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新鲜呢,夏晓兰自己都不怕被骗。她被骗的次数又不少,一次次上当受骗,摸爬打滚重新站起来,才有了上辈子的“夏总”。
男女感情没有谁骗谁,她反正又不靠着周诚享福,俩人相处高兴就在一起,不高兴就分开。
可她这超前的感情观不能对刘勇说,她舅非得教她重新做人不可。
“先处着呗,反正见面的时间也不多,我现在挺喜欢周诚的。”
夏晓兰眼巴巴看着她舅,刘勇不松口。
李凤梅打圆场,“终生大事,可不是要先处一处,不合适再说!”
夏晓兰就挽着舅妈的手臂摇,刘勇暂时将周诚的事丢在一边,“你跑回来干哈,生意不忙乐?我还说等涛涛放假带他去商都,没想到你先回来了。”
“我想让舅妈一起合伙开店。”
合伙开服装店,李凤梅倒是很心动,刘勇不愿意占外甥女便宜,之前提起来就拒绝了的。
“你本钱不够?我这里可以先挪点给你。”
刘勇拿回了5000块,一时也没想到可以做啥生意,加上受的伤没好,他可以把手里的钱借给夏晓兰。
夏晓兰不是来要钱,她手里已经有三千多元,再跑一趟羊城,就够她让店开张。
“舅妈要是不帮忙,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
李凤梅摇头,“我得在家带你表弟……”
刘勇有点心软,他妹子刘芬是啥性格谁不清楚。让刘芬干辛苦活没问题,服装店这种要和人打交道靠嘴皮子赚钱的生意她是真帮不上忙。
夏晓兰要说带家里赚钱,刘勇觉得自己还不至于要靠外甥女帮忙。
但夏晓兰可怜兮兮说自己没人帮忙,刘勇就心软。
可不是没人帮忙么,刘芬顶不上,夏家那边全是烂心肝的,晓兰要扛起母女俩的生计,担子重呢。
刘勇其实也不想呆在七井村,他是赚过大钱的人,让他拿起锄头从土里刨食,刘勇也没了耐性。夏晓兰和刘芬搬去了商都,刘勇也想去,他还是大男人主义,要照看着妹妹和外甥女。
“你舅妈和你合伙做生意行,你表弟上学的事儿咋整?”
夏晓兰想了想,“我们还要找合适的店铺,装修也要花点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争取在商都市找到个借读的小学。其实涛涛现在去商都念书正好,他今年才一年级,商都的小学完全可以替他打个好基础!”
合伙的事就这样说定了。
夏晓兰先把李凤梅之前借给她的300元还了,李凤梅也不要她分的利润,说之前两人不算合伙。
夏晓兰也退了一步,反正今天说好的是合伙,以后赚的钱就要一起分。
夏晓兰能拿出3000块,刘勇想了想只出2000元:
“这店还是你占大头,你做主,钱不够再问舅舅要。”
096:刘勇搬家(4更)
李凤梅也是风风火火的性格。
说好要和夏晓兰合伙,她一颗心就飞去了商都。
于奶奶家不要新的租客,夏晓兰肯定要替舅舅一家三口找落脚的房子。这事儿找胡永才老婆,对方简直轻车就熟。
“不要离太远的,平房和楼房都无所谓。”
胡永才老婆很感概,“你们这是都要搬到城里来住?”
夏晓兰谦虚点头:“乡下日子不好过,到商都谋生要轻松点。”
也是有点家底了才敢折腾,刘勇和夏晓兰手里各自都捏着钱,不然谁敢把家里的地丢下不管,拖家带口的进城?城里人过日子不像农村能自产自销,柴米油盐样样都要花钱买,坐吃山空过不长久,只能逼着进城的人拼命去赚钱。
“农民工”这词儿还不流行,极少数出门务工的都是往南边走,商都的个体户还是以城里人居多,夏晓兰和刘勇算是80年代第一批进城谋生的农民。
胡永才老婆挺羡慕夏晓兰一家的魄力,这年头把家里的田地丢下进城讨生活的农民并不多。
个体户赚钱不少,也没见哪个工人丢掉工作去摆摊。
个体户多丢人呀,再说风吹雨淋还有亏本的风险,拿工资的人是旱涝保收,生活安稳又滋润,有的单位工资不见得多高,福利好啊!吃的用的啥都发,从住房到家里孩子上学,子弟学校能自幼儿园念到高……单位这帮工人生活滋润,人也被养废了,后来大规模下岗潮,昔日的铁饭碗也要从头开始。
人到年再从小摊小贩做起,比像刘勇这样主动出来闯荡的更心酸。
当然,胡永才老婆现在还看不到那么远,她嘴上称赞两句,要说让她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干个体户?
