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春晓-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开始病房里还有别人,后来兴许是觉得这一老一小之间的气氛实在太好,别人在这里只会破坏气氛,最后都离开了。
    那春晓从病房出来的时候,已经傍晚五点多了。冬天天黑的早,五点多钟,天已经全部黑了下来,路灯全都开了,星星点点的,很漂亮。
    走出住院部的大门,才发现外面竟然下雪了,不多大,纷纷扬扬。
    “那那”。
    有人叫她,抬头看去,就见一身军装的厉盛维在一片灯火中劈开纷纷扬扬的雪花大步朝她走来。
    握住她微凉的手,把她揽在怀里,刚硬的唇在她的发顶柔柔落下一吻,吻去一片刚落上去的雪花。
    “我和主治医生长谈了一次”,就在她进入病房见张家外公之前,她和老人的主治医生开诚布公的谈了一次。
    “医生怎么说?”厉盛维揽着她,一边往停车的方向走一边关切地问道。
    厉张两家只有那春晓一个是医生,很多事情和外行解释不清楚,对内行却是一点就通。所以主治医生告诉厉张两家人的只是老人现在的情况以及各种可能,对那春晓却可以说的更深入,当然,那春晓也可以领会的更深入。
    “没有那么乐观,之前医生说三个月。那是最乐观的情况,以外公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本没办法达到最乐观的情况。我估计,最多一个月吧。”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她没哭,却心里堵的难受。
    生老病死,她虽然是医生。却没有办法阻止。
    厉盛维却哭了。他以为那春晓没看到,悄悄转开头,似是不经意的抹去眼角渗出的泪水。再转头看向那春晓的时候。已然恢复了往日冷峻淡定的模样。
    这个正月,注定过不好了。
    整个张家和厉家都陷入了难以言明的悲恸之中,就连老大老二两个小家伙似是也察觉到气氛不对,乖顺了不少。
    张家开始准备张家外公的后事。这样的事不用说,大家心里都清楚。
    正月初五。年还没过完,年味儿还很浓。
    那春晓带了老大老二来医院看外公,老人很喜欢孩子,老大老二也喜欢他们的曾外祖父。
    老大聪明还嘴甜。让那春晓把他抱上床,小屁|股一撅,小脑袋一拱。就躺在了老人身边,逗得老人闷闷的笑出声来。
    老二惯常学他哥。也学着老大的样子躺在老人的另一边。
    两个小的叽叽喳喳说起来,具体说了什么估计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只有老人像是听懂了似的,还不时应和一声。
    这样的画面太美好,美好的让人鼻子发酸。
    那春晓有些受不住,转身出了病房,刚在长条椅上坐定,就有一行人匆匆赶了过来。
    抬头一看,她微微惊讶了一下,随即便是了然地点了点头。
    “什么时候回来的?”那春晓起身,迎上来人,熟稔地问道。
    “刚下飞机”,说话间,来人的眼泪已经掉了下来。
    那春晓深深的叹息一声,张开双臂抱住了来人,手轻轻地拍抚着她的后背,任由对方把温热的泪滴在她的脖颈间。
    “清漪姐,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外公一定很高兴。”那春晓轻轻地说道。
    自从张清漪决定嫁给一个外国人之后,就再没有回过家,不是不想回,是张家外公不让她回。
    她性格也倔强,老人不让她回她便不回,没想到这次回来,要面对的,就是死别。
    张清漪抱着那春晓哭了很久,直到身后传来婴孩的啼哭声,她才松开那春晓,转身从一个高大俊朗的异国男人手里接过襁褓中的婴孩。
    “这是我老公”,张清漪操着浓重的鼻音解释道,又提了提怀里的婴孩,“这是我们的宝贝,是个女孩儿,还不到三个月。”
    那春晓先和这位洋姐夫握了手,用外语简单的交流了几句,显然,对方对于那春晓能用流利的、地道的外语和他交流很是惊讶。
    接着,那春晓凑到张清漪身边,去看还不到三个月的混血宝宝。
    张清漪风风火火的回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张家外公,他们并没有在外面待很久,那春晓就推开门让张清漪一家人进入病房。
    病房里很安静,张家外公和老大老二两个小家伙都睡着了,一老二小三颗脑袋凑到一起,冬日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把三个人都笼罩在明媚却不刺眼的光线里,平白增添了些许暖暖的温度。
    张清漪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怕哭声惊扰到熟睡的人,她转身又出了病房。
    那春晓也跟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把病房的门关上。
    “爷爷,爷爷怎么老了这么多?我明明记得我上次离开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瘦,脸上的皱纹还没有这么多,头发还没有这么白……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这么任性,要是我按照他的安排毕业就回国,回国好好工作,就能一直陪着他,一直陪着他……”
