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大军和老婆刘芬多年就养了个独女,就是小破鞋夏晓兰。
夏红兵则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把夏家有几口人掰扯清楚了,又说夏晓兰的事儿:
“就是个搅家精,娇滴滴的不干活儿,乡下人养闺女又不是养大小姐。不像她堂姐那样是个的料,磕磕绊绊念完初没上学,自己不愿意努力,摘别人的果子倒是挺厉害。县里前几年来了最后一批知青,大河村就分到一个,那后生长得很周正,也愿意上进,听说这几年一边干活一边也没把书本丢下。人和人能说到一块儿去呗,男知青就和夏子毓成了一对。今年两人双双考上大学,就在家长面前过了明路,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就是那夏晓兰,眼红她堂姐考上大学又挑了个好男人,要跳出来和堂姐抢男人。趁着她堂姐不在,青天白日的就脱光了勾引未来姐夫!”
“未来姐夫实诚人,愣是把脱光的小姨子护送回家。”
“呸,未来姐夫不上钩,她不是还和邻村的张二赖滚上了?”
“勾引姐夫不成功,堂姐还没怪她,流言传遍了,家里长辈骂她几句,又是撞墙又是跳河的!”
“就是装的,没死成,被夏家赶出去了。”
“连她妈都受她牵连,母女俩一块儿回娘家……老刘家也是倒霉。”
这些人不仅讲八卦,还绘声绘色的讲细节。女人们讲,地里干活的男人们也笑,夏晓兰干出来的丢人事成了消解疲劳的好谈资。
康伟都听不下去,他实在想不到第一次见面,在面摊上把他惊艳了的年轻姑娘,有着如此生猛的过去。赶上京城那些混街面儿的大妞们了,实在厉害厉害,女混子们也知道爱惜名声,没想蠢成夏晓兰这样,乱搞男女关系还众人皆知。
低调点不行吗?
就说脱光了勾引姐夫那事儿,咱非得要青天白日去做,等天黑都等不及呀!
康伟不敢去看周诚的表情。
周诚也默默在路边上蹲着听,两人脚都蹲麻了,有关夏家的热闹事才讲完。周诚默默听完,又默默招呼康伟上车,一直没说话。康伟想,诚子哥好不容易想谈恋爱了,谁知道眼神不太好,一下挑了夏晓兰,心里可不难受着呢。
他善解人意,还是从此别提这个名字,也别说这件事。
反正诚子哥以后也不干这生意,路过安庆县的机会很少,慢慢就把这糗事忘了。
回到招待所,康伟要收拾东西退房,周诚叫住他:
“你干啥?”
康伟小心翼翼解释:“咱不赶着回京吗?要不明天早上再走,这破地方也没啥好呆的。”
周诚点了根烟,烟雾给他的俊脸蒙上了一层薄纱,康伟看不清他的表情:
“谁说要走了?你把东西给我放下。“
康伟难以置信,就这样还不走?
“诚子哥,你该不会是想找她对峙吧?我劝你别这样,女人都可会骗人了!”
夏晓兰肯定是不承认的!
谁干了这种事儿会承认啊,人对自己的行为是要美化的,周诚就是从前没处过对象,一动心就遇到了狐狸精型的,两人本事差太多,给迷住了。至于夏晓兰先前在饭店说的话,也是欲擒故纵,大义凌然拒绝了,让周诚越发丢不开手。
康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没把周诚说服。
周诚打小就是个主意特别正的人,有带头大哥的气质,康伟他们一起的小年轻都听周诚的话。周诚行情多俏啊,眼看着要栽在一个小村姑手里,康伟快要急死。
“哥,你冷静冷静。”
“小伟,你知道为啥你得叫我哥不?”
周诚回答的牛头不对马嘴,康伟望着他。
周诚却惜字如金:“因为你傻。”
康伟想,再傻也没有您傻呀,都被狐狸精迷了心窍啦。
“你明天去吧张二赖这人给我找出来。石坡子村的,有名有姓,我相信你找到他不难。”
这是要和夏晓兰的奸夫对峙了?
找就找呗,看来诚子哥还是不死心。
“哥,你不和我一起去?”
周诚摇摇头,“你嫂子明天不是要来县城卖鸡蛋,我怕她一个人太累!”
