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晓兰在信里很坚信这一点。
周诚想那得多少年以后啊,拿飞机寄东西?
就算最发达的美国,也没有这么败家的。
她让周诚要吃饱穿暖,不能因为年轻身体好就不爱惜身体,又说自己想要和白珍珠合伙干点啥生意,问周诚这姑娘是不是可靠。
白珍珠?
是白志勇的妹妹。
白志勇参军好几年了,去年才提干,是周诚营里的一个排长。
这人的个人素质比较突出,性格却很冲动,明明之前就有提干的机会,却被白志勇的性格毁了……这样的人不一定能当多大的官,当战友的话周诚也不想和他并肩作战,就怕他那个人英雄主义冒头,在关键时刻毁了计划。但当朋友的话,周诚还是挺信任对方,白志勇是恩怨分明的人,周诚恰好就对他有恩。
他的妹妹,应该值得信任吧?
周诚反复把信看了两遍,依依不舍放下信纸,把外套脱下试穿了羊剪毛背心。
再穿鸭绒服,他不一会儿就热的满头大汗。
在部队里确实没啥穿鸭绒服的机会,周诚爱惜地将衣服脱下来挂好。这是他媳妇儿的心意,可不能弄皱弄脏。羊剪毛背心倒是可以穿在正装里面,又薄又贴身,周诚动了动也不影响活动。
夏晓兰寄来的红枣有好大一包,信阳毛尖也有几大罐,周诚拿出一颗红枣塞在嘴里,又甜又糯,枣核还特别小。他吃完一颗,忍不住又吃几颗才停下——周诚有个不好对别人说的秘密,他喜欢吃甜食!
他的口味重到啥程度呢,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刷上一层厚厚的芝麻酱,在撒上一层绵白糖……周诚一个人能吃光一大盘。他小时候就喜欢拿手指蘸白糖吃,还被家人收拾过,他爸说他又怂又娘气,周诚慢慢就把嗜甜的毛病改了。
哦,或者说藏的更深。
晓兰咋看出来他喜欢吃甜食的?
难道是上次在火车站,自己给晓兰买枣时顶着看的时间太久?
周诚又摸出一颗红枣放嘴里。
别管咋知道,哪怕是巧合呢,说明晓兰注定该是他媳妇儿呗。
茶周诚不太喜欢,这几罐信阳毛尖他得喝到啥时候?放坏了也是浪费晓兰的心意,周诚想了想,趁着天黑时给团长送了一罐去。
团长打趣他,“听说你对象了?”
“嗯,豫南的人,这茶叶就是我对象寄的,给您尝尝。”
一共有五罐茶叶,和红枣一样,夏晓兰多准备就是为了让周诚能送送人。吃独食是挺不好的行为,哪里都需要人际交往……当然,你处在啥样的级别,也就顶多和顶头上司分享下土特产,不能直接越级送礼。周诚也没给夏晓兰提过自己的级别,夏晓兰以为他就是个小兵,20岁的年纪,就算被提干了,顶天就是个小排长吧。
周诚是营长了!
在团里他无需讨好太多人,就是团长,也是有本事,对周诚也不错,周诚才尊重对方。
除了团长,周诚和3营长老方不太对付,不过和二营长关系处的还不行,也分了一罐茶叶给他。
剩下的3罐茶叶咋办?
周诚不可能给下属,也不会给讨厌的老方。
他想了想,把两罐茶叶打包,忍痛分出一半红枣,转寄回了家里——男人有了媳妇儿忘了娘,有个好媳妇却也同样叫人成长。周诚直接给钱的时候多,买东西往家里带的时候少,红枣和茶叶分给其他人心痛,自己亲爹亲妈还是能尝一尝的。
像他这样的儿子哪里找去,要不是下手快,他爸妈哪能提前享受到儿媳妇的孝敬。
瞧瞧3营长老方,连个对象都没有,家里父母恐怕连头发都愁白了!