    张清漪抱着自己不满三个月的女儿,蹲在老人病房外面的廊道里,哭的不能自已。
    开始还能断断续续的说些话,哭到后来,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
    老人这一觉睡了将近两个小时,那春晓进去把两个睡得迷迷糊糊的小家伙带出来,把空间留给张清漪。
    这些天老人虽然没说,但是那春晓知道,老人心里最惦记的人就是张清漪这个唯一的孙女。
    每次病房的门打开,老人都会不自觉地朝门开的方向看去,看到来人,脸上带着笑,眼中却总有失望闪过。
    刚才病房的门打开的时候,老人看到张清漪以及跟在她身后的男人和男人怀里的襁褓,老人脸上没有笑,但是眼中的光芒却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热恋^^的打赏,感谢感谢。

  ☆、第398章 躲不过

那春晓一手抱着老二,一手牵着老大,从住院部走出来。
    “妈妈,我想和老爷爷玩儿”,老大肉嘟嘟的脸从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帽子里露出来,仰着头,黑溜溜的大眼珠子期冀地看着那春晓。
    那春晓教过老大老二叫老人曾外祖父,可这几个字儿实在太绕,他们总说不清楚,倒是叫老爷爷叫的挺顺溜,大家也就由着他们叫了。左右他们叫厉堂川爷爷,也不会弄混。
    “明天再带你们来玩儿好不好?”那春晓吸了吸鼻子,垂头温柔地回道。
    “妈妈,老爷爷说我们的名字是他取的,是吗?”老大又仰头问道。
    厉以信和厉以修……
    “是啊,是你们曾外祖父取的,以后就叫你们以信、以修好不好?一叫你们的名字,你们就能想到曾外祖父,就算以后不能来看他了,你们也不会忘记他,”那春晓低低柔柔地说道。
    她的声音本就不大,呼啸的风一吹,就没有几个字飘进老大老二的耳朵里,他们只听到她说以后叫他们以信和以修。
    自打他们出生,一直都是老大老二的叫着,有大名也没人叫,现在他们一听说以后要叫大名了,都兴奋的不行,别的事儿都忘了,只一个劲儿的点头应着。
    小孩子真好,悲伤、难过、高兴、快乐,所有的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还不懂生死的年纪,最是纯碎畅快。
    张清漪回来了,张家人就算全乎了,张家外公心情也好,那春晓每次去他都是笑呵呵的模样。脸色都好看了一些。
    就连医生都说,这亲孙女回来比吃药打针都好使。
    所有人心里都莫名生出一种期冀来,也许,老爷子的病情在好转,也许,不止医生说的三个月。
    可最终,老爷子还是没有熬过正月。
    正月二十六。天气挺好。天空瓦蓝瓦蓝的,太阳圆盘似的挂在瓦蓝的天上,散发出暖和的光亮。就连不时刮过得冷风都热乎了几分。
    那春晓开着车,往医院的方向驶去。
    天气好,又是周末,出门儿的人就多。那春晓的车子堵在路上,往前走不了。退又退不回去。
    她有点儿着急,昨天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天气好,张家外公自己提议今天所有人都去医院,大家在医院的小花园里照一张全家福。
    约定是上午十点。眼见着都九点半了,车流还在一点一点的挪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挪到医院。
    这些天张家外公心情好。身体也有好转的迹象,昨天还坐起来抱了张清漪的混血小闺女。
    老人抱着长睫毛大眼睛的跟个芭比娃娃似的混血小曾孙女。一张老脸笑的见牙不见眼。
    他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身体瘦削虚弱,两条皮包骨头的细胳膊根本抱不稳三个多月的小女婴,还是那春晓在旁边帮忙托着的呢。
    就这么温馨的一个画面,被张清漪又笑又哭的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张清漪给他们照相这一举动,让老人萌生了照全家福的想法。
    这全家福可不止是张家的全家福,还包括张家的姻亲,划拉划拉也有几十口子。
    本来她是应该和厉盛维他们一起过去的,不过临出门的时候佟忠国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是研究室有点儿事只有她能处理,她不得不先去了一趟研究室,处理完事再赶去医院时间就有些紧了。
    抬手腕看了看表,又过了十分钟,车子就没挪动几米。
    正琢磨着该怎么办呢,手机响了起来。
    是厉盛维打来的,估计是催促她快点去医院的。
    “盛维哥……”
    “那那,到哪儿了?”厉盛维焦急又隐忍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
    那春晓的心忽悠一下,一种不好的感觉袭上心头。
    “我在路上,堵车,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到”,那春晓沉声问道:“盛维哥,到底怎么了?”
