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集团捐款是为了刷名声,又不是真的要发展内地教育,和高教司有什么牵扯呢?
但高教司能干涉高校啊!
华清大学是副部级单位,正厅级的架构。
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按副部级干部任用的,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是正厅级干部,副书记和副校长是副厅级干部。
王广平的职务,按级别来说和华清的副校长相当。
但高教司这个部门不简单,它承担的事高等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工作……这个范围就比较广了,如果高教司愿意的话,就算是华清大学,也能哪里都插一杠子。
王广平的权利要比杜少爷想的大,杜兆辉不给面子,可是狠狠得罪了王广平。
偏偏杜少爷不当回事,看在不菲的薪酬上,向导倒是提醒了杜兆辉两句。杜兆辉想了想,怎么也轮不到教育部帮忙,和集团的业务是丝毫不沾边的,他也就没放在心上。
杜兆辉等啊等,夏晓兰愣是没有找上门来说自己后悔了。
这是放不下自尊心?
华清学生的自尊心有那么骄傲吗,要是成绩好点,还不是要从琤荣集团设立的奖学金里领钱!
奖学金再高,一年给个几百块顶天了。
要按照杜兆辉的想法,一年几百块元够干什么!但华清那边的意思,不可能每年都有多少利息,都拿出来发掉吧,既然要做成一个长久存在的基金,有越多的人受惠越好。
500万存银行,一年的利息是41。4万!
这一笔钱,要用来发奖学金,把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算上,挑出1000人发钱,一个人都有400多。
事实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能拿奖,既然是奖学金,那就该让学生们更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怎么激励大家学习更发奋?
所以,学校给搞出了几次档次,就像生活补助一样。
一年评一次,一等奖学金是500元。
杜兆辉觉得几百块还不够他请女朋友到酒店吃一顿,但在85年的内地,任何一个学生能在在校期间一年能拿500元奖学金,不仅对学生本人,对学生的家庭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个钱还拿的名正言顺,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还在念大学就能在经济上反哺家庭,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
不管杜兆辉的目的是什么,杜家在香港究竟是做什么生意,夏晓兰都觉得琤荣集团捐款设立奖学金的事是对的,是值得称赞的。
钱本身没有错,杜家的钱是不是沾了血,那得让香港的司法系统去评判。
他们要是在内地犯法,则由内地去管!
杜家把钱捐赠在教育上的做法没错,夏晓兰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杜家,哪怕他们捐小钱是为了图大利……享受实惠的还是学生,这有啥不好的,总比杜家把钱拿去腐蚀朴实本分的干部领导强吧?
琤荣集团估计是从汤宏恩身上吃到教训了,发现国内的大部分干部原则性很强,改了招数捐赠教育资金。
夏晓兰和杜兆辉有了接触,因为夏大军的缘故,两人的接触肯定不止这么一次。
她肯定要分析下杜兆辉这个人。
标准的富家子弟,富家子弟,看人时眼神不老实。
轻浮之下,是深沉的心机。
杜兆辉才二十几岁吧?
琤荣集团的小开,一点都不简单。
这种人的警惕心应该是很强的,夏大军能被这人信任,也是走了狗屎运。
机遇这事儿真的说不准,夏大军要是呆在大河村,后半生可以预料,可能再讨个老婆,继续被夏家人指使的团团转,为夏家人贡献一切!
夏大军从医院失踪,离开了大河村,这不是机遇来了么。
也不知道夏大军经历了什么,才抓住机遇成了杜兆辉的保镖。不要说夏大军攀上了集团小开,就算夏大军自己成为富豪,夏晓兰也和这人说不到一块儿去。
她既不会照顾他,也不会贪图对方的富贵,杜兆辉以为看了捐赠仪式夏晓兰会后悔,会主动去找他,杜大少爷注定要失望了!
