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回去不行,夏老太能闹夏晓兰和刘芬,也能跑来张记门口打滚撒泼。

    张翠深知她婆婆有多么不讲理。以前这不讲理用来对付老二一家刚好,现在老二一家夏老太通通管不到,可不就是要来折腾别人了么。

    张翠夫妻还以为叫他们回家是说夏红霞工作丢了的事,张翠在路上就排演好回家要如何讲她的不易,店里她又做不了主,因为夏晓兰的缘故现在生意不好,她弟弟和弟媳妇只能请红霞先回家。

    想了一肚皮话,刚刚踏进家门,一只臭布鞋就迎面飞来,砸在张翠头上。

    “你还晓得回来啊,在县城当着老板多自在,红兵他们在乡下把你家地种了,你连一口饭都舍不得给侄女吃!”

    张翠捂住脑袋,她不给夏红霞吃饭,夏红霞还能长胖一圈啊?

    等等,老太太话里的意思,是知道“张记”属于她和夏长征了!

    张翠红着眼眶,“妈,哪个又在你面前说瞎话,我和长征能做主吗?那店可是——”

    “大嫂,那店是谁的?”

    王金桂说话阴阳怪气的,截住了张翠的话头。

    夏老太阴着脸看着她,“那店是谁家的?亲家母到处讲,你这个当女儿的多大方,给娘家人开着高工资,在县城赚了大钱,你还敢回来给老娘睁眼说瞎话!”

    张翠想跳河的心都有了,千防万防的,没想到是她娘家人泄露了底。

    夏子毓说要闷声发大财,张翠觉得有道理。在县城赚再多钱,她回家后一个字不吭,旧衣服继续穿着,财不露白。从摆小吃摊算起,也有三年光景,大河村哪个知道风声?泥腿子们八百年都不进一次城,张翠一直没露出破绽。

    夏长征狠狠瞪了张翠一眼,“张记到底是谁的本钱,你今天把话给我说清楚!要是再敢说谎话,我也学大军,和你离婚!”

    王金桂翻了个白眼。

    大哥演戏可真像!

    夏老太却是打从心底就偏向自家人的,还真以为连夏长征都不知道。

    “老大,你媳妇的心太大了,居然连你都瞒着,她开店赚的钱哪里去了,是不是拿去偷人养汉?”

 221:夏家的炸掉引爆了(2更)

    夏老太这话让张翠脸都气红了,她虽然知道夏长征的意思,但被夏老太说偷人养汉,张翠也急啊!

    夏长征脸色讪讪:“妈,您说啥呢,让孩子们听到像啥样。”

    张翠低着头不说话,夏老太骂了她足足有半小时。

    夏长征也骂,母子俩一唱一和的,配合的很是默契。夏老太心头那口气出了大半,才对张翠冷笑,“家里没分家,你把之前赚的钱拿出来,以后店里的事你和老三家的一起管。”

    王金桂简直喜出望外。

    张翠抬头瞪着眼睛。

    让她把“张记”交公?

    老太婆想的倒是挺好,“张记”是怎么开起来的,连夏长征都没出气。全是她张翠一手一脚,从推着流动摊位到终于有店面,一点点练手艺,一点点攒本钱。现在让她把店交公……那她情愿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骂老婆是演戏,自家的钱凭啥要分给夏红兵家一半?

    不分家现在都成老黄历,夏长征咳两声:

    “妈,让她把赚的钱交给我就行,店和红兵两口子有啥关系,家里的农活不要人做啊?”

    夏红兵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立刻跳出来,牢牢抓住夏老太的话头:“大哥,话可不是那样说的,大侄女的时候就说大家是一家人,让我们都掏学费。这钱我和二哥出没出?你们家偷偷在县城赚大钱,还要榨弟弟们的血汗钱,这事儿做的也太不厚道,我大侄女也是,大学生多金贵,明明不缺学费和生活费,竟也心安理得接过叔叔们给的钱……我要去问问大侄女,这事儿她到底知不知情!”

