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虽然不多,不是特别外向的,交流起来没问题呀。

    说普通话带着很重的豫南口音,关慧蛾都觉得没问题。这些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看人。

    关慧蛾生怕周国斌听不明白,特别举了个例子:

    “我就怕像那谁,像王广平他老婆那样的,那可就难相处了!”

    冉淑玉就是,喜欢和职务比王广平高的人来往,联谊会的时候,拼命往上凑。

    但又玻璃心,特别敏感。

    言谈中让人觉得她可怜。

    关慧蛾后来被提醒了才回过神来,可怜什么了,下放的又不仅是王广平一个人。其他还有一直没能返城的,王广平可怜,别人就更可怜。

    以前冉淑玉可不是那么朴素的人,关慧蛾今天看了刘芬,就更不同情对方了。国家会给王广平补发工资,王家怎么着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再说了,晓兰她妈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都能自强不息,冉淑玉要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受穷也是应该的。

    “对了,王广平怎么样了,真去了党史办?”

    周国斌点头,“年前就去了,上面的调令他还能不去?”

    关慧蛾不是关心别人家的八卦,是今天见了刘芬有感而发,想起来王广平的儿子和夏晓兰差点好上。

    她颇为骄傲的想,自己的脾气是很好相处的,夏晓兰当初要真和王建华好上,冉淑玉哪有那么好对付?哼,就王家那动不动就推未来儿媳妇出来背锅的做派,选王家就倒霉了!别的不说,冉淑玉一定会欺负死刘芬,哪像她这样通情达理。

    周国斌觉得他家夫人莫名有点小骄傲。

    女人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总体来说,今天和未来亲家见面,整个过程比较令人满意。刘芬有点小心思也不奇怪,没有藏着掖着,坦坦荡荡说了,那就是能商量的。

    至于夏大军?

    连晓兰自己都不认,关慧蛾才不会把那种人当亲家!

    ……

    要招待邻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夏晓兰受到于奶奶的指点,忙活了两三个小时,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馅的包子,就这条巷子里,挨家挨户的敲门给人送去,拳头大的牛肉包子,还得按照别人家人数送,反正送成双数,情愿多不愿少。谁家有多少人,问的是街道办。

    “赵大爷,自己做的包子,您尝尝,指点下味道。”

    “杨婶子,后天晚上有没有空,来家里吃顿便饭?”

    左邻右舍的,夏晓兰送了快一百个包子,那就证明差不多有一百个人呗。

    就按100个人来算,也能坐满10桌,要做10桌人的饭菜,夏晓兰不心疼钱,她心疼自己和刘芬受累。夏晓兰说要从饭店请个厨师回来,或者在附近饭店做好了把菜端回来。

    于奶奶让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门的。”

    一百个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这两年改革开放了,大家的习惯却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养成的。

    别看夏晓兰家不声不响搬进来,有人一直在背后嘀咕她家高冷小气。夏晓兰要大张旗鼓请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邻居却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瞧夏晓兰家门。

    有人拎来一小袋绿豆的。

    有丢下一直鸡的。

    有放下一块腌肉的。

    晒干的豇豆,家里腌的咸菜,隔壁养鸟的赵大爷给抱来一小坛咸鸭蛋。

    “蛋黄个个都流油,用来喝粥最好!”

    赵大爷说完了还砸吧了下嘴巴,“包子的味道确实不错,你家真舍得放肉。”

    说完就要跑,没让夏晓兰有机会推辞,于奶奶叫住他:“赵大爷,您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向您打听个事,街坊邻居有谁会做菜的?”

    “小谷就挺会做菜的,还带了几个小徒弟,这一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是小谷出手。你要请他来,桌椅板凳都不用愁,小谷自己有家什。”

    赵大爷嘴里的小谷今年快五十岁,哪里是啥小谷,就住在巷口,夏晓兰去送过包子。

    到了中午时,夏晓兰和刘芬一起把食材清理出来,凡是接了夏晓兰家牛肉包子的,多少都有点回礼。一堆东西很杂乱,请客吃饭不一定能用上,可也有能用上的,像那在院子里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再买一只凑着,也能算一份菜。

    “看到没,没有人回来白吃白喝。等你请谷师傅来,他会帮你计划好再买哪些菜,抠门一点的,请一次客也花不了多少钱。”

    动不动就摆10桌饭菜,谁家扛得住?

