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平板电脑屏幕显示出的辽东军事地图上,刚刚修改好的最新战略对峙态势,黄石忍不住忧郁地叹了一口气。毫不客气地说,凭着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强大火力,还有通过【随意门】提供的全球实时后勤保障支持,他如今即使想要攻占北京、坐进金銮殿,甚至横扫中原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问题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就如同二十一世纪的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伊拉克全境,却无法消化这块风俗迥异的土地,在中东建立稳固的统治一样。以大明帝国的体量之庞大,根本不是华盟这样的小身板可以一口气消化的,即使有着四五百年的科技进步,也同样办不到。
须知,统治和“教化”这种事情,终究是要靠人来着手进行的。固然,从地图上看,目前华盟的领土已经空前辽阔,版图横跨北美、南美、澳洲、东南亚和东北亚,总面积是明朝版图的好几倍,但在人口上,这个“泱泱大国”却存在严重的硬伤即使将“归化民”和附庸土著也计算在内,在华盟成立之时,其总人口也不过三百万左右。相比于大明全境的上亿黎民,用“以蛇吞象”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
从领土上说,目前的华盟已是世界霸主的等级。但就人口而言,却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末小国。
所以,限于人力资源的规模,即使有再多的黑科技加成,华盟的任何扩张行动也必须有所节制。
打个比方来说,眼下,临高穿越集团光是消化广东这块新版图,就差不多用尽了全力,从帮派斗争到情报战线,从阶级问题到少数民族问题,甚至还有宗教冲突,各种各样的乱象拖住了他们的全部手脚。所以浙江那边已经是连乡村工作队都派不下去,因为一时间实在凑不出那么多政治合格、手段过硬的干部人选……结果浙江战场各条战线都不得不开始收缩,许多一度占领的县城和村镇,如今又被放弃了。
同理,华盟本阶段的辽东攻略作战范围,也仅限于山海关以东,否则就超过了海参崴穿越集团的最大消化能力,那样就会吃撑了,届时由于管不过来的缘故,很多被打下来的土地也只能吐回去。
当然,华盟也可以只要人不要地,把人口强制迁走,用于开发美洲、澳洲、非洲的蛮荒沃土。不过,这种做法同样是有极限的。尽管以华盟现有的版图之辽阔,就足够容得下整个大明帝国的全部臣民集体搬家,而【随意门】这个作弊的黑科技道具,也把进行一场跨洲万里大移民的成本,成功削减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好似可以无穷无尽地从大明帝国不断吸收人力资源来建设新天地。
但问题是,正如一堆建材不等于一座房屋一样,一片蛮荒之地和一群流浪汉也凑不成一个国家。
想要把任何一块荒地开发成农庄,任何一座矿山开发成矿场,任何一个海湾开发成港口,都是需要人们为之付出无数时间、精力与汗水的。而要让一群移民适应他们的新家园,对他们的新国家产生认同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潜移默化。即使是再怎么先进的未来黑科技,最多也只能缩短而不是免除这一过程。
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除了暂时作为“未来人自留地”的澳洲之外,穿越者在北美、南美和南非设立的各个殖民据点,已经从中华本土吸收了大约一百五十万移民,甚至超过了他们原先的本国总人口!
