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不是那啥英语竞赛嘛,冉淑玉想到夏晓兰丢了个大脸,就是周家丢人,她心里高兴的要命。王家对外走节俭形象,冉淑玉今天也顾不上节俭了,一次性买了两斤肉,半肥半瘦的剁成馅儿,包了大肉饺子。
纯肉馅不加素菜,才有资格称为“大肉”。
王广平一个月工资就两百多,王家还不至于穷成这样,冉淑玉是在农场吓怕了,现在喜欢攒钱。
和王广平要走朴素路线的想法不谋而合,王家的生活水平是真朴素。可怜王建华一个高干子弟,日子也过得苦哈哈的,以前还有夏子毓补贴,王广平复职后,夏子毓补习班损失惨重,对钱也看的比较紧,也不补贴王建华了。
面粉和肉馅的香气刺激着嗅觉,王建华觉得他爸瞧起来不太高兴。
也是,让他爸去做这种事,是大材小用,哪能高兴呢!
“爸,您累了吧,您坐。”
王广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冉淑玉把饺子加热端上桌。
“先吃饭,吃了饭说!”
“你们想问今天的英语竞赛吧,夏晓兰今天……拿了特等奖,她是第一名。”
冉淑玉手一抖,盘子里的饺子掉了一半到地上:“广平,你说什么?”
“我说夏晓兰拿了特等奖,第一名!”
“怎么可能,你不是——”
家里的房子不太隔音,冉淑玉说了一半硬生生忍住,谁还顾得了饺子,把盘子往桌上一扔,压低了声音:
“你不是说,不能让她拿奖吗?怎么还得了第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事我还能完全保证?”
小高讲的单口相声,王广平实在不想复述一遍,说夏晓兰表现的有多出彩,讲出来更生气。
想到这里,王广平忍不住瞪了亲儿子一眼:“你说你是什么眼光!”
选夏晓兰不就好了,哪有这么多麻烦。眼睛是被屎糊住了,偏偏要去选夏子毓。就夏子毓那样的,京城一抓一大把,不说找个华清和京大的,京城师院里,比夏子毓条件好的女同学多了去!
王建华说不出话来。
多少优秀的人参加竞赛,让夏晓兰拿了头奖,岂不是说夏晓兰更优秀?
夏晓兰到底还瞒了他多少事。
如果当时夏晓兰就表现出这些,他又怎会轻易放弃对方。
王建华脸色难看,从一开始,夏晓兰就不是诚心要和他在一起,他对夏晓兰的了解,仅限于夏晓兰想展示给他看的——浅薄和肤浅的花瓶,是夏晓兰演出来的啊。
王建华羞怒相加,夏晓兰以为他也是浅薄肤浅的人,所以才表现成一个花瓶?
冉淑玉忧心忡忡:
“那这件事,会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王广平愁的不就是这呢。
这件事,要是顺利,他现在应该开始第二步。
第一环就被解扣,让他第二步怎么做?
王广平还不知道,他的想法都被人分析完了。什么人什么事,都怕被一群人研究,只要大家坦诚点,别遮遮掩掩的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藏起来,凑在一起把事摊开一说,阴谋算计都无处藏身。
王广平在农场呆了几年,以己度人,觉得从动荡年代熬过来的人会特别小心谨慎,却不想徐国璋教授能熬过动荡年代,更是什么都不怕,是非曲直还非要弄个明白,王广平的小手段,就失了效!
“没事,任谁来过问,你关心下夏晓兰也说得过去,绕的再远的亲戚,那也还是亲戚,还有夏子毓杵在那里呢。”
要说背锅,冉淑玉第一个就想到夏子毓。
夏子毓那么爱建华,付出了很多,也不介意付出更多一点吧?
