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茶门娇女-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来不及回答,只想快点走进院子里。可惜好奇的他和众人一样,想看看这么大派头的来客是谁。
    我真想告诉他,是狼来啦!可是在众人眼里,元家怎么会是狼呢?他们是赫赫有名的富贾,是财神,是方家的贵客!
    同时,我又暗笑自己,为何如此畏畏缩缩,简直像做了坏事的小贼一样——其实我又什么坏事都没做。
    也许只是元家的下人开车来了呢。我猜测着,却不能肯定,依旧忐忑。
    哼!就算是元存勖本人来了,我有什么好怕的,又有什么好躲的?
    我偷偷的说给自己听。
    可是,当我几欲竖起的耳朵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时,心还是不由得紧张起来。
    原来,由于方云笙是因为在外出差办事不能回来给祖母过寿,元家作为东家,便带着贺礼亲自来访。大少爷事务缠身,不能前来,二少爷权作代表,以示关切。
    那一刻,我倒宁愿来的是元存劭。
    可惜,如苏曼芝所说的,这样热闹的时节怎能少了元存勖?
    倒是苏曼芝,一向喜欢凑热闹的她,我派人三番五次去约她同来,她却推脱有事不能来,让我一个人在此发闷。
    我不由自主的躲在那个年轻人的身边,想同他混进院子里。过了这个门口,我就躲进内室,再也不出来,也就不必见着元存勖了。
    可是,哪有这样如意的事呢?
    眨眼的功夫,元存勖已经叫底下人停好了车,安置礼品,自己落得无事,轻轻松松的走到了我的面前。
    “真巧,你也来了!”
    元存勖来了个很正式的脱帽行礼。
    我没有说话,撇过头去。
    身边的那个年轻人不解我的神情何意,但他应该是认得元存勖的,便问了他的好。
    “好,很好!你们认识?”
    我的眼角可以瞥见元存勖几分带着邪意的目光。多日不见,他似乎增了几分沧桑,也许真的如苏曼芝所说,自己把自己关起来了,以至于连髭须都没有认真的刮干净。
    年轻人被问得有些不知所措,只好道,“我们刚——”
    “认识!怎么样?喏——我们刚一起读完诗!”我举了举怀中的书,故意让他看,收不住的得意。
    元存勖脸上依旧带着笑,但已然十分勉强,几欲僵住。
    “元二少爷,请进屋喝杯茶。”方云筌和方文氏早已迎了出来,恭候在一旁。
    元存勖一挥手,示意众人都散去。
    他的仆人当然知道什么意思,便忙把方云筌等人叫走——方家主人走了,自然其他客人也得跟着走了。
    片时,大门口只剩下我们三个人。
    “他是谁?”
    元存勖一把抓住我的手,把我拉到他的身边,盯着我,眼睛里射出辛辣的光芒。
    我忽然发现,我还不知道身边拉着的年轻人是谁,于是仍旧闭口不言。
    “你和他是什么关系?他就是那个偷走了你的心的人?”
    那年轻人听到这样的话,脸顿时涨得通红。如果他对面站的不是元存勖,也许他不会如此窘迫。
    从年龄上说,元存勖也不过二十四五,比他也大不了几岁,但在气场上,仗着财富、地位,元存勖那种高人一等的阵势便展露无遗。而身边的这个年轻人,估计只是一般人家出身,不算穷也看不出富,简直像被元存勖捏在手里的蚂蚁。
    我对元存勖这样无礼的言词很生气,厌恶的看着他。
    “我的事用不着你管。元二少爷少替我操心。”
    “哼!想不到你的眼光——”
    元存勖一脸鄙夷之色。
    “怎么?你瞧不起?我偏偏看得上!”
    我盯着元存勖,依旧底气十足,只抛冷脸——如果我当时照镜子,想必那脸色定然十分难看。
    身边的年轻人见我动了火气,便抓住我的另一只手,把我从元存勖那里拉了回去。
    “还请元二少爷放尊重些,不要强人所难。”
    “臭小子!你算什么——”
    元存勖后面两个字还没有骂出来,已经着了我的一巴掌,白皙的脸上顿时现出一片红印。
    我恶狠狠的看着他,睁大的眼睛里因为紧张和愤怒而格外干涩、疼痛。风一吹,几乎要流下泪来。
    “你走开!我不想看见你!”
    “你们——”
    元存勖还想说什么,但他的声音似乎给什么塞住了。
    “我们走。”
    我拉住那个年轻人的胳膊,径直往内堂走去。
    元存勖这次没有跟过来,一脸阴沉的站在那,如雕塑一般。
    吃饭的时候,我也没有再见到他,听方文氏说,元存勖连屋子都没有进,让仆人放下礼品后直接就回去了。
    也许他再也不会纠缠我了,我长舒了一口气。

