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锅里的油便沸腾起来,吐着白色的泡沫把面糊给吞没了。

    等阿土伯再把勺子拿出来的时候,面饼已经炸成形,他轻轻一抖,面饼便脱离了勺子,滚入油锅里,阿土伯便赶紧把铁勺拿起来,继续做下一个海蛎煎……

    待叶秋桐和秋生吃饱喝足,阿土伯也把二十个海蛎煎炸好了,用油纸包好,然后用草绳把油纸包扎好,递给了秋生。

    秋桐付了钱,便和秋生打道回府。

    由于来的时候是从县城雇了货车的,货车载完货就走了。现在他们回家只有两个办法,要嘛雇自行车伕,要嘛走路。

    秋生是懒得动弹的人,马上说要雇自行车伕,正好阿土伯这里出去就是八角亭了,叶秋桐走到亭子前,便看到上次和迟生一起时雇的车伕有空闲,便依旧叫了他。

    这一回,自行车伕熟门熟路,一路骑还一路和秋桐闲扯:

    “姑娘,上次那个男的是你爱人?这个男的又是谁啊?”

    “哦,你还挺有眼力的嘛,上次那个的确是我爱人,这个是我弟弟,亲弟弟。”

    叶秋桐心情好,也不计较自行车伕嘴碎八卦。

    “哦,你的亲弟弟吗?怎么长得不太象啊。”

    “不象吗?谁说姐弟就一定要长得象的?”

    叶秋桐乐呵呵的。

    一种闲扯着,到了村口,叶秋桐付了车资,然后把手里的海蛎煎分了一半给秋生,让他带回去给爸妈吃,自已带着剩下的一半,回到了家里。

    “妈,今天中午你做个菜汤就行了,我带了阿土伯的海蛎煎回来给你们吃,我自已吃过了。”

    叶秋桐把手里的油纸包放在厨房的桌上,一边对在厨房后沟清沟的婆婆喊道。

    “行,又让你花钱了。”

    吴月桂擦了把汗,看后沟也清得差不多了,就放下锄头,走进厨房。

    “妈,好香啊,中午做什么好吃的了?”

    迟丽总是能及时现身,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炸肉一般的香气,顿时馋得肚子“咕咕”叫。

    “阿土伯的海蛎煎,你大嫂买的,妈做个菜汤,咱们马上开吃。”

    看到女儿馋得眼睛发绿,吴月桂感觉到秋桐的大方和细心,顿时觉得找这个儿媳妇真好。

    秋桐不象村里有些儿媳妇,自已在外面吃了好东西,不顾念家里。她每次在外面开小灶,也会带她们的份额回家。

    从这点来说,秋桐就显得挺大气的。

    迟丽只要有好吃的,就显得心平气和,再加上柳婷婷已经结婚,她断了别的女人做大嫂的念想,所以这一段时间以来,也没有再正面和叶秋桐起什么冲突。

    此时见海蛎煎是叶秋桐打包回来的,还说了声谢谢。

    叶秋桐抿嘴一笑,也不多说,就和吴月桂说了今天已经顺利把水果罐头发货出去的事情。

    不过,具体收货人是谁,叶秋桐倒是没有说详细,只说是迟生介绍的大客户,在外地。

    叶秋桐倒不是防备婆婆,她是怕迟丽这个熊孩子不懂事,万一说漏了嘴,又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还好,吴月桂一听说出了三千瓶的货,她估摸着也知道这些货够原材料的钱,顿时也是一脸的神清气爽,没有再多加追问细节。

    迟丽有了海蛎煎塞嘴,吃得小眼微咪,哪里顾得上听大人的这些事,一口气吃了四个,实在饱得撑不下了,才打着嗝道:

    “妈,我还剩一个,你别吃了,留起来晚上我还要吃。”

    “你这孩子,说什么话呢!”