康伟张大嘴巴。
他还以为诚子哥要找夏晓兰对峙呢?搞半天是怕人家太累?那之前夏晓兰也是一个人卖蛋啊。康伟不想和魔怔的人争辩,把石坡子村的张二赖找出来也行。再在安庆县多耽搁一天,诚子哥总要死心了吧?
第二天一大早,康伟就开着车到石坡子村去了。
石坡子村和大河村是一个方向,因河岸有石头铺的一处码头而得名,他开车也不怕碰到夏晓兰。周诚还是在之前的路口等,不到七点,夏晓兰就骑着自行车到了。
“周大哥!”
夏晓兰踩了刹车,没想到这人又等在这里,看来是真没有被她的名声吓跑——两种情况下,男人不会介意女人名声如何,一种是爱惨了女人,除了她这个人,根本不在乎什么条件、名声和家世等外物;另一种就是男人只想玩一玩,又没打算娶回家当老婆,谁管你名声咋样?
夏晓兰不知道周诚是哪一种,不过周诚暂时表现出来的还挺尊重人,她也就正常和对方以朋友关系交往呗。
“你今天还是这么早。”
夏晓兰点头,“我今天不在安庆县卖鸡蛋,刻意出门儿早点,想去省城转一转。”
024:和周诚上省城
去省城?
安庆县是奉贤市的下辖行政区。
奉贤市与省城商都紧邻。
商都是省会城市,和安庆县距离倒不是特别远,不过县里的居民无事也不会去省城就是了,农民卖农产品更多的还是在乡镇上,到县里卖东西的人都少,更别说去省城。
从这点来说,也不知道夏晓兰哪里来的胆子。
“我看卖鸡蛋的声音安庆县还能做几天,你这么着急去商都?”
周诚的胆子也很大,对夏晓兰的行为没意见,就是不了解她的做法。
夏晓兰喜欢和聪明人说话,她重生后第一个交流无障碍的是舅舅刘勇,第二个就是周诚了。周诚没有觉得倒卖鸡蛋的生意能在安庆县一直做下去,他还给了自己的判断“还能做几天”,夏晓兰也不隐瞒:
“去商都看看市场情况,我今天还带了别的东西,在安庆县不好卖。”
周诚接过她的自行车,往后买箩筐里一看,一边是盖着稻草的鸡蛋,另一边箩筐里却铺着防水的塑料布,里面有把半框东西拱来拱去的。
“鳝鱼?”
周诚砸吧了下嘴,“好东西。”
夏晓兰肯定是精挑细选过的,箩筐里的黄鳝个个都有男人大拇指粗细,正是肉质肥厚的季节,和20斤左右的大青鱼是同一等级的食材。
遇到手艺好的,黄鳝比大青鱼还有吃头。
“这东西在安庆县是不好卖,你怎么……”
周诚话说到一半儿没说完。
他想说你咋都选些麻烦生意呢,倒卖鸡蛋够辛苦了,现在又要卖水产,都不是轻省的活儿。不过想到昨天打听到的消息,夏晓兰被赶出家估计是身无分的,除了舅舅帮扶,夏家那边都恨不得她去死,轻省赚钱的生意需要本钱和人脉,夏晓兰一个都不占。
他想到这一点心里不舒服。
不是相信了那些流言,就像第一次看见夏晓兰额头上的伤疤,想着她长得那样娇,怎么能吃这样的苦?
夏晓兰笑笑,也没追究周诚未尽之语;
“收鸡蛋也是收,顺便收点黄鳝也不麻烦,这都是几天来攒的,昨晚有人送了20斤黄鳝来,我就拿去省城试一试。”
“你知道去省城的路吗?”
周诚一下子戳了夏晓兰的死穴。
“夏晓兰”是个没见过市面的小村姑,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安庆县,还真没有去过商都。
“鼻子下面一张嘴,我问着去就行了。”
现在的路牌不像后世那么密集,不过大方向找对了,再找人打听下。
周诚不知道该不该说夏晓兰是傻还是胆子大。
现在人们为啥不愿意出远门?交通不方便,没那经济基础,还有原因就是路上也不太平。像他们从京城到沪市,跑长途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上路的,劫道的特别多,一个人打个盹儿,可能连人带车都没了。不过今年夏天开始各地陆续严打,治安要好很多……周诚想到夏晓兰以后每天要往返七井村和商都,真不想放心离开安庆县。
“走吧,我知道路,今天带你去。”
“周大哥,你没有自己的事儿要忙吗?这太麻烦你了。”
周诚睁眼说瞎话,“康伟去附近找个亲戚,他把车开走了,今天走不了,就陪你去趟商都吧。安庆县小的很,没意思。”
他拉长了声音说安庆县没意思,真有点大少爷的嫌弃意味。
夏晓兰哭笑不得,周诚已经从她手里抢走了自行车龙头。
“上来吧,我载你。”
周诚拍了拍自行车前面的大杠,夏晓兰想到那姿势简直像坐在周诚怀里,连连摆手:
“我坐后面就行了!”
