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可以理解成,她出国的那天,周诚是想出现的,只是没赶上?
“周诚,你那边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晓兰,不管有用没用,我先说声对不起,没赶上送你出国,这段时间也没有联系上,你那边发生了好多事我都不知道,你需要我的时候没帮上忙。”
若不是当着刘芬的面,周诚能说出更肉麻的话。
夏晓兰也听出了周诚的克制。
不失望吗?
自然是有过失望情绪的。
夏晓兰倒不是指望着周诚能帮忙处理所有事,但像她和唐元越绯闻的事,她也想第一时间向周诚澄清。
出国的时候,周诚但凡露一面脸,夏晓兰就能正大光明晒一晒恩爱。
也让那韩瑾看看,周诚这样出众,她怎么会和陈庆有什么?
夏晓兰从来就没和陈庆有过一点苗头,韩瑾是一路吃飞醋,简直有毛病——陈庆也毛病不小,过去那点小暗恋,非得要叫女朋友知道么!
那种失望和委屈,也一直酝酿在夏晓兰心里,被周诚这么一激,全发酵了。
这一冒出来,就关不住。
夏晓兰有点不愿意和周诚说话,“我妈呢,她在你身边吧,我和她说两句。”
周诚是恋恋不舍的把话筒交给刘芬。
刘芬也急的很,亲耳听到夏晓兰声音,她就不争气哭了,还不敢让夏晓兰听出来,眼泪都是偷偷流的。夏晓兰可从来没有离她这么远过,这是隔着海洋呢。
“妈,您哭了?别别别,我在这边好着呢,一路飞过来特别顺利,
我现在就住在茅老师的朋友温教授家,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好,温教授的女儿昨天还去机场接我……”
夏晓兰说一句,刘芬嗯一声。
周诚心里着急,又不能抢过刘芬手里的话筒,只能竖着耳朵听。
出门在外的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把夏晓兰话里的水份挤一挤,她在美国那边的情况,有七八分是真的吧?
温教授是茅老师的朋友,又邀请夏晓兰住在温家,这是刘芬和周诚最放心的。
一个年轻女孩子长得漂亮,独自在异国他乡租房住,想想也是不太安全
,能住在温教授家里就太好了!安全问题解决了,别的反而是小事。
越洋电话是非常贵的,就算温家人体贴给了夏晓兰单独的空间,她也不可能拿用别人家的电话煲电话粥,报个平安,把温教授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留下,刘芬觉得没说几句呢,夏晓兰已经要挂电话: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今天就能办好手续,我还会往京城打电话的,保证一周联系您一次!”
刘芬“嗯”了一声,听筒里已经传来嘟嘟的忙音。
夏晓兰直接把电话撂了,没再和周诚说话。
刘芬也不是傻子,表现的这么明显,还看不出来女儿在生气吗?
可年轻人的事,她又不敢瞎掺和,把话筒放好,对着周诚也笑的尴尬:
“晓兰刚到美国,太忙了,用的又是别人家的电话。”
周诚知道晓兰平安到达,没那么担心。
至于晓兰生气……那也是应该的,革命的胜利还远着呢,周诚尚需努力。
“刘姨,我都知道!这联系方式我能抄一份不?”
刘芬让他尽管抄。
周诚不仅是抄电话号码和地址,他也在努力记。
纸条可以弄丢,他的记忆总丢不掉。
晓兰是不愿意和他说话,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呢?
想想以前,每次他和晓兰有见面的机会,晓兰都很有倾诉欲。俩人虽然不能时常见面,晓兰那边有什么事发生,他总是知道的。
只有这两个月,事赶事碰到了一起,晓兰生气没关系,周诚担心的还是俩人之间的感情变生疏。
处对象都两年了,媳妇儿要是忽然不喜欢他了咋办?
周诚觉得这是个大问题。
他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爱情就只有一份,不能切割,不能分裂,全都给了夏晓兰,别人注定就要失望。
就像姜妍那边,汤宏恩说是感情债,那周诚也只能欠着呗。
如果他按姜妍父母的要求办,那他自己还过不过日子了?
