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后又在省府济南坚守了两个月。待到城破突围之后,顽强的朱大典还搜罗地方乡勇,在泰安、莱芜等地辗转挪腾,对进山追击的八旗兵发动了几场伏击战,一度小有斩获……可惜终究还是大势已去,最终在鲁南的临沂,因为一支地主团练武装的倒戈出卖。导致了朱大典巡抚的兵败被俘。
随着这位大明忠臣的最终兵败,至此。明廷在山东的残余力量,已经被彻底扫荡一空。
“……嗯,所有俘虏即刻押进军营,严加看管,择日甄别改编!这朱大典虽然一直与我大清天兵为难,但好歹也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须得以礼相待方可,带他下去梳洗一番,再上酒肉款待吧!”
皇太极对左右如此吩咐了几句。就伸手拉着多铎,满面都是笑容,大笑着说道:“……呵呵,走了那德王算得了什么?一个酒囊饭袋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十五弟,今日为兄替你等设宴庆功!”
这边君臣对答寒暄未毕,那边又有一骑从大街上火速奔来,将一份前线奏报送上了济南的齐川门城楼。原来是奉命攻略豫东、豫北的多尔衮前来告捷。报称已经拿下开封之前,因为手中缺乏火炮等破城利器的缘故,虽然多尔衮一路裹挟了十几万饥民,反复蚁附攻城,但开封毕竟城高墙坚,还是久战不下。
于是。多尔衮便借鉴古人的故智,转而掘开黄河大堤,水攻开封,终于成功地打在了开封城的软肋上滔天的黄河水灌入开封,一夜之后城内水深已达一丈,数十万军民葬身鱼腹,连城墙也垮塌了好几段。少数百姓爬到了城墙上。但却粮食断绝,很快就开始吃起了人肉……
当多尔衮命令八旗兵扎木筏攻城的时候,明朝河南巡抚樊尚燝投水自尽,周王朱恭枵则绝望投降。
随着省府开封的陷落,明朝在河南再也没有了成规模的兵力,更重要的是完全丧失了抵抗八旗兵的信心,豫东各府县旋即传檄而定。加上之前的关宁旧将吴襄已经从山西南下,攻入了被崇祯帝放弃的洛阳,所以除了南阳一带据说是被流寇盘踞、依然“不服王化”之外,整个河南都已经变成大清国的疆土了!
一日之间,双喜临门,在济南追随皇太极御驾的文武百官,自然是欢声雷动、阿谀如潮: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我大清已得中原,这一统天下还会远吗?”
“……逆明昏庸无道,故而失却山河!我大清如日方升,必将定鼎神州!”
“……为陛下贺!为大清贺!万岁!万岁!万万岁!”
……
面对着臣子们的一片欢呼,皇太极自然也不会拂了他们的好意,当即就连连点头微笑,还表示要重赏多尔衮这位征服中原的功臣。不过,他的脸上虽是笑容可掬,眼神却是深邃得可怕,看不出丝毫的喜色……
※※※※※※※※※※※※※※※※※※※※※※※※※
深夜,被临时辟为行宫的原山东巡抚衙门里,皇太极正手持一盏油灯,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若有所思。
那是一幅囊括了整个大明疆域的地图,不仅用蝇头小字标注着一个个府县城邑,一道道山川河流,还根据最新打探到的各处军情动向,用炭笔画出了天下各方势力的版图。
从地图上看,如今这个诞生不足一年的大清王朝,正是一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气象。
在大清的东线战场上,皇太极御驾南征的八旗军主力,已经歼灭了明朝在山东的全部兵力,占领了除胶东登州镇之外的山东省全境。而多尔衮率领的那一路偏师,也攻下了开封,控制了河南东部各府。
在大清的西线战场上,则是以倒戈的关宁军为主力。其中,祖大寿所部的关宁军,已经初步扫平了山西全省的抵抗力量,又攻取了大同重镇,歼灭了这里的明朝边军。而吴襄所部的关宁军,更是南下渡过黄河。占据洛阳,一口气席卷豫西,连潼关也是不战而下,从而打开了通往关中和陇西的大门。
至此,大清已经占领了北直隶、山西两省的全部,山东、河南两省的大部,昔日大明天下两京十三布政司。已有四分之一入手。如果再加上辽东故地的话,就跟两宋时代那个完颜氏大金国版图的差不多了。
但是。作为这个崭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太极陛下如今的心情却是一点都不轻松。
大清王朝版图的迅速扩张,不仅意味着旧日宿敌的土崩瓦解,也代表着崭新敌人的相继出现,
比如,昔日困扰大明朝廷多年的陕西流寇,在中原江山易主之后,却变成了大清的祸患。
然后,在击败了明国山东巡抚朱大典。夺取山东大半之后,皇太极的地盘就跟登州镇叛军接壤,必须要对付那个在去年刚刚反出大明的陈新总兵,还有站在他背后的“海外髡贼”和天下第一名将黄石了……回想起昔日在辽东战场上,一次次被黄石用各种方式吊打的悲惨经历,皇太极就忍不住一阵头晕肝颤。
而传闻之中的澳洲大铁船,更是让皇太极完全想不出半点对策幸好这铁船终究上不了岸。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更加严重的忧患,则潜藏于大清王朝的内部……