110:天价房租?(8更)
从豫南省寄东西到京城慢,从周诚的部队上把东西寄回家就快了,他都不用找邮局,托人把东西往市里一送,就放到他妈的单位门口,自然就能取。
周诚打电话也没说啥,就是朋友送的特产,他让父母也尝尝。
关慧蛾挂了电话,嘴上的笑一直忍不住。
关慧蛾没啥大本事,可她就是命好。
会投胎,会嫁人,生个儿子也优秀的不得了。说起她家周诚,其他同龄人真是十个捆起来也不如他长脸。小时候调皮捣蛋,十几岁跑去当兵,按关慧蛾的意思找个轻松安全待遇好的单位,周诚偏偏没听家人的话。新兵连是就表现的特别优秀,分配到连队后被领导放在身边,就周诚那综合素质,按部就班等几年也会提干……对越反击战开始时,周诚却主动到了最危险的前线。
火线提干,犹如坐火箭的晋升速度,外人羡慕,关慧蛾却担心的整夜睡不着觉。
每一次提拔,都意味着周诚立功了。
立功是咋立的?没有谁的功劳是轻轻松松的,立功都是拿命换的!
关慧蛾担心也没用,她只能天天自我安慰,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告诉自己周诚会逢凶化吉。周家人都觉得周诚优秀,天生是要当军人的,周家也需要周诚去当一面让其他人仰望的旗帜……关慧蛾无力阻止整个家庭的意志,她只能更疼爱周诚。
丈夫说她整天往部队寄东西不像话,关慧蛾就当耳边风。
关慧蛾连给周诚寄东西都觉得幸福快乐,何况收到周诚寄来的东西呢?
晚上时候,难得周诚父亲也回家吃饭,关慧蛾把两罐茶叶摆在桌上:“你儿子给的,茶叶是你的,大枣是我的,咱俩谁也别占谁的便宜。”
周父爱喝茶,这习惯不少人都知道,他也没掩饰过。
每年都有人会给周父送茶,夏晓兰能买到的信阳毛尖能有多好,虽说是一等品,不过也是给普通人喝得大众货。周父是能喝到特供品的,他和关慧蛾的重点不同:
“周诚在部队里,怎么忽然往家里送东西了?”
关慧蛾一怔,周诚在电话里也没说清楚,只说是人送的。
“可能是战友送的吧。”
周父轻哼一声,“才当营长多久,就有人送东西讨好了?谨言慎行,我看他还差得远!”
关慧蛾恼了,把两罐信阳毛尖搬走。
“那你就别喝!”
唉?
怎么脾气这样大。
他也没说不喝啊!
周父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面子为尊,让他拉不下脸让关慧蛾把茶叶拿出来。
……
夏晓兰还不知道自己给周诚的东西,又被他转送给了父母。
知道也不会说啥,给了周诚的东西,他当然有权自己处理。夏晓兰的地摊生意如火如荼,大降温让商都人青睐起她摊子上的防寒服和鸭绒服,把之前收了订金的货一交付,她这批拿的防寒服和大衣恰好遇到了好天气,走得特别快。
至于那个进价70元件的男款大衣,夏晓兰要卖140元,这价格好多人都承受不起。
太贵了!
男人穿衣服没那么讲究,防寒服和鸭绒服吧也才几十块,可能就是有的人一个月的工作。140元是啥概念,在效益最好单位,一个月工资加奖金也就这数。而且这衣服贼挑人,光瘦还不行,得个子高。
个子高,有钱,舍得花钱。
夏晓兰的目标客户,是83年的高富帅……哦,顶天把“帅”这个标准去掉,高和富是一定要的。刘勇也不缺钱啊,可他人瘦小,穿上这款大衣就挺滑稽。
高富帅肯定很少在路边摊买衣服。
就算是高富帅家掌管着经济大权的老妈和老婆,对给高富帅本人买一件140元的地摊货,也会迟疑和肉痛。
有这钱,她们完全可以带着儿子丈夫到百货商店慢慢挑。
夏晓兰这路边摊的档次,还是限制了她所卖衣服的档次。这是为啥她迫切需要一个店面,一个装修一新,显得有档次的店面。
刘勇依然在往袁洪刚父母家里使力,袁副厂长在这种人情压力下办事很快,两天后就给了刘勇答复:
“你说的事成了。”
袁洪刚表情有点古怪,“你这事儿也是运气。”
刘勇感激的不知道该说啥,他问袁洪刚要多少租金。
“一年2000块,厂子里面只要了1000元,剩下的1000元是给另一个产权人的,你知道这房子是国棉厂和别人共有的。”
一年2000块?
“是三间门面2000元?”