纵然在各种黑科技的疯狂作弊之下,移民所需的粮食、工具和物资都应有尽有。但光是一口气给这么多的新移民,逐一安排工作和食宿,宣传教育他们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还要处理期间爆发的各种刑事冲突,就已经严重透支了各个加盟共和国官僚机构的统筹管理能力,实在是没有能力救更多的故土黎民于水火之中了……幸好古代中国人没有太多的饮食和宗教忌讳,否则由此导致的麻烦还会更多。
但即便如此,华美共和国、东岸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的移民安置点,在这一年来也都分别爆发了好几次骚乱,其起因要么是移民中混入了野心勃勃的邪教徒,要么是有前山贼头领或破落户缙绅在串联作乱,其中有几次甚至闹得很大,最后不得不出动了骑兵和炮兵才勉强弹压下来……
由此可见,尽管各个加盟共和国都还有着无限广袤的荒地,也有着用之不竭的粮食和物资,但限于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缺陷,至少在短时间之内,美洲和非洲那边吸纳中国移民的能力都已经达到极限了。如果不顾自己的胃口,在完成消化之前,还要继续胡吃海塞的话,就会有把肚肠给活活撑破的风险。
更何况,在华盟之前的一系列联合行动之中,华美、东岸和南非获得了上百万的人口,临高集团则吞下了广东全省和半个浙江,全都是吃得满嘴流油,只有海参崴穿越集团基本没什么收获。因此,即使仅仅是出于平衡派系利益的考虑,这回也得把辽东连人带地都吞下去,从而扩大海参崴方面的基本盘才是。
不过,想要在辽东站稳脚跟可并不容易,虽然军事的胜利很容易实现,但社会秩序的恢复就很麻烦了。首先就要对被解救的辽民进行集中管理,在辽河流域尽快建设起道路、码头、矿山、农场……而这就是一项很考验海参崴穿越集团组织管理能力的工作。
按照黄石昔年在长生岛收容和安置辽民的经验,虽然这些生活在“沦陷区”的辽民都是苦命人,被鞑子祸害得家破人亡不说,还得给鞑子起早贪黑地干活,受尽了无数的苦难。但绝不能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就任由他们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要知道,人性若是被压抑到了一定的程度,心理也会变成扭曲的,做什么事儿都容易走极端。所以,这些被人欺压多年的汉人包衣,一旦挣脱了苦难的枷锁得到自由,瞬间就会把他们心里多年的激愤释放出来,做出各种疯狂发泄的事情来。结果就是反而变成了最危险的一群人,受不得一点儿管束,也经不起任何有心人的煽动。他们在脆弱和敏感的同时,也有着偏激和扭曲的一面。
千万不要错误地以为,所有穷人都是质朴淳厚的。很可悲的是,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苦难的人,都会知道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然后安安分分地过一辈子。相反,正因为他们经历过最惨绝人寰的事情,而且无牵无挂,一旦爆发起来,就会瞬间释放出惊人的破坏力很多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就是这么来的!
事实上,就在盛京等地的扫荡作战之中,这些“火线入伍”的汉人包衣,就已经惹出了无数的乱子。根据前线指挥官的汇报,很多受了刺激的前汉人包衣奴才,根本就不听他们的命令,只知道一门心思地胡乱杀戮和纵火破坏,甚至还有当场就恩将仇报,抢夺盟军士兵枪支和辎重物资的事情……弄得很是乌烟瘴气。
对此,黄石除了祭出严刑峻法,拿人头来立威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反正在接下来的集体劳动之中,那些好吃懒做、心思奸猾的坏痞子,肯定都会逐一暴露出来,然后被填进各处矿坑和采石场里去。
总之,按照黄石制订的辽东占领区善后方针,对待辽东汉民不能一味地镇压,但也不能无休止地放纵,现在不是讲究人道主义的时代,对待某些人太客气的话,只会让对方误以为你软弱可欺,反而会进一步蹬鼻子上脸虽然儒家不太愿意承认人性本恶,但在明末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各种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丑陋之事,偏偏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的读书士子做得最多!
反正,光靠仁慈和善良,是没法管理好这么大一片土地的,身为这片白山黑水的征服者,固然一只手里要拿着糖果,但另一只手也要紧握着刀柄。能不拔刀自然最好,但至少要让别人都知道,你手里有刀!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被摆在了黄石将军的面前等到消灭了女真八旗在辽东的势力,对这片土地建立起初步的统治秩序之后,要怎样才能满足辽东百姓的口粮供应?