☆、第二十三章 筹划联姻

回到家中已然很晚,连晚饭也没有吃,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母亲以为我累着了,便过来探望。
    我劝她回房早点休息,她却坐在我的床头,说起了话。
    “今天你三叔来了,说想给你说一门亲事。你可想听听?”
    母亲虽然是问询的语气,我却知道没有理由不听。她这么急切的想告诉我,一定是觉得还可以考虑。如果我说不想听,自然让她多心,认为我有什么心事。
    我便说,“说吧,只要三叔说的人不是元家的少爷就行”。
    母亲笑了笑,道,“你就这么讨厌元存勖?”
    我没有提白日在方家的事,只是说,“第一次看到他就不喜欢。注定了的。”
    母亲言归正传,徐徐说来。原来三叔说的是祁县渠家的独子,叫做渠绍祖的,年纪和我相仿。他家是山西有名的财神,与祁县乔氏齐名,主营汇兑、当铺之业,以前处于家业的高峰时,在全国各地开了百十来家商号,与三晋的富商巨贾均有密切的生意往来。现在虽然票号生意不济,但当铺的买卖还好。毕竟,无论仗打到哪里,总会有人当东西的。
    渠家老爷和三叔因为同在县里的私塾读过书,又同一年考上了秀才,所以交情很好。渠老爷和他的夫人连生了四个女儿,才得了这么一个独子,因此视若珍宝,爱惜得很。
    “这样的人家,选儿媳也定然是千挑百选。”
    我听完母亲的话,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听说那孩子人还不错,只是柔弱了些,斯斯文文的。”
    “他现在做什么?”
    “听你三叔说,前些年念了几年书,现在和他父亲做生意。他们家也搬来了上海,如果你考虑好的话,亦不妨找个时间见一见?”
    我趴在枕上,眯着眼睛,想了又想。想不出来,便扔给母亲。
    “妈,你怎么看?你可希望我早点嫁出去?”
    “妈自然不会勉强你。不过你也为自己想一想。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固然不缺钱财,可是要想遇上一个门当户对、又肯对你好的,实在不容易。”
    “为什么一定要门当户对?难道我的嫁妆不够我活一辈子吗?”
    “孩子,妈说的‘门当户对’,不是单指钱财方面,而是两个家庭的观念、视野、习惯,诸如此类。大家有大家的风范,小户有小户的规矩,是不一样的。”
    “妈,你说的这些,我懂。其实七年前你和父亲这么说的时候,我也明白。当我看到方文氏勤勤俭俭、辛辛苦苦的时候,就更加明白。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换了我,也许我帮不了方云笙,也照顾不了整个家。”
    “槿初,你爸爸临走之前,其实说过,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子,你的睿智可以用在学问上,用在生意上,而不是用在打理日常琐碎上。所以,你生在一个大家,嫁入一个大家,是最好不过的。”
    “父亲很了解我。”我埋下头。
    父亲的影像于我已经十分遥远——父亲是慈爱的,他对少年的我予以谆谆教诲的情景,我永生难忘。然而父亲也是*的,当年铁青着脸命令我不能嫁给方云笙时的情景,我亦是永生难忘。
    “这个事大哥知道么,他怎么说?”
    “你大哥说,愿不愿意都随你。不过渠家的少爷是独子,总归不用受分家的争执,这得省多少心。像你父亲、你大哥,为着家里这几个兄弟,真是操碎了神——”
    想到二叔分了王家的家产后,却带着子子孙孙跟着女儿投靠了元家,对大哥诚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父亲在世,一定也会被气昏的。不在于二叔的那一星半点的股份、钱财,而是这种通力合作的传统的家族契约,被他一个人搅得摇摇欲坠。
    我蒙上被子,说,“等哪天三叔过来的时候再说吧。”

