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兆辉没其他人过分的是,没通过学校给她施压。要不然,刚刚捐了500万给学校,杜兆辉只要和学校一说,让夏晓兰去香港看一眼亲生父亲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呵呵,旁人还最容易同情弱者,夏大军现在受伤,就是弱者!

    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能把夏晓兰堵的哑口无言。

    夏晓兰不爽的原因就那点,不被尊重,一个人想获得所有人的尊重本来就不容易,夏晓兰自认还有几分本事,她能比现在做的更出色。但时间太短了,不允许她把事业版图完全展开,这些人就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

    夏晓兰和杜兆辉不是深仇大恨,杜兆辉让她心情不爽,没有像季雅那样给她带来麻烦。

    这种不爽,除了针对杜兆辉的混账,更多是针对她自己的。

    混的还不够好啊!

    周丽敏都替夏晓兰抱不平,夏晓兰反而没那么气了。

    “算了,我不和这种人计较,他要是再听不懂拒绝,我就把事情告诉学校。”

    捐钱了不起啊,就能骚扰女学生啊?

    夏晓兰从来不怕把事闹大,杜兆辉要再不死心,夏晓兰不仅要告诉学校,还要去派出所报案,说杜兆辉哄骗她去香港,可能是拐卖人口,可能是要把她发展成间谍?反正怎么恶心杜兆辉,她就怎么说呗。

    周丽敏听的瞠目结舌,半晌后才竖起大拇指:

    “我白担心你啦,别管是谁,都不能轻易欺负咱家小六!”

    夏晓兰简单粗暴的做法启迪了周丽敏,有解决不了的麻烦就去派出所找公安,杜大少爷应该庆幸现在是85年1月了,他要早的半年来,去年夏天那会儿严打都还没结束,晓兰去派出所妥妥能告他一个流氓罪!

    港商又咋啦?

    严打的时候,就算是干部子弟犯了事也是从严处置!

    周丽敏拽着夏晓兰在校园里走出了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自信打哪儿来,是因为她们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身份,是因为无所求,不会对金钱弯腰,港商阔少算什么,80年代的大学生就能鄙视对方,能不在乎!

    杜大少爷不尊重人,也不是个例。

    不在乎夏晓兰意见,也不把王副司长放在眼里。

    王副司长马上给了杜大少一点颜色看,杜兆辉接到通知,说这笔捐款的手续不正规。

    杜大少和华清一起,被王广平这黏糊糊的招呼给弄懵了。

    捐款还能有错?

    杜兆辉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冲着向导冷笑:

    “这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掏钱还被人嫌弃。”

    说的向导又羞有愧。

    怎么看都是好事,高教司说不符合程序,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华清这边还没办法反驳。

    那港商要给华清捐款,不给别的学校捐,华清有什么办法?

    把500万拿出来分一分,全国的大学都分三瓜两枣,华清同意,港商同意吗?

    向导觉得,这是得罪了王副司长。

    有人真的帮忙不行,添堵却是高手,王广平的锱铢必较是比较有名的,特别是返城后工作落实的不满意,王广平心里也窝着火。

    从前和他职务一样的,现在比他厉害。

    一直瞧不起的蠢货,占了他以前的职务。

    蠢材得重用,他这样有能力的人却要被打压。王广平回京城后,心态本来就有点失衡,处处不顺利,连一个港商的儿子都瞧不起他,年轻人不会做人,王广平就教教对方做人!

    杜兆辉哪里是经得起激的,年轻气盛,哪里会忍?

    这两人就隔空掐起来了,杜兆辉马上又掏了300万出来,给京大、人大、京师大各捐了100万,三次都不通过高教司……无组织无纪律,可杜大少爷有钱啊!

    他真的很阴损,给华清捐500万,给京大和人大等捐100万,捐完了还要一脸为难,琤荣集团是有一腔助学的心,没想到内地的纪律性这么严。捐的100万也不需要成立“琤荣奖学金”,三所学校想怎么用都行。

    言谈间,竟有怕被高教司挑刺为难,所以舍弃奖学金计划,只捐100万的意思。

    京大第一个不服气。

    谁是后娘养的?

