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芳脱口而出,她被叶秋桐的话气晕了头脑。
“配得上配不上,我们夫妻俩自已知道,用不着让外人来论,你若觉得我配不上,那你说谁配得上呢?”
叶秋桐话语一转,眼眸牢牢锁定了方芳。
眼神里,某种意味特别分明,似乎象一柄利箭,直刺方芳的心思。
方芳原本就做贼心虚,她是一步一步被叶秋桐的话挑起了情绪,许多话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现在冷静一下细想,其实她是逾越了。
方芳顿时狼狈起来,她讪讪地道:
“是我多嘴了,嫂子,看来,每个人的人生要怎么过,都是自已的选择,好吧,我有事我先走了,下次再聊。”
方芳起身,简直狼狈不堪,叶秋桐起身送走她,脸上虽然带着淡淡的微笑,但是心里却没有战胜她的喜悦。
这一役,叶秋桐只是落了个嘴上痛快。
但是,却戳破了方芳心内的那块隐秘真相。
叶秋桐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只能披甲而上,象一个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勇士一样,去迎接自已婚姻的最大挑战。
前一世,是她自已无知放弃,这一世,她已经看得分明,而且占据了主场的优势,她相信,如果迟生能和她一起经受住这场考验,他们一定能幸福地白头偕老。
但是,除了是已婚的主场优势,今天的战斗中,叶秋桐深刻地感受到了方芳自上而下的蔑视,高人一等的轻视。
她是孤独的,因为这一场战斗只有她自已一个人。
方芳虽然暂时失利,但是她的身后裹挟的是家族几十年积累的丰厚资源优势。不管是人脉还是权势,叶秋桐在方芳面前,简直比一根羽毛还要轻。
这样的她和方芳,在迟生心里,孰重孰轻?
叶秋桐有点不敢想象了。
看着方芳买来的早餐,叶秋桐一点胃口也没有,她提起那份早餐,扔到了垃圾桶里。
虽说浪费食物可耻,但是一个窥觑自已的丈夫的女人打来的早餐,叶秋桐肯定吃不下去,也不想让迟生吃。
叶秋桐静静地坐了好一会儿,收拾了心绪,自已随便摊了个饼吃后,便起身到长庆村,准备雇一些人手,帮忙收拾处理一番,以便机器一进来,就可以开始生产。
只有忙起来,有了自已的事业,她才有底气、有实力和方芳抗体衡。
在村长王伟的热心帮助下,叶秋桐很快在村子里雇到了水泥匠等工匠,依着她的设想,这些人开始在村部忙碌起来。
至于房租,叶秋桐也终于和这个糊涂却又大气的村长说好了,一个月五十块钱,一年六百块钱,一次性交齐,准备最少租三年。
当然,这都是口头协议,王村长不屑于写合同,现在的人做生意也大都没有写合同的习惯,如果非逼着他们签合同,反而让他们觉得信用受到轻视一般。
所以,当叶秋桐提了两次写租房合同的事,王伟都不搭理后,叶秋桐也不敢再提了,她算是慢慢摸清现在人的心理了,如果再提,怕是王伟就要骂人了。
无奈,虽然没有法律保障,但是王伟在村里颇有影响力,既然他答应了,应该会罩得住。
看着工匠们陆续进场,叶秋桐便又到市里,找了一家印刷厂,印了几百份招工的小广告,自已去发传单。
重点发传单的区域就在国营塑料厂什么的附近,她倒是没指望能让国营的职工被吸引来,这就象哈佛的大学教授不可能来向阳大学任教一般,国营职工绝不会跳槽到私人小厂,只是指望能不能找到学徒工,也就是临时工。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小广告满天飞
随着工厂中午下班的铃声打响,叶秋桐看到工人们陆续从工厂里走出来,她赶紧快步上前,把手里的传单发给工人们。
叶秋桐收拾打扮得利落整齐,人长得又好看,一脸温熙的笑容,工人们第一次被人往手里塞小广告,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但是看在叶秋桐的份上,都拿着端详了起来。
这种发广告的方式现如今还没有人用过,不象后世小广告满天飞,里面上至幼儿各种补习班、下至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应有尽有,不管你是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还是坐在车里在路口等红绿灯,“叭几”总有一张突如其来的小广告飞到你手里……
叶秋桐的小广告自然不可能印得精彩象海报,她只是简单地写明了自已的厂名,要招的工人类型、人数,待遇写上保底工资二十元,按业绩提成等字眼。
叶秋桐能说自已前世最讨厌防不胜防的小广告吗?然而,如今她自已也打起了小广告。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不过,这样的招工广告是大家第一次看到,不由地有些新鲜,再加上这好歹也是一张挺厚实的纸,工人们就算觉得上面的信息没有用,但是还是会珍惜地拿回家,引个火什么的也可以用上啊!
