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茶门娇女-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秦玉峰和陶伯年背后的权力博弈是怎样的,他救了王氏茶庄在棉兰的生意,救了王家的人,便可以算是我的恩人。其他的,我不想关心。
“咱们之间,何必如此客气。”秦玉峰看着我,笑了一笑,“很少见你这般严肃的和我说话,怎么感觉突然生疏了似的?不要一口一个秦先生,好吗?”
我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秦玉峰忽然道,“你笑起来的样子,真的很像阿澜。一样的清澈可人、年轻动人。”
我的心顿时像爬了蚂蚁,窸窸窣窣走过,一串紧张,但容色上还尽尽可能保持轻快,笑道,“看来,阿澜在你心里是不会老的。可惜,我不是阿澜,我只是一个路人。”
“路人?这么说,我也曾经是一个路人。”
他的话让我颇为不解,只觉得他话里有话,有如雾里看花。
第百五十二章对联明义
秦玉峰似乎察觉了我的防卫心理,给我递了一杯茶,笑了笑,道,“王小姐可知道,我也是山西人。”说着便坐了下来,示意我也不必客气。
“我知道。”我接过茶碗,乖乖的坐下了。
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在打算求秦玉峰办事之前,我已经从李文龙等人那里尽可能打听了关于秦玉峰的一切,包括阿澜。虽然消息不多,但这基本家世渊源,也算知晓三四。不过,秦玉峰忽然转换了话题,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山西的灵石王氏,是你们的祖上吧?”
我点点头,忖度着他话语的走向。
“王家大院,乃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三百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汉族文化博大精深,由此被人称作民间紫禁城。我说的可对?”秦玉峰如数家珍一般,历历说来。
我笑道,“秦先生果然博才多闻,说得一点不错。只可惜,王家的风华已经没落,在岁月中消磨无数,如今四分五散,王氏大族再也不复当年了。”
“时势如此,这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整个华夏大地都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纵然富可敌国,又能怎么样?不过,外在之物可去,内在之骨却不可改。”
“愿细闻之。”
“王家大院有一副对联:天何言哉四时行而日月光亮,下一句是什么?”
“地不语矣万物生而江河奔流。”我接了下去。没想到秦玉峰对于王氏宅院的文化底蕴了解如此之深,难道他和王家后人有什么关系?这是我此前的小道消息里并不听闻的。
“说的对,就是这幅对联。可知其意?”
他这般不厌其详的“考”我,让我的心里很是狐疑,不过,我还是回答道:“这是古人在感慨,不言不语的天地是何等的坦然大度,任四时交替、日月运行,任万物生长、江河流淌,而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常常局限于一隅,难以自拔。与土地自然相比,人的气量真是太小了。”
秦玉峰听了,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道:“数年前,因陪一位朋友去山西做生意,我和你的父亲王老先生有过一面之交——”
“我的父亲?”我的心突然砰砰跳起来,从来没有这样紧张过。秦玉峰竟然认识我的父亲?
“在一个简陋的茶馆里,我们浅谈几句,便有相见恨晚之感,几欲成为忘年之交。我那时流浪在外,久不归家。他便请我到王家大宅做客,给我讲了这副对联,以此教诲我说,顺应天地之缘,遵从本真,勿要因儿女私情,与岁空老。王老先生与我说了许多知心话,使得我回心转意,重回印尼,和父母和好。”
“原来如此——”
想不到秦玉峰竟然和我家有过这样的渊源,却从来未曾听父亲母亲说起过。时间久远,他们疏忘了也未可知;即便提起过,十年前我的心思并不在这些琐事上,此时没有印象也是自然。
“我那时奇怪,你父亲为何如此理解青年人之情思——”
“是吗?我也很奇怪。”
我印象中的父亲一向是严格教育子女的影像,很难想象他和一位青年谈心的情景——畅谈古今或许可以,至于少年情思,就未必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他也有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儿。”
这几个字落到我的耳朵里,使得我顿时默然不语,一颗心直直的坠落下去,任凭眼眶中渗出盈盈泪花。
“现在我已经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道理,可惜他老人家再也不能知了。”
秦玉峰点点头,看着我,有些动情的说道,“他老人家的话,于我,当时事很有效果的。”
“现在呢?”我读出他语气中的一些异样。
“现在,”他浅浅一笑,“时而明白,时而糊涂。如果他老人家能再跟我说一遍,告诉我眼前这个女子不是阿澜,我也许不会再一次犯糊涂。”
我看着他,若有所思。许久,方道,“那么,我想问一句:你肯帮我,是因为我的父亲,还是因为我有那么几分像阿澜?”我不知何处来了一股勇气,冷静的看着他,问道。
秦玉峰凝然的看着我,沉吟片刻,终于还是没有说话,径直走了出去。
☆、第百五十三章 动用私刑
棉兰的清晨,让人有种不愿醒来的沉醉和温煦。风带着海的味道,丝丝沁入人的心肺,欲唤人醒,又欲叫人睡。
正在沉沉的睡梦中,忽然三下敲门声打破了寂静,门外叫了一声“二小姐”。听那声音,像是小杨。
我在睡衣外裹了一件外套,揉着惺忪的睡眼,半开了门,只见小杨一脸焦急,侧着脸对我说,“二小姐,赶紧收拾一下去救元二少爷吧!”