    又不是人人都像夏晓兰这么会赚钱,左邻右舍凑一凑,来吃饭不是把主人家吃穷,是图个热闹。

    “受教了。”

    人情来往有这么多学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夏晓兰又学到了新的方法。

    她去请谷师傅帮忙做饭,谷师傅也没有推辞,亲自来看了她家有哪些材料,问夏晓兰要按什么标准待客,怕夏晓兰听不懂,还给她解释:

    “酌情增添食材就行,比如你家里有别人送的绿豆,买几根骨头,能熬一大锅绿豆汤。汤里都带着肉味,自然好喝。”

    谷师傅给的是省钱的标准。

    夏晓兰没太张扬,鲍鱼海参是不可能,上几份肉菜还是行的。

    既要让大家吃好,也要把邻居们送来的食材用上,谷师傅心想,就像别人传的,新来的这家真是不缺钱的。做厨子的不怕搞好菜,有好食材,再差都有几分味道。谷师傅怕的恰恰是只有青菜萝卜,主人家却要搞出一桌上档次的席面,那咋可能呢!

    赵大爷提着鸟笼看人下棋:

    “我说的没错吧,是有来历的,讲究规矩的,不是暴发户,你们放心了?”

    下棋的俩大爷翻白眼,明明是姓赵的最关心新邻居,吃了牛肉包子,马上就转了口风,你咋不上天呢!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49:一年之计在于春!(补3)

    赵大爷是有点讲究,以皇城人自居。

    爱吹吹牛,热心肠,好为人师,京城人好坏的特质赵大爷都有。

    热心肠也是不掺假的,他给推荐了谷师傅替夏晓兰家置办酒席,等谷师傅从夏晓兰家出来,赵大爷还关心了下菜单。

    “是这个呢,阔气还讲究。”

    谷师傅卖关子,就是不拿菜单给赵大爷看,赵大爷心里急呢,指着谷师傅骂:

    “给你介绍活儿,你马上就翻脸无情了!”

    翻脸无情的谷师傅笑嘻嘻走了,冲着赵大爷挥挥手:“赶明儿谢您两斤烟叶,再给您拎一副猪下水来。”

    一副猪下水,是猪大肠和猪心、猪肝、猪肺加猪腰子。

    这些叫软下水。

    猪头、猪蹄这些是硬下水。

    京城人对吃下水没意见,炒肝、卤煮这些都是下水做的,有人嫌肥肠臭,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

    “到底给了多少酬金啊,舍得送我一副猪下水?”

    赵大爷更好奇了,他是给谷师傅介绍活儿的中人,谷师傅给他谢礼是应该的。

    但给两斤烟叶就差不多了,谷师傅偏偏还要加一副猪下水。

    猪下水肯定没有猪肉值钱,猪肉一块多,一副软下水,怎么也要10块钱往上走……夏晓兰家到底给了多大的红包,赵大爷好奇的想要趴过墙头看一看,这是要准备满汉全席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爷搬了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一边逗鸟一边偷瞄隔壁的动静。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各有分工,搭灶台的,搬桌子放椅子的,还有送食材的。

    好家伙,肉是用箩筐装的,一头是猪肉,另一头好像是羊肉,还有两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又有一个大木桶用自行车推着来的,鱼尾巴把桶里的水都溅出来了!

    就是始终不见夏晓兰。

    赵大爷看了半天,回家啥也没说,中午让他孙子只准用小碗吃面:

    “你瞎吃,晚上要后悔的。”

    夏晓兰只管出钱的,家里待客她真帮不上忙,也没空。

    关慧蛾和周国斌上门是3月3日,正月十二。

    请邻居们热闹一下是3月5日,正月十四,把正月十五过大年给错开了。

    3月5号吧,还是华清大学新学期报道的日子,夏晓兰一早起床就骑着她那伪装过的旧自行车去学校,虽然还是大一,再报道已经是轻车熟路,夏晓兰很顺利就和307寝室的诸位室友顺利会师!

    “晓兰,咱们这是一年没见了!”

