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零软娇小甜妻-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去什么镇上,又要耽误不少功夫。”董母嘴上习惯的抱怨着,脚下却不停,走到了门口。
  “娘,你没多穿点儿?”江珮道,“万一一会儿再变天。”
  “买了就赶快回来,还非留在外面挨冻?”董母拽拽衣角,不让衣裳带一丝褶皱。
  四个女人,两辆自行车,沿着出去的土路,往着镇上去了。
  镇上赶集,人潮攒动,天冷并没有阻挡住出门赶集的人,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自行车停在了看车处,领了两个看车的小木牌。
  “娘,去百货大楼看看吧?”江珮指着那座二层的建筑。
  董母犹豫了一下,“先去集上看看,那边扯布的,有不少质量好的。”
  如此,四个人走进了人群里,彼此盯着不要走散。
  布市在集市的最头上,商贩们支着一排长长的台子,上面是一滚滚的布,颜色多以深沉为主。冬天的衣料相对来说会厚些,深色也耐脏。
  董母攥着布包,在台子前走了一圈,有时用手试试布料的厚度,打听着价钱。一旁跟着不爱说话的董淑莲。
  而董淑月心里显然更倾向于去商店买衣裳。这个年纪的姑娘正是刚开始爱美的时候,同学之间也多少会暗中比较。
  走了一圈,董母什么也没买,嘴里念叨:“没有好看的。”
  江珮走到摊子前,手里选了一块灰色的布料,试了试,也挺厚实的。“娘,给爹做一套这样的吧?”
  董母走过去,先是问了商贩这布的价钱。得到答案,又连声说太贵了。商贩又稍稍让了让,推销着说是最新的布料。
  其实布料的确质量不错,但是董母犹豫,也是因为价格有点儿贵,她觉得扯一块便宜的一样穿。


第65章 花钱
  “一件褂子和一条裤子; 您给扯一块。”江珮开口,大冷天的; 做个买卖都不容易,她决定买下。
  董母一愣,“再看看,指不定还有好的。”
  江珮笑笑; “还有好的,咱也买。”
  那边,商贩利落的扯了布料,三下两下的就叠好了,给董母装进布包里。
  “嫂子,去看看衣裳吧?”董淑月过来拖着江珮的胳膊往不远处卖衣裳的地方。
  “先等等,咱们在再扯几块。”江珮走回布料那边,又挑了几块颜色不一的料子。
  “够了; 这得买多少?”董母觉得心疼,眼看着江珮一张张的钱就花出去了; 这可不都是儿子辛苦挣回来的?花起来可眼都不带眨的。
  四人从布市到了卖衣服的区域,用竹竿支着高高的架子,上面挂满了衣裳,面包服; 毛衣……
  给董家两个姑娘各买了一件毛衣; 又买了纱巾,手套。每次董母都会唠叨一句,别买了。
  在集市上买了不少东西; 江珮的包里装着毛线,棉花,还有一块锦缎。
  终于从集市里挤出来,四人站到人少的路边上。江珮从旁边卖糖球那里买来几只,分给董母三人。
  两个姑娘乖巧的接了过去,董家小老太却觉得有些别扭,她这么大年纪,在大街上吃东西,人家看着可不是会笑话?
  “娘,我们先到那边坐下歇歇。”江珮指着不远处一条人少的小胡同。
  四人走进小胡同,那里平常应该是有人休息的,地上放着几块石头。这个年代没什么讲究,有地方就坐。
  到底在北山村不大吃糖球,董母咬了两颗,就直接捂着嘴,脸上皱成一团,“太酸了,制不了。”
  最后,董母的那只糖球归了董淑月,这姑娘可不在乎,走在人群里照常吃,什么顾虑也没有。
  “咱去商店看看?”休息的差不多了,江珮提议。
  “还要买什么?”董母看着三个满满的布包,“省着点儿吧,过日子不能这样流水似得花钱!”
