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八零小农女-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梅可没功夫想于婆婆自己都反省了些什么,她这会儿得把四毛安置下来。
老杨家的老屋是三间泥墙茅草屋,除开不住人的堂屋,杨老倌和于婆婆占了一间房,杨梅自己跟杨珍秀一间房,根本没有四毛住下来的房间。
四毛自己家的房子倒是空房间多,但搬家那会儿,王兰英打定主意再不回头的,恨不能连墙皮都搬走,自然是什么也没留下。
想来想去,也只有乔云家还有地方。
反正四毛明天就会去上学,今天先去乔云那里凑合一晚得了。
只是刚出家门,四毛就对上了斜对面的七毛。两个半大的男孩,目光在空中短兵相接,仿佛自带特效,目光中带光带电一般,厮杀胶着。
双方都恨不能把对方生吞活剥了。
杨梅看得有些心虚。今天她真的不是故意拿七毛来刺激四毛的,至于考大学报仇神马的,只是为了激起四毛的斗志,根本就不是为了增加双方的仇恨啊!
现在反口还来得及吗?
好在四毛够自持,明白现在不是争锋相对的最佳时机,扭头主动的把目光撤离。
七毛仍旧像一个傲骄的小公鸡,高扬着下巴,以胜利者的姿态显出王之蔑视,在夜幕初临时分,从他口鼻中升腾的白气,充分的证明他刚才对杨梅和四毛,很不屑的哼了一声。
再看看身边隐忍着,眼眶通红的四毛,杨梅的头止不住的痛,往后这兄弟俩不知道还要怎样的闹腾,但愿自己别牵连进去才好。
正文 第114章卖蘑菇
与老杨家人的愁云惨淡不同,在乔云家的菇房里,杨梅乐得只差没手舞足蹈。
他们种出的第一茬平菇的出菇率就极高,一簇簇的小平菇,已经有铜钱大小,长得欣欣向荣,再过不了几天,应该就可以采摘了。
四毛却是看得新奇,对这个新鲜的物种既熟悉又陌生,“这个蘑菇我认识!生物书上有,听说味道很好吃!”
这话说得很四毛!杨梅好笑的看着他,因为谈论味道而变得眉飞色舞的男孩又恢复到了从前阳光的样子。怎么就忘了这家伙其实是个潜藏的吃货呢。
“好吃!用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炒出油,炸得两面焦黄,再把平菇撕成小块,放下去翻炒,啧啧那鲜香,那嫩滑……”杨梅故意做出回味无穷的样子。
就瞥见四毛狠狠的咽了口口水,再盯着平菇的目光仿佛都变着绿油油的。
乔云见杨梅在逗弄四毛,忍不住笑着把手放到她的头上,趁机揉了两把,嗯,滑滑腻腻的乌发似乎越来越黑了,这段时间小丫头的伙食不错,又长高了一些。
明天三嗲家里杀猪,他已经提前预订了十斤的猪肉和半副猪大肠。
他算是回过味来了,吃杀猪饭的时候小丫头都没夹肉吃,根本就不是不爱吃,而是嫌弃八毛的口水!而且也是真的喜欢吃猪大肠,开了春他就准备自己生火做饭,到时候他要做好吃的给她吃。
杨传明的话他听明白了,他不是真的不在乎,而且自己老在杨梅家吃饭,也着实麻烦人家,虽然他有出粮食。
杨梅根本就不知道乔云心里所想,这会儿高兴归高兴,也犯愁平菇的销售。
平菇出了菇,生长速度就会加快,三两天就能成熟一大片,采摘了的平菇要赶紧卖出去,不然很容易变质。这时代又没有冰箱冷柜,不浪费的最佳办法就是出售。
对于临水县城在1980年时的消费能力,她一点把握都没有。
还有就是人手问题。如果只凭她跟乔云两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在种植还没有成规模之前,杨梅没准备把大人们牵扯进来。
“这个不是问题,这不还有我吗?”四毛眨巴着眼睛,回答得一本正经。
他能再次上学,都是杨梅帮他出的主意,现在杨梅有困难,他当哥哥的自然义不容辞。
“好啊,算你一个!”对于四毛的主动请缨,杨梅一点都没推辞。在她给四毛支招找杨老倌求助的时候起,她就把四毛纳到了自己的羽翼之下。
四毛有这个积极主动的觉悟,那就等于加入了自己的团体。对于自己这个小团体的成员,自然也用不着客气。
其实四毛初三上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再过一个多星期学校也该放寒假了。
