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人暂时照看三个店,这才多久呢,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些,夏晓兰也心疼她,“那咱娘俩一起去,有伍行长在,没啥的。”

    要想把生意做好,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男人可以在酒桌上谈生意,有些人还乐在其中呢。

    女人做生意又格外难一些,有求于人,这酒你是喝不喝?不喝就谈不成事,喝了,说不定保障不了自己的安全。

    夏晓兰上辈子倒是没遇到过,反正灌她酒的,全是因为她豪爽,就没有图她色的。

    这辈子夏晓兰变漂亮了,却是经验丰富,反正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

    但她妈对这些场面却没见识过。

    希望伍行长找的这个所长是真靠谱,没有乱七八糟的恶习。

    ……

    夏晓兰离开西单没多久,夏子毓和张翠,由王建华陪着,到西单看铺面。

    西单是真热闹,张翠下了公交车就满意了大半。

    理发店、百货商店,服装店,各种铺子都有,瞧着生意都不错。

    王建华找的店只有一间门面,是在居民楼外面,可能有二十几平方米,没有安庆县的‘张记’敞亮。就这铺子,一年也要问他们要几百块,张翠想到这租金就肉痛。

    还以为王建华出面,这钱就能省下来呢,结果还是要出租金。

    夏子毓更理解不了,私底下对她妈说:“几百块钱算什么,一个月都不用就赚回来了,你要不想要建华找的店面,那你就自己去找。安庆的店最后是怎么关门的,咱家在京城是外地人,要没有人打招呼,肯定有人欺负我们!”

    难道夏子毓找不到店?

    让王建华找,肯定有她的考量。

    一年几百的租金不算啥,只要能安安稳稳营业,很快就能从小店换大店面。

    生意好,开分店也行的。

    别人能做早餐连锁店,她为什么不能?

    夏子毓的心思又活络了,瞧着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好像瞧见了遍布华国的张记连锁店。

    其实搞餐饮也是行的吧?

    夏子毓拿不定主意,先等她妈把生意理顺了,再看看情况。

    王建华去买了两瓶汽水回来,“子毓,阿姨,这店面还满意吗?收拾一下就能开业,工商那边也不用担心,我会让人搞定。”

    夏子毓抢在张翠前面开口:“当然满意,你肯定是用心选的。”

    王建华把汽水给她,她不肯要,说王建华辛苦了,让他喝。

    王建华感动,想起自己刚才买汽水的时候瞧见前头有家服装店生意好的很,看看夏子毓身上的衣服朴素,想到兜里揣着百来块钱,心中一动:

    “子毓,我带你去买件新衣服吧。”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7:是时候改变了!(1更)

    夏子毓站在luna面前。

    原来85年,已经有如此光鲜的服装店。

    “luna?建华,这是不是个外国牌子,不要去了,肯定很贵。”

    王建华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国品牌。

    外国货可不是在西单卖。

    夏子毓瞧着两个女客人从店里出来,手上还抓着杂志,杂志的封面和橱窗上的海报一模一样。

    “同志,能借您杂志看一下吗?”

    女客人一愣,继而笑了,“你也喜欢汪明明呀!”

    夏子毓就没有喜欢的明星。

    港台的,内地的,都不喜欢!

    她的时间多珍贵,不会浪费在任何一个明星身上。明星都是虚假的,现实里的真面目和银幕上完全不一样……每到类似的时刻,夏子毓都会有众人皆醉她独醒的感觉。

    夏子毓是想看杂志上的介绍。

    她抓住了“luna是华国本土品牌”几个关键词,把杂志还给别人,夏子毓才对王建华说道:“原来不是外国牌子,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这个服装店看起来生意很好。

    做服装应该比开小吃店赚钱,夏子毓打量着这店,随手拿起一件衣服看价钱,一件衬衣售价24元,以现在的工资来看真贵。

    自己买布做一件衬衣,算上工钱,这样质量的,十块钱就能搞定吧?

    放到这样的店里,衬衣能贵上一倍!