刘勇拿不准这价格是贵是便宜,现在市场上对店铺的房租没啥标准,私人从公家手里拿铺子都凭各自的本事,相互间谁也不知道私下里付了啥代价。
2000元太多了,袁洪刚一年工资都没有这么多,算上绩效奖金才行。
他就挺不好意思,“对,只有三间铺子,楼上的房间你们不能用,厂里面要安排工人住进去。”
刘勇还想,哪怕能一起租下两三个房间,他和外甥女两家也省了租房住的租金。楼上住人,楼下开店,也算挺方便。
“袁厂长,这店我是和亲戚合伙的,这个价钱还要和她商量下,明天再给您答复行不?”
袁洪刚自然不会拒绝。
刘勇跑回家和夏晓兰一说,夏晓兰正愁她的高价衣服销路。
2000块一年?
这钱哪里贵了,一个星期就赚回来的钱,用来租二七广场上的三间店铺,夏晓兰觉得太划算。
“租!不仅要租,至少还要签5年租约,最好能签8年、10年!”
再过几年就是第一次房改,夏晓兰琢磨着先长租,到时候顺理成章将房子直接买下来。那可是在商都后来的商圈心二七广场旁的黄金位置,在商都给刘芬置办下这样一份不动产,才是真正的保障。别管以后夏晓兰自己做生意是亏还是赚,刘芬的生活肯定不用愁的。
夏晓兰话风一转,“不过这房子产权有纠葛,说是国棉三厂和其他人共有的,签租赁合同的时候要三方都到场,免得我们生意好起来,有人跳出来扯皮。”
事情是袁副厂长负责的,都到了要交租金的地步,证明国棉三厂那边没有反对意见。
这时候夏晓兰也不怕朱放妈捣乱,小心使得万年船,房子的归属权可以扯皮,在她租房子做生意这段时间,她必须拥有铺面的使用权。不然等她投入本钱装修好店铺,另一个产权人说房子不租了,夏晓兰找谁说理去?
这个要求很合理。
袁副厂子就把时间和地点定了,约在他的办公室。
夏晓兰和刘勇准时到场,刘勇只介绍是夏晓兰是自己外甥女,袁洪刚也不介意。等另一个产权人慢吞吞走进办公室,夏晓兰和刘勇都睁大了眼睛——赫然正是于奶奶!
111:也是于奶奶的房子(1更)
这是什么情况?
于奶奶怎么会是另一个产权人?
夏晓兰迷茫了,她记得这时候的房子全部是公家的,谁家住哪里,房子多大,都由公家说了算。于奶奶一个人住五间房已经很有迷幻色彩,现在于奶奶还有二七广场上一栋小楼的一半产权?
她不太清楚这时候的政策,动乱结束后,国家是开始退还一些人的“祖产”,这里面或许就包含了房产吧。
“于奶奶。”
夏晓兰哭笑不得,早知道二七广场的小楼有于奶奶的一半,她直接和于奶奶商量租房的事不是更好吗?
“你们认识?”
袁洪刚不掩惊讶。
怪不得呢,于奶奶居然松口同意租房。这房子为啥搁置在那里呢,就是和于奶奶的产权纠纷,于奶奶性格刚烈,国棉三厂也不好欺负人家一个孤老太太,国家一日没说清楚房子究竟属于谁,于奶奶是用不上,也有权让国棉厂的员工去住不得。
这一次,于奶奶是让步了。
2000元一年在这种时候肯定算多,一台进口的14寸彩电也就在千元左右。电器已经是时下最昂贵的消费品,因为房屋不参与买卖,国人还没有买房的概念,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偶然在街上见到摩托车已经很拉风,一年2000多的价格不是一般人能承受。
汽车更不用想,进口豪车售价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天数字,能在马路上看见的四轮车哪个不是几万块?周诚和康伟跑运输的东风大卡连车价带税金得40000元以上,军绿色的吉普212要稍微便宜点,售价也将近4万。
比汽车贵的还有啥,没人能想象出来。后世有句话咋说的,贫穷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啊!
“认不认识,也不妨碍我收租金。”
于奶奶说话还是那样不近人情,夏晓兰知道她是啥样的性格,根本不在意。只要能租到房子,她也不愿意占一个老太太便宜,该多少钱就多少钱。
三方坐下来一起商谈,夏晓兰想租10年。
袁洪刚看了一眼于奶奶,迟疑道,“房租一直不变?”
