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逆袭之路-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和顾晓青他们一起办的。
结果两天以后顾晓青他们就拿到了房产过户的手续。
房产证上是明明白白的写着顾如海和李雪梅的名字。
这是顾晓青要求的,这么做也是为了以后好。
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事情。
顾晓青他们就回了村子。
这边的房子一到手,时间上已经是七月底。
顾晓青琢磨着要提前去城里,房子要收拾一下。
人家食品街的统一规划,到时候他们装修一下,就能开张。
最好是在自己开学之前把这饭店弄好,免得爸妈手忙脚乱的。
一家子也需要安顿啊。
再说顾晓杰也需要找学校啊。
也是刚八月,顾晓青一家就携家带口的走了,临走前,顾如海是去了顾老爷子那里的,顾老太太硬是没让进门,顾如海只好隔着大门说了一下,他们去城里的事情,留下了一个电话,那是他们买的那个房子房主留下的。
他们还能用。
让顾老爷子和顾老太太有事情给他们打电话,就走了。
顾老太太和顾老爷子是没想到顾如海一家会走。
那可是大城市啊。
顾老太太不由得恶毒的想,要是顾如海带着一家子在那边过得不好,钱也花的差不多,最好是最后落一个穷困潦倒的模样回来,求他们这爹娘接济,那就太大快人心。
也不知道这是亲娘,还是后娘啊。
顾如海一家进了城。
房子收拾很花了一番力气,倒是不需要雇人干,李伟民和李伟强也一起带着儿子闺女来了,这么多的人手干起活来很快。
再说李伟民李伟强都有做木工和泥瓦匠的手艺,这会儿给顾如海装修个房子也不难。
他们来了才听说,这里的大楼真的拆掉了,在他们走后的十天,就拆掉了,这里要建立食品街的消息,可是把很多人都打蒙了。
房子价格在短短的二十天里就涨到了一万五一间顾晓青他们的那样的房子。
很多房子都开始装修,为的是出租。
租金明明白白的出来了,一年六千。
这可把顾如海他们喜坏了。
一万五立马就翻身变成了三万,这坐火箭也就是赚个速度吧。
李雪梅和顾如海都是对何翠感激的不行。
心里想着以后可要好好的谢谢人家。(未完待续。)
164章 筹建新店(一更)
食品街的当街的大门楼竖了起来,上面是市长的亲笔题名“食品街”,还有市里的各级领导来开幕剪彩,放了鞭炮,这里立刻上了报纸头条。
食品街的美名也开始在市里的各处流传。
这可是市里扶持的改革的项目呢。
顾晓青家的饭店也开张了。
因为顾晓青把这次饭店的定位放在了火锅上,这在现在的市里还是新鲜的一个项目。
这里现有的火锅还是那种北京涮羊肉的模式,很传统,也不是特别的辣,锅底也很单调。
配菜也就是那么几种没有任何的特色,因为经济发展还没有那么的飞速,这时候的内陆城市的省会城市,虽然也是大城市,但是和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相比较,这里的各种商业模式都没有开发出来。
保持着原有的单调和传统。
就连饭店也只是一些传统的地方特色炒菜什么的,南北大菜什么的根本不可能。
顾晓青琢磨着火锅是最容易上手的,锅底除了是关键,其他都不是很难掌握,锅底的技术,自己当初那是成都火锅的连锁店里的老员工,这些东西自己最不缺乏。
各种锅底的配料和炒制的火候,先后,这些对于顾晓青来说还是没有任何问题,也许前一世的顾晓青收获的唯一的金手指就是这些对于各种美食和小吃的精通,这也算是对于上一辈子的自己到处打工,吃苦耐劳的最大的回报吧。
所以顾晓青觉得这才是他们家的发展的基础,什么南北大菜,别说自己不会,就是请一个这样的厨师。现在那也是大价钱,还要是伺候不好厨师,人家能立马就走人,把你晾在那里没办法。
于是顾家的火锅店就正式开张。
名字就叫做了“顾家麻辣火锅”
顾如海和李雪梅当初为这个改变可是担心了好久,要不是在开业之前,顾晓青先请自家的一家子人吃了一顿火锅,让顾如海和李雪梅直接闭上了嘴巴。这两个人可是要唠叨好久的。
炒制火锅底料的工作是顾如海和李雪梅直接掌握的。这些是单独开辟了一间私密的厨房,就是我为了保证秘方的不外泄。其他的服务人员什么的是请的人。