吃饱了撑着!
最后给刘勇看的房离于奶奶家不远不近,是楼房里的套间,属于商都铁路局的宿舍。
大家都缺房子住,还能拿出房子来出租的,肯定是有自己门路的人家。房子是夏晓兰去看的,卫生间是同一层楼公用,厨房是独立的,房间加小客厅,说是一室一厅算不上,标准的“一间半”……80年代的房子格局和后世商业楼盘完全不同,80年代的房型是客厅小房间大,客厅就是个吃饭的地方,不像商品房那样每个房间小小的,搞个大客厅才气派。
房子一个月只要15元租金,房主懒得月月上门催缴,希望能收到一年的房租。
夏晓兰还想再找找,只有一个房间,舅舅一家三口住着不方便啊。
李凤梅却很满意,“客厅随便放一张小床就是了!”
胡永才老婆也奇怪,“那不都是住一起的,大房间里拉个帘子就睡了,你家还是男孩儿。”
谁家不挤在一起住,也就商都住房还宽裕点,在京城和沪市那种地方,一家人挤一个房间的都有,男女老少不也全睡大通铺。
再说眼下房子多不好找,也就在铁路局这种单位,年轻人进去就能分到宿舍,才能有空房子出租……要不是下手快,15元一个月的租金,不算便宜,却总有住房紧张的家庭想要。
涛涛借读的事也赶着搞定,多亏了周诚留下的“彩蝶”烟,这玩意儿送礼太有面子,胡永才牵桥搭线,刘勇送了几条烟,在国营饭店请客吃饭,就在附近小学办好了借读手续。
农村户口咋啦,不允许农村人有钱?
李凤梅还养着两头猪,请村里的屠夫来宰杀,七井村的人都觉得稀罕:
“还没过年,勇子家就杀猪了?”
“他家两头猪没少喂油渣,提前出栏也很肥,都是180斤以上吧?”
“怪可惜的,要再喂两个月,会有200斤!”
200斤的大肥猪不常见,不吃饲料的猪长得慢,只有200斤的猪能出三指厚的肥膘,那样一块肉,谁家管灶台的主妇能买到,可是要得意挺久的。
几个村民帮忙,把猪的四只脚捆在,抬到长板凳上死死按住,有经验的屠夫一刀捅在脖颈处,白刀子进红刀子处。盆里放了清水和盐,热乎乎的猪血喷到盆里,慢慢就会凝结成猪血旺。
新鲜的猪血是好东西,北方习惯灌血肠和酸菜一起炖,蜀有名的吃法是肥肠血旺,安庆这边是用小葱炒着吃。
等猪的血放干净,才用热水烫皮刮毛。
屠夫带着帮手,很快就把一头猪收拾出来,刘家的猪没有两百斤,也差不了多远。
红红的肉,白花花的肥膘,看热闹的人不由流口水。
“勇子家的肉卖不卖?”
都是一个村儿的,刘勇也不可能卖大家高价,饭桌上难得见油荤,割两斤肉回家解解馋。
“卖,咋不卖!”
刘勇是想把两头猪囫囵卖掉,李凤梅说不划算,再者自家也要留点肉吃。那就把两头猪都宰了,边边角角的该送人就送人,多余的肉卖掉,尽量把辛苦喂大的两头大肥猪价值发挥到最大。
杀了猪,七井村的人才知道,原来刘勇要带着老婆孩子搬到城里住。
“都是为了家里那混小子上学!”
刘勇是这样解释的,村里人将信将疑。
是发大财了?
家里的田地都不管了,直接托给了别家去种。
刘勇是真没发财,但刘勇期待着发财,不离开落后的地方,他又能靠啥发财!
家里的猪和家禽处理完毕,刘勇一家三口带着点猪肉和行李往商都搬,刘勇走得那天,陈旺达的大儿媳真是操碎了心:
“刘家也飘得太厉害了!”
赚到点钱,谁也不问你借,至于搬去省城住?