要知道,之前的天启年间,他还在辽东长生岛练兵的时候,可是从来都没能解决过这一难题……
第一百四十八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中)
第一百四十八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中)
通过跟现代世界一些气候学专家的交流,黄石现在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整个东北地区的小冰河时期,已经持续了差不多五十年,接下来还要继续煎熬十几年才会过去。按照历史上的记录,在这段漫长的灾害时期内,辽东各地农田的粮食产量,都会降低到一个非常可悲的程度。
因此,天启年间毛文龙麾下的明朝东江镇军民,虽然从地图上看似乎占着很大一块地方,但口粮却始终都极度依赖山东方面的海运接济,还有就是拉下脸皮去朝鲜敲诈勒索打秋风。可饶是如此,东江镇的军民每年依然是饿殍累累。等到袁崇焕下令封港绝粮之后,貌似兵强马壮的东江镇更是一下子就给饿垮了。
至于八旗方面,理论上还要更惨。事实上,早在崇祯初年,小冰河时期带来的灾荒,就已经让整个辽东的农业彻底崩溃了。当时女真八旗的统治区,虽然被努尔哈赤给屠杀得一度只剩七十万汉民,但由于大部分庄稼颗粒无收的缘故,残余的百姓依然易子而食,米价曾高达八十两一石,布价也涨到了二十两一匹。
多亏了依附于女真政权的卖国晋商集团,皇太极才能够把从中原劫掠来的财物、古董和金银,重新贩卖回关内,变现成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用于养活女真八旗和被掳掠来的几百万人口。
在这些年的明清战争之中,晋商集团给八旗军提供了全部的火药、八成的粮食和超过六成的金属,几乎就是女真人的总后勤部!一旦失去了晋商集团的协助,不能把这些沾满了汉人鲜血的战利品重新贩卖给汉人,那么貌似威风凛凛的八旗大兵,就会迅速退化到骨头箭和兽皮衣的状态。
而发了国难财的晋商集团,自然也从中受益匪浅,根据历史记载,早在在崇祯十五年,晋商八大家就已经窖藏了上千万的银两,后来还因为这些功绩而得到了清朝御赐的皇商地位,从而造就了此后晋商八大家富甲天下二百七十余年的不朽传奇,直到近代才随着海洋贸易的兴起而逐渐衰落下来。
但是,眼下随着整个辽东的易主,山西晋商这条曾经维系了女真八旗政权的生命线,自然也就断了。
虽然黄石根本不觉得这些山西卖国奸商集团,在面不改色心不跳地亲手葬送上千万汉族同胞之后,居然会对皇太极抱有铁一般的忠诚和匪夷所思的认同感,节操爆表到宁可停业破产,也要跟女真八旗共存亡。
可是,即使这些节操匮乏的晋商,在卖了大明之后不介意再出卖一次大清,继续跟占据了辽东的华盟做生意。而生产力强大的穿越者也能拿出足够的交易品,但黄石若想要重新跟他们牵线达成交易,让关内晋商再次开始供货,并且达成一个合适的价格协议,也需要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光靠海参崴的屯粮显然不足以满足整个辽东的消费,难道还要靠【随意门】从美洲调拨口粮?美洲那边在吸收了上百万移民之后,还能够凑得出这么多的粮食?而那边又舍得无偿拿出这么多粮食来养活几百万辽民吗?
幸好,在通过视频电话会议,咨询了中央的智库专家小组之后,黄石发现自己似乎把事情想得太悲观了。对于拥有现代科技的华盟来说,小冰河期的气候异常,给粮食生产造成的打击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或者说,他有些轻视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不知道现代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早已远远超过了古人。
所谓的小冰河期,就是指全球气温大幅度下降,导致各地气候普遍异常。在草原上表现为频繁爆发白灾,导致大批牲畜死亡,迫使游牧民族竭力向南方掠夺生活物资;而在东北和中原则表现为降水带向南移动,导致原来的主要农业区出现严重旱灾,使得粮食产量剧烈下降,最终造成大规模的饥荒。
粗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副相当可怕的景象。
不过,且不说降温的事儿。古人眼中的旱灾,跟现代人想象之中的旱灾,真的是同一回事吗?
具体来说,尽管今年的辽东依然在闹旱灾,可是在各位身临其境的穿越者眼中,此时的辽河水依然是一片浩浩荡荡,别说什么断流了,连水位的下降都不很明显。至于那种土地龟裂、植被枯萎的场面,至少在辽河沿岸,都是基本上看不到的不过是下雨的天气比较少罢了,这样也算是大旱灾?
但问题是,古人抵御天灾的能力,真的就是有这么弱!