杜大少爷浑身的光环,都是琤荣集团的钱给堆出来的。
夏晓兰的生活里要装下那么多事,周诚都是费了老大力气才挤进去的,杜兆辉这样轻浮的,夏晓兰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总之,她看杜兆辉,是想的两个人的阵营,是想这个人以后会不会给她带来麻烦,其他的情绪半点没有。
非要说有什么,那必然是敬而远之。
夏晓兰再次感慨自己还不够强。
但这种事她也急不来,从83年到85年1月,这才一年多的时间,赤手空拳的混到现在这样,夏晓兰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却也知道再快是没办法的。季家的地位,人家是积攒了几十年的。杜家的财富也同样,现在的底蕴是从前流下的汗水,夏晓兰还不愿意捞偏门,想老老实实做生意,想要快也快不起来。
话是这样说,杜兆辉的出现,到底又给夏晓兰拧紧了发条。
她终于抽出时间,去找伍行长谈贷款的事。
优质客户贷款,伍行长是很欢迎的。
优质客户不是看能不能及时还上钱,而是能不能解决伍行长的烦恼。
夏晓兰拿什刹海的房子和即将开张的店作抵押,希望能贷款,伍行长都没怕她还不起:
“20万够不够?”
房子和店,加起来值不了20万,店又不是夏晓兰的,夏晓兰要是还不起钱,银行就多了一笔坏账。
但伍行长不在乎啊,银行的坏账又不缺这一笔,那些效益不好的单位,都要等着银行放款发工资,明知道单位还不起钱,银行还不是要因为各种原因发放贷款。
夏晓兰也没想到伍行长如此耿直。
20万,她其实可以一口气开3家店的。
人手跟得上吗?
夏晓兰听到那利息,就没考虑人手够不够的问题。
“……那我再买2万国债券,支援国家建设!”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1:虎头蛇尾的审查(4更)
周诚知道,每日例行审问调查的到了。
他依依不舍的放下书本……早年要是在学习上这么有兴趣,周诚可能就不会参军,而是走上另一条没那么危险的路了。
仕途不顺,顶多就是升职无望。
这炮火无情,到前线去挣军功哪有坐办公室安全?
但国家需要干部管理,也需要军人保护,走哪条路都是奉贤。前一条路呢可能手握权力,让普通老百姓敬畏,后一条路奉献的很低调,当兵的在前线抵挡着,有整体安稳的环境,神州大地才能一门心思发展经济!
选择参军,周诚也不后悔。
他这刚咂摸出点文化知识的乐趣,又被打断了思维。
周诚敬礼:“报告!我没有什么要说的,和潘保华同志的交往,已经向组织汇报完毕!”
得,这小子还没服软呢,精气神十足,一点都没受到影响?
意志力可真够坚挺的,像周诚这样的,要不就真是问心无愧,所以不怕审查。要不就是大奸大恶,没个是非对错观,不认为自己是错,所以理直气壮。
周诚是哪种呢?
审视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周诚的脸:
“1978年,你15岁入伍,潘保华是新兵连的连长,1979年战争爆发你应征到前线,潘保华依旧是你的连长,1980年你火线提干,隔年和潘保华职务相同……1982年,调回京城,担任营长。同年,潘保华理应升任团长,却因致人伤残,被部队提前劝退。潘保华退伍后,没有到部队安排的工作岗位报道,反而纠集了一批退伍军人南下,这些人,和你一样都曾是潘保华的部下,他是你们的老连长,你还要说你们没有联系?周诚,要把所有证据丢到你面前,你才会承认吗?!”
周诚面无惧色,“我和潘保华同志一直有联系,那是老战友之间的正常交往,这一点已经向组织做过详细的汇报,最近的一次联系是去年11月,那时候我并不知自己会到陆军学院进修,更不知学院会安排我们到闽省抓捕走私份子,和潘保华同志交换情报从何说起!潘保华同志也绝对不可能在我国的领土领海上进行犯错活动……报告,我说完了!”
