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向阳机场的海关,李嘉悦兄妹和董立伟看到在外边接他们的叶秋桐,都兴奋地冲着她直挥手。
李嘉悦并不是第一次来向阳,她的老家在四狮,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回乡祭过祖,不过后来随着内地发生一些事情,她就没有回来了。
此次是她成年后第一回乡,除了要考察内地的商业市场环境,另外很重要的是随哥哥回乡,给新翻修落成的祖厝剪彩并祭祖。
在海外华人心里,回乡祭祖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件事也得到了父亲的欣赏和首肯,全权委托他们来处理。
父亲的这点做法让李嘉悦和李嘉明都比较欣慰,看来,那两个私生子,父亲是没有把他带回乡的打算了。
在祖宗面前得不到认可,那两名私生子现在也很憋屈吧?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搞事
李嘉明在长庆工业区创办的“好运来”企业厂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大约到了今年秋天就可以试投产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到酒店放下行李后,首先就来参观李嘉明的企业。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长庆镇的刘镇长早就打听到了蛛丝马迹,又从叶秋桐那里套出董立伟等人到厂的确切时间,非要组织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因此李嘉悦和董立伟到了好运来时,简直是受到了一万点惊吓。
因为从厂房门口到厂区内,铺了一条三百米长的红地毯,周围还有可爱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戏服,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
有些没有敲锣打鼓的小朋友,则鼓着腮帮子,手里拿着塑料鲜花,蹦蹦跳跳,一看到他们进来,就热情地跳动起来,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李嘉悦是震惊了,董立伟一时间也有点手足无措,不过还好在刘镇长的引领下,他们踩着同手同脚,浑身不自在地感受了一番内地领导的热情,来到了好运来的厂区办公室。
好运来的办公室是最早完工的建筑之一,简洁大方,一行人坐定后,外面的小朋友组成的鼓乐欢迎队便撤离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这才自在许多,对刘镇长感谢道:
“太客气了,我们就是来走走看看,不必这么盛大。”
“哎,哪能啊,你们是爱国侨胞,能回内地走走看看,就说明你们亲情犹在,作为家乡人民,我们自然要热烈欢迎你们。”
刘镇长不愧是当领导的,张口就来,把没什么和内地官员打交道的李嘉悦和董立伟说得面红耳赤。
当然,他们几位都不会想到,日后他们在内地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受到的类似的欢迎仪式也越来越频繁,他们慢慢就会习惯了这样的欢迎方式。
接下来,刘镇长自是一番公关说服,希望能说到李嘉悦和董立伟在他治下投资办厂。
董立伟和李嘉悦本来就有投资办厂的这种意思,而且他们亲眼看到长庆工业区已经做好了三通一平,比李嘉明刚来时空白一片好得太多,只要他们有项目,就能立即兴建厂房,所以也没有一口拒绝刘镇长。
在应付这些事情后,李嘉悦和董立伟对内地的投资政策也了解得七七八八,接下来就是具体要做的项目。
依着叶秋桐的引领介绍,李嘉悦依旧是想做一个化妆品品牌,而董立伟觉得向阳海陆空三地交通都有优势,真地兴起了做物流的念头。
忙完了正事,李嘉悦才和李嘉明回乡祭祖,作为被邀请的朋友,董立伟和叶秋桐也一路相随。
然而,在回到李家的祖籍地后,在祭祖仪式举办前,李嘉明就遇到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因为有不少族亲来找李嘉明,一一诉苦,不是孩子没钱上学,就是家人有病经济贫困,希望李嘉明能帮助他们。
李嘉明挺为难的,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因为同是族亲就必须无偿赡养他们的道理。但是族亲有困难,不帮助也会被人诟病。
农村里特别重视风评,富贵之人若是事业有成,不回乡做些回哺,就会被众乡亲戳着脊梁骨骂。
尤其是象港客、南洋客这种身份,大家都觉得他们在域外过着富裕的生活,不回乡做点贡献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常年处于贫困线下人群的思维,若是再发展几十年,大家经济富裕起来后,这种“吃大户”的现象就会减少消失。
然而,现在却是无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就成了李嘉明的一个难题。
叶秋桐作为朋友,不必象李嘉明兄妹那样纠缠于族亲的迎来送往中,于是便和董立伟有时间在村里的巷道中走走逛逛。
“哎,听说了吗?老李家的儿子和女儿这次回来祭祖,特别小气啊,族亲李阿公腿脚不便,找他要点钱养老,他都支支唔唔的,不肯放句痛快话。”
“越有钱越小气。这回算是见识到了。听说他们在香港住别墅开豪车,一顿饭都要吃掉几千块,族亲只不过要个三五千块,他们都不肯掏出来,明明不够人家一顿饭花的呢!”
