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晓兰心领会神,把自己顺手揣兜里“彩蝶”塞了一包给门卫,老赵压低了声音:“我上次看见孙校长的老婆都到张记吃饭了。”

    夏晓兰眼神闪了闪,“这附近只有张记一家店。”

    老赵说这话不是无的放矢,小看谁也别小看一个单位的门卫。每天有谁进进出出,门卫全看在眼里,侦查和八卦的能力并列一流,他说孙校长老婆到张记吃饭,暗示夏晓兰张记和孙校长有关系。

    原来是走孙校长的门路。

    夏晓兰心有数,难怪孙校长上次亲自见她……不过看在她考试成绩上,当校长的不说喜欢她,至少不会把厌恶摆在脸上。夏晓兰抱紧怀里的书,成绩才是护身符,自己的实力过硬,一点点八婆嘴里的流言岂能伤她?

    “晓兰,真的是你?”

    夏晓兰一只脚还没迈进学校,身后就响起惊喜的声音。

    她都不用转头,夏家极品多,张翠不是棒槌,她是戏精——全世界都欠张翠一个小金人,夏晓兰却不想惯着她。她直接当没听见,几步就跑进了学校。

    张翠准备了好多话,全部落了空,夏晓兰咋不按照套路来呢?

    “那是我侄女……怪可怜的。”

    在门口老赵的注视下,张翠不肯崩人设,满脸都是对夏晓兰的担心。

    老赵盯了她半晌,想到兜里的彩蝶烟,赞同点头:

    “是挺可怜的,想安静念个书都不行,之前有人说是她堂妹,其实跑来说人家坏话,你又是夏同学的哪个亲戚呀?”

    张翠的脸色又红又紫。

    县一在哪里请的门卫,真是太讨厌了!

    如果子毓在,一定能把这臭门卫赶跑。张翠咬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就守着,夏晓兰总要从学校出来的。

 116:夏子毓的靠山(6更)

    夏晓兰每次来学校都行色匆匆。

    和各科老师讨论下难题,领领卷子,参加一下学校的测试,这就是每次到县一的流程。但这次好像有点不同,老师们面对她时更和颜悦色了,在讲题的间隙,恰好是课间,不知道谁先看到了夏晓兰,竟有好几个学生好像特意经过办公室的窗口,和夏晓兰打招呼:

    “夏同学,你又来学校了?”

    “夏同学,我这里有一些笔记,你要不要?”

    “夏同学……”

    夏晓兰一头雾水。

    这些人,她一个都不认识啊。

    老汪哈哈笑,点醒她:“都是3班的学生,你和他们不熟吧?不过大家都感谢你找卷子来。”

    夏晓兰这次又搞来了一批试卷。

    县一的应考生又有试卷要做,却没有人抱怨。这年头有卷子做就要谢天谢地,没有人会抱怨试卷太多,没有人叫嚣着要给学生减负。没有这些试卷,没有一次次的刷题,他们要咋和全国的考生竞争?

    夏晓兰觉得出乎意料,“就为点卷子?”

    “那可不仅是点卷子。”

    老汪脸色严肃,每一分都是考上的前途,像夏晓兰这样无私分享的人并不多,将心比心,才有学生要主动借笔记给夏晓兰。她觉得自己就是随心所欲把收集到的习题卷交给了学校,却不知自己是往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荡起的涟漪,抚平了应考生之间的躁动。

    每个人擅长的科目不一样,学习方法是宝典秘籍,要是能相互交流下,整个县一的成绩都会提高吧?

    夏晓兰没意识到自己干了件影响力多大的事,等她走出办公室,遇见了等在那里的陈庆。

    “晓兰,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下。”

    夏晓兰家搬去了商都,陈庆回七井村也没啥意思,能和夏晓兰见面的机会只有等她来学校,这倒让陈庆把少年慕艾的心思控制住,暂时专心在学业上。

    不过和夏晓兰近距离相处,陈庆还是会偷偷脸红。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正常:“……我可不可以,把你给的学习方法,告诉班里的同学?”

