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坑爹的古埃及医疗和商业!

四、坑爹的古埃及医疗和商业!

糟糕的饮食会引起疾病,生了病就得治疗,这就扯到了古埃及的医学。

就公元前的标准来说,古埃及医学可以说是相当发达,已经分门别类到了一个很详细的地步,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一书之中的记录:“……(埃及人的)医学技术是这样划分的:每个医生仅要求掌握一种疾病而不是更多。我所到的地方都有医生,医疗业务的划分十分严格,每名医师负责一种疾病。有些医师只照管眼睛,有些只照管牙齿,还有一些只负责照管胃……”

总之,古埃及医学的分工颇细,已开专科之先河,有眼医、牙医、头痛医、腹病医、手足医……诸如此类。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开的药方……除了常见的草药以外,他们还喜欢往里面掺入各种泥土,以及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动物粪尿——就如同《西游记》里面,孙悟空他们用马尿捏药丸给人治病一样……

至于古埃及人治疗牙痛的办法,则更加恐怖——乃是将一只新鲜的老鼠杀死剥皮之后,血淋淋地塞入嘴里咀嚼,犹如嚼口香糖一样,而老鼠尾巴还在外面一翘一翘……考古学家在研究公元前4ooo年的一具古埃及木乃伊之时,就在它的消化道中发现了一只剥皮的老鼠,可见这一“生吃老鼠”的疗法并非虚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吃老鼠的办法来治牙病,充分体现了早期人类“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始医疗观。

综上所述,那些兴高采烈前往古埃及世界的穿越者们,只怕是一到那边就要先被脱衣剃毛凌辱一番,然后因为饮食不健康而患上龋齿和胃病,接着还要被庸医们拿马粪灌嘴,甚至被逼着生吃老鼠呢!

而古埃及的外伤疗法也很奇葩,主要是用发霉的面包来治疗伤口感染……希望别是雪上加霜吧!

更要命的是,当古埃及医生无法确诊患者究竟得了什么病的时候,他就会声称这是恶鬼作祟,目前进入了你的体内,正在吸干你的骨髓,然后慢慢吞噬肉体……唯一的对策就是祈求神灵驱邪。而驱邪方法是这样的,先让病人服用催吐剂,吐得昏天黑地,然后让医生在病人身上使劲蹦跶,一边践踏着病人的肉体,一边大声喊叫:“回去,恶鬼!荷鲁斯神的咒文正召唤着你——他将割除你,撕裂你!”

很显然,被这么一通折腾之后,原本就已是体虚病弱的患者,十有八九就真的要被神明召唤上天堂了。

讲完了古埃及貌似很科学很先进,但实际上却不够靠谱的医学,接下来再谈一谈古埃及的商业。

早在古埃及文明诞生的初期,就已经有了相当繁荣的国内和国际贸易。当时,埃及对外出口大量的谷物、啤酒、亚麻、雪花石膏,还有埃及特产的纸草。而进口货物则主要是本国缺乏的木材和金属。在埃及的首都和边境城市,尤其是尼罗河的上游和出海口,都形成了一系列很兴盛的贸易市场。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埃及始终没有发明出自己的金属铸币,直到古埃及文明结束的前夕,才有希腊商人把钱币带到了埃及。而最早的金银铸币发明地,则是在《天是红河岸》女主角夕梨穿越的赫梯帝国旧地,一个名叫吕底亚的国度——但时间却是在赫梯灭亡的几百年之后了。

因此,在古埃及想要上街买东西,只能以货易货,或者用贝壳、金银块当做一般等价物。但贝壳的“面值”太小,很多人拒收,金银又不是真的货币,没法直接换东西,每一次交易都要对金银进行仔细称重,还要有一双能够分辨出金银成色的火眼金睛——用金箔包裹着铅块做出来的假金子,在那时候就已经有了。

此外,古埃及人还曾用过其它许多形形色色的流通中介物,例如各种珍稀的石头,但换算方面的麻烦却是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也没有什么规定的官方兑换率。

这样一来,在古埃及做生意就会让人很头疼,算账也不知道该怎么算,甚至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因为各种物资之间的兑换比率一直在波动,可是却没有一种明确的货币来衡量……

