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翠她妈也没客气,第一条提的就是分家。

    第一,夏长征和张翠常年不在家吃住,没理由要管着一大家子伙食,钱各用各的,交公粮和提留款也各算各的。

    第二,夏老太不能跟着两口子去城里住,影响两人做生意。但两口子给夏老太养老,每月负责出钱,夏老太还跟着老三夏红兵住。

    “一个月给亲家20块,每月再加20斤大米和5斤油,就算城里人退休也没有这样待遇的吧?”

    20块,就想把夏老太甩掉?

    夏老太阴郁的眼神扫过众人,“子毓晓不晓得?”

    “子毓在京城念书,和她说这个干啥,子毓的意思是爹妈不离婚,要不今天咱们能来夏家?”

    每个月给20块钱,20斤米和5斤油,这个赡养条件在十里八村比比,已经非常不错。农村一般分家赡养老人,肯按时给粮油就不错,只要不是瘫痪在床不能动的,别说像夏老太的年纪,就算七八十岁,能动弹的都要干活。尽量自己干点活,给儿孙减少负担。

    夏老太年轻时辛苦,如今提前享了老封君的福。

    一个月20元,一年才两百多!

    这点钱够干啥,从前可是大家都要把钱给她,尽管大部分都贴了夏子毓,手掌经济大权的滋味,夏老太咋舍得轻易放弃。就说夏大军年前出去打零工,回来也不止交了200元给她。

    落差太大,夏老太不能接受。

    条件是一点点慢慢谈的,最后把每个月给的钱的提高到30元,张翠同意先给一年的,“等红霞出嫁,我这当大伯娘的给出500元嫁妆,再多就没有,大不了一拍两散!”

    张翠厌恶夏红霞的很,咋会愿意给她出嫁妆,这钱其实是给夏红兵和王金桂的好处。同意分家,那就有500元拿,不同意就一分钱没有,梁家人继续打继续闹,闹到张翠离婚。

    王金桂眼珠子转动,夏红兵也在暗暗盘算。

    夏老太要跟着他们住,每个月的钱和粮油其实都会贴在夏红兵家里,钱就算夏老太捏着,那能不给夏红兵用啊?

    一年是360元,加上张翠说的嫁妆,还有粮油折算成钱,分家也能拿到小一千的好处。分就分呗,打的头破血流的,更多的便宜也占不到。

    “嫂子坚持要分家,我没啥说的,就是妈上了年纪,以后有个病痛,医药费谁掏?”

    张翠一拍桌子,“我负责出这钱!”

    病痛?阎王爷早点把这死老婆子收走就好了,张翠觉得自己会心甘情愿出钱打一副好棺材,再热热闹闹的办一场!

 310:重头再来(3更)

    一年花几百块钱,能把夏家其他人甩开,张翠还是愿意出这钱的。夏长征也松了口气,叫他不养亲妈,他心里还是过不了那坎。走出去别人也要戳脊梁骨,夏长征好面子,不肯背这种名声。

    钱多的用不完,他可以给家里人花花,现在还不到那地步,一年几百块还嫌少啊?两家人也是吵了又吵,夏长征家的地,夏红兵也不准备种了。

    这也不怕,肯把田地租给村里人种也行,人家一年给算多少斤稻谷或者麦子,公粮和提留款都由夏长征家承担。夏老太不情不愿,撒泼没人理会,这个家还是分好,连字据都当着村干部的面立好。

    村干部还说夏长征有良心呢,谁家肯给一个老婆子每月30元的生活费,还要贴粮食和油,一个月5斤油,夏红兵一家人都吃不完!

    “你儿子媳妇都孝顺啊,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有福气。”

    夏老太气的快昏过去。

    真有福气真孝顺,就该接她去城里享福,而不是把她撇在乡下。但夏老太有啥办法?她能辖制住的,是真孝顺的儿子,夏长征都不愿意依着她,夏老太撒泼打滚都没用。

    村干部都说这赡养条件好,张翠在这点上倒是真大方,一点错都挑不到。字据弄好,按了手印,张翠当场就一年的钱给了夏老太。

    说好要给夏红霞的嫁妆钱,则给了王金桂。

    粮食和油都折算成了钱,这个钱夏老太想要,王金桂也想要,张翠巴不得这婆媳俩整天在家干架,就把钱给了夏老太。

    想占便宜,就去缠着夏老太呗,千万把老太婆看好了,老三家才有便宜可以占。张翠的想法很恶意,却是因为她比刘芬狡猾,她能对付刁钻的婆婆和好吃懒做的妯娌。

    夏家这个家,到此算是分完了。

    两口子的感情到底受了很大影响,互相说话都是冷冰冰的。张翠想要重整旗鼓开店,张记门口的石板缝里草都长出来了,租店给她的人也想找张翠。

    “你们这店整天打架,铺面不敢租你们家了,剩下点租金退给你们,把自己的烂桌椅板凳拉走!”