罕见的,王建华张张嘴,却没有反对。
人性都经不起考验,第一次为他牺牲,他会感动,第二次为他牺牲,他的感动没之前那么大……这种事多来几次,王建华都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夏子毓现在受的委屈,他以后会补偿的。
“爸,您也不用太担心,周家若是过问更好,知道夏晓兰的过去,肯定不会护着夏晓兰。”
哪个男人愿意自己头上绿油油的。
王建华觉得夏晓兰是自己不要的,是村里二流子都能染指的,周诚要知道这些,脸上还能挂得住?夏晓兰要在周家面前挑拨,也别怪他做事太绝。
王广平冷哼:
“你做事要早有这么果断,现在哪用这么麻烦。”
……
王广平以为有人要和他对峙。
其实哪有什么对峙。
唐副司长不会和他吵架,憋着气回家的周奶奶,更不会和他一个小辈对峙。
不是喜欢以大欺小吗?
周奶奶回家添油加醋的把决赛时的事对老爷子讲了,再三强调这个王广平有多可恶。老爷子也皱眉:“这样的人,工作怎么能安排在教育系统。”
教育部是清水衙门吗?
单从工资待遇来说,不如邮电部等部委强,也没有外交部高端风光。
但教育是国家的奠基石,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没有几十年教育的投入,国家的各种人才都会断层!周老爷子觉得教育很重要,周家人为什么喜欢夏晓兰,因为夏晓兰的学霸身份,天然就符合周家人的期盼。
倒不是说王广平陷害一下夏晓兰,周老爷子要揪着不放,周奶奶讲了几件事,补习班,为难捐献奖学金的港商,利用英语竞赛打击同僚……把这样的人放在高教司副司长的位置上,这才不到半年时间,王广平的行事风格,让周老爷子眉头不展。
他虽然退休了,却还是关心着国家大事。
如果组织的任命有偏差,周老爷子这样的老革命同志,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上头这种偏差,及时纠正这种偏差!
这和私人恩怨无关,是老爷子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47:高估自己(1更)
夏晓兰捧回了英语竞赛的特等奖,在小范围内还是造成了轰动的。
她拿着奖杯回来,消息哪里瞒得过,一栋女生宿舍楼都知道了。
307寝室把夏晓兰抬起来在寝室里转圈,不时有人来寝室打听消息,确认她是真的拿奖后,舆论也是发酵的很快。
不同于以往的负面流言,这一次是毫无争议的正面舆论了。
外语系的一个没入围口语决赛,另一个入围的钟彩也只拿了二等奖,夏晓兰这个建筑系的大一新生,拿了竞赛的头名特等奖……给华清长脸不说,建筑系也很长脸啊!
全国性的竞赛,拿了特奖不容易,现在再提“夏晓兰”,除了长得漂亮,至少得加一个英语特别好的前缀。
夏晓兰不觉得自己英语特别好。
然而比赛的结果为准,她现在真的成了林老师的贴心小棉袄,天赋好还努力认真的学生,没有老师会讨厌。
贺教授也觉得夏晓兰是个可造之材,学建筑是不是太浪费了,还跑来建筑系问夏晓兰能不能转系。
那怎么可能呢?
贺教授被系主任态度强硬的往外赶:
“夏同学能学好英语,就能学好建筑,我们要尊重她的选择。”
系主任的话,贺教授找不到反驳之语,夏晓兰的个人意愿就是留在建筑系。
“算了,是我太拘泥于表象了,在什么专业并不重要。”
贺教授摇头晃脑的,要对外语感兴趣,就算在建筑系也能自学。强扭的瓜不甜,夏晓兰在录制时候也说过,让别人看看女建筑师能走到哪一步。
未来的女建筑师在做什么呢?
她捧回了奖杯,马上就是考试周——奖杯还没有揣暖和,夏晓兰就得从拿奖的兴奋中抽身,迎来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
……
大学的开学时间都差不多,期末考的时间也差不多。
夏晓兰已经在准备期末考试,京城师院那边,夏子毓和王建华始终无法平心静气。
王建华觉得两人是志向相投的,毕竟高考结束的那天,两人能谈整整一晚,夏子毓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王建华曾经这么定位他和夏子毓的关系。
是什么时候,两人之间不再有那么多可说的,相处时,更多的是沉默?