“元存勖怎么了?”我顿时愕然。元存勖来棉兰才几天,难道就结下了仇人?
“他被陶伯年的人给带走了。好像,好像是因为渠家少爷的事——我先下去备车。”
小杨走后,我赶忙换衣服,草草洗漱打扮一番,便和小杨一起出了门,朝陶府奔去。
如果说陶伯年此前对我和渠绍祖之间的事情是出于误会,我是无辜被冤枉的人,那么现在他若真的查明的原委,恐怕就知道元存勖绝不是那个“无辜”的受害者,而是吞并渠家产业的那条巨蟒!
可是,这背后的缘故,又何尝不是因王家而起呢?
想不了许多,我们已经到了陶府。陶伯年正在气势汹汹的审问元存勖,后者已被三个大汉押在那里,半跪在地上,看样子已经吃了一顿痛打,晕在地上,浑身上下都被浇上了冷水。看样子他已经暂时失去了知觉。
虽然只看到元存勖的背影,我的心却如锥刺一般,一阵阵隐痛。
“陶公,您这是做什么?你怎么可以动用私刑!”
“王小姐,难道你不知道吗?这小子害了我的外甥,吞了渠家的家产,我今天要好好跟他算这笔帐!”
看来陶伯年派去上海打听情况的人已经回来了,如此,再无可隐瞒的余地了。
“陶公,渠绍祖是因为赌博,欠了人家的钱,被人打死的。我亲自去警察局看过,他们可以证明渠绍祖的死和元存勖没有关系。”
其实我的心里没有完全清楚渠绍祖到底是日本人还是的,还是元家人害死的。有人最后一次见他是从百宝门出来,而那时,百宝门乃是元存劭的产业。但在此时,我只能尽量帮元存勖撇开这层关联。
“警察局?他们的话我会信?就像方云笙的事一样,有钱人说白就是白,说黑就是黑。他们的话,都是放屁!”陶伯年几乎已经失去了理智,怒气冲天,无以发泄。
“陶公,您的外甥为人不端,他是自作自受。就算他是您的外甥,您也不能不顾事实,伤及无辜啊!”
“无辜?你敢说他是无辜?这个臭小子,和他哥哥联手,害得渠家家败人亡,我要让他血债血偿!”
说着,陶伯年便从身后一个柜子里抽出一支手枪,朝元存勖走来——
那一刻,我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做,竟然不由自主的蹲了下去,张开手抱住元存勖,护在他的身旁,恳求的看着陶伯年——我大概从来没有这样卑微的求过一个人吧,此刻竟能够如此抛开一切。
“让开!否则连你一并打死!”陶伯年满是皱纹的脸上刻着恶狠狠的印迹,像是满目疮痍且不可融化的冰山。
我看着他,原来的姿势纹丝不动。元存勖从晕眩中醒了过来,看到这一幕,口中不能言语,只是轻轻拉住了我的衣袖。
他的眼神在让我走,但他也必然知道我不会走。陶伯年一步步走近了我,他手中的枪,像一匹即将露出嶙嶙凶牙的老虎,只待发出那一声震耳欲聋的“咆哮”——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从外面喊道:“住手!”
第百五十四章陶秦博弈
放眼看去,却是秦玉峰走了进来;他的身边,则是红颜憔悴的陶淑仪。自然值得奇怪的是,一大清早,陶淑仪就跑到秦府去做什么?难道是看到她父亲抓来了元存勖,知道事情不妙,特地去搬救星?