  江珮知道董母又开始心疼钱了,特意看去董淑莲,“淑莲还没有件像样的大衣,咱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董母也看去大闺女,心里想起去胡家的事儿。倒也算是相亲的意思,当然不能让人家觉得自己闺女穿的寒酸。
  一旁的董淑月雀跃不已,立刻上去挎上江珮的胳膊,手里帮着提包,“嫂子,我们学校的老师穿了一件大衣。可好看了,我觉得大姐穿上,肯定也好看。”
  “等你看好哪一件,嫂子也给你买。”江珮笑道。
  到了商店里,这里不如集市上拥挤,但是也有不少爱美的姑娘家来看衣服。不过价格却是外面的好几倍。
  四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在柜台外面看着,墙壁上是熨得平整呢子大衣,短的,长的,颜色也好看。
  江珮给董淑莲挑了一件和自己身上差不多颜色的,试穿了下正好合适,而且这种颜色衬得脸皮白皙。一旁的董母看了也很满意,轻轻点头。
  “好看!”董淑月夸着,“我早就说我姐长的好看,就是从来不打扮而已。”
  “自己去挑一件吧!”江珮对董叔月说。
  相对于董淑莲,董淑月比较有自己的主意,她也不扭捏,直接挑了一件水红色的长呢子大衣。
  “哎哟喂,小祖宗,你要这么长的,上学穿着能方便?”董母忙上前制止,一看用了这么多料子,就知道很贵。
  “娘,小月看上了就买着吧。”江珮对营业员表示,两件都买了。
  一顿商店逛下来,董母心疼钱都疼得麻木了,最后也就随三个小辈儿去买了。
  江珮摸了摸兜里,剩下的钱不多了,董志兆的一批卖石头的钱,不到一上午就被花没了。但是她知道所有人都开心,就连董母,其实除了心疼钱,心里也是高兴地吧。
  又给家里的三个男人,每人买了一顶棉帽子,四个女人才把大包小包挂到车把上,准备回家。
  兜里只剩下几块钱,江珮以前其实对钱没什么概念。前世她出生富贵,也不用在这方面操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可是当她和董志兆一起生活,她才知道,每一分钱都是董志兆辛苦挣回来的。而他,说要把所有的钱都给她。
  经过下村的时候,四个人去了新屋一趟。差不多也快中午饭时间,想着干脆把饭做出来。
  院子里,曾木匠正踩在一根凳子上,手里拿着铁锯锯木头,木屑在嘎吱声中,落到地面上。
  董志闻的情绪比起北山村时,好了很多。回想闫玉花的事,现在都让他不寒而栗,如果不是大哥,自己真被那坏女人算计,且缠上了。
  午饭,干脆就一起留在新屋这边吃了。饭后,四人回了北山村。
  天气不错,现在的时节地里也没有农活儿,村口处,有几个女人凑在一起说着什么。
  “婶子,出门了?”村里的女人打招呼,眼睛看去自行车上的大包小包。
  见了不少人在这里,董母便想过去拉上两句。当然,最主要的,她是想炫耀。
  “这不今天赶集去了,买的东西多了些,回来的就晚。”董母站去人堆里,“下村新屋里,俺外甥帮着干活儿,干脆就在那边吃了。”
  “这都买了什么?”有女人干脆直接掀开布包,往里瞅着。
  董母现在巴不得村里人都知道,她家买了很多东西,日子过得有多好!
  “就是几件衣裳,志兆媳妇儿一定要买。”董母貌似无奈的说道,“大贵贵的东西,我就说那百货大楼的东西就是闭着眼睛要价!”
  女人们有羡慕的,有泛酸的。可是改不了的事实是,人家董家老大能挣钱。短短时间,办了石场,又置了新房子,批了宅基地……
  女人们看完了衣裳,又拉起了家常,说刚才苏巧烫了头发,也是大包小包。
  说起闫家的人,董母没兴趣,带着媳妇闺女回了家。
  爱美是姑娘家的天性,就算是董淑莲这样的性子,亦然。她摸着厚实的呢料,心里当然喜欢。
  董叔月像只欢乐的小鸟,穿上新衣服有些舍不得脱下来,还想着跑去董五爹家给欣姐看看。
  “淑月,你会织毛衣,等着你教教我。”江珮从布包里掏出两扎毛线,放在东间的炕头上。“这些你给爹织一条毛裤,包里的,我给你大哥织一条。”
  一听这话,董母看了眼青灰色的毛线,虽说是半毛的,可也不少钱。这个媳妇儿真的很会来事儿。
  董叔月点头,“嫂子,到时候剩了的毛线就给我了。”
  “都给你,布料和毛线。”江珮笑道。
  这趟去镇上赶集,董母和两个姑娘都很高兴。老屋这边添置了新的盘碗,细细的白瓷上是一朵朵娇生的花儿。
  刷干净新的碗盘,江珮整理着买回来的东西。
  一块布料,她要给董志兆做一套新衣裳,以后他在外面谈买卖也不能太寒酸;她还要给他做一副棉手套,冬天太冷,不能冻伤他的手。
  江珮还专门买了一套毛衣针,以后学会了,就可以织毛衣。
  出去了一上午,加上昨晚没怎么睡好,江珮觉得有些困乏。她在灶里烧了一把火,炕头有了点热乎气。
  脱了鞋上炕,江珮拉了被子盖上,想睡一会儿。太累了,头一沾上枕头,她便睡了过去。
  不知道睡了多久,江珮悠悠转醒,脸边的痒感有些扰人,她伸手去拍。
  小手一把给人家抓了去,紧接着还是懵懵的人儿也落进了一个宽大温暖的怀抱。
  “唔……唔!”江珮忽闪着眼睫,黑宝石一样的眸子尤带着搞不清状况。
  唇边游弋的温软,浅尝那份甜美,久久不分。
  “小懒猫,睡觉又不关门?”董志兆的声音有些哑,看着泛着水光的红唇,不禁又贴了上去,描摹碾磨。
  江珮刚睡醒,浑身软着,尤其被这样抱着,更是散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几点了?”江珮好不容易逃出对方的掠夺,红着一张小脸儿问,“你怎么回来了?”