    夏晓兰教的方法太有效了。

    短短时间内,陈庆的英语词汇量大涨。

    他的英语成绩在几次小测试里都有提高,就像夏晓兰说的,积累的词汇够多,试卷上的题他能看懂了,选择题总算不是全靠蒙。

    陈庆靠自己考,已经能考40分左右,离英语的及格线60分还差着距离,但英语能及格的考生在全国占得比例

 117:给敌人培养竞争对手(7更)

    盖浇饭还没流行起来。

    夏晓兰后知后觉意识到这点,不仅是黄婶觉得陌生,商都也没有专门卖盖浇饭的店。

    为了收拾张翠一家,夏晓兰也是拼了。她自己厨艺一般,却“见多识广”,全国哪个地方的快餐她没吃过?她上午也没去摆摊,早早跑去菜市场买了一堆原材料,还顺道让李凤梅午来吃饭。

    回家洗洗切切,又煮了一大锅米饭。

    刀工一般,不赶时间还能把胡萝卜切匀称,她用洋葱和胡萝卜烧羊肉。

    土豆炖牛肉,还有夏晓兰自己喜欢的黄豆焖猪脚。

    香料的味儿和肉味混合到一起,香味都飘过墙头,引得左邻右舍的人馋虫大动。

    于奶奶家的伙食也太好了!

    扫大街和干个体户的人,能吃这么好?

    李凤梅走到门口就觉得香,黄婶一路打听着地址找到于家,闻着香味就精神一震。

    “大姐,你就是晓兰的客人吧?”

    李凤梅正和黄婶说话,叮铃铃一阵响,刘芬上午也收工了。

    黄婶却见过刘芬,那这里果然就是夏晓兰家。三个人一起进门,夏晓兰早就准备好了。她把米饭盛在小碗里压瓷实,再倒扣在盘子里,随手在米饭团上撒点黑芝麻,卖相顿时提升了档次。

    “快坐快坐,都来尝尝味儿。”

    一个盘,一团饭,一个勺,再舀着烧好的菜“盖浇”在饭上,三个人都食指大动。

    这不就是把菜浇在米饭上么。

    谁家里不剩菜,大家都这样吃过,菜汤拌着米饭就能糊弄一顿。但有好好的菜不吃要浇米饭上,这种吃法黄婶不了解。

    这样能赚钱?

    她将信将疑,学夏晓兰那样拿起勺子把浸泡着汤汁的米饭往嘴里送。香料和羊肉味儿,吃了一口又忍不住吃第二口,很快就将一盘子饭吃完了。盘子干干净净的,最后的汤汁都被拌入米饭,一点也没浪费。

    夏晓兰又叫黄婶尝别的口味。

    大家食量都不小,不管是胡萝卜烧羊肉,土豆牛肉,还是黄豆猪脚都轮番尝了一遍。

    黄婶好像明白了啥,却把心里的话组织不成句,夏晓兰也没卖关子。

    “这一盘盖浇饭连饭带菜卖5毛钱有没有人吃?”

    黄婶先是点头又摇头,“吃当然有人吃,可羊肉、牛肉多少钱一斤啊,卖5毛还不亏……”

    一个“死”字含在嘴里打转,黄婶猛然想到,刚才就着汤汁就把饭吃完,其实根本没几块肉,那种自己吃了很多肉的饱腹感是哪里来的?

    只有几块肉,卖几毛钱一盘也不会亏。

    见黄婶有点明白了,夏晓兰直接说道:“除了这些炖烧类的菜,炒菜也能拿来做盖浇饭,盖浇饭可以,盖浇面也行,一个做法,却有千变万化的口味。”

    夏晓兰负责说,黄婶负责点头。

    就连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入神。听起来开小吃店也不难啊,这样的生意为啥要交给外人,留给自家人不好吗?

    夏晓兰一开始也是这打算。

    现在却嫌小吃店太累,她瞧不上这门生意了,纯粹就是给张翠的店找事儿。给黄婶培训了两小时,后者离开时信心满满。

    “婶子这店开起来,一定要好好谢你!”

    黄婶满口夸夏晓兰,也不晓得别人家这闺女咋养的,聪明又招人喜欢。

    黄婶走了,看着刘芬和李凤梅都不解,夏晓兰才把情况解释一番。她不愿意刘芬再想起夏家那些讨厌鬼,在县一门口遇到夏红霞的事并没提。现在夏晓兰把张记小吃店的事儿一起讲明白,刘芬听得都害怕——夏家那些人咋就那么阴魂不散啊,安庆县那么大,他们要把店开在县一门口。

    会不会影响晓兰上学?