我诚然希望她有这样的好心。如此,则是万幸了!我宁可在棉兰多一个生意对手,也不想无缘无故多一个本不存在、却硬是能被对方幻想出来的“情敌”。
“陶公,请放开王小姐。”
“哼!你们是一伙的。到底看看,是你秦玉峰能耐,还是我这颗老姜辣手!”
“陶公,我不是和您争权夺利来的。您是华商的现任首领,我并无他意,请陶公莫要误会!请陶公看在我的面子上,放过王小姐和这位元先生。”
秦玉峰一开口即放低了自己,但这并没有缓解陶伯年对于一种潜在威胁的紧张。站在我们这一方,或者说年轻人这一方的力量越来越大,就意味着陶伯年那边更加孤立无助。这大概让他联想起了此前因为方云笙的事情,也是秦玉峰联合了新晋华商,推翻了陶伯年在这件事上的专权*。
“秦玉峰!就算你父亲他老人家在世,今天这个面子我也不能给了。那些年我从来没有逆过他,可是今天呢?你却联合一群人结同盟,救王氏,来反我——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为了这个女人?”
陶伯年的话让我十分震惊。原来,他最终想解决掉的威胁仍然是我。可是,我依然不明白,到底是我这个人,还是我所代表的王氏茶庄?
秦玉峰凝视着陶伯年,似乎明白了什么,沉声道,“陶公,您这么做,究竟是为了您自己,还是为了您的女儿?”
“玉峰,这么多年,我是看着你继承父业,一步步打江山的。在事业上,你很有你父亲当年的魄力。可是在儿女私情上呢,你和淑仪交往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个说法,我没有说什么。而今为了一个外域的女子,你就一个所谓的似曾相识的女子,就抛开了淑仪,我——”
“爸爸!”陶淑仪忽然哭了出来,泪流满面的缓缓说道,“您别说了!”
秦玉峰没有说话。我也甚是无奈。
在我的感觉里,秦玉峰对于我,只是停留于“似曾相识”,绝无其他。可是,在棉兰这些关注秦玉峰举动的人眼里,秦多年来很少与女子交往——除了青梅竹马的陶淑仪。而今,诚然是为了我、或者是我的父亲,出手救了王氏茶庄在棉兰的伙计和生意,但未必就是儿女私情啊!可是,那些人又怎么知道秦玉峰与王家的旧识之事呢!
在此,一时片刻也难做解释。
“陶公,您的忧虑我很理解,我对于淑仪的感情,她自己清楚。请你先放下枪——”
说着,秦玉峰走近了陶伯年。
陶伯年不知道哪里来的气,蓦地把枪口对准了走上前的秦玉峰。
那一刻,我和陶淑仪都不约而同的深吸了一口气,惊诧而恐惧的目光齐齐射向陶伯年。他疯了?!
“爸爸!当年您已经害了一个女儿的一生,今天还要毁了另一个女儿的一辈子吗?难道,所谓的地位、财富、名望,对您真的这么重要吗?”
说出这句话的陶淑仪已经泣不成声,满面泪花。
此言一出,不仅我惊住了,连一旁的秦玉峰也顿时脸色苍白,像是石化一般。陶伯年的脸部抽搐了一下,深深的皱纹里显现出怨怒与不甘的神色,然而同时又浮着一种说不出的陈年哀酿。
“淑仪,你说的是——”
秦玉峰的声音立时变得少有的颤抖。他从来不像是一个会“颤抖”的人。然而,这一刻,他的眼神里是无底洞一般的惊愕和失落。
“淑仪!”
