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补货的款,就补她这次进过的货。

    三间门面的店,李凤梅一个人肯定管不过来,刘芬不用再去送油渣,一家人商量过,她就在店里负责收银。店里的衣服也不讲价,直接定价销售,方便做账。这时候也啥假钱,收银不算复杂的工作,配个计算器,简单按几下就准备无误。

    这一整天,夏晓兰她们连吃饭喝水都是糊弄过去的,忙的真是脚不沾地。

    晚上才把今天卖的钱清点完毕,营业额6448元。

    按照夏晓兰给服装的定价,除去进货的花销,除掉电费和房租,至少也保证了一倍的净利润。

    也就是说,有3224元,都是“蓝凤凰”开业第一天赚的!

    “这生意像这样,年前就能把房租和装修给赚回来?”

    抢钱也没有这么快啊,三天一个万元户,李凤梅简直难以置信。

    “铺子都空了一小半,店里的衣服卖掉那么多,千多也不算多。再说也是图个新鲜,过年前这几天生意好,热度一降,生意就稳定了。”

    铺子装修加房租,花了有12000元。

    和康伟到羊城进货,夏晓兰把全部家当都带上,也不过才一万出头的货。开业第一天就有6000多的营业额,按照成本来说就是卖掉了三分之一的衣服。夏晓兰倒是想拿更多的货,无奈装修超支,她就只有那么一点紧巴巴的进货钱。

    一开始她出了3000元,舅舅刘勇出了2000元,两人就是6:4的入股比例。要是夏晓兰再把从白珍珠那里连本带利分的3000元投进生意,为了维护原本的出资比例,刘勇家就得再投入2000元,要不就要被稀释分红。

    都是一家人,夏晓兰不可能这样搞,她还不清楚吗,舅舅手里就当时和朋友拆伙退回来的5000元,这段时间搬进城里处处都要花钱,再拿2000元出来加大投资,真是家里老底都要掏空。

    要知道两人最开始本金不过5000元,11月合伙,这才不到三个月,算上在门店装修的投资,连本带利翻涨到了两万多。从摆地摊被市容的人到处撵,到有了固定的门店,这门生意总算开始稳定发展。

    三个女人都睡得特别沉。

    第二天一早,夏晓兰去火车站送康伟和邵光荣。

    “你们俩这次都帮了大忙,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好歹来商都一趟,带点土特产回去吃吧。康伟,我还要麻烦你帮我顺道带点东西给周诚。”

    夏晓兰提给两人三个大袋子,周诚的袋子上写着名字,轻易不会弄混淆。

    康伟一边说嫂子太客气,一边也挺高兴。

    他倒是不介意帮什么忙,因为他和周诚的关系更亲近,邵光荣也和周诚好,毕竟是差了那么点意思。不愧是未来大嫂,办事就是明白大方。

    “诚哥这媳妇儿,是这个!”

    邵光荣竖起大拇指。

    他大嘴巴把周诚处对象的事说到了圈子里,不少人都等着看周诚笑话,说找了个外地妹如何如何。但邵光荣和夏晓兰接触几天,不得不服周诚的眼光。除开漂亮,夏晓兰身上还有好多其他优点,能干大方,待人接物没啥毛病,再上个大学,除了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圈子里谁媳妇儿或女朋友拎出来比得上夏晓兰呀?

    就他处过的那些女朋友,长得漂亮的个个都作,刚好上就想着要嫁进他家,可除了漂亮再没有其他优点,邵光荣一个都不想娶。

    还是周诚的眼光厉害,邵光荣顺手打开袋子,发现塞着一些豫南的特产,还有一个单独放的,理出来却是一件大衣。

    海军蓝的颜色,柔软的面料,正是那款陈锡良连发价都要70元的羊毛大衣。

    “哟,这大衣够好看的!”

    邵光荣和康伟买的是卧铺票,车厢里挺暖和,邵光荣马上就把大衣给换上了。康伟自然也有一件,也是海军蓝,领口和袖子包括纽扣的细节不同,版型是相同的。

    这衣服就适合个儿高的人穿,康伟要比周诚矮,邵光荣和他差不多高,两人都是175c以上。

    康伟美得想冒鼻涕泡儿,他现在又不缺钱,一件衣服买不起吗?

    夏晓兰送的衣服,和买的衣服感觉不一样!

