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家都盼着孩子有出息,他二叔这样反着来,要没有坏心,图的是啥啊?!

    康伟觉得自己脑袋疼,这车祸肯定把他撞傻了,他想不通康廉明的做法。

    “他可能就是想让你过的轻松点。”

    这一点,周诚还是听关慧蛾提起康廉明以前的性格才想到的。一个人能性格大变,肯定是遭受了大打击。康伟爸爸牺牲的时候,康廉明把家里的担子扛了,周诚觉得康二叔这点还挺爷们儿。

    没有惊慌失措的推卸责任,没说自己办不到,到底吃过什么苦,只有康廉明自己才清楚。周诚试着分析对方的心理,康二叔对康伟是真的疼爱,疼爱到不希望康伟去吃苦奋斗——怜惜康伟还在亲妈的肚子里就没了爸爸,觉得自己把苦吃了,康伟只管享福?

    这猜测,就算不能全部对上,也有七八分靠谱。

    听完周诚的分析,康伟躺在病床上一脸茫然。

    “诚子哥,你的意思,我错怪我二叔了,我其实什么都不用奋斗,他肯定会把我未来安排的妥妥当当,我就只管躺着享受他奋斗的成果?”

    那他折腾香烟和建材有啥意义,为了跑建材生意,为了一块瓷砖,和厂家一分钱两分钱的磨嘴皮子,他为了啥啊!

    康伟的表情迷瞪,周诚手心发痒,真的想捶他一顿:

    “知道你二叔现在是好心,你就能安心享福了?”

    那肯定不行。

    康伟做了手术还惦记着不能去看新店面,现在除了赌气,他是自己喜欢做生意。国家有这政策,允许个人做生意,能通过经商取得合法的财富,赚钱和成就感两不误,康伟没有收手不干的理由。

    多大的人了,难道还摊手向别人要钱花?

    “诚子哥,我知道了,你让我想想。”

    康伟现在是不知道咋面对他二叔了,周诚也没逼他,康伟现在的情况还是要多休息,夏晓兰在门口探头:“你们兄弟的谈心时间结束没?”

    周诚站起来,“你先休息,晓兰可能有事说。”

    周诚是真的了解夏晓兰,夏晓兰的确有事说,“我好像在医院瞧见夏子毓了,她把脸裹着去见了杜兆辉。”

    就夏子毓那样,夏晓兰想不认不出来都难。

    这两人还能搅合到一块儿去?

    难道杜兆辉叫她去香港,她拒绝了,杜兆辉真的去找了夏子毓——夏子毓是咋想的,捅了王广平一刀的,不正是杜兆辉么?一副为了王建华要死要活的真爱样,还能和杜兆辉来往,夏晓兰也是看不懂!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86:交给男同志解决(1更)

    夏子毓遮遮掩掩的,还用围巾包着脑袋,夏晓兰瞧着背影是挺像。

    去过杜兆辉的病房也不算啥机密,夏晓兰嘴巴甜一点,随便问清洁工阿姨就知道——杜兆辉的港商身份多醒目,清洁工阿姨们没办法不关注他的病房,夏晓兰换药的时候听见两个清洁阿姨聊天,说港商掉了一颗牙,住了两天特护病房,两个阿姨的口气,差点没让夏晓兰笑出声。

    她觉得背影挺像夏子毓的,还不能确认,一问清洁阿姨,说是围巾包着脸进去的。

    “就像特务接头一样,那个香港人,是不是特务?”

    清洁阿姨咋看杜兆辉都是流里流气,像电影里的坏人。

    夏晓兰没想明白,周诚一针见血:

    “蛇鼠一窝,想必是相见恨晚。”

    这两人都喜欢走歪门邪道,有正路不走,就喜欢玩阴的,能凑到一起也不奇怪。夏子毓也算是个人才,若是个男同志,铁定是个擅长钻营的小人。这是眼瞧着王家失势了,又要靠上了杜兆辉?

    潘三哥查到的情况,杜兆辉在香港是个风流大少,经常换女朋友,但周诚觉得这两人搅合在一起,杜兆辉肯定不是图夏子毓的美色。

    “那夏子毓身上,有什么是杜兆辉图的?杜兆辉这人功利性很强,没有用的人他都不会多看两眼的。”

    瞧上夏子毓那忽高忽低的智商?