如今针头线脑、一个铁钉大家捡到都会拿回家,别说一张挺实用的纸了。
向阳国营塑料厂的赵师傅看着手里的广告,忽然想到了自家的儿子。
儿子是知青,从云南乡下返城后,一直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年纪老大不小了,最近一直在闹腾,要他早退,好让他接替他上班。
可是赵师傅自已才四十五岁,如果早退了,还算壮年的他要坐等到死还得几十年呐,这几十年他自已咋办?何况早退还没有退休金。
赵师傅看着这小广告,觉得生产塑料花还是挺有前途的,不如让自已的儿子小赵云应聘,没准也是条出路。保底二十元的工资也不低了……
至于小广告上要求的技术,赵师傅自已是二十多年的技术工了,如果儿子不会,他还可以教儿子嘛。
而且,如果老板愿意,他晚上还可以去指点一二。
象这样私营的小厂,现在最缺的就是技术和人才了。就曾经有外地的小厂要挖他过去,还出了高价,可是他手里捧的是铁饭碗,怎么可能舍得放弃呢?
现在可好了,这个厂在向阳,如果儿子能上班,他也不用愁了,父子俩都有工作,吃苦攒一两年的,就能把娶媳妇的钱攒出来了。
除了赵师傅,还有些拿到广告的工人也想到了自家的家人……
叶秋桐发完小广告也没算完,第二天,她就搬了个小马扎和一张移动小方桌,在离塑料厂不远的空地上,摆了个“好彩头”塑料厂招工处的牌子。
这算是撬国营塑料厂的墙角吧?叶秋桐自嘲。
她开始还担心国营塑料厂的政工科或者人事部会不会来找她麻烦,但是竟然没有。
倒是在她刚摆出摊子时,有几个中年男人走出厂房,朝她那瞅了几眼,后来又走了。
看来,人家根本就没有把她一个简陋的招工摊放在心上。
也是,向阳国营塑料厂有工人一千多人,是个大厂,工人们捧的是时下的铁饭碗,走到大街上,胸口别个厂牌,腰杆不知道挺得多直。
大家哪里会意料到,不出几年,这么大的厂子会消失,工人们会失业……
叶秋桐坐在招工摊后,真是“霸气侧漏”,前后左右都漏风,头上还有太阳,她身兼总裁、人事部CEO、面试官数职,听着挺威风的,其实就是一个光杆司令。
好不容易,等到塑料厂的工人下班,叶秋桐以为总会有人来问点啥吧?结果,还是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
叶秋桐心里失望极了,心想,难道招不到工人了?或许是自已的条件不够诱人?没有单列出技术工人的工资?可是过于优厚的待遇是不能列在明面给大家看的呀,不然会形成攀比。
要嘛私下和工人师傅单独接触,可是这么大一个厂子,自已一个熟人也没有,哪里找工人师傅谈?
待塑料厂的工人都走干净了,也没有一个人主动上来和叶秋桐攀谈。
叶秋桐叹了口气,心想今天大半天的算是浪费了,不行的话还是另行他计吧。
她失望地收起马扎和小桌子,绑在借来的自行车上,准备回去做饭吃。
谁知道她走到小巷子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男人来,那人穿着塑料厂的制服,看到她,有点紧张地道:
“你是在招工人吗?”