    张翠踩在光洁的地砖上,感觉气短心虚。

    夏子毓却神情自若。

    王建华瞧了瞧价钱,发现他的百来块能买下一套衣服,心中大定。

    这店装修的太高档了,比百货大楼的柜台都光鲜,王建华还真怕自己兜里的钱不够付,那一会儿场面就比较尴尬了。

    夏子毓逛了一圈,并没有试衣服的意思,她在看店里衣服的标价!

    有贵的,有便宜的。

    但便宜的不至于太低,贵的也不会太高。

    低收入者会望而生畏,高收入则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从头到脚置办一套。夏子毓三人实在不像来买衣服的,luna的店员是受过培训的,就算顾客只看不买,她们也不能瞧不起人。

    除非顾客上手摸浅色的衣服,她们才会走过来温馨提醒。

    现在店里人不少,也不能分出一个店员来围着夏子毓三人打转,实际上,三人一家被划为只看不买的一类。

    “子毓,你怎么不去试试,这件裙子你喜欢吗?”

    王建华从衣架上取下一条连衣裙,红白条纹,长袖,长度在膝盖下,坚持让夏子毓试。

    夏子毓从试衣间出来,试衣镜照出焕然一新的她。

    她虽然比不上夏晓兰漂亮,长相也是中等略偏上的,朴素老气的打扮让夏子毓暗淡不少,只要换一件衣服,整个人颜值提升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再精心化化妆,夏晓兰有10分,夏子毓也能打7分。

    试衣镜柔和明亮的灯光,给夏子毓添加了滤镜。

    脸颊的疤破坏了美感,夏子毓用手把疤覆盖掉,果然顺眼不少。

    裙子换了,鞋子还是双土土的黑布鞋。

    店员十分机灵,给夏子毓找来一双白皮鞋换上。

    “同志,你穿这套真好看!”

    是很好看,夏子毓都没见过这样的自己。

    这和她精心塑造的朴实形象不符,但她向往的,可从来不是什么朴实!

    她的忍耐,为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已经22岁了,从1979年到现在,她已经忍耐了6年。女人的青春多么短暂,夏子毓不想自己要到中年了才能去穿这些好看的衣服,是时候改变一下周围人对她的固定印象了。

    “建华,我就要这条裙子!”

    王建华回过神来,“好,就买这条。”

    子毓就是太节省。

    在安庆时,蓝色的工农装没毛病,周围人都是那么穿的,夏子毓当时梳了两条大辫子,满是青春气息。但现在是85年,周围的人在快速改变,夏晓兰都越走越远,王建华觉得子毓也该有所改变。

    人都是视觉动物,说王建华不喜欢长得漂亮的就太假了。

    王建华把兜里的钱都掏干净,花38元买了连衣裙,又给夏子毓买了一件薄外套35元,一双春天穿的长袜12元,一双皮鞋25元。

    这里是西单,不仅有服装店,还有理发店。

    夏子毓把自己的大辫子剪成了齐耳短发,让理发店把耳侧的头发烫卷,卷起的发梢,刚好将脸颊上的疤遮掉大半。

    本来是看店面的,夏子毓却对自己进行了改头换面。

    镜子里的人让她自己都陌生。

    张翠掰着指头算夏子毓这身行头,从头到脚买衣服就花了110元,再加上烫头发……好看倒是好看了,是拿钱堆出来的。

    要想维持这种好看,整个春天总不能没有换洗的衣服。

    准备个两三套,那就是两三百。

    除了春天,还有夏装和冬装呢?要把夏子毓以前那些土气的衣服都换掉,全部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起码要花两三千块!

    张翠倒吸一口凉气。

    夏子毓颇为不耐,“妈,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我的事你先别管,衣服是建华买的,你操那么多心干嘛。”

    一个人在小吃店吃一年东西,每天都去,一年又能花多少钱?

    可一个人在服装店买衣服,一年的花费是没有上限的。买了新的,就不想再穿旧的,女人不都这样?

    小店是不赚钱的。

    杂志上都说了,人家luna在京城和羊城都有店。

    这就是做大生意的样子!

    夏子毓也想做这样的大生意,可她需要本钱,要开一家这样的服装店,花掉的装修钱,说不定都能买一个四合院。

    夏子毓是拿不出这钱来的,她认识的人里,唯有杜兆辉能。

    她不能再继续等下去。

    能伏小做低把王建华收入囊中,她以前能拉下脸,为了达到目的,又有什么不能忍耐的?