    夏红霞喜欢和晓兰比较,晓兰有的她没有就会眼红,说不定就要跑到学校乱说话。

    刘芬额头上都急出了汗珠。

    都搬到商都市里来住了,原来的坏名声还会影响到晓兰吗?还有周诚,小伙子远在京城还不晓得,要是听到风声,介意晓兰以前的名声该咋办呢!

    刘芬是个没主见的性格,遇到事只会自己愁,现在已经手脚发麻了。

    倒是李凤梅要比她强,吃惊归吃惊,却知道夏晓兰不会无端说这些。

    她慢慢回过神来,“……所以你教黄嫂子做啥盖浇饭,还鼓励黄嫂子在张记小吃对面开价新店?”

    李凤梅又惊又喜,只觉得痛快极了。

    要是“蓝凤凰”生意正好,有人在旁边也开了家服装店,只怕她都会愁得睡不着觉,整天都担心被别人抢走生意,哪有心思去管其他事——夏家那些不要脸的,就该用这样的手段收拾!

    李凤梅把夏家人都拎出来骂个遍,从夏老太到夏子毓,男女老少都没放过。

    “黄嫂子这店一定要生意兴隆,让张翠那娘们儿没工夫冲着晓兰使坏,你怕啥,谁敢欺负我家涛涛,我非得把脸给她抓花,难道你不敢收拾张翠?”

    刘芬重重点头。

    从夏大军被压着离婚的事,刘芬也看出了门道。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欺软怕硬,她受点气没啥,晓兰的学业和未来不能耽误,张翠要是使坏,她岂止是揍人,拿刀捅人的心都有!

    “妈,舅妈,你们也别太紧张,夏家那边不算啥事,咱的日子该咋过还咋过。”

    夏晓兰把剩下的饭菜收拾,顺道拐了弯儿跑到二七路那边,刘勇带着几个工人正在忙活。门店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原本的吊顶也拆掉,展示柜也抬了出来。

    这边是一起开工的,木匠和泥瓦工都不耽误,等吊顶、墙和地上的转贴好了,木工做的各种架子也差不多结束,会大大缩短了装修的工期。

    刘勇见夏晓兰来送饭,咧嘴笑,转而又皱眉。

    “晓兰,你说的小射灯还能买到,水晶吊灯可不好找。”

    夏晓兰一开始想装原木风,后来一想,她喜欢极简主义的装修风格,83年的顾客们不见得会喜欢。80年代的国人,已经见惯了简朴风,欧式装修风格才能震住人。

    木地板换成了现在饭店大堂才会用的瓷砖,吊顶用实木的,落地展示架都用欧式的铁艺,这几点装修建材差点没逼死刘勇,在商都跑断腿才凑齐。

    吊顶和墙面还要做浮雕纹,刘勇找来的工人都不会这活儿,他自己在拼命琢磨。

    这些问题都能慢慢解决,水晶吊灯刘勇是真没买到,要没有这盏灯,欧式风格也不突出呀。

    装修风格一改,预算肯定要超的,木匠的活儿变多,地上贴的瓷砖是仿微晶石的瓷砖,那光泽不是一般小白瓷能比的,价钱也贵,贴在地上每一片都是钱。

    原本预计6000元能搞定装修,现在能超出一倍去。

    “舅舅您别急,先让工人们吃饭,水晶吊灯我想想办法,下次进货看看能不能从羊城买回来。”

    装修超预算这事儿很正常,一次性投入大,却能保证几年都不会过时。

    夏晓兰把卖水晶吊灯的事记在心里,依旧去铁路局家属区外面摆摊。

    她有刘勇家的钥匙,还没把货搬出来,就见前天买过大衣的年轻女人在外张望:

    “我还以为你今天不出摊了呢,妹子,比我前天买的小个码,要海军蓝有货没?”

 118:两种恋爱方式(8更)

    一共就卖过三件衣服,夏晓兰对大衣的尺码了然于心。

    “有货的,姐你还要一件?”

    年轻女人就是小芹。

    老程穿着大衣上班显摆一圈,局里好几个年轻人都想买,结果夏晓兰昨天没摆摊,今天上午也没来,想直接问问住在这里的人吧,刘勇监督装修,李凤梅早上出去卖货连午饭都没回来吃,房门紧锁找不到人,小芹心里就有点慌。

    她不是帮丈夫的同事买,而是想给自己弟弟买一件。

    她弟弟也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最近在相看对象,这大衣显得人特别精神,朱放穿着好看,她家男人穿着不错,她弟弟也不矮,小芹琢磨着上身效果也会不错。

    “有海军蓝的小码,就再给我拿一件。”

    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夏晓兰顿时有精神:

    “您都是回头客了,我还是按昨天那价给您。”

    小芹迟疑:“不能再少点?”