杨梅选择的出菇之日正好也是寒假的第一天。
依旧搭乘的是供销社李师傅的拖拉机,杨梅、乔云带着四毛紧赶慢赶到临水县已经中午了。
才几个月没到县城,杨梅觉得县城又多了很多的改变。
最显眼的是人流量变大了,大街小巷到处人来人往,充满了浓浓的热闹气息。当然这份热闹跟平常也没有什么比可性,现在毕竟是年关。
但做生意的小商贩却是明显增加,像他们这样提篮出售农副产品的人多了很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涌入集市里。
这个由群众自发组成的集市好巧不巧的,正是杨梅脑海中前世‘和平市场’的位置。
现在这里还是一片废墟,买的、卖的,全部集中在这里来,自发的形成了一个露天的集市。杨梅他们在旁人的指点之下到达的时候已经正午,尽管是午饭时间但也丝毫没有影响这里的热闹。
有卖活鸡、活鱼、猪肉、羊肉的;也有出售自家产的黄豆、绿豆、芝麻的;乡下人家自制的糍粑、米糖在这里最受欢迎。杨梅摆摊的旁边就是一个点心摊子,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
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城管一说,也没有收取摊位费的,所有的纪律全靠群众自动自发。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有利也有弊,最为明显的就是交易产品无法分区,人们看到你的摊点的机会很小。特别杨梅他们卖的蘑菇又是个新鲜食材。
要想有所收获,扩大人们的认知度,只能选择广撒网式的销售模式。
一进集市,杨梅就把三人分成了两组。乔云有过卖豆腐脑的经验,现在独挡一面根本不成问题,他独自负责一个摊点。
而头一次进城,对卖东西完全没有自信的四毛被乔云留给了杨梅,杨梅人小力微,在这人潮汹涌的集市里,很容易被人忽视。不会被人发现都还好,万一发生拥挤,被人伤了就得不偿失了。
他们带来二担新鲜蘑菇,满满的四竹筐,合起来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多斤,这还是第一次采摘的量。
乔云是在安置好了杨梅之后才挑着另外的两筐离开的,两处均分,都有五、六十斤的量。杨梅怀着期待,但愿他们的蘑菇能卖得快点儿,能在这个集市上扬名。
这样下次的蘑菇就不担心出手的问题了。
四毛有些拘束,光现在人声鼎沸的场面,就足以让他震惊。只是杨梅再一次打击到了他做为哥哥的自信心,小小年纪,无论是吆喝买卖招揽顾客,还是与人讨价还价,都做得熟稔无比。
特别是向别人介绍平菇时,一道道新鲜的菜谱从她的小嘴里巴啦巴啦的说出来,仿佛能闻到香味一般。有时候四毛甚至有一种错觉,那些色香味听着都俱全的美食,仿佛她真的吃过一般。
好在四毛并不是一个受到打击后容易自暴自弃的人,意识到自己与妹妹的差距,不是自卑退让,而是奋发自强,想办法迎头赶上。在杨梅给别人做介绍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认真的听,用心的记。
不大的功夫,他就敢开口招揽客人了。
杨梅在一旁也观察着他,这时候不得不佩服他,这孩子真是太厉害了。要知道她这个伪小孩在第一次做生意的时候,还不敢吆喝出声呢!
“大婶,您看看这蘑菇,个顶个的新鲜水灵,朵大肥厚,茎干壮实,比猪肉吃着还鲜呢!不管是清炒还是滚汤,都是上上之选,既美味又营养,像您这样长得好看的大婶吃了还能越来越年轻呢!”
四毛的一席话,逗得周围的人都好奇的看了过来,那位被夸的大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最主要的是,它有猪肉的美味,有猪肉的营养,但价钱可比猪肉便宜多了!”
“六角钱一斤,上桌能整两大碗,菜有了,汤也有了!这可是新鲜的吃食,整个临水县城里可就仅此一家啊,家里来了贵客端出来也不寒碜!”