当然,按照穿越小说的一般套路,这种情况下应该可以用粮食价格作为基准。而古埃及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规定了一个名叫“萨提”的单位,指代一定数额的谷物,然后把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用“萨提”来换算。比如说,根据一张保存下来的账单,当时的一张床大约价值4个“萨提”。

但问题是,粮价在古代世界偏偏是波动幅度非常大的,荒年和丰年的粮食价格甚至可以相差几十倍。即使是同一年的不同季节里,粮价往往也能波动上几倍。而商船和骆驼商队在路上往往要走几个月到一两年……于是,当埃及商人做完生意回到家里之后,仍然算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赔了还是赚了。

直到古埃及文明最后阶段的新王国时代,埃及政府才开始发行一种规定了重量和成色的白银圆环,作为法定的一般等价物。8个这样的白银圆环,可以买到一头牛或者换到一个男性奴隶四天的服役(由此可见当时埃及的奴隶身价很贵,一个奴隶都能换一群牛了)。但是再接下来,没有等到古埃及人独自摸索出真正的货币,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人就已经率先发明出了金银钱币,并且被希腊和腓尼基的商人带进了埃及。

五、娶个姐姐当老婆?

五、娶个姐姐当老婆?

在现代的文学作品之中,古埃及王室内部禁忌背德的近亲婚姻,向来都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长篇漫画《尼罗河女儿》之中,就对这方面有所描写——从小便订下了婚约,分别统治上下埃及的爱西斯女王和曼菲士法老,居然是一对血脉相连的亲生姐弟!

而在现实的历史之中,古埃及王室的婚姻还要更让人难以置信,姐弟恋都已经是小儿科了——埃及第三王朝的第一任法老,便是父女结合所生;而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大帝,也娶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为妻。

至于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在近亲****上更是登峰造极:他的第一任王后便是亲生母亲娣娣,生了两个女儿。第二任王后是他的表妹妮弗瑞。第五任王后居然是他和母亲娣娣生的女儿,也替法老生了两个女儿……****乱到这等程度,这王室内部的辈分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排了……

即使是到了古埃及文明的末期,这一疯狂****的王室习俗仍然被保持了下来。譬如历史上最后一位埃及法老,著名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除了勾搭凯撒和安东尼之外,还先后跟她的两个亲生弟弟结了婚。

——综上所述,整个古埃及的历史,可说是“以****始,以****终”!

事实上,在古埃及时代,不仅王室成员长期采用近亲联姻,贵族和平民也非常崇尚近亲结婚——古埃及人普遍认为:近亲结婚可以保护家族的血统,也可以防止不怀好意的外人进入家族内部。各种姐弟、兄妹、舅舅和外甥女结婚的事情,比比皆是,并且被习以为常!

不过,跟王室有所区别的是,在古埃及的贵族和平民之中,通常最理想的首选是堂兄妹结婚,然后是表兄妹,接下来还要考虑到在各个家族之间进行联姻的需要,实在不行才会让亲兄妹结婚。

但古埃及王室却是严格制度化地明确规定,每一位法老都应该迎娶自己的亲生姐妹!

事实上,古埃及王室在国际交往方面,一向是只娶不嫁的——法老本人可以迎娶外国嫔妃,但埃及公主无论如何也绝不外嫁,最多只能嫁给埃及自己国内的贵族和大臣。

而且,虽然法老可以有很多外国妃子,但只有具备埃及王室血统的公主,也就是法老的亲生姐妹才能当王后。此外,也只有法老和自己姐妹们近亲生育出来的“血统纯正”的孩子,才能拥有王位的继承权。

当然,虽说理论上古埃及王室确实是这样规定继承权的,但一旦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所变通。

那么,为什么古埃及王室要进行这种强制性的近亲婚姻呢?