    “建华,你能帮我买到一张机票吗?我周末想去羊城一趟。“

    ……

    “这位就是马所,马所,这是我家亲戚刘芬和她女儿。”

    伍行长热情替双方介绍,马所四十多岁,身材敦实,看面相挺凶的,伍行长说这人风评很好。

    夏晓兰虽然年轻漂亮,马所也没多看,反而对刘芬更感兴趣,称刘芬是巾帼英雄:

    “男同志都没魄力搞得生意,你一个女同志还真厉害!”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8:仗义的所长(2更)

    刘芬瞧着不像女强人。

    气势不够足,也不够八面玲珑。

    但和马所长说话,她也没那么怵。

    可能是和更大的领导打过交道,刘芬的胆子变大了。

    马所长根本没理会夏晓兰,听说夏晓兰还是个学生,他就觉得是刘芬带着女儿来见世面,没去想夏晓兰才是做主的那个。

    从这点来说,伍行长对马所的评价比较准。

    品行不正的那种干部,恐怕会把眼睛黏在夏晓兰身上,马所一听夏晓兰是学生,就自动给划到了小一辈。长辈盯着小姑娘看,简直太没礼貌,马所就只和刘芬说话。

    有伍行长在中间插科打诨,刘芬自己也能对付,听见马所说她是巾帼英雄,刘芬不懂这词是啥意思,但马所的话是夸她的,刘芬能懂。

    “您说笑了,就是点小本生意,能养活我们母女就行了。”

    当派出所所长,需要敏锐。

    马所心中一动,这话说的挺有深意的,养活母女俩,怎么没提自己丈夫?

    伍行长赶紧进入正题,“马所,可不就是这样吗?女同志做生意多不容易,她们母女俩又是外地人,您说我在银行上班,也照看不到西单这一片,生意场上的事不怕,就怕有混混流氓捣乱,还要请您多关照。”

    马所闻言多看了刘芬一眼。

    要说没本事的人家,还能开这么大个店?

    可要说有背景的人家,让一个女人出来做生意,也挺奇怪的。

    “伍行说的事倒是没问题,平时所里多看着几分就行。但这也治标不治本,我看服装店生意挺好的,每天有不少营业款吧?”

    马所的话让伍行长和刘芬都摸不到头脑。

    夏晓兰一直在装乖,这时候也忍不住了,“您的意思是?”

    “我没啥意思,你们别误会,不是在向你们索贿。我是说,外人瞧着生意红火,刘芬同志容易被盯上,最好不要在身上带大量的现金,有钱就存银行再回去。”

    西单是有银行的,就算工行在这里也有办事处。

    马所是用公安的思维在考虑问题,有派出所照应,也不能肆无忌惮给罪犯制造机会。

    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最好,干脆就不要带钱回家,每天别嫌麻烦,往银行跑一趟。

    西单有银行,秀水街也有银行。

    马所的话,让夏晓兰都怔了,她也是思维一时被局限住,就想着晚上盘账清点,那时候银行早下班了……晚上关门,那换个时间盘账不就行了?

    完全可以在下午干这事儿,比如秀水店是3点开始盘账数钱,清点完营业款就把钱直接存最近的银行,再到西单依样画葫芦一番操作。

    盘账后再营业的部分,直接往第二天算。

    刘芬也不用带着钱回家,人身安全得到了大大的保障。下午到晚上那点营业款,找个保险箱放店里就能解决的,夏晓兰觉得自己是忙着开业和画图,自己把自己给忙傻了。

    不过今晚也并不是全无收获,和马所长吃了一顿饭,混了个脸熟。

    吃完饭夏晓兰和刘芬先走,马所拉住伍行长:

    “伍行,这还真是您亲戚?她们家怎么没个男人出头,您这也太冒失了,幸好遇到的是我。”

    没有仰仗的外地女同志,自己开着两三个店,就看服装店的规模,家底起码有十万吧?大家都是普通人,能不动心的毕竟少,遇到个不讲究的,说不定就想财色兼收。

    伍行长对夏晓兰家情况也不了解。

    但伍行长知道,夏晓兰家是真有钱。

    “谁说她家没有男人的,家里人生意做的大,闺女来京城上大学,当妈的顺便来京城做生意。”

    还顺便买了套四合院。

    哦不,什刹海一套,南锣鼓巷还有一套呢!

