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揭短-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条热搜,在四十名上下,不往下翻根本看不到。傅从夜也在那儿看书; 似乎毫无所知。
  阮之南瞥了他一眼,点开了那条“星星商城方笙的公子”。
  虽然星星商城名字听起来有点不太像什么大企业; 但其实方笙算是能跻身顶尖企业家的人物; 星星商城也算是最大的网购平台之一了,而再一刷新; 这条热搜果然往上窜了几名。
  阮之南点进去; 就看到方笙和傅从夜站在一起的照片。
  他们没走红毯; 这是内场的记者偷偷拍下的。镜头里的傅从夜正微微弯腰; 侧耳听方笙跟他说话; 他身材修长; 神情专注,一只手还在理自己的袖扣。
  他冷清少言的气质; 被这张斜光的照片衬托的淋漓尽致。
  又有几张照片; 是傅从夜站在人流里; 似乎仰头在看向谁,光线黯淡,可他脸上稍多了几分神情。
  阮之南心里一跳,差点没拿住手机。
  因为她知道,如果这张照片再宽一些,拎着裙子回头的她就要入镜了。
  阮之南用手指放大了照片,可惜那记者拍的太不清晰。
  她从那模糊的像素里,仿佛能感受到傅从夜神态温柔。
  温柔……?
  她抬眼偷偷的看向傅从夜。
  傅从夜似乎很敏锐的注意到她的眼神,抬起头来看向她,动了动眉像是疑问。
  阮之南连忙缩回头,还用手挡住手机。
  傅从夜有点无奈。
  他轻声道:“你追你的星,我保证不看你手机。”
  阮之南心道:我不是,我没有。
  她恨不得把手机背面对着傅从夜,傅从夜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出现在她手机界面上,为了让她安心,他干脆侧过脑袋去。
  阮之南的心虚总算缓解了一点。
  那微博是南城某报媒体发的,说“星星商城老总方笙的大公子,低调现身帝都慈善晚宴,相貌身材不输流量爱豆。据悉这位公子还在某高中就读,几年后说不定又是京圈炙手可热的贵公子。”
  下头的评论,确实一片夸赞吃惊,甚至已经有人说方笙可以当国民婆婆了。
  也有人在说,有方笙这样一个妈,以后媳妇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之类的话。
  阮之南心底突然升腾出小小的嫉妒。
  她真是个坏人,愿意看别人夸她,却又突然不愿意看别人夸傅从夜了。
  明明是她先发现他的好看,明明是她先了解他的另一面。
  凭什么这会儿就让所有人知道了。
  阮之南越想越气闷。发什么学校贴吧,不发了!否则要是傅从夜真的让大家追捧了,也有那么多人跑到教室里来看他,她非要心里难受不可。
  她很不爽。网上一群人看到光鲜亮丽的傅从夜,纷纷各种舔夸,可她是在他穿着小白兔拖鞋,穿着校服的时候,就把目光停在他身上,就真心实意的夸赞他了。
  阮之南潦草看了几眼,又刷了一下热搜榜,却看到那条热搜已经不见了。
  她一愣,又搜索了“星星商城公子”“方笙”之类的字眼,也没有那几条微博了。看来方笙是不打算让傅从夜受太多关注,已经让人把相关消息都撤下来了。
  她把手机锁屏,盯着屏幕反光里的自己发了会儿呆,又解锁开,翻到了相册。
  她那天连拍了好多张,照片里光线昏暗,他夜色里靠着栏杆,面无表情下隐隐又有些不好意思。
  只是有几张,傅从夜抬起手挡住了眼睛,阮之南当时只放大照片看到了他发红的耳朵,可这次她才看清。
  看清他抬手时候反光的袖扣。
  看清他确确实实弯起的嘴角。
  笑容的弧度,让她隔着屏幕都觉得晕眩。
  阮之南手哆嗦了一下,抬起眼来又偷偷地瞄了一眼傅从夜。
  为什么昨天她就一点没注意到!
  还是说他其实是经常在她看不见的角度,这样偷偷的笑?