首先,如今天下皆知,女真八旗这一回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易地夺取北京,乃至于入主中原、问鼎神州,逼得崇祯皇帝狼狈奔逃。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依赖于关宁军的倒戈献关。
为了酬谢他们的巨大功劳,皇太极也是极为慷慨,不吝封赏,比如祖大寿就刚刚被封了晋王,吴襄则是封了周王,再下面封了公候爵位的将领也有十余人。如今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全境。还有刚刚易帜的洛阳一带,都只是在名义上划入了大清的版图,实际上却是关宁军的独立王国,俨然仿佛晚唐的藩镇一般。
不是皇太极没想过卸磨杀驴、过河拆桥,而是女真八旗如今的力量实在有限,不算附庸汉军的话,最多也就是能动员起五万多人的野战军团,而且女真权贵多半只知凭借武力逞凶,却不懂文治之道。如果皇太极不竭力笼络汉人官宦和军阀的话,大清国根本就没法在中原地界上站稳脚跟。
事实上,在目前这一阶段,皇太极根本没敢把关宁军当成自家的奴才臣仆,而只是把他们看作是跟女真八旗联手征服天下的盟友,以及带领八旗打进中原的领路人,就如同蒙古的科尔沁部落一般。
如果这些人在某一天因为更大的利益而竖起旗子造反,皇太极一点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奇怪。
其次,除了日渐尾大不掉的关宁铁骑之外,在女真八旗的内部,同样存在着让皇太极深感不安的隐患。
说起来,皇太极屁股底下的这个大汗之位,从一开始就有些来路不正的感觉。
当年努尔哈赤死掉的时候。本来是属意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皇太极当时是全靠着联合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几位掌握实权的大贝勒,硬是逼死了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这才以实力登上了汗位要知道,在女真和蒙古这些蛮荒民族里,都非常讲究一个子以母贵。而阿巴亥所属的家族正好血统高贵、势力庞大。皇太极逼着阿巴亥给努尔哈赤殉葬之后,年幼的多尔衮才失去了登位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这种凭着实力强行夺位的做法,对女真政权内部的凝聚力,同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团结八旗,防止内战,同时酬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的功劳,皇太极不得不推行八王议政、四大贝勒平起平坐,任何事情都是八旗讨论后才执行,自己从不擅自做主,类似于所谓的“原始部落民主制”。
当然,任何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无法长期容忍这种大权旁落的尴尬状态。所以等到皇太极在汗位上逐渐坐稳了之后,就开始对几个兄弟动手,先是圈禁了阿敏,又在去年设计弄死了莽古尔泰,同时借着一些小罪,逼得代善服软。然后一步步的推行汉人的帝王制度。试图确立自己在八旗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问题是,八王议政和四大贝勒平起平坐的制度,皇太极可以一步步设法推翻,但努尔哈赤定下的八旗制度,却是轻易更改不了的所谓的八旗,本来就是努尔哈赤使用武力,把建州女真和其他各部女真强行融合起来的杂糅势力。除却女真八旗之外。又有蒙军旗、汉军旗等等分别。当初之所以要划分开来。就是因为各个旗、各个民族之间差异巨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合到一起。
尽管努尔哈赤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子都当上了各旗的旗主。企图把八旗变成爱新觉罗家的私产。但问题是,有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当爱新觉罗家的诸位小辈们成为了旗主之后,就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旗争取利益。从努尔哈赤起兵到皇太极继位的这些年里,八旗之间的内斗倾轧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当崇祯皇帝为朝廷党争而苦恼不已的时候,皇太极又何尝不是为了平衡八旗势力而绞尽脑汁呢?