“那有点颠,你可做好了。”
周诚一脸正经,似乎根本没有占夏晓兰便宜的心思,让她错觉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后座两边都放了大箩筐,她的脚只能向上弯曲,自行车稍微颠一下,夏晓兰差点往后摔去,下意识就紧紧抱住周诚的腰。
夏天的尾巴上,周诚就穿了一件衣服,夏晓兰的手挨上来,他隔着衣服都能体会到那柔软。
反正夏晓兰也看不清他表情,周诚嘴角上翘:
“你可抓稳了!”
看不见表情,声音里的愉悦根本掩饰不住。
夏晓兰抿了抿唇,总有种被小鲜肉调戏的错觉。
两人到了商都,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周诚早饭都没吃就在路上等夏晓兰,此时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刘家昨晚饭菜丰盛,夏晓兰出门儿前倒是吃过点剩饭剩菜骗骗胃。
“走,先吃饭去。”
商都的街道比安庆县宽,道路两边的楼房也比县城的高,整体面积更是大很多,一会儿功夫是逛不完的。而且商都比安庆县热闹,在安庆县做小买卖的人还有点遮遮掩掩,商都城里小商贩们就很坦然了。
有一条街都是卖吃的。
羊肉烩面、丸子汤、豆沫、胡辣汤、灌汤包子、白吉馍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还有拉面、稀饭、豆浆油条这样全国都常见的,天南地北的吃食,这里都卖!
夏晓兰吸了一口气,五脏腑都在叫嚣着饥饿。
她也是倒霉催的,上辈子年轻时奋斗事业,早餐有一顿没一顿的只为充饥,根本不讲究什么质量味道。等到有钱了,事业上更忙,而她到了新陈代谢变慢的年纪,为了保持体型,她每天早上就喝一杯咖啡……再后来,她就变成了想的吃却没钱的“夏晓兰”。
这热闹的情形让夏晓兰有点触动,她在80年代埋头奋斗的同时,是不是该对自己好一点?
“周大哥,你想吃什么,我请客。”
周诚看出她心情不错,笑起来真是格外漂亮,那双眼睛光泽动人,看人时含情脉脉,让他心情也不由大好。
“你能有几个钱呀?瞎大方!我们京城就不兴女孩子请客那一套,你那天请吃面,把康伟给吓得。”
周诚一边说着,一边拖着夏晓兰进了一家卖驴肉汤的店。
“吃驴肉吗?这天儿吃羊肉有点燥,喝碗驴肉汤,再来一笼灌汤包子,还能顺便向老板打听下商都的情况。”
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
夏晓兰不是那种矫情的,除了蛇虫鼠蚁,常规食物她都敢吃。
她上辈子曾经到商都出差,驴肉汤也喝过几次,还真没有这滋味好。热气腾腾的一碗驴肉汤,不腥不燥,一筷子下去都是驴肉,汤上面飘着的芹菜和葱头也很有滋味。后世连葱和芹菜这样的佐料都是大棚里种出来的,味道一点也不浓郁。
夏晓兰一个人喝了一大碗驴肉汤,又成了一笼灌汤包子。
周诚食量比她大,一碗汤两笼包子,还从旁边的店叫了一份羊肉烩面。吃了东西再打听消息就好办了,听说夏晓兰卖鸡蛋和黄鳝,驴肉汤的老板都笑:
“你走到街尾,那家是卖鳝丝面的,生意好的时候哪天也要用个十几斤黄鳝,出了这条街往右拐没多远就是农贸市场。”
安庆县巴掌大的地方,就算有两个厂子的工人撑着,也没多大消费力。
商都就不一样了。
周诚推着自行车,夏晓兰自己去问鳝丝面的老板要不要黄鳝,人家看了看她箩筐里的鳝鱼,眼睛不眨就买了15斤,猪肉才14元斤,黄鳝是11元一斤,县城的人又有几个舍得拿买肥猪肉的钱买黄鳝吃?