正文 第115章工商执照
这会儿杨梅已经看得目瞪口呆!
想不到四毛做生意,那说辞还能一套一套的。先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再介绍做法,又与猪肉进行对比。花比猪肉少的价钱,能买到两碗菜,再加上重点点出蘑菇是种新鲜的食材,让购买的人觉得新奇又倍有面子。
不大的功夫,他就成功的吸引了一大批顾客。
这时候正好杨梅的嗓子已经说得有些干哑,就被他给拨到身后负责算帐收钱。等到收摊的时候,四毛已经俨然生意老手,顺溜无比了。
全部卖完了一合计,他们今天一天就卖出了七十元!筐里剩下的两三斤,还是杨梅特意给刘爱英一家留出来的。
蘑菇这东西吧,在临水县城贩卖还是个新鲜物什,但一般的人对它都不算陌生。虽然临水县没有专门的蘑菇种植户,但别的地方有产出,野生的也有不少。特别是县城里的人,有公职的出差在外地,或多或少都吃过,有一定的了解。
所以杨梅他们今天推广起来才会这么顺利。
七十块钱啊!乔云和杨梅都赚过不止七十块钱,自然不会太惊讶,但搁在四毛这里就完全不一样了。
要知道他哥为了凑钱给他妈买药,答应给人家当上门女婿才收一百块钱的彩礼!结果乔云和杨梅两个全比他小的孩子,也不过花费了小半天的功夫就赚到七十块放在了口袋里。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根本就没有其它的想法。毕竟蘑菇是乔云和杨梅种出来的,而且卖也是他们出力最多,他只不过是来帮忙的,事做完了,其它的就与他无关了。
等他调整好心态才惊觉,身边这两个有说有笑的人请他东西都吃过了,怎么也不提回家的事。
“梅儿,咱们是不是赶紧赶路回去了啊?还有大老远的路要走呢。”
杨梅其实一直暗中观察着他。看他做生意时的亢奋,看他得知赚到的钱数时小脸上的惊讶,再慢慢平复到正常。现在更是一副钱财与已无关的提到回去。
有这样心性的人如果不是个傻子,那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大出息的人。
杨家二房现在的生活条件有多困难,杨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如果不是杨老倌出面,四毛最后一个星期的伙食费都交不出来。可就这样一个出奇缺钱的孩子,在面对七十块钱的时候,竟然只有小小的惊讶,事后就全然不放在心上了,丝毫没有占为己有,或者相求的意思。
能经受住诱惑的人不多,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的人更是稀少,而在杨梅的面前就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与她亲近的少年。多年以后,当全球五百强企业最年轻的老总,在全世界面前感谢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的时候,杨梅根本说不清,遇见彼此,到底是谁更幸运一些。
“四毛哥,忘了告诉你了,咱们今天可能回不去了。红星镇上来往临水县的班车只有早、中两趟,晚上没车,咱们就在城里过一夜吧。”
“啊?住在城里啊?”跟着杨梅,仿佛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在一刹那间全摆在了面前,这让四毛又激动,又忐忑。
临水县城与乡下完全不一样的繁华深深的扎根在四毛的脑海,为他往后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决心。
杨梅早有安排,最后直接带着人敲开了刘爱英家的门。
他们一行人是逛过了街才登的门,这时候刘爱英的豆腐作坊已经收工,正是难得空闲的时候,看到杨梅她高兴极了。
原本豆腐脑的生意就是杨梅给她出的主意,生意一直顺风顺水,后来城里出现了竞争,她又向于婆婆求取了做豆腐的经,现在每日里批发豆腐脑、豆腐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已经把同院子邻居们的收入远远的甩在了几条街之后。
以前她们家是单职工家庭,住在这个医院家属院里,日子过得拮据,受了不少人的闲气,现在可算扬眉吐气了,而这一切,全是托杨梅和于婆婆的福。
杨梅他们一进门,刘爱英就热情的张罗晚饭。等杨梅拿出留给她的几斤蘑菇,让更是她惊讶得合不拢嘴!
