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办事的?要没有外甥女晓兰,她还窝在七井村看孩子种田,不能过河就拆桥吧这个月,目标还是保住月票第三名……嘤嘤嘤

 606:这是保全亲戚情分(3更)

    不爱占便宜的人少。

    李凤梅也不是啥道德标兵,但这么大的便宜,占的她脸红!

    穷生算计,富长良心,兜里要是没钱,白捡个大便宜,迫于生计没有多少人拒绝。

    李凤梅和刘勇最穷的时候,年三十要债的都堵堂屋里不走,那种时候,李凤梅怎么会拒绝别人的帮助?别说是帮助,就算是施舍,能渡过难关都行!

    现在情况不一样。

    家里三口人,除了刘子涛是上学的,剩下的两人都是赚钱的。

    刘勇在鹏城搞工程,李凤梅在商都开服装店。

    就算生意有淡旺季,两口子一年加起来赚十多万一点问题没有。

    就算再过30年,一年十几万收入,如果没有房贷和车贷压在身上,一家三口也能过得不错。现在可是人均工资不超过100元的1985年初,十几万是工薪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按理说这都85年了,“万元户”不像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头两年那么稀罕才对,但先富裕起来的人数和华国总人口一比太少,极少部分头脑灵活的人富了,大环境来说人们还没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

    虽然陆续在取消票据,一些物品还是那么稀缺难买。

    十几万的收入,不买汽车的话,在85年能生活的特别幸福。

    后世的百万富翁和千万富翁都没有这么踏实。

    千万富翁还好,百万富翁都买不起京城和沪市等一线城市的房子,有啥值得骄傲的?

    但在85年,十几万可以在京城买一套,再在沪市买一套房都有剩。

    简而言之,李凤梅不缺钱了,她不需要牺牲外甥女的利益去占大便宜。李凤梅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除了两口子暂时分居,日子没有任何不顺心的,人为啥要拼命赚钱,因为好多事真的都能用钱来解决——经济的宽裕,会让家庭少很多争吵,还没吵起来呢,争端就能用钱给消融了,日子想不舒心都难。

    有钱人的烦恼李凤梅还没感受深刻,上次有人勾引刘勇,没等她出手就被灭了。

    但有钱的好处,李凤梅是深深体会到了的。

    经济宽裕,把她变得更平和了。

    现在就算刘芳再跳出来挑衅,李凤梅都不会像从前那样生气。有啥好生气的,个体户的名声不好听,可腰包实在,钱是自己一点一滴赚的,用的时候也不用顾忌谁,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刘芳以前当官太太的时候,也不敢太高调,因为梁秉安的有些钱是见不得光的。

    听说夏晓兰要把商都的服装店全部交给她,李凤梅不是不敢经营,她是亏心。

    “这算咋回事,店里生意好了,让我自己一个人赚钱?把京城还没影的新店丢给你们,这种事我干不出来!”

    刘芬早晚要去京城,李凤梅有心理准备。

    钱该咋分还是咋分呗,刘芬不在商都管,在京城管不是一样?

    商都的店,李凤梅又不会做假账!

    刘芬嘴巴比较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就是晓兰的意思,她说大嫂你现在能自己独立管理了,分开会更方便。还说我们开店是各开各的,都在做‘蓝凤凰’这个品牌,还是一家的生意。”

    一家的生意,为啥要各管各的?

    这理由把李凤梅说服不了。

    这不还是晓兰和刘芬吃大亏吗?

    李凤梅不同意,刘芬急的满头汗,于奶奶嘀咕着:“孩子大了总要断奶,现在拆开了最好,不伤亲戚的情分。”

    人都是会变的。

    于奶奶比别人的感悟都深,她这一生,可是遇到过太多的例子。

    不说批斗她让她扫厕所的丫鬟吧,就说季淮辛,那会儿在北平念书的时候也是热血青年,一无所有的穷学生一腔都是学以报国的想法,贫穷和困苦都能忍受,人也单纯,接到于奶奶的资助还特别不好意思。

    后来有地位了,拖家带口有了羁绊,最初的热忱可能还在,做事却有了顾虑。

    瞻前顾后。

    既不敢对于奶奶伸出援助之手,也不敢坚定的让季雅跟着汤宏恩住牛棚。

    这就是人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再现实不过。

    于奶奶是看穿了这些才觉得夏晓兰做的对,亲兄弟明算账,现在大家能一起赚钱,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如果不赚钱呢?