    华清就500万,京大只有100万,高教司找这麻烦,是存心想和谁过不去吧——京大就该排在华清屁股后头?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4:招虽损,还挺爽的(2更)

    高教司真是无端背了一口大黑锅。

    高教司虽然是能管高校,那是调研指导教学工作,华清是副部级单位,京大同样是。校长的行政级别是副部,虽然只能管学校的事,要郑重反馈点什么意见,教育部还是会重视的。

    王广平按级别,就和个副校长一样,要不是在高教司,华清校长都懒得用眼角搭理他。

    高教司职能特殊,要找点麻烦,华清捏着鼻子认了。

    这口气京大咽不下去!

    大学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特别是京大和华清之间,两所学校要争重点学科,要争拨款……从历史到实力,全国人民都觉得它们是旗鼓相当的。

    凭啥华清能接受捐款500万,成立奖学金。

    轮到京大了,就只有100万,还偷偷摸摸像做贼一样接受。

    老大哥带头怼,人大和京师大也加入了阵营。高教司这口黑锅背的冤枉,接连被四所重点大学投诉,高教司的一把手真是要崩溃。

    就交待王广平同志去办一件如此的小事,代表高教司出席下捐款仪式,都能惹出这种事?

    多大脸啊,还讹上港商了是吧!

    虽然司长也觉得这事儿应该由高教司牵头组织,那也是觉得,他还觉得自己该当部委的老大呢,不还老老实实干着司长吗?

    人的想法可以天马行空,思想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

    人的行为啊,还是要讲规矩的!

    “广平同志,你说现在……哎,处理工作,我们要细致耐心,不能搞一刀切,广平同志你说对不对?”

    王广平不乐意呆在高教司。

    高教司还不乐意要他呢!

    对教育工作一点经验都没有,偏偏还喜欢指手画脚。

    上次补习班的事就含糊过去没追究,这次还来?

    一把手要是有权开掉王广平,会马上叫王广平卷铺盖滚蛋!滚哪里去他不管,实在没地方去,那就回吉省的农场去。或许在农场里呆久了,王广平已经不适合正常的行政工作了。

    补习班是图利,这一次又是为了啥,敲诈港商?

    司长把王广平从头看到脚,对方穿的朴素干净,实在不像有经济问题的,为了高教司的名声,司长还语重心长的劝:“广平同志,最近家里还好吧?有什么困难不要见外,一定要对司里提出来,我们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商量着如何解决,行差步错,有时候真的会后悔终生。”

    嫌房分的太小?

    孩子大了要花钱成家?

    还是家属没工作,需要安排一下。

    说出来能不能办到不一定,总比去敲诈港商强。

    王广平郁闷的想吐血。

    “司长,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前有香港的首富捐款修建新大学,现有港商给大学捐款,以后类似的事可能越来越多,肯定需要一个管理条例,有正规的手续,由司里牵头组织……这是我的想法。”

    想法是对的。

    难得王广平的看法有前瞻性。

    香港首富都跑来内地捐款修大学,港商们向大学捐款并不奇怪。

    除了港商,一定还有华侨。

    毕竟改革开放啦,连香港都定好回归时间,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司长端起茶盅喝了一口浓茶:

    “想法是对的,做法欠妥当。”

    冠冕堂皇的想法谁不会说,真要心中无鬼,这事怎么不在司里提出来公开讨论?

    港商情愿多出300万都不低头,谁知道王广平私下里怎么刁难人家的。

    信任一旦摧毁,再想建立就很难。反正王广平不能管这件事了,以后稍微重要点的事,在交给王广平同志前,都得慎重考虑。

    王广平走出司长办公室时,还装作若无其事。

    他心里的火都要烧起来了。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以前不是挺好的吗?

    也不会少了他这样的干部吃喝,该发的工资和各种福利,都是有的。

    国门一打开,各种牛鬼蛇神都能跑进来了,不就是家里有点钱吗?小兔崽子,非要炫耀是吧!

    杜兆辉阴损,王广平也不大度。

    杜兆辉多掏300万,把王广平砸的够呛。

    这俩人,算就此结下了仇。

    夏晓兰听说杜兆辉又给三所大学捐了钱,当时有点奇怪,捐的书目和时机都不太对劲。后来还是从关慧蛾嘴里听到这台面下的较量,夏晓兰皱起了眉头:

    “王副司长的心胸不大,这位杜少爷同样不好相处。”

    杜兆辉这样是快意恩仇,拿出300万也要逼的王广平吐血……夏晓兰羡慕死了好么!