蘑菇这东西是杨梅这个孩子折腾出来的?她都想不通这么个小孩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那脑子也忒好使了。
晚餐餐桌上,一道蘑菇炒肉,一道蘑菇肉片汤一下就成了焦点,很快就被几个孩子一扫而光。
“梅儿啊,你这蘑菇总这么大老远的送上来卖也不是个办法,有没有想过在城里批发给人卖啊?”刘爱英不愧是最先做生意的那一批人,脑子完全适应了生意的运转,一下子就帮杨梅想到了点子上。
“这是肯定要的,不过咱们现在还不急。暂时还只是实验阶段,家里菇房面积很小,产量也不够,等开了春种植上了规模就要在城里设一个点,批发给别人卖,跟刘姨的豆腐生意一样。”
“那行,我帮你看着点。最好啊,你们得在城里租一个铺子,到时候人家知道了就会找上门来,都不用你们操什么心了。”
“哦,现在城里可以租铺子了吗?”刘爱英提供的这个消息让杨梅精神振奋,历史终于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前进了。
“可以租铺子,工商部门已经开始颁发个体商户的营业执照,现在做生意啊,可不比从前了,干点什么都得偷偷摸摸的。”刘爱英说着说着就笑了,“当初还是你劝我做生意的呢,要不是你的话,我当时可真没胆!”
边说着,刘爱英边捧了个牌匾出来,小心翼翼的用衣袖擦拭着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看看,这可是相当于免死金牌了呢。”
杨梅好奇的接过来,这是一张工商营业照,与后世的差不多大小,只是上面填写的内容全部是用手写的,而且在左下方,贴有一张刘爱英的一寸免冠照片。
“啊,了不起了刘姨,您这张执照可是临水县第一张呢!”杨梅看了看上面一连串的零后面一个一,惊讶的说道。
“可不!就这张执照,你刘姨现在可成了临水县的第一号大红人,上了报纸,上了电台,现在人走路都带着风,风头无人能及啊!”李志宏这话说得颇有几分酸溜溜的味道。
正文 第116章租铺
“不是我说你啊,有那眼红的时间还不如想想怎么挣钱呢,你老婆比你能耐了这是事实。”刘爱英头也不回的挤兑自己丈夫,神情傲然,很有几分女王的架式。
“刘姨,你这话我可不能苟同了啊。李姨父是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没有了他们这些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人们受了伤照样该痛痛,该活不成活不成,那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你能挣钱是能耐,可也不见得就比李姨父厉害啊!再说了人也不能眼里光剩下钱,做那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人多肤浅不是?”
“对!就是这话。还是我侄女儿了解我!你姨啊,现在眼里就剩下钱了,听到没?那叫肤浅!”李志宏仿佛寻到了知音,拍着桌子就叫上了。
“成成,你高尚,你是天使。咱家我一个人肤浅就得了,你就别瞎激动了。”刘爱英故作一脸嫌弃的看着自己的丈夫,显然杨梅夸她丈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让她很受用。口头上嫌弃着,其实很为他自豪。
看着这一对恩爱的夫妻,杨梅总算是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前世今生,她看到的完美的家庭也就这么一家了,万一在金钱的浪潮中覆灭,估计会让她再次怀疑人生。
“嘿,你说这人啊,才多大的年纪怎么记性就不好使了呢?梅儿我想起来了,现成的就有一个铺面,就是我以前做工的缝纫社,你还记得不?自缝纫社解散之后,那里就空了下来,前几天我见到街道办的王主任,她说想找个人接手盘下来,空铺子出租也成。”刘爱英开够了自己丈夫的玩笑,突然提供了这么一个消息。
“缝纫社?”杨梅有些意外,这事还是村里刚分单干那阵子,刘爱英去乡下的时候就说过街道办想找人接手来着,“现在还没盘出去吗?”