  阮之南想了半天,心里又跳又鼓,她好想逮住傅从夜的手腕,说:别装了,我都看到你笑的样子了,你快从实招来。
  她又有点想把自己藏起来,把自己埋在胳膊里,偷偷看他。
  阮之南坐在凳子上扭来扭去半天,傅从夜实在是不能无视了。
  他余光里看了她半天。
  今天的阮之南真的不太一样。
  感觉都不像平时那么无忧无虑了。
  傅从夜转头看向她:“你今天怎么了?要是老邱看见你,肯定说你跟得了内痔外痔混合痔了。”
  阮之南趴在桌子上,抿着嘴看他:“你不是懂礼貌的文明好学生么,怎么还痔不痔的。”
  傅从夜:“这都是医学名词。”
  他被阮之南的眼睛盯的都觉得是自己脸上写了题。
  阮之南突然伸手戳了戳他。傅从夜没躲开,垂着眼睫似乎在等她说话。
  阮之南:“那个,我是不是平时还挺烦人的?”
  傅从夜想了想:“还行吧。”
  阮之南瞪眼:“还行?”
  傅从夜翻了下书,似乎又露出照片上那样的笑容,阮之南一下捕捉到了。
  傅从夜:“你只烦我,就不算太烦。”
  到下午自习的时候,老邱终于把学农手册发下来了。
  要去学农的消息早就在高一传开了,在帝都的小学初中虽然都有学农,但那时候基本就跟春游似的只去一天,可这次学农是要在学农基地住一周。
  三中本来就算是相当有钱的高中,每一届的人数也比大多数高中要少,听说这次三中被安排的学农基地还在某个风景区内的明清古村里,住的也不是宿舍,而是四合大院。
  学农手册一发下来,看上头要写的学农笔记,就知道大概的项目。
  从喂猪养鸭,到垒砌大棚、人工授粉、制作豆腐,要学的东西并不少。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经历,大家立马兴奋的讨论了起来。
  老邱也在发给家长签字用的通知和回执单,上头写了去学农必须要带的物品,其中就写不用穿校服,但必须要带耐脏保暖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之类。
  一听说还能不用穿校服,班里不少人都已经在脑内回想自己的衣柜,想一想能穿点什么过去争奇斗艳。
  到时候可能要三四个人一间屋子,大家已经无视老邱的发言,在下头私自划分房间了,有些房子还会有电视,阮之南说想要背着带着switch过去大家一起玩马里奥赛车。
  付锴比她还浪,是家里有个折叠麻将台,可以塞行李箱里背过去,大家一起搓麻。
  傅从夜却看着通知单,有些发愣。
  阮之南注意到他的眼神,心里一顿,她凑过去小声道:“你是怕你爸在家没人照顾么?要不要请护工啊,我外公以前住院的时候,家里就有很熟的护工,我可以帮你问问,信得过的。”
  傅从夜摇了摇头:“应该不要紧,我也有知道的护工,我回头打个电话问一下。大不了就不去了。”
  阮之南:“别呀,高中就这一次学农啊。”
  傅从夜扯了扯嘴角:“我军训就没参加。没事,应该没问题的……吧。”
  老邱听着下头的喧闹,拿起直尺敲了敲黑板:“我建议你们听完我的话再兴奋。下个星期,也就是去学农之前,有月考。学校规定,月考在级部三百名开外的,学农期间要补习。”
  老邱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每天晚饭后,级部前三百的同学不用补习,可以看露天电影和参加学校组织的烧烤会,或者自由活动,学校也给限时开放wifi。但三百名开外的学生,要在接不到wifi的当地祠堂里,一起补习、做题,一直到九点半。”
  班里一阵哀嚎。
  “不是学农么?何必啊!”
  “而且听高二的说以前学农可没有这些!还特意给考前三百的那么多优待,搞什么看电影烧烤会什么的!就不能全高一一起艰苦朴素么!”
  “卧槽……我上次期末考了级部310名,我觉得我很危险啊!”
  阮之南更夸张,她立马从桌洞里掏出习题集来,摊开在桌子上。
  傅从夜:“……”
  阮之南转头看向他:“就你这考倒数的家伙,还不赶紧抱抱佛脚!到时候别我们都去玩了,你还要一个人去补习。”
  傅从夜:……???这个天天上课玩手机的家伙还有脸来教育他了?