叶秋桐一看到他的制服,再看他的年纪,估计是个有经验的师傅,顿时眼睛一亮,按捺着激动的心情,故作镇定地道:
“是啊,师傅你想来?”
“不是我,是我儿子。”
赵师傅看清了眼前的老板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不禁心里惴惴,她看着比儿子还小,能成事吗?再一想,反正都说开了,不如先边走边瞧吧。
叶秋桐一听不是他,不禁有些失望,她犹豫了一下道:
“我要的是技术熟练工,不知道你儿子他……”
“我儿子不懂技术,可是其实要学会也不难,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其实,如果师傅全心全意地教,哪要自已修行呢!”赵师傅自嘲地笑了下道,“我可以把全套技术教给我儿子,也可以到你们厂里做技术指导,只要你相信我的话。”
一听赵师傅这话,叶秋桐眼睛就亮了,在很难招到技术工人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个代偿的好办法。
“我看行。这样吧,等我机器运到厂里,你让你儿子来试试,请问师傅您大名?”
于是,叶秋桐和赵师傅互相自我介绍了一番。
两个人边走边聊,赵师傅这才说道,叶秋桐方才在塑料厂大门招工,虽然厂里不管,但是工人们明面上哪敢过去啊,让工厂里的领导看了,岂不是会觉得他们不安心生产?
现在国营塑料厂的铁饭碗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工人们也不想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虽然有些人家里也有家属想过来试试,但是却不敢动弹。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突破心理底线
叶秋桐一听才恍然大悟,自已招工这件事直接摆到工厂门口是欠妥了,虽然工厂的负责人不管,但并不意味着工人敢主动突破界限,大家心里还是有所顾忌的。
不过这也说明,赵师傅会躲在小巷子里等自已,的确是有诚意的,他拿出这个主意,估计也是考虑成熟了才会抛出来。
这么想着,叶秋桐心里对赵师傅的信任就加了几成,她道:
“赵师傅,你问问你们厂里其它家属,还有没有人愿意让子女来我这上班的?有的话,我也可以一并接收。当然,名额有限,我现在最多接收十来个人。”
“行,我问问,周围和我相同情况的人还是有几个的,下乡返城后,大家都在家里蹲着呢,最多做点零散小工,哎。”
赵师傅颇为感概地道。
“如果有技术熟练的师傅愿意到我厂里来,我给他开双倍的工资,一个月四十元,如果业绩做得好,还可以提成。”
叶秋桐大气地道。
现在技术熟练的好工人都被国营厂垄断,大家也认为手里捧的是铁饭碗,即便工资不高,但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大家心里还是挺满足的。
如果不下重金,挖不来技术工人。
果然,赵师傅听了,便笑道:
“哎,工资这么高啊?我都有点心动了,哈哈。回头我问问几个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老工人,他们差不了两三年就能退休,如果退下来,正好给子女顶岗,不吃亏。这样的师傅你要吗?”
“要啊,太好了,有多少要多少。”
叶秋桐现在想要打造的是一个产业,并不是一个小作坊,技术工人正是这项产业里的核心部份,所以真的是技术熟练工的话,有多少她要多少。
当然,所有的梦想都是从作坊起步的。
“好,那我回去就帮你问问。什么时候带我仔去你厂里?咱们要怎么联系?”
赵师傅一问到联系方式,叶秋桐就为难了,没手机真是不方便。如果有手机,给个号码就成了,一点沟通难度也没有。
电话倒是可以打,不过电话机是在迟生的营部里,她的私人电话根本不敢用那的号,叶秋桐只好为难地道:
“我的厂在长庆村的村部,你到村里随便的找人一问就知道了,再过五天,我的机器就到了,你到时候直接带小赵过去吧!找师傅的事,也多麻烦你了。
平时要找我的话,我一般会在长庆村的工厂里,最近都在筹备呢!”
“好。”
赵师傅具有这个时代工人阶级简单利落的特色,说完正事,他就告辞走了。
叶秋桐大有所获,心情顿时美美哒,也跨上自行车,“咣当咣当”地往回踩。
“哎哟,怎么回事?我的车也被人划了?这可是崭新的二八凤凰啊!太心疼了!”