比如现在。
他迫切想要夏子毓说点什么,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气氛。然而夏子毓此时眼神涣散,真的很难再照顾男友的小情绪。
可能是过了几分钟。
也可能是过了几个小时那么久。
夏子毓勉强聚拢了残余的力气:
“所以,她拿了竞赛特等奖,明年还能当交换生?”
这不应该是夏晓兰的人生啊,在夏子毓的规划中,夏晓兰应该名声尽毁,被夏家人厌恶,最终在乡下嫁个鳏夫或老光棍,再好看的容貌,困在贫穷的乡下蹉跎几年,不过也是个稍微好看点的村妇了。
而她自己,则找了前途大好的王建华,考上大学,离贫穷的老家远远的,成为人人羡慕的城里人。
还是过得最好那种城里人。
可她的规划只实现了前面一小半,以20岁出头的年纪来说,她和夏晓兰的人生不过是刚开始。
就是这一点,让夏子毓勉强打起精神。
这才哪儿跟哪儿呢,她才22岁,夏晓兰20岁!
夏晓兰暂时占了上风,不意味着她不能翻盘。夏子毓的眼神重新坚定,起码有一点她是能确定的,王建华绝对不可能重新选择夏晓兰!她花了快两年的时间,终于让王建华和她站在了统一战线,瞧王建华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了,夏晓兰的成功,带给他的不是欣喜,而是难受。
“建华,只是一个英语竞赛而已。她要是去国外当交换生,从此就留在国外更好,避免了我们和她再见面的尴尬。”
现在的人都把留学当成是了不起的事,好像一出国就是人生赢家,就能光宗耀祖了。
最好夏晓兰也有那样的想法,拿着“交换生”名额,出国后就别回来。夏子毓不是认输,她是被夏晓兰的光环给压得喘不过气,如果夏晓兰离她远一点,夏子毓也能把自己的事理顺。
“子毓,现在的问题是她拿了特奖,我父亲那边有点为难。”
王建华说的艰难,一家人私下里商量是一回事,坦然的说出王广平对夏晓兰的算计,王建华还是觉得耳根发烫。
夏子毓就不吱声了。
王家人商量事背着她,现在事情没办好,再说给她听有什么用?
难道她还能替王广平摆平工作上的事不成!
等等,这件事如果有人追究起来,王家会不会又像上次补习班一样,让她去承担夏晓兰的报复?
夏子毓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抓住王建华的手:
“建华,我忽然有点不舒服,你陪我回寝室吧,我回去睡一会儿。”
王建华看她难受的样子就忘了要说的话,着急道:“回寝室行吗?我先送你去校医那里看看!”
罢了,先不用自己吓自己,等周家替夏晓兰出头的时候,瞧见王家有麻烦,子毓不会坐视不管。
王建华以为周家会找人对峙。
王家人都是这样想的。
以前王建华和周诚同一个大院长大,王广平和周国斌级别相同,王广平复职后对自己的定位出了偏差,他还以旧的眼光去衡量,觉得自己家和周家还属于同一个圈子的。不过是他在农场呆了8年,和这个圈子生疏了,只要重新做出点成绩,他又能融入圈子。
这样的判断,让他接二连三做出急功近利的行为。
这样的判断,也让王家人觉得,这件事还有机会辩解——可周奶奶不想听王家人的辩解,周老爷子认为王广平的德行不适合现在的工作,哪里需要和王广平本人知会,周老爷子直接就向上反映了。
老同志提出的意见上头很重视,当然也不可能周老爷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还是找高教司一把手了解下情况的。
好家伙,司长有一肚子牢骚无处发泄,把王广平同志卖了个干干净净。
一把手说话还不算,还要问一下王广平的同僚。
唐副司长吞吞吐吐的,“广平同志很有冲劲。”
有冲劲是个什么评价?