    吴月桂敲了下迟丽的脑袋,觉得挺难为情的。迟丽被两个哥哥和她惯坏了,脑子里只想着自已,有好吃的也不想着别人,和秋桐比起来,太不象话了。

    吴月桂顿时有了要好好教育迟丽的念头。所幸,迟丽现在还小,重新扭正应该不是问题。

正文 第九十六章欠债还钱

    过了两天,叶秋桐收到了一张来自向阳市利阳国营纺织厂的邮政汇款单。

    村里的通讯员亲手把这张邮政汇款单送到叶秋桐手上,叶秋桐道谢后,展开一看,这才明白,为什么通讯员胡叔用那种羡慕至极的眼神看着她。

    “秋桐,没想到啊,你也是个万元户了。咱们村的万元户只有三个,如今你是第四个了,太厉害了。”

    胡叔四十来岁,受叶长志的关照,家境困难的他一直在村里担任通讯员,主要就是做个传递讯息的跑腿工作。比如有人的电话过来了帮着喊人去接听;或者帮村里夹夹订的《人民日报》什么的。

    象这种送邮政汇款的事也在胡叔有工作范围内,因为镇上的邮递员每次都是把全村人的邮件放到村部就走了。

    胡叔看到叶秋桐的汇款单,数了好一会儿零,才确定真的是万位级别的,一脸震惊。

    这是欧科长购买水果罐头的结账汇款,叶秋桐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汇款单拿在手里,自已也被震惊了。

    在这个年代,一万五千元可是能干大事的啊!

    是盖房子?买地?还是再想办法投资其它的生意?

    叶秋桐心里千百个主意翻腾着,看到胡叔还依依不舍地看着她手里的汇款单,叶秋桐赶紧在屋里翻出一袋小包装的花生糖,递给胡叔道:

    “胡叔,出去记得给我保密。”

    “哎,我会的,不过说实话,刚才村部好多老头子在打牌,邮递员送汇款单来时直嚷嚷,说咱们村出了个不得了的万元户,一笔单子就汇了一万多块,大家都听到了。”

    胡叔接过花生糖,这才如实告知。

    叶秋桐一听,原来已经被这么多人知道了,倒也无所谓保守秘密了,便笑道:

    “那就算了,不过这些钱也不全都是我的,还要给玻璃厂罐头钱,结村里乡亲们欠下的账,最后也剩不了多少在我手上。”

    “秋桐,不管怎么说,你能想出这一招来帮着大家伙赚钱,我们都服气。”

    胡叔有了花生糖,笑嘻嘻地说了几句好话,便回村部了。白天是他正常值守的时间,万一上头有电话来,传达重要的上级指示精神,而他又没能接到,就会被骂的,所以不敢离开太久。

    胡叔离开后,叶秋桐进了自已房间,拿着汇款单好一阵仔细端详,心情着实激动万分。

    可惜了,黄桃罐头是应季的产品,自已又没有能力建起罐头厂,只能捞一把就走。

    明年再做这门生意,叶秋桐估计难。

    她做黄桃罐头成了万元户的消息一旦传开,就会有更多的果农投入到这条路上来。

    她的配方也不是什么绝密的不能破解的配方,有心的聪明人只要多摸索几次,就能掌握规律。

    何况,她现在已经把配方都告诉了部份村民,那些村民怕是明年就要自已做这门生意了。

    不过,叶秋桐原本就是带着挖一桶金再去做别的生意的心理,因此也不可惜。

    虽然罐头现在是稀罕、珍贵的食品,但是再发展几年,市场物资极大丰富后,大家谁还去吃罐头食品啊?

    就象现在大家觉得高大上的午餐肉、金枪鱼罐头、香肠,再过十几年统统都被称为垃圾食品。

    所以,叶秋桐也不想在一门其实已经是夕阳产业的行业上投入太大的精力。能赚钱的门路多的是,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由于出了清枝这档事,没有了欠嫂在边上煽风点火,被叶秋桐欠了钱的乡亲也没有在三天内来追讨,倒是叶秋桐和大家说明情况,说货发到外地,结账需要时间,请大家宽延,乡亲们又大度地延长了还钱的期限。

    果然,没有欠嫂做鬼,大家都变得通情达理起来。

    其实想想也知道,叶秋桐是做正经生意的,父亲又是村里的支书叶长志,光是有叶长志背着,也不怕叶秋桐会不还钱给大家。当初如果不是欠嫂在众人中使劲制造叶秋桐还不上钱的气氛,大家也不会去围攻迟家。

    算算欠乡亲们的账还有大生玻璃厂的瓶子钱,叶秋桐手里还能剩个万把块。这就是纯利润了。

    这些天陆续通过零售的方式,卖掉了两千多瓶罐头,如果把剩下的五千多瓶罐头再卖掉,自已就可以拥有三万多元的资产。

    这些钱,交一部份给婆婆改善生活,留给迟瑞和迟丽做将来上学的费用,一部份交给娘家做弟弟以后的老婆本,自已还可以剩万把块。

    这万把块,她打算带到部队,熟悉了情况之后,再图发展。

    有了这万把块做启动资金,情况已经比她刚开始时两手空空、还要找吴瘸子赊糖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叶秋桐对于自已随军后的创业生活充满了信心。