    苏静把夏晓兰的行李往寝室里拖,“咦,你包太轻了。”

    “今年我妈也来京城了,周末我就能回家,不用带多少东西。”

    夏晓兰随口一说,苏静张嘴:“你家搬到京城了?”

    “家”这个字可不是乱用的,要不是自己房子,一般人不会这样说,“回家”两个字特别有归属感,苏静很敏感。

    “搬到京城了,我妈不是在开服装店吗,我在京城念书,她干脆就来京城开店。”

    周丽敏在收拾自己衣服,闻言立刻凑过来,“你家店要开在京城?天啊,我的零花钱!”

    她捂住自己的钱包,动作十分夸张。

    夏晓兰受不了戏精,“打折,咱们寝室要买衣服,全部打折。”

    衣服什么价位,去年冬天帮周丽敏带鸭绒服时大家就有概念了。对307寝室的女生来说,夏晓兰家的服装店卖的是高档女装,她们基本上是买不起的。

    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谁舍得花几十块买衣服?

    只有自己工作后,才下得了这个狠手——杨永红在旁边默默听着,她的职业追求是月工资200元,毕业后不知哪年才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就算达到目标,对杨永红来说,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也太贵了。

    她老家乡下,都是自己扯布做衣服。

    一件衣服,家里的大孩子穿了,还得传给小的,条件就是这样艰苦,杨永红都过惯了。

    也是出来上学,她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么大,幸好杨永红比较想得开,要是心里偏激了,杨永红肯定过的特别痛苦。

    夏晓兰算有钱的,可还有比夏晓兰更有钱的,港商家的儿子年纪没比杨永红大两岁,一出手就几百万捐给华清大学,杨永红要觉得人生不公平,非得自己把自己呕死。

    “你们先别惦记着晓兰家卖的衣服,学校评奖学金的名单应该出来了,我听系里师姐说,琤荣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可以重叠发放。”

    琤荣集团要发放奖学金了。

    杨永红想拿这个,而且它和国家奖学金不冲突,杨永红就更心动。

    奖学金这种事,连夏晓兰都没理由拒绝。

    难道琤荣奖学金是杜兆辉捐的,她就梗着脖子不要?

    傻不傻,钱都捐给华清了,还指定了用途,她要是能选上奖学金,说明她上学期够努力,努力的见证,她为啥不要?反正她妈以前领到安庆一中发的奖学金,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成绩单出来了?”

    “出来了,在班主任那里能查到。”

    班主任戴老师神出鬼没,今晚多半要来查寝室,估计到时候就能看到上学期的成绩了。

    夏晓兰匆匆把自己的床铺好,“我还要回去一趟,家里有事,我晚上吃了饭再来学校……先通知大家做好准备,这个周末,全寝室都到我家吃饭,我妈亲自下厨。”

    307寝室一片欢呼声,闹得隔壁寝室都在探头看。

    夏晓兰骑车没有回什刹海,而是去了南锣鼓巷,开学了,她只有没课的时间才能来培训,也不知道这些人学到了多少东西。光死记硬背没用,还得看实际应用。

    3月中旬开业,至今也不过只有10天,这10天里,刘芬得南下羊城,和李凤梅一起挑选今年的春装新款。

    陈锡良的批发生意肯定要受影响,估计他本人都不太上心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luna的开业上,也就只给陈锡良剩了十来天时间,生产的成品必须要从羊城运到京城,将西单的luna专卖店装满。

    搞自己的品牌有多难?

    亏得陈锡良有关系,要不第一批货不敢大量生产,一个款只要几十件,制衣厂还嫌麻烦呢。

    多了他也不敢下单,一个款几十件,要有两个颜色,数量就翻倍。一个品牌呢,春天的款式有裙子、上衣,裤子,外套等等,怎么样也有几十种单品。

    上万件衣服,那是轻轻松松就达到的生产量。

    要想在春季把品牌上线,制衣的本钱都是一二十万,还有两家专卖店装修啥的,陈锡良压力很大,夏晓兰同样不轻松,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30号欠的三更,终于全部补上了,晚安,明天见~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50:请客的意义何在(1更)

    夏晓兰去了南锣鼓巷,还去了秀水街和西单。

    把自己的两家店都转了一圈,她才放心回家。

    到家时刚好下午6点,家门打开着,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抬脚走进家门,又和外面截然相反,变得很安静。

    “这咋回事儿?”

