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3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两家公司捆绑一起,以同一家公司旗下两款主打产品占据电视屏幕,叶秋桐准备砸两亿进去,当然,她知道砸两亿下去,肯定不会颗粒无收。
不过,赵诗音对广告前景并不持乐观态度,觉得叶秋桐把生产线扩张得太快,一上来就按产值数亿的规模来建设,未免有点急于求成了。
不过,叶秋桐表示有钱任性,要全国的消费者都吃上她们的喜糖,喝上优质的健康奶,强健一代国民的身体素质。
赵诗音竟然被叶秋桐一通巴咧给堵上了嘴,闷头表示同意她的广告方案。
怀里抱着小彼得,赵诗音不免有些多愁善感,觉得全国的小朋友都象彼得一样喝上富力健就好了,这就是一个当妈的心思……
正文 第一千两百八十八章回乡过年
叶秋桐指挥着迟生,把车上带来的东西都收进家里,这才惬意地巡视了一下领地。
去年移种的所有高大树木都成活了,院子里的桂花树、罗汉松青翠欲滴;盆栽的兰花也逆寒开放,香气扑鼻;造型各异的菊花更是以花型硕大、造型独特而夺人眼球。
由于是过年,赵思只能无奈地随赵卫国回老家,不过说好了等过年会上门来拜年。
迟子若陡然身边少了个玩伴,显得很孤单,一个人拿着球在院子里拍,显得有点落寞。
还好,叶秋生的儿子已经能依呀学语了,郑颜反正要带孩子,也不能帮忙整理家务,就抱着儿子过来和迟子若玩。
郑颜做了妈妈之后,由于生活滋润,眉眼间的青涩尽褪,反而如一块玉石,经打磨之后显得温润有加。
幸福的婚后生活对女人来说就是最好的美容药,郑颜比结婚前更具风韵了,连他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说,郑主任结婚后变得更漂亮了。
“小钦钦,和我玩皮球吧!”迟子若逗着郑颜的儿子。
叶钦饶有兴味地伸出手,要抓迟子若的皮球,郑颜笑咪咪地看着儿子和迟子若逗趣。
就在这时,四门大开的院门口,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叶明智走进来,手里还提溜着一兜什么,看到叶秋桐,便乐呵呵地道:
“我妈说你们回乡过年了,我赶紧过来看看。”
“哟,明智叔,快请坐。看你气色不错,看来是在外面发大财了吧?”
叶秋桐不失礼节地笑问道。
村里人就这样,如果有本事了,没有人夸他也不舒服,当然,也要看什么人夸,叶秋桐夸,叶明智也乐意露点老底啊。
因为,象叶秋桐这么有本事的人,肯定不会找他借钱是不是?
叶明智美滋滋地道:“还好秋桐你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到海南做工时,在一家包工队那里做泥瓦匠,正好老板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跑了。
当时,老板把施工队里伙计们的工资全卷走了,眼看着大家急得团团转,我当时就挺身而出,说大家跟着我干,只要工程如期赶完,我们就能把剩下的工程款要回来,给大家发上工资。
说来也是命中注定,大家伙走投无路,看到有人带队,于是就跟着我干开了。
那个老板虽然跑了,但是活计做到一半,工程款也是没有结算的,我们做完工程后,在劳动局的帮助下,拿回了工程款,大家的工资也发到了手。
经过这件事,他们就十分相信我,跟着我继续做工程,现在海南正好大搞开发建设,我们的生活还不错。”
叶秋桐知道叶明智肯定还有所保留,要不然,他上辈子怎么成为后山村首富的?
