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文 第九十二章发泄仇恨

    接下来几天,叶秋桐的生活一如既往,但是村里人关于抓逃犯的议论却一直没有停止。

    因为,在这个抓捕过程中本村出现了一个受害者。

    虽然欠嫂的嘴欠,春旺平时做拖拉机手趾高气昂的也让人看不太顺眼,但毕竟人心都是同情弱者的。

    清枝一个好好的黄花闺女就被犯人毁了,村里人都觉得可惜。当然,可惜是可惜,村里原本有一些围着清枝转的小伙子,顿时不见踪影了。

    清枝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因为是刑事案件受害者的身份,医院应公安的要求,给她拨了单独病房。

    生病了还能住单独病房,如果在平时,怕是欠嫂又要在村里吹一通了,当然,这一次,欠嫂和春旺都象被抽了脊梁骨一样,吹不起来了。

    在清枝面前,欠嫂也没有掩饰自已板着的臭脸,如果不是有公安在门外待着,她早就大骂女儿了,为什么偏偏要那天骑新车出去显摆?为什么要那么晚回家?如果不是骑新车去显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如果清枝那天不骑新车出去,那犯人等到的女人,肯定是叶秋桐。欠嫂想着,心内一跳,觉得女儿是替叶秋桐挡了灾。

    欠嫂越想越不甘心,又想到女儿躺在医院至今,村里都没有人来探望,大家肯定是因为她那天晚上和钱秀花打架,不想得罪了叶支书,所以没有人来探望清枝。

    其实村里人都知道,这和生其它病不一样,每一个人来探望,都会让清枝想起自已惨痛的遭遇,村民们觉得,或许还是装着不知道为宜,这样也有利于清枝精神上的恢复。

    欠嫂光想着村里没人来探病,自已没面子,越想越生气,却没有想到,清枝发生的是那样的事,村里人害怕前来探望,会揭她的伤疤,所以都犹豫着不敢来。

    欠嫂在医院里越想越生气,尤其是想到叶秋桐安然无恙,自已的女儿却被坏人糟蹋了,更恨不得倒霉的是叶秋桐。

    当然,村里人犹豫着不敢去探病,欠嫂自家的亲戚倒是来了。

    提着几个黄桃罐头来的是欠嫂的大哥、二哥等兄弟姐妹,他们来了,也是一阵长吁短叹,除此之外,也没有其它安慰的话好说。

    不光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女人遇到这样的事,这辈子肯定毁了,这样的遭遇着实无可安慰。

    几个女人围着清枝,除了劝她想开一点,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春旺瞥了眼大舅哥带来的黄桃罐头,眼皮跳了几下,心里觉得,探病的话,来了这么一大帮亲戚,就带几个自已做的黄桃罐头,也着实太寒酸了。

    可是自已的老婆倒好象是倍有面子的事,还打算把黄桃罐头分给邻近病房的人吃,显摆说是娘家来人了。

    春旺气得想揍欠嫂一顿。

    如果不是她嘴欠,说什么女人没了清白得去死这样的话,清枝会象现在一样,躺在床上,光是输液,不吃不喝的吗?

    虽然女儿的前途被毁了,但是毕竟是自已的亲骨肉,春旺打定主意,女儿养在家里也就罢了,如果人没了,事情才大条了。

    因此,看着老婆又上蹿下跳的,就想揍她,只是当着大舅哥的面,忍了下来。

    “哥,你要给清枝报仇啊!”

    欠嫂看着娘家人来,突然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把她哥给拉到了边上。

    “清枝的仇不是报了吗?那个犯人被公安抓进去了,听说因为恶行累累,会被判死刑。”

    吴信吴信一脸精明地道。

    “哥,不是指那个犯人。这回清枝会出事,全是因为我们村的那个叶秋桐!”

    “叶秋桐?你说卖黄桃罐头的那个?”

    吴信蹙眉问道,说到别人他不感兴趣,但是说到他做生意的竞争对手,他就提起了兴致。

    欠嫂一腔怒火无可发泄,于是便夸张地将叶秋桐和此事的关联说了一通,什么叶秋桐出城看到清枝回村,明知道天黑路上危险,也不叫清枝同行,钱秀花和她撕架,让她误了救清枝的时间等等,添油加醋,在扭曲事实的基础上描述了一番。

    果然,欠嫂的大哥听闻此言,便问道:

    “你要我怎么替清枝报仇?”