☆、第二十四章 世界真小

过了不久,德元和明曦的学校都赶上放短假,我便同司机一起开车去接他们。
    因为和许牧原已经许久未见,打算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谁知到了学校才从他的同事那里得知,许牧原近期被派到香港讲学,要过一个多月才能回来,于是只好作罢。
    我便按图索骥,到了经济学院的宿舍楼下。等了一会儿,终究在太阳底下晒不过,我撑着伞走到了楼门口。
    德元在三楼窗户处看见了我,叫道,“二姐,你先别进来。男生宿舍楼很乱的,怕你看了不高兴。”
    未多时,他斜挎着一个小包走下来,后面跟着司机和一个仆人,正在帮他搬东西,满满的一箱子。
    “这是什么?”我看着纳闷。
    “书。”德元也已经汗流满面,可见已经收拾了很久。
    “只不过十来天的假,你带这多书回家做什么?”
    “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教授提了好多经济、管理方面的外文书,我都没有看过。”
    德元一向是好学的孩子,不像别的孩子似的上了大学就疯玩,他还是这么认真——也算没有辜负父亲和大哥的重望。我欣慰的想。
    他继续说,“这次我要好好请教你。”
    见我纳闷,他便从斜挎包里抽出一本书,说,“你看,满篇都是英文,可真是难倒我了。我是不是应该像你一样,现在就去英国留学?用不了几年,也可以随口说英语,随便看英文书。”
    德元欢欣的笑着,对我的海外留学经历极其向往。然而我却没有那么高兴,也不想鼓励他。因为我知道,母亲和大哥,是决计不会让德元再重蹈我的覆辙的,何况,他是将来王家最需要指望的人呢!
    “德元,不用出国,也照样可以把英语说得溜溜的!”
    我笑着给他擦汗。
    这时,一个人走过来,说“德元,这是上次你跟我借的书,我给你带过来了。”我转头一看,竟是在方家遇到的那个年轻人。
    那人见了我,也十分惊诧,几乎愣住了。
    “文澍(音同“述”)学长,是你!”德元很高兴的跑过去,接过了他的书,然后介绍我们认识。
    “这是我二姐,王槿初。”
    他听了,脸上的诧异又增了十分,然而喜悦的神色也同时洋溢出来。
    “王小姐,你好。世界真小,我们又见面了。”
    他伸出手来,同我握了握。
    “想不到你也是圣约翰大学的——”我笑道。
    “我同德元是在修习外国古典文学时认识的。也没有想到你竟然是德元的姐姐。”
    德元也没有想到我们竟然认识,深感意外。他收了文澍给他的书,是那本《抒情歌谣集》——原来那本书是他的。
    “二姐,文澍学长是工程学院的学生,和我一样辅修英国文学。他对古典文学很有见解,常常得到教授的赞赏,也经常帮我进修功课。”德元迫不及待的介绍他这位亦师亦友的学长。
    文澍略带羞涩的笑了笑,说道,“槿初小姐的实力我已经见识了,再也不敢班门弄斧了。”
    德元不解,文澍便跟他说了那天在方家的第一次见面。
    德元听了,大笑不止,对文澍说,“你也莫要谦虚,总有我姐不知道的东西,改天你考她你的专业知识——飞机怎么上天、轮船怎么下海,看她怎么办?”
    “德元,你竟然帮着外人来欺负你姐姐,我真是错看你了!”我佯怒道。
    “文澍学长怎么能算外人呢?他在学校可是帮了我不少忙的——”德元嘻笑着说。
    回家的一路上,德元就在讲他刚进学校的这段日子,如何不适应,文澍如何帮他,等等。他本想拉着文澍一起回我家,可是文澍由于在校还有事情要办,没有休假,便和德元约定,过几天闲下来要来找我们一起讨论“湖畔派诗人”。