不过,看破不说破,叶秋桐当然大大赞叹了一番,说他命好,也有魄力,以后一定能赚更多钱。
叶明智乐呵呵地掏出那个网兜里的东西,竟然是椰子,他找叶秋桐要了把菜刀,熟练地砍了椰子,倒出里面的椰子水给大家喝。
迟子若喝了一杯,表示味道还能接受,郑颜则有点喝不惯。
“这玩意在海南那不贵,满大街上都是,一年四季都有,除了椰水喝好喝,肉也好吃,有一股特别的味道。”
叶明智把椰子水倒空后,又剖出雪白的椰子肉请大家吃。
知道叶秋桐一家回来过年后,也陆续有乡亲们上门来坐,叶秋桐早就把糖果、牛奶都准备好了,大家来都请上坐,糖果随便吃,牛奶随便喝。
小孩子们听说有糖吃,一下子跑了十几个过来,这下迟子若也不用担心没有人陪她玩了。
看到穿着一身粉红泡泡棉服,粉红小皮鞋的迟子若,小朋友们隔了一年才再见到她,顿时再度惊为天人,羡慕地上前摸着她的衣服,问她暖不暖和……
村里的老人们对迟、叶两家都很满意,因为他们不光自己发财,还找了活路让村里人干,象村里的脱水蔬菜厂还有矿泉水公司,都招收了村里的人上班,老人们也可以在企业里帮忙,一个月也能赚个七、八十块的,在农村足够生活了。
至于矿泉水公司的收入,更是收归村集体,这几年都办了不少大事,比如给村里硬化水泥路,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每逢重阳节和过年,都给村里老人发红包……
叶秋桐虽然不让说出这两家公司是她支持下办的,但是慢慢地也传出了风声,所以大家都对叶秋桐心怀感激。
这个平时没有人的大宅院里,随着主人回来,一下子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叶长志那里也是如此,人来了一拨接一拨,比真正过年还热闹。
迟生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在这里过年了,这几年的每年春节,他都因为公务耽搁在外,所以他回来后,人气最高,大家都说好几年没见着他了,围着他问长问短。
迟丽也成熟多了,看到乡亲们,也懂得主动上前问长问短,让村里的老人们都夸她出外见了世面就是不一样。
迟瑞、高巧云第二天才回乡,他们原本是想回乡创业的,但是研究生读完后,迟瑞的老师又劝他考博,于是他和高巧云又在京城里耽搁了下来。
随后又发生了些事情,迟瑞和高巧云直到今年才确定下来,准备带着迟瑞申请到的专利技术,回向阳创业。
高巧云没有读博,研究生毕业前她发现自己怀上孩子了,于是等儿子生下来,索性在家里带孩子,一直没有上班。现在儿子迟重都两岁多了,已经能跌跌撞撞走路了。
迟瑞的专利技术拿出来,还让叶秋桐震了震,因为这种化工产品,在叶秋桐看来,已经领先于国外不止十年,而且国内的需求极大。如果批量生产的话,马上就能占领市场的空白。
看来,迟瑞是厚积薄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光是靠这项专利技术,迟瑞就算不靠家里,也能富甲一方。
这次回家,迟瑞也打算和哥嫂好好谈谈,把企业真正做起来……
正文 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初显
迟家自从在村里盖起大厝之后,已经不复当年屋小厝漏的寒酸模样了。
现在一家人里多了两个小家庭,人口也跟着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新起的宅子又大又宽敞,并不觉得挤。
五进的院落,两对小夫妻一人一个院落,迟丽则和吴月桂一个院落,每个院落住满人,倒也不显冷清。
入夜,虽然过几天就要过春节,也意味着冬天过去春天到来,但是在南方,其实最冷的天气往往不是冬天,而是二、三月春天的时候,雨水连绵不绝,空气阴潮入骨,倒春寒有时候也跟着来捣乱,比北方的冰天雪地难熬多了。
不过,在迟生家里,偌大的餐厅关着门,屋里煮着炭盘的火锅,再加上几瓶看不清标签的洋酒、白酒,屋里的气氛十分火热。
迟瑞和迟生喝开了,迟瑞虽然在京城里念书,但也不是滴酒不沾的书呆子,平时也和同学之间颇有交际往来,虽然酒量称不上好,但是半斤白酒还是没问题的。
哥俩也就是喝个热闹劲,并不会真正地灌酒,再加上两个妯娌也各倒了一杯葡萄酒喝着,气氛就更好了。
在吃喝间,迟瑞便和叶秋桐定下了他专利转化的合同。原本两年前的春节,迟瑞想要用技术入股,那时候他的发明还没有获得专利权,大嫂就已经相信他,毫不犹豫同意他技术入股,现在这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权,按道理,他定的合同应该水涨船高才是。