    夏红兵虽然没掏多少钱,说起来是很生气。

    那时候他不知道张翠在县城开店,真是傻乎乎掏钱送夏子毓上学。夏子毓不是考上大学才让全家凑钱的,念高开始,每个月都要送生活费去学校,夏老太就怕大孙女吃的差了影响学习。

    不仅是供夏子毓,张翠在县城给夏子毓洗衣做饭没收入,也算是被全家人养着。

    养个屁呢,全家都被老大一家三口给骗的团团转,他二哥最傻出力最多,他夏红兵也出了好几年钱啊。

    “张记”的老板曝光,夏家自然是吵翻天。

    张翠是不可能把钱交出来的,夏长征想分家。

    夏红兵却不好对付,和王金桂两人胡搅蛮缠,就是要活生生撕掉老大家一块肉来。分家他才不同意,他也不想一个人在家种地,要不那店都不开,两兄弟一块儿回家当农民,要不就把张翠娘家人弄走,把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换上去。

    “大哥,兄弟齐心才能干大事,别人都是外姓人,咱俩才是一个姓。”

    一个姓,同一个娘肚皮里爬出来的,也没有睡一张床生儿育女的夫妻亲密。夏长征脑子有毛病才会听夏红兵的话,可夏红兵性格和夏大军不一样,一点都不好糊弄,几个月没咋相处,夏长征觉得这个弟弟变得像滚刀肉。

    偏偏夏老太在气头上,是和夏红兵站在一个阵营。

    夏长征是想不管不顾分家,夏老太和夏红兵却不肯放他脱身,吵到最后没分成家,还退了一步,同意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去店里帮忙。

    至于张福满和江莲香,肯定是请不起了。

    张记现在生意不好,哪能同时请四个人?

    再叫张翠把之前赚的钱交一半出来,张翠咬紧牙不吐口:

    “真是没存下钱,开这个铺子到处送礼,要是有钱我早把俊宝接到县里上学了!”

    她这话谁也不信。

    夏红霞在旁边想说都看见张翠拿了好多钱给夏子毓,她亲爹夏红兵觉得也不能把大哥两口子逼急,就没让夏红霞说出口。

    夏红兵笑嘻嘻的讨好亲妈:

    “您就该去店里坐镇,我看我们都一起搬到县城住,在家种地没几个钱,还是城里人的钱好赚。”

    夏老太被小儿子捧得舒坦。

    到城里住当然好,县城里热闹,而且买啥都有,街上干干净净,不像乡下到处都是狗屎和鸡粪。听说城里人用水都是自来水,煮饭全是蜂窝煤,不像乡下要挑水喝劈柴烧。城里人也不用下地干活儿,每个月单位发工资,买米买油吃。前几年城里人是各种节衣缩食,新衣服要攒布票才能做,可农民就更没有地方找各种票据了!

    买自行车都要“工业卷”,农民哪里去找。

    农民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当城里人,要不夏子毓考上大学,夏家上下咋那么高兴?

    考上大学的夏子毓会先成为城里人,有出息的话带着全家当城里人。

    夏老太想到城里人的生活,也十分羡慕向往。这时候她都忘了家里人全是农村户口,一大家子全跑去城里住,家里的地谁来种?不种地,每年的公粮要照缴,提留款也得出……除非像夏大军那样跑的无影无踪,一家子跑去安庆县,村里的干部就不会催缴这些钱粮了么!

    夏长征一个头两个大。

    家里不留下人种地,交公粮让他全部花钱去买啊?

    “妈,接您去县里住是应该的,谁反对我揍死他,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吧,我们都挤在店后院,那地方有几间房您上次也瞅见了,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得下?”

    店后院有四间房,撵走张满福和江莲香,房子其实也能住下。

    夏长征和张翠两个带着儿子夏俊宝住,夏红兵家人口多写,夏红兵和王金桂两人住一间,两个小儿子住一间,夏老太就委屈下和夏红霞挤一挤。

    四个房间不是挺完美?

    那些房子小的城里人,住的比这还挤呢!

    张翠看见夏老太和夏红兵两口子商量的兴高采烈,也把贤良淑德的面皮扯下:

    “家里的田地谁来照看我就不说了,都搬去县城住,家里几个男娃都辍学是吧?我和长征都是没地位的个体户,可解决不了三个小孩儿上学的问题!”

    她儿子夏俊宝要去城里上学,张翠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托人,可夏红兵和王金桂能生啊,除了夏红霞还有俩儿子,这都要算到张翠头上,她就是离婚也不肯养的。

    离婚!

    这年头忽然冒出来的,却咋都压不下去。

    张翠想着,她还有哪里需要夏家人帮助。

    老二两口子倒是可以压榨的老黄牛,可老二一家都跑了,老三夏红兵一家子都是偷奸耍滑的,真要把她逼急了,还不如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你要是敢把这群人带去县城让我养,这日子也不用过了!离婚,我们离婚!”

