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室友是好心安慰,夏子毓本人却不太在意:

    “挂就挂吧,我重考就行了。”

    她好像没把挂科放在眼里,那是为什么心不在焉?等等,这心不在焉里,好像并没有难过啊,而是激动。

    室友也看不懂了,挂了两科还激动,干脆也闭嘴不谈了。

    剩下的几个室友挤眉弄眼的,现在谁也看不懂夏子毓。

    夏子毓把报纸又看了一遍,折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枕头下。她现在才不关心室友关系如何,她落难的时候,也没有谁站出来帮她,夏子毓根本不在意这些人了。

    她需要在意吗?

    大家的人生以后会是两条线,她和这些井底之蛙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只要静静的等待杜兆辉来找她,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她的手里!

    这一晚,夏子毓于睡梦中都带着笑意。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58:烈士归乡(1更)

    西南某偏远山村。

    石凯的老家就在这里。

    穷是真穷,要不石凯也不会十几岁去参军。

    石凯没有周诚的运气和实力,参军没两年就火速提干,石凯是慢慢熬起来的。

    但方圆几十里,提起石凯,那也是真优秀。

    石凯比周诚大好些岁,他前几年被领导逼着回家相亲,已经是回乡娶了媳妇儿,石凯媳妇肚皮也争气,夫妻来三年见了没几次面,她为石凯生了两个孩子。

    大女儿两岁,小的才几个月。

    除了下有小,石凯还上有老。

    石凯早年丧父,由半瞎的老娘抚养长大,他还有个弟弟,智力有些问题,就留在家务农了。

    这么个家庭情况,就算石凯提了干部,工资全部往家里寄,也改善不了根本环境。

    周诚看见的石家,特别穷。

    看石凯的性格,阳光积极的,哪里会想象他老家穷成这样?

    周诚带着石凯的骨灰回来,到了石家,就给石凯他娘跪下了。

    半瞎的石母看不见,影影绰绰能瞧见个人影儿:

    “娟红,是不是小凯回来了?”

    石凯媳妇儿魏娟红捂着嘴,哭的不成人样,石凯回来了,不是走着回来的,是被人装在小坛子里捧着回来的。

    石母瞧不见远处,魏娟红瞧的清清楚楚,一个年轻的军官捧着骨灰坛跪在婆婆面前,更多穿军装的人站在院子外面。

    篱笆墙将院子里外隔离成两个世界,那么多穿军装的,一点动静都没闹出来。

    家里的狗狂吠不止,闻到了陌生人的气息。

    石母终于觉得不对劲,她看不清眼前的人,全靠用手摸。

    她的手搭在周诚脸上,“小凯的脸比这圆,鼻子没啷个高……你不是小凯啊!”

    石母的手抖啊抖啊,石凯弟弟在旁边流着鼻涕,“不是哥,不是哥——”

    “妈,石凯他……”

    魏娟红嚎啕大哭,泣不成声。

    家里那个几个月没断奶小娃子也哭。

    周诚把骨灰坛抱的牢牢的,给石母磕头:“大娘,我把石凯给带回家了,您节哀!”

    石母眼前是雾茫茫的一片。

    她觉得自己不仅是眼睛瞎,耳朵也不好使了,每个字她都听的见,就是不懂那意思。

    魏娟红哭的她心慌。

    小孙子也在哭。

    本来计划生育,石凯不能生两个孩子的,因为石凯弟弟智力残疾,石凯和魏娟红才多了一个生育的名额。

    农村人的想法不同,贫穷不会促使大家少生,只会想方设法多生孩子来分摊养老的压力。

    石家的情况又额外不同,石凯肯定得管智力缺陷的弟弟一辈子,现在第二个孩子倒是生了,石凯却走了,魏娟红觉得天塌了!

    守在院子外面的人走进来,有石凯部队的领导,也有学院的人。

    语气沉痛交待了石凯牺牲的事实。

    “……授予石凯同志烈士称号,他将被葬入烈士陵园,愿英魂安息。”

    还没有说到烈士抚恤金和亲属的工作安排,石凯家人已经哭成一团,让部队的领导也说不下去。听见这样的哭声,谁能不动容?部队的领导也最怕干这样的工作,烈士当然光荣,可对烈士的家属来说,实在太沉痛!