因此,在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较量的过程之中,为了制衡两红旗、两蓝旗这些根深蒂固、传承以久的老势力,皇太极不得不借力打力。反倒是不断抬举多尔衮、阿济格、多铎三兄弟的两白旗。再加上多铎和阿济格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多尔衮又是多谋善断的智者,所以两白旗便不断的壮大起来。等到皇太极终于斗倒了其他三大贝勒之时,两白旗也已经一步步地发展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对此,皇太极不是没有想过要下手对付两白旗的多尔衮兄弟,可多尔衮的势力庞大,地位高贵。行事作风又十分恭谨,分派给他的差事也做得不错,而且各旗的亲贵,甚至是两黄旗的年轻亲贵们,也都是愿意和多尔衮交结,皇太极根本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对付两白旗和多尔衮兄弟。
更何况。几乎就在皇太极最终击败其他三大贝勒之时,也正好赶上了大明朝廷的土崩瓦解、关宁铁骑的献关倒戈。面对这等百年难遇的幸事,皇太极自然舍不得因为八旗内部的权力倾轧,而放弃了入主中原的绝佳时机于是,打压两白旗的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而多尔衮三兄弟名下的两白旗势力,也在这一年多来的大扩张之中愈发膨胀。在女真八旗的内部,对皇太极构成了跟关宁军一样的藩镇威胁。
事实上,皇太极之前派遣多尔衮率领少量偏师攻打河南,本来就是存在刻意刁难找茬的心思,所以才故意没有拨给多尔衮攻城重炮,想让他在开封坚城之下碰个钉子,以便于设法治罪。不料居然给多尔衮想出了决堤水攻开封的法子,反倒是成就了他的一场大功劳。而山东这边的多铎,也擒获了山东巡抚朱大典,哪怕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公正名声,皇太极也必须重赏两白旗才行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不过,尽管因为计划落空而有些恼火,甚至两白旗已经有了功高震主的迹象,但皇太极也始终没有动过火并两白旗的主意。毕竟女真八旗总共就只有这么些人,实在是损失不起。如果八旗自己内斗得太狠了,不能把劲都用在汉人身上,那么就会有被汉人反推回去的危险。
更何况,两白旗的多尔衮三兄弟,固然因为母亲被逼着殉葬,而深深恨着皇太极。但换成八旗里面的其他人,难道就忠诚可靠了吗?阿敏现在还被圈禁着,莽古尔泰全家都被皇太极设计弄死,代善刚刚被皇太极削了不少权柄,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齐死在努尔哈赤的手里……对于皇太极来说,这些家伙个个都是狼崽子,绝对养不熟的,只要坐在汗位上的自己稍微一懈怠,他们准会张开血盆大嘴咬上来!
当然,换成那些汉军旗、蒙军旗的人,恐怕也是一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屁股底下的宝座安稳,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挥师出征,打败更多的强敌,用无可争议的赫赫军功来震慑一切野心家……想到这里,皇太极又举起油灯,琢磨起了地图上的战局。
眼下,明国山东巡抚朱大典已经就擒,大半个河南也已经望风而降,八旗兵的附近再也没有了明朝的官军,只剩下了东面的登州镇叛军和南面的闻香教妖人这两个新对手。
关于陈新大帅的登州军,女真八旗曾经在战场上跟他们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如今又有黄石这个老冤家给登州军做后盾,似乎就更加难打了之前在多铎南下追击朱大典的同时,皇太极也试探着派遣了两黄旗的小股兵马,在莱州府和青州府跟登州军交锋了几次,全都是铩羽而归。
而南边的闻香教,则是一个更加陌生的对手。皇太极只知道他们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很有些妄自尊大,居然派遣过使节到关外来封自己当他们的什么“九尾大护法”!在天启年间,前任闻香教主徐鸿儒曾经在山东掀起过一场大乱,甚至还称了帝,不过仅仅几个月就被明朝官军平定,可见那会儿的战斗力必然不强。但这一次,闻香教的反贼兵马,却在江淮之间纵横驰骋了一年之久,似乎变得能打了一些?