但是迟瑞也是一个明理的人,觉得这几年他上大学都是大哥一家在付出,而且如果没有大嫂,他在之前被诬告的案件中,怕是早就不在人世了,所以迟瑞自愿占股四成就好,主要的控股权还是落在叶秋桐手里。
叶秋桐本来打算她四迟瑞六的,见迟瑞态度十分坚决,还说如果大嫂要四六开,他就不回来办公司了,叶秋桐只好先签了这份合同。
大不了把这个公司扶持上门之后,她再找个机会把公司全卸给迟瑞,之所以要签这个合同,叶秋桐是怕迟瑞不肯要她的钱去办公司,所以只是过渡办法,叶秋桐哪里会差迟瑞这个公司赚的钱了。
如今的叶秋桐,不说国内的公司吧,就是抱着美国那些绩优股票不卖,也能吃喝不尽几代人。
对金钱追求的心思淡漠之后,工作对于她来说,只是排解无聊的人生附加项,她更看重的是家里的亲情。
迟瑞不知道叶秋桐的心思,要不然,他就知道他今天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股份的事和大嫂谦让来去了。
这个年,叶秋桐过得还算惬意,最主要是迟生也在家里,一家人总算过了一个没有缺人的团圆年。
当然,这样的团圆也不是永远的,迟丽马上就要毕业了,她一旦毕业,估计就要和王超结婚了,到时候作为出嫁女,迟丽就要在王超家过年了。
所以,吴月桂也特别珍惜这样一家人团圆的大年。
而村里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也在到处发生着变化,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更多了,赚到钱的人虽然不是太多,但是在外面只要不乱花钱,一年到头多少都能剩一些回家,所以大年三十晚上,村里放烟花的人便格外多,才吃完饭,春晚还没开始呢,村里就有人陆续放开烟花了。
叶秋桐吃完年夜饭,便和迟生带着迟子若在村里散步,却见村支书康滔背着手在村道上匆匆走来。
看到康滔,叶秋桐赶紧打了个招呼,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大年三十晚上还不赶紧回家吃团圆饭。
康滔这才说,他刚吃完年夜饭,不过听说村里有些在外面打了工赚到些钱的年轻人,在镇上买了几千块钱的烟花回村里放,他要去看看。
“才赚几块钱就烧包成这样,厝也没翻,把钱全放火烧了,真是不正之风,这种攀比要不得。”康滔气呼呼地道。
“哟,有这事啊?还真是得管管。赚钱不容易,年轻人就图个虚荣,把钱放到天上去,不如攒起来,盖个新房或者做其它正经用途。”
迟生听了也很反感。
“哎,听说这些买了几千块烟火来放的都不算村里的富裕户,越穷越烧包,无非是打工赚了点钱,就以为自己的脸有磨盘大了。不过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行,我得去劝劝他们,趁早把烟花退了,不要乱烧钱。”
康滔说完,就走了。
迟生赞道:“康支书不错,和咱爸一样,对村民挺负责的。”
“是啊,要不然谁爱放烟花谁放去,烧的又不是他的钱。”叶秋桐也深表赞成。
早前叶秋桐让康滔负责村里小学的基建工作,康滔把账目管得挺清楚的,再加上这几年村里老师的补贴也都是由村里来发放,康滔的为人,叶秋桐还是挺信得过的。
由于后山村小学建设得和市里的小学一样气派,甚至有些教学设施还超过市里,如橡胶跑道什么的,老师工资虽然领的和全县一样,但是补贴高,一个老师一年领的是其它学校老师的四、五倍,可以说,在后山村当老师,不去给学生补习、不去做小生意补贴家用,就能过上很舒服的小日子。
所以,后山村老师心态稳定积极,教学质量很高,学生已经连续两年拿到全县语文和数学单科的前十名,升入一中的入学率也高,后山村小学的名气都打出去了,还有家长到处托关系,想到子女后山村小学上学的。
这些情况,康滔都有和叶秋桐报告过,他尤其不知道拿那些递条子走关系的家长怎么办。
叶秋桐给他的主意是择优录取,有好的生源为什么不要?好学生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就强了,长此以往,再造一个毛坦和黄岗都有可能。
叶秋桐还打算以后在后山村建起质量不输一中的完中,让村里的孩子不出门,就能从小学读到高中,所以,优质生源她还是乐于接收的。
正文 第一千两百九十章攀比
和迟生絮絮说着学校的这些事,迟子若也在边上甩着狗尾草,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突然,迟子若插话道:“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投钱办学校啊?学校又不能赚钱?”