    “你搞定城里那个老板,让他不要收叶秋桐的罐头,我昨天听说叶秋桐到城里是送罐头的,怕是那老板背着你又偷偷吃她的货。”

    欠嫂不知道叶秋桐是把罐头卖给零售商,以为还是卖给赵全友,便萌生彻底堵了秋桐水果罐头销路的念头。

    当然,要做到这点,只有她哥能帮她做到,所以便求起她哥来。

    “和赵老板施加压力那没问题。我一会就和赵老板说一声。臭丫头,竟然敢抢我的财路!”

    吴信一听赵全友还在偷“吃”叶秋桐的货,顿时一阵怒火中烧。

    之前把货给赵全友时,就和他说好了,不可以再进后山村的黄桃罐头了,没想到赵全友出尔反而。

    洋上村的黄桃占据了全县的八成产量,他是洋上村的村长,如果他一声令下,赵全友怕是连根桃毛都捞不到。而近期黄桃罐头的销路十分看好,离开赵全友,吴信也不怕没有销路。

    再加上,妹妹是这次制成黄桃罐头的大功臣,侄女的遭遇确实很惨,他出手教训一下叶秋桐,于已于人都大有方便之处。

    所以吴信最后慨然应允,答应妹妹,一定逼赵老板不收叶秋桐的水果罐头,让叶秋桐把上万瓶水果罐头砸在手里,弄不死她也让她背一身巨债。

    “哥,还是自家人好,患难见真情!”

    欠嫂见大哥答应,顿时觉得娘家果然强大有靠,不冤自已把水果罐头的秘方弄回娘家。

    她哪里晓得,若不是知道叶秋桐是后山村销售黄桃罐头的大户,同是竞争对手,吴信才懒得理这档事呢!

    出了医院,吴信果然就找赵全友施压去了……

    所以三天后叶秋桐按着合同上的约定,用小货车载着三千瓶黄桃罐头送到赵全友店里时,赵全友却表示,要撕了合同,全盘拒收叶秋桐的货。

    感谢各位打赏的朋友,作者君看到你萌了。

正文 第九十三章撕毁合同

    “赵老板,我货都送到你门前了,你竟然不收货了?你当合同是废纸吗?”

    叶秋桐怒气冲冲地从军挎包里掏出之前和赵全友签订的合同来,递到赵全友面前。

    当时签的合同,一式两份,她和赵全友一人一份,现在她甩给赵全友的,就是之前她保管的那一份。

    “合同算个屁,我做生意十几年,还没签过什么合同呢!”

    赵全友轻蔑地道,然后在秋生和秋桐四目的注视下,一下一下把叶秋桐递给他的那份合同撕成了碎片。

    “赵老板,你这样太欺负人了吧?出尔反尔,做生意一点诚信都没有,竟然还做出撕合同这样的事?”

    叶秋生气懵了,他第一次随姐姐送货,之前听说姐姐卖水果罐头赚钱了,他还以为做生意来钱很快,也兴致勃勃地打算做生意。

    没想到,原来做生意除了赚钱,还要受气,还要面对奸商的刁难。

    “呵呵,我今天就是不收你们的罐头又如何?你手上的这份合同没有了,我这份也一并撕了,我让你们死无对证!”

    赵全友乐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和叶秋桐当时订的那份合同,一下一下撕成了碎片,还随手扔到老婆点在店外的烧金桶里,碎纸片在金桶里被火舌卷着,一下子就成了灰。

    南方人做生意有初一、十五烧金纸保佑的传统,前几年虽然因为“破四旧”绝迹了,但随着政策开始宽松,许多做生意的又开始恢复了这项传统。

    “你,你这个奸商,太可恶了!如果不是你说要把水果罐头全包销了,我姐会积压了那么多水果罐头吗?”

    叶秋生差点没指着赵全友的鼻子骂。

    “年轻人,火气不要这么大,消消气嘛。生意上的事很难说,当初我说包销是因为你们水果罐头卖得好,可是谁知道,现在人家不要了,我也没办法啊,难道我买下你们的罐头,积压在店里?

    当然,如果你们一瓶五毛钱卖给我,我还是乐意收下来的,零敲碎打地卖,多少也能销出去一点。”

    “你也太歹毒了吧?压价压得这么狠?五毛钱,我们别说原材料的钱了,连运费都不够。”

    叶秋生肺都快气炸了。

    “秋生,别和他吵,赵老板,你真的不收我的罐头了?”