 223:个体户都好爱学习(4更)

    商都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籍肯定是有用的,刘勇每天学的废寝忘食。

    但那些枯燥的字资料如何能和彩图比呢!

    夏晓兰是因为在后世见过无数的装修实例,她自己装修过房子,她的工作和生活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实例展示,她住过的酒店,甚至随便逛过的商场,随手买过咖啡的咖啡店……很少有不装修的地方。脑子里见过无数的装修,她甚至还见证了从90年代以后国内装修风格的变迁,她不是学室内设计的有啥关系,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一个房子大致该怎么装修。

    刘勇就不行了。

    农民出身,见识的装修实例少,现在图信息传递的方式又落后,让他凭空去想象简直太难。

    有了彩图的装修类杂志,简直是拯救刘勇于水深火热。

    他拿到这些资料,比收到夏晓兰送的公包还高兴。夏晓兰要拉他去裁缝店订做西装,刘勇还嫌弃耽搁时间,李凤梅也搞不懂:

    “你舅那样还穿啥西装啊,就算要穿西装,在店里随便拿两套不就行了?”

    夏晓兰说店里的西装不行,“舅舅要是把康伟家房子装的好,在京城就能接到订单,穿衣打扮上就得让人相信他有实力。”

    刘勇被拉去裁缝店里。

    自然不是那家夏晓兰租借过熨斗的店,商都的裁缝店多着呢,只要出得起钱,好料子也有。

    就是夏晓兰时间上催的急,让裁缝店老板挺为难。

    对开店做生意的人来说,没有困难是大团结不能打倒的,如果有,一定是大团结给的不够多!夏晓兰不吝惜工本费,裁缝店同意三天替刘勇赶制出两套西装,夏晓兰又要求西装要合身,不要搭住手背的长袖子,也不要堆在脚踝处皱巴巴的裤脚。

    垫肩可以有一点,但不能太夸张。

    总之衣服一定要和刘勇的身形刚好合适,夏晓兰给裁缝师傅的话是:

    “西装的大小,里面只能添件衬衣和毛线背心,不能再宽松更多了!”

    这么紧?

    现在没有人这样做西装啊。

    冬天穿西装里面还要加毛衣,一件西装做的那么小,万一长胖点,或者天气冷想多添件衣服在里面,岂不是扣子都扣不上?

    裁缝师傅深深皱着眉,他就烦和完全不懂行的顾客打交道。

    可这个不懂行的顾客看起来十分不缺钱,选的是最贵的料子,给的是两倍的工钱,裁缝师傅照着夏晓兰的说法记尺寸,再三强调,衣服做出来不好看可不肯退。

    尺寸如此扣扣索索,刘勇的个子也不高,这样做出来的西装别人想穿都不合适,夏晓兰要是不要货,裁缝店都找不到其他买家。

    “我肯定不退货,让您费心了。”

    得,出钱的人说了算。

    走出裁缝店,刘勇向来大方的人都很肉痛。他一直以为自家店里卖的衣服就算贵,没想到商都还有这么黑的裁缝店,一套西装两百多,夏晓兰给他订了两套,花了500多!这钱刘勇咋可能让外甥女出,是他自己掏的。

    人靠衣装马靠鞍,刘勇对京城也发憷。

    他没去过京城,对首都有天然的敬畏心,怕自己是小地方人在京城丢人。没反对做这么贵的西装,刘勇还有个顾虑:康伟和周诚那么熟,家里人肯定相互认识,他要是在康家人面前丢人,和在周诚家人面前丢人有啥区别!

    可不能给外甥女丢人,刘勇挺挺胸膛:

    “我们啥时候订票,你真的要一起去?要我说你在家里复习也行,还剩4个月就高考……”

    康伟家咋装修?

    刘勇拿到了一些装修杂志,了不起就依样画葫芦。

    夏晓兰摇头,“我顺便去看看周诚。”

    刘勇心里那个酸哟!