“是啊,有钱人哪有良心啊,良心都被狗吃了。”
“哼,象他这种人,回乡祭祖有什么用?不过是来讲排场的罢了,到时候,我就不去参加了。”
有人便赞声道。
“这次是老李的两个孩子回来,如果是老李回来,我连茶也不会给他喝一杯,管他在香港有什么地位,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一群人聚在天井里,越说越慷慨激昂。显然,这些都是李嘉明的族亲。
在乡下,故人回乡,没人理会,是一件特别没面子的事。
没想到,李嘉明回乡祭祖,一番拳拳爱乡之情,也会被人诟病。
董立伟和叶秋桐听到了,不禁一阵面面相觑。叶秋桐更是露出了尴尬之色。
叶秋桐觉得自已算是地主,竟然被董立伟听到这种议论,衬出这些乡亲的素质参差不齐,不由特别难受。
而董立伟则认为自已算是和李嘉明一样从香港过来的,他也有老家在内地,感同身受,若是换成老家人这么背后议论自已,他也会特别尴尬。
所以,两个人一时间默默无语。
回到李嘉明暂时居住的别院,只见客人仍旧不少,络绎不绝的,难为李嘉明一介受过高等教育的富家之子,迎来送往,不管是平头百姓,还是村里的贫寒之家,他都礼节周到。
然而,这也不是他必须成为“肥羊”,每个人都来杀一刀的理由啊!
叶秋桐一阵心塞……
终于到了祭祖之日。
李家的祠堂已经在李嘉明拿到地契后,重新进行了翻建,气派的红砖三进四合院,让李氏族人都倍感自豪。
一番隆重的祭祖仪式拉开帷幕,李嘉明兄妹俩自是成了全体李氏族人关注的重点对象。
由于还没有撕破脸,所以祭祖的当天,李氏的宗亲倒是都来了。
一番祭拜仪式过后,李嘉明烧香祭祖后,定了定神,就看到几名族老互相对看了一眼,走上前道:
“嘉明,这次你们回乡祭祖是好事,但是族亲们也有些不满。”
“不满?为何?”
李嘉明挑起了眉毛。
果然,有部份人来搞事了……
叶秋桐和董立伟还有李嘉悦面上都是神色一变……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粘了上来
“咱们李家的风水都被你们这一房拔出去了,有祖宗的保佑你们在外面才能赚大钱。现在留在国内的亲人,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所以大家觉得,你们应该为改善族里人的生活做一些贡献。”
叶秋桐一阵默默无语。
这不是吃大户吗?
还让不让人发财赚钱了?
“这方面我有考虑到了,所以和父亲商量了一下,我们决定成立一个李氏慈善基金会,专门用于李氏族人扶危济困之用。”
李嘉明这一宣布,让发难的族老一阵瞠目结舌:
“慈善基金会?什么东西?”
然而听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象他们期望着到手的钱飞了?
就在这时,祠堂外一阵骚动,原本围观的人群突然让开了一条路,路中间,走进几位气宇轩昂的男子。一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就是政府官员的模样。
族老们一脸懵逼,他们原本想挟众人之势,让李嘉明不得不低头,拿出一些钱财来,现在看来,似乎情况有新变化?
“李先生,你开了个好头,政府感谢你的义举!”