    “尽量快点来医院,老爷子恐怕要不行了”,厉盛维艰涩的声音从听筒里传过来,像是一个又一个小刀片儿,刺进了她的心里。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初接到秦院长电话,她和厉盛维拼命往医院赶的情景,那次她没赶上,到底是晚了一步。
    这一次……
    顾不得再和厉盛维多说,直接挂断电话,开门下车,不管不顾地朝医院的方向跑去。
    天气很好,可冬天毕竟是冬天,跑起来带出的风吹在脸上,就好像夹带了冰碴,一张脸痛的发木。
    冰凉的空气窜入胸腔,好像把整个胸腔都冻住了,连带着那颗火热的心,也慢慢的变凉了。
    她这辈子从来没跑这么快过,就好像一阵风,从一个一个人,一辆一辆车边刮过。
    那天京都很多人都看到一个身穿军装的女军人,在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不要命似的奔跑。
    跑到医院的时候,她胸口痛得已经不敢大口喘息,胸口里的冷空气都要把胸腔憋炸了。
    来到老爷子住院的楼层,远远的就看到乌泱泱一大片人挤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精心打扮过的,个顶个都能拉出去直接拍时尚杂志。
    可和他们精致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脸上愁苦哀伤的表情。
    那春晓走过去,最先看到她的是张采薇。
    “春晓,你可来了”,张采薇哽咽着说道。
    她应该已经哭过一次了,兴许还不止一次,精致的妆容都花了,眼圈儿有些发黑,脸颊上还有一道一道又黑又白的道子。
    “情,情况,怎么样?”那春晓喘息着问道。
    “还在抢救……”
    话音刚过,前面便骚|动起来,有些吵,紧接着便有人大声说了一句,“太好了,抢救回来就好,抢救回来就好……”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那春晓从喜悦的人缝里钻过去,拉住要走的医生,悄声问道:“什么情况?”