    夏子毓的智商也是个谜团,反正夏晓兰经常想不通对方的办事方法,每次以为夏子毓要被蠢死了,这人又钻营出新的路子。而每次夏晓兰认可她的智商时,夏子毓就要掉链子。

    张翠在安庆县一中口子开小吃店,估计就是夏子毓的建议。

    当时夏家那种情况,家里多一个人劳动力就多一份收入,莫名其妙的,张翠跑到县里陪读?陪读是个幌子,一开始应该就是为了做小生意去的。夏子毓上高中是80年的事,刚刚改革开放,在安庆那边风气很保守,县城的街上没有私人的摊位,张翠和夏子毓敢去经商,也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物——这一点,夏晓兰都要承认夏子毓聪明。

    等夏晓兰出手对付“张记小吃”时,聪明人又没了动静,很简单的一点手段,居然那么快就把张记给挤兑关门了。

    聪明人连挣扎一下都没有?

    夏子毓身上的矛盾点还不止这一点,开补习班的事儿,也叫夏晓兰刮目相看。

    给夏晓兰的感觉是,夏子毓有致富点子,实际操作时总是眼高手低。

    她压低声音笑:“也说不好杜兆辉会瞧上夏子毓的商业才能。”

    杜兆辉要是被夏子毓给忽悠住,夏晓兰觉得依照夏子毓的以往的“战绩”,能把杜兆辉给玩瘸。

    “不一定,要是几百万,亏了就亏了,对杜兆辉不会伤筋动骨。”

    杜兆辉仰仗的是琤荣集团,杜家要是不倒,杜兆辉永远都有靠山。几百万对杜兆辉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钱。康廉明也没想遏制琤荣集团在内地的投资,那是公事,是双赢。

    但杜兆辉自己会害怕。

    因为杜兆辉想要在杜家夺权,他把希望都寄托在鹏城的项目上。

    现在琤荣集团把在内地的投资和走私割裂成了两部分,周诚要是拼命打击走私吧,倒像是在帮杜兆辉铲除竞争对手一般。

    “晓兰,你想过接受康二叔的帮助吗?在康二叔不违背纪律的前提下。”

    康廉明的意思,夏晓兰和康伟在鹏城做生意,那就干脆把规模扩大一点。这事儿康廉明和夏晓兰提过,夏晓兰当时推脱到康伟身上,面对周诚她当然不用说假话:

    “我并不是很想要这种帮助,这生意背靠着某个领导,发展起来当然很快。但走仕途如走钢丝,一旦接受某个官员的帮助太大,双方的牵扯是断不开的,我希望生意是顺应市场规律健康有序发展,并不想它过分依赖谁的人脉关系……周诚,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华国百废待兴,老行业和新产业,随便抓住哪一样,都能发展自己的事业。”

    她抱汤宏恩大腿,只想有个震慑,从来没想过要靠着汤宏恩的关系拿多少市政工程。

    汤宏恩也只给过刘勇一次机会,是市政府招待所装修招标时的“入场券”,汤宏恩一毛钱回扣都没拿过,说是官商勾结,不如说是瞧夏晓兰一个小姑娘出门在外,拉她一把。

    那也是唯一的机会,刘勇好好完成了市政府招待所的装修,‘远辉’靠着这单工程赚到的利益和口碑在鹏城站住脚。

    夏晓兰若是开口,以她现在和汤宏恩处出来的情分,难道汤宏恩不会帮忙?

    她就是不开这个口,还很警惕别人利用这层关系,比如刘天全当初竭力劝刘勇合作,要接“南海酒店”的装修工程,夏晓兰就是反对的。

    她是想赚钱,想做一番事业,不想和任何干部有太深层次的利益往来,怕自己是沉浸在虚假的成功中,怕脚步太大,自身的实力和盲目扩张的生意规模不匹配。不管靠谁的关系发展的,说句不好听的,政治斗争有风险,拿了多大的好处就要担多大的风险,领导一出事,夏晓兰的生意跟着完蛋!

    “嗯,我知道了,按你的想法来。”

    周诚本来就是个老婆奴,何况夏晓兰说的有道理,他不可能让夏晓兰必须接受康廉明的帮助:

    “你替康伟做的事不少,晓兰,我真的要谢谢你,我和这小子从小一块儿长大,他和我亲兄弟一样。你自己都受了伤,就不要再为康伟操心,剩下的事交给我们男同志解决好不好?”