    周诚后来是被人扶起来了,他跪的膝盖都快没有知觉了。

    通知石家人后,要把石凯葬入当地的烈士陵园,石母是被人扶着去的。石凯弟弟知道大哥装在了小坛子里要被埋到土里,又哭又闹。

    魏娟红抱着两个孩子默默流泪,谁看了都辛酸。

    “石凯走了,这一家子可啷个过哟!”

    周诚听见村里的人这样议论。

    他也在想这个问题,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以现在农民的收入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但坐吃山空,石凯家情况特殊,现在基本上只剩下魏娟红一个劳动力,她要养石母,养智力残疾的小叔子,养两个孩子,钱总是会花完的。

    “部队会协调地方上给亲属安排工作,这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你别担心。”

    都知道周诚心里有个疙瘩。

    遇到这种情况,也能理解周诚。

    石凯不仅是在周诚面前被炸死,他还是推开周诚自己死了。石凯推开周诚的时候知不知道自己要死?现在谁也不知道石凯当时的想法,也就那一瞬间的决定,现在活的人是周诚,死的是石凯——石凯家里又是这样的条件,让周诚怎么能放心?

    任务结束,周诚一路跟着到石凯的家乡。

    石凯顺利下葬到烈士墓园,周诚看着石凯老家这么穷,家里条件差成这样,总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了。

    告诉自己石凯家属有国家照顾,会生活的幸福美满?

    那是自欺欺人!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劳动力只剩下刚过门三年的魏娟红。

    魏娟红还这么年轻,万一人家改嫁呢,石凯的一双儿女,半瞎的老娘,智力有残障的弟弟,谁来照顾?

    但周诚也没那个脸对魏娟红说“你不能改嫁”。

    当军嫂就够辛苦了,男人一年可能就回来一两次,石家这种情况,哪怕石凯是军官,魏娟红从前也不可能随军……她随军了,家里的婆婆和小叔子咋办!

    当烈士遗孀,比当军嫂还沉重。

    周诚见过不少烈士遗孀,在前线牺牲的战友,他全国到处跑去倒腾香烟时,都去探望过。

    远的不说,条件最好的烈士遗孀是康伟的妈妈,谢芸这些年活成个什么样?这还是物质生活好的,还有物质生活差的,比如眼前的石家。

    周诚现在特别想找人聊聊。

    这情况,潘三哥遇到了会怎么办?

    想找晓兰聊,晓兰那么聪明,总有妥当的办法。

    现在潘三哥和晓兰都不在,周诚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谈。

    石母已经是病倒在床,石凯弟弟没办法正常交流,周诚能找的只有石凯的遗孀魏娟红。

    “嫂子,您以后有什么打算。”

    魏娟红眼睛肿的只剩下一条缝,周诚和她说话,她的反应特别慢。

    什么打算?

    “石凯说他进修完了还能往上升,他说要涨工资了,他说要回来……他说以后要转业了,能在县里工作,一家人就团聚了。”

    现在石凯睡在烈士陵园里,这个年轻的军官问她什么打算?

    她只想石凯能活着!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59:周诚的责任(2更)

    只要石凯能活着。

    不用去进修。

    不用晋升,不用涨工资,也不用转业,哪怕还是像这样,一年见一两次面,只要人活着,魏娟红就有指望,有期盼,家里的顶梁柱在,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周诚心情苦涩。

    他没那么高尚,如果能活着,周诚也不想死的。

    看看现在的魏娟红,如果周诚死了,他都不敢想晓兰会如何,他父母会如何,还有爷爷奶奶。

    所以石凯死了,他却活下来,这难道不是他欠石凯的?

    “嫂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悲痛,我和你说这些话可能不合时宜,但你真的要考虑将来的打算。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还会协调地方政府,给你或石二弟安排工作。鉴于石二弟情况特殊,你和石二弟一起被安排工作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工作,也就是在勃通县里……县里大环境就这样,特别好的工作不会有。”

    石家穷,是石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等着吃饭的人比干活的人多,怎么不穷?