根据古埃及王室的公开说法,因为埃及法老是神明的后代,所以必须进行神圣的王室同族通婚,以此来保持血统的纯洁和高贵……但在这冠冕堂皇的说法背后,则隐藏着有关王权继承的政治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古埃及文明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当埃及人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状态,男尊女卑的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之时,埃及就已经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所以,跟日后的其他文明相比,古埃及文明的“女权”相对来说比较高,比如说古埃及的女人也能出任官职,继承财产,甚至当家做主。碍于当时的一般社会观念,法老很难完全剥夺掉公主们(实际上是女婿们)的继承权。为了防止女婿与儿子争夺王位,导致国家分裂****,古埃及的法老干脆让儿子和女儿自行结婚,以免造成权力的分散。

从王位传承的安全性上来讲,这条规定既可以避免危险分子通过婚姻进入王室,也可以避免王后的家族成员以外戚的身份篡夺王权,甚至架空整个王室(中国东汉年间在这方面问题就很严重),还可以防止外国君王以自己娶了埃及公主,或者母亲是埃及公主为由,自称有资格继承法老之位,进而挑动埃及的继承权战争(欧洲历史上的很多场继承权战争都是这么打起来的,连时代已经很靠后的普法战争,直接起因也是如此)——这才是古埃及王室连续几千年坚持近亲结婚,不让其他家族的女人当王后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在《尼罗河女儿》之中,曼菲士法老想要逼迫爱西斯女王远嫁巴比伦,这个情节是不太合理的。按照当时的习俗,如果法老实在不想迎娶自己的亲姐姐,通常也只能把她下嫁给大臣,或者让她当祭司孤独终生。如果硬要让法老的女儿远嫁外国,那就是空前绝后的“革命性创举”,肯定会搅得举国大哗。

回到正题,在阐述了古埃及的近亲婚姻之后,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这一严重违反现代伦理道德的习俗呢?

首先,我们看问题不能脱离时代背景,更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古代人。

请容我在这里指出一点:在人类文明尚未开化的远古时代,世界各地的婚姻状况全都非常混乱,不仅旁系血亲,甚至直系血亲间也可通婚。在那个蛮荒蒙昧的时空中,兄妹或姐弟结婚根本就是司空见惯的常事,而不是古埃及文明的特例。

在埃及神话、日本神话里,甚至基督教的《圣经》之中,都有这方面的描述。就连观念比较保守的中国人,也是到了西周时代,才逐步出现了严格禁止近亲结婚的道德观念。

而在同一时代的“野蛮地区”,比如古罗马文明诞生之前的西欧,当时一部分比较落后的日耳曼人,干脆连婚姻制度都很模糊,整个部落的男女“犹如野兽一样****、繁衍”,小孩子大多说不清自己的父亲是谁。

所以,对于古埃及人的近亲婚姻,我们大可不必把它指责为落后蒙昧、****背德的耻辱象征,甚至扯上什么劣根性——同一时代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民族,基本上都要比古埃及人更加落后得多呢!

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如今遵循的各种伦理道德,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发明出来,自然也谈不上****了。

当然,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近亲结婚确实不太好——不仅生育率低,后代的死亡率高,还常常出现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例如表兄妹结婚,痴呆儿发生率比非近亲结婚高15o倍,新生儿死亡率和畸形率也比非近亲结婚高3倍多。而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在2o岁前死亡率达13。9%,非近亲结婚却仅为1。7%。

在古埃及,由于长期的近亲结婚,很多法老也都患有遗传病。譬如说那位著名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就是一位疾病缠身的少年,有着畸形足和颚裂,需要拐杖的帮助才可以行走——考古学家在他的坟墓中发现了1oo多根拐杖,显然是为图坦卡蒙的来生而准备的。

根据上述的科学研究结果,近亲结婚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这绝对是一条确证无疑的公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代人类的寿命原本就十分短暂,婴儿的夭折率通常就超过一半,而成年人在天灾、瘟疫和战争之中的死亡率和残疾率也相当高。一直到工业革命前夕,当时号称最文明最先进的欧洲人,平均寿命依然没有超过4o岁,而在遥远的古埃及时代,埃及人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就更加悲催了。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反例,曾经一度风俗放荡的古罗马帝国,在公元三世纪全民皈依了基督教之后,开始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度,禁止各种背德****的陋习,奉行廉洁节制的生活态度。按道理来说,这样婴儿的存活率应该会变得比较高了吧!可事实上,根据东罗马帝国政府在七世纪对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家庭的一次统计普查,当时全城婴儿出生的存活率只有6o%,其中很大一部分还会在三岁之前夭折。