“学校是不能赚钱,可是好的学校是一个平台,可以改变村里小孩子的命运。
一个人穷不怕,最怕的是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眼界,没有眼界就不能体会到平常生活的乐趣。
就说刚才康伯伯说要去制止放烟花的的事吧,论若谁有能力在村里放最艳最久的烟花,肯定非咱们家莫属了。
可是爸爸妈妈有觉得能在全村放最大最艳的烟花就是最有本事的人吗?
我们只会觉得这样做既没有意义也无聊。
在节假日放烟花是一种乐趣,但是适可而止,一年只赚一万元的人,却买几千元的烟花来放,这就是他们眼界决定的,在他们的眼界里,放最艳最久的烟花,就是他们有本事的证明。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迟子若摇摇头道:“我倒是觉得,要放几千块的烟花,不如买几千块的书来看有意思。”
迟子若的回答让叶秋桐很满意,她顺势道:
“把钱投入教育,虽然现在看不到产出,也不能赚到钱,但是一个人有能力之后,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有意义的事情。”
迟子若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凭自己的本事去帮助别人。”
迟生满意地摸着迟子若的小脑袋,道:“我女儿真是心怀大志,比你爸你妈出息多了,我们在你这个年纪,还只知道玩呢!”
“要不怎么说一代胜过一代?”叶秋桐白了迟生一眼。
一家人这时走到一户农户的院子边,这是户家境普通的农户,院墙是干打垒堆起来的,差不多只有半人多高,里面是一栋凹字形房子,也是用土坯建的,靠西边经常会被雨泼到的地方,还挂上了整面墙的草帘子遮挡,免得墙壁被大雨涮坏了。
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康滔就在这家人的院子里,正冲着院里两个二十多的男青年嚷嚷:
“别赚了点钱就烧包,买了那么多烟花是吧?一个小时不到,几千块就化成灰,你们觉得这样有意义吗?”
“为什么没有意义?去年对屋孙家,放了一千块钱的烟花,得瑟得不得了,烟花火星落在我家屋顶上,差点把我家屋顶烧了。我们说他,他还嘲笑我们穷,买不起烟花白看别人的就算了,还好意思上门说理。
康支书,我们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可是就是忍不下这口气,我们兄弟去年过年就说好了,要出去拼命打工赚钱,赚到钱,要买比孙家更多的烟花来放,看他们服不服气,非要把他们压一头下去。你也别替我们心疼钱了,这钱我们是花定了。”
两兄弟态度坚决,事情关系到他们的颜面和心里那口气,估计康滔的劝说作用不大。
毕竟,人家的烟花是花自己的钱买的,又不偷又不抢,是正当消费,可是再一想,去年对门的人家花一千块买烟花,今年他们就花两、三千块买烟花,对门明年岂不得再花四、五千块买烟花?
如此下来,乡村的消费攀比风,就是这样日盛一日吧?
叶秋桐皱着眉头,迟生也估算出这点,便带头走进这户人家的院子,道:
“是迟叔家的小子吧?长这么大了?若是走在路上都认不出来了。”
叶秋桐听到迟生这么唤,才想到这两小子怎么这么面熟呢,原来是迟生不出五服的堂叔家的儿子。
几年不在村里,当年十三、四岁的两个黑泥鳅一样的少年,都长成青年了,若不是迟生说,叶秋桐还真认不出来了。
“哥,嫂子,是你们啊!”见是迟生和叶秋桐,两个青年也赶紧打招呼。
虽然叶秋桐不太认得他们,可是不妨碍他们已经变成这个村里的传奇,哪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不是以他们为目标和偶象呢?因此他们自是没有人认不出来的。
“你们这是准备把全村的烟火都包了吗?”迟生开玩笑道,指着院子里放的三大箱的烟花。
“哎,不是啊!”看到全村首富、还是他们偶像的迟生一家子,两个年轻人有点发窘,他们当然知道自己打工的那点钱,在这家人眼里是不够瞧的。
“你们的事,我刚才都听到了。这口气真的忍不下去吗?”迟生问了一句道。
“是啊,他们看不起人,我们当然忍不下去。”兄弟俩异口同声地道
迟生想了下,对康滔道:
“康支书,我倒是有个想法,这样吧,今晚全村的烟花,就由村委会出面包了,为了村民房屋财产等安全,大家都集中到村委会前面的空地上放烟花,烟花的钱由村委会统一支付。你看如何?”