    但石家所在的勃通县,本身就是贫困县。

    拿晓兰的老家安庆县来说,安庆县有两大支柱厂子,一个是农机厂,另一个是肉联厂。这两个大厂解决了很多职工岗位,也拉动了县里的经济。

    工人有钱消费,县里的经济才行。

    经济好了,自然能发展别的。

    勃通县连一个像样的大厂都没有,只有些小规模的火柴厂,肥皂厂……要周诚说,这样的小厂遍地都是,给魏娟红安排工作,也就是勉强饿不死。

    也不可能把魏娟红安排到政府单位去,去了也是食堂之类的地方干后勤,因为魏娟红的学历太低。政府单位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都低,干后勤的也高不到哪里去。

    石凯弟弟的情况更复杂,智力残疾的人能胜任的工作本来就不多,对正常人来说很安全的岗位,对石凯弟弟来说可能都有各种危险。

    敢让他下车间吗?

    他不会操作机器,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石凯弟弟能干的活儿,大概就是在火柴厂糊一糊火柴盒之类。

    周诚和魏娟红讲的很透彻,以他的理解,把各种情况都给魏娟红讲了,就怕没人出主意,石家不理解这些工作安排,上面的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这个问题魏娟红显然没想过,周诚把石家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事摊开讲,魏娟红脑子里是一片混乱。

    “晓不得……”

    她当然不知道。

    魏娟红不是夏晓兰,她就是个见识不高的农村女人,除了在家种地,盘算着石凯寄回来的工资要怎么省着花,是不是要攒着钱送婆婆去看看眼睛的病,能不能替小叔子娶个老婆……魏娟红的生活全被这些琐事填满了,哪有空去想别的。

    她和石凯也是相亲结婚的,石家条件差,石凯个人却很优秀。

    石凯是干部,魏娟红的日子早晚能熬出头。

    都是这样告诉魏娟红的,魏娟红本人也是这样想的,说啥爱情不爱情的,结婚三年了,石凯拢共也没回家几次,那有啥爱情……但没有爱情,石凯也是她魏娟红的男人,是她孩子的爸爸,现在石凯一走,以后全家的日子该咋过?

    周诚的话,让魏娟红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

    周诚说的也对,悲痛好像没用,石凯没了,她得考虑一家人的日子该咋过。

    “嫂子,你仔细想一想,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组织上能替你解决的就一次性解决了,组织上比较难办的,我替你们想想办法。”

    魏娟红僵着脖子点头。

    “谢谢、谢谢你们,谢谢部队和国家——”

    魏娟红是不知道眼前年轻的军官为啥处处替石家考虑,她就知道周诚是石凯的战友,是好心帮助她家的,她得领人家的情!

    魏娟红的感激让周诚不是滋味,他想说石凯救了他的命,旁边的领导看着不对劲,把周诚叫走了。

    “周诚,你现在的个人情绪有点不对劲。”

    周诚承认这点。

    领导让他注意影响,一些话容易刺激到石凯家属情绪的,就不要说了。

    石母病倒在床,石凯弟弟智力残障,魏娟红只能找来娘家人商量。魏家听说要给烈士家属安排工作,顾不上替去世的女婿难受,让魏娟红把娘家弟弟安排去工厂,还说魏娟红:

    “你啷个年轻,以后不嫁人哟?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魏娟红气的抖,“安排工作是石凯拿命换的机会,肯定要喊石平去,不能是我弟去!我也不嫁人了,不靠娘家!”

    她嫁什么人啊,魏娟红自认还有良心,夫妻两地分居,她在乡下照顾着婆婆和小叔子,石凯因此对她算千依百顺。家里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工资基本上全寄回家,石凯连烟都舍不得买……现在把半瞎的婆婆和弱智的小叔子丢下,让这俩人啷个活!

    何况她和石凯还生了两个小孩儿,让她带着孩子改嫁,谁要两个拖油瓶?

    让她把两个孩子扔在石家,大的两岁,小的几个月大还没断奶,谁来带这俩孩子!

    娘家不靠谱,没人给她出主意,魏娟红只能自己琢磨。

    最后她也只能去找周诚,周诚和石凯关系可能比较好,一直在替是石家考虑,她听见别人叫周诚是队长,也就跟着叫了:

    “周队长,我想好了,优先给石平安排个他能干的工作……第二能不能替我婆婆治一治眼睛?”