    于奶奶指了指厨房,“你没闻到味儿?”

    闻到了啊,就是肉的香气。如果再细分,羊肉的香味儿最突出,其次是猪筒骨和猪蹄炖绿豆的味道,再然后才是红烧鲤鱼。

    刚重生那会儿,夏晓兰闻着这些香味肯定要流口水,红薯和肉哪个好吃根本不用说!

    但那种苦日子她也没过几天,跟着舅舅回家,开始倒腾鸡蛋生意后,就能隔几天改善下伙食了。家里现在不可能吃不起肉,有时候还要控制着吃,夏晓兰怕自己发胖!

    看见邻居们坐的整整齐齐,眼神时不时瞄向后院厨房方向,夏晓兰恍然大悟。

    她家日常生活不缺油水,不代表其他人家也这样。

    大鱼大肉的刺激,邻居们没法拒绝,这时候哪有心情扯淡,都暗搓搓伸长了脖子等上菜。

    夏晓兰决定去厨房看看,谷师傅一见她就精神抖擞:

    “小夏,你回来了?那我准备开席了!”

    “您这菜早就做好了,在等我?”

    谷师傅觉得夏晓兰问的奇怪,夏晓兰请他做席面,那夏晓兰就是家里当家做主的人,哪有主人还没回家,就开席的,没那个规矩!

    夏晓兰一秒读懂谷师傅的表情,“好嘞,您开席吧。”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们配合的很好,报菜名的,传菜的,夏晓兰觉得很普通的一顿饭,连材料和工钱也花不了几个钱,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没让她妈和于奶奶累着,邻居们吃的高兴。

    就是吃的太高兴了,很快就熟悉起来,隔壁的婶子向刘芬打听夏晓兰多大。

    “今年6月,就要满20岁了。”

    “那是个大姑娘了……找对象没?要没找,我认识好几个年轻小伙儿,条件都特别好!”

    “有对象的吧,买房时一起来过。”

    呵呵,八卦的大爷大妈们记性都好着呢,巷子里出现个陌生人他们都警惕,周诚也的确打眼,小伙子长得太精神,想忘也忘不了。

    还有人不服气,“万一是亲戚呢?”

    呸,谁家亲戚两个年轻男女会牵手的,肯定是对象。

    刘芬一锤定音,“是有对象了。”

    前两天周诚爸妈才上门拜访过,刘芬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承认就承认呗。

    要当介绍人的顿时失望。

    又聊到夏晓兰还在念书,是华清大学的,八卦的邻居们这下统一了阵营:“听你口音是外地的,你闺女真有出息。”

    至于为啥是老中青三个女同志搬来,瞧在这一顿丰盛饭菜的份儿上,倒没有人刨根问底。

    其实都没想到离婚上,现在离婚率本来就不高。

    想的是夏晓兰丧父……不敢问,怕戳中夏晓兰一家人的痛处。

    夏晓兰要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借您吉言”,她家这种情况,丧父真是最简单的解释。对周家不隐瞒,因为周家人将来早晚会知道,但街坊邻居的,第一次吃饭就拿着高音喇叭说她妈离婚了?夏晓兰还不至于傻到那地步!

    赵大爷把一块红烧肉夹在孙子碗里:

    “让你中午用小碗吃面,没骗你吧?”

    孙子吃的满嘴流油,为啥要用小碗吃面,他爷爷应该叫他不吃啊。

    肉比面好吃,可他吃了这么多,肚子好像快装不下了!

    厨师和帮厨都是额外吃一桌的,得等所有人都吃上了他们才能上桌。等左邻右舍吃满意了,谷师傅带着徒弟们,三两下就把碗筷桌椅都收拾完,连院子都打扫干净了。

    “炤台明天我让人来拆,

    你们家有人在吧?”

    要不是炤台现在还烫,谷师傅肯定马上拆走。夏晓兰把事先说好的酬劳用红封包了,双手递给谷师傅,“您受累勒!”

    谷师傅捏着红封厚度就高兴,“不累不累,以后还有这种事儿,我一定早点到。”

    有钱拿还累?