陶伯年厉声拦阻,但已经来不及了。那几个字已经像针一样掉在地上,叮当有响,扎中了每个人的心——这三个人中的每一个,无一可逃脱。
“阿澜。我父亲的私生女。”陶淑仪低泣道。
☆、第百五十五章 断绝红尘
陶伯年看着义无反顾、神色决然的陶淑仪,手里的枪不由得颤抖了一下,渐渐低了下去。陶淑仪看着他,眼睛里已经噙满了泪水。她的声音细而颤抖,却讲得字字清晰,一丝不落。
原来,阿澜是陶伯年与一位土著女子的私生女,那女子在生产时已不幸去世。陶伯年本怀愧疚之情,但又畏惧此事有损刚刚起步的事业和声誉,便将孩子寄养在秦氏的咖啡庄园里,假托在云南捡来的孤婴,由陶府的一位老婆婆跟去照料;至于其身份,合家上下只有陶伯年和秦老爷以及那位老婆婆知道。多年之后,阿澜与秦玉峰意外相识相恋,时为晋商首领秦老爷认为此事有辱门风,影响儿子前途,便找到陶伯年,让他带走阿澜,如若不成,则将陶伯年从印尼华商里除名——果真如此,陶伯年辛辛苦苦建立的一点半生事业就付出流水了。陶伯年找到阿澜,告知其真实身份及事情原委,并不想离开秦玉峰的阿澜本欲自尽,以避生父和所爱的两难。但在那位老婆婆的劝说下,最终选择遁入空门,断绝红尘,再不与秦玉峰相见。待秦玉峰回来之后,秦家人便告知他说阿澜思念故土,已经回到云南。秦玉峰当时自是痛不欲生,满心怀疑,本欲四处去找,但一方面迫于父亲的强势,一方面碍于国内战事爆发,最终无法成行。数年之后,佳人已经杳然无音,不知何方去也。
而这件事,陶淑仪便是从那位已经于三年前去世的老婆婆遗留下的一封书信里得知的。那位老婆婆临死之前曾经着自己的儿子回到陶府,送一封关于阿澜下落的书信。恰逢陶伯年不在,这封书信就落到了陶淑仪的手里。陶淑仪追寻着细问了那位婆婆,才知晓此事原委。而那时,阿澜已经离开印尼,远走他方,从此杳然。
想不到陶淑仪竟然有如此的忍力!在此之前,她一直默默隐藏着自己“知道”这个秘密的事情,既不问询父亲,也不告诉秦玉峰。而是自己,一个人很有主意的知晓和守护。
而到今日,眼见自己的父亲又被权力与地位遮蔽的眼睛,意欲凭借自己的位高权重制服秦玉峰,陶淑仪自然无法再忍,便将这件十五年前的旧事和盘托出。
“你是说,阿澜没有死?”秦玉峰震惊的看着陶淑仪,又求证似的看了一眼陶伯年。
“她没有死,但已经等于死了。”陶伯年冷着脸色,说道。
如我等人看来,诚然,阿澜无论如何是陶伯年的女儿,就算出身卑微,有损其声誉,难道真的没有一丝父女之情吗?
“这是为什么?”秦玉峰心中自是翻江倒海。
“是你父亲的命令。他让你永生永世不能再见阿澜。他不容许自己那个高贵的家族被人玷污。”
“爸爸,您为什么不肯直接回答秦大哥的话?我来说,当年您按照秦老爷的指示做了,送走了阿澜,切断一切联络,由此赢得了秦老爷的信任,所以才能得到他的首肯,得到今天这个华商首领的位子。是不是?”陶淑仪看着他的父亲,道。此刻,她的脸上依旧没有泪,有的只是对她父亲的一种冷意,和看待这件事的出奇的冷静。
因为,她已经彻彻底底看透了父亲的心机和伎俩。——如果说阿澜的事帮助陶伯年取了秦老爷的信任和支持,赢得了华商首领的名号;那么,淑仪这个女儿,则是笼络秦氏继承人的最好鱼饵。就算秦玉峰娶不了阿澜,可以娶淑仪,无论哪一个,陶伯年都将是胜者。
这也是为什么,他对秦玉峰的行踪如此敏感,对于我的出现这般敌对,因为我们的动向离开了他的预判,产生了让他丢失“聚宝盆”的潜在威胁!陶伯年对待两个女儿的所为,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可谓用尽了心机。
秦玉峰怔了片刻,忽然拔开步子,急促的走了出去。陶淑仪看了她的父亲一眼,也跟着秦玉峰离开了。
我和小杨扶起元存勖,朝外面一步步走去。偌大的客厅里,只剩下陶伯年摊坐在椅上,低声念叨着:“我的女儿,女儿……”
第百五十六章缘来缘尽
不知道他念的是哪个女儿?如果是阿澜,她的命运诚然让人悲哀——从小就被逐出了陶家,去了秦府,被迫与家人断绝;后又被秦府逐出,被迫与恋人断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阿澜会选择离开,因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处于那些占领者的地盘,而那些占领者都在极力排斥着她。对于阿澜,无家可言,无爱可依。
或者,他所念的是淑仪。他辛辛苦苦培养的金枝玉叶,本是他后半生最好的棋子,助他巩固地位掌控权力,但这一幻想却又破灭的危险。他这把老骨头已经遭到了自己女儿的厌弃,将来何以为伴呢?