    天下的奸商哪个不是生了一双毒辣的眼睛,特别是卖衣服这种事,你早早表现出来喜欢,奸商咋会让步?夏晓兰万分诚恳,“真不能再少,别的人我都卖140元的。”

    小芹也问过朱放,朱放怕影响夏晓兰生意,咬死了说自己140元买的。

    小芹花138元买,看上去只少了2块,到底觉得是自己占了便宜。

    小芹付了钱,直接提着大衣回娘家去了,国棉厂的女工是三班倒,上班时间并不固定,正常的单位这时候还没下班呢。

    夏晓兰的生意就是下班时候好起来的。

    铁路局的职工有钱,列车员们个子高还帅气,夏晓兰的想法没错,这样款式的大衣,简直是替这些人量身定制的。

    比他们的制服更时髦,高档货,任何场合都不掉档次。

    2030岁的人比较喜欢,年纪再小的嫌它太正经,年纪再大的又觉得不太稳重。

    树挪死,人挪活,换了一个有潜在消费群体的地方,夏晓兰积压的男款大衣陆续出手。在这过程,她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影响,虽然商都不比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的步子要慢点,到底还是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学着花钱,穿着打扮,在接受新时髦。

    再去羊城前,夏晓兰给周诚回了一封信。

    这次她提前有准备,商都这边黄牛肉比较有名,卤牛肉放不久,夏晓兰买来牛肉后就在小炉子上烘干,加工成卤香味儿的牛肉干,才给周诚寄过去。

    牛皮纸一层层把肉干裹紧,朱放给的870元塞在信封里,一块儿放在了包裹。

    猜来猜去,两个人反而生了嫌隙,夏晓兰干脆直接在信里问周诚事情的始末。

    她在信里强调了喜欢平等、尊重的关系,也不晓得周诚会做啥反应?

    ……

    夏晓兰往京城寄的包裹还没离开商都范围,京城师范学院,夏子毓又收到了家里的电报。

    问她寒假回不回去?

    夏子毓捏着电报发笑,大河村穷,安庆县穷,就算豫南省的省会商都,那能和京城比吗?好不容易跳出了贫穷的乡下,夏子毓对家乡没有留恋,她打从心底认为自己该留在大城市。

    师范学院的宿舍环境并不算多好,几个人挤上下铺。

    但这样的宿舍,却能把大河村夏家甩出老远,哪怕她在夏家足够受宠,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可那昏暗的环境,永远都扫不干净灰尘的泥巴地……在院子里走一走都要小心踩鸡屎,那种穷乡下回去干嘛。

    可她还真的要回去一趟。

    一个学期,除了最初带来学校的钱,途家里面就给她打过一次钱。

    夏子毓也没把钱花自己身上,王建华的家人在农场条件艰苦,她把钱都贴了去,王建华父母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些。据王建华说,他父母都极为满意她,夏子毓有点自得。

    别管再厉害的人,都会被雪送炭的小恩小惠收买。

    她在王建华家人身上花了一千多块,起到的效果绝对不止这点价值。

    王建华也没啥钱,寒假还想去农场一趟,也透露出要带夏子毓一起去的意思。这相当于见家长,夏子毓岂能不重视?她总不好空手上门,再说和王建华两人从京城这边过去,两个人也要钱花销。

    张记小吃店一个月至少能赚好几百,本该源源不断替自己大学期间的花费,哪知她一离开安庆,父母的态度好像也有了点变化。

    夏子毓把电报扔掉,她还以为自己足够优秀,就能让父母彻底扭转观念。

    看来人终究是有私心,有个亲弟弟在,父母咋说都要给弟弟留点钱。张记小吃店赚到的钱不可能全部给她用,夏子毓想,自己也不全是傻的,以后再有赚钱的生意,她肯定会留一手。

    夏子毓不太担心生计,改革开放继续搞下去,她将来赚钱的门路也不少。

    她现在的心思都被王建华那边给占据了大半,剩下的还有学业和校内的交际。大学也不轻松,不至于像高那样熬灯点蜡,但要想在期末考个优秀的成绩,夏子毓也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她是想学业、爱情和人际关系面面兼顾,从安庆县小地方跳到京城,夏子毓才发现聪明的人那么多。

    她能考上本科,在安庆县一是前几名。

    可在现在的班上,她学习上不敢松懈,取得的成绩不过是游。

    人和人的智商真的有差距?