做教育工作,需要的不是有冲劲,是耐心细致,是成熟稳当啊!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48:一纸调令(2更)
教育需要改革派。
改革是经过多次讨论,慎重决定,慢慢试点的。
更多时候,教育需要的是“稳”。
就比如说“高考”,77年恢复高考后,要把英语加入到高考科目中,教育部也用了几年时间慢慢来加重英语的分量。开始是一些特殊专业需要英语成绩,然后是英语分数只按照30%,直到去年,英语才以百分制完全算入高考成绩。
这样的决定,绝对是教育部慎重研讨过的。
那77年恢复高考,78年就说要考英语,有多少人会?
总得给学生们一个过渡的时间,让学生们学习累积,慢慢的改革,不会伤筋动骨。
高教司的工作也很重要,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基础教育很重要,高校的教育更是不容含糊。王广平在高教司搞得恶评一片,当初替他奔走,让他从农场返城复职的人也面上无光。
老同志的判断是很准的,王广平不适合高教司的工作。
上头一了解情况,一把手就知道王广平要凉。
王广平现在是彻底没事可做,机关单位不能开除人,有的是办法收拾人。领导加胆子是看得起你,最怕的一种情况就是领导彻底无视你。
分派的工作轮不到你,别人忙的飞起来,只有你一个人闲的蛋疼。
王广平还发现唐副司长经常冲他笑,莫名其妙的,司里把王广平给孤立了。就连之前给王广平通风报信的小高,也察觉到不对劲。要想拍领导马屁,也要瞅清楚形势啊,王司长这办公司从早冷到晚,没一个人找王司长汇报工作,他再傻乎乎往前冲,是不是太二百五了?
“詹科,詹科您指点下迷津……”
小高不知道王司长是犯了什么事儿,担惊受怕的。
詹爱群呵呵笑,“小高,你怕什么,你又没做什么缺德事。”
连主动给王广平沏茶续水的人都没了,王司长口干舌燥,不得不端着茶杯走出办公室找水瓶。刚拉开门就听见詹爱群说的话,小高也瞧见了王司长,他还在犹豫自己是不是该坚持雪中送炭,詹科已经冷哼一声扭头就走。
这么不给王司长面子?
小高将肩膀缩成一团,蹑手蹑脚也跑了。
王广平端着茶杯站在门口发了半天呆。
司里的气氛如此不正常,王广平知道情况不客观了。可一把手忙的飞起,根本没给王广平单独汇报工作的机会。好像高教司每个人都特别忙,高校考试周来临,司里要搞一个调研。唯一不忙的只有王广平,他回家的脚步特别沉重。
“让建华叫夏子毓回来吃饭。”
王广平终于拉下了脸面。
冉淑玉立刻明白,情况很不好了,现在需要夏子毓出面顶缸了。
王建华回家时却是一个人。
“夏子毓呢?”
“子毓身体不舒服,考试压力也大,她病的很严重,昨天都发烧到了38。5,哪里还有精神来吃饭!”
王建华知道夏子毓为什么压力大。
之前挨了处分,夏子毓身边的人都疏远她,她怎么集中精神到学业上?一到期末考试,夏子毓可不就紧张么。、
偏偏这边,又有夏晓兰拿了英语竞赛特奖的刺激,双重压力下,夏子毓就病倒了。
家里的困境需要夏子毓出面,那些话在王建华肚子里滚来滚去,看着夏子毓高烧到通红的脸,王建华没能说出口!
“她是不是知道了,故意说生病,不想和咱家扯上关系?”
冉淑玉疑神疑鬼:“建华,你看妈妈不是不接受她,你说她干得这几件事,哪一次办好了?要想当我们王家的媳妇,又不知道主动替家里分忧,也不想想你爸爸舍下脸皮去对付个女学生,是因为谁的缘故……要不是夏子毓,你爸认识夏晓兰是谁?夏晓兰和咱们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王建华被冉淑玉说的抬不起头。
他倒是忘了背叛“夏晓兰”自己也有份,要不是因为他和夏子毓在一起,王家实在没必要去对付夏晓兰。
王建华把自己的错误缩小,把夏子毓的那份错误放大,自己心里也不舒服。
难道子毓真是察觉到了什么,在装病?