    毕竟是先撩者贱,不带任何情绪去评价的话,这事儿王广平做的不对,就因为杜兆辉没听王广平的,就叫搅黄这笔捐款,王广平有没有想到,这个奖学金能帮助多少人?

    可夏晓兰和杜兆辉不是一个阵营的啊,看他收拾王广平爽,夏晓兰之前也没按杜兆辉的心意来,这人办事真的很随心所欲。

    又有钱,又自大,招数还阴损,要想给夏晓兰点“教训”,还真是防不胜防。

    “你认识这个港商?”

    关慧蛾听夏晓兰的语气不太对劲。

    要不是知道夏晓兰的堂姐和王广平的关系,关慧蛾也不会讲王广平的事。

    夏晓兰也没隐瞒,老老实实把杜兆辉来找她的事讲了。夏晓兰的性格很独,决定的事一般不会改变,关慧蛾知道她和生父那边关系不好,没想到坏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果是最开始,关慧蛾听了就会觉得夏晓兰这女孩儿心太狠,父母离婚了,父女血缘还有吧,受伤了想见女儿一面不算过分,夏晓兰拒绝才不对。

    关慧蛾现在变得比较谨慎,说夏晓兰性格特别刚强可以,说心狠和不孝……倒不是那样的人。

    那个港商家的年轻人也不是好东西,居然叫晓兰去香港拍戏。

    内地的演员还能说是为了艺术,香港那边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那种黄色录像带,就是从香港传过来的。关慧蛾呸了一口:

    “真是个混账玩意儿!”

    她看了夏晓兰一眼,“不过你和你爸爸那边,关系怎么搞得这样僵?你要是不方便讲就算了。”

    夏晓兰不是不能讲,一讲夏大军就要讲夏子毓,讲夏子毓,能不讲王建华吗?

    这相当于把“她”的过去在关慧蛾面前和盘托出,她和关慧蛾的关系刚缓和,关慧蛾会接受么!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5:我和夏晓兰好过!(3更)

    王广平被有钱任性还阴损的杜兆辉摆了一道,在单位装的再淡定,回家也演不下去了。

    杜兆辉花300万只为和王广平较劲儿,王广平这口憋屈硬生生要咽下。

    人均工资虽然才几十块,300万其实也不算什么。

    大单位的领导,谁还没见过300万不成,像商都的国棉三厂,一年能上缴给国家两三千万的利润,300万的生产计划,一个副厂长袁洪刚就能批,有啥了不起的!

    但那是公家的钱啊,只能用在国棉三厂的生产里,袁洪刚敢往家里挪用,丁爱珍和前厂长就是血淋淋的前例。

    国棉三厂也不可能捐款给任何一所大学。

    厂子是国家的,钱也是公家的,袁洪刚不能看谁顺眼就给谁送钱。

    副厂长不行,厂长也没有那个权限!

    港商就不一样了,港商的钱都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王广平就被杜兆辉多花的300万打脸,脸从单位疼到家,真是看什么都不顺眼。

    冉淑玉把他手里的包接过,现在领导们都习惯带一个公文包,不拎包没有小车接送的是不体面。王广平只有公文包没有小车接送,他平时也表现出来不介意,在单位特别朴素。

    今天火气比较大,公文包是扔在冉淑玉手里的。

    “广平,今天你在单位……”

    出门儿时候不是挺高兴的么,冉淑玉最能感受王广平的情绪,这两天王广平精神头很足,好像说要搞什么港商给大学捐款的事,想把这一块弄起来,在单位也算有说话的底气了。

    现在这莫名其妙的邪火,让冉淑玉不解。

    王广平这邪火没发在冉淑玉身上,就有人顶上了,差不多前后脚,王建华带着夏子毓回家。

    “妈,今晚包点饺子吧,让子毓拌馅儿!”