    年纪比他和邵光荣小,到真的挺有未来大嫂的风范嘛。

    ……

    “蓝凤凰”一炮而火。

    这年头娱乐项目少,有个新鲜事大家都喜欢看热闹。

    好像不去店里逛一逛,在单位说起八卦都低人一等。衣服挺好看的,店里的装修实在气派,把西一街那些卖便宜服装的个体户搞得心痒痒。那些老顾客真奇怪,有便宜的衣服不买,非得要去“蓝凤凰”挨宰。

    这些服装店老板肯定不服,假装顾客来谈虚实,还没进门就嫉妒的要死。

    别说啥装修效果和店里的客流量,就说这口岸,是西一街那些低矮的门店能比的吗?

    二七路已经是商都的繁华地带,商都百货大楼就在二七路47号,“蓝凤凰”则是二七路45号间不是隔着一个46号,而是隔着半个广场,空荡荡的就“蓝凤凰”那栋小楼耸立在那里。凡是到二七广场的人,一眼就能望到的位置!

    他们是拿不到这样地方的,没夏晓兰敢想敢干,也刘勇能厚着脸皮讨好副厂长老父母的做派,没点关系,这样的门店拿下来能开得长久么?

    夏晓兰却不惧这一点,剪彩那天袁洪刚不说,侯秘书也罢,就说杨局亲自来出席开业剪彩,附近派出所都要对夏晓兰的店上心。不是来找事儿,是平日里要多照看照看。城南派出所的人咋想?夏晓兰把丁爱珍和联防队的人都干翻了,这就是一尊惹不起的女菩萨!

    羊城那边的货28号才发到,电汇的钱不知道陈锡良收到没有,能及时把货发回来也说明他和夏晓兰的信任度能值个几千块。当然,也有可能是潘三哥的面子值几千块,动不动就要把柯一雄弄死的猛人,小小的陈老板惹不起。明明才电汇了6000的货款,陈老板只怕发来了一万的衣服。

    陈锡良的这批货算是及时雨,“蓝凤凰”连续热卖几天,店里的衣服都快被疯狂的商都女人们买空。

    有的人不仅是买一件,夏晓兰搭配好的,她们直接就买一套。

    羊城的货再不运来,她们无货可卖,年前就要提前关门了。幸好陈锡良以最快的速度把货弄上火车,紧赶慢赶在28号接到货,一番手忙脚乱,总算卖到了1月29号当晚。

    夏晓兰带着一家人盘点完货款,仔细把门锁上,又拿出提前写好的红纸贴在门上:本店1月30号2月5号期间歇业,2月6号正月初五恢复营业。

    “钱是赚不完的,春节还是要休息一下。”

 151:衣锦还乡(387票加更)

    存钱,必须要存钱。

    不仅是一万二的分红,那两万多的店面流通资金也要存起来。她们既不可能把钱扔于奶奶家,又不能背回乡下,不存起来能咋办?

    夏晓兰从白珍珠那里分的三千留在手里,其他钱都存到银行去她们才能放心回乡下过年。

    去存钱的时候也挺搞笑,银行的人看了看夏晓兰和刘芬,问这是什么性质的存款。

    “私人不能存钱了?”

    夏晓兰理直气壮的,银行的人说私人咋能有这么多钱,问她们要单位的账户。

    夏晓兰只差说神经病,怎么赚的钱她难道还要拿着高音喇叭喊的人尽皆知?

    钱到底还是存了,就是银行的柜员看夏晓兰的眼神充满惋惜,口水都废了一箩筐,竟然有人不存定期,要存活期?

    “定期一年的利息是828!”

    “同志,我们就存活期。”

    活期存款的利息是432,夏晓兰两人拿了整整4万来存,就是存一年定期,一年光利息都有3312元,相当于这柜员三年多的工资。她也是出于好心,才提醒夏晓兰要不要存定期。

    可对夏晓兰来说,四万块钱放在手里一年,指不定能翻几倍。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才是浪费,有些人在**十年代赚到钱,认为可以靠吃利息过下半辈子的,哪一个不是毁的想掐死曾经的自己?

    90年代初,100万存银行,每个月利息都有几千块,下半辈子就能舒舒服服过。

    结果呢,天真了吧,银行降息了啊!不降息那每个月几千块也没用,物价涨得那么快,存钱的人要是能活到2017年,100万的本钱也就够买两块稍微好点的墓地!