    不过也真是奇怪,伍行长只见过刘勇,是夏晓兰的舅舅,还真没见过夏晓兰她爸。按说买房置业和开店都是大事儿,全丢给老婆和女儿干?

    伍行长也没对马所说太多。

    夏晓兰是他的大客户,不仅买国债券,还贷款。伍行长和夏晓兰的牵扯越来越深,不就因为这些原因么。他和夏晓兰是互相帮忙,他不替夏晓兰家的店操心,经他的人情介绍去店里上班的人咋办?

    还有夏晓兰和刘勇都在他工作的支行贷了款,夏晓兰家的服装店要是出问题,她拿什么来还款!

    什刹海的四合院,可值不了20万。

    马所若有所思。

    这顿饭给了夏晓兰和刘芬启发,马所这人吧,还真有意思,第二天他亲自领着人去luna和蓝凤梅门口转了转,人家就收了两条烟,饭桌上连酒都没喝,算是给足了伍行长面子。

    派出所的人私下嘀咕,说这两家服装店说不定是马所家亲戚开的,马所也没辩解。

    这些人哪有他的思想觉悟高,马所是觉得孤儿寡母的,在京城做生意不容易,照看两分,对他来说不算个大事儿!

    瘦瘦小小的一位女同志,真被人给抢了,也怪不落忍的。

    伍行长没承认,马所基本上已经判定,刘芬同志应该是单身……也是可怜,年纪轻轻的,就死了丈夫,还要拉扯个女儿呢。

    ……

    夏晓兰不知道,只是和马所长吃了一顿饭,她妈已经被对方定义为可怜的寡妇。

    若是知道了,‘寡妇’的看法夏晓兰承认,‘可怜’她是不承认的。

    母女俩的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充实,刘芬自己都感觉不到可怜,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大观园的建筑平面图,夏晓兰用了半个月才画好,把这作业交给宁雪后,夏晓兰照例去秀水店帮忙。

    这天,她遇到了英语竞赛的评委凯瑟琳。

    “夏,你怎么在这里?”

    凯瑟琳对夏晓兰的印象很深,第一届英语竞赛的冠军。

    “凯瑟琳老师,这是我妈妈经营的店,我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忙的。”

    优秀还健谈的人,很难被人讨厌,凯瑟琳就很喜欢夏晓兰,她难掩兴奋:“嗨,你知道吗,电视台录制的决赛录像,终于要播出了……夏,我觉得你会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

 【第三卷:海阔凭鱼跃】799:人人都能上进(3更)

    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

    这不是夏晓兰要的。

    她争这种名气干嘛,现在羽翼未丰,低调点闷声发大财是正道。

    “凯瑟琳老师,我不懂您说的意思。”

    去年决赛的时候,电视台派了摄制组来全程录像,说是要在电视上播放,结果录完了一直没消息,今天要不是遇上凯瑟琳,夏晓兰早把这事儿给忘了。

    一场比赛,怎么就成全国最有名的学生,夏晓兰不太懂。

    凯瑟琳是来买衣服的,秀水街本来就是她这样的外国人出没的地方,凯瑟琳就住在附近,她也不是第一次来店里,之前夏晓兰一直和她错过罢了。

    “夏,决赛是全程录像的,你们20名进入口试的选手,就录制了好几个小时,还有上午的笔试环节,电视台节目组剪辑出了10期节目,你是总冠军,等节目播完了,看节目的人都会认识你!”

    夏晓兰简直具有出名的一切特性。

    决赛表现的好。

    学校好。

    人长得漂亮上镜。

    凯瑟琳很看好夏晓兰,她说给夏晓兰写一封推荐信不是开玩笑,国外的大学不会拒绝这样一名华国女学生。

    一场决赛,电视台能剪出10集节目,夏晓兰也是服气。

    不过对凯瑟琳说的全国出名,夏晓兰倒不那么想。决赛是20个选手依次口试的,就算她口试的时间长了点,那就是10集里的一集。

    这要是后世那种选秀节目,一期期的晋级,集中资源造星还差不多。

    凯瑟琳说的太夸张,夏晓兰听了也没走心,华国人是含蓄的,外国人说话本来就带着三分夸张,幸好凯瑟琳老师是英国人,要是美国人,这夸张会变成十分!