每天说的词都差不多,似乎要从反复的审问中寻找周诚话里的漏洞,从心理上击垮周诚。
周诚并没有否认和潘三的联系。
他知道部队要查,肯定能查出来。
现在周诚庆幸自己没有贪图利益,对父亲周国斌的话阳奉阴违,香烟生意到底是违背了纪律,现在他手上的生意已经处理干净,连康伟也从中脱身。
就算香烟生意查出来了,周诚自己干的事儿,违法说不上,肯定是违纪了,该怎么着周诚都认,他愿意接受处理结果。但是没干过的事,周诚是不可能认的,潘三哥既不是走私犯,周诚也没和对方交换过情报。
周诚的口风很紧,审查的人是深有体悟。
周诚说的,也的确对的上,最近一次联系是去年11月,周诚可能知道要去陆军学院进修,却无法知晓陆军学院的安排。这并不能说明周诚没有嫌疑,潘保华的嫌隙洗不清,周诚自然不能安全——可能是周诚在路上,或者到了闽省才设法和潘保华取得了联系,这两个人都是上过前线的,有默契有过命的交情,还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
潘保华年年大比都名列前茅,脾气那么臭还能提干,是因为有真本事。
周诚的综合素质也很强,年纪轻轻就当了营长,晋了少校,总不能是靠长得好看吧?
这样的两个人凑在一起,破坏力是极强的。
潘保华已经是自毁前途,周诚年纪轻,还能挽救。
隔离审查是对周诚的怀疑,也是对周诚的保护,如果这个年轻的军官真的要坠入深渊,在他完全掉下去前,组织上还能将他拉回来。
“11月,你和潘保华为什么联系?”
“就是寻常的问候,我在部队不能请假,需要潘保华同志帮忙,就联系了他。”
联系的原因也说了,是请潘保华帮自己对象的忙。
军人要服从部队的纪律,假期不够,对象有点事要帮忙,周诚求助已经退伍的战友,逻辑上说得通。如果他求助的战友,本身没有陷入旋涡的话,周诚根本不会有麻烦。
周诚很配合审查,问什么说什么。
别人却觉得他在软抵抗。
涉及到潘保华现在从事什么工作,周诚一问三不知,并说自己在部队,和潘保华不可能长时间接触,不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
周诚没说假话,他是长时间呆在部队。
但去年夏天,周诚曾经有过一个长假,长时间不在京城,周诚和谁接触,是不是潘保华?
“报告——“
“进来!”
敬礼立正,双手将一份文件递上。
“兹查,退伍军人潘保华,未从事走私活动,涉事现役军官周诚未曾泄露情报……综上,针对周诚的隔离审查结束。”
鲜红的印章还盖着,审查的人也目瞪口呆。
皱着眉头,似有不情愿:
“周诚,你的隔离审查结束了,从今天起你可以归队了!”
审查开始的突然,结束的也突然,好像是上头直接下达的文件,周诚同样一头雾水。他敬了一个礼,将自己的东西收拾好,离开了呆了一段时间的隔离地点。
在他走后,审查的人将文件重重摔在了桌上:
“这是在上头走通了什么关系,忽然又不查了!”
“慎言!不要质疑上头的判断,你对潘保华成见很深,一个曾经的好同志,没有沦落为走私犯当然最好!”
英雄变成罪犯,谁也不愿意看到。
特别是昔日的优秀军人,退伍后参与到走私犯罪里,这不是给军队抹黑吗?
潘保华不是走私犯是最好的结果,这也保全了另一个年轻的军官周诚!
话说如此,到底心里有疑惑。通知来的是挺突然,之前有很多证据表明潘保华在南边活动诡异,转眼又说潘保华并没有违法,这当中是有古怪。
到底是谁不让他们查下去?
不能查的,或许不是周诚,而是潘保华……潘的提前退伍,是不是涉及了另外的机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2:你想当明星吗?(加39)
周诚也是一头雾水。
这审查,好似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让周诚也捉摸不透。
他抱着自己的个人物品返回集体的营地,本来在说笑的众学员顿时收声,好像有人按下了暂停键。两三秒后,才重新有人说话,对于周诚,有好奇和探究,也有疏远。
周诚之前刚刚立了个大功,忽然被隔离审查。
小道消息满天飞,说周诚判断的那么准,是因为和走私集团做了交易。
也不知道谁先传出来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周诚也的确太年轻,有些人情愿相信他是“作弊”,不愿意承认他真的很厉害。
那岂不是把一群比他年纪大的,衬托的像废物一样?