  董志兆没好气的哼了一声,手指捏捏江珮的鼻尖,“我怕再不回来,你被人家偷走了都不知道。”
  江珮转转自己的脖子,伸手拉起董志兆的手,看着他腕上的手表,“四点了?”
  “今天累坏了吧?”董志兆把软软的小媳妇抱到自己腿上,手里玩着她的小手,柔若无骨。
  “把钱全都花光了。”江珮为了稳住身形,圈上了董志兆的脖颈,两人变得更加亲昵。
  “没事儿!”眷恋于温香软玉,董志兆不舍得松开,明明回来是要干活儿的。
  “这么早回来?”江珮挣扎着从董志兆身上下来,那双不老实的手已经让她感到了他的某种情绪。
  怀里的软娇没了,董志兆叹了声。“我回来把煤棚子搭起来,明天装煤。”
  “能搭起来?都四点了。”江珮去了镜子前,梳好头发。
  “差不多,就搭个简单的,今年冬天先这么凑合着。”董志兆掀了门帘去西间,没一会儿,他提着工具走了出来。
  董志兆先用锯子把竹子锯成一样长短,看上去大约一人高的样子。
  到了东墙角,董志兆在地上画出煤棚子的面积。然后地上挖一条二十公分的沟,把竹竿一根根拍好埋实。
  竹竿之间用麻绳或是铁丝绑实,两排绿绿的竹墙就做成了。
  董志兆现在那里端详着,棚顶应该怎么加。
  对于董志兆,江珮由衷觉得他手很巧,干什么也快。看看天色,也该做晚饭了,她走去院外拿柴火。
  “你给老子站住!”
  突如其来的一声吼,差点惊掉了江珮手里的柴。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的营养液,随心所欲,17瓶。
  么么哒~(^з^)…☆


第66章 选路
  天色稍稍擦黑,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 袅袅炊烟从屋顶的烟囱冒出; 缓缓上升; 最终消失不见。
  江珮的手不小心被柴刺划了一下; 她的轻轻揉了揉被划得地方; 只是一条痕迹; 没什么大问题。
  循声望去,自村东头而来的路上,是一对拉扯的男女; 互不相让。
  “你给我回去!”闫麻子厉声喝道,手狠狠的抓上苏巧的; “连饭都不做; 就想往外跑!”
  苏巧挣扎着; 用力的想掰开闫麻子的钳制,“你不让我出去; 钱从哪儿来?西北风刮来?”她的话中带着讥讽; 没有以往对闫麻子时的怯懦。
  闫麻子闻言大怒; 嘴中无情的骂着; “你他娘的是去挣钱?你个不要脸的贱/货!”
  “呵呵!”苏巧笑出声来; 两脚像生了根在地上,任闫麻子怎么拽,她就是不动,“闫盛,你也就有本事打我?你看看你这熊样儿; 给给我什么?现在你喝的酒不是我买的?”
  “啪”,响亮的一耳光打在苏巧的脸上,打乱了她精心打理的卷发,嘴角流出一丝血迹。闫麻子双眼发红,口中骂骂咧咧,“给老子回去,别给我出去丢人!”
  苏巧猛地抽回手,一甩自己的头发,大拇指拭去嘴角的血,冷笑一声:“不回去!”
  闫麻子被闪了一下,当场一个趔趄,直接从地上捞起一块石头,威胁着:“回不回去?”