  班里的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就连付锴鲁淡这种人,也都纷纷扒着徐竟甜问她题。
  阮之南每次有做不懂的题,想问徐竟甜又排不上号,她只能抬头看了一眼傅从夜。
  傅从夜扫了一眼题目,还没清清嗓子开口,阮之南就起身:“算了吧,问你不如空着,我去问班长。”
  傅从夜:……
  他突然觉得自己连接被她鄙视,心里有点憋屈。
  到了放学,阮之南扫了一眼手机,也不再跟鲁淡在那儿打闹磨叽,飞速收拾了书包,就要往外走。
  傅从夜平时出校门也比较早,只是最近阮之南老拽着他聊天,他才越走越晚。
  这天出校门的时候,就看到了阮之南上了一辆老红旗。
  他几次撞见有人来接她,司机和车都不太一样。
  可能是车多,也可能是低调。
  这会儿车窗开着,傅从夜看到一个短发女人坐在驾驶座上,没有化妆,也没有首饰,只穿了个浅色衬衣,却更显得眉目冷艳。
  那开车的女人手腕上戴了个运动护腕,在校门口拥堵交错的车流里,猛一打方向盘,老红旗窜出去,就像是在香港街头的出租车一样,以高超车技挤出车流,开远了。
  阮之南坐在后座上,把书包扔下,挤到前头座位去。
  江枝北看了她一眼:“多危险啊。”
  阮之南这才发现脚边放着猫包,大菊在里面直喵喵,她拿起猫包放到后座去。
  阮之南笑嘻嘻的:“我还以为你晚上才能回来呢。”
  江枝北车技了得,她踩下一脚油门,窜过倒数几秒的绿灯:“飞机下午就到了。”
  阮之南回头看了一眼大菊:“怎么还带着大菊?要去宠物医院么?”
  江枝北转头看向她,伸手摸了摸她脑袋,才道:“去外公家。你外婆想大菊了,让我们带过去给她看看。”
  阮之南兴奋的挪了挪屁股:“哇最近怎么这么多好事!”
  江枝北当然心里也很想她,忍不住转头看她:“好久都没看你笑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好事。”
  阮之南立刻从书包里找出来学农的通知单:“我们马上就要一起出去玩了!”
  等红灯的时候,江枝北看着通知,阮之南在一旁手舞足蹈,说起庞广达,说起新同学,说起遇到的大事儿小事儿,说起了自己的同桌。
  江枝北这个从业将近二十年的老刑警,听到“同桌”俩字出现的频率,还以为阮之南是在学校找到了个特别要好的同样刺头小姑娘。
  江枝北笑道:“这小姑娘人不错啊,我五一的时候正好想去伯尔尼,要不要叫着你这小闺蜜一起。你幸好现在有个玩得好的女孩了,否则你要拉着什么鲁淡之类的,我还不肯呢。”
  阮之南脸色有点奇怪:“……我同桌是个男生。”
  江枝北脑中警铃大作。


第40章 家庭聚会
  她却还是目视前方; 踩了一脚油门; 语气听起来很平静:“哦,男生啊。不过也行啊; 那干脆叫上你发小一起。这不正好; 鲁淡也在你们班里。”
  阮之南嘟囔了一句:“他才不会跟我一块出去玩呢。”
  江枝北面上冷静,内心却真是想按着阮翎的脑袋骂他!
  这家伙就知道把南南剪头发之类的当大事儿汇报,却怎么一点都不关注闺女的“感情世界”!
  每天都跟她汇报; 南南晚上吃了多少肉; 南南作业写到几点,南南跟他吵架了之类的,但是怎么却不汇报南南有这么个让她天天挂嘴上的同桌!
  之前她和阮翎还老觉得闺女身边的男生都是哥们,说不定闺女以后会喜欢妹子。
  但是现在再想想,阮之南刚刚提起同桌的那个口气; 如果有个同桌是男生的前提,那就太可疑了!太TM可疑了!