    生意亏本了,政策变了呢?

    到时候,一团和气的亲戚情分,难免会发生变化。

    嘴上不抱怨,心里都有想法。

    于奶奶觉得分开最好。

    本来是夏晓兰自家的事,于奶奶拒人于千里之外才不会乱发表意见。但夏晓兰要接于奶奶一起去京城,按于奶奶的老思想,她和母女俩就不是简单的租户和房东关系了。

    连二七广场的小楼,于奶奶也是要给夏晓兰的。

    若是找不到她儿子徐仲易,夏晓兰就相当于给她养老送终的,于奶奶很维护母女俩的利益,她别的忙帮不上,这种时候就要轮到她来说不中听的话了,反正她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大家都知道,李凤梅要生气,就生她的气,于奶奶怼别人的想法根本不在意!

    于奶奶这话果然是让李凤梅当头一棒。

    以后她和晓兰母女会因为生意矛盾而扯皮?

    李凤梅自己不太信。

    刘勇也不可能的。

    她儿子刘子涛就更不可能,非得捏死这忘恩负义的臭小子不可。

    但是她娘家人会不会挑拨?

    夏天的时候李凤梅回过娘家一趟,对涛涛姥姥出手大方,娘家人一追问,没忍住把在商都做生意告诉了他们。知道她生意是和晓兰母女合伙的,涛涛姥姥倒没说啥,李凤梅的嫂子很想到服装店帮忙上班。

    两个店员干得好好的,李凤梅为啥要开除店员换娘家嫂子来?再说了,这店也不是她一个人开的,她当时就是这样回复娘家嫂子的——娘家大嫂不高兴,还说刘芬离婚后全靠刘勇帮衬,现在能有啥意见不成!

    李凤梅当时就发了火。

    她觉得自己态度很坚定,被于奶奶这样一说,李凤梅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和你大哥商量下再说!”

    生意要一直搅合在一起,是不是拖累晓兰了?李凤梅得搞清楚这问题。

 607:怎么拆伙得商量下(4更)

    刘勇是个大忙人。

    但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听的很耐心。

    听完李凤梅的话,刘勇沉吟了半天,“晓兰想分开倒是没啥,她有她的想法,总归不会让我们吃亏,我们也不让她吃亏,这事儿你先答应下来,但要怎么分,等我去京城见过她再商量。”

    自己家是怎么起来的?

    赚钱的服装店,赚钱的装修公司,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刘勇塞了50块钱给夏晓兰,用一辆28大杠的自行车驮着刘芬和夏晓兰母女俩的破箱子回七井村,给母女俩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

    转眼他聪明伶俐还记情的外甥女,就把他一家三口从裤脚沾着黄泥巴的乡下人,拽到了省城生活。

    机会是夏晓兰给的,路也是夏晓兰给铺垫的,刘勇都记在心里。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赚的钱也没想过要留着自己用。

    晓兰要是觉得一直把钱混淆在一起不好想分开,肯定有她自己的考量。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说给了,刘勇也敢要李凤梅收下。晓兰要是想要他的装修公司,刘勇也不会皱眉头。

    刘勇在外面闯荡,比李凤梅学到的东西多,眼界也开阔了。

    赚多少钱不重要,赚钱的过程中学到了真本事,就算现在赚钱的公司没有了,刘勇相信自己仍然能东山再起。因为赚钱的方法他学会了,从装修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内行人,刘勇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学习和实践。

    同样的,商都的服装店怎么开起来的,从货源到装修,再到各种促销手段,全是夏晓兰的主意。

    没有了商都的服装店,晓兰能开起别的店,这是晓兰的本事,谁也夺不走的——刘勇没觉得外甥女想撇开他们单独赚钱,他想的挺透彻,认为晓兰是想把这个本事交给他和李凤梅,不让夫妻俩永远依靠别人。

    哪怕这个“别人”是夏晓兰也不行。

    人都要靠自己自立,于奶奶说的,要断奶!