招的都是从农村来的小姑娘小伙子,这一百七八十平米的火锅店要是没有四五个服务员也不像话。
前台收钱的是顾晓英。经过两年的磨练,顾晓英跟着顾晓青可是学习了不少的文化,简单的文字都不是问题,算数也是绝对的高手。因为顾晓青发现自家的姐姐对于数字方面那也是非常领悟性高的。
看来这些应该是自家的遗传基因的关系,他们几个孩子应该在数学方面都有一点天赋的。
顾晓英收钱那就是十拿九稳的。
这会儿可是还没有收银机。都是全靠人工下单和手笔计算的。
这些服务员都是经过顾晓青的十天魔鬼式培训的,把自己当年被人培训的经验拿出来,就是一套现成的管理方案。
这些服务员都是农村出来的,能找到管吃管住的工作。都是很愿意好好的干着呢。
和以后的那些时不时就要跳槽换工作的小年轻那可不能比。
这个年代的人们都是很淳朴和朴实的,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和好吃赖做。
个别人还是有些毛病的,但是大多数的人出来找工作不容易。都是任劳任怨的。
都是害怕自己被老板不用。
这里包吃包住,一个月还有五十块钱的工资。那比起农村一年才一两百的收入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价。
所以顾晓青的规矩被执行的很彻底。
秉承的原则就是顾客就是上帝啊。
这个理念可是现在的年代最时新的一个理念。
从来还没有人这么提出来过。
有的话那也应该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才最先有的。
服务人员都穿着统一制作的服装,这样子看起来很有品牌的效应。
不光是服务员的衣服是统一的,连客人使用的餐具都是顾晓青专门找了好多家才找到的配套的,这样子的确很有气氛,给人的感觉很高档上档次。
开张的前一天,顾晓青和顾晓英去各处发了请帖。
有些人开始要邀请的,比如说何翠两口子,还有李尚民主任,再加上大舅舅他们,还给这条街上的其他一些已经开始开业的老板发了请帖,人家来不来,也是自家的心意。
到了开张那天,顾如海和李雪梅那是早早的就在店里忙碌。
鞭炮那是必不可少的。
店门口上面挂了一个红色的条幅,上面明确写着开张八折酬宾。
李伟民和李伟强那是自家的亲戚当然来得最早,帮着又是放鞭炮,又是整理桌椅。
十一点的时候,已经有客人上门,何翠他们反倒没有见到。
顾晓青他们也不失落,人家也许有事情呢,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再说他们家也没有和方少楠的父母达到非常亲密的关系,就是最简单的关系,还是人家帮她们多一些。
不来也属于正常。
李尚民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那是主任,和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来那是给何翠面子,不来,那是理所当然。
他们一家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客人陆陆续续的开始多起来。
本来顾如海和李雪梅还为要是没人愿意来吃怎么办发愁呢。
结果随着人流的增加,他们早就忙的忘记这些。
厨房里有顾如海坐阵,那里雇了三个洗菜摘菜和装盘的厨工。
新鲜的蔬菜和各类的食品,这些都是早上就提前洗好的。
羊肉和牛肉需要专门的片肉的师傅,不过有了顾晓青提前找人定做的片肉的机器,这也不是难事。
还有各类的鱼丸,虾丸,还有牛肉丸子,猪肉丸子等等的,这些新鲜的东西,都是出自顾晓青的手笔,是专门找了两个年轻人培训的。
这些也是早上就新鲜制作的,顾晓青要的就是一个新鲜。
新鲜的材质,新鲜的吃法,新鲜的样式。
这才能真正的吸引大批的食客。(未完待续。)
165章 开张大吉(二更)
大厅里坐了有四五桌的人,不是很多,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麻辣火锅的这种吃法,不了解,还有疑问,所以来的都是一些敢于尝试新鲜食物的人群。
再说新店开张,不少人也是图着卫生干净。