    再聪明,也不能可着晓兰一个人累,周诚心疼的很。

    她这时候本来该在商都老家过寒假的,去因为来鹏城看他出了车祸,周诚想到当时的心悸难受,至今都在后怕。

    他和康廉明抓着杜兆辉不放,因为他在乎晓兰,康廉明在乎康伟。

    杜兆辉在鹏城的街上把汽车当飞机开,他和康廉明都差点失去了重要的人,这让两人都同样愤怒。

    周诚没表现出来是不想让晓兰担心,但晓兰能发现夏子毓,就证明她一直关注着杜兆辉的病房……周诚希望他媳妇能轻松点,不需要那么殚精竭虑,把这种事交给男同志去解决!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87:钱丢了!(2更)

    周诚的洞察力很厉害,夏晓兰瞒不过他,现在周诚郑重提出来了,他就那样注视着夏晓兰,眼睛里像藏着一片海,夏晓兰扛不住,只能点头同意:

    “好的,我不管……我陪白姐去考察新店面行了吧?”

    当然是行的,周诚看她脸颊鼓着,有点小生气,避开她脸上的伤口,轻轻亲了她一下。

    夏晓兰忍不住想笑,又想起周诚说等康伟醒了就要回去:

    “你要回去了?”

    周诚挺为难,这样问不就是不想他回驻地么。

    “我等乔永奎教授给康伟检查过再走。”

    乔永奎教授应该是刚上飞机,等他从京城飞羊城,再从羊城过来康伟检查后,起码要花大半天时间。周诚说让夏晓兰去忙自己的事,他也不是把夏晓兰赶跑,而是自己陪着她,叫上白珍珠一起看店面。

    必须要给夏晓兰找点事转移注意力。

    周诚就这样想的。

    康伟的车子后面撞坏了,夏晓兰拜托汤宏恩的司机小王借了一辆车,周诚开车载着夏晓兰和白珍珠满城转了好几个地方。

    看过实际地形环境,夏晓兰对几处能开新店的地方才能了解。

    “白姐,再过半年开新店,我们现在要多招两个销售,先给他们锻炼机会,到时候新店有熟手能用。你还要看看店里业绩好的,告诉他们能提店长……将来分店越来越多,我们不可能每个店都自己去看,总需要培养点管理型员工的。”

    当店员和当销售,总要给人留下晋升的空间吧!

    一个店长,怎么也能算中层管理人员,要嫌店长不好听,还能给个“经理”的名头。

    说起来,在某某建材店卖瓷砖,和在某某建材店当经理,外人听着绝对感觉不同……人们从事某项工作,薪酬回报是其一,精神上的满足和自豪是其二,后者需要来自老板、自身,以及周围人的评价认可。

    有升职的空间,会让店员更拼命。

    白珍珠不是要把所有权利都抓在手里的人,她都能请其他人摆地摊,利润对半分,就能看出来她很想得开。

    “我看店里有两个人还不错,除了本职工作的卖货,两人还时不时给我提点对建材店有用的建议。”

    这样积极表现,不升职加薪都说不过去。

    为了新店开张,白珍珠决定在现在小商品市场的店里提个“副店长”,让其他人看清楚,这是根带肉的骨头。

    “白姐这个建议好,那就听你的。”

    日常管理中,白珍珠对建材店的情况最了解,投入的心力最多,就算白珍珠提的建议很糟糕,夏晓兰都要先认可,再和白珍珠商量,何况白珍珠的建议并不糟。

    夏晓兰和白珍珠说话时,周诚没有插嘴,他只要能和夏晓兰呆一块儿就特别高兴。

    干正事时候的晓兰身上有股特别的魅力,周诚从陪着晓兰卖鸡蛋时就知道了,夏晓兰脸上的伤对周诚一点都没造成影响,他媳妇儿就是咋看都顺眼!

    周诚没有说话,白珍珠还是浑身不对劲,考察完店面,白珍珠赶紧说店里有事要忙,自己先跑了。

    “白姐,你慢点走……”

    周诚笑,“白珍珠比她哥聪明。”

    这是不愿意打搅他和晓兰独处嘛,白志勇肯定没有这眼色,白珍珠在做生意时不断和人打交道,这对情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没了白珍珠在,周诚又旧事重提,说到买车的事:

    “我给你的钱,没有全投资在陈锡良的服装品牌上吧?剩下的你拿出来买一辆车,康伟那个吉普212不适合女生开,也不要选便宜的。但你和康伟一样,都要去找个正规的地方学学开车。”