迟生冲康滔使了个眼色。
康滔会意,便点头道:“我看这个主意好,以前各家各户放烟火,不是烧了别人的屋顶,就是把人家的柴房烧了。现在还好家家户户烧煤的多,要不然,象过去一样都烧柴,那不得没柴烧啊?迟生这个主意好!”
“嗯,既然康支书也同意了,你们俩,把这些烟花都搬到村委会那去,多少钱一会找康支书报销。康支书再大喇叭叫一下,让大家把烟花集中那过去。晚上咱们村办个烟花宴!”
两个小子一听,觉得这主意挺不错的,能放烟花,还能保住辛苦打工赚来的钱,同时如果孙家也得到村委会那放烟花,也没什么好攀比的,他们当即爽快地道:
“既然是这样,我们也同意。”
说完,便主动去把烟花抬起来,就往村委会那送。
迟生一家和康滔落在后面,迟生道:“今年这烟花钱,就我们掏了,也让村里人过个祥和喜庆的年。以后过年前,要注意引导,不要让大家口袋里一有了点钱,就消费在这种没有意义的攀比上,把这股歪风刹住。”
正文 第一千两百九十一章两手抓
康滔早前看到迟生冲他使眼色时,就知道迟生在这件事上有讲究,所以便大包大揽地答应了,此时见迟生果然一力承揽了这件事,便也不客气,道:
“又让你破费了。”
“这倒没什么,最主要是村里这种攀比的不良风气不能养成,以后移风易俗这些事要抓起来。”
“没错,就是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没抓上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啊,不能一手软一手硬的,终究会变成乡村生活的畸瘤。”
叶秋桐也在边上插话道。
前世乡村发展就有这样的教训,一旦口袋里有了钱,大家精神文化生活没有及时引导上去,就转化到攀比上面来。
放烟花攀比只是小的,以后婚丧喜庆,这些人生大事的攀比,就不是几百几千地计了,而是几万几十万地计。
长辈积攒一辈子的钱,几天内花掉并不是神话。丧事从开始的千八百到后来上万、数万元;喜事则彩礼消费以火箭的速度蹿升……
这些消费升级的攀比,压弯了农村人的腰。
叶秋桐也觉得,早发现苗头是好事,还得和康支书好好合计一下,怎么把后山村的攀比之风压下去,引导到其它更好的合理消费上来。
“没错没错,你们俩果然是见过大世面的,说话就是不一样。我这一年也琢磨着,村里人现在也不象过去那么穷了,一个月也吃不起肉的人基本没有了,但是人不穷之后,他们就改了一种方式折腾……”
康滔也是一阵抱怨。
叶秋桐才知道,这一年没怎么回来,原来村里办喜事,一场消费下来也要三万多元;丧事也差不多。但其实现在村里人一年能赚七、八千就很不错了,还只是赚的,没有扣掉平时的生活消费。
“所以啊,看到这两家人这么斗富,烧钱,我就特别生气。”康滔气呼呼地道。
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村官。
他们来到村委会时,那俩兄弟已经把烟花放到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了,办公室还是老巍叔在值班,看到叶秋桐和迟生,赶紧出来打招呼。
迟生顺手塞了盒中华烟给老巍,老巍笑得眼睛都咪成缝了,也不和迟生客气,说了声谢就把烟接了过去。
他可舍不得抽这么好的烟,别看只是一包中华,他拿到小卖部这一盒能换一条的牡丹烟,够他抽好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