这边随着客人点了菜单,这热气腾腾的火锅一上来,那浓郁的麻辣的香气就在大厅里散开,好多的客人都惊奇了。
这东西和他们平时吃的火锅的味道还真的大不相同。
看着那油汪汪红艳艳的锅底的红汤,每个人的味蕾都在分泌着唾液,这是被刺激的。
看起来就是辣的不得了。
好多人下筷子开吃以后,那个眼前一亮啊。
吃东西的速度都加快了好多。
这味道还真的吸引人吃一点,多吃一点。
再加上新鲜的食材,切成薄片的羊肉牛肉下到锅里就那么一涮,蘸着已经调配好的芝麻酱的蘸料,真的是入口即花的感觉。
还有那些新鲜的鱼丸,虾丸都是没有见过的,放到锅里煮熟,一尝,嘿嘿,真的是好吃啊。
炸豆腐皮口感真的是吃了还要啊。
于是别看只有五六桌的客人,也是吃的热火朝天。
每一桌都在时不时的就要加一些菜。
这总算是让顾如海和李雪梅的心里安定下来。
但是看看还空着一大截的大厅,和二楼的包间,两口子心里还是担心啊。
这可是养着不少的员工呢。
要是一天只有这几桌的人,那怎么样养活这么多的服务员啊。
两口子的心里可是吊起来了。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大厅里终于坐了有十一二桌的样子,看起来人气倒是有一点。但是还是不满。
二楼没有人。
大门口有人进来,顾晓青一眼已经看出来是李尚民带着一伙人,拉了拉李雪梅和顾如海上去招呼。
“李主任,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来来,二楼请。”
顾如海已经提前被顾晓青训练了有一个礼拜,自家的老爹那是顶梁柱。以后招呼客人什么的都要靠他。不锻炼出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那还行。
李尚民一看。就笑着和身旁的几个人介绍:“这是顾老板,顾老板,这几位可都是咱们商业街这边的主管领导,这不是今天你开业。我特意请各位到这里来尝尝你们的新事物。
可要好好的招待啊。”
顾晓青心里一动,看来这些人都是和李尚民职位不低的一些领导啊。
二楼的包间开了。李尚民他们就在那里吃喝。
菜品方面是李尚民直接交代给让按照好吃的上。
所以是顾晓青点的单子。
午餐结束的时候,因为第一天,大家都是新手,都有点感觉很累。
李尚民他们是最后一桌走的。临吃完的时候,顾晓青让厨房切了一盘水果送过去的,特意指明是因为李尚民的面子赠送的。
李尚民面子上有光。心里倒是对顾如海一家多了几分的注重。
再说这火锅的确是好吃,几个都是李尚民战友。现在也都是各个部门的领导,有工商,税务,公安什么的,按照年龄来说,也都是算是大小的官员,这顿饭,他们还真的没有吃过这样的新鲜的吃食。
这火锅和传统的火锅不一样,几个人都是吃的很满意。
再加上这老板会做事,几个人都暗暗的琢磨,这里倒是看起来档次很高,适合以后他们请客吃饭什么的。
李尚民到吧台结了账,结账的时候,顾晓青特意给李尚民打了一个七折,这是商业街的领导,人家不白吃已经是很不错,这这口方面,还是要意思一下的。
顺带着还给了李尚民一张黑色的卡片,这是顾晓青按照以后的贵宾卡的模式制作出来的,就是为了拉拢住一批这样有地位,有实力的客人,你要体现出来他们好其他的人不同。
这样他们会觉得有面子,以后就愿意常来。
何翠方少楠他们没有到。
开业一个星期,生意终于日渐平稳。
每日的上座率已经有刚开始的只有三分之二,到后来的满员,到最后,翻台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两百。
几乎天天都有排队的客气。
人家愿意等。
最后没办法,顾晓青只好让顾如海买了一批椅子在大门口那里专门开辟了一个排队的专区。
顾如海和李雪梅已经完全不担心生意的问题,现在每天累的都和狗一样,每个人都是忙的脚不沾地。
顾晓青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这每天的营业额已经可以达到五千左右,除了粗略的成本,基本上每天的盈利已经有两千。
这可是一笔大数字啊。
顾如海和李雪梅刚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可是吓了一跳的。
一天两千?