    周诚的钱当然没用完,但想要用完也很简单,陈锡良要做女装品牌,一烧起钱来,几十万都不够造的,夏晓兰怎么舍得这时候把周诚的钱拿去买车。

    “暂时不买了,我现在有点怕开车。”

    哪怕只投给陈锡良20万,剩下的钱也能买辆不错的车,夏晓兰没想过要和开宾利的杜兆辉比,她就是单纯舍不得花周诚的钱去买贬值的商品。

    她这理由,很简单就说服了周诚。刚刚出过车祸,害怕开车是肯定,倒是他哪壶不开提哪壶。

    “好好好,先不买。”

    他媳妇不是特别喜好物质享受的那种人,赚钱后舍得吃穿,平时也不大手大脚,要说在京城买房,眼睛都不会眨,要说买车肯定就舍不得。

    晓兰说京城的房子会升值,他买了好几个院子,也不知道啥时候才升值,让他媳妇儿再也不用愁钱不够花。

    周诚真是想多了,夏晓兰现在真的没到缺钱的时候,建材店刚分红2。5万。

    伍行长批了的20万的贷款,到她手里的现钱有18万。

    原本买房还剩了3万多。

    回了商都,‘蓝凤凰’一整个冬季的分红,刘勇说全部算给她,那也有好几万呢。

    把手里的钱拢一拢,也有30万左右的现金,绝对能玩转京城的两个服装新店。如果夏晓兰真的想买车,挤出个几万出来还是行的,她是真觉得不不需要。

    和她学生的身份不符合,如果去国外当交换生,夏晓兰手里必须有一笔现金,她还要替于奶奶找儿子呢!

    国外的生活开销特别高,资本主义国家,干啥都要金钱开道,夏晓兰自己要生活,要找人,可以预见她在国外的日子不会很轻松……没到这种时候,她就嫌自己钱少,都想着干脆妥协算了,和康伟几人辛辛苦苦搞什么实业,去搞批文,再不济找关系从银行里贷出大笔的钱来,简直是无本的买卖,发家肯定特别快!

    …… 羊城。

    “娘,我们现在可咋办啊!”

    王金桂紧紧的靠着夏老太,成天窝在大河村,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大城市的一切,都让王金桂害怕,到了羊城火车站,一下子丢了两袋子行李,王金桂随身携带的一百多块钱都在袋子里。

    夏红霞的钱装在裤兜里,裤子被人用刀划了个大口子,她临走前从县城对象那里要来的钱不翼而飞。

    夏红兵……呵,这个烂赌鬼身上肯定是没现金的。

    原本王金桂和夏红霞装穷,哄夏老太花钱。现在是一家四口,有三个都是真穷了,唯有夏老太的钱没丢,要是不把夏老太哄好,全家都得饿肚子!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688:别让老大知道(3更)

    外面的小偷咋这样多!

    夏老太听说王金桂和夏红霞都丢了钱,气得不想搭理这母女俩。

    在商都买火车票的时候,王金桂说没钱,夏红霞也没钱,夏老太自己一个人手脚不方便,只有忍着气掏钱买票。结果这母女俩身上都是有钱的,王金桂把100多块钱卷在衣服里,塞蛇皮口袋里。下车的时候人挤人,连蛇皮袋子都让人给摸走了。

    夏红霞也有钱,王金桂让她把县城的对象甩掉,夏红霞还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嫁香港人当然最好,要是嫁不成,她回老家再和现在的对象结婚。所以夏红霞临出门前,告诉她对象是倒鹏城看望二叔的,管她对象要了几十块钱路费。

    这钱夏红霞悄咪咪的,连王金桂都没告诉,商都到羊城的火车要三十多个小时,火车上睡不好,要一直硬着腰坐到站,夏家四个人上了车就把座位换到了一起,四个人挨着一张小桌子,面对面坐着,能轮流趴在桌子上休息。轮到夏红霞“守夜”那会儿,她也没忍住困意,打了会儿瞌睡。

    夏红霞发誓自己就睡了一小会儿,上下眼皮刚沾着就醒了,后来说到了“羊城站”,车上的人都忙着往出口挤,王金桂的行李丢了,夏红霞的裤兜也叫小偷割了。

    这母女俩没有出远门的经验,王金桂比较胖,蛇皮口袋塞在座位下,上个厕所回来都要看一看座位底下行李还在不在。

    夏红霞时不时用手摸裤兜,这些小动作,不就是告诉小偷,蛇皮口袋和裤兜里有重要财物么。母女俩一起被偷,果然是秉承一脉的智商问题。

    夏老太的钱,缝在衣服里,是全家唯一幸存的现金。

    “红兵,这就是你老婆和闺女!”