    叶秋桐意外地没有生气,反而淡定地问赵全友。

    “不收,除非你五毛钱卖我。”

    赵全友得意地道。

    “五毛钱卖你?你做梦!”叶秋生气血冲脑,脱口而出。

    “你不卖我,连一点本钱也收不回来,你们就放着自已吃吧!”

    赵全友乐呵呵地道。

    前两天吴信来找他,要他拒收叶秋桐的水果罐头,他表示很为难,因为叶秋桐手上捏着合同,万一他拒收,到时候被叶秋桐索赔,损失巨大。

    吴信表示,他在法院有熟人,就算他违反合同,到时候被判赔偿也是小额的,他也会找执行庭的人疏通关系,让赵全友不必执行判决,另外,吴信表示,今年的黄桃罐头,他可以每瓶降两毛钱的价格卖给吴信。

    后世重视的个人信用,这时候的商人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这种诚信意识。

    而个人信用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就算是一个失信的人,在买房、上学、贷款的时候,也不会被严格审查,所以什么信用,对赵全友根本没有价值。

    能从吴信这边先赚到压低了价格的罐头钱才重要。

    赵全友的省外销售商最近一直在催货,说他之前卖的黄桃罐头销路很好,让他赶紧发货。

    赵全友故意拖着不发,说货源紧缺,吊对方胃口,就是想对方主动提价。

    而洋上村的黄桃罐头才是大头,叶秋桐那的黄桃罐头已经不多了,可以说,叶秋桐的剩余价值已经被他榨得差不多了,现在吴信主动送上门来让他压榨,何乐而不为?

    说到日后的生意,洋上村才是全县的产桃大村,占了全县黄桃产量的八成,抓住了吴信,就等于抓住了未来黄桃罐头的主要产量,因此,赵全友又能从中捞一把,又能抓牢大客户,他何乐而不为?

    自然,叶秋桐便成为了弃子。

    只是赵全友没有想到,叶秋桐做生意太没有经验了,气愤之余,竟然把合同甩给他看,难道叶秋桐不知道,合同必须紧紧捏在手里,防止被人破坏的吗?

    赵全友撕碎了叶秋桐和他订的合同,把自已手里的那份也当场处理掉给叶秋桐看,免得她日后再以合同来生事,看到叶秋生憆目结舌的样子,赵全友心中大乐,还顺嘴讽刺了他几句。

    “赵老板,做人但求留一线,尤其是做生意也是这样。既然你主动撕毁了合同,我们也不打算卖你了。走吧,秋生。”

    叶秋桐说着,拉着弟弟上了货车,示意司机开走。

    “哎,哎,就这么走了?六毛钱收你的罐头要不要?至少你得把瓶子钱回收了吧?”

    赵全友没想到叶秋桐走得这么利落,也没有纠缠,也没有大吵,反倒觉得有些可惜了。

    吴信不是说上万瓶罐头,叶秋桐还欠村民原材料钱吗?那些欠款都够叶秋桐还一辈子了,她面临这样艰难的处境,竟然还如此淡定自若?

    赵全友突然觉得事情有点不对,于是他踩上自行车,远远跟在那辆送货车后面,尾随着叶秋桐。

    赵全友估摸到着叶秋桐是要零卖了,但是那么多罐头,城里能卖的也就那么几户,赵全友都认识,如果这些人要买,赵全友决定要不余遗力地破坏叶秋桐的生意。

    没看到叶秋桐难过失落、备受打击的样子,赵全友觉得心里挺不舒服的。

    没想到,叶秋桐根本没有沿街叫卖,而是直奔长途汽车站去了。

    叶秋桐和叶秋生把装在木箱里的水果罐头一箱一箱从货车上搬下来,然后送到长途车站的货运处,三千多瓶的罐头,一百五十多箱,搬了好一会儿才搬完。

    不会吧?叶秋桐要直接把罐头销外省?

    躲在暗处的赵全友张大了嘴,一脸不可思议。

正文 第九十四章刺探

    怎么可能,叶秋桐之前还在愁罐头卖不出去,要不然怎么可能和他签订那份合同?

    当时叶秋桐几乎是求着他了,还心甘情愿地签下先收三分一货款的条文。

    赵全友可是知道叶秋桐的货销路很好的,此时发现叶秋桐不动声色将货运到外地,顿时心中一阵失落。

    自已赚钱是一回事,看别人亏钱是一回事,但是看到别人赚钱心里就很不痛快。

    赵全友跳了出来,上前拦着正在搬最后几箱货的叶秋桐道:

    “秋桐,你这是把货发哪?”