他们原来可是一个月只有一千多。
这乖乖啊。
一天就有两千。
这城市里就是和农村不一样。
他们已经完全不担心城市里的生活,这日子过得比村里强多了。
你看看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又不需要担心谁找上门找麻烦,连顾晓杰的学校的问题都解决了。
找了一家附近的小学,这会还没有开放异地就学,但是这什么时候也不会少了走后门走关系这一说。
这件事还是托李尚民的福气。
李尚民和这地方的小学的校长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只一句话,人家就给办了。
顾如海拎着烟酒上门去感谢李尚民,可是被李尚民给制止了。
不是李尚民清廉,是李尚民觉得这家子都是质朴的人,再说这后面还有何翠的关系在里面,自己是不想在这里面再夹杂什么利益的。
起码在顾如海家的饭店里,李尚民那也是最贵的客人的。
顾如海更是感激的不行,认为自己是运气到处遇到的都是好人啊。
于是在顾晓青开学之前,顾家的生意走上正轨。
李伟民和李伟强他们因为拖家带口的不方便在城里呆着,起码两个儿子都要成家了,这不能和顾如海一家相比。
于是把房子租了出去,每年六千,一次给清的。
签了合同,租了出去。
两家人就回去了。(未完待续。)
166章 开学(三更)
顾晓青开学了。
忙碌之后,顾晓青不得不开学了。
迎接她的高中生涯。
市一中是寄宿高中,要求学生是住校的。
周一到周五都是住在学校,周五的晚上可以回家,周日的晚上返校。
顾晓青是顾如海和李雪梅陪着一起来报道的。
两口子再忙也想着要送孩子上学的。
他们也想看一看这市里的学校是个什么样子。
不看到顾晓青住宿的环境,他们不放心。
孩子第一次住在外面,当爹妈的能放心啊。
给顾晓青的被褥都是李雪梅新做的,主要是害怕顾晓青住的不舒服。
两口子陪着顾晓青来到了市一中报道。
因为新生报道,家长陪同一起来的不少。
大门口都是家长和学生。
统一有缴纳费用的办公室。
顾晓青拿着入学通知单交了学费和住宿费,领到了两身校服和脸盆毛巾什么的洗漱用品。
然后在单子上看到了自己的宿舍的房间号“302”。
在学校正式公布的榜单上,顾晓青看到了自己分到了高中一年级的一班。
这里并没有自己认识的人,所以顾晓青也没有过多的注意其他的东西。
就和父母拿着行李直奔宿舍。
前后加起来两辈子,顾晓青也没有住过宿舍,这可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来到宿舍楼,这里的大门口有管理宿舍的生活老师,看了顾晓青的缴费单子,就告诉顾晓青她的宿舍在三楼。
顾晓青带着父母来到了302。
门是开着的,里面空荡荡的。还没有人。
宿舍里灰尘很多,一看就是经过了整整的一个暑假的空置,满地都是报纸书本的废纸什么的。
顾晓青只好到生活老师那里领了笤帚的簸箕,还有拖把,这不打扫一下,怎么住人啊。
李雪梅早就抢过来让顾晓青拿着行李在门外,和顾如海两个人把宿舍打扫干净。一个宿舍有八个床位。都是上下床。
李雪梅先拿布子擦干净,扫了地,顾如海就用湿拖把把地也擦干净了。除了窗子的玻璃还是屋里吧唧的,其他地方已经是焕然一新的感觉。
顾晓青选择了靠窗子底下的右边的下铺。
爬高爬低的,顾晓青也不喜欢。
再说下铺的最大好处是,床底下能放不好东西。闲置的那些书本啊,旧衣服什么的打包好了。都能塞到底下,相当于多了一个柜子的地方。