汤宏恩晚上七点过才回家,没赶上夏晓兰往家打电话,刘芬说两个孩子可能吵架闹矛盾了,汤宏恩慢慢咽下嘴里的菜:
“吵架就吵架,我看晓兰不会难受太久,美国那边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等着她去适应呢。要难受也是周诚的事,他也该想明白,怎么样才能兼顾好感情和事业……晓兰出国这一年,对他们的感情是重大考验。”
如果彼此都心意坚定,再远的距离也不能让俩人分开。
距离算什么,有些感情连生与死都分不开。
如果因为出国一年就黄了,那也不过是把矛盾提前激化,说明俩人压根儿就不合适呗!
【第四卷:美国梦】1347:知识的高价值(4更)
夏晓兰挂了电话也有点恍惚。
不过正如汤宏恩判断的那样,在美国有太多事等着她去办,她没多少时间可以用来纠结感情。如果和周诚有了生疏,那就先把这事儿放一放,等她和周诚都有空了再解决呗。
她今天的确很忙。
等温家人都回来,吃了早饭,温曼妮就要回纽约,温教授不同意:
“你应该带晓兰熟悉一下伊萨卡,你不能放下自己的工作一天吗?律所少了谁都能运转。”
温曼妮看过来,夏晓兰赶紧摆手:“不用,我长了脚有嘴巴,可以自己去办那些事,我是一个成年人了!”
她只是这辈子第一次出国呀。
有嘴巴问路,语言没有障碍,夏晓兰就觉得自己不需要耽误别人时间。
她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不是巨婴!
温曼妮似乎也松了口气。
她还是很看重自己工作的。
临走前,温曼妮还给了夏晓兰一张名片:
“如果你遇到一些难处理的事,可以打我的电话,咨询问题免费。“
在美国律师很有用,靠谱还不坑人的律师更难的,再加上能免费咨询问题,温曼妮果然就像夏晓兰判断的那样外冷内热。
夏晓兰在对方眼里,就是小姑娘,大学没毕业嘛也成熟不到哪里去。
夏晓兰收下对方的好意,“connie,我可能真的需要你帮忙,等我把学校这边的事处理好了,我能和你长谈一次吗?”
初到美国,就认识了一个律师,夏晓兰觉得这开局不错。
旧金山她肯定要亲自过去一趟,不过在此之前,她也可以找律师帮忙。
在找人方面,律师有时比警察还管用。
她也不会让温曼妮白白花时间,这件事肯定要付费的。
温曼妮以为是搞定驾照或者买车之类的事,随意点头后就开着车回纽约。
胡瑛从屋里出来,“你今天要去学校报道是吗?”
“是呀,胡阿姨,我想去学校报道,再到镇上逛一逛。我还要在这里生活一年,总要熟悉一下伊萨卡。”
她总不能厚着脸皮,住在温家,还靠温家人养着吧?
总得知道在哪里购物,不出房租的话,她可以分担其他日用品。夏晓兰在温家吃了两顿饭,温家移民很久,晚餐和早餐都很美式,夏晓兰大概知道日常需要买些什么食材。
温教授尚在休养身体中,不用上班。
胡瑛要照顾他,也不能开车送夏晓兰去。
好在温家还有两辆闲置的自行车,夏晓兰能骑着去学校。整个伊萨卡镇最大的建筑群就是康奈尔大学,夏晓兰也不可能迷路。
今年康奈尔的春季入学时间是美国这边的1月15日,夏晓兰今天去报道本来是晚了,不过她是交换生,学校允许在2月18号以前报道——也是教育部安排出国时要迁就大部分学生,美国这边的大学,春季入学时间大多数都是2月,这时候来是刚刚好的。
本来该由温教授带着她去学校,茅康山托人时也不知道温教授近期才大病一场。
夏晓兰骑上车出门,打量着镇上的环境,这边的基础建设很好,国内大概要用20年才能赶上。
但美国经济过了这个增长期,以后增长的速度就变慢了,华国后来让全世界侧目,不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很厉害么。
她一路骑到大学里,学校大的可怕,全靠嘴巴问路。
折腾了一上午,才把手续搞定。
领了一张课时表,她需要上哪些课一目了然。
教材是自己买的。
这部分的费用,教育部并没有算在其中,办事员好心告诉夏晓兰可以买旧书:
“能替你省一大笔钱!”