打头的中年男人上前,郑重地和李嘉明握了下手。
“是县长,县长来了。”
有人认出了这个中年男人,竟然是他们的一县之长,顿时人群一阵骚动。
这几年,陆续也有侨亲回来祭祖,不过都是自已小规模办办事,哪里会象李嘉明这次,还让县长亲自到场,顿时,李氏的宗亲们都激动起来,倍觉荣光,太有面子了。
这事说出去,十里八乡都要轰动啊!
看到中年男子出现,叶秋桐这才松了口气。
以她后世掌握的资讯,这时候政府特别重视统战工作,联络侨亲侨谊,同时也想借助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能引进外资,或者主动投资,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助力。
所以她通知了四狮当地的县政府后,果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叶秋桐通报李嘉明的情况,对当地政府来说,正是瞌睡送来枕头,正中下怀。
毕竟,李家在香港家大业大,本地出了这么一个有实力的商人,当地政府早就想和他们打好关系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叶秋桐大胆主动地牵线搭桥,当地政府立即接招。
如若换成别人,在内部无人引荐的情况下,或许就不敢这么做了,但是叶秋桐正因为提前知道了相关讯息,所以硬着头皮闯了一闯,到底被她促成了这件事。
四狮的陆县长气度威严,一上来就把一众蠢蠢欲动的族老们压了下去,看到陆县长,他们巴结都来不及,手在背后蹭着,蹭干净了就等排队和陆县长握手了。
当然,陆县长虽然一身气场能压死人,但是却是十分亲民的,除了和李嘉明握手,还主动和族老们一一握手,感谢他们李家出了这么一个大人物,为社会贡献了有用之材。
族老们听得晕乎乎的,一时间竟然忘了征伐李嘉明之事。
就在这时,李嘉明便借机在祭祖仪式上宣布成立李氏慈善基金会,由其父注资一千万,这一千万元作为定期本金存入银行,其获得的利息每年取出来,奖励上进的学子、扶助有危困的李氏族人。
这个消息一出,李氏的族人也大感振奋。而族老们则神色尴尬,十分不自然。但是慑于陆县长也跟着鼓掌拍手叫好,还亲自上台,给李嘉明颁发了一块“义”字的牌匾,所有人都止息了声气。
成立慈善基金会的主意自然是叶秋桐出的。
李家有钱,但还好他们产业都在香港。内地的族亲们即便窥觑,手也没有办法伸得那么长。
不过,民间的风评,如果李父还是要的话,也不可能不给大家一些好处。
然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如果任大家吃大户,予求予取,李家就会象千里长堤一样,被这些附骨之蛆一般的族亲如白蚁般啃食,即使不会溃败,终究两败俱伤。
因此,成立慈善基金会是最切合现实的,它即达到了扶危济困的目的,又狠狠打了那些说李家为富不仁、不肯扶助族亲、乡邻的所有人耳光。
李家祭祖的事情圆满过渡。
当然,李嘉明事后也少不了和四狮的相关领导应酬往来,但是这相对于十分注重在宗亲间风评的李家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事了。
李嘉明为了感谢陆县长,在四狮投了一个好运来的塑料分公司,给陆县长的政绩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嘉悦倒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处理方式,这和她在香港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也更令她佩服叶秋桐的驾驭手段。
换成她来处理,没准和那些“无耻”的族老们大吵一架,两败俱伤,赌气回香港,以后永远不再过来了。
当然,这样处理后,他们李家的根基就断了,而这对传统思想极为深重的李父来说,一定是无法忍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事情办成这样,父亲肯定会心生不悦,说不定,更加宠爱那对私生子……
李嘉悦发现叶秋桐不光有容貌,有经商的能力,更有处理的手腕和办法,便和叶秋桐粘得更紧了。
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已的化妆品公司建在长庆工业区,这样离叶秋桐近一些,有什么事也好找叶秋桐商量,得到她的点拨。
回到向阳,刘镇长听说了两家香港的商界首领二代都有意投资,简直象撞了大运,整天都处于亢奋之中,象打了鸡血一样,四处奔走,为李嘉悦和董立伟的公司成立,先行铺垫,排除万难。
所有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李嘉明兄妹和董立伟便飞回香港,寻找专业的人材,策划成立公司相应的业务事宜。
叶秋桐这边,才过了一段安稳的小日子,方芳从省里培训回来,又开始搞事了。
这天中午,叶秋桐无意中提前回家,就看到家里的门开着,屋里传出方芳娇媚的声音:
“生哥,你试试嘛,这是我肫了半天才弄好的牛楠,你在香港时不是喜欢吃这道菜吗?我特意学的。”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二章不速之客
方芳来家里做饭给迟生吃?