门口是在墙壁里打的八个柜子,但是都不是很大。
按照床的号码柜子有相应的号码。
顾晓青在床板上铺了一条单子,是他们农村的那种粗布的床单。然后才铺上褥子,床单,被子枕头的都收拾好了。
自己的洗脸盆什么的都放到了床底下。
李雪梅看了看柜子。这些得要一把小锁子,这里也没有暖壶。看着要给闺女买。
两口子问了宿舍的生活老师小卖铺的位置,就想跟着去给顾晓青买东西。
顾晓青则是留在宿舍里收拾。
衣服什么的,顾晓青只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但是柜子里可放不下那么多的东西。
顾晓青知道还有书本还没有发,到时候恐怕都是要放的。
在放衣服,基本上柜子里就没有地方了。
架子床的中间是四张大桌子,看样子就知道这里是大家回到宿舍写作业和吃饭的地方,最靠近顾晓青的床的抽屉,顾晓青就清理了一下,在里面铺了旧报纸,把饭盒筷子什么的都放进去,还有些女孩子的小镜子,梳子,雪花膏之类的小东西,都放在里面。
这边顾晓青刚收拾好。
就有人进来了。
也是家长送孩子来宿舍的。
看到顾晓青在,对方显然楞了一下。
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
是一个看起来矮胖胖的女孩,脸色有点黑,倒是看起来很好相处,总是笑的露出两个酒窝。
人家倒是不认生,上来就和顾晓青打招呼。
“你好,我叫何敏,是高一一班的,我家就是市里的。你呢?”
很明显何敏没有炫耀的意思,就是说明自己是那里人,但是要是换一个人估计就要猜想何敏是不是炫耀自己是城里人了。
顾晓青也不扭捏,笑着说:“我叫顾晓青,也是高一一班的,我家是泗水县顾家庄的人。”
自己是农村人,这没什么好遮掩的,顾晓青不觉的这是羞耻,自己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的高中,又不是走后门来的,害怕什么呢。
何敏立刻笑了,吃惊的说:“哎呦,你真有本事,这市一中招的农村的学生可不多,都是成绩超好的,才能进来,大多数都是本市的学生。看来你的学习成绩不错啊,那以后多多指教。”
何敏是个开朗的学生。
顾晓青笑了。
何敏选择了窗子边上的顾晓青对面的下铺,何妈妈早就手脚利落的把塑料布铺上,然后把何敏的被褥都铺好,被子枕头什么的都放好。
一看何妈妈就是又准备的,暖壶什么的都带了。
很快就给何敏收拾好东西,连柜子上的锁都锁好了,还把钥匙给了何敏,叮嘱不要弄丢了。
这时候顾如海和李雪梅也回来了,拎着买来的暖壶和锁子。
都递给顾晓青,看到何妈妈,也笑着打招呼,都是一个宿舍的孩子家长,见面打个招呼倒是很正常。
顾如海和李雪梅要回去了,店里也离不开人。
李雪梅偷偷的塞给顾晓青两百块钱,这里要吃食堂,买饭票,李雪梅怕顾晓青自己的钱不够,硬是塞给顾晓青。
两口子才叮嘱了半天走人了。
何妈妈也早就走了。
何敏拉着顾晓青非要去参观一下学校,起码要知道学校的食堂和小卖店在那里。
顾晓青也就同意了。
两个人锁上宿舍的门就走了。
何敏是个性子很好的女孩,嘴巴叽叽喳喳的不停,看到什么都是一脸的新鲜,告诉顾晓青自己来住校,可是让家里不放心。
但是何敏很高兴,终于可以自由了。
顾晓青笑了,这孩子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