华人学生?
好像都不太富裕啊。
这人真的是好心提醒,因为大学教材在美国真的不便宜!
教材是极度不统一的,每个教授要讲什么,他指定的教材都由某个出版商垄断,出版商自行定价,不买或者找相似的替代教材?别做梦了,谁也不敢拿成绩冒险,教授指定教材,也会从该教材里留作业!
而且找到的替代教材没准儿也不便宜,那可能是其他大学的教授指定的。
二手书市场自然应运而生,已经学过某门课的学生把自己的教材卖掉,如果想省点钱的话,可以向他们购买。
但出版商也不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不断印刷新版。
每一个新版里,图表变了,页码被打乱了,作业题都更新过,新旧教材要对照着就非常麻烦。
夏晓兰懒得费这个功夫,直接花钱买新书。
学校里有书店,这里能买到课表里的绝大部分书,一门课会有三、四本书,加在一起不少,专业书又厚又贵,足足花了夏晓兰700多美元……也就是她能随意承受,换了一般公费留学的,国家给交学费,自己平时全靠奖学金和打零工生活,700多美元真是剜心之痛了。
这真的不是一笔小钱,胡瑛怕夏晓兰刚到美国搞不清这边的物价,特意告诉她一些花费。
比如胡瑛和温教授夫妻俩生活,两人一周的生活费大概在70…80美元之间,这是购买两人一周食物的花费。
夏晓兰买齐一学期的书,温教授夫妻能支付10个星期的食物花费!
还不够直观的话,兑换成华币,就算按照官方汇率3。45,接近3000华币,就是买几本教材?
在国内贵的要命好吗,夏晓兰曾经花了一万多,可给安庆一中图书馆捐了许多书!
“公费留学还好,自费留学的,申请不到奖学金,真不知道要在美国怎么生活……”
夏晓兰嘀咕着,知识的高价值在美国表现的特别明显,买教材的钱差不多能买一辆二手车了。
她本来好好骑着车,猛然捏紧了刹车。
第一天就瞧见老熟人了!
宁雪抱着书和几个白人学生一路交谈,她是按照正常春季学期开学时间报道的,已经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念了一个月。
夏晓兰这生瓜蛋子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宁雪显然已经适应了康奈尔大学的生活。
她抬头也看见了夏晓兰。
冲夏晓兰一笑,没有特意走过来寒暄,又转头和身边的白人同学继续说话。
——哟,宁雪同学这是把地皮给踩热了?
【第四卷:美国梦】1348:地狱教授麦卡锡(1更)
异国他乡继续当校友,宁雪没对夏晓兰太热情。
夏晓兰也不失落,这才是宁雪该有的样子,高岭之花嘛!
看来宁雪真的很适合康奈尔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建筑专业本科,是拿过全美第一的,每年面向全世界招的学生,不会比华清建筑系更多……强者汇聚,宁雪应该是有了新的对手。
宁雪很快和新同学一起走过,他们嘴里讨论的是麦卡锡教授布置的作业,这是一个学习小组。
夏晓兰也要上麦卡锡教授的课,她和宁雪的课程表很大程度是重合的,宁雪是要修学分,有的课不得不选,夏晓兰来交流学习一年,自然也要挑大牌教授的课,方不辜负这一番出国的折腾呀。
“那就还是要打交道咯?”
她被宁雪分散了注意力,车头就歪了下,有几本专业书又厚又重,从车筐里掉了出去。
夏晓兰正要弯腰,一双手已经替她将书捡起来。
金褐色的头发,灰色眼瞳,夏晓兰已经不算矮了,还得抬头看这人……她在心里估算了下,这是比她家诚子还高一些呢。
是个大帅哥。
高鼻深目的大帅哥在美国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纽约机场是感受最明显,毕竟是美国第一大城,全世界的帅哥美女都在朝纽约跑,试图在这个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建筑专业的?嗨,我好像没见过你,丹尼,酒店管理的。”
酒店管理是康奈尔大学的王牌专业。
建筑专业是全美第一,酒店管理专业能争一争世界第一了。
别人很友好,夏晓兰也没有拒人千里之外,“我是华国来的交流生,你可以叫我夏,我们华国人的名字要发音正确总是很困难。”
自我调侃的确是打开社交局面的一种好方式,丹尼忍不住笑起来,指着自己身后一群人:
“我们一群人要去解决自己的午餐,你愿意加入吗?”