    算清楚了账,叶秋桐便骑自行车到县城邮局领了款,然后赶紧到边上的银行,存了一万块,还有五千块,便放在军挎包里,吊在胸前,时刻紧盯着,倒也不怕被小偷偷走了。

    现在还没有百元大钞,最大的面额是十元,因此五千元钱已经是沉沉的一小包了。

    骑车回家的路上,叶秋桐想着自已护着五千块钱小心翼翼的模样,不由地笑了。

    五千元在她重生回来的那个年代,只不过是低级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罢了,勉强够一家人温饱,什么事也做不了。

    不象现在,五千元足以在农村盖起一栋很不错的红砖楼还有剩余了。

    叶秋桐打听过了,盖一栋象迟生舅舅吴宝福一样的红砖楼,再配上全套的家电家俱,五千元足矣。

    叶秋桐回到村里,按着账单上记的欠款人名字,遂一送钱上门,每结完一笔账,就让收钱的人在账本上自已的名字边上签上“账已结清”四个大字,并附上签名。

    拿到钱的人想着之前苦苦逼秋桐的样子,自已也觉得有点讪讪的,但是秋桐脸色如常,并没有因为还上钱就趾高气昂,也没有象施舍一样把欠的钱轻蔑地在他们面前一扔。

    因此,经过这件事之后,这些因为曾经苦苦讨钱、紧逼叶秋桐的人,背后都改口说叶秋桐的好话,让叶秋桐始料未及。

    叶秋桐只不过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罢了。

    还完村民的钱,叶秋桐松了口气,准备拉上婆婆,一起去还大生玻璃厂的钱。

    因为婆婆说过,既然是最后一次做这门生意,以后也不会用到玻璃瓶,她还是要去和毅大生道个谢,让秋桐还钱时叫她一起去。

正文 第九十七章突然热情

    吴月桂要出门,和现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一样,很周致地换了一套干净的衣裳,重新洗了头面手脚,把头发梳整齐,这才和秋桐一起前往后路村。

    和上一次去后路村借钱的心情不同,这一次吴月桂是理直气壮要去还钱的,心情自然轻松,边走边和叶秋桐聊着:

    “迟瑞都两个礼拜没有回来了,他说这礼拜要回来。”

    一说起上进的小儿子,吴月桂眉眼就舒展开了。

    “那可得多买点好吃的给迟瑞补补,我看他在学校食堂里也吃不了啥好的。妈,以后给迟瑞的伙食标准得提高了,读书消耗脑力,没有营养是不行的。”

    最近家里经常能吃到肉食,都是叶秋桐操办的结果,迟丽的营养增加以后,就连个头也能肉眼能见的速度增长着,这些吴月桂都看在眼里,现在听叶秋桐又主动这么说,她当然没有意见,连连点头。

    有些话题她不敢主动提起,比如要不要分家什么的,但是现在听叶秋桐的语气,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吴月桂反正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她虽然会努力伺候家里一亩三分田,但光靠田地要把一儿一女抚养成材,十分艰难。

    不过秋桐最近做生意成功的经历,让吴月桂也有了想法,她觉得秋桐随军后,她是不是也可以找点小生意做,似乎比种田来钱快多了。

    婆媳两个边走边聊,走到蒲口溪的木桥位置时,两个人傻眼了。原来,蒲口桥前几天因为下雨,河水暴涨被拆下来了,到现在还没再装上去。

    这种木板桥就是这样,一旦遇到下雨河水暴涨,河工就要把桥板赶紧拆下来,免得被河水冲走了,待水位下降后,再把木桥重新装好。

    其间河两岸往来要嘛撑船,要嘛水位稍降就可涉水过去。

    “咱们趟水过去吧,等船还得好一会儿?”