  完了完了,孩子都要早恋了; 他俩还跟大傻子似的,只关注她的穿衣长个。
  江枝北想一想; 决定今天一定跟阮翎好好聊聊。
  但阮之南好像也心虚了; 坐在那儿没敢再咋咋呼呼,把话题扯到学农前的月考上。
  江枝北:“对,我听你爸说了; 在三中附近又搞了套房子。那边好像重新装修了一下; 也搬了新家具进去。你要是适应不了一个人住; 我过去陪你住一段时间。”
  阮之南:“我怎么适应不了?我午饭晚饭都可以在学校吃的。”
  江枝北转头看了她一眼:“我怕你一个人住害怕。”
  阮之南沉默了一下,又笑道:“不会的。我不会害怕的。”
  以前大院里的老房子已经卖了,又因为阮之南的外公已经退休,如今算是返聘专家,所以也终于在住房用车上受限制不那么多了,阮翎立刻给岳父岳母买了一套南城的别墅,不是特别大,是江南徽派建筑风格的,有院子有池塘,面朝小区内人工湖的一大片花园,全让外公外婆开垦成了地,种了香椿草莓南瓜和月季花。
  夏天来的时候,蚊虫太多,阮之南压根不愿意坐在花园里。
  不过现在才入春,帝都渐渐热起来,可蚊虫还不算多,外婆叫着她一起在花园里做腌菜。
  外婆是南方出身,厨艺高超,而且还不长胖,又瘦又高,虽然头发都白了,却经常穿着运动鞋牛仔裤,一看气度就知道年轻时候的漂亮。外婆打算做一罐腌萝卜,一罐酸黄瓜,一罐咸柠檬,阮之南在那儿帮忙切萝卜。
  外婆:“啊呀小北回来就是好呀,你都不知道你外公高兴的,今天早上给好几个同事打电话呢。”
  阮之南手有点笨,按着萝卜的样子像按一条活鱼:“打电话说什么呀?”
  外婆笑:“还不是你妈妈在夏安立功了。夏安两件恶性重案,最长的那个都积压了二十多年了,很多都是你外公年轻时候在刑警圈内有名的积案,这回让他闺女解决了,他当然得意。”
  阮之南长长的应了一声。
  她从小在警察大院里长大,她妈和两个舅舅都是刑警,她小时候经常蹬着自行车拎着一大袋冰糕给他们总队那边去送。
  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天天被领导盯着骂的一队那边,往里一眼望过去,全是黑色棕色的私服皮衣,因为耐脏防水还防刀扎。所有人桌子上都有一大缸子浓茶,到处都是睡在凳子上沙发上桌子上的人。各个人吐出的烟汇聚成蓝色的雾,汇在办公室和会议室上空。
  因为规定直系亲属不能在一个分队,阮之南就要跟个卖冰糕的似的,蹬着自行车往技术科那边去一趟,一队去一趟,六队去一趟,整个区里的人都认识她,给她自行车前筐里塞钱,让她帮忙去买水卖烟。
  刑警大队里,女性升迁不如男性是个普遍现象,毕竟这工作太苦了,双警家庭很少存在,女警也都是做技术做网络侦查或者经济犯罪调查的多,像江枝北这样一线的女性领队就更少了。
  她四十多了,职位其实并不如阮之南的两个舅舅,但她挺想继续往上走,老爷子也就是阮之南外公给她出了两个路子。
  要不然她就是进警察学校做教授,但是也在队内挂名,年末忙的时候再出来抓案子;要不然就进所谓的“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组”,只要是解决了上世纪末或者世纪初的全国大案,再加上老爷子的地位,就是谁也拦不住江枝北平步青云。
  江枝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而夏安作为改革开放最早富起来的南方小城市,虽然现在经济逐步落后,但又是三省交汇、水路铁路贯通的城市,在世纪末的时候,混乱情况难以想象。
  夏安就有两件陈年疑难积案。
  一件是从93年到01年历时八年的连环杀人案,这案子的年代之久远,查案之困难,几乎能在当时攻坚行动组的积案里排上前五。
  另一件就是稍微小一些,是个04年前后的灭门惨案。
  夏安本地警方追查这两个案子从没断过,攻坚行动组也从京沪多地,选择了数名专家团队,调任去夏安,目标是为期一年,最起码解决其中一个案子。
  阮之南就是在江枝北调任到夏安的时候,执意跟着去的。
  破案这事儿,真不像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没有天才专家,没有心理侧写,没有灵机一动,没有高智商罪犯。这个案子难破的主要原因都是当年信息证据被损毁,刑侦技术落后,人口流动过快等等。
  刑警这么一个分工明确团队合作的工作,能破这种大案的唯一原因,就是上头重视,用钱,用时间,用可怕的人力和让人头皮发麻的枯燥排查堆出来,最后还需要有一点点运气。