    把店里的货款和个人的钱分两张存折,出了银行门她就把银行存单都交给刘芬。

    “妈,您才是这家当家做主的。”

    刘芬把存折牢牢捏着,反正她也是个女儿奴,钱让她管,也是夏晓兰要花钱才舍得。

    夏晓兰庆幸的是刘芬虽然见识不多,却特别支持她的一切决定。从夏晓兰展现出本事,母女俩的生活越来越好,她才是家里一言鼎的当家人,刘芬就是头老黄牛,夏晓兰说干啥就干啥。

    也算是母女俩在齐心协力奔小康呢。

    两人在买了些年货,等着和刘勇一家三口一起回七井村。

    领走之前,刘芬给于奶奶包了点饺子,蒸了笼包子,还留了一些年货,让于奶奶过年是吃。

    “大娘,我们初四就回来了。”

    要过年了,于奶奶很给面子嗯了一声,居然没有阴阳怪气。

    面子都是相互给的,夏晓兰见她态度好,也加了一句,“您要是有啥事要办的,就找胡永才大哥帮忙,我和他拜托过的。”

    于奶奶忍住不耐烦挥手:

    “再不走天都要黑了,你们还想留在我家过年?”

    等夏晓兰和刘芬真的带着大包小包离开,于奶奶又觉得院子里空荡荡的特别冷清。原来一个人住着也习惯了,这两人搬来才多久啊,离开几天她就不习惯了?

    但这个年关,和去年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有包好的饺子,有蒸熟的包子,还有糕糕点点的年货。

    去年她一个才不会准备过年的东西。

    ……

    午从商都坐上班车,先到安庆县,出了县城刚好遇见一辆拖拉机,载着几个人跑了一段路,下去四点过就到了七井村。

    “勇子回来了?”

    “勇子这是在省城发大财了!”

    “勇哥,记得来我家喝酒……”

    冬天没啥活儿干,要过年了也是家里的女人们忙,男人们揣着手在村里闲逛。有人在小卖部打牌,加上旁边看热闹的,也有二三十个人。

    看见刘勇一家子大包小包回来,都纷纷打招呼。

    刘勇拆了两包烟,挨个儿的递了烟:

    “回头再聊啊,到家还得收拾收拾,到处打扫下。”

    有人起哄说大老爷们儿打扫啥卫生,刘勇家有三个女人,收拾屋子可是女人们的活儿。

    刘勇摇头:“可不敢,就拿我外甥女来说,她那双手是要拿钢笔写字的,让她打扫啥为卫生啊!”

    刘勇也不好说家里虽然三个女同志,却个个都累坏了。

    其他人陡然想起来,夏晓兰已经是准大学生了。

    “厉害啊,陈庆说晓兰考了有五百多分,期末考试是年级第二?”

    “考上大学是一定的了!”

    “是不能让大学生干活儿……”

    七嘴八舌的,大家也说的热闹,这种时候夏晓兰只需要礼貌笑笑就行。刘芬被大家夸得容光焕发,成为万元户固然很高兴,夏晓兰有出息,刘芬是骨子里都骄傲!她离婚后住在娘家,就怕被别人看轻,看轻刘家,看轻夏晓兰……现在证明离婚没有错,刘芬的腰杆也能挺直。

    村里人和她搭话,她声音不大,却能高高兴兴没障碍回应。

    刘勇几个人的变化都很大。

    才到省城呆了几个月,真的就这么不同?

    七井村的人看在眼里,一些人也被勾得心痒痒。

    回了家,真的是全家人一起上阵收拾。抹灰扫地,院子里的枯叶,房檐下的蜘蛛网要拿长竹竿打掉。还得把之前收拾在柜子里的被褥和床单重新铺好,不满七岁的涛涛都要帮忙,其他人也不会闲着。

    刘勇说第二天要请客,乡下过年讲究个热闹,喊亲近的亲朋好友喝酒吃饭,不仅是七井村的习惯。

    全家的女人都得忙活起来。

    李凤梅让夏晓兰明天啥都不用管,关上门在房间里看书就行。

    提前一天,就要把一些食材给准备好,李凤梅和刘芬在厨房里炸酥肉,姑嫂二人时不时说说话,炸酥肉的香气顺着窗子缝往房间里飘,夏晓兰就算是神仙也坐不住。

    刚好刘勇提着一些东西,趁着天暗了要往陈家去一趟,就叫夏晓兰一起。

    甥舅两人到陈家快9点,陈旺达刚从镇上喝了酒回来,这几天到处都是请陈旺达吃饭的。

    “听人说你们回来了,看样子混的不错。”

    刘勇和夏晓兰都穿着新衣服,不说扎眼吧,在七井村这样的乡下也不低调。刘勇就不是锦衣夜行的人,赚到点钱该咋花就咋花,他不摆阔,也不稀罕装穷。

    不过听到陈旺达调侃,刘勇还是摸了摸后脑勺。

    夏晓兰把给陈旺达带的东西递过去,“陈爷爷,感谢您在旧的一年对我们的照顾,新的一年快到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陈旺达对夏晓兰就很和颜悦色:

    “你今年考一个好大学,比啥东西都好!对了,你和你妈的田已经划下来了,我问了一下村里人的意见,也同意把你舅家旁边的一块空地分给你们母女俩当宅基地。”

    责任田和宅基地都分到手了?