    周诚有啥好看的,人又不会跑掉。

    年轻人处对象就是稀罕,才分开多久呀,就要跑去见周诚。刘勇脑子里观念还是时下的主流,和军人处对象当军嫂的,一年见上一次的都不少,相隔两地的,哪能个个像夏晓兰这样跑去部队看望?也就是夏晓兰不缺钱,来回的火车票多贵呀,普通人家一个月生活费咯。

    所以说嘛,高考前处啥对象,多分心呀。

    刘勇一面吐槽,一面还要记着当舅舅的身份,替夏晓去订火车票。

    刘勇从商都这边带两个工人过去,加上他自己就是3个人,木工可以在京城请。再加上夏晓兰和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学生龚洋,一共就要订5张去京城的火车票。

    三天后,刘勇的两套西装做好。

    夏晓兰在店里给他挑了两件衬衣搭配着,从试衣间里走出来,刘勇看着试衣镜里的自己,觉得一套西装两百多,钱没有白花!

    刘家人长得都不错。

    要不夏晓兰也不肯长得这样好看。

    不过刘勇小时候营养不够,他身高不足一米七,人也挺瘦,就显不出男子气概来。

    这套西装上衣偏短,裤子又长度合适,穿在刘勇身上把他显高了。衣服合身,精气神充足,他除了皮肤黑,五官长得着实不错。

    李凤梅呆了呆,这是她男人?

    儿子都上小学了,李凤梅第一次发现她男人长得挺俊。

    夏晓兰把公包递给刘勇,他夹在腋下,试着走了两步:“是挺像那些南方老板。”

    夏晓兰把舅舅包装一番,才出发去京城。龚洋提着个包,里面装着他的换洗衣服和画画工具,他给老师同学都说是去京城写生,同寝室的都羡慕他。

    龚洋也没想到呀,就是帮人画几张海报,咋就把自己画到首都去了?

    “龚洋,你看看这些杂志。”

    上了火车,龚洋还没回过神来。

    夏晓兰把杂志放在他面前,里面有不少设计师的作品。

    龚洋还以为这趟去京城只有他和夏晓兰,和年轻貌美的夏晓兰同车十来个小时,龚洋肯定会手足无措。后来知道了有夏晓兰的舅舅他才不紧张,刘勇向来穿得普通,还到商都大学图书馆借书,龚洋和刘勇打过两次交道。

    上车后发现,印象的衣着普通的刘勇,穿得十分正式。

    西装领带配公包,到底是去京城做多大的生意啊!

    更叫龚洋看不懂的是,火车开动后,夏晓兰从包里摸出一本书看起来。他以为是看家装杂志,定神一看,居然是一本高化学——龚洋满脑子都是问号,个体户看高化学干啥!

 224:烤鸭就认全聚德(5更)

    夏晓兰塞住耳朵就能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丝毫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刘勇见龚洋满脸疑惑,他本人对夏晓兰最得意的不是会做生意,而是夏晓兰会念书啊。明明得意的要命,刘勇却用矜持含蓄的口气向龚洋解释:

    “咱们别打搅她,她今年7月份要参加高考的。”

    参加高考?

    龚洋顿时肃然起敬。

    他不知道夏晓兰的成绩,存粹是为夏晓兰上进的态度。当个体户咋啦,个体户也不忘学习,谈生意的途都要抓紧时间看书。哪怕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凭着这端正的态度,龚洋就很服气。

    龚洋受到刺激,也不敢再发呆,连忙翻起夏晓兰给的杂志。

    刘勇也在抓紧时间充电。

    同行的两个泥瓦工面面相觑。干个泥瓦工,能从商都跑到京城就够奇怪了,一起去5个人,就有三个在火车上看书的,到底是去装房子还是上学啊?

    两个工人都不敢大声搞出响动。

    商都到京城很快,只要十来个小时。早上7点的车票,下午点火车就停靠在了京城的站台。全国各地的人到首都都有点朝拜的心态,夏晓兰也不由多看了两眼这时候的京城西站。

    康伟早守在站台上,百无聊赖的等,听说“商都京城”的火车靠站,他就抬起头张望。

    夏晓兰那张脸太有辨识度。

    加上她身材高挑,别管周围挤着多少人,都不会被忽略,康伟很快发现了夏晓兰一行人的踪迹。

    “嫂子!嫂子我在这儿!”