叶秋桐经过一个小巷口时,看到前面挤了一群人在看热闹,她骑着车也过不去,就停下来跟着看热闹。
“哎,怎么回事,老涂的车也被划了?”
看热闹的群众有人道。
“可不是吗?我昨天晚上夜班回家晚了,想着车也上锁了,怕吵了大家,就没把车搬进院子里,早知道会被划,我就搬进去了。”
车主一脸心疼,反复端详着爱车。
“哎,还是新车呢,才买来一个多月,谁让你不心疼的,放在院子外面过夜。”
“过去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啊?”
车主手疼惜地在被划的车身上摩挲,好象这样就能抹掉被划的伤痕似的。
叶秋桐视力可好了,隔着人群往里一瞅,就看到那辆崭新的二八凤凰前轮盖和后轮盖,都被划了一条贯穿轮盖的刺目伤痕,看上去触目惊心。
车子骑久了有划痕不奇怪,可是新车被人刻意划的,那就有点太过份了。
“听说不光你这起了,前头水门巷,也有好几辆车晚上忘了骑进院子里也被划了,但是人家好歹是旧车,你的是新车……”
吃瓜群众连续播报。
“哎,这情况我早没听说,大意了,不然一定把车拉进院子里。”
叫老涂的车主欲哭无泪。
“你们说这是什么人啊?竟然大晚上的故意划人家的车?太过份了。我听说水门汀有个车主,是准备买来给女儿做嫁妆的,也被划了,还是大白天,这下全毁了,还怎么做嫁妆啊?”
关于划车的线索越说越多,大家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叶秋桐心里也觉得特意划人家车的人挺可恶的,现在自行车就是老百姓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一辆车得一家人从牙缝里省好几年才能买上,你把人家车划了,和往人家心里划一刀也差不多。
后世划小车的人也不少,但是划小车好歹有保险,相关的汽修厂也能把车整修如新,但是现在的自行车,伤了可没有工厂帮着喷漆复旧,尤其是象那种要当嫁妆用的车,等于把人家结婚的喜庆也冲垮了。
“变态,太变态了,老涂,你要报警啊!不然,肯定还有受害者。”
有群众愤怒地道。
事关民生,大家的情绪果然都很容易被触动到。
叶秋桐听到这里,就慢慢推车离开了,也没有继续再听下云。
不过仔细一想这划人家车的人,如果是有意的,心理上一定有些问题了。
划车既得不到什么好处,还会招致车主的仇恨,如果被当场抓到,肯定脱不了一顿好打,但是那个做案者却甘之如饴,划了一辆又一辆,不是心理变态是什么?
叶秋桐心想,如果给自已一把钥匙,站在新车前,是否能下得了手?