至于接下来究竟该先攻打哪一个对手,皇太极一时间还犹豫未定登州军是一块硬骨头,但毕竟地盘小,兵马也不会太多;而闻香教的情况则是一无所知,贸然打过去的话,或许就是一场豪赌了。
然后,随着一则紧急军情的传来,他终于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二章、三帝对峙(上)
第一百四十二章、三帝对峙(上)
南直隶,徐州府,沛县
伴随着“轰轰”几声巨响,以及炮口喷吐出的烈焰,地面仿佛都开始了震颤。
等到硝烟散去之后,远处年久失修的沛县城墙,已经是坍塌下来了一个偌大的缺口。
一名清军参领见状,便从马背上直起身子,把手中紧握的令旗连番挥动。接下来,早已等待多时的八旗大兵,立刻挥舞起各色兵器,嗷嗷呐喊着朝那个缺口冲了过去。
如果是面对真正的强敌,这般草率地胡乱猛攻,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不过驻守沛县的闻香教妖人显然不是什么强敌从这些红夷大炮被摆到城下开始,城头上就再也没有看见一个守军的身影。
这等土鸡瓦狗一般的窝囊废,似乎根本不值得骁勇善战的八旗大爷们用心对付。
同样是出于对沛县守军的极度轻视,在这支清军的本阵,几名骑马的将领也没怎么关注正在猛攻县城的八旗将士,而是径直打马朝着大炮这边过来。看到这些贵人过来,守在炮阵周围的几十名八旗兵士卒,赶紧连打带骂地把负责开炮的明朝降兵驱赶开,腾出一块地方供自家贵人们驻足停马。
几名清军将领到了红夷大炮跟前,都是返身下马,仔细围观,一名老将还伸手拍打着炮身笑道:
“……哎,和硕贝勒,这汉狗的粗笨玩意还是真好用,从前出去打仗的时候,就害怕这些炮!那明军的狗崽子一打仗就逃的飞快,但这炮可真厉害,一炮打过来,就是铁人也挡不住。”
听到这位老将的笑谈之后,和硕贝勒济尔哈朗却是微微皱眉,开口温声说道:“……慎言!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要不是靠着那些汉人官员搜罗到的铸炮工匠和西洋传教士,咱们哪里来的这种军国利器?”
被济尔哈朗这一番呵斥,那老将顿时有些脸皮涨红,但他也清楚,如今皇太极一心要率领女真八旗入主中原,正是要大肆招降纳叛、重用汉臣的时候,万万容不得有人刻意挑起两族矛盾。所以连忙躬身答应了下来,“……和硕贝勒教训的是。确实是俺失言了,以后一定记着改过……”
抬头看看一队队的士兵不断顺着那缺口涌进沛县,济尔哈朗便知道大事已定,随即淡然地开口吩咐说道:“……操炮的这些士卒,都是我大清的有功之臣,吩咐下去,今晚这些操炮的,都要赏酒肉!记功!
那边有士卒把话传过去,刚才被驱赶开的那些汉军炮兵。立刻都是一阵欢呼,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谢恩。而济尔哈朗则是举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身旁那位老将教训说,“……你看,只要给这些奴才一点儿好处,他们就感激的要命,有他们操炮。有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咱们八旗的健儿就可以少牺牲几个。”
“……和硕贝勒说的是,可咱们八旗在打进中原之后,分给那些汉官的好处未免也太多了点儿吧!”
那位老将先是点了点头,但接下来却又继续发起了牢骚,“……且不说别的。光是划给吴襄和祖大寿他们几个败军之将的封地,比咱们旗人的哪一个贝勒都要更多!我就看不明白了!大汗为啥一定要把山西赏给了祖大寿,居然就连洛阳这等帝王都城,也封赏给了吴襄,让他们一个当晋王,一个当周王!
哼,反正我是怎么想也都不服气。当初在大凌河擒获他们的八旗勇士,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封王的。可祖大寿和吴襄这两个俘虏却先封王了!大汗领着咱们一路打生打死地杀进中原,到底是为了谁啊?!”