    周诚皱眉,“你就这两个条件?”

    这算什么条件,原本就应该做到的。

    魏娟红惴惴不安,“那先给石平安排工作,我婆婆的眼睛我带她去治。”

    “嫂子,你没替自己考虑过?”

    周诚把话都说的那么明白了,魏娟红居然还不懂。

    石家情况特殊,石凯又是真烈士无疑,部队那边提要求,地方上能把魏娟红和石平的工作一起给安排好。毕竟魏娟红有两个孩子要养,多给石家人一个工作机会,石家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不少。

    周诚的意思是让魏娟红想想具体的条件,他能帮上忙,尽量给她和石平安排更好的工作。

    还有孩子以后念书上学的问题。

    结果魏娟红战战兢兢提的,是烈士家属原本就该享受的待遇,周诚一点也没觉得轻松,他觉得更难受了。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60:琤荣奖学金(3更)

    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周诚的肩膀上。

    他和魏娟红说不清楚,因为魏娟红的见识不多,好些事就只能周诚去替石家人考虑。

    周诚带石母去医院检查,眼睛看不见的主因是白内障,还合并了一些其他眼病。

    “手术是能治白内障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建议还是去上级医院。”

    这已经是勃通县所属的省城医院,再上级的医院,照周诚看来,只能去京城看病了。

    “他早叫婆婆去京城看病,婆婆说我刚生了孩子,再缓缓……”

    结果这一缓,魏娟红生了大女儿,又怀孕生了小儿子,两三年间,石家都围着魏娟红的肚皮打转,石母的眼病就一直拖着。拖到现在,石凯再也不可能带石母去京城看病,魏娟红想起来又想哭。

    人一走,想起来都是好的,石凯一个人养家多年,是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她嫁男人没嫁错,就是命不好。

    石母还没从儿子牺牲的悲痛中缓过劲来,来医院检查还是魏娟红劝她,说国家要给石平安排工作,也要给她安排工作,石母治好了眼睛,以后能帮忙带孩子。

    魏娟红跪着说自己不改嫁,就想一家人齐心协力把石凯的两个孩子带大,石母才同意来看眼睛。

    现在听说省医院都治不好,要去京城,石母浑浊的眼睛又有了水光。

    她连流泪都很困难,这些天已经把眼泪都快哭干!

    周诚握住石母的手,“大娘,您不要担心,咱就去京城治病,京城治不好咱再去别的地方,现在医学发达了,您的眼睛问题不大。”

    省医院都能做手术,白内障的手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只是为了手术效果更好,才建议石母去上级医院治疗。京城是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医疗条件也是最好的,如果能在京城治疗,后遗症的几率会降低。

    周诚准备带石母回京城治病。

    任务结束后,他是有假期的,回京城也能看看他媳妇儿,看看家里人。

    周诚知道自己现在情绪不对,他也在努力调节。

    ……

    因为宁雪的缘故,夏晓兰提前接触到了建筑平面图。

    周末两天时间把大观园的尺寸量了,一些细节还要具体画的时候再落实,这意味着在图画好前,夏晓兰需要一直往大观园跑。

    现在她闭着眼睛,已经有了大观园建筑的规划分布。

    按课表上完课,就是夏晓兰自己画图的时间。

    仅靠宁雪教的还不够,她还得自己去查资料,不懂的问老师,还能咋办?

    307寝室凑钱买的东西,夏晓兰领了心意,老大杨永红条件不好,她花一块钱,夏晓兰都替她心痛。那也不能直愣愣把钱退给杨永红,夏晓兰干脆给307寝室的人带吃的。

    她还就带鸡蛋了,带的不是生鸡蛋,是煮熟的茶叶蛋。

    天气还不热,带一兜子茶叶蛋能放两天,夏晓兰自己在家就能做,豫南省本来就产茶,家里三个女同志没人喝茶,夏晓兰就把茶叶用来煮鸡蛋了。

    她妈去了羊城进货,家里就只有一个于奶奶在,晚上虽然不在家里睡觉,没课的时候她还是要回去转转。

    店员还在培训,夏晓兰每天都要和她们讲一个小时,加上宁雪给布置的课外作业,夏晓兰晚上休息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晚上她差不多是最晚回寝室的,大二才刚开学,夏晓兰拼命成这样,让307寝室的人都很紧张。

    谁也不想下学期把寝室卫生给承包了啊!