    “夏,你还记得我说要给你写一封推荐信的事吗?我为此咨询过在英国的朋友,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和我详谈,决赛的节目电视台是30号播出第一集。”

    凯瑟琳是和朋友一起逛街的,和夏晓兰说话已经耽误了太久,她给夏晓兰写下了详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强调了两遍“call

    me”,夏晓兰能感觉到凯瑟琳的真诚。

    她拿着纸条,觉得自己多半要辜负凯瑟琳的好意。

    是否留学,夏晓兰还没决定。

    就算要留学,为了方便替于奶奶找儿子,夏晓兰也会选择美国,去英国的几率很小。

    尽管英国大学的建筑专业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夏晓兰把凯瑟琳的联系方式揣在兜里,一转头,两个店员都一脸敬畏看着她。

    “王琳,你们这是怎么了?”

    “夏总,您的英文真好,每次有外宾,都能很容易把衣服卖出去,不像我们,全靠手比划。”

    夏晓兰觉得宁雪是学神,可在普通人眼里,她这个学霸也不掺假。

    王琳的口气很艳羡,夏晓兰笑了:“你们也可以学英文,多掌握一门外语任何时候都有用,短期说是方便你们和外宾客人沟通,能多卖出衣服,提升自己的业绩。长远去看,可以帮助你们职业生涯的晋升。”

    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不多,哪怕现在看着是铁饭碗的国企职工,将来都有下岗的危机。

    当服装店的售货员是吃青春饭,20岁能卖衣服,30岁也能卖。

    可到了四五十岁,还是最基层的售货员,在夏晓兰来看就是不求上进。

    “夏总,我们能学英文?”

    夏晓兰反问:“你们为啥不能学?我不怕你们拿高提成,不怕你们变优秀了会辞工,我个人希望你们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会不会英文,只是其中一项。”

    追着夏晓兰问话的,只有王琳。

    另一个店员就没多大兴趣,同样的起点,一个有进取心,另一个居安不思危,人生的分水岭,说不定从这时候就埋下了。

    夏晓兰见王琳是真的想学英文,把自己以前交给陈庆的那套方法,告诉了王琳,还送了王琳一本词典和两盘磁带。

    “语言学习,就是累积。不知道基础的词汇,说什么语法都是异端,你比别人的学习环境更得天独厚,这里是秀水街,经常会有外宾来店里,你说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

    不贪多,一天10个单词,一年也是三千多个单词。

    简单的日常对话,这个词汇量已经足够。

    夏晓兰让王琳有不懂的地方,只管问她。

    但王琳也要自己用功,夏晓兰不可能从26个字母,从元音辅音开始教,她是王琳的老板,不是王琳的老师!

    别人没有任何义务,能白白传授给人知识。

    古代的大儒教学生都要收束脩,夏晓兰在学校第二次接到宁雪的邀请,她就知道自己必须正式上宁家去一趟了——宁老是什么意思呀,一直让宁雪指导她。

    老先生可以不明说,夏晓兰这个享受了好处的,总不能继续装傻。

    “你呀,就是想太多,有时候谨慎太过。”

    听说夏晓兰准备提着礼物上宁家,于奶奶嘀咕了两句。

    夏晓兰想起来凯瑟琳老师说的,“对了,我在店里碰见英语竞赛的评委老师了,她告诉我30号电视台要放决赛现场的录像。”

    “30号,就是明晚!”

    4月将至,还能卖一个多月春装,刘芬本来决定再去羊城跑一趟,换几个款,也自己选一些新款式,闻言马上决定要把电视节目看完了走,要不在火车上,她就错过了!

    “您不用这么急,我是第17个出场的,第一期节目里不一定有我。”

    刘芬不听。

    夏晓兰根本理解不了她的心情,当妈的,哪怕闺女取得一点点成就都自豪,别说是在全国性的比赛中拿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