首先,古代农民播洒的种子,可不是现代那些种子公司精心研发出来的优质良种,而是各方面都差得多的原始版本,虽然或许很受后世那些“小清新”的追捧,认为那样才是绿色无污染的上等货。但事实上,这些古代的“绿色庄稼”非但产量很低不说,还既不抗旱也不抗寒,动不动就会出现减产绝收的情况。
其次,在缺乏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下,古代的农民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一旦老天爷少下了几场雨,这庄稼的收成就会有不妙的趋势。毕竟谁也没那个力气,不仅要用木桶到远方的河湖里去一趟趟地打水,然后还要亲手浇灌几十亩的庄稼。即使是那些挖掘了灌溉渠道的农田,也没有现代的抽水机来辅助。一旦江河湖泊的水位稍稍下降,导致河水无法流入灌溉渠道的话,那么农田还是会减收甚至绝收。
最后,在面对旱灾降临的时候,现代中国政府会组织各种“抗旱保收”的行动,而古代的地主缙绅和官宦人家,则只会卷着存粮和钱财躲进县城里,看着农民在城外慢慢饿死,然后再瓜分他们遗留下来的土地,旱灾对他们来说非但不是祸害,反而是一场扩大自家田产的美味盛宴。
在技术条件的落后和统治阶层的刻意漠视之下,古代农民面对天灾的绝望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
相反,降临本时空的各路穿越者,都没有无视天灾肆虐,坐视百姓饿死的冷酷心态,而是十分积极地在抗灾保收。然后,在穿越者的统治范围内,各种基本作物都已经用上了现代的优质良种。而在地广人稀的美洲和海参崴,各处农田更是都得到了大规模的规划、平整、改造,还有配套的水泥沟渠和小水库,外加风车或蒸汽动力的提水站。那些足以让古代农夫上吊或逃荒的旱灾,对于穿越者来说不过是多开动一会儿蒸汽抽水机的小事。只要旱灾的程度没有严重到连地下水都干涸,就不会出现庄稼大面积绝收的惨状。
除了旱情之外,所谓小冰河期的全球降温,同样也只是让生产力落后的古人感到绝望而已。若是放在现代农业技术面前,就远远称不上可怕了。毕竟辽东这片地方,虽然在中原汉人眼中乃是苦寒之地,但在俄国人的眼里,却已经是“温暖的南方”了!既然二十世纪的苏联人在勘察加半岛都能种出大批土豆和白菜,而维京海盗的后代则在冰岛种出了燕麦和萝卜,那么辽河沿岸的农田又怎么会种不出粮食呢?就算明末小冰河期的辽东再冷,难道冷得过现代世界的勘察加半岛和冰岛不成?
所以,自从由解放军退伍老兵为主体的远东公司通过虫洞穿越位面,在本时空的海参崴建立基地以来,居然对连年肆虐的旱灾和寒潮并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很轻松地就开垦了大片农田和牧场,产量也不错。
由此可见,至少在水源有保障的辽河沿岸,黄石完全可以复制远东公司在海参崴的开垦经验,建设起大片的近代化农场。燃煤是不必发愁的,辽宁省本来就是中国的产煤大省,否则也支撑不起后世的煤钢复合体。而光是辽河流域的可耕种土地,就已经足够安置山海关外的这二三百万人口了。
当然,想要在东北安心搞建设的话,至少也得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思索到这里,黄石便抓起无线电话筒,接通了锦州前线的指挥部。然后,根据那边汇报的高级俘虏名单,黄石发现了一个在现代传媒上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同时对他的计划来说也很合适的人选。
“……吴三桂?就是那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家伙?这回居然在锦州把他给逮住了?”
跟着黄石一起乘飞艇过来观战的王秋,闻讯不由得眼神一亮,“……那么陈圆圆是不是也在?”
“……拜托,如今吴三桂的年纪恐怕还没你大呢!论辈分还得叫我叔叔或伯伯,至于陈圆圆么,估计年龄还不如你家里收藏的那两只罗马尼亚银发萝莉,眼下有没有被卖到青楼里都很难说。”
黄石翻了个白眼答道,而王秋立刻就变得意兴阑珊起来,“……那么,你打算利用这位吴三桂小弟做些什么呢?通过他劝降关宁军?还是想要直接招揽这家伙,到你的手底下效力?”