    “哎,赵老板?你管我们货发哪?你这样拦着我们算怎么回事啊?”

    叶秋生冲着赵全友翻了个白眼,虽然他身板不健壮,但是要对付比他矮一个头的赵全友还是很有优势的,所以一点也不怕赵全友。

    叶秋生觉得,妈说得还挺有道理的,还好他跟着姐姐来送货了,要不然,今天姐姐就要被这个奸商欺负了。

    “哼,你们的货是我包销的,自已往外面发货就不对了!”

    赵全友一脸无耻地道。

    “赵老板,什么时候我说过要把货由你包销啊?”

    叶秋桐嘲讽地道。

    她是军属,边上还有弟弟,现在还是大白天,长途汽车站里也配有保全人员,她才不怕赵全友呢使坏呢!

    “我们一早就订好的啊,你竟然敢否认?我们不是还签订了合同?”

    赵全友脱口而出。

    “合同呢?你倒是拿出来给我看看?”

    叶秋桐乐呵呵地道,一点也不和他着急。

    “合同在这!”赵全友一掏兜,空空的,这才想起,合同不是被他自已撕了吗?

    “合同呢?你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啊?真有合同,这些货都卖给你!”

    叶秋生也乐了,叉着腰悠闲地看着热闹,在边上掺嘴到。

    “合同,合同撕掉了,不过反正是签过的。”

    赵全友暗暗一阵懊悔,自已怎么那么蠢,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撕掉叶秋桐的合同就得了,自已那一份反正叶秋桐也抢不走,何不保留着呢?

    如果留到现在,就成了挟制叶秋桐的利器了。

    “呵呵,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口说无凭。让开吧赵老板,长途车马上要开了。”

    叶秋生冷哼一声,和姐姐抬着水果罐头箱,绕了个弯,依旧忙活着。

    赵全友气得一跺脚走了。

    “哈哈,姐,你真厉害,摆了那个不讲信用的赵老板一道。你怎么知道他会撕掉合同的?”

    叶秋生看着赵全友悻悻离开,不禁一脸崇拜地看着姐姐。

    “我只是估摸他的性情罢了。我又不是神,哪里知道他真的会那么做?”

    叶秋桐笑着解释道。

    其实,叶秋桐前几天到县城往零售点送货时,就听车站那个摊点的大叔说起洋上村村长拜访赵全友的事。而据叶秋桐打听,欠嫂的大哥正是洋上村的村长。

    虽然不知道欠嫂的大哥找赵全友具体做什么事,但是叶秋桐心里便做好了万全的计划。

    昨天晚上,迟生完成任务从部队打来电话,叶秋桐才惊喜地知道,原来迟生已经帮她联系了一个大买主,就是利阳国营纺织厂的欧科长。

    欧科长在班车上吃了他们家生产的黄桃罐头后,赞不绝口,又愿意给军人家属创业的机会,所以回去就向他们厂长推荐了秋桐的黄桃罐头,一下子就订了三千瓶。

    秋桐喜出望外之余,便将计就计,借着这个契机,也刺探一下欠嫂的大哥找赵全友是不是和自家黄桃罐头生意有关。

    因为,秋桐已经发现,欠嫂是一个很会记仇的人,这一次清枝出了事情,她肯定会迁怒于别人。

    不说别的,只要想想当天现场,知道“叶秋桐”被逃犯挟持,欠嫂依然在边上说风凉话就可以想象了。

    而且事后,清枝躺在担架上,欠嫂跟在身边,经过她们这边时,欠嫂还冲她们狠狠瞪了一眼,眼神不无怨毒。

    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一出。

    叶秋桐雇了货车,和秋生一起,明着是履行合同,往环宇赵全友这边送货,但是其实,主要是为了刺探赵全友会不会守约。

    没想到,赵全友一下子就露出了想要毁约的真面目。

    叶秋桐于是故意刺激赵全友,把合同递到他面前,借着他的手撕了合同,没想到赵全友那么“爽快”,把他自已的合同也撕毁了。

    叶秋桐大感痛快,自然不会象不明真相的秋生一般生气、难过,拉着秋生转头就走,马上来到长途车站,把水果罐头发给了欧科长。

    只是没想到,赵全友还有点机灵劲,居然盯梢了他们。

    当然,叶秋桐也不怕,没错,赵全友从头至尾,都是他一个人在毁约,因为受制于他的销售渠道,叶秋桐步步受困于他,现在迟生帮她找到了一个大客户,叶秋桐便彻底和赵全友撕破了脸。

    这三千瓶罐头发出去,只要收到货款,她们就保本了,剩下的都是纯利润,叶秋桐已经不担心还不起欠乡亲们和罐头厂的钱,所以,心态异常放松下来。

    “姐,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那赵老板不是好人了?今天是想刺探他吧?”