租个房子容易,城里那样不要钱买。等到明年交公粮和提留款的时候,也不晓得刘家能不能拿出来。
“陈庆他爷说要给刘芬母女分田,人家都搬去省城了,还稀罕这田不?”
陈老大不耐烦,“你管那么多干啥,你把咱爸捋下来自己去当村长?”
陈大嫂翻了个白眼。
当她爱操心啊,不也是替这家里划拉东西吗?都说刘勇家赚大钱了,陈大嫂想到那封像信一样厚的电报,想到夏晓兰开去羊城的介绍信,就怀疑夏晓兰攀上了啥好对象。有钱的不是刘勇,可能是夏晓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舅舅家都被提携。
可恨刘家的小崽子不好哄,水果糖吃了不少,问他表姐去羊城干啥,一问三不知。
呸,装傻的本事倒是家传的。
从前陈大嫂对刘家,对夏晓兰母女都是善意居多,不知啥时候慢慢改了态度——可能是最初她是村长儿媳妇,陈庆的条件在附近很出挑,她是高高在上给陈庆挑对象的。人处在优势位置时才能有同情心和怜悯心,转眼间夏晓兰从小可怜到不需要人帮忙,甚至比陈庆更优秀,陈大嫂那点怜悯就失衡了。
刘勇包袱款款携妻带子进城时,远在京城的周诚真正报道。
他到了京城,连货都让康伟去处理,自己就给夏晓兰拍了一封电报,人就被召回部队了。
“哟,咱们的周少校总算舍得回来了。”
097:周阎王恋爱了(5更)
20岁的少校,20岁的营长。
周诚的履历叫人嫉妒。
现在进入了大环境和平时期,军队里的提拔标准开始变得严格。周诚运气特别好,15岁体能合格提前入伍,正好赶上79年的对越反击战,战争因功晋升火线提拔,83年周诚刚好20岁就成了营长,调到了京城,授予“少校”军衔,对于他的本事大部分人都心服口服,却也有极少部分的人心里嫉妒,说话也阴阳怪气的。
归队的周诚换上了军装,懒散不羁的气质都消失,一旦穿上这身衣服,他就成了敢拼敢打的周营长。
他冷淡的眼神扫了对方一眼,明明一句话都没说,把那阴阳怪气的人反吓住。
对方心里咯噔一下,都怪周诚这次休假时间太长,他都快忘了周阎王有多可怕。
“老方,你跑啥,我又不吃人。”
周诚嘴角带着笑,老方越觉得他可怕。周诚是1营的营长,老方是3营的,大家都是营长,老方不晓得自己为啥怕周诚,明明他还比周诚大十岁,资格比周诚老——是了,他讨厌周诚就是这点,凭啥他比周诚还大10岁,对越反击战是一起参加的,周诚拿到的功劳就是比他大,后来者居上,已经和他平级了?
20岁的营长啊,老方怄的要死。
军队也要提拔年轻干部,周诚就算和他一起熬资历,等到退休时肯定是周诚职务高。
比老方领先了10年啊,简直不能更讨厌!
老方给自己打气,怕个屁:
“你哪只眼睛看我要跑?周少校,你厉害啊。”
板上钉钉的处分都能取消,老方就是不服气周诚的特殊待遇。周诚才不鸟他,于周诚来说,那处分本来就挺莫名其妙,而且上面的领导很爱护周诚,怕处分给周诚的履历留下污点,后来再一开会讨论,周诚的“处分”被取消了。
改成批评教育,并不记入履历。
老方就是个怂货,周诚懒得和他计较,迈着腿嗒嗒嗒走了。
老方还奇怪,和别人私下里议论,周诚那阎王“休假”回来脾气好像有变化?
“他一定是在搞啥阴谋!”
周诚脾气变好,老方反而不敢再惹他。手下的兵见周阎王偶尔会笑,更是怕的不得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啊,谁知道周阎王是不是憋着火要收拾他们。
领导倒是挺满意,觉得周诚自我检讨的不错,人变得跟沉稳。
其实呢?