    夏子毓做这些还挺拿手,王建华希望父母能接纳夏子毓,总会给夏子毓争取一些表现的机会。夏子毓笑盈盈的,“阿姨拌馅儿吧,揉面擀面皮累,我来做。”

    这话说的多有水平,就算冉淑玉瞧不上夏子毓,也觉得别的年轻女同志,做不到夏子毓这样小意讨好。

    自从补习班的麻烦后,王广平从不和夏子毓直接交流,她在王家出没,王广平子当她是空气。

    今天王广平心情实在太差,夏子毓就被殃及池鱼了!

    “建华,你整天往家里跑什么,有时间多在学校用用功,别人能吃食堂,你为什么不能吃?不要比吃穿住行,要比就比学习,特别是你的外语,本来就是薄弱科目,多下点功夫!教育部搞英语竞赛,证明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会越来越看重外语……世界不一样了,你要抓住机会,农村考上的学生都能参加竞赛,你多和优秀的同学来往,一定也能更优秀!”

    王广平是教育儿子,王建华被说的发愣,夏子毓也被戳了痛处。

    亲爹还能叫儿子少回家啊,那是叫夏子毓少来!

    农村学生参加英语竞赛,说的是夏晓兰。

    多和优秀的同学来往,可能不是特指,却也指桑骂槐嫌王建华眼光差。既然要在农村带个对象回来,干嘛不提溜那个优秀的,夏家两姐妹,王建华是眼睛瞎还是咋回事,非得找夏子毓是吧?

    夏子毓有什么好,要是够优秀,怎么不见各种竞赛上有她!

    不止是英语竞赛,有大学生的身份,出风头的机会很多,只要有实力——整天舔着脸往王家跑,心思都没用在正途上,难怪被她堂妹甩的远远的!

    夏子毓眼睛里泛着水光,这就是干部领导说话的风格,平时不说话,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夏子毓脸皮再厚也扛不住,何况王广平拿她和夏晓兰比。

    比得过就好了,比不过不是戳人心窝子吗?

    “建华,我好像有点不舒服,我先回学校了。”

    王建华去拉,夏子毓挣脱他的手,一下子出了屋。

    “子毓……”

    “你给我站住,你要跑出那个门,你就不用回来了!”

    王广平的脾气不是开玩笑,王建华迟疑了两秒,就被冉淑玉抓住机会给拉住手臂。冉淑玉把门反锁着,把王建华往屋里推:

    “听你爸的!你说她发什么脾气,你爸训你,她还承受不了?”

    王建华眉头能夹死一只苍蝇:

    “妈,我爸那是指桑骂槐!”

    冉淑玉冷笑,“指桑骂槐怎么了,自己不努力,还不许人说?你找夏子毓,我和你爸本来也不同意,她还不如柳教授的女儿呢,人家柳珊对你不好?你也是,什么样的女孩儿没见过,被一个乡下的迷了心窍,你说她要和她堂妹一样优秀,我和你爸能拦着?那天带她到联谊会上,你看是什么光景!”

    冉淑玉的话让王建华无从辩驳。

    一家三口今天是把窗户纸捅破了,直到此时,王广平和冉淑玉都不接受夏子毓,只靠王建华一个人苦苦坚持。他觉得自己是英雄,抵抗住来自父母的压力,才算对得起夏子毓的付出。

    是夏子毓不够优秀吗?

    不,两人好上时,夏子毓是十里八乡最优秀的女孩儿。

    王建华要是考不上大学,就是个下乡知青,根本配不上夏子毓。是到了京城后,夏子毓的优秀陡然没那么显眼了,有了夏晓兰的对比,更不能昧着良心说夏子毓多优秀。

    环境变了,夏子毓的本事没跟着涨,王家夫妻自然看不起她。

    王建华双手撑住脑袋:

    “您二位要有意见就冲我来,别拿子毓她妹妹去刺激她,她俩关系不好,您就别往伤口上撒盐了!”

    “我就奇怪了,一提到她那个堂妹,夏子毓就吞吞吐吐的,我看里面有什么隐情,你的态度也怪,你今天把话给我讲清楚!”

    冉淑玉咄咄逼人,王建华退无可退。

    终于还是说到了这个问题。

    王建华心情太复杂了,有时候他也想带回家的是夏晓兰,父母可能更容易接受。但这想法太对不起子毓,王建华也不敢往深里想。

    现在还有啥好说的,夏晓兰和周诚处上了对象!