叶秋桐一听声音,脸就沉了下来。
抬腕看了下手表,现在正好是十二点出头,往常她是不回来吃午饭的,当然,也有这段时间陪李家兄妹的缘故。
现在李家兄妹回香港了,她闲了下来,再加上迟生也在部队,便开始回归正常。
没想到第一天回家,就看到这么火爆的画面?
叶秋桐定了定神,走了进去,呃,还好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就发火闯进去,因为屋里坐了一大桌人,不光是方芳,还有刘凯亮和赵文倩、方世勋,而迟生则是敬陪末座。
“哟,秋桐,你回来了?你不是中午不回来吃饭吗?生哥都说了,所以没有做你的饭啊,怎么办?”
方芳抬眼看到叶秋桐进来,便拿出一副主人的架式道。
“小芳,说什么话呢?米饭不够,我可以分一半给秋桐,我吃得又不多。”
赵文倩制止了方芳的无礼言辞,赶紧起身,顺手接过叶秋桐手上的包放在沙发上,再把她搭在手里的风衣挂在了衣架上。
这一系列动作娴熟而又自然,仿佛她曾经为叶秋桐做了无数次一样。
方芳看得有些目瞪口呆,这可是在家里只有父亲才会享受的待遇啊?
他们姐弟俩,谁会被母亲这么伺候过?
方芳心里酸溜溜的,脸色也变得不好看。
叶秋桐被赵文倩这一反客为主的热情弄得不好意思起来,赶紧闪躲道:
“赵阿姨,我自已来,怎么好意思让您动手呢?”
“又客气了是吧?我们都主动上门来厚着脸皮吃饭了,你还您您的叫我。”
赵文倩埋怨道。
叶秋桐一听,也觉得自已太生疏了,不说别的,就冲着赵文倩也是她的救命恩人,之前在迟生出事时也给予了诸多关心,她就不该这样。
叶秋桐赶紧检讨:
“是我不对,赵阿姨别见怪。”
“秋桐姐,我帮你拿了碗和筷子,坐在这边吃吧!”
赵世勋很乖巧懂事地让开位置,热情地对叶秋桐道。
他的命是叶秋桐救的,对叶秋桐自有一番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赵世勋原来是坐在迟生边上,现在让开,正好让叶秋桐和迟生坐在一起。
迟生把自已的饭扒了一半给叶秋桐道:
“我最近训练,还是多吃肉,少吃菜,能增肌减脂哈。”
叶秋桐请赵文倩坐下,自已大大方方地坐在迟生身边道:
“谁做的菜啊?手艺不错,挺香的。”
“这几个菜是我做的,牛腩是方芳做的。要是不嫌弃就多吃点。”
赵文倩指着一桌子鱼虾蟹道。
当然,还少不了红烧猪蹄这道镇桌菜。
方世勋生病才好,按传统的说法,海鲜多为发物,所以他只是专心吃红烧猪蹄,那些鱼虾蟹是动都不敢动的。
方芳没有放弃让迟生尝她手艺的打算,顶着叶秋桐的眼光,奋不顾身地将一块牛腩夹到了迟生的碗里。
赵文倩专注与和叶秋桐说话,这时,方世勋两边打量了一下,突然笑道:
“妈,你和秋桐姐长得好象哦。当然,和年轻时的照片比更像。”
赵文倩听了儿子的话,一楞神,不由地仔细打量起叶秋桐的脸庞来。
人对自已脸的识别似乎有一个盲区,方世勋不提起,赵文倩还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对叶秋桐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此时被儿子道破,她一番端祥之后,一股疑云升上了心头。
只是赵文倩为人素来稳重,并没有将心事堆在脸上,只是笑笑道:
“是挺象的,我年轻时候,应该长得就象秋桐这样吧!”