连猪肉都涨了,各种物价都抬头,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物价自然也不可能再由国家来全盘制定。袁洪刚这人其实挺正派,虽然刘勇帮了他家忙,他却是替于奶奶考虑——2000块一年的房租都是于奶奶拿了,国棉三厂分配的利益就是小楼其他房间的使用权。1983年的国棉三厂一年能为国家创造两三千万的利益,2000块还不被厂子的领导放在眼里。
要这钱,不如多给职工分配点住房,厂子里上万的工人,职工的住房问题等待改善。
现在的2000元还是很值钱的,85年过后物价就要飞涨了,夏晓兰不是标准的黑心鬼,却也不是真正的冤大头,看于奶奶一个孤老婆子可怜?
别逗了,说起来人家才富的很,不过是房子现在不能卖。
“那就每年上浮10的租金吧,第一年是2000元,第二年2200元,第三年是2420元……租约到期最后一年,我要出4700多元。”
每年涨10,十年翻了一倍多。
袁洪刚认为可以了。
个体户的生意能不能做10年都说不好,今年拿得出房租,明年是啥光景更不好说。不过袁洪刚希望夏晓兰能长长久久租下去,厂里分到那里去住的职工也不用搬来搬去。
“可以,就这样。”
10年一共能拿差不多32000元。从1983年1993年,到十年代初期,32000元还是很值钱的。不说别的,于奶奶只靠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晚年至少衣食无忧。
至于十年之后,老太太的生活该怎么办?
夏晓兰一笑:“我有个附加条件。”
她要有小楼的优先购买权。
再过几年,这房子的产权究竟属于谁也该掰扯清楚了,她可以买下这栋楼,推翻了盖新楼。对于夏晓兰的这个意见,于奶奶和袁洪刚都没反对。
成了!
三方都在合同上签字,夏晓兰当场支付了第一年2000元的租金。一手交钱,她就一手拿到了钥匙。
袁洪刚也挺高兴,小楼是三层的,除去一楼的铺面,楼上还有两层都是房间,楼后面带着院子,起码可以分派给10户职工居住。
他亲自把夏晓兰等人送出去,恰好厂里的丁爱珍来找袁洪刚,就瞧见了三人的背影。
有个背影怪眼熟的,丁爱珍没太放在心。
“袁厂长,您看厂子这次说分房,怎么也该有我们科两个指标吧?”
袁洪刚觉得头疼。
没房时犯难,有房时也不轻松。
他这个管分房的副厂长是有权吗?手里的权利不敢滥用,全是压在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
“于奶奶,谢谢您。”
夏晓兰心情大好,于奶奶还是那张臭脸:“你应该看出来了,两千块一年的房租都是我要的,你谢我啥?”
她就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夏晓兰她们指不定在哪里打听到了二七路45号的产权归属,才跑来租她的房,一步步套近乎,不就是为了二七路45号那三间小楼吗?
于奶奶觉得被人蒙骗感情,要房租时一点都没心慈手软。
夏晓兰是觉得巧合,于奶奶根本不信这样的巧合。
两人说不到一个频道上,只有不欢而散。于奶奶揣着房租回家,夏晓兰则兴冲冲拿着钥匙和刘勇去看房。
国棉三厂离二七路并不远,甥舅俩心里都挺热乎,这房子能租下来可不容易呢。
但它是值得的!
国棉三厂之前的领导用这门面搞过纺织品展销,也就两三年前的事,房子装修的不说多好,地上起码是平整的,墙面刮着白灰,从墙根往上刷了一米高的绿油漆。时下临街的门面楼高都很低,这三间门面却层高在4米以上。这是啥概念,后世的商铺要求是39米——超过4米的层高,可以装饰的很大气高端,层高不会给人压抑感。
还有之前展销的木柜台都留着,夏晓兰用手敲了敲,是啥木头的她认不出来,不过改一改,应该也能派上用场。袁副厂长可答应过,门店里所有的东西都任由夏晓兰处理。
“晓兰,你瞅啥呢?”