“没呢,一直空闲在那里。那个位置你是知道的,靠近纺织厂的大门,工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做什么生意应该都不差。”
“王主任的意思是想我接手,可那里地方虽然不小,给我建作坊就不够了。”
刘爱英说的是大实话,她家的作坊自形成规模之后,就已经搬离医院家属院了,在城郊找了间民房,现在做豆腐脑、豆腐全都是请了工人在那边完成的。
刘爱英见杨梅这样问,以为她对那地方不大满意,“不行也没关系,有别的地方我帮你留意着。”
“不,不,那里就挺好,只是不知道租金要交多少?贵不贵?”这时代铺面出租,还绝对属于新鲜事物,什么行情杨梅一点底都没有。
“你满意就好,我明天去问问,应该不会太贵,这都空了小半年了。”同样的,这时候的铺面,也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就连最开始吃螃蟹的人刘爱英都不太在意。
“刘姨啊,如果有铺面出售的,你最好是自己买下来,往后做生意的人多了,那铺面还不是紧俏货啊,自己用也好,租给别人也好,铁定亏不了。”刘爱英不把自己当外人,杨梅也不好对她的事冷眼旁观。
当然这也仅限于力所能及的范围。
对于杨梅的这个建议,刘爱英倒不大以为然,李志宏却很上心,“是这么个理!报纸上可都说了,南方改革开放了,街面上可比咱们这儿热闹,全是做生意的人,到时候铺面肯定紧张。”
杨梅笑了笑,话题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该说的话她都说了,听不听那是别人的事。
不过,缝纫社的铺子,她可是摆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式。
说实话,她看中这个铺子可不全是为了卖蘑菇,而是为了给杨珍秀!她感觉得到,其实杨珍秀还是很喜欢缝纫这一行的,这些天的失落杨梅也都看在眼里。而且干农活对于一个单身女人来说,也太吃力了。
一大早,她先去百货公司买瓶二锅头,包了两包点心,才让刘爱英带着到街道办那什么王主任的家里去。
见杨梅这样大包小裹的样子,刘爱英心疼的责备她乱花钱,“那铺子空在那里,是她们求着咱们租,你还送她东西干什么!”
杨梅只得笑了笑,好些话她这样的年纪不大好说出口,“该当的,往后少不得要麻烦人家。”
利益都是相互的,而且欠什么都别欠人情债。这是她前世工作几年,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性虽然淳朴很多,但礼多人不怪,况且街道办主任,完全属于小鬼难缠的角色,虽然办不了大事,但使起绊子来也挺能恶心人的。
打点好关系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王主任家住在一片老旧的平房区,虽然是单门独户,却是与很多人共用一个小院。属于王主任的家并没多大,两居室的老式房子往外又接了间厨房出来,勉强住着三代同堂。
王主任是一个身宽体健的中年妇女,剪着这个时代流行的短发,衣着很普通但收拾得很干净。对于刘爱英主动找上门,那是非常的热情。
“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啧啧二锅头啊,老费钱了!”王主任老大的过意不去,“你看咱家那口子这下有口福了。”不过她还是伸手接了。一看她就是一个爽朗利落的人,并不矫情。
她原本是以为刘爱英租铺子,后来一听是杨梅,便很惊讶的上下打量面前的小女孩,“爱英,你莫弄错了啊,那铺子不小,这孩子家里人都同意不,可别,到时候说咱诓骗了人孩子啊。”
“不会的王阿姨,这位是我姨母,也能做得我家的主。”杨梅忙出声解释,刘爱英也在一旁帮着点头肯定。
虽然王主任的心里仍有疑虑,但杨梅和刘爱英都再三的强调了正确无误,她便到街道办取了钥匙开铺给杨梅查看。
纺织厂旁的缝纫社,是杨梅第一次给于婆婆赚医药费的地方,自然不会陌生。桐油沙木门板被一块块的卸下来,里面的陈设便进入眼帘。
摆设与杨梅记忆中的大致一样,只是那些缝纫机、案板,全部蒙上了遮尘布,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这时候的人,还没有那么重的自私之心,对于公家的财产还是很爱惜的。
正文 第117章我是你哥
“王主任,里面的这些东西街道办打算怎么处理?”杨梅左右摸了摸,便出声问道。
这个问题王主任也有些犯难。接理说,这是集体的公共财物,需要妥善的安置,如果现在租出去,那就要寻地方摆放了,“要是你们用来开裁缝铺子那就好了,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直接就能开工。”说实话,现在城里的住房紧张得很,街道办也实在是没有可以摆放的地方。
“那租用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