    医生没说话,只轻轻叹了口气,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摆脱那春晓拉扯的手,转身走了。
    这是什么意思那春晓再明白不过,一颗刚热乎一点儿的心又冷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399章 弥留重托

她转身回到人群中,人太多,她进不去病房,只能从别人口中听到老人的现状。
    老人已经醒了,身体依旧虚弱,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律师过来。
    张家在京都绝对算不得大富人家,可张家有不少好东西,不少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好东西。
    浩劫的十年,很多东西被毁,被焚,张家外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抢救回不少的东西,冒着危险偷偷摸摸的藏着,一直藏到今天。
    书房里的那些古籍还有古董,不过是全部藏品的几十分之一,其他的,都藏在地下室里。那间地下室只有老人能进去,就连和他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儿都不能进,张家大舅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张家外公还藏了这么些好东西。
    老人叫律师过来立遗嘱,才提到那间地下室,大家才知道张家外公竟然把这个秘密藏了这么些年。
    除了张家外公的藏品要安排,还有张家的大宅子以及这么些年老人存下来的钱等等,事无巨细,老人都妥妥当当的安排好了。
    显然,老人是早就拿好主意了的,做安排的时候想都没想。
    张家的大宅子当然是留给张家大舅和二舅,钱财之类的有价之物也都很公平的分摊给几个儿女,至于以后儿女再怎么分下去那就是他们的事情,老人并不干涉。
    至于地下室和书房里的那些个无价的东西,老人的决定很出乎大家的预料。
    他没有留给任何人,而是一股脑全都交给了国家,只是他一再强调,他这些宝贝。一定要托付一个人可靠的人帮他监督着,即便是上交国家,他心里还是不放心,还要家里的人监督。
    而老人选定的那个可靠的,当他的眼睛监督所有藏品流向的人,竟是那春晓。
    当律师从病房走出来,叫那春晓进去的时候。那春晓因为缺氧的大脑已然十分清明。
    不管是张家还是厉家。或者是张家的其他姻亲人家,看她的目光都有些不同,但是在万般复杂的眼光中。唯独没有嫉妒。
    没有人嫉妒她,嫉妒她得到老人的信赖。那春晓知道缘由,除了她跟在老人身边学习很多年深得老人喜爱这个缘由外,还因为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十分的担当。说白了,就是一个吃力讨不得好的活儿。
    她这个穿着军装的。还得张家外公信任的人,当然是不二人选。
    穿着这身军装的人,不管是谁,无端端的就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病房里除了老人和那春晓。还有律师在。
    律师很有眼力见儿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让那春晓两人放心说话。
    “外公”,那春晓坐在床边。伸手握住张家外公枯槁布满老人斑的手。
    张家外公躺在病床上,花白的头发和雪白的枕头融为一体。满是沟壑的苍老的脸微微侧着,黯淡的目光落在那春晓微微泛白的脸上。
    “看好我留下的那些东西”,张家外公一句废话都没有,低哑着声音虚弱地说道:“邢律师会和国家文物局联系,所有的老物件儿都会交由文物局保管,但是你始终保有监督权,所有老物件儿的监督权。不管是拿去参观还是去研究,必须要经过你的同意,你,你一定要给我看好……”
    后面的声音太轻,那春晓没听清,就俯下身,耳朵凑到老人嘴边听他说话。
    “我教过你鉴别宝物的真假,你都给我看好了,上交的时候全都是真品,别哪天你一个没留神,剩给国家的就只有赝品了。”张家外公几乎是叹息着说道。
    那春晓眼睛微湿,老人的弥留之际,满心想的事情,都是无价的文物,都是要把最珍贵的东西留给国家。
    国家的文物不少,各个博物馆,地方文物局都有分布,监守自盗并不是稀罕事。上来一批人,一些看着不打眼儿却很有价值的东西就要动一动,一批又一批,每一批动的不多,也不敢动太多,可多年积累下来,国家的损失就会很大。
    那些人惯用的手段就是以赝品充真品,掉包。
    早些年张家外公曾和那春晓说过这些,那时候老人的身体还很硬朗,枯槁的大手把他那张前朝御用的红木桌案拍打啪啪作响,气愤又无奈地说道:“国之蠹虫,就是这么一口一口,啮噬了一国的根基。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个东西,绝对不能毁在那些个蠹虫手里。”
    以前,是老人辛辛苦苦的守着宝贝,现在,这个艰巨而有光荣的任务,落在了她的肩膀上。
    她必须做好,必须做好!