夏晓兰本来想继续逛一逛校园的,或者在镇上走一走。
丹尼热情相邀,夏晓兰也不可能永远不和别的学生接触,干脆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口语没问题,性格也不是内向的,很快就和这群人说上了话。
在美国交朋友非常容易,看谁顺眼就能聊上天,内向矜持不是美德,反而要被排斥。丹尼一群人七八个人,基本上全是酒店管理专业的。
夏晓兰还没和建筑专业的同学混上,已经打入酒店管理专业的圈子。
这也很出乎夏晓兰的意外。
酒店管理专业出俊男美女的比例很高,丹尼他们中午的聚餐是在学校餐厅,学校餐厅有便宜的学生自助,丹尼等人都说不好吃。
“汉堡套餐不错。”
丹尼这样说着,还说夏晓兰是新朋友,他愿意支付夏晓兰的那份餐费。
哦,大家吃饭都是aa,各付各的钱,夏晓兰也早有心理准备。
她没有充大头说自己请客,交朋友不是靠撒钱交的。
何况她在丹尼这些人面前撒什么钱?
便宜的自助不吃,要吃3美元一客的汉堡、三明治套餐,夏晓兰也不觉得他们非常穷。
但她坚持要付自己的一份,这边的社交规矩如此,夏晓兰也不想让别人觉得华国学生贪小便宜。
“ok,ok,你说了算!”
丹尼没有强求。
夏晓兰是新认识的,一顿饭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她身上,都对她很感兴趣。
知道夏晓兰只是来交流学习一年,一个叫南希的女生很遗憾:“夏,你应该争取留下来念完本科,康奈尔的本科建筑专业太棒了,你在这里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华国有什么好大学吗?
这些人是完全没印象的。
美国的实力在全世界最强,大学自然也是最棒的,美国人都有这个自信。
“南希,谢谢你,我会考虑的。”
在康奈尔念完本科?
像宁雪那样无牵无挂的还差不多,要夏晓兰把国内的大好局面完全撇下,她也办不到呀。
一年已经是极限,时间再多,就打断了她的事业规划。
交换生是公费的,华国学生要想长久留在美国,不申请全奖靠什么生活?丹尼看见夏晓兰还来不及换的坏表,语气夸张的转移了话题:
“夏,你正好过来念大二,那就要必修麦卡锡教授的课?上帝作证,他是你们建筑专业的大魔王!地狱难度的高要求,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说自己从麦卡锡教授手里拿到a的代价是发量减少了一半!”
夏晓兰不由摸了摸自己的马尾辫,她又不缺营养,头发养的又黑又亮,她对自己的头发还挺满意。
掉一半?
她现在把麦卡锡教授的课退掉行不行?
丹尼不是开玩笑,麦卡锡教授的“威名”,已经辐射出了建筑学院,连酒店专业都耳闻麦卡锡教授的变态……哦不,是严厉!
南希亦向夏晓兰投来同情的目光。
有衬托才有幸福,南希忽然觉得学酒店管理还是很幸福的,她和丹尼谈论起之前的假期实习,说是什么威尔逊酒店,夏晓兰耳朵一动。
哪个威尔逊?
不会那么巧吧!
不过美国的“威尔逊”那么多,夏晓兰没有追问,她还是更担忧自己的明天——明天她就有麦卡锡教授的课,简直太可怕了。
和丹尼等人分别,夏晓兰回到温家。
温教授看她连教材都买好了,忍不住叹气,“忘记告诉你可以买旧教材了。”
“节约时间至上,下学期再说买旧教材吧,我今天听人说麦卡锡教授很严格,您对了解他吗?”