    刘勇喃喃自语:

    “书上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勇进修的除了建筑装修,还有社会学,和各种客户打交道,他的文凭不高,当然不能停止充实自己的脚步啊。刘勇看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这些人生鸡汤真是张口就来。

    有了刘勇的说法,李凤梅心里就有底。

    刘勇在京城买房不和她说一声她生气,这种大事她还是会问刘勇,有了刘勇的意见才有主心骨!

    ……

    夏晓兰其实没想那么多。

    授人以渔的原因肯定有,主要还是嫌麻烦,各管各的,免得扯来扯去。

    生意要万一不好,她也不用对谁交待,以前合伙开店是要拖舅舅家一把,现在刘勇比她还有钱,她还一直拉着不放手么。

    和陈锡良大概讨论了“luna”的店面装修,商都服装店当时受限于手里的资金不够,商都人觉得很高档了,夏晓兰却不是很满意。也是现在的消费者见过的场面少不挑剔,要不就装修成‘蓝凤凰’那样的店都能一年赚小20万华币,是在开玩笑吧!

    第一个不合格的就是橱窗。

    大冬天的也把门开着,冷风呼呼往里面灌也没办法,要不视线被阻挡了,路过的客人怎么能被店里五颜六色的衣服吸引进来?

    这种店,必须得大大的玻璃橱窗,不阻挡视线,却阻挡夏天的热浪和冬天的寒风。

    不论寒暑,店里的温度永远是那么适宜,顾客呆在如此舒适的环境里,肯定想多逛一会儿。

    多试几套衣服,总有特别喜欢的,那就掏钱结账呗。

    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玻璃橱窗和不惜成本的灯光,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

    在85年,顾客没有那么挑剔,地摊上能买东西,乱糟糟的店里也能买。

    中档的价位,夏晓兰给他们高档的享受,让他们觉得在“luna”买衣服高档,穿着有面子,从而记住这个品牌。就像夏晓兰为啥总找伍行长办业务?伍行长的服务精神是超前的,夏晓兰见识过这样好的服务,自然不会去找别人!

    “她们见过好的店,自然不愿意去光照不足、墙皮剥落的小店买衣服。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原本只值10块钱的衣服,能卖出几倍的价钱……服装品牌的溢价是很可怕的。”

    至于“luna”的软硬装修档次高了,别的同类型服装店怎么存活,不在夏晓兰的考虑中——市场经济的大潮来啦,用以前的老一套来对待消费者的,早晚会被市场给淘汰!

    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不同,造成了消费者的分层。

    追求时髦服装的,本来也是收入高的那部分人。收入稍低的,也不会走进这种店,当然,夏晓兰也不会赞成品牌的销售员去歧视低收入人群,看别人穿的不好就不耐烦的,从源头就要遏制。

    培训销售人员也是学问,陈锡良听得头大:

    “姐,这事儿能交给你办不?”

    他是分身乏术,一个人搞一大摊子,的确是顾不周全。

    这是陈锡良的生意,也是周诚的生意,夏晓兰能不操心吗?

    培训员工就培训吧,早晚都要走这一步,不仅是帮陈锡良的忙,还有‘蓝凤凰’的员工,夏晓兰也想一起培训了,她不怕下面的员工变聪明,手底下的人越聪明,上面的人越轻松。

    只要自己在进步,只要生意在发展,让下面的人有盼头,觉得跟着夏晓兰干有前途,她就永远不会缺优秀的员工。

    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这事儿夏晓兰就答应了下来。

    如何站,如何笑的真诚和善,夏晓兰还能不知道么!

    “我最近没空,你先物色人选吧,羊城那边不是要开店吗?等我寒假了,你把找好的人送到商都,我一起培训。”

    店员不是啥高大上的职业,异地招人不容易,都是从当地请人。

    羊城的门店,自然请羊城的店员。

    京城还有两个店,夏晓兰得在寒假前,找到愿意去商都参加“培训”的店员。经过寒假的准备,年后就能直接上岗了,陈锡良想在春天时开业,夏晓兰也想自家的服装店在春季营业。

    过完年,等她回京城上学时,刘芬和于奶奶也到了京城,夏晓兰就不用整天惦记着她妈。

 608:公私分明的舅舅(补4)

    店要筹备,所有事都要一起行动起来。

    元旦一过,学校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寝室里的人上自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绝大部分人还延续了高中时好的学习习惯,考上华清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身边的人都在努力,谁敢懈怠?