  突如其来的吵闹声将村里的人引了出来。闫家的日子一向就是这样,三天一大闹,小闹天天有,似乎村民也是见怪不怪了。可是眼下闫麻子这就是想杀人的样子,那还了得?
  两个男人上前拉住闫麻子,劝和着。
  闫麻子和苏巧九岁的儿子跑出来,哭的大声,两条鼻涕流的老长。他跑到苏巧身旁,拉着她的手:“妈。”
  苏巧的脸上有一瞬间的柔软,她摸了摸儿子的头。在看见不远处的江珮时,眼神又硬了起来,她抽出自己的手,转身就走,不顾身后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叫。
  一场闹剧很快收场,山村又恢复了宁静,只是那孩子无助的哭声实在让人心碎。
  苏巧是往村口走的,她这个时候出去,而且穿的花枝招展的,不免会让人乱想。
  村民都散了,江珮拿着柴火回了老屋。天蒙蒙黑,院子角落里,那个男人还在忙活着,刚才外面的闹剧,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到他。
  “快了吗?”江珮走过去问,把地上的工具捡了起来。
  “快了,明天搭上顶就好了。”董志兆用钳子拧紧铁丝,两排竹墙整齐坚固。“外面刚才很热闹吧?你看咱村子不大,但是事儿真不少。”
  江珮摸摸竹墙,看了眼董志兆,“你都一点儿也不好奇外面发生什么?”所谓人都有看热闹的心里理,他怎么就不去看?
  董志兆笑笑,“有什么好看的,不冻着媳妇儿才是大事,我只关心这个。”
  听了这话,江珮嗔了一句:脸皮厚。便转身会屋里做饭。
  白天赶集,买了棒子骨,江珮要熬骨头汤。
  骨头汤很简单,就是锅里添水,放上骨头加盐熬煮就行。待开锅的时候,用勺子把上面的一层油沫子先撇掉,再继续煮。
  锅里咕嘟嘟的响,水汽沿着锅盖的缝隙钻了出来,带出丝丝香味儿。灶里的火烧的不急不细,屋里暖了。
  汤熬好了之后,江珮找了一个菜盆,舀了汤进去,又捞上一些骨头。这是要给前屋送过去的。
  董志兆端着骨头汤送去了前屋,外面的天彻底黑了。
  老屋里,江珮把熟透的馒头端去饭桌上,然后拿了两只饭碗,舀满了骨头汤。汤汁浓白,上面飘着一层油花。碗中倒上几滴酱油,然后再撒上香葱末,就可以了。
  单独找一个盘,捞上几块棒子骨,一会儿可以啃着吃。其实这种骨头上是没有多少肉的,不过是晚饭可以消磨时间。
  另外又拌了一个白菜丝儿,小饭桌上也就摆满了。
  董志兆从前屋回来的时候,手里提着东西,他放在正间的地上。
  “这是什么?”江珮看着地上一堆铁。
  “爹在厂里烧的炉子。”董志兆拍拍手,“等明天,我抽空就安上。”
  其实董卓这人脾气怪是怪些,但是做事倒不马虎。地上的铁有不少锈痕,估计就是他从厂里的下脚料了翻出来的。
  “赶紧吃饭吧!”江珮催促,“晚上还要叫小月过来,教我织毛衣。”
  正在洗手的董志兆听了这话,一脸苦笑:“媳妇儿,我晚上不想去石场了,留我在家里吧?”
  “那石场,你不管了?”江珮给董志兆拿了毛巾。
  “你说咱雇一个看石场的人行不行?这样我晚上也不用过去了。”董志兆把沾着水的手伸到江珮眼前,“你给我擦擦。”
  江珮瞪了董志兆一眼,直接把毛巾塞到他手里,“你不是放在小间很多东西?再说了,你让人睡你的炕?”