    吴月桂问秋桐。

    现在河上倒是有渡船,不过船正好才撑到对岸,要等装满一船人才会再过来,看样子还得等好一会儿。

    说起来,蒲口溪最短的直径距离也才二十多米左右,如果涉水过去自然更快。

    现在是夏天,天气热,也不怕水冰凉,叶秋桐见河水已经变清,有些水位低的地方还露出了河底的沙块,觉得现在水位应该不深,涉水过去完全没有问题,便欣然点头答应。

    婆媳俩脱下脚上的凉鞋,挽起裤脚,然后便从水清浅之处下水,缓缓往前走去。

    走这种溪路,吴月桂显然很有经验,她抓着叶秋桐的手道:

    “挑水清看得到水底的地方走,不然水深就把裤子弄湿了。”

    在她们身边,同样有不耐烦等船涉水而过的男人,不过他们都把外裤脱了,只穿着短裤,“哗哗”地在水里快速走着,由于只穿着内裤,他们倒不必担心会被河水打湿了。

    而叶秋桐她们就不一样了,如果不小心走到水深之处,她们的裤腿最多只挽到了膝盖上方,就会被水浸湿。

    因此,叶秋桐一路跟着经验丰富的婆婆,小心翼翼,总算顺利走到了对岸,还好,裤腿只打湿了一点点,放下挽着的裤脚,夏日的热风一会儿就把湿的地方吹干了。

    “秋桐,先去你舅舅家一趟吧?”

    吴月桂迟疑地道。

    叶秋桐善解人意地点点头,笑咪咪地说:

    “好。”

    过娘家门而不入肯定不好,虽然吴宝福和郑银秀肯定不想看到她们上门,但是她们若是真的到了后路村不去娘家走一圈,郑银秀过后又会怪她们失礼。

    吴月桂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又担心儿媳妇因为上次借钱受到冷遇的事不想去,所以犹豫了一下。

    去大生玻璃厂不用经过吴家,不必特意回去也是可以的。

    谁知道叶秋桐一点也不在意,爽快地点头答应。吴月桂这下不用为难,心里一松,两个人就拔腿往吴宝福那走去。

    “哟,月桂你回来啦?”

    没想到,一踏进吴家的大门,郑银秀从牌桌上抬起眼,正好一眼看到吴月桂,竟然热情主动地打起招呼来。

    这可是吴月桂从来没有受到过的待遇,哪回她回来娘家,不是被嫂子冷嘲热讽?难得有一次这么主动招呼她。

    吴月桂笑着点点头,莫名地,腰板也挺了起来,点头道:

    “嫂子,你们打牌啊?”

    “不打了,不打了,今天手气不好,哎,坐得我腰疼。”

    郑银秀扔出最后一张牌,也没有看结果,扔下牌友,笑咪咪地对吴月桂道:

    “月桂,秋桐,快上来坐,我泡老铁给你们喝。”

    叶秋桐心想,哟,太阳从西边上来了。怎么郑银秀这回看到穷亲戚没有苦巴着脸了?

    叶秋桐瞅着郑银秀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突然提起了一丝警觉之意。

    郑银秀似乎在打什么不好的主意?

    吴月桂倒是一脸宠辱不惊,或许,这几十年,她没少见嫂子这样翻云覆雨的面孔吧。

    “月桂啊,听说你们家做罐头生意,赚了不少钱吧?”

    郑银秀边从厨房里拿出烧开的水灌到开水瓶里,边问吴月桂,脸上笑意吟吟。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知道她们赚钱了,所以脸就变了。

    叶秋桐恍然大悟,怪不得郑银秀今天还舍得泡老铁了,上两次,郑银秀只是就着残茶倒了杯水给她们喝。

    几名牌搭子看着郑银秀不玩了,也就散了,留下吴宝福和郑银秀俩。

    “妹妹,罐头生意利润不错吧?我听说我们村都有人想要种桃树了,说卖给你们一斤好几毛呢!”

    吴宝福也一屁股坐到木沙发上。

    “凑合着吧,都是秋桐在忙活,我只是打下手。”

    “我说嘛,你这么笨的脑子,怎么懂得做生意?果然是后生可畏啊!”

    吴宝福一脸欣赏地看着叶秋桐,觉得侄子运气挺好的,能娶到支书的女儿,不光人长得不错,脑子也灵活。

    妹妹来借钱让他心烦,如果她家赚了钱,以后就不会老找他借钱了,所以吴宝福倒是乐见其成。

    吴宝福贬损吴月桂的口气听着让叶秋桐不太舒服,她才不会在外人面前这么说秋生呢,再笨也是她的弟弟,对外都是要维护的不是吗?

正文 第九十八章好处

    吴月桂倒是一脸漠然,看她脸上的表情,秋桐便不由地同情起婆婆来,从前在娘家,她得受了多少委屈,才养成了这种麻木?

