱:

    “夏姐,夏祖宗,你总算有空关心咱俩的生意了?你知不知道,明天我就要给厂子里面结算尾款了,你当这是两三千块的小生意呢,24万尾款,点钞也要数一会儿——”

    “等等,我记得咱俩只欠了晨羽10万的尾款,24万是怎么跑出来的?”

    刚才情绪激动的陈锡良,一下子就卡壳了。

    “……你听我解释。”

 453:撑死胆大的(4更)

    “你说,我听着呢。”

    电话里,夏晓兰听起来不像是发火,陈锡良还是有点心虚。

    他毕竟是在和一个省高考状元说话,人家不仅学习厉害,做生意也很厉害。

    事情是这样的,陈锡良和夏晓兰想搭上今年夏天洛杉矶奥运会的热度,特别是射击选手许海峰成为第一个拿金牌的华国运动员,华国一共摘金15枚,体育就是今年最热门的关注点。不蹭一波热度,对精明的商贩来说比死了还难受。陈锡良找夏晓兰合伙订10000套运动衣,夏晓兰想了想,把生意规模扩大了一背,她和陈锡良各出14万的本钱。

    她当然是没有14万的,能拿的出来的9万,还是找周诚借了2万块呢。

    不过2万套运动服,夏晓兰认为还是挺好卖,她这边销出去的就有几千套。

    陈锡良说要给服装厂结算24万……除非陈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