☆、第二十五章 在水一方

从德元口中,我才知道文澍乃是方文氏的二弟,便是文沁口中那个读大学的哥哥。由于德元入学的年纪比同学小了很多,因此在生活、学习方面多有吃力,和文澍认识后,多得他的帮助和照顾。母亲听了,虽然没有见过文澍,但是受到德元的赞语的影响以及对方文氏的喜爱,对文澍生了不少喜欢,特地叫德元约他来家里坐坐。
    未几,听说方云笙回来了,母亲和我都很高兴。虽然他暂时没有带药回来,但是在此战乱之际,能够平安回来已然让众人安心了不少。
    次日,他便和方文氏过来看望母亲和大哥。
    谈了些话,才知道福建、广西一带果然在闹兵乱,形势越来越凶,四处都是饿殍乞丐,有不少铺子都饥民被抢了,也有一些铺子不敢做买卖关了张。
    我瞥见方云笙的乌发似乎添了几根银丝,可想他此行定然操心不少,也遇到了很多艰难。
    母亲看着方文氏,笑着问道,“有喜了?”
    这三个字宛如惊雷,震痛了我的心。我才察觉到方文氏的小腹明显凸起——上次在方家的时候她的衣衫宽大,我并没有留意。
    “已经四个多月了。”方文氏腼腆一笑,摸了摸微微发圆的肚子,一脸幸福和甜蜜。
    方云笙没有说话,只是温柔的看着他的妻儿。
    那个眼神让我心如刀绞。
    “上次来得匆忙,我竟然都没有注意——会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母亲笑着问。
    她一向很喜欢孩子,尤其是粉嫩嫩的婴儿。好像连续养育了四个孩子,还不能满足。只可惜当前膝下只有大哥的孩子芸儿,虽然是孙儿,但毕竟只有一个。见别人家多子多福的,自然羡慕。
    “现在还不能知道。”
    “生养过的人总会有感觉的。看这样子,又像是个儿子。”
    “我倒希望是个女儿。”
    “女儿也很好。现在已经过了老脑筋的时代了。”母亲很开明的说。
    他们谈着我,我便出去了。这个话题说的越多越深,我就越难受。
    走到侧厅,我坐下来,一个人发着呆。
    不知何时,一个人站在了我的身边。
    是方云笙。
    我看着他,说不出话来,任凭泪水从眼睛里渗出,一滴一滴,像是刚刚开掘的泉眼。
    他蹲下来,抱住我,偎依到他的怀里。
    “槿初,我对不起你。”
    回家这段日子以来,他第一次和我说这样动情的话——没想到起首便是“对不起”。谁能告诉我——我们之间,究竟谁对不起谁?
    他越是这样说,我越是无法怪他,更不用说恨他。我对他,从来没有恨,哪怕是当初他听从父命,娶了别的女子。
    以前我会幻想他的心没有放弃过我,然而今时今刻,我犹疑了,不再肯定。
    “我没事儿。”我笑了笑。
    只是难受而已,不希望他多想。
    我不想破坏他的家庭,也不希望他因我而破坏家庭。
    许久,我擦干眼泪,平静下来,像一只小猫似的静静的靠在他的身边。
    “槿初,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他看着我,忽然恳求道。
    我愕然的抬起头,“你也认为我是老姑娘了,就快没人要了是吗?”
    我问着他——他的话让我吃惊、甚至有些失望。
    “不,你依旧年轻、美丽。可是,我不想看着你孤单一人,我希望有人陪伴你、照顾你。”
    “这是你的真心话?”
    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可是这样的话母亲可以说,大哥、大嫂可以说,甚至任何一个可以给我婚姻建议的人都能说,除了他。
    方云笙不再言语。
    “你放心。”我冷了心,快步走出去。