    康伟像个窜天猴一样在原地蹦跳。

    手舞足蹈的,夏晓兰也瞧见他了,就往这边走。

    “哟,刘叔,您这身可真派头。”

    穿西装打领带,还提着公包,康伟一时都不敢和刘勇相认。

    “这不是怕来京城丢你人吗?晓兰非得给我订做了西装。”刘勇说着,又想起来夏晓兰说的话,康伟现在算是客户,他赶紧给康伟递了一张名片。

    康伟有点懵,反应过来后竖起大拇指。

    他十分羡慕:“叔,您这样的才像大老板!”

    刘勇肯定没康伟有钱,但刘勇的派头足。康伟赚了不少钱,自己跑长途倒腾香烟时穿得一般,如今在京城依旧做着这门生意,也不敢太高调。赚了钱康伟还没学会花钱,看到刘勇的打扮,他有几分意动。

    “走吧,先出站再说。”

    夏晓兰坐了十个小时的车,就学习了七八个小时,在火车上吃了午饭,此时肚子饿的呱呱叫。

    3月的京城还没暖和,康伟就穿着夏晓兰送的那件羊毛大衣,他长得是不如周诚好看,身上那种天之骄子的自信,根本就掩饰不住。

    龚洋反应过来康伟就是让几个人从商都赶来的“客户”,态度上有点拘谨。

    两个泥瓦工更不用说,脚踏实地的站到首都的地界上,就光顾着激动了。

    康伟开始还以为龚洋也是跟来的工人,挺诧异这工人看起来挺弱,听说龚洋是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康伟多看了两眼。

    哦,也就是个普通人,对诚子哥造不成威胁。

    康伟都见过两个周诚的情敌了,多一个美术系的学生喜欢诚子哥媳妇也不奇怪。

    赚了钱不知道咋花的康大老板,借了一辆吉普来接人,这年头路上不会有交警查超载,6个人挤一辆车,康伟直接拉到了全聚德。

    来京城的人,不吃吃东来顺和全聚德,那不是白来了吗?

    就算到了夏晓兰生活的年代,全聚德早就被其他烤鸭店干下去,在外地人的认知里,全聚德的烤鸭还是要吃一吃的。在84年,全聚德绝对是招待外地友人的好去处,用首都人的话来说叫“有面儿”。首都大老爷们儿,做事不就图个有面儿么!

    要说请客的套路,康伟是不如周诚的,周诚从小就有当老大的觉悟,请客吃饭从不小气。

    按说两人家世背景相仿,周诚有些本事愣是像天生的,康伟不服气都不行。今天要是周诚来安排,绝对不会选全聚德……不过康伟这样水平,土包子如刘勇还是要学一学的。

    84的全聚德名气很响,刘勇一看那菜单,又觉得不算特别贵。

    一只鸭子才10元左右嘛。

    咦,他为啥用了个“才”字?

    是不是买过20斤的大青鱼,对吃饭价钱的承受能力变高了!

    刘勇在那里胡思乱想的,首都也才这消费水平,他们家平时在吃上面是不是太舍得了。

    “嫂子,你喜欢吃啥自己点,不要客气。”

    烤鸭肯定是必点的,康伟一口气点了两只烤鸭,夏晓兰示意龚洋他们也看看菜单。龚洋和两个工人再傻也心里有数,这顿饭他们都是顺带的,哪会真拿起菜单点菜啊。

    再说了,一份菜也要几块钱,他们那里会随便瞎点。

    “每人一份鸭骨汤,要大份。干炸里脊、木须肉……芙蓉鸡片,赛螃蟹。”

    夏晓兰也和康伟客气,一口气点了七八样菜。

    酒是康伟自己带到的茅台。

    夏晓兰会吃烤鱼,康伟自然不用说,等烤鸭上来了其余四人就跟着学,好歹没出丑把一顿饭吃完。龚洋连打饱嗝都是一股烤鸭味儿,他也被康伟劝了一杯酒,桌子上的菜自然是一扫而光。

    康伟又送他们几人去招待所。

    看着特别普通,走进去发现环境还真不错。

    夏晓兰问贵不贵,“这钱可是我们自己出呀,不能超出预算。”

    康伟都想哭丧着脸了,“我们单位的招待所,嫂子你要自己来住肯定不便宜,这不是有我嘛。”

    “你还有单位?”

    “你这话说的,我当然有单位啊!”

    养老的工作那也是工作嘛。

    工作是康伟二叔安排的,他就算赚了钱,这份工作也不敢随意丢掉。不准时上班没问题,要是一说不干了,肯定有人要通知康伟二叔。康伟不想家里闹矛盾,混日子的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