也就是商都是省会,7毛钱一碗的面条上浇着一勺鳝丝,也有人能随便消费的起。
黄鳝是赚钱的,这玩意儿夏晓兰在村里收购价是8毛一斤,一斤黄鳝能赚3毛钱,还比鸡蛋耐颠,夏晓兰顿时决定停了鸡蛋声音,专门卖黄鳝,在11月以前,这生意还能赚两个月呢。
周诚见她激动的眼睛眉毛都在笑,赶紧让她冷静下:
“你还是要找到大买主,一家鳝丝面摊不可能全部吃下你的货。”
025:好脾气不是没脾气
一家鳝丝面店,一天就算能用20斤黄鳝,夏晓兰跑省城一趟用的时间是两个多小时,来往就要花5个小时,只为带20斤黄鳝来商都?
是挺不划算的,她在安庆县卖鸡蛋一天也能赚10块左右,总不能跑的更远了,赚的钱反而降了一小半。
不过她要是每到一次商都能卖掉上百斤黄鳝,就算两天跑一趟商都,一个月怎么也有四五百块。好吧,四五百块一个月也没啥值得骄傲呢,不吃不喝攒两个月钱,还买不起周诚手上一块劳力士。
夏晓兰望着83年的商都市,十分眼热。
到处都是商机啊,可惜她缺少本钱。不仅是商都,现在神州大地已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胆子大的,像周诚这样敢走私的,不知道已经悄然攒下了多少身家。夏晓兰知道自己落后了,但她充满了斗志。
“那就一家家去问,商都难道只有一家卖鳝丝面的吗?面馆不要,还有饭店!”
她额头上的疤又好了些,就像个粉色的花蕾镶在哪里。
夏晓兰特别白,每天顶着烈日到处跑,也没见晒黑。她的声音特别娇,说话再斩钉截铁,听在周诚耳朵里都像是撒娇。周诚也心情大好,明明瞧不上这样赚毛票的小生意,却也被夏晓兰感染了:
“那就试试。”
就夏晓兰这股劲头,就算没有人帮忙,她早晚也会脱离那个流言不堪的大河村。
和这样明媚有活力的夏晓兰一起走在商都大街上,周诚浑身毛孔都舒坦了,其实连手都没牵过,他心激荡的情绪几乎要溢出胸膛……活了20年首次体会到的感觉呢!
两个人一块儿走到了农贸市场。
商都面积大,城南和城北都有大的农贸市场,夏晓兰他们来的就是城南的。
这时候都上午10点了,买早菜的人早回去了,但凡这时候还来农贸市场的,都是不缺钱又闲的。夏晓兰就需要这样的主顾!
两个人出摊果然方便,周诚看着摊位,夏晓兰自己飞快把农贸市场给逛了一圈。
农贸市场不仅卖吃的,还有一家卖衣服的摊位。
有几个年轻女人在摊位上挑挑拣拣,嫌弃衣服老气,摊主瞪大眼睛:“我这都是羊城货,比百货商店的便宜又好看,你们还挑剔!”
摊主扯过一条碎花裙子,说的几个女人讪讪的,干脆丢下衣服就转身走了。
一边走还一边讨论:
“百货商店的衣服太贵了,上次想买一件呢大衣,我的天,你们猜多少钱?要128元!”
“商都这么大的地方,除了百货商店就是地摊货,一个贵一个质量差,就没有时髦又便宜的。”
“走了走了,谁买他的破衣服。”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
夏晓兰知道在羊城衣服批发是很便宜的,她的眼光不说多时尚,好歹比在农贸市场摆摊的人强。去羊城挑一点款式新潮的衣服拿回商都卖,销路肯定不错!
服装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就不是一毛两毛的赚头了。
夏晓兰将这事儿记在心里,又在农贸市场里到处打听。将各类商品的价钱记得差不多,她才跑回她和周诚的零时摊位上,农贸市场是可有随便摆摊的,别挡着过道,交点市场管理费就行,摊位大的多交点,摊位少的少交,夏晓兰怎么会和人争辩这种事,占别人地方赚钱,交管理费是天经地义的。
爽爽快快交了钱,周诚都已经开张了。
他不知道哪里借来了纸和笔,写着鸡蛋015元个,黄鳝12元斤。
周诚的字和他的长相一样,瞧着就很精神。
好几个人将周诚围住,也不知这些大姐是要买鸡蛋呢还是要占周诚便宜:
“别人家鸡蛋都卖斤,你怎么论个儿卖?”