  而江枝北心细胆大,嗅觉灵敏,善于制定方向,不至于让手下人做太多无用功。但她每次办案都会有的,就是到最后的那一点点幸运。
  她去了半年多就能够破下第一个案子,正是因为江枝北先决定了要再仔细勘察当年的生物物证,用新科技做极为详细的再检测,然后跟夏安周边各个村落旧有的姓氏家族,进行血脉对照,然后再逆着血缘去查。
  这个方向很快就有了突破,他们查到了夏安附近村中一个李姓家族的血脉,最有DNA上的接近性,然后就开始调出整个跟李姓有血缘关系的人口数据,逐一走访排查。
  而幸运的就是,李姓的旁亲有三兄弟在外务工多年,基本与家中都毫无联系,却因为今年其中一个兄弟的儿子结婚,三兄弟难得决定回夏安一趟。
  而因为当年的生物检材太久远,警方没法确定是这三兄弟中的哪个,或者说是这三兄弟的其他直系亲属。
  就在他们包围这个搜查圈子的时候,这三兄弟敏锐的察觉到了,竟然想要分头逃离夏安。
  不过在去年下半年,这个案子也迅速告破。
  作为当年震惊全国的大案,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告破,作为领队的江枝北当然也饱受称赞。
  很多人都关注案件背后骇人听闻的杀人手法,却几乎没人记得官方发布会时,紧邻着攻坚行动组总负责人旁边的女警。也是整个新闻发布会上唯一的女警。
  她一脸高傲冷艳的神情,穿着制服,警帽摆在话筒边,没有拿稿子就流利的说明起整起案件详情,甚至能对93年开始的各个受害死者的伤口数量与尺寸倒背如流。
  可当时的阮之南躺在病床上,看到这场央台特别报道的发布会,却关掉了电视。
  这会儿,阮之南坐在马扎上,两条长腿抻开,切着萝卜道:“那个连环杀人案我知道。我妈还跟我吐槽过,说夏安本地的刑侦水平有多凑合。咱们国家确实也搞过不少冤假错案,但那都是00年之前,您也知道有些小地方的警察水平,还有他们背的破案率。而夏安这地方的警察就窝囊到12年还搞出过冤假错案呢。”
  外婆在警察家庭待了这么多年,自然也知道,她往做酸黄瓜的罐子里,放着香草叶,道:“听你外公说了,这次中央特意派攻坚行动组去,就是因为夏安那边换了省长,也要给各地下属的公安部门换血。你妈妈他们过去半年就解决了案子,夏安那边正好有这个由头给当地警察部门洗牌。”
  阮之南耸了耸肩膀:“这我就不知道了。那另外一个灭门案也破了么?她一年多破了两个案子啊。”
  外婆说:“好像还在抓捕,不过她没参与,被抓到只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她就提前回来了。”
  阮之南一愣:“这不是她性格啊,怎么会展开抓捕到一半就先回来了?她……有没有说因为什么回来的?”
  阮之南心底竟然慌了起来。
  ……一般来说,分居之后没多远不就是离婚了么?
  难道说江枝北这次突然回来,是要跟阮翎提离婚的?!
  阮之南越想越觉得有点坐立不安了,她问道:“我爸说几点过来?”
  外婆往屋里张望了一下:“说七点半,应该已经过来了吧,他可能跟司机一起去市场买海鲜了,你要不过去看看,我这儿也差不多了。”
  阮之南洗洗手往屋里走,这套房子虽然也有个主厨厨房,但是因为外公喜欢做饭,就没有雇厨师,基本就是他们自己在前厅厨房自己搞点饭菜。这会儿看着厨房洗菜池里多了好几只螃蟹和各种贝类,就知道是他爸已经过来了。
  外公在那儿刷螃蟹,阮之南在料理台对面趴着,外公拿着螃蟹,作势要吓唬她。阮之南叹口气:“外公,我又不是三岁,我还能害怕螃蟹么?我吃过的螃蟹都有好几个家族了。”
  外公带着眼镜在那儿用小毛刷细细的刷,低着头从眼镜上头看她:“找你爸呢?他俩在楼上聊天呢,哎你就别去了,这么久没来外公家了,就不知道陪陪我么?”
  阮之南还是溜了:“我上去找我爸说个话就下来,俩舅舅今天来么?”
  外公对着楼梯上的阮之南道:“来不了,加班呢。”
  阮之南轻手轻脚爬上楼去,里头有一间客卧关着门,她连忙溜过去。
  她耳朵都贴在门上,但也只听到里头传来俩人的说话声,却听不清他们在讨论什么。好像是江枝北忽然抬高了音量,像是要跟阮翎争吵什么——
  阮之南心都要提起来了。
  结果下一秒,屋里忽然没声了。
  阮之南又把耳朵往门缝里贴了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