她想了又想,肯定自已下不了手。
因为自已肯定会顾虑到车主的感受、自已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被人看到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种种思虑和顾虑约束着自已,不会轻易伸出划人家车的手来。
而那个划车的人,如果是同一个人的话,恐怕已经变成了惯犯,这种人,早就突破了方才说的道德和法律的心理底限,再往下发展,就变成罪犯了。
叶秋桐并没有留意到,就在人群中,她的夜校同学陈默,默默的挤在人群里,听着大家的议论,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享受的表情。
当然,陈默看到了叶秋桐,尤其是看到了她脸上流露出来的担心……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被采访了
叶秋桐回到家,把车还给了吕桂琴,顺便送上两斤苹果,一直借人家的车,当然要有来有往了。
吕桂琴推辞了一会,也收下了苹果,心里对通晓人情世故的叶秋桐也挺满意的,道:
“秋桐,现在毛小凤真的老实了,听说邱机要继续值夜班了,她也不敢抱怨了,家属楼里,关于你的风言风语也没有了。
有一回,人家说起这个流言,毛小凤还和人家急了,说她根本没说过,是对方曲解了她的意思,差点和那人吵起来,哈哈。真是狗咬狗,一嘴毛。”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
这一点,叶秋桐两世为人,深有体会。
若是论友谊,她还愿意和男人做朋友,简单明快,不象女人之间,鸡肠小肚,小心眼的事情特别多。
就象毛小凤这档事吧,明明人家邱机要也忍下去了,没说什么,还算识大体,知道迟生的晋升虽然快,但迟生依靠的是实力。
而他当初要做副营长,只是风闻,还没有文件下来,这个位置也不一定是他的,也许组织上到时候空降了别人也不一定。
男人看得事情多,想得远,知道这次没机会,好好表现,下次没准还有机会。
女人就不一样了,接触的人和事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象毛小凤,一遇到挫折就发作起来。
当然,这一次她是踩到了铁板,伤人害已。
叶秋桐打定主意,远离女人圈,远离是非之地。
不是她看不起大伙,主要是眼界不同,见识不同,已经拉开了差距,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浪费在闲聊瞎扯上。
“多谢嫂子帮我留意。其实也没什么,谣言止于智者。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歪。”
叶秋桐淡然一笑。
两个人又闲聊了下,叶秋桐才回到家里,动手做了个简单的肉沫炒豆角,加上米饭,一个人吃得饱饱的。
叶秋桐吃饱饭,也没闲着,动手草拟起厂规厂纪来。
用人情管人,最后肯定大乱,还是用制度管人驶得万年船。这一点,不用叶秋桐再去特意体验一番了,因为前世的资讯已经告诉她这个道理。
她前世混得再怎么不济,但是得益于资讯的发达和流通,还是看了很多报纸、网络信息,知道惟有制度化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叶秋桐草拟了几条核心规定,比如在工厂里的技术高层可以拥有股份等,让重要的技术人员增加向心力和认同感。
一口气拟了十几条规章制度,叶秋桐脑子有点涨,便放下笔,等着慢慢完善。
看看手表,叶秋桐想起工商登记注册时工作人员说的领证时间,正好是今天,她便出门到市里工商局领证。
这时候注册成立公司的人并不多,叶秋桐到了办证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泡茶闲聊。
三名工作人员是叶秋桐上次见过的,有点脸熟了,还有一个手里揣着个大包的短发女子叶秋桐觉得脸生。
不过,看那三名工作人员一脸巴结地围着那女了,叶秋桐觉得对方的身份肯定不简单。
叶秋桐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对方立即热情地道:
“军嫂创业就是你啊,呵呵,你的证办好了。”
叶秋桐接过证,道了谢,正要离开,没想到那短发女子却叫住她,问起了情况。
叶秋桐这时才知道,原来短发女子是《向阳日报》的记者,名叫霍英然,今天是来找新闻线索的。
听到叶秋桐是军嫂,又主动创业,顿时觉得是个新闻点,眼睛都亮了。
毕竟,现在大家有点背景的话,就算不能安排个企业职工捧铁饭碗,也会要求到相关单位,找个轻松一点的临时工做,社会地位也高。
象叶秋桐这样主动创业的军嫂,还真是罕见。因为个体工商者现在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算高。
霍英然知道,当前社会还有知青返乡就业的大背景,许多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主动创业的意识,让政府也很为难。
所以,如果把叶秋桐当成一个典型见报,岂不是一个鲜活的模范例子?榜样人物?
叶秋桐已经知道短发女子叫霍英然,英气朗朗的名气,性格也很爽利,叶秋桐觉得此人不象一般家长里短的女子,又充分领悟到舆论在这个国度的重要性,于是也热情地和霍英然交谈起来。
霍英然要叶秋桐摆了几个姿势拍照,叶秋桐也全然配合。有一张是叶秋桐从工商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证件的照片,拍出来后,霍英然觉得效果不错。
这时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发现霍英然有意报道,便屁颠屁颠地去和局长汇报,这下连工商局长也惊动了,赶紧来和叶秋桐握手,让相关工作人员要给叶秋桐创业提供更多的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霍英然还插了一嘴,说叶秋桐开业时她也要去做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