他只是恋爱了啊……
20岁的周诚没谈过对象,部队里谁不知道在他眼里男人和女人全部一个样儿。
哪能想到周诚能自己谈到对象,都猜他要和部队里的娶老婆苦难户一样拖到快30岁才被逼着相亲结婚,结果周诚休假途和夏晓兰遇见。
销假前两人又刚刚确定了恋爱关系,恋爱的男人心情大好,旁人就觉得周诚性格变柔和了。
想到夏晓兰,周诚就有种捂着胸口傻笑的冲动,他媳妇儿就是样样都好,哪个地方他都爱。
可惜两人年龄还不够,还要等两年才能结婚。
再过几个月,晓兰就能来京城上学。
周诚对着操场上一颗掉光了叶子的柳树笑,老方蹑手蹑脚经过,周诚这个阎王到底在憋啥坏招啊,明刀明枪的干一场不行?
当然,明刀明枪他也干不赢周诚。
……
刘家杀猪夏晓兰没回去。
帮刘勇把租房落实,夏晓兰就带着钱动身去了羊城。
这次加起来有5000块的本钱,操作好了她和李凤梅可以有更多的钱开店。因为要拿的货不少,她就把刘芬给带上了。刘芬从来没出过远门,迄今为止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商都市。
和陈旺达关系好,开介绍信时很方便,填上刘芬的名字,夏晓兰就能买到火车票。
人挤人的火车站让刘芬胆怯,不过见有人要挤着夏晓兰,她护女心切,又紧紧贴在夏晓兰身边,生怕夏晓兰被挤坏。
两张车票就要五十多元,两人跑一趟羊城光车费就要花超过一百块。还不算在羊城住招待所和两人一路上的吃喝,换夏晓兰刚“醒来”那会儿,她就算想带刘芬远远离开,两人没钱没势的也跑不远。
现在不同了,刘芬想去哪儿,夏晓兰都有那个路费。
兜里有钱,她们俩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
不过人离乡贱,能在家乡痛痛快快赚钱,刘芬不是愿意折腾的性格,她对现在的生活满意的要命。
“这次去我要去看望一个姐姐,第一次去羊城时她帮了挺大忙。”
白珍珠是摆水果摊的,商都的枣子不贵,夏晓兰琢磨着对方吃不了还能卖掉,就给带了两袋子红枣去。反正母女俩去的时候空着手,两袋子红枣也不碍事。
新鲜的红枣015元斤,夏晓兰装了两口袋上车,一共是100斤。
花了15块钱,刘芬也没反对。
没钱的时候谁不抠门,刘芬现在自己一天就不止赚15元,夏晓兰口里的“白姐”既然帮过忙,感谢下也是应该。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火车到羊城,刘芬也是长了见识。不过她少言寡语惯了,背着一袋枣,夏晓兰说走哪儿就哪儿,半点异议都没有。
“晓兰,你背的动不?把你那袋也给妈放背上。”
夏晓兰不听,“背的动,我们坐车去。”
本来是有小拖车的,夏晓兰这次进货多,拖车都没办法解决,或许得办理托运。
羊城这种大地方有公交车,这又是刘芬没有经历过的新鲜体验。
夏晓兰找了路人问明白咋坐车,母女俩转了两趟车才到了白珍珠的水果摊子。羊城的温度比商都高,初冬也不太冷,夏晓兰和刘芬背着枣子跑来跑去,找到白家时热出一身汗。
白珍珠的水果摊就支在路口。
羊城的太阳暖烘烘的晒得人想睡觉,羊城附近虽然适合种水果,受季节限制,这时候没有那么多反季节大棚种植技术,11月份能卖的水果也不多。
苹果、橘子和柚子这三样占据了水果摊的主要位置。
还有几个干巴巴的梨。
“买水果呀?”
白珍珠的声音有些的,睁开眼睛一看,发现是夏晓兰。
“白姐,我来看看你。”
白珍珠有点手足无措。
她从小是和男孩儿一起玩的,家传的功夫让她在同龄男孩子也是无敌的,娇滴滴的女孩子要怎么相处,白珍珠毫无经验。
夏晓兰就是娇滴滴的女孩子。
白珍珠之前也是随意说的地址,没想到夏晓兰真的来看她。
“晓兰同志!”
她干巴巴的不知道说啥,夏晓兰咋会让她尴尬,赶紧介绍了刘芬。
白珍珠更紧张了,这是长辈呀。50斤一袋的红枣,她轻轻松松能拎两袋,这姑娘真是缺根弦,居然问夏晓兰这次是不是来倒卖水果的:
“你这红枣够新鲜,可惜我的摊位生意不太好……不过你放心,我肯定帮你把货卖出去。”
098:羊城的合伙人(6更)
“是给你带来吃的,我还做服装生意。”
啊?