    学业的任务很重,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没有人愿意考砸。

    夏晓兰现在庆幸的就是自己平时没有摸鱼,上课的时候没开小差,该上自习的时候也没有偷懒,要不她现在会更痛苦。别人复习的时候,她要复习,她还得参加英语竞赛的单锅小灶啊!

    决赛安排的时间,恰好和华清的期末考试撞了档期,全国各大学的期末考试时间都没差几天,真不知道外地的学生要咋办,他们还得赶到京城来参加决赛呢。

    这样一想,夏晓兰那微微的疲倦就没了。

    康伟都走了几天,现在还没有回音,周诚的事到底是怎么个说法?

    夏晓兰有点走神。

    “小六,你这是睡眠严重不足啊,瞧你的黑眼圈!”

    苏静说这话,自己也在打着哈欠。

    夏晓兰往脸上拍了些冷水,人一下子就精神不少。

    “你们不都是?昨晚谁打着手电还在看书,也不怕把眼睛熬坏!”

    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307寝室的年轻女孩儿们,或者说抽打着80年代的所有有志青年。荒废光阴是让人不齿的,有志青年们都在忙着提升自己,也不仅是307寝室的人在努力,整个华清,还有华清以外的很多人,谁不努力?

    有个作家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夏晓兰是很认可的,特别是80年代,人们只要够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没有电脑游戏腐蚀着大学生的意志,别管男生还是女生,能去的地方就是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操场。各种社团和文艺活动都是健康积极的,讨论着诗和远方,怀揣着梦想。

    社会风气也好,好像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抑郁症患者。

    处在这种大环境下,夏晓兰想不努力都说不过去,就连京城的空气都是让人舒服的,春天有点风沙根本不算个事儿,冬天的早上只有白雾,没有霾啊!

    夏晓兰自个儿想着都要发笑,苏静和周丽敏偷偷用眼神交流,晓兰同学是挺不正常,英语竞赛的压力一定很大!

    “小六,注意身体啊。”

    “对对对,不要这么拼……”

    夏晓兰莫名其妙,“大家不都这么拼?”

    才没有呢,大家可没有一会儿犯愁一会儿傻笑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恋爱人士的通病,307寝室除了夏晓兰,剩下的7个全是单身汪,她们对处对象这事儿很好奇,就是不敢轻易尝试。

    示好的男同学肯定有,大一新生还是青瓜蛋子,高年级的师兄们脸皮比较厚,在华清这种男多女少的地方,高年级对低年级下手实在太正常。

    有个大三的师兄,追寝室的说话温柔的陈依一追的很厉害。

    人家师兄说了,不喜欢咋咋呼呼大嗓门的,就喜欢陈依一这样温柔的。温柔的女孩儿咋一看没有外向的女孩子惹眼,却是一股清泉,越相处越吸引人。

    陈依一自然没同意,但这事儿还是成为307寝室紧张气氛下的唯一调剂品。

    压力大啊,不开开玩笑,寝室的气氛实在太凝重了。

    夏晓兰比她们更累,因为操心的事情多。汤宏恩说她不是纯粹的学生思维,夏晓兰承认,她也做不到像苏静她们那样的专注。

    想要比别人更优秀,想比别人过得更好,想把那些瞧不起她的人踩在脚下,夏晓兰面前是一座瞧不见的峰顶的高山,生命不止,奋斗不止!

    这不,刘勇带着龚洋来京城了。

    两间店都和夏晓兰有关系,刘勇肯定把这俩店铺的装修放在首要位置。

    龚洋同学都成‘远辉’的设计师了,他不来谁来?