“……不不不,我只是打算看着过去那些交情的份上,送给他们吴家一场大富贵而已!”黄石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把北京和中原的疆土送给关宁军,让他们过一把当君王的瘾!这个主意如何?”
※※※※※※※※※※※※※※※※※※※※※※※※※
ps:从2o11年开始,美国西部大约五分之一的国土都处于持续的可怕旱情之中,无数的湖泊和水库相继干涸,内河航运也随之崩溃。从现场拍摄的纪录片来看,不少湖泊与河流的水位居然下降了三十米以上,各种断流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其严重程度绝对不亚于中国历史上明朝的崇祯大旱。
但尽管如此,美国内部却并没有因此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和流民,庞大的美军更是继续在全球征战不休。可见这场大旱对美国社会的打击十分有限,甚至还不如之前的那场经济危机。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世纪的科技进步,使得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极大的加强所谓的“征服自然”,可不是什么空话!
比如,在连续五年大旱的加利福尼亚,不但河流与湖泊统统见了底,当局甚至把地下水都抽干了,才不得不严厉要求居民节约用水,强迫他们在自家院子里铲掉草坪、刷上绿油漆。同时又强行关闭了各个极度费水的高尔夫球场。而加州老百姓固然是对此怨声载道,却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因此而饿死……
如果同样的旱灾放到封建时代,加利福尼亚那边怕是早在三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人吃人了吧!
第一百四十九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辽东战区善后方略(下)
崇祯六年七月十七日,锦州
在一场既短促也不甚激烈的战斗之后,这座大明辽西防线的核心要塞城市,便再一次更换了主人。
跟辽地的其余城市一样,在清兵大举入关之后,锦州城的防御力量也变得十分空虚。毕竟这座城市正卡在女真八旗的辽东故地和新征服的中原疆土之间,乃是从北京到盛京的必经之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考虑,皇太极也不会允许以祖家和吴家为首的辽西关宁军,在归顺大清之后继续控制这条咽喉要道。
否则的话,只要关宁军一旦竖起旗子作乱,那么关内战场上的八旗兵就会无路可归了。
如果女真八旗能够挤得出多余的兵力,相信一定会在锦州部署一个重兵集团,以防万一。
无奈皇太极手下最可靠的八旗精兵,总共也就是那么五六万人,全部投入中原战场都还嫌少,哪里还能浪费在没有战事的锦州一带?于是,捉襟见肘的清廷,只能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命令关宁军悉数入关,不得在锦州留驻兵力,以防其在某一天突然举兵盘踞辽西走廊作乱,截断女真八旗的后路。
而关宁军诸将对此也是欣然应允,在中原攻略取得巨大进展之后,就6续把原本跟得紧的将官士卒都带去了南方。毕竟眼下北地苦寒,灾荒不断,百姓的生计异常艰难,对于他们而言,南方中原的花花世界显然更有吸引力。再接下来,随着关宁军在中原逐渐站稳脚跟,为了缓和清廷的猜忌,辽西将门也有意识地6续把锦州、宁远一带的田庄脱手转售,然后将他们的族人迁入中原,协助他们巩固新的领地。
在这个讲究宗族的时代,绝大多数的上位者都在潜意识里认为,还是自家亲戚用起来比较放心。
今年二十一岁的前大明游击将军,大清周王世子吴三桂,就是来锦州组织远房族人内迁之时被俘的。
由于一些组织和协调上的问题,直到盛京的战斗已经爆发了接近半天之后,盟军才发动了对锦州的攻略,但由于路程的缘故,锦州的官府并没有收到任何预警信息武侠小说里的飞鸽传书,毕竟只是传说而已,现实中没有哪个王朝敢大规模使用这么“先进”的通讯手段。至于烽火台么……直到一年之前,盛京和锦州还分属两国,之后又一齐成了大清帝国远离战火的后方,怎么可能还会保持这样高的侦察力度?
当成百上千的福宁军士兵,通过【随意门】直接出现在锦州城内的时候,这座曾经的大明边防重镇几乎没有任何军队可以进行抵抗,比盛京和辽阳还要更加空虚得多为了表示对清廷的诚意,还有对锦州老窝真的是毫无留恋,关宁军从辽西撤退得异常彻底,所谓的“关宁铁骑”此时连一兵一卒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