唯有周诚之前拼着自己大腿挨了一枪救下的那个学员,石凯站了出来,嗓门儿喊的老大声:
“周队长,你腿上的伤好点没?”
周诚隔离审查的时候,大腿的伤才刚刚结痂。
别人说啥都行,周诚这一枪可是因为他才挨的,石凯记着这个恩情呢!
周诚都一怔,石凯还喊他队长,又当着众人的面提起他受伤的事,是想重新把他纳入学员的圈子里,不让大家疏远周诚。
如果是从前的周诚,会高傲的拒绝,认为真相早晚会水落石出,他也不屑于解释!
现在的周诚有了长进,这是石凯的关心。
“连疤都掉了,能有什么事,谢谢关心啊!”
周诚精神奕奕的回答,仿佛一点也没受隔离审查的影响。他自己都不当一回事儿,学员们才又和他说起话来。
周诚是真不在意,还问他们又参加了几次任务。
在周诚隔离审查的时间,学员们又出过一次任务,不过这次有海军配合:
“抓到的都是些小鱼虾,没有上次那种大鱼。”
“还是要看周队长出马……”
“周队长,下次的任务你要参加吗?”
学员里有人终于把最重要的问题抛出来,是啊,周诚会不会参加下次的任务——换句话说,上面认为周诚还值得信任吗?隔离审查到底审查出了什么结果?
“那当然要看学院的安排,周队长怎么知道?”
又是石凯跳出来维护周诚。
周诚很感激石凯,但看着别人探究的眼神,他知道只有自己面对这一切。
周诚没有避重就轻,他正式了这个问题:
“隔离审查结束了,我当然想尽快归队和大家一起战斗,但像石凯同志说的一样,我们军人都要服从命令,我听从学院的安排!”
坐冷板凳也没办法。
这次隔离审查来的莫名其妙,结束的潦草,周诚只能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这话倒是让其他学员点头。
隔离审查结束,周诚也没被处分,那和走私犯勾结就是假消息。
好端端的本来是有功劳的,摊上这个无妄之灾,也幸亏周诚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错,现在看着还开朗,没有郁郁寡欢!
放下高傲,周诚很容易又和这些人打成一片。
隔离审查不能和别人交流,每天和书本为伴,锻炼了周诚的耐心。他不着急,该是他的就是他的,不管是出任务的机会,还是应有的功劳……可能花的时间要长一点,却一定会有,他答应了晓兰会变得更优秀。
两年的时间而已,很快就能过去。
不知道为什么,理智告诉他晓兰不可能知道他被隔离审查的事儿,就算去陆军学院看他,也会被学院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哦,可能连借口都不用找,直接说是纪律!
理智归理智,周诚就有个感觉,他不能联系任何人的时候,并不是孤单的。
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和符号,就像是晓兰陪着他。
呸呸呸,这话有点不吉利,他一定是隔离审查被关傻了。
最麻烦的是,哪怕已经结束审查,周诚依然不能和京城联系。这条纪律倒不是针对他,每个学员都得遵守。
周诚把一本书压在枕头下,晓兰这时候不知道在干嘛。
开期末了,是不是在复习?
……
夏晓兰没有在复习。
她被杜兆辉给堵了。
这个阔少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打量她,好像在掂量她价值几乎。
“夏晓兰,你不愿意接受琤荣集团的工作,那你有没有想过去香港当明星?香港的女明星和内地的女演员不一样,她们不是拿死工资吃饭,你学建筑有什么用,世界闻名的女建筑师有几个?你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
杜兆辉对夏晓兰学的专业瞧不起。
这个集团阔少,骨子里可能对很多东西都瞧不起。
夏晓兰本来不想理会他,瞧在杜兆辉刚捐了500万给华清大学的份儿上,她能原谅这个人自大轻佻。但劝夏晓兰去香港当女明星,这个人不安好心啊!