    周二的时候,让全校同学都很关注的琤荣奖学金名单公布了。

    84届建筑系有三个人拿‘琤荣奖学金’的一等奖,一学期240元,其中就有夏晓兰!

    当然也有宁雪,算上宁雪发表的论文,她的综合评分比夏晓兰还高,不拿一奖实在没天理,除了夏晓兰和宁雪,另一个是一班的男生。

    307寝室,土木系的杨永红也拿了琤荣的一奖,杨永红专业成绩好,对所有人都很热情,操行分很高,还加入了学校好几个社团,各种加分凑在一起,再加上杨永红她班主任的拼命争取……307寝室出了两个拿琤荣一奖的。

    杨永红是最高兴的,这240元钱,能解决她这一整个学期的所有花费!

    还有学校每个月发的生活补助和尚未公布的国家奖学金,以杨永红节约的程度,她能攒下不少钱反哺回家。

    夏晓兰松了口气,她本人不缺这200多块钱,显然其他学生很需要。

    不管杜兆辉出于什么考虑向华清大学捐款几百万,这个做法的确是惠及了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真的很需要这笔钱,这的确是在做好事!

    “晓兰,你不用再往寝室带茶叶单了,你每天往家跑,多累啊。”

    琤荣奖学金的资金充裕,钱发到拿奖的学生手上很快,杨永红年纪也不是白长两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知道夏晓兰一直往寝室带鸡蛋的用意。

    砸吧下嘴巴,杨永红有点回味:“……虽然还挺好吃的,那也不能每天吃两个鸡蛋啊,由奢入俭难,不能动摇军心!”

    享受过好日子,再过差的日子就难熬了。

    都去看过夏晓兰家的房子,谁不知道夏晓兰家有钱?对比杨永红家,那还不是一般的有钱。

    越是这样,杨永红越是不想占夏晓兰太多便宜。

    夏晓兰敬佩自尊自强的女孩儿,使劲点头:“那我过段时间再给你们带别的,于奶奶做的包子可好吃,可她难得下厨,我妈也会蒸,等她回京城了,我请大家尝尝。”

    这个杨永红倒是没拒绝,高高兴兴答应下来。

    她手里宽裕了,夏晓兰照顾大家,她也能给适当的回报,不像前几天去夏晓兰家做客,买了冀北到京城的火车票,杨永红全部家当还剩不到10元钱,一块钱她舍得花,就是身上的钱花完了,说不定就要断粮了……幸好学校很快把琤荣奖学金发了,杨永红拿着240块钱,接下来一学期都能安心学习!

    307寝室,还有个拿琤荣二奖的,是平时话不多的陈依一。

    夏晓兰和杨永红有多拼,大家是看在眼里的,陈依一这个真是不声不响的拿了奖学金,寝室里的人看她的眼神都有点敬畏——这才真是人狠话不多的典范啊!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61:羊城巧遇(4更)

    琤荣一奖是240元,一个系只有3个名额。

    琤荣二奖是100元,这个名额要多几个。

    还有个琤荣三奖,是60元。

    307寝室也有个拿三奖的,是年纪最小,整天挂着耳机背单词的吕燕。

    这奖学金发的,让苏静挺受打击。

    虽说还有国家奖学金还没公布发放,按两个奖学金能重复领取的尿性,苏静觉得自己多半还是没戏。大一上学期,她的确是蹦跶的有点欢,摆脱了辛苦的高三,考上华清大学后苏静需要放松下自己……她加入的社团也不少,都是些花架子,不像杨永红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拿奖学金才加入的。

    苏静能考上华清当然是聪明的,稍微一放松在别的地方没毛病,在华清这种强人辈出的地方,这一放松,就争不过别的同学了。

    吕燕年纪最小,反而比苏静沉得住气,英语竞赛失利了,人家在别的地方没放松,拿了个三奖。

    苏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