    “妈,我都告诉您,您以后别为难子毓……其实我一开始是和夏晓兰好过,后来发现和她不合适,才和子毓走到一起。就问这个,夏晓兰特别恨我俩,一路穷追不舍,从豫南到了京城!”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26:坦白(4更)

    终于说出来了!

    压在胸口上的大石头搬开了,王建华感觉好轻松!

    冉淑玉的眼睛大张着,就连王广平也没想到。

    “……你和夏晓兰好过?”

    冉淑玉想起第一次见那女孩儿,连她都看愣神了。要没有华清大学四个字杵在夏晓兰身后当背景板,那就是个小妖精啊。冉淑玉不喜欢小妖精,但男人们喜欢,尤其是年轻的,扛不住小妖精勾勾手指!

    和夏晓兰好过,再瞧上夏子毓,冉淑玉都没办法理解的选择。夏子毓长得不丑,和夏晓兰摆在一块儿,浓眉大眼睛的,差别很大。

    浓眉大眼是英气,夏子毓偏偏是个说话细声细气的人,瞧着就不够爽朗。要冉淑玉评价,夏子毓有点造作。

    这眼睛是瘸了吧!

    冉淑玉想不通亲儿子的选择。

    挑个不好看的,还不优秀的,放着甜瓜不要,往家里抱个白瓤瓜?

    “等等,你这话没说清楚,你先和夏晓兰好,再和夏子毓好,夏晓兰想不通是正常的……夏子毓阴阳怪气的,还不能提她堂妹了?”

    王广平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内情。

    他日子过得不顺畅,看什么都不满意,对夏子毓最为看不顺眼,也坐到椅子上默默听着。

    冉淑玉不是好蒙骗的,王建华支支吾吾:

    “我和子毓考上大学那会儿,夏晓兰初中毕业在家务农,谁也没想到她一年后能当高考状元……”

    那也不算选择错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夏子毓显然更适合。

    王广平在心里默默评价。

    建华不是选错了,是只看到当时,眼力不够,没有看到一个人真正的潜力。王广平挺失望,但知道不能怪儿子,最宝贵的那几天在乡下耽误了,整天见到的都是挑粪的老农和黝黑的村妇,没有能让王建华交流进步的人,眼光自然就欠缺了!

    王建华说的含糊,王家夫妻也不傻。

    冉淑玉觉得不把这事儿搞清楚,王家说不定会后患无穷。

    “夏子毓使手段了?”

    要把王建华从夏晓兰手里抢走不容易,就算夏晓兰当时还看不出有大出息,至少是个漂亮的花瓶。

    王建华耳根发红,“子毓没有使手段,我们是相见恨晚,志同道合!”

    冉淑玉真想呸一声,什么志同道合,多半是刻意迎合。

    冉淑玉也不觉得一个村姑能和她儿子志向一样,她心里原本就有猜测,现在根据王建华的态度,最终就确认了。恐怕是夏子毓不要脸勾引了建华,年轻人气血旺盛经不起诱惑,尝到了女人的滋味,当然被夏子毓给套住了。

    冉淑玉认为自己猜中了真相。

    夏子毓搭上了清白身子,才挤走了夏晓兰。夏晓兰心高气傲,恐怕不能接受,这才参加了高考,一路杀到了京城。还比着王建华找对象,挑中了周家的儿子……冉淑玉一瞬间脑补了不少,夏晓兰脑子聪明,城府也不浅。

    夏家两姐妹,竟都不是省油的灯!

    “不对,你还藏着事儿没说清楚,建华,你可要给我和你爸交个底,等人家找上门来,我俩至少要有个准备吧?”

    一个村姑找上门他们当然不怕。

    一个华清大学生,听着挺骄傲,王广平在高教司上班,只有他把大学生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也不会怕。

    但夏晓兰找上了周家,冉淑玉就不敢小瞧对方了。

    王建华支支吾吾,把夏晓兰被乡下的流氓骚扰,他坚定划清两人界限,和夏子毓到京城的事一说。

    “我也不知道,后来听说村里说的特别难听,夏晓兰也撞过墙自杀。”

    这算是王建华最愧疚的地方,他认为自己对夏晓兰的“容忍”都因为夏晓兰那次自杀。

    后来夏晓兰性格大变,当众不给他脸面,王建华自认是百般忍耐。

    他那时候,是能站出来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