方芳扫了一眼母亲和叶秋桐,对叶秋桐的不满早就糊住了她的双眼,她冷哼一声道:
“鹅蛋脸是国人常见的脸型,方世勋,你也别太没眼光了,长了个鹅蛋脸就说象,那天下象妈的女人多了。”
方世勋一向老实内向,好不容易发表了一次自已看法,被强势的姐姐一说,便有些讷讷地,尴尬地一笑,低头扒饭。
迟生倒是很疼这个老实孩子,用公筷夹了好多猪蹄给他,道:
“这些有胶原蛋白,呃,当然,是你秋桐姐说的,多吃点,补补。”
方世勋埋头啃猪蹄。
哎,还是秋桐姐和迟生哥好啊……
刘凯亮已经对方芳的强势逆来顺受,对于两个女人长得象不象的话题,一个是他岳母,一个是兄弟的老婆,他只能呵呵一笑,打太极道:
“吃饭吧。今天晚上我和方芳请客,到我们家吃,之前说好要一起吃迎新饭的,今天大家都在,择日不如撞日,正好了。”
赵文倩和方世勋没有意见,迟生也点了头,叶秋桐便随大流了。
方芳为人不咋的,但是刘凯亮是迟生的同事,如今还升了副团长,是迟生的上司了,不能搞好关系的话,也不能搞僵关系啊!所以叶秋桐也点头答应了。
饭后,叶秋桐收拾了碗筷,迟生泡了茶,大家小座。
赵文倩这时说出来意,叶秋桐才知道,原来赵文倩已经在向阳看好房子,今天就是来签合同的。
待房子装修好,以后赵文倩也会常来住在向阳。
叶秋桐不由想起方芳上回充满嫉妒的语言,说赵文倩是被她策动的,才会想来向阳买房子,还嫌弃她离间了她们母女的关系。
叶秋桐听到赵文倩真的在向阳买了房子,不由地扫了方芳一眼,没想到,方芳也怨毒地看着她。
叶秋桐被她瞅了一眼,不由一阵汗毛倒竖,不曾想,方芳开口时,对赵文倩说的却不是同一套话:
“妈,你在向阳买房子就太好了,我的娘家在这里,以后凯亮也不敢欺负我了。”
刘凯亮赶紧表忠心:
“我哪敢欺负你啊,妈你别听她乱说。”
“傻孩子,向阳是我的娘家,我一向对向阳很有感情,你爸老家在沂蒙山,那里早就没有亲人了,以后退休了也不可能回去,所以他也同意在向阳买房子的事。我们以后退休可能就住在向阳了。”
赵文倩解释道。
“我觉得向阳的气候比省城好,我也想毕业以后留在向阳工作。”
方世勋道。
叶秋桐恍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她好象被方家的人包围了……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死而复生
迟生一脸懵懂地替大家倒着茶。
赵文倩捧过茶,看着雪白瓷色腻滑的茶盏,颇有感概地:
“好茶配好器,上好的景德镇白瓷,正衬出茶汤的明黄,玩器品茗,你们算是得到了茶中真味。”
方芳和刘凯亮呵呵笑着,一脸附和。
方芳知道母亲讲究,封建大家族出来的大家闺秀嘛,和在国外的舅舅们一样,没事就拿着个破瓷器比划研究半天,比国内她认识的老教授都热爱传统文化。
可是在方芳看来,母亲讲的这些都没什么用,不如迟生一举手一投足间的男性气息更让她心旌摇荡。
天知道她以为迟生真的死了,不然也不会在父亲的压力之下和刘凯亮成亲。现在方芳的心思,就是趁着所有人没有留意的时候,把眼光留连在迟生身上。
倒是叶秋桐听得津津有味,她因为对茶文化感兴趣,所以附带的,对茶文化有关的周边产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赵文倩的话听在她耳里,特别愉悦舒服,两个人还交换了对这一泡茶香、味、水的看法。
迟生下午还要赶到省里去开一个会,他就先和赵文倩等人辞行了,而叶秋桐属于社会闲散人士,便留下来在家里待客。
方芳一看迟生走了,她也没兴致留在迟家,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