名号,金钱,权力,地位……在有些人看来,是他们绝情决意里唯一可供取暖的火种,只有当他们的心遭遇天寒地冻的摒弃时,才晓得,那些原来都是冰冷冷的没有温度的枷锁!
可是,多少年来,这枷锁已经根深蒂固,锁进骨髓,难以改变了。遭人厌弃,孤苦无依之时,唯有与铜臭相伴到老。
我和小杨把元存勖送到附近的医院。幸好他受的都是皮外伤,没有伤筋动骨,医生说在医院里休息一两日便可好转。才办完手续,陶淑仪便来医院找到了我,让我去看看秦玉峰。
“他怎么了?”
陶淑仪摇摇头,“他一直在海滩那里,已经坐了一个晚上,我担心他想不开。”
我便和陶淑仪一起到了悦澜海滩。乌兰的苍穹之下,海浪深得融入了暗夜,只见那个曾经健硕的身影忽然变成一片孤弱的叶子,在这天与海的衔接成片中,格外渺小,格外空虚。只需看一眼坐在那里的背影,便可感觉出他已经绝望得欲弃尘世。
“阿峰——”这是我第一次不再称呼他为“秦先生”。因为他曾经说过,我不必这么客气。
他抬了抬头,向我看了一眼,依旧默然。许久,他才缓缓说道,“以前不确定阿澜在哪,是否活着,尚有幻想在心;而今,知道她还活着,却是活着都不肯见我,都要远离我的所在,反而倍加沉痛。”
“缘来缘尽,缘浅缘深,都是上天注定的。阿澜既然决意飘摇四海,不问红尘,那便表示:你们的缘纵然深,却已经尽了。”我轻轻说道。
“我该怎么办?”他的眼睛,痴然望着眼前的海。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人的一辈子,能有多长?长久处于悔过与犹豫之中,徒然受苦,一无所得。”
“如此,让我独自饮下这苦楚吧。”
“可是,饮下这苦楚的人并非你一个人啊!何不放下过去,重新开始?”我劝慰道,忽然觉得这句话像是劝慰自己。
“淑仪对我的感情,我自然知道。然而——多年来,这中间,一直隔着一道屏障。”
“无论这道屏障是她的父亲,还是阿澜,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
“我对不起阿澜。”秦玉峰沉痛的说道。
“我倒欣赏已经飘然而去的阿澜,她此刻的心一定是最静的。她若放下,你又有什么可以牵系的呢?这多年来,难道你的清苦还不够吗?神瑛侍者灌溉绛珠草,所求的并非是后者一生的眼泪,乃是其重新来过而再续情缘的勇气。”
秦玉峰似乎受到了些许触动,道,“数度读红楼,从未有这样的感知。我不知道,这会是阿澜的所愿吗?”
“你我皆非阿澜,自然不知其真意。只不过,想想人之常情就知道了。她若真心爱你,绝不愿你痛苦终生。”
秦玉峰摇摇头,道,“浮生若梦,荏苒间白发已生。再不明白,真是白活了。”说着,他便拉我站了起来,一起走向一直守候在海边别墅旁的陶淑仪处。
月下的她,与那日初见时午后光影里的女子相比,剥离了无名的妒意,而多了几分自珍自谋的睿智。
临别时,秦玉峰忽然说道,“那日你问我,如此帮你究竟为何,我那时不能确定,现在却是可以明说,只因你虽非红颜知己,却是忘年知音。”
“忘年?你并不老。”我听了,浅浅一笑。
☆、第百五十七章 心如涅槃
几日之后,元存勖的伤势已经好转,我便不再耽搁,返程回国。棉兰等地的生意暂时交予李文龙打理,方云笙在家已经小半个月,用不了多久也将回来,重新主持大局。如此,王氏茶庄在印尼的根基或许又能稳固下来了。当然,一切只是或许。
我站在轮船的甲板上,默默沉思,两只眼睛无所寄托的茫然眺望着深蓝色的大海,有种几乎要被天地吞噬的感觉。此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