    夏子毓不想承认这点,她觉得是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够。那也没办法,她总要花时间来维护身边的关系,她是新生最先加入学生会的一小撮人,“夏子毓”的名字不仅在新生挺吃香,在老师那里也挂了号。

    夏子毓一路往回走,不时和脸熟的同学打打招呼。

    她回到寝室,把从王建华那里拿来的脏衣服和她自己的混在一起,大冬天的洗衣服手太冷,夏子毓的小指上长了个冻疮,白天被冻的麻木了还好,晚上就又疼又痒。

    “子毓待她对象也太好了吧?”

    “贤惠过头……”

    “都不心疼子毓?手上长冻疮了还给他洗衣服!”

    这是室友的议论,她们都替夏子毓不值。

    夏子毓也不辩解,值不值当,只有她自己才清楚。都说吃的苦苦方为人上人,大冬天冷水洗衣服就算苦了?她要不是考上大学,还窝在大河村那种地方,说不定冷水洗的还是全家人的脏衣服。

    “我就是心疼建华,他们专业课多,熬夜都熬出黑眼圈了,反正也要洗自己的衣服,顺手也帮他分担点杂务……没啥大不了,在老家都干惯的活。”

    夏子毓的室友们顿时不说话了。

    王建华的确争气,成绩在他们学院是拔尖的,系里的教授也很看重他。

    另一个也是农村考上的室友替夏子毓说话,“在老家可不是经常做的活儿吗?寒冬腊月河里都结冰了,还要凿开洗衣服,十个手指头冻得像胡萝卜,子毓和她家那位是相互支持,上次我还听人说有女生向她对象表白,王同学可是坚决拒绝表明立场了的!”

 119:把心给他捂热(147票加更)

    王建华是被同系的学姐给瞧上了。

    学姐还不是一般人,而是本校一个教授的女儿,高知家庭,论家庭条件能甩大河村的夏家几百里距离。何况学姐本人长得也不丑,性格风风火火的,外向热情。这样的一个人瞧了王建华,自然不会很低调,哪怕都知道王建华有个女朋友就在同校。

    夏子毓当时也有点担心,不过她性格沉稳,硬生生忍住了没有质问王建华。

    风言风语传了两天,还是王建华主动提起:“柳学姐那边我都给她说清楚了,我已经有了对象,只能谢谢柳学姐的好意。”

    “学姐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吧?”

    夏子毓到底是追问了一句,王建华却牵起她手,有点心疼她手指的冻疮:

    “放不放弃那是她的事,我说了准备要带你回去见家长了……子毓,我们家现在处于特别困难的时期,我也不能保证要花多长时间脱离这种困境,但我会努力让你过好日子。”

    就是这句话给夏子毓吃了定心丸。

    王建华是个什么人夏子毓最清楚不过,他已经打算带夏子毓去见父母,两人的婚事就板上钉钉。

    这样的结果给了夏子毓莫大的鼓励,她所坚持的理念是对的,只要舍得付出一定会有回报。一点点钱算什么,冬天冷水洗两件衣服能冻死人不?更别提学校食堂帮忙打饭,省钱给王建华买红烧肉那样的小事。一件件小事累积在一起,改变了王建华对她的态度。

    夏子毓把衣服洗好晒干,拿给王建华时,试着说了自己的打算:

    “建华,我打算放假先回家去一趟,再和你去农场看望伯父、伯母。”

    王建华点头:“那是当然,你都出来念书几个月了,也要回去看一看家人。你那边没剩多少钱了吧,我这几个月的补助都攒着,给你买车票。”

    夏子毓的钱都贴在了他身上,王建华心有数。

    他的衣食住行都被夏子毓包了,学校发放给他的补助才能攒下来,这钱又花在夏子毓身上也是应该。

    夏子毓没有拒绝,她脸上浮现出几分为难,在王建华的追问下才吞吞吐吐说道:

    “家里面给我寄信了,说是咱俩离开后,晓兰在家闹了一场……不知咋回事,二叔和二婶就离婚了,二婶带着晓兰回了娘家,我担心晓兰还是想不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