“舅舅,您来帮我牵一下卷尺,我量量尺寸,看看这三间店要怎么装修好。”
刘勇看看这地方,不是还挺新的?让人来打扫了,也就可以整理开业了。当然,还得办一个营业执照。
夏晓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把所有的尺寸都记了下来。
然后又和刘勇一起逛建材市场……83年还没有装修建材的概念,跑遍商都,也就只有零星的几个商店卖着一些基础的建材,瓷砖都是小方砖,木地板倒是有,这东西让夏晓兰很惊喜,家具以漆过颜色的为贵,红通通的夏晓兰觉得辣眼睛,木地板却多是原木色。
还有种新出来的地板革,直接铺在水泥地上。
也有特别便宜的红地毯,好一点的招待所才用,夏晓兰不能接受自己的店里一片红,人们踩着一脚泥进来,地毯也不好收拾。
要么就水泥地,要么就贴瓷砖,或者铺木地板。
夏晓兰想了一晚上,按照店面的尺寸和格局画了几张草图,第二天给刘勇看:
“舅,您看能照着装出来吗?”
112:装修店面(2更)
装修房子现在也没啥专业人才,刘勇虽然在用泥瓦匠在打幌子,之前干得是走私的活儿,不过泥瓦匠他也真学过。
抹墙、贴砖,甚至吊个顶,都难不住刘勇。
夏晓兰放着自家亲舅舅不信任,另找工人来沟通更麻烦。反正这年头都没啥装修经验,要费力和那些工人解释,不如和她舅舅说。
刘勇看得糊里糊涂,夏晓兰在旁边和他慢慢讲,他大概明白要咋办。
包括墙上的挂钩,要一些要上墙的杆子,衣架和挂衣杆怎么摆放,夏晓兰的“设计图”已经把整个店的格局都表现明白了。因为受限于成本,好些想法都不能实现,比如在夏晓兰印象里,卖时装的店哪有什么木头门,不全装上透明玻璃,又如何能让路过的人被店里的新款吸引?
高档时装店,一年四季室温度是恒定的,夏天试衣服不会有粘稠的汗液,冬天也不怕脱掉外套后被冻着。穿衣镜前的镜子和灯光也是特殊设计,让你穿上衣服时不管是气色还是身材都会提升,忍不住想要掏钱把衣服买下。
这样的灯光夏晓兰搞不到,也没有如此专业的设计师。
她只能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装修资金里,争取装出最好的效果。
“我估算了下,就算暂时不换店门,装完了咋说也要几千块。”
“你现在手里还有多少钱?刚给了2000块的房租。”
之前是9000元,夏晓兰拿了5000元的货,流动资金只剩下4000元,除去昨天给的房租,本该只剩2000元,不过她衣服也拿回来三四天,也卖了一半出去。压货的是要价140元的男款羊毛大衣,其他货连本带利,又收拢了4000多的资金。
也就是说夏晓兰手里如今还有6000多元。
她和刘勇估计,要装修出想要的效果,这6000多元或许堪堪够用。
刘勇在心里盘算半天,“国棉厂不要的柜台的也能改一下,木料是不错的,现在请木匠打一个三开门的大衣柜都要150元往上走……这方面倒是能节省点钱。”
如今结婚都流行三开门的大衣柜,又刷漆又凿花的,还要镶嵌几片玻璃在上面拼个菱形花样。
夏晓兰是觉得土,却是眼下的风潮。
她不会在店里放这样的柜子,国棉厂留下的几个展柜还能拆掉了旧物利用。
有手里这点钱也够装修啦,铺子装好至少得一个月,这段时间夏晓兰依旧会摆摊,不断用钱生钱,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富。等门店装修好,进货的钱差不多也重新够了。就说这铺子,也不能只赚不花,更何况两家合伙的生意,夏晓兰不能随意动用这本钱,平时花钱都靠刘芬赚的——每天卖一趟油渣,赚的钱供母女俩日常花销绰绰有余。
夏晓兰想,她现在的短期目标是过年前进行一次分红。
别的店过年休息,她这新开的店,只怕过年正是忙碌的时候呢。
刘勇和夏晓兰谈论了半天,先拿着2000元开始买材料,又找了从前认识的泥瓦匠帮忙,开始动手装修店铺。
夏晓兰收到了周诚的电报。
“……晓兰,衣服、大枣和茶叶都已收到,寒风穿着你买的鸭绒服,温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