    因为不满吴宝福及同情婆婆,喝着郑银秀泡的热腾腾的老铁,叶秋桐完全不在状况,没品出好滋味来。

    “我听说你们把全村的黄桃都收购了?那资金可不少啊,不过你们哪来的钱啊?之前找我们借的二十块哪够收那么多黄桃?”

    郑银秀的语气依然是高高在上,有钱人总是有一种优越感。

    叶秋桐笑笑,不以为意地道:

    “我婆婆在村里信用好,我们做生意全靠赊,先收货,后给钱。”

    叶秋桐这么说,分明是给吴月桂面子,所有的生意都是秋桐自已出面做的,这一点,吴月桂心里很清楚,见儿媳妇给自已面子,她淡漠的目光也有了温度,脸上的表情略松了松。

    “哟,我们家月桂原来在后山村这么有面子啊?”

    郑银秀一脸惊奇状。

    “那是自然,我公公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我婆婆又培养了三个出色的儿女,在我们村,当然有面子。”

    叶秋桐不疾不徐地道。

    迟生的父亲是在村里开山修路时,在石场爆破时为了救她父亲而死的,被县里综治委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叶秋桐这么说,完全没毛病。

    而迟生兄妹仨的表现,也是人所共睹的,也挑不出什么缺点来,叶秋桐这么说,让吴宝福不由目光深了一下。

    他想起自家的两个儿子,一个上了高中,虽然也在一中,但是是用钱买上去的,现在读一中可以买名额,但是读得很辛苦,在年段都是吊尾的,上大学完全没指望了。

    小儿子现在上初中,也是整天逃学,完全没有读书的念头,已经边嚷嚷说要和他学做生意了。

    反观妹妹家,虽然现在家境不好,但是迟生已经在部队里当了官,迟瑞在一中包揽了年段前三,迟丽听说学习也还凑合,吴宝福不由地收起了轻视之心。

    见老婆回的这句有点不象话,好象在讽刺妹妹似的,吴宝福不由地清了下嗓子,道:

    “你这什么话呢,我们家月桂怎么就没面子了?去,把厨房里的鸭汤打两碗出来,没看她们娘俩走了一头汗吗?”

    吴宝福冲着老婆喊了一嘴,接着想起老婆的彪悍可怕,后悔地闭上了嘴。

    没想到,郑银秀竟然乖乖听话起身,到厨房打鸭汤了。

    不一会儿,两大碗热腾腾的鸭汤端上来,汤里除了好吃的鸭杂,舀上来的竟然有大块的肉,不象上次一样,都是些脖子、翅尖等边角料。

    吴月桂微微有些吃惊,郑银秀倒是十分热情地道:

    “快吃吧,这只鸭子养了大半年了,这几天天气热,你哥说要吃笋汤清热去火,光是笋汤怎么好喝呢?我就杀了只鸭子。”

    叶秋桐反正不管,有的喝就喝,有的吃就吃,她端起碗,喝了口鸭汤,果然清甜,有笋的鲜香,也有鸭肉的醇厚。

    “月桂啊,你们赚了钱,有没有想要投一点到煤矿生意上来?”

    这时,郑银秀见前面铺排已定,吴月桂也吃了喝了,自已礼数周全,该说正事了。

    “啊?煤矿生意?我不太懂啊!”吴月桂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楞住了。

    她哥是靠做煤矿起家的,但是一向自已玩自已的,不带大家玩,所以她从来没有想过郑银秀会邀她一起做煤矿生意。

    “哟,你不懂,这里不是有高手吗?你哥可以帮你掌眼啊!”

    郑银秀一脸信誓旦旦的样子,但是让叶秋桐怎么看着,都象大灰狼与小红帽。

    她不为人注意地扫了一眼,发现吴宝福听到老婆这么说,脸上好象微微抽了一下,想说什么,又停住了。

    有问题。

    叶秋桐闷头吃着,心想,不管郑银秀打算怎么忽悠,反正钱在她手上,只要她守着钱,郑银秀也没辙。

    “嫂子,投煤矿要很多钱吧?我们家哪有这个钱啊?”

    吴月桂微微有些心动。

    自已哥哥这几年暴富,可以想象,投资煤矿利润有多丰厚了。

    其它村子也有听说投煤矿发财的,那些万元户个个走路牛皮烘烘的样子,她也不指望能赚多少钱,但是能赚总是好事啊!

    “呵呵,你哥最近和山熊他们投了一个大矿,一个人出两万块钱的本,不过,因为最近资金紧张,你哥打算撤回本,这就空出一个股份,让给别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