因此,在古埃及时代,婴儿患遗传病的几率变高一些,似乎还称不上什么严重问题,因为原本的夭折比率就已经过半了。事实上,那些患有严重遗传病的孩子,通常根本就没有机会长大成人。而埃及法老在身体力行的“广种薄收”之下,一般来说总还是会繁育出几个健康婴儿的,不必过分担忧继承人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做一个类比:根据某部外国小说的内容,一位年轻的士兵在前线战地被一位漂亮的****百般****,虽然士兵十分心动,却又担心她身上有艾滋病。于是****就非常老道地“教导”这个菜鸟说:作为一个很可能在明天就会被子弹打死的人,你又何必为某种在十年之后才会威胁生命的疾病而发愁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某位穿越者来到了古埃及,并且成为了王子或法老的话,那么他尽可以放心大胆地推倒自己的姐姐和妹妹,而无须去顾忌当时还不存在的某些伦理道德,以及跟瘟疫、战争和天灾相比而言根本无足轻重的遗传病——前提是只要你能够过得了自己心里的那道坎……

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觉得在这里还是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从来也没有哪位神明规定过,法老的女儿就一定会是貌若天仙、温柔可人的大美女,而不是歪瓜裂枣、弯腰驼背、瘸腿瞎眼的丑姑娘……至于脾气暴躁、天生放荡的泼妇,或者阴险毒辣、手段残忍的恶女,在王室里就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了。

如果亲生姐妹的数量很多,法老或许还可以从里面挑出一个比较中意的人选,立为自己的王后。但如果这一代的埃及公主只有一两个,而且品行容貌全都不怎么样,那么法老的婚事就会比较难办了。

然而,碍于神圣的近亲结婚律法,法老们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与这些未必很美好的亲生姐妹结婚——只要稍微回忆一下,埃及艳后的前后两任弟弟丈夫是什么下场(一个被姐姐的姘头凯撒击败战死,一个直接被艳后毒杀),你应该就不会对“娶个姐姐当老婆”这种禁忌的婚姻,抱有太多美好的幻想了。

一、并不浪漫的城堡生活

一、并不浪漫的城堡生活

咳咳,言归正传,对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家都有着怎样的印象?

通过小时候读过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以及成年之后看过的无数好莱坞大片,现代人对于中世纪欧洲,大致上应该会有着这样的浪漫联想:

——宏伟华丽的城堡、盔甲明亮的骑士、热情如火的贵妇、优雅羞涩的公主、披着黑袍或紫袍的女巫、躲在墓地里的吸血鬼、在月光下变身嚎叫的狼人……诶诶?好像有些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嗯,为了严肃起见,在谈论中世纪欧洲的风貌之前,最好还是先把女巫、吸血鬼、狼人这些不科学的奇幻产物在第一时间就排除掉——天晓得这些神奇的家伙会不会在自家壁炉里开了一道时空门,只要往身上撒一把奇怪的药粉,然后猫腰往壁炉里一钻,就能跑到二十一世纪的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买新款时装呢?

就现实世界而言,中世纪欧洲的主旋律就是骑士与城堡,而穿越的旅途也必然围绕这两者展开——诸位主角们之所以不辞辛劳地穿越时空,通常都不是特意去受苦受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而是为了领略中世纪风情和建功立业的,自然不会选择穿越成农奴、盗贼之类的扑街人物(想当罗宾汉的另外再说),最起码也要混上个贵族骑士的头衔,家里有城堡、有庄园、有盔甲,还有几个年轻侍女可供****揩油。

嗯,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莫非就这样住着很大很漂亮的城堡,抱着浑身香喷喷的公主,每年去骑士比武大会上出出风头,偶尔去乡下找几个中意的农家姑娘行使初夜权,换个胃口打打野战?