  董志兆边擦手边点头,“你说的对,那里的炕只能是咱俩的地盘儿!”说着,他的手肘碰了碰江珮,眉毛一挑。
  江珮没再理,自己上了炕坐好,给两人摆了筷子。
  一顿饭后,董志兆百般不乐意的被江珮赶出了门。临走江珮又叮嘱了句,去了小屋,千万把炕烧暖了。
  晚上,来老屋和江珮做伴的是董淑月,她直接拿了书包过来,早上想从这边去上学。她还要交江珮织毛衣。
  学织毛衣,董淑月是先从最简单的平针教的。只要在针上起好了扣,接下来都是一样的操作,不用数多少针,留扣眼,加针什么的。
  江珮学的很快,但是董淑月明天还要上学,她也就早早地关了灯。
  老屋陷入一片黑暗,被褥下是暖暖的火炕,将人的身子烫得软软的舒坦,与外头的寒冷,俨然两个世界。
  董淑月趴在枕头上,眼睛眨了眨,“嫂子,我听人家说,苏巧跟了老两了。”
  江珮侧过身子,这小姑娘整天哪来那么多的消息?“你好好上学,这些不关咱的事。”
  早在知道苏巧抹黑自己的时候,江珮就决定离这个女人远远地。
  “是真的。”董淑月又道,“我同学是老两的邻居,说他媳妇儿为了这事儿整天闹,都闹到村支书家里去了。”
  这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江珮叹了口气,这是不是就是苏巧当日跟她说的,另选一条路?可是这条路,真的对吗?
  “嫂子,你也看见了,苏巧现在打扮的哪像个农村的媳妇儿?跟城里人似得。”董淑月轻蔑的哼了声,“就闫家能给她这么花钱?”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今日见了苏巧那神情,分明是已经认定这条路。
  “快睡吧!”江珮道了声,“明早我给你下面条。”
  一夜过去,清晨的北山村静静地,地里没有农活儿,大多数人还赖在被窝里。
  天色不好,阴沉沉的发黄,风倒是不大,也不太冷,却总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董淑月早上吃了饭就去上学了。江珮把院子收拾了一下,今天要来送煤。
  董志兆这次要了不少,连着前屋董家的一起,找了拖拉机一起运来。他吃了早饭就去了石场,拉煤的事儿他下午才去。
  前屋院子,董卓也把煤棚搭好了。今天家里拉煤,他也正好歇着,可以在家里张罗。
  江珮来了前屋,拿昨天晚上的汤盆。
  “你说,我去胡家拿些什么东西好?”董母把昨天江珮给自己买的新袄上的扣子重新钉了一遍,仔细的叠好,越看越觉得这件衣裳合心意。
  江珮想了想,“胡庆家不是就和大姑家一个村?”她记得董志兆说过,胡庆家就在离镇上最近的村。
  “你是说让我去跟你大姑打听一下?”董母把新袄放到一遍。
  “倒是不用去特意打听。”江珮坐上炕沿,给董母倒了碗热水,“胡家离着镇上进,估计也没有什么缺的东西。您可以带些松菇,然后买点儿肉和鸡蛋,点心,都行。”
  董母点头,这下家里终于有个可以和她商量事儿的人了。大闺女话少,你说什么,她总是听,从不发表意见;小闺女现在还不能让她分心想这些。
  “其实,就是过去道个谢,您也和胡大妈这么多年不见了。”江珮又道,“就像平时走亲戚一样,不用太刻意。”
  “你说这话对。”董母盘着腿,“这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做多了,让人觉得咱是在上赶着。”
  “娘,您的裤子还要赶紧做出来才是,我听小月说,一到年底,下村的裁缝那里活儿就多,万一她赶不出来。”江珮又道。
  “过晌,让淑莲带着我去下村量量。新屋那边我去给你们看看,昨天看着,活儿好像快干完了。”董母道。
  “就这两天了。”江珮回道,“志兆又让曾表哥给做了面板,菜板,等着也拿来这边一面新的。”
  “尽瞎花钱,这里的板还能用。”董母嘴上数落,心里倒是舒畅,当初那个总冷着脸的媳妇儿,现在也是越看越顺眼。仔细想来,儿子是娶了她,才一步步发迹起来,看来是个旺夫的。
  这时,董卓走进来,摘了头上的单帽,“老屋的炉子安上了?”
  “没有,昨天只把煤棚搭了起来。志兆说,白天找功夫安。”江珮道。
  “那个,你把钱给他们了?”董卓看去自己的婆娘。
  “哦,煤钱。”董母一拍大腿,伸手从裤兜里掏出钱来,往江珮眼前一送,“这是这边的煤钱,你一会儿给志兆,让他给人家。”
  江珮没接,“娘,等志兆回来再说,让他先垫上,到晚上再算。”
  “也是,白天忙,再别乱了。”董母想想也是,这个媳妇儿是懂事儿,但是太能花钱了,万一不在乎,直接再把钱给丢了。
  “我去老屋把炉子安上吧。”董卓看看挂钟,说完自己就出了门往老屋去了。
  “娘,我过去给爹帮帮忙。”江珮起身,跟着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