    “放心吧,外公,我一定看好,保证所有的东西都好好的”,那春晓紧了紧老人枯槁的手,哽咽着,郑重地回道。
    老人嘴角隐隐现出一丝笑意,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摆了摆手,让那春晓出来了,只留下邢律师一个人谈事情。
    那春晓心情沉重地走出病房,没人问她老人都和她说什么了,只问她老人现在情况怎么样。
    那春晓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好,可外公的情况很不好;说不好,也只是让这些人更担心罢了。
    正这时候,肩膀上多出一只粗粝修长的大手,不轻不重地捏了捏她的肩头,沉声道:“来这边坐一会儿吧。”
    那春晓跟厉盛维走到一边的长椅边上坐下来,厉盛维握住她微凉的手。
    “以信以修呢?”那春晓问道。
    她主动开口,是不想厉盛维问她刚才外公都和她说什么了,她现在心很乱,不想说这些。
    “这里太乱,正好隔壁病房空着,我就让几个小的先去隔壁待着了”,厉盛维沉声回道。
    “我去看看他们吧”,那春晓就要起身,却被厉盛维的大手按住了。
    “那那,你的脸色很难看,坐着歇一会儿吧。”
    那春晓果然不动了,两个人就这样静静的坐着,好像走廊里低低的说话声都不存在了,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想着自己的心事。
    过了十几分钟,病房的门再次打开,邢律师告辞离开,着手准备遗嘱的后续事宜。(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书友150507001619756、沐心乔、g54的月票,感谢_1982、似水的人生和熱戀^^的打赏,感谢大家。
    每每写到有人离世,特别是正面人物,阿奴都会特别难受,这两天就因为写到这个情节,心情一直郁郁,下一本书再不这样写!!!/(tot)/~~

  ☆、第400章 红被子

张家外公的几个子女进去陪老人说话,不多一会儿,大舅眼睛红红的出来通知所有等在外面的人,“都收拾收拾,咱们下去照一张全家福。”
    张家外公很固执,本来大舅他们都不同意他下楼的,就是真的要照,分成几波在病房里照也是一样的,后期再一剪辑拼到一起就成。
    可老人不同意,坚持要去楼下照相,小辈们没办法,只好给老人穿好衣服,把老人挪到轮椅上,盖上厚厚的毯子保暖,几个人小心翼翼地把他推下楼。
    已经晌午十分了,气温又高了几度,阳光也更加炫目。
    小花园里空荡荡的,没有花也没有草,景观树也都光秃秃的,露出颓败的本色。
    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以老人为中心聚拢在一起,就以京都难得的瓦蓝的天空为背景,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刚才后排有人眨眼睛了,咱们再来一张”,张家二舅请来的专业摄影师大声说着,让本想散开的人再次聚拢在一起。
    “哎哎,把老爷子的毯子掖一掖,衣摆是露还是不露都弄好了”,摄影师指挥道。
    张采薇和张家外婆正好一左一右蹲在老人身边,闻言赶紧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整理毯子。
    可张采薇刚掀开毯子,老人的手就从大腿上毫无生气地滑了下来,姐妹二人叫了老人好几句,都没有回应。
    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跟下来的医生赶紧过来检查老人的生命体征,最后很遗憾地摇摇头,什么都没有说。
    哭声和呼唤声掩盖了所有的声音,张家外婆更是受不住打击昏厥了过去。所有人都陷入到慌乱和悲恸之中。
    那春晓也哭了,抱着厉以修小小的身子,伏在厉盛维宽阔的肩膀上,哭的像个孩子。
    厉盛维一手抱着厉以信,另一只手臂揽着哭到不能自已的妻子,还要兼顾着妻子怀里的厉以修,眼泪也是抑制不住地扑簌簌落下。
    他哭的十分隐忍。眼泪一行一行落下。却没有发出声响。
    以信和以修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看到爸爸妈妈都在哭,远处的爷爷奶奶也在哭。围在这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在哭,他们也开始悲伤起来,跟着掉下眼泪来。
    张家外公的葬礼很隆重,隆重却并不奢华。
    在悼念仪式上。老人安安静静地躺在被鲜花环绕的棺椁里,身上盖着鲜艳的国旗。一个又一个往常只能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大人物前来悼念,各大报纸的记者和主流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一旁把整个仪式都记录下来。
    那春晓站在家属人群的最后,一身笔挺的军装,按照司仪的指示做着相应的动作。
    厉以信和厉以修两个小家伙各穿了身小黑西装。规规矩矩地站在那春晓身边,安安静静的一点儿都不闹腾。
    他们两个是家属团里最小的两个家属,再加上身边站着的是穿军装的那春晓。虽然站在最后面,却也十分引人注目。
    仪式结束。张家外公的遗体葬在京都最有名的公墓,和那些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名流长眠在一块土地上。
    从公墓出来,大家上了不同的车子,去向不同的地方。生活终究是要不断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