温教授一顿,“差点忘了,你要修麦卡锡的课……你觉得你老师脾气如何?”
茅康山的脾气?
炮仗一点就燃,对夏晓兰已经是难得和气,这不是夏晓兰自己总结的,是周茂通师兄带着怀念的语气说的。
但攻击力下降的茅康山,平时好说话,一旦进入教学模式,也经常把夏晓兰骂的狗血淋头。
“所以……”
“所以麦卡锡教授,是你老师脾气全盛时期的刻薄版。”
再给茅康山加一个刻薄属性?
夏晓兰已经头皮发麻,“我该怎么办?”
温教授从她今天买的教材里,抽出一本《结构要素》。
“我的建议是你提前预习一下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距你第一次听麦卡锡教授的课,还有15个小时。”
【第四卷:美国梦】1349:被虐到走路发飘(2更)
还有15个小时?
15个小时够干什么!
温教授却不像是在开玩笑。
夏晓兰手上拿着的《结构要素》正是麦卡锡教授的著作,这在美国很常见,教材的售价高,撰写教材的著作版费自然也高,很多教学一线的大佬们都很乐意将自己的授课内容整理成专业教材出版,他们在授课时,不选择自己的著作,难道选别人的?
像麦卡锡教授的这本《结构要素》,是经过教学检验的,能在康奈尔大学建筑专业作为教材,美国其他大学很多建筑专业同样选用了麦卡锡教授的这个版本……页码是395页,温教授让夏晓兰在15个小时内预习下!
夏晓兰要看的内容还不少,别人可都开学一个月了,夏晓兰得把进度赶上。
一翻开《结构要素》她就头晕眼花,她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很不错了,但教材涉及到大量专业词汇,这都是夏晓兰在国内没接触过的。
她能在华清图书馆借到的专业书,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英文原版!
胡瑛看她小脸白白的,给她冲了一杯咖啡,又怪温教授说的太狠,吓坏了夏晓兰。
温教授坐在轮椅上哼唧:
“那可是麦卡锡!我所有同事中,你最不喜欢的一个人,我又没有说假话!”
胡瑛想起了麦卡锡仅有一次来家里做客的情形,也不由露出抗拒的表情。
“……很难相处。”
和同事都很难相处,和学生说什么温情?
夏晓兰越发绝望。
一开始她还能问一问温教授,尽管温教授不讲这一门课,到底也是建筑系的教授,专业词汇是难不住温教授的,他是带着夏晓兰预习的。
这可能就是住在教授家里的好处,夏晓兰感激茅老师的英明决定。
但温教授大病初愈,也就带了夏晓兰一个多小时,明显精神不济。
夏晓兰又不是情商低到负数,哪能让温教授陪她熬夜?
赶紧劝温教授去休息,又请胡瑛替她煮了一大壶咖啡,夏晓兰孤军奋战。
母语不是英文的有一点特别麻烦,看英语教材,脑子里要先把这些内容转换成华语,再试着去理解,夏晓兰的英文水平一直不错,从前都是无限缩短这一过程的,看个报纸或者杂志能很流畅思考,遇到专业教材,她时不时也卡壳。
晚上是别想睡觉了。
她大概就眯了半小时,把《结构要素》前几章给撸了一遍。
第二天走路都发飘,胡瑛认为她的状态连骑自行车都艰难,坚持要开车载她去学校。
没办法只能把温教授一个人丢在家里。
看着夏晓兰不住打哈欠,胡瑛同情她:
“小可怜,这就是康奈尔大学的日常。”
美国的大学,看似比华国的大学生活自由,大学生活可以过得极为精彩,学校也不管学生谈不谈恋爱,是不是在宿舍住……但人和人的精力都差不多,没理由白种人就要比黄种人更聪明更精力旺盛,要想过得精彩,还想课业拿a,不熬夜怎么行?
在一群优秀的同学中,要脱颖而出,那就得比别人更努力。
胡瑛告诉夏晓兰这是常态,夏晓兰努力拍拍自己的脸,抱着书找教室。
圆弧形的阶梯教室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