    刚才来陈家真该把她妈带上,刘芬肯定很高兴。

    刘勇也高兴,“谢谢达叔,让您费心了!”

 152:盖房养老?(417票加更)

    152:

    人都应该有根。

    后世挺多人做生意发了财,也没说把农村的几亩地和破房子丢掉。

    衣锦还乡不仅是炫耀,更有华人民族的故土情怀。

    有了根,人在外漂泊也不虚,混的再差,还有个回老家的退路。夏晓兰回家告诉刘芬这个消息,她果然很高兴,要不是时间太晚,真的会摸黑去看看分到的田。

    刘芬兴奋的大半夜睡不着觉,问夏晓兰能不能在母女俩分到的宅基地上盖房子。

    “妈将来就和你舅舅一起养老了。”

    夏晓兰无语,“妈,您还不到40岁,说啥养老!”

    夏晓兰重生前差不多就是刘芬的年纪,可怜她连个人婚姻大事都没机会解决,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也不敢松懈,并不觉得

 153:亲姨你都不认识(447票加更)

    一个女人呼痛,夏晓兰的头也痛,她还以为又是谁家来帮忙的女人,抬头一看,却是一家子站在门口。

    三十多岁的女人,有点眼熟,夏晓兰敢肯定自己没见过。

    女人剪着齐耳短发,脸上还抹了粉,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毛呢大衣,不像是乡下妇女。夏晓兰张张嘴,到底没叫出声。

    女人仔细一看夏晓兰,反而把她给认出来:

    “夏晓兰你傻啦,亲姨都不认识,你妈就这样教你的?”

    夏晓兰总算把那怪异的熟悉感和眼前这女人给比配上,可不就是她那个嫁到临县去的小姨刘芳吗?“夏晓兰”记忆里,上次见这个小姨还是七年前,一下子她愣是没给认出来。

    刘芳都有好几年没回娘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嫁去了千里之外呢。

    夏晓兰这一怔,刘芳已经挤过她走进屋。

    小姨夫板着脸,看上去颇有威严……记忆,小姨夫梁秉安是国家干部,几年没见,人家官儿或许更大了,有点架子也是应该的。

    “姨父,您往里面请。”

    梁秉安听见夏晓兰叫他,才点点头。

    “你们表姐,快叫人。”

    刘芳和梁秉安生了一女一子,女儿梁欢比夏晓兰小两岁,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儿子梁宇今年才11岁,三四岁时见过夏晓兰,早对这个表姐没了印象。但夏晓兰简直是他见过最好看的人,穿得也好看,比他姐梁欢都体面,梁宇毫不迟疑叫了“表姐”。

    和梁宇一比,梁欢就不行了。

    16岁算是大姑娘,梁欢自视甚高,没想到被几年不见的乡下表姐给比了下去,她把头扭到一边,跟着父亲梁秉安进了屋。

    红花还要绿叶衬,夏晓兰显然就更喜欢有礼貌的梁宇。

    梁宇缠着夏晓兰问为啥之前没见过表姐,夏晓兰说自己住在乡下,和梁宇家离的远。梁宇满脸不信,“表姐才不是乡下人,我妈说乡下人都又穷又脏。”

    夏晓兰无语,小孩儿懂啥,还不是大人教的。

    记忆小姨刘芳的确是嫌贫爱富,都几年没和娘家走动了,不知道忽然回七井村干啥。

    夏晓兰领着梁宇进屋,有亲戚上门,她肯定不能再去找陈庆。

    先进屋的刘芳有点呆,倒没想到今天刘家有这么多人在。杀鸡宰鱼的,看来是要吃团年饭?她想起了自己上次回娘家,大哥刘勇去邻居家借了一只鸡回来待客,让她在丈夫梁秉安面前很没面子。那顿饭吃到一半,兄妹俩就吵了起来,两家人不欢而散,刘芳赌气连饭都没吃完就走,一晃好几年,和娘家的兄姐全断了来往。