☆、第二十六章 假日斗茶

德元、明曦都放了假期,我们拉着芸儿整日在家里游戏、读书,或陪大哥说话,或陪母亲闲谈。一家人难得团聚,大哥大嫂很是高兴。假期的第四天,文澍便如约来到我家。我们一起欣赏、讨论湖畔派的诗歌,非常轻松、快乐。母亲见了,好像多了一个孩子一般,格外欢喜,执意让文澍在家里多住几日。
    不知是谁起了头,说一起斗茶。自然,身为名震全国、山西数一数二的茶商世家,对茶的各种喝法、玩法自然是烂熟于心的。
    斗茶,唐代时候称作茗战,是以比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源起于中唐的贡茶制度,在文人荟萃的宋代极为盛行,自有一套严格的评判标准。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我们这样嘻嘻哈哈的说着,便在家里有模有样的摆起茶具来。母亲、大嫂见了,也来了兴致,说要加入我们,和大哥一起做评判师——大哥自然不能多说话,只卧在靠椅上静静的看,但是看着我们玩也是分外的高兴些。
    为了方便评选,大家统一使用绿茶。分发完毕后,大家便开始商议奖品和“惩罚”措施。
    大哥笑着说,第一名可以获得大世界剧场的门票一张,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这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非常喜欢的。母亲则说,最末一名要给家人连沏三天茶,做一个地道的茶倌儿。如此约定,大家便格外紧张而且重视了。
    只见文澍接过大嫂给他的一套茶具说道,一脸愁色的说道,“我不懂斗茶,怎么办?”
    大嫂笑着说,“没关系,你输了,也不会让你这个客人在我家做三天茶倌儿的。”众人都嬉笑起来。
    明曦帮他摆好茶具,劝说道,“没关系,我们的手艺都是二流,你就算三流,相差无几,也没有关系啊!”
    德元笑问明曦,“你这是劝人家还是损人家?”说着把文澍推到我身边,说,“你跟槿初姐姐一组,不会让你吃亏的。”
    于是我便“好心”的收留了文澍,和他约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毕竟我在英国这几年是很少玩这个游戏的,不知荒疏否。
    斗茶讲究两大类标准: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汤水色以浓厚明亮透底者为佳,若混浊暗淡透明度不足则为下品,此外茶汤中沉淀物愈少愈好。蔡襄《茶录》写道,“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就是在强调茶之汤色的明净。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又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抽签之后,先是明曦和德元斗,没想到明曦暗地把分到手的绿茶掉了包,取的是大哥房里的样茶——大区掌柜新近送来的最优样品,所以茶质显然比德元的好了一个档次,单在汤色方面就胜了他。
    明曦的伎俩被我们指出来后,德元甚是不服,说她耍赖,要她换茶。
    明曦反驳道,“我赖什么,只说要用绿茶,可没有说一定要用大嫂发的绿茶哦!何况,是我自己比你想的周到,知道家里哪有好茶。”说着从德元吐了一个舌头,德元作为小哥哥,自然无语。
    接下来是德元和大嫂斗,大嫂只是随便取了平常家里喝的绿茶,自然比德元精选的茶品质略次一些,但是大嫂手艺精熟,用水得当,温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所以泡出来的茶汤花细细,气韵香醇,水、茶、盏融为一体,宛如天成。反观德元那边,虽然他的茶质较好,冲泡时却没有掌握好时间、温度,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很快就露出了“水痕”——水痕出现的早晚,是汤花优劣的重要依据。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德元于是又败在大嫂手下。
    众人见了,哈哈大笑,评说,“可见茶质不是问题。”
    第三轮是德元和文澍斗——我在一旁指导文澍。这一次德元满是自信,为挽回面子,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要打败文澍。
    “你才说过,文澍在学校帮了你很多,难道现在就忍心欺负人家?”我故意挑逗德元。
    德元红了脸,说,“课业是课业,斗茶是斗茶,不要混为一谈好不好?”
    文澍很慷慨的说没关系。
    这一局没有悬念,自然是德元胜,不过文澍学到了高冲低泡等泡茶手法,也很高兴。
    如此几轮下去,最后是我和明曦一决胜负。这时大哥已经回了房间,大嫂也带着芸儿睡觉去了,只有母亲还很有耐心的看着我们游戏——这一情景,像极了少时在山西王家大院的光景。

☆、第二十七章 大大世界

还没开始,明曦便撒娇道,“你们可是两个人,不能欺负我一个小姑娘,我也要人帮忙。”说着拿眼瞧着母亲。
    大家见此,都笑她斤斤计较。文澍见状,不得不为连累了我而感到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