    夏老太气呼呼的,夏红兵也觉得丢人,这母女俩有钱他都不晓得,王金桂整天说没钱,夏红兵也信了。早晓得钱要送给小偷,不如拿出来痛快花掉。

    夏红兵捏着拳头比划,“你俩要是再敢背着娘藏钱,我就揍你们!”

    现在是在大城市,羊城火车站这么多人,夏红兵没有真动手。羊城可真热闹,各种小摊贩在火车站兜售自己的东西,闻着香香的食物,夏红兵肚子呱呱叫。

    他耸了耸鼻子,凑到夏老太身边:“娘,现在骂她俩也没用,是不是要先搞点东西填饱肚皮?”

    夏老太想到丢掉的钱就心痛。

    “我钱都买车票了!”

    话是这样说的,到底是没扛住夏红兵的歪缠,儿媳妇是赔钱的懒货,儿子再不好是夏老太亲生的,还有夏红霞也是亲孙女。最终还是夏老太掏钱出来买了几份肠粉,和豫南的口味不一样,夏老太上了年纪吃菜也是咸口,吃完觉得还是大馒头实在。

    夏红霞冲着卖云吞面的摊位流口水,云吞的馅儿是猪肉和虾仁,别人捧着碗吃,香的不得了。

    “奶,还没吃饱……”

    “没吃饱也忍着,不赶紧找到你二叔,我们全家都要睡大马路!”

    然而要到鹏城找到夏大军也不容易,火车从商都通羊城,羊城到鹏城,还需要另外坐车,主要还得有“边防证”。

    夏家四口人,都没见识,羊城人大部分说粤语,会普通话的不多,想要找个人问问该咋办,语言都不通。

    夏家四口人拽紧了剩下的行李,既茫然又警惕,在火车站穿来穿去,像四只无头苍蝇。

    就他们这样的土包子,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特别是在火车站坑蒙拐骗做局的。夏红霞长得很一般,却是个年轻姑娘。王金桂和夏红兵瞧着也正值壮年,“介绍”两人去打黑工做苦力,应该能赚一笔抽成。

    对坑蒙拐骗的人来说,有钱就骗钱,没钱也能骗人,路边的石头都恨不得能榨出几滴油,不上来试一试,咋会就此甘心?火车站人来人往,每天都有刚进城的土包子被骗。

    很快就有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上前搭话:

    “大娘,我瞧你们转了半天了,这是来探亲呀?”

    打工是不可能了,农民出门打工,也没有带上个老太婆的,还眼歪嘴斜的,行动也不方便。不是打工,就肯定来探亲。

    可算找到个热心人啊,夏老太还有警惕心,王金桂听见对方说的话强调能听懂,把四个人的底子都卖的干净。

    搭讪的人心里乐开了花。

    外省的农民,果然是来寻亲的,还是要去鹏城寻亲。四个人在火车上听人说要搞“边防证”才能去鹏城,却找不到门路……那就是把四个人一块儿打包卖掉,也没有人会追究啊!

    老家的人以为他们在大城市扎根了,鹏城那边没等到人,能上哪儿找人?

    改革开放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朝着南边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诈骗犯罪。

    只有聪明都不行,还得运气好,才能南下发财。更多的人都折损在发财的路上了,被骗钱还好说,被骗人就不好说。

    反正夏家四口,就跟着这位好心的同志走了。

    好心的同志把四个人暂时安顿下来,才找到小头目商量。

    “年轻的卖掉,两口子的把他们分开送去,那个老的怪麻烦的,你还把她带回来做什么?”

    老的卖不上钱,还有各种毛病,一个不小心受了刺激闹出人命,派出所肯定要查的。

    那当然是不想带回来的,谁叫另外三个,瞧起来还挺孝顺的,一路上都紧紧贴着老太婆——这人咋知道,王金桂一家三口不是孝顺,而是要看紧钱袋子,没了夏老太,他们三个人连饭都吃不起。

    这人说能代办“边防证”,夏老太四个人就老老实实把介绍信交出来。

    小头目拿起桌上的边防证一看,脸色很难看:

    “豫南省的?还姓夏?艹,老子最讨厌的两点,都占全了!”

    “六哥,咋回事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