“我去香港拍戏,当明星,成为黑帮份子胁迫拍戏的小可怜,成为富商阔少的玩物,才不算入错行?”
夏晓兰的语气中充满嘲弄。
8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又哪里是什么好去处!
她就算是重生在香港,也不会选择靠脸吃饭进入娱乐圈,最好的选择仍然是靠脑子。
80年代的香港,也就比70年代的治安稍好吧,但也仍然黑帮纵横,就连后世天王级的人物都被黑帮强迫拍戏,夏晓兰不觉得自己能幸免。
女明星比男星更惨,除了强迫拍戏,动辄还有什么性侵、绑架和拍不雅照在等着,除非有强横的背景,任谁都逃不过的遭遇……最好的,竟是沦为富豪的玩物,当个高级交际花。
杜兆辉这个提议,简直是诛心!
杜兆辉也没想到夏晓兰对香港的情况这么了解,堵的他说不出话来,可有杜家当靠山,谁敢胁迫夏晓兰拍戏?
他终于确定了,夏晓兰是真的对香港不感兴趣,更无意要接受他杜大少的帮助,也不想和夏大军有任何牵连。
杜大少爷觉得有点意思,有捷径还不走,她觉得自己能奋斗成什么样?
看上去挺聪明的,就是硬邦邦的,有着不合时宜的“骨气”,这是内地大学生的通病,还是夏晓兰是个特例——一个堪称尤物的女孩儿,总是要叫杜大少爷多关注几分的,但杜大少爷的关注,绝对不是男人对女人的一见钟情。
瞧见个长得挺精神的小猫小狗,杜大少爷兴致来了想逗逗,没想到性子还挺烈,这不一下从众多宠物中脱颖而出了吗?
杜兆辉不是什么好人,而是个恶劣的混球。
有人不顺他心意,总会叫他暴躁无比。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3:有钱还阴损(1更)
杜兆辉提议夏晓兰去香港拍戏,夏晓兰知道80年代香港娱乐圈的黑暗,可被他这个提议给恶心坏了!
“晓兰,干什么去了,瞧你气呼呼的?”
周丽敏叫住她,夏晓兰摆摆手:“快别说了,又碰见那位港商大少爷,他问我要不要去香港拍戏!”
说给别人听可能还没啥,说给周丽敏听,她的反应也很大——周丽敏就是羊城人,那些港台的女明星怎么样,羊城能看见香港的杂志和报纸,周丽敏涨红了脸,气的声音都发颤:
“晓兰你可千万别信他,当女明星不是什么好工作。”
今天这个女明星傍上已婚的富商,明天另一个女明星又抢,娱乐报纸整天都是这种乱七八糟的花边新闻。周丽敏觉得那是最差的选择,晓兰都考上华清了,又不是活不下去,干嘛要去香港拍戏……呸,那个琤荣集团的杜兆辉,瞧着人模狗样的,原来不是个好东西!
“我肯定不去,就是这人挺烦的。”
夏晓兰发现了,有钱有势的人都喜欢自说自话,不管是丁爱珍、梁家人,还是季雅,乃至杜兆辉。
这些人都是特权阶级,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总觉得自己决定的事是对的,哪怕夏晓兰再三拒绝,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尊重? 是不存在的。
这些人都只会尊重比他们强,至少也要和他们平级的人!
就比如小姨刘芳一家人,觉得夏晓兰没靠山,就能肆无忌惮的算计她。要是如今的夏晓兰,梁家忍想必也不敢强迫她嫁给樊镇川。
再后来就是季雅,夏晓兰虽然有了“靠山”,到底不是自己的真本事,季家态度可敷衍了。
香港杜家在华国虽然没有权,却是金光闪闪的投资商,杜大少爷当然也不用把夏晓兰一个女大学生放在眼里。
大少爷为何要尊重一个保镖的女儿?
杜兆辉没其他人过分的是,没通过学校给她施压。要不然,刚刚捐了500万给学校,杜兆辉只要和学校一说,让夏晓兰去香港看一眼亲生父亲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呵呵,旁人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