    当时靠着孙校长的面子把门店租到手,租金其实象征性要了点并不多,自然不会签啥违约合同。有孙校长在,咋会违约!哪晓得孙校长不愿意当张记靠山了,两口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退的租金真是小钱,“张记”装修花的钱比租金多,本来夏子毓就拿走了5000块,张翠手里的积蓄只剩几千,这两个月光顾着干架了没开门,在娘家住着她不好白吃白住,钱是坐吃山空,为了把夏老太甩掉,张翠又花了小一千。

    现在她所有家当不到4000元!

    和没卖小吃前比起来,这钱当然很多。可和张翠巅峰期相比,又差的太远了,她可是悄悄成了“万元户”,积蓄大幅缩水,又没有进款,能不急吗?铺子里也找不出啥完好的家什,打架时候连大铁锅都砸坏了,跟在后面的张满福不好意思,这锅就是夏红兵和王金桂开门那两天,他给砸的。

    桌椅板凳,没有一样好的,碗也是坏的。

    能带走的就是后院房间里的一些床上用品。

    “大姐,这店还开不开啊?”

    江莲香很是迷茫,和夏家打了两个月,却把自家的饭碗砸掉了。‘张记’注定要关门大吉,她和张满福又该何去何从?

    夏长征龇牙咧嘴的不敢说话,现在张翠虽然没离婚,却根本不太理睬他。

    到底为啥闹到今天这样都没想明白。

    不就是生意变差,让夏红霞回乡下吗?这下好了,生意差的店都没得开!

    张翠知道自家把孙校长和县一的师生都得罪了,对面的黄嫂快餐生意火爆,张记就算重新找个店面开张也不可能再有从前的生意。

    “开,咋不开!不过不在安庆县,我们去省城!”

    找不到店面怕啥,路边上随便支一个小摊,都能把生意做起来。

    从前她来开始摆摊时,才几十块的本钱,现在有几千块还不够?离安庆县远远的,也免得夏红兵他们再缠上来,张翠越想越觉得可行。

    她准备让张满福和江莲香两口子搞一个小吃摊,她和夏长征再搞一个小吃摊,两家人分开摆摊,一定能在省城拥有自己的小吃店!

    张翠是主心骨,大家都听张翠的。

    明明有了家业,又要重新奋斗,张翠心里很恼火。

    追究落到今天的原因,还是年初四那天在县一门口因为夏晓兰的缘故。张翠这种人才不会自己对夏晓兰有多少算计,夏晓兰的反击她却牢牢记住。反正都怪夏晓兰,都是夏晓兰的错,要不是夏晓兰,她还好好开着“张记”,每个月赚好几百块,不需要重头开始!

    “子毓叫你办的事,可不能忘。”

    夏长征点点头,“去省城也好,在那里找两个生面孔,谁也不会怀疑到我们身上。”

    这一次,可不能再有一点心软!

    ……

    “子毓,你去不去吃饭?”

    夏子毓把电报夹在书里,露出笑脸,“去吧,今天你要吃啥,我请客。”

    夏子毓在学校是很节约的,她这个人对自己都狠,自己吃馒头也要给王建华吃红烧肉,让人人都羡慕王建华找了如此贤惠的女朋友。有同学觉得夏子毓付出太过,到底还是很钦佩她人品,知道夏子毓来自贫困的农村,咋会让她请客?

    平时在班级里,大家对夏子毓的评价也不错,并不觉得她小气吝啬。

    她对自己狠,对别人不抠门,时不时买点小东西,其实不值几个钱。

    听说她要请客,室友大笑着同意:

    “好啊,我要吃包子,肉馅儿的!”