    室内装修这活儿干着挺有成就感,这块市场还是空白的,龚洋随便怎么弄,客户没有说不喜欢的,得到的赞美多,干活儿当然有劲!更何况刘勇给钱够大方,一套设计就一份设计费,龚洋听说有工程,自己就很激动。

    夏晓兰和舅舅之前在鹏城见过,她还是挺想刘勇的。

    刘勇很操劳,当了小老板依然瘦,来给夏晓兰装铺子,刘勇无所谓老板派头,穿着十分随便。

    夏晓兰把地址告诉刘勇,还有两间店铺的钥匙,刘勇带着龚洋就自己去量好了尺寸。他们干的工程多了,这一套流程配合的很默契。

    夏晓兰把抽空画的草图给龚洋看,细节还是要龚洋去完善。

    龚洋啧啧称奇:

    “这装出来的效果,会像《蒂凡尼的早餐》里让女主角流连向往的珠宝店。”

    “和tiffany的橱窗效果差远了,那是奢侈的代名词……不过你说的也不算错,我想要的就是那样的效果,路过店外的女顾客,看着店里的时髦衣服,会驻足观赏。”

    《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拍摄的电影了,在华国肯定是没有公开放映,像龚洋这样的艺术生,偷偷看几部这样的电影很正常。艺术本来就有共同性,电影更是视觉盛宴,和美学密切相关。

    装修的预算只有几万华币,又不是几万美元,夏晓兰知道装不出tiffany门店的那种奢侈感,她也不需要搞得那么高档,只要模仿那种感觉,让人驻足停留就行。

    tiffany是连电影女主霍利那样的高级交际花都只能隔着橱窗向往的。

    ‘luna’的品牌定位是做华国的中高档女装,它要有高级感,却不能吓得那些女顾客不敢往里面走,几万的装修预算刚刚好,真想去按奢侈品门店的标准装修,几万美元都不够夏晓兰花的。

    效果图是龚洋的工作,刘勇只管给报价:

    “两个月,一定能装完,两家店同时开工。现在咱甥舅俩的公事谈完了,我要和你谈一下私事,商都的店可以交给你舅妈,你要想让我和你舅妈收的安心,我提出的解决办法,你也得同意。你说商都的服装店值多少钱?花20万都有人买吧,现在你要20万的现金舅舅是拿不出来,今年冬天服装店的分红,你舅妈那一份你先拿着!”

    分成也有好几万,不够的地方,刘勇会从别的地方补。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09:或许能开2000家店(1更)

    把年底的分红全拿走?

    离过年还有40天,蓝凤凰起码要开业到腊月二十几,也就是还有一个月。

    过年前添置一件新衣服,是很多人的想法。

    现在又不像以前那样要布票,平时舍不得穿的,买一件新衣服过年并不过分,年前这一个月,也是销售的小高峰。

    对冬装来说,这就是最后的高光时刻,春节一过,纵然天气同样寒冷,挂在店里的棉袄和鸭绒服都罕有人问津。

    低价促销成为清库存的手段,幸好‘蓝凤凰’的生意足够好,进货的量也在控制中,平时搞各种买就送的优惠活动,价格却是十分坚挺的,“只在季末打折”已经对顾客形成了固定印象。

    今年蓝凤凰主攻冬装,男款的羊毛大衣大爆,女款的中长鸭绒服和棉衣也受欢迎,就按现在店里的销售额,年底的分红会比任何一次都多。

    刘勇让夏晓兰把年底分红都拿走,夏晓兰一下子就拒绝:

    “那店里进货还怎么周转?舅妈忙了一年,到年底了没分红……”

    “咋没有,之前分红的不算钱?让你拿着就拿着,这是应该的。”

    之前也分红过,特别是夏装那两三个月分的钱不少,不过刘勇在鹏城那边搞装修要的本钱大,李凤梅在服装店的分红全给了刘勇,这才是刘勇家除了在京城买一套房,没见到什么现钱的原因。

    商都的服装店要周转刘勇也不怕,到了年底,他在鹏城的好些活儿都在结款。

    反而是夏晓兰这边,华清开学后就在收心念书,没什么赚外快的机会,手里之前赚的钱还买了四合院,现在要在京城开店,应该比较紧张吧?

    刘勇一定要给,夏晓兰也就答应下来。手里的钱加上全拿走服装店的冬装分红,也能凑个10来万,开新店一点问题都没有。

    和龚洋确定了装修效果图,这事儿夏晓兰就不用管了,交给刘勇装修再放心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