吃不完这么多的。
白珍珠犯了难。
不过这事儿可以稍后再考虑,夏晓兰和刘芬上门是客,白珍珠要收摊带两人回家。她这水果摊生意很一般,卖果蔬的就是这样,一旦你生意不好了,果蔬放两天就不新鲜,自然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好。
夏晓兰犯嘀咕,第一次来羊城,听白珍珠讲生意还挺不错的,这还没有一个月呢,一落千丈变成了这样?
白珍珠好像觉得无所谓,“之前在别的地方卖,后来有个师弟娶了老婆,生活也没着落,我就把那摊位让给他们两口子,自己换了个地方。”
她轻描淡写,夏晓兰都愕然。
这也太仗义疏财了吧?
其实当还有很多事,比如白珍珠原本摆摊的算是黄金口岸,自然有很多摊贩争抢,都靠白珍珠一拳一脚打得其他人不敢再争抢。白珍珠对外人狠,对自己人却挺怂的,师弟想要那摊位,老婆装装可怜掉两滴眼泪就骗过去了……她一个女同志要把生意做起来多不容易,别人两口子却坐享其成。
这些事白珍珠也没觉得有啥好说的,带着夏晓兰母女回家,白家房子不小,却也是家徒四壁的。
还有个奶奶和白珍珠一起住,看见有除了师兄弟以外的人上门,并且是年轻的女同志,白奶奶可高兴了。
刘芬不会说普通话,说话带着重重的豫南省口音。
可她要放慢了语速好歹也能听明白,白奶奶只会说羊城话。夏晓兰勉强能听懂,刘芬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和白奶奶比划着交流。
白珍珠说话很直接,问夏晓兰是不是还需要帮忙。
夏晓兰跑了两次,对羊城不说多熟悉吧,批发服装这块儿肯定比白珍珠熟了。她原本没啥需要帮忙的,看见白珍珠水果摊生意萧条,夏晓兰倒有了新想法。
“白姐,你这生意要是一直没起色也不行,没想过转行吗?”
白珍珠也在考虑这问题,她都干个体户了,也不觉得丢脸。但卖水果她是有经验的,从哪里进货,货该怎么卖她都知道,如果转行她又能干啥。
卖水果当然是赚钱的。
后世人们腰包瓷实后,在口舌之欲和营养均衡两端徘徊,水果越吃越贵,有人甚至习惯性用水果来代替正餐。在83年做水果生意就马马虎虎了,哪怕羊城经济比内地城市富裕。
大环境就是如此,卖吃的能发的是小财。
夏晓兰卖两件衣服出去的利润,白珍珠的水果摊卖一天也不一定能赚到。
倒卖女装的利润,又不如倒卖电器。
夏晓兰问白珍珠是否想过改行,白珍珠老实点头:
“想过开个猪肉铺。”
猪肉铺?
猪肉摊子倒不愁赚不到钱,不吃水果行,长期不见油荤却不行。
白珍珠显然早有打算,夏晓兰人聪明,她就说出来请夏晓兰参考下,“我去乡下收生猪,自己宰杀自己卖,一头猪也能赚点钱,一天能卖两头,赚的比我之前那水果摊也不差多少。”
生猪的收购价是才几毛,一头猪出肉率在65左右,售价却能比收购价贵一半,赚的就是间的差价。以现在的肉价,白珍珠一天宰杀一头猪,全部卖光的话能赚大概20元,两头就能赚40元。
不是人人都有夏晓兰的野心,对83年的白珍珠来说,一个月赚近千元,已经能在羊城带着她奶奶过很好的生活。这个收入的前提是她每天能保证收购到两头猪,并且宰杀完毕,将它们全部卖出去!
想也不可能,收生猪要耽搁时间,屠宰也要花时间,每天40元的收入不说砍掉一半吧,少三分之一没疑问。
一个月能赚600800元之间,夏晓兰飞快计算出了这行的利润。
她上辈子没接触过这些,不过知识的储备向来有备无患,从夏晓兰开始倒卖油渣,就把整条产业链都打听了一下。大规模养猪是不是有可行性,搞肉联厂有没有发展性,夏晓兰能搞个计划书出来……然而并没啥用,投资大见利慢,有这时间她都不知道倒腾多少手货物了。
白珍珠好厉害,会自己杀猪!
夏晓兰咂舌,哪个年轻女人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