    吃了夏子毓的东西,会从别的方面还回来,有啥不好意思的。难得见夏子毓心情好,室友也图个乐呵。

    家里的麻烦暂时解决了,她妈给拍电报说要去省城摆摊,勉强算人往高处走。更重要是她爸说事情给记着呢,就快高考了,一定不会让夏晓兰顺利参加高考——夏子毓当然要高兴。

    她手上的钱不多了,等父母在省城走上正轨,她才有后续的支援。

    夏子毓虽说有心在京城做点小生意,无奈她自己实在太忙,学业上要花时间维持,同学关系要维持,要在男朋友王建华身上花精力,还要警惕情敌靠近……她所有的时间都被排的满满当当。

    京城这么大,干啥才能轻松赚大钱呢。

 311:干啥能轻松赚大钱(4更)

    任何生意都没有轻松赚大钱的。

    捞偏门来钱够快,但捞偏门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刘勇捞偏门就差点有去无回,夏子毓呆在象牙塔里,哪有那么好的机会。夏子毓也不可能去摆摊,她拉不下大学生的脸面。大学生去找个补习老师的兼职,那是学以致用,说出去挺好听……现在个体户普遍被人看不起,大学生摆地摊可不是啥好噱头。

    名声成就了夏子毓,也桎梏了夏子毓。

    她想找轻松赚大钱的门路,可她在京城并没有啥人脉。

    如果柳学姐不是喜欢建华就好了,既然能替建华找来那些要补习的学生,利用柳教授的资源,夏子毓觉得可以搞补习班赚钱。王建华才收几个学生,一个月都能赚两百,要是她把补习班搞成规模,一个月收入翻10倍行不行?

    一个学生每个月可以收10块钱,这种补习班人数不能太多,太多了人家不如去找单独的老师。那就定在一个班20个学生吧,每月的周末加起来有8天,可以安排10节课左右,一节课其实才1元钱,夏子毓觉得收费还算合理。

    招满一个班,每个月是200块。

    从学校里找大学生去上课,一节课给个5元,十节课才50元。

    一个班就能赚150元。

    听上去好像并不多,可她要是一口气办十个班,二十班补习班呢?给补习班上课的“老师”肯定不用愁,这里可是师范学院,想为人师表的大学生多了去,还有薪酬的诱惑。

    夏子毓又不亲自教学,她只要负责协调这么多学生的上课时间,找好一个固定的场地。

    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每个月要是有两三千收入,不用两年,她或许能在京城买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那就真的是不愁了,算是在京城站稳脚跟,毕业后争取工作也在京城,那她就彻彻底底,从豫南省的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变成了首都人!

    “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小吃店能开起来,这不会有多难。”

    她需要投入点啥?

    需要前期印点宣传的传单,跑到那些高学校门口派发。

    需要租一个能当教室的场地,布置成补习班教学点。

    需要找几个擅长各科目的大学生,针对高考科目进行针对性补习。

    印传单要钱,找场地要钱,找补习老师,根本就不要啥钱吧?

    夏子毓盘算自己手里的两千块,要把补习班搞起来是绰绰有余,她想要干这生意还有个原因,王建华不是个现成的“补习老师”吗?如果王建华来补习班帮忙,就不需要和柳学姐有过多的接触。

    这生意,简直是一箭双雕,夏子毓自己满意的不行。

    当然,得把补习班办起来,才能告诉王建华。

    夏子毓充满干劲,近来的阴霾一扫而飞,天空是蓝的,空气是新鲜的,5月刚至,京城的既无风沙又不下雪,真是哪里看着都顺眼。

    ……

    女大学生琢磨着当老板,生意红火的夏老板却在埋头苦读,向全国最好的大学发起冲刺。

    没有了樊家逼婚的打扰,夏晓兰彻底沉浸在了学习。

    她的日程实在太简单,李栋梁和葛剑从来没有赚过如此轻松的钱,吃饭和住宿夏晓兰都会报销,每天早上7点前等在于家门口,把夏晓兰送到商大图书馆,留一个人在图书馆门口等,午夏晓兰会到商大食堂解决午餐,随后又返回图书馆继续自习到下午点。

    上下午,李栋梁和葛剑能换班。

    在商大本来就挺安全的。

    这两人能不引起商大学生的注意,却逃不过卓公安的眼睛。

    卓卫萍是好意来告诉夏晓兰,河东县的樊镇川被抓了,夏晓兰所担心的“逼婚”够不成威胁。

    却发现夏晓兰多了两个“跟班”,卓卫萍还以为是樊家人不死心,差点没和李栋梁他们动起手。夏晓兰对热心肠的卓公安充满感激:

    “卓姐,这真是误会,两位同志都是认识的人,是朋友。”

    夏晓兰不可能大刺刺说这是保镖。

    卓卫萍莫名其妙,夏晓兰就多说了两句:

    “就是樊家的事让周诚很担心,这不我快高考了,他就介绍了两个朋友来帮帮忙,我家里还养了两条狗呢更夸张。”

    卓卫萍当时也想过解决的办法,不过樊镇川很快被解决掉,卓卫萍都来不及干啥。

    这样一说,岂非又是周诚?!

    卓卫萍还是觉得周诚不是那么简单,又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坏人就需要不简单的人来收拾。别管樊镇川为啥被抓,河东县的大毒瘤总管被拔除,对当地的老百姓的也是一件好事。

    夏晓兰把李栋梁和葛剑说成是周诚找来的人,卓卫萍更是心情复杂:夏晓兰同志长得这样好看,漂亮的女孩儿总是容易被坏人打主意,周诚虽然有两副面孔,却对夏晓兰同志很上心,当公安的不能保护每个群众,竟需要周诚来帮忙。

    樊镇川想要强娶夏晓兰的事,卓卫萍连卓娜都没告诉。

    河东县的樊镇川,卓娜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件事只是在夏晓兰生活掀起了波澜,随着樊镇川被抓,此事也落下了帷幕。只有参与这件事的相关人士还没忘记,比如忐忑不安的梁秉安和刘芳。

    周诚一走,夏晓兰自己就把心思收回,转眼就是5月初,蓝凤凰的春装只留下点尾货,人们身上的毛衣和风衣都换下,穿上了长袖衬衣。

    5月7号,夏晓兰在李栋梁的陪同下前往安庆县一领取预考准考证。

    这一次,连孙校长都亲自出面叮嘱她。

    “预考”虽不是高考,它的重要性不比高考差。

    要是考不过预考,还说啥高考?你说自己是全国最顶尖学霸,高考690的总分能考689分有个屁用,预考不通过,高考的考场都不会让你走进去!

    “晓兰同学的预考,一定不能出一丁点错,老汪,你可是要负责将晓兰同学安全送到考场,她是在奉贤市考试……这样,在考场附近的招待所给晓兰同学订个房间,房费由学校负担!”

 312:国宝级待遇(5更)

    必须要确保夏晓兰同学顺利参加预考!

    安庆县是下属奉贤市的,奉贤市夏晓兰还没去过呢,平时都是呆在省城商都。

    但学校出钱在考场附近给学生安排个招待所,这种事在安庆县一还是首开先例。没办法,孙校长指望着夏晓兰替安庆县一在今年的高考争光。

    县一考上重点大学的有,名牌大学的真罕见。

    夏晓兰同学要是再努力一把,今年考个名牌大学的机会很大。孙校长都想好了,到时候一定要找辆大卡车,绑着红花,绕着安庆县城转三圈游街!一路走,一路用喇叭喊,恭喜“安庆县一夏晓兰同学考上xx名牌大学”,最好是在安庆二门口多转悠几趟,让整个县城都知道,只有把自家孩子送到县一才有前途,才有机会考上名校!

    孙校长越想越美,半夜睡觉都在笑,他老婆摇了他好半天,孙校长才恋恋不舍从美梦醒来。

    老汪听说还能这样搞,也很高兴:

    “校长,那按照啥标准给晓兰同学安排房间啊?”

    招待所的房间价钱不一定,有大通铺,有三人间、双人间,还有单人间。

    最好就是领导们出差才会住的套房,睡觉的房间还带着会客的厅,安静又宽敞,一晚上的价钱也最高。

    孙校长瞪了老汪一眼,这还用说啊,和其他人一起睡,那安排招待所还有啥意义?

    臭脚味儿熏到晓兰同学咋办!

    半夜磨牙、打呼噜的吵到晓兰同学咋办!