“黄鳝也太贵了!今天猪肉才一块四,添两毛钱我买一斤大肥肉了!”
“小伙子,听你说话不是商都人呐,有对象没?”
周诚真的不耐烦和一帮女人周旋,瞧见夏晓兰回来,抬手一指她:
“我对象回来了,她是卖东西的,我就是个看摊的。”
夏晓兰瞪了他一眼。
要给周诚介绍对象的大姐十分失望,“你们年轻同志就喜欢长这样的,脸圆圆的才有福气!”
夏晓兰被扣了一顶“没福气”的帽子,语气也有点冷淡:“大姐,你还买不买鸡蛋?你看我这个鸡蛋个顶个的大,你要是不愿意论个买,那就按一块五一斤算。”
大的鸡蛋,一斤肯定没有10个的。
大姐还要抬杠:“那鸡蛋肯定有大有小,有人把大的挑走了,买到小鸡蛋的不公平!”
夏晓兰十分赞同,“所以早买的就能挑大的!”
大姐还没说话呢,其他几个人就把她挤开了。她们就是想挑大的,后来的人只能有小的选了。夏晓兰反复强调轻拿轻放、不许拼命摇蛋两个原则,就任由她们挑选了。
夏晓兰为了拿下订单真是什么气都受过,但这不代表她是个软柿子。嫌货不好可以,人身攻击她本人就不行了。她也没理会那个说她没福气的,挺热情的招呼她的真买主。
“姐,您要不买点黄鳝回去?贵是贵了点,黄鳝是大补的,秋天快来了,做一个鳝鱼煲吃给全家人补补身体。猪肉好吃,也要换个口味不是?”
鳝鱼夏晓兰是不会杀的。
这时候买菜都是挎篮子提布袋,塑料袋还没普及,鳝鱼杀死了不好保存,懂吃的人都知道,鳝鱼是要带血下锅才补人。
周诚就在旁边帮忙。
别看夏晓兰长得娇,她骨子里有刚性,敢自己做生意,敢拿剪刀戳流氓的眼睛,也不是一味对买东西的顾客热情讨好,谁涉及她的原则,她就寸步不让。
虽然没赶上早市,商都的人口多啊,农贸市场也是一整天都有人来。夏晓兰这次带了500个鸡蛋,还有38斤黄鳝来商都,除去被鳝丝面店买走的15斤黄鳝,剩下的货不到三个小时就卖完了。38斤黄鳝赚的钱比500个鸡蛋还多,她觉得这门生意真的能好好琢磨琢磨。
“周大哥,你要是不忙,我想在商都转一转。”
026:事业有点小曲折
你想去打听哪里需要大量的黄鳝?”
一番忙碌,夏晓兰热的脸蛋白里透红,好像粉色的水蜜桃十分诱人。周诚看她是哪儿哪儿都顺眼,不过夏晓兰不喜欢他太直白,他委委屈屈将视线稍微偏一下。
夏晓兰点头。
“也不仅是黄鳝,其实乡下的好东西不少,顺嘴问一下也不麻烦,或许就发现了新的门路呢?”
农民攒不下什么钱,因为农产品的收购价本来就很低。
统一卖给国家后,又优先配给大城市,买东西的人没有多少钱,配给不够的地方人们拿着钱又不好买东西。城镇职工也不是都富裕,每个月打下牙祭还是行的。夏晓兰就是在寻找买卖双方消息不对等而产生的商机。
周诚看她高兴,自己就挺高兴。
哪怕顶着厉害的秋老虎太阳,周诚也不觉得疲惫。
不过夏晓兰的生意也不是一帆风顺,找了几家面摊,人家对稳定购买黄鳝都不太感兴趣。除了夏晓兰,本来也有人主动给他们提供黄鳝,这东西商都市里抓不到,周边的农民也有进城售卖的,夏晓兰想要一统这个供货市场,就得先把别人排挤出去……双拳难敌四手,她一个大姑娘又不像周诚和康伟那么厉害,哪能真的靠武力解决问题?
靠低价就更不行了。
乱压价扰乱市场次序,简直是给自己过不去。
别人是零散的卖,那多半是自己抓的,不过是花些时间和精力,并没有金钱成本。夏晓兰的黄鳝却是收购来的,她赚的是差价,价钱压得越低,她的利润越是薄。
真的只能卖零售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