很遗憾,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世纪的贵族生活可没有你想象之中那么舒服。

先谈谈中世纪的城堡吧!从本质上来说,城堡是用来据守的军事要塞,而不是用来显摆的豪华宫殿,更不是用来享受生活情趣的度假别墅——这些以磐石修造、深壕围绕、铁门和吊桥把守的坚固要塞,在遍地烽火的中世纪欧洲,确实可以让窥视贵族财富的不速之客望而生畏,但却不见得能让主人住得舒服。

——文革年间,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都在拼命修筑三防工事,挖了不知多少防空洞,但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似乎也没见多少贪图便宜的人搬家到里头去居住……天底下哪里会有宜居的军事要塞啊?

中世纪城堡生活的糟糕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为了便于长期坚守,城堡大多修筑在地势险峻之处,例如悬崖、山顶,以及河心小岛等等。但地势险峻的同义词就是交通不便。假如你的城堡位于崎岖险峻的山顶,貌似俯瞰众生威风八面,但每一趟上山回家就能把你累得够呛。如果城堡内没有足够的水井,那么每天的打水和运输食物也很累人。

当然,这些琐碎的杂务自然都有仆人们代劳,主人们只要发愁究竟该如何让精心打造的豪华马车驶过蜿蜒狭窄的山路,拉上倾斜度极高的山坡,然后弄进自己的城堡里就行了。

其次,为了防备敌人的弓箭和抛石机,中世纪城堡的外壁上很少打窗洞,所以城堡的内部总是暗无天日,太阳晒不到,自然潮湿得很。再加上当时的建筑水平不过关,墙壁和屋顶上免不了有些裂缝,因此一下雨就渗漏得厉害,进而导致城堡内的保洁很成问题。

偏偏中世纪欧洲人的卫生观念也很差,于是那些看似雄伟庄严的城堡里面,通常到处都是灰尘、蛛网、臭虫、跳蚤、蚊子、苍蝇和生活垃圾,恐怕还不如当代日本流浪汉的纸板屋干净。

此外,中世纪欧洲的大幅布匹,价格仍然很贵。在那些较为贫穷的地方,一般只有城堡的主人有资格睡床铺,其他人就算是骑士侍从,也只能跟牲口一样睡稻草堆,顺便和他们的爱马一起被臭虫咬……

呃?你说在旅游手册上看到的德国城堡很华丽很舒适,根本没有我说的这么悲催?

哦,你说的大概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堡吧!

那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大公在19世纪后期才修筑的“皇家主题公园”,很多尖顶之类的华丽结构都用了混凝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现代的迪斯尼公园——真正中世纪城堡哪有这么可爱!

另外,在欧洲还有一些经常被当作游览景点的华丽城堡,其实也都是喜欢派头的近代贵族们,在文艺复兴之后,甚至18、19世纪才兴建起来的,或者是在旧城堡的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基本不能再算是真正的中世纪城堡,只能说是“看起来很像城堡的宫殿”罢了,跟迪斯尼乐园里的城堡差不多属于同类。

事实上,就在现代的德国和奥地利,还有很多继承了古代城堡的破落贵族后裔,对这些祖辈的遗产避之唯恐不及,挂在网上只要1欧元就肯转让,但还是乏人问津——中世纪城堡大多修建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没水没电不说,哪怕开车逛个超市都得跑几十公里,除了考古专家就再也没人愿意去住。

而且,这些城堡不仅要被征收大笔遗产税,其本身的维护费用也很高——先不说城堡的体积有多大,结构有多复杂,光是让建筑队带着笨重的建筑材料和相关机械,翻山越岭路远迢迢地到城堡里跑一趟,还要自备干粮饮水和发电机……这个出勤的人工费就比在城里搞装修贵得多了。

偏偏这些城堡还是历史文化遗产,在政府档案之中有着记录,若是后代不肖子孙任凭其风化坍塌,或者胡乱改建成仓库什么的话,有关的文物部门还会找你吃官司……

总之,你在继承了这座城堡之后,不管是否入住,都需要维护这座城堡保持原样。任何对建筑外观有所改动的装修,哪怕只是拉一条电线装几只空调,都要提前几个月写申请打报告。而所有的修缮材料,也都必须使用政府指定厂家的专门品牌产品,价钱铁定是死贵死贵的。并且还要雇佣专业人员进行施工,人工费也足以让你心惊肉跳……每年耗费十几万欧元都是正常情况,不是大富翁的话通常根本吃不消。

同样的道理,在中世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