    孙校长想说给开个单人间,话到嘴边档次又抬高:

    “套间,给晓兰同学开个套间,清清静静的,她还能看看书。”

    孙校长不抠门儿,套间多少钱一晚,10块钱也差不多了吧?顶天15块,预考是两天,两晚上的房费,县一还出得起。

    夏晓兰听得滴汗,这种待遇简直堪比国宝,她真不好意思占学校的便宜。

    预考啊,又不是高考。

    “校长,房间真不用订……”

    “晓兰同学,这钱是学校出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你只要专心考试,预考顺利通过,高考再考出一个好成绩就行。”

    孙校长没给夏晓兰拒绝的机会。

    老汪还不乐意,“校长,您这样说会让晓兰同学有压力的,先考预考,高考还有两个月呢!”

    得,还真是国宝了,心理压力也不能有。

    偏偏孙校长马上改了口:“预考不争高分,以你的水平,轻轻松松正常发挥就能过。”

    不能被虚名给误了,预考整个全校第一,全县第一有啥用?高考整个全县第一才差不多。夏晓兰这才年级第二呢,因为每次考试都在进步,学校对她寄以厚望,对她的看重更胜过年级第一。夏晓兰最近是没咋参加学校的统一测试,要不年级第一也该换她来坐了。

    这次分到奉贤市考场的考生,由老汪统一带队,早上会从县一坐班车出发,直接给拉到考场门口。头天考完了,晚上就住在奉贤那边,不过住招待所的钱是学生自付的……唯有夏晓兰,不仅能提前到奉贤适应环境,还能让学校给付房费。

    老汪一个老师要管这么多学生显然精力不够,孙校长这次一共派了三个老师去奉贤市。

    高三的老师不够,他又抽调了其他年级的老师,预考肯定比高一、高二的日常教学任务重要。

    要带队的,还有孙校长的侄女孙甜。

    “晓兰同学,我让孙甜老师陪你去奉贤,晚上还能和你做个伴。”

    老汪带着大部队要第二天才到,夏晓兰一个人住招待所让人不放心,多个老师陪伴就好了。孙校长安排的极为妥当,夏晓兰也推辞不了。

    “校长,那我明天来学校和孙老师一起出发?”

    孙校长倒想让夏晓兰住在学校,算了,临时换地方还怕夏晓兰睡不好。

    “那你明天午就到学校。”

    孙校长和老汪他们是百般叮嘱,准考证不要弄掉啥的。

    夏晓兰还跑去三班一趟,这次三班也有十来个人是在奉贤市的考场,陈庆是留在安庆县考。听说夏晓兰要去奉贤考试,陈庆还叫她别紧张。

    “预考的题不会太难,反正过线就行。”

    说完陈庆自己就笑了,夏晓兰成绩比他好,有啥好紧张的。

    夏晓兰其实也不缺应考经验,特别是她的抗压能力,可比陈庆等人强太多。

    反过来安慰陈庆几句,夏晓兰没在学校呆太久。

    等她走了,陈庆揉了揉眼睛。熬夜看书当然会困倦,那也没办法,晓兰那么优秀,他要是考不上大学,好意思和晓兰来往吗?陈庆少年慕艾,倒不是说一定要和夏晓兰处对象,夏晓兰的存在激励了陈庆努力学习。

    处啥对象啊,要是夏晓兰考个名牌大学,他又像去年那样考了专科,都没脸站到夏晓兰面前。

    被如此失败的人喜欢,一定很丢晓兰的脸。

    ……

    李栋梁就等在校门口。夏晓兰没让他一起进校,县一都有危险的话,这世上也没啥太平地方。

    一般的小混混都别想瞒过门卫老赵的眼睛。

    夏晓兰照旧给老赵拿了两包烟,老赵收的挺不好意思。

    “你这丫头,后天预考可要好好考啊。”

    上个学真不容易,总有人来折腾夏晓兰。不过“张记”都关门好久了,现在更是连招牌都拆掉,老赵听说是有别人租了下来开店,那夏晓兰那些极品亲戚,总不会再来骚扰她吧?

    老赵给的消息夏晓兰早就知道,租下张记的铺面的不是别人,就是黄嫂。

    黄嫂已经开始装修,要按照夏晓兰的说法来,把自己发展成安庆县的小吃大王,垄断这附近的小吃市场。至于张翠等人,黄嫂说前几天是两口子一起来退租的,看来打了两个月,这两口子还没折腾散伙。

    散伙?

    可千万别散伙,彼此拖着后腿,张翠和夏长征以后的日子还有得闹呢。

    小吃店没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