    叶秋生也不是傻子,现在能读到高中毕业的,也算是知识份子了,前后一琢磨,就品出味来。

    “对,赵全友这是利欲熏心,否则,我还是愿意把黄桃罐头卖给他,毕竟他吃货量大。

    不过,今天他算是暴露了真面目,还试图把我们推上绝路,所以我就故意给他机会撕毁合同。

    当然,这也是给他的一个最后和我们合作的机会。如果他不撕毁合同,我还不得不履约呐!

    所以,其实是赵全友把和我们合作的路堵上了。”

    叶秋桐摊了下手道。

    “姐,你好厉害。我怎么感觉你嫁人之后,变得越来越聪明了?和原来的你不是一个味道。”

    叶秋生咂舌道。

    这一系列地连环套、考量人心的手段,都不是他能想得出来的,没想到,操纵这一切的竟然是姐姐。

    这还是他过去那个为了嫁给“花衬衫”和家里人闹别扭的姐姐吗?

    不过,叶秋生觉得,他更喜欢现在这个样子的姐姐。

正文 第九十五章不吃独食

    “去,姐姐还是那个姐姐,只是脑子突然清醒了。”叶秋桐拍了下弟弟的肩膀,看着他憨憨的阳光笑容,心情无比美好,“走,咱们逛街去,姐请你吃好吃的。”

    棘手的事情一桩桩地解决了,一直压在叶秋桐心头的大石头被搬走了,她顿时来了精神。

    “好啊,咱们去吃海蛎煎吧,阿土伯的海蛎煎加上他独家的甜酱,配上面线糊,味道太好了,好久没有吃了。”

    谈到吃的,秋生亦是眉飞色舞。

    叶秋桐也馋阿土伯的海蛎煎了,自是欣然前往。

    阿土伯海蛎煎是清河县的名小吃之一,在县城八角亭边上一个背街的窄巷子里,蜂窝煤炉上架着一口常年滚沸的油锅,油锅沿上罩着铁丝网,网上搁着刚炸好的往下滴油的海蛎煎,远远地,还未走到巷子,就能闻到海蛎煎的香味。

    秋生用了吞了下口水,对秋桐道:

    “姐,今天运气真好,没什么人。”

    “你也不看现在才几点,十点多,县城的人上班的上班,小孩子都在上学,不是高峰时段,自然不会有太多人。”

    阿土伯的海蛎煎摊子就是一口油锅,边上放着几张简易的矮桌椅,叶秋桐和叶秋生都是来吃过几次的,因此熟门熟路的坐下,秋生对阿土伯道:

    “阿土伯,四块海蛎煎,两碗面线糊,海蛎煎多放点甜酱啊!”

    “好咧,马上来。”

    阿土伯五十来岁,头发略花白,个子不高,常年在油锅边蹲守,因此背显得有些佝偻。

    但其实在叶秋桐印象里,阿土伯始终就是这个形象,好象动漫里的人物一般,就是一个地标一般的存在。

    此时再世为人,看到阿土伯重现眼前,叶秋桐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概。

    炸得酥脆的海蛎煎配着甜酱,微微酸甜的酱汁化解了海蛎煎的油腻,再喝一口飘着绿色葱花的面线糊,整个人的身心都沉溺于对美食的享受中来了。

    “阿土伯,再给我们炸二十个海蛎煎,我要打包带回去。”

    “好的,没问题。”

    一块海蛎煎两毛钱,一碗面线糊一毛钱,从叶秋桐这就做成了快五元的生意,阿土伯也是美滋滋的,手脚利脚地行动起来。

    因为海蛎煎要现炸才好吃,所以不是高峰期,一般没有现炸好的海蛎煎,在叶秋桐他们吃的时候,阿土伯也是动手现炸。

    只见他用一个半个浅碗形状的铁勺,往里面倒入面糊,再放上海蛎、葱等配料后,便把铁勺沉入油锅里。

    锅里的油便沸腾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