听了这一通牢骚,济尔哈朗忍不住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谨言慎行、轻易不得罪任何人,乃是舒尔哈齐一贯的做人原则。要知道,他父亲舒尔哈齐是被努尔哈赤给圈禁致死的,他兄长阿敏到现在也还被皇太极圈禁着,而舒尔哈齐却非但没有遭难,反而步步高升,这其中的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至于那名看起来口无遮拦,总是不停地发着牢骚的女真老将,名叫爱新觉罗。阿巴泰,乃是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算起来还是皇太极的哥哥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不过,女真一族素来都有子凭母贵的传统,阿巴泰因为是庶出,母族较为卑贱,所以地位很低。在皇太极当初登基的时候,他以为自己会被封为和硕贝勒,谁想到仅仅被封了个普通的贝勒衔头,结果惹得阿巴泰大为不满,明里暗里都是颇多的怨言,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之后,自然很是让这位大汗感到不高兴。
不过阿巴泰好歹是有着皇族的身份在,而且因为地位低贱的缘故,对皇太极的宝座构不成威胁。所以皇太极虽然明知道这厮对自己怨言不断,但还是捏着鼻子予以任用。这一次南下试探闻香教妖人的战力,也是让阿巴泰和济尔哈朗负责领兵,以免让两白旗的多尔衮三兄弟再立新功,弄得八旗势力无法平衡。
另一边,面对如狼似虎的八旗大兵,沛县城内疏于戒备的闻香教众根本没有坚持多久,便是死的死,降的降……片刻之后,喊杀之声便已平息。而一串串灰头土脸的俘虏,则被五花大绑地押了出来。
看着战俘被押送出来,城内城外的清军士卒都是齐声欢呼,而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看着这番气势如虹的局面,自然也是连连点头、满脸微笑……正在这一派上下同乐之间,济尔哈朗却突然转身说道:
“……阿巴泰,不要老是只把八旗当作自己人!你看看那些汉军的奴才,不是也在一起欢呼吗!”
听到这句话,阿巴泰赶紧转头一看,发现方才那些操炮的汉军士卒也是跟着欢呼,那股高兴劲儿,甚至比真的八旗兵都要更加热烈一些。他立刻就鄙夷地朝着地上吐了口吐沫,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但仔细想了想,还是没有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毕竟眼下的时局。跟在辽东的时候确实是不同了。
然后,各路得胜的清军便纷纷涌入沛县,开始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座城市进行大肆劫掠。
在瓜分抢劫范围的问题上,诸位汉军士兵都很有低人一等的自觉,知道城里那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都是属于八旗大爷的,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了厨房上虽说如今整个中原的年景都不太好。但在闻香教诸位香主坛主的府邸厨房里,还是找到了不少悬在房梁上的咸鱼火腿、风鸡腊肉。
上述收获让诸位被饥饿折磨过太久的穷苦大兵们喜出望外。顷刻间就把厨房扫荡一空,没有放过一丁点肉末。很多人都用长矛挑着腊肉和咸鱼招摇过市,晃晃悠悠地勾引着附近所有人的视线。还有人在拼命地往嘴里塞着不知哪儿搞来的煮鸡蛋,星星点点的碎屑把他嘴上的胡须都染上了可笑的黄白色。
不过,作为这支清军的统帅,济尔哈朗和阿巴泰两位贝勒爷自然不会在意底层士兵的这点儿小小享乐,甚至对手下那些包衣奴才献上来的金银财宝、美酒女子,也同样是不屑一顾。
因为,一则最新从闻香教俘虏口中拷问得来的情报。彻底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闻香教大军现已倾巢南下扬州,徐州老巢的守备十分空虚,而城中积存的金银粮米却甚多?”
济尔哈朗跟阿巴泰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虽然脸色还算平淡,可心头却都是一片火热,甚至有些跃跃欲试起来多尔衮不久前刚刚在河南立下的奇功,他们或许在南直隶也能办得到?
不过。作为大清忠臣,这种事情当然不能自作主张“……此等军国大事,须得速速报与大汗才好!”
※※※※※※※※※※※※※※※※※※※※※※※※※
崇祯六年五月下旬,在扫荡干净了山东的明军残余势力之后,一支清军先锋沿着运河继续南下,进入南直隶的闻香教势力范围。并且偷袭沛县,随即一鼓而下,盘踞县城的闻香教妖人或死或降。
经过对俘虏的仔细拷问,得知由于最近明军放弃江北之地,缩回江南,使得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