    这次回来,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杀鸡宰鱼的,还有这么多村里人来帮忙,看上去挺兴旺。

    刘芳有点讪讪,叫了声“大哥”,刘勇把手里的鸡肠子扔下,原来不是看花眼睛,是他小妹刘芳回来了。

    刘芬性格柔顺,刘芳却很泼辣,两姐妹间但凡有利益相争,吃亏的总是刘芬,刘勇对刘芬自然更偏爱。但好几年不见刘芳,别管当初兄妹俩吵得再厉害,刘芳主动回了娘家,刘勇肯定不能再计较。

    “凤梅!阿芬,你俩快出来,小芳回来了。”

    李凤梅早就在厨房里听见了,要说刘家所有人里,她从前就是和刘芬不亲近,可最讨厌的就是刘芳——刘芳上次回娘家吵翻天,就是李凤梅刚生儿子刘子涛的时候,好好的喜事,被刘芳搞得不欢而散,李凤梅烦死这个趾高气扬又嘴贱的小姑子。

    不行,不能生气,大过年的,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呢。

    李凤梅挤出一个笑脸,和刘芬一起放下手里的活。

    “嫂子,二姐!”

    “小芳回来了呀。”

    刘芬是真高兴,她也有好几年没见小妹,不想念才怪。

    刘芳这次回娘家,大半原因就是为了二姐刘芬,看刘芬比记忆老了些,精神头却还不错,又有外人在场,刘芳暂时忍下一肚子的话。

    夏晓兰几人都忙着接待大稀客,把刘芳一家人招呼到堂屋里住。

    夏晓兰给梁秉安泡了一杯茶,又抓出许多糖果

 154:小姨回来干啥?(477票加更)

    夏晓兰觉得自己上辈子没啥姐妹缘,这辈子也是。

    上辈子表姨的女儿不喜欢她,这辈子夏家两个不用说,今天见面的表妹梁欢态度也挺醉人。

    面对梁欢不怀好意的询问,夏晓兰很坦然,“是呀,我现在住舅舅家。谢谢舅舅能收留我和我妈。”

    确认了夏晓兰真是寄人篱下,梁欢有欢喜,也生起新的疑问:寄人篱下还穿得这么好,是舅舅家太有钱了,还是这个表姐真的和传闻一样作风有问题?

    梁欢更倾向于后一个可能。

    毕竟舅舅刘勇就是农村人,表姐也不是舅舅亲女儿,这个家一看就很穷,哪能供得起表姐穿衣打扮。

    梁欢有点嫉妒夏晓兰的穿着,衣服和裤子不说,脚上踩着的肯定是真皮靴子。

    一双冬天的皮靴子,咋说也要几十块钱!

    梁家也能让梁欢穿得起这样的皮靴,但梁家是啥条件,乡下表姐凭啥能和她相比?

    “表姐,我听说……”

    “梁欢,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年纪不大,嘴这么碎,哪里有好女孩的教养?”

    梁秉安一生气,梁欢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刘芳心疼的要命,搂着已经16岁的梁欢一直哄。

    夏晓兰趁机找了借口,“姨父,我再给您端盘点心来。”

    梁秉安正觉得女儿丢脸,看夏晓兰如此有眼色,也松了一口气,和颜悦色道:“你去帮忙吧,我看今天家里不少人吃饭,一会儿我叫你小姨也来帮忙。”

    夏晓兰把堂屋的门带上。

    哭啥哭啊,大过年的也不嫌晦气。再说还有村里人在呢,夏晓兰不想人家看热闹说闲话,懒得和小姑娘争吵,她和梁欢都七年没见面,梁欢的恶意来得莫名其妙。

    总不能姨父梁秉安多和自己说几句话,梁欢就要吃醋吧?

    那夏晓兰只有离这家人远一点。

    刘勇在屋檐下抽烟,他对刘芳也挂念,也兄妹俩单独相处总要吵架。妹夫梁秉安总是高人一等,刘勇这农民大舅哥很有眼色不去讨人嫌。

    “你咋出来了?”

    大过年的,夏晓兰不能叹气。

    “我把小表妹给惹恼了,这些城里小姑娘真难哄。”

    “哄啥哄,你就比梁欢大两岁,她被你小姨惯坏了,不用理她。”

    刘芳和一般人还不同,大部分人重男轻女,她是重女轻男。对儿子梁宇也心疼,却没有心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