不,一定是他多想了,子毓对他的心意最是真诚,只有夏晓兰那样心机深沉的才会骗他。
“妈,等考完试吧,这两天我也不回来了,期末考试也挺重要的,这事儿也不着急几天功夫,爸您说是不是?”
王广平缓缓点头。
他在农场里熬了八年,都没被打倒。
就这几天的冷遇,对王广平来说的确能忍耐。
王广平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王建华勉强压下心中的烦躁回学校考试。
原本王广平没返城时,王建华又要替父母奔走,还要专注学业,居然也能成绩优异,王建华这人的确有两把刷子。倒是这半年,王广平复职后成了高教司的领导,王建华有了依靠,在学习上的劲头没那么足——有从前的朋友找上门,有补习班的岔子,有夏晓兰乱七八糟的消息往耳朵里钻,还和夏子毓订婚,半年里发生了太多让王建华分心的事,他自己也知道,这次期末考试可能没大一两学期考的好。
照这种趋势,别说转学去更好的大学,他在京城师院的学业都拿不出手了!
王建华在临阵磨枪,夏子毓在带病考试。
夏晓兰的期末考试游刃有余了。
平时有认真在学,考试时正常复习就行,一个期末考试还难不倒夏晓兰,她觉得自己考的还不错。
建筑系大一年级考完最后一科那天,高教司接到了一个调令,最近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司长把王广平请到了办公室,将一纸调令放到了王广平面前。
“广平同志,关于你的工作呢,组织上有了新的安排。不管在哪里工作,我们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希望广平同志在新的岗位上,能继续积极工作,不要停止追求进步!”
调职!
一纸调令,好像有千斤重。
王广平控制不住手微抖,把调令拿起来一看,“党史办”三个字让他眼前一黑。
——和党史办一比,教育部高教司已经是十分有前途和权力的职务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49:为什么是党史办(3更)
“司长……”
王广平的嘴里像塞了颗大核桃,面皮抖动,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出口。
党史办这种冷衙门,是退居二线,是养老,是留给老干部发挥余热的,而他今年才五十出头,还有十几年的事业黄金期。
八年前,正值壮年,事业前途大好的王广平被下放到农场改造,他没有崩溃,他苦苦熬着,坚信自己能重新得到重用,能返城,能复职!
八年后,他果然等来了返城。
王广平是想大展拳脚的,却被安排在教育部。
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情况,王广平也低落了一阵子。但他是不服输的,很快意识到教育部高教司也有好处,能帮上儿子王建华的忙。王广平调整好心态积极求进步,做的多却错的多,现在直接一竿子把他发配到“党史办”。
这个打击,比当年下放农场还大。
下放农场是时代的特殊原因,下放的也不止王广平一个人,还有其他人一起呢。大家都心里都满怀着希望,后来果然大规模返城了。
现在是王广平一个人被调职去冷衙门。
他这辈子,还有翻身的希望吗?
王广平表情灰败,手抖的厉害,拿不稳薄薄的调令。
司长亲自将调令捡起来,重新塞到王广平手里:
“广平同志,去了新单位,也要继续努力。”
还拍拍王广平的肩膀当成是勉励,王广平脚发软,浑身无力,一瞬间的功夫,精气神都被抽走,看上去比司长年纪还大。
不知道怎么走出办公室的。
唐副司长代领单位的同志,对王广平依依惜别。
“和广平同志公事,是很高兴的,希望将来我们还有公事的机会。”
唐副司长一边说一边心里在呸,他是说着玩的,谁要和王广平公事。党史办也是正经单位,唐司长不想这么早去享清福,感觉自己还能奋斗在教育领域很多年!
王广平抬眼看这个出名的老好人。
“是你……”
唐司长握住他的手摇晃,“是我!是我舍不得广平同志,可我也要尊重组织的意见,唉,难忘广平同志对我的关照啊!”
唐司长笑眯眯的,王广平都成手下败将了,话说的好听点也死不了人。
这些话,听在王广平耳朵里就是承认。
他被调职,有唐司长的原因!
他还以为这个老好人没有动静是不追究,没想到如此阴险,王广平眼睛一瞪想发怒,却又硬生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