    总比又累又没钱好。夏晓兰家的活儿特别轻松,谷师傅就是掌勺,洗菜切菜都有徒弟帮忙,季节也不是夏天,现在靠近灶台是暖和不是闷热,材料上夏晓兰家也大方,直接让谷师傅那边去买,没有扣扣索索的,这样的主顾,谷师傅一年也难得遇上一回,当然十分开心!

    花点钱没啥,夏晓兰觉得这钱花的值,也就一顿饭吃完,和街坊之间的关系陡然拉近。

    夏晓兰晚上要回学校去,推着车出门儿就碰见邻居。

    “你一个大姑娘,大晚上自己骑车去学校?这边有公交最晚9点才收,你坐公交回去吧。”

    几路车到哪里,几点收车,别人肯定比夏晓兰明白。

    夏晓兰把自己的破自行车放车里,还真的坐公交回了学校,刚回寝室,就赶上班主任戴老师查寝室,看看她们有没有按时到校报道,晚上是不是都住在寝室,这些事学校管的严格,戴老师也非常负责。

    “夏晓兰,你怎么现在才到?”

    戴老师在本子上打了勾,307寝室的人都到齐了。

    杨永红是土木系的,戴老师顺便帮她班主任查了寝,夏晓兰趁机和戴老师报备了周末不留宿寝室的事。上学期她只有外出时请过假,平时全都住校,周末宿管阿姨也要点人头,去哪里了都要有个说法。

    这学期,夏晓兰估计自己会直接住家里,先和戴老师报备一声准没错。

    学校管理的严格点,夏晓兰虽然不那么自由,也没觉得反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严格,80年代的大学生才能一心扑在学习上,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诱惑——后世大学都不熄灯了,还能随便出去租房住,这些便利条件,并没有让大学生们更爱学习,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通宵不熄灯正好方便他们打游戏,在外租房更方便的是情侣同居。

    戴老师也没为难人,特意拿笔记了下:

    “你家这是孟母三迁啊。”

    肯定是夏晓兰来京城念书,才搬来京城的,人离乡贱,没有谁会轻易离开故乡。从豫南搬到京城,需要勇气,这勇气多半是父母为了孩子,戴老师很是感叹。

    夏晓兰当然最能感受到这点,她又不是喜欢家长里短的性格,大张旗鼓请邻居们吃饭,为的就是让她妈能适应京城的生活!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51:学霸之上还有人(2更)

    戴老师把夏晓兰的事儿给记下了。

    夏晓兰家条件不差,她又没掩饰过这点,后来是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刻意低调,但她也没申请过助学金。

    戴老师本着责任心又问了一遍,“这学期你要申请助学金吗?”

    夏晓兰摇头。

    戴老师就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叉。

    苏静早在旁边跃跃欲试,“戴老师,您手里有成绩单吧,给我们透漏点情况呗?”

    “成绩单明天班会上发,你还怕看不见?你是想关心奖学金吧……苏同学,除了专心上课,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多参加各种竞赛,奖学金能加分的。”

    戴老师这话,明明就是说给夏晓兰听的嘛,他还生怕307寝室的人听不懂潜台词,说话时都看着夏晓兰。

    于是大家知道了,夏晓兰肯定是要拿奖学金的,难道是特奖?

    戴老师一走,苏静就躺在床上哀嚎:

    “苍天不公啊,为何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杨永红冷冷戳破她的表演,“因为富的人比你更努力,晓兰拿了全国英语竞赛的特奖,评定奖学金当然要给她加分。”

    “我开玩笑呢……”

    “这种玩笑也不能乱开。”

    杨永红趁机在寝室宣布,这学期全寝室的目标是人人都拿奖学金,能考上华清,大家脑子差的又不是太多,第一学期还能说不适应,第二学期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是不够努力。

    “我想了个办法,说给大家听听,这学期要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把寝室的卫生都包了!”

    现在寝室是轮流做卫生,307寝室还没有特别极品,不愿意轮值的。

    轮值是没问题啊,要把整个学期的寝室卫生承包了,夏晓兰打了个冷颤,老大真是狠啊!

    这么狠的杨永红偏偏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