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穿越时代-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人名叫沈廷扬(表字季明),苏州府崇明岛人,乃是明末著名航海家,沙船帮的重要首领之一。所谓的沙船帮,就相当于走海路的漕帮,以上海为始发站,专门经营所谓的北洋贸易,即航海北上山东、天津、辽东等地,运去各种“南货”,再从北方返回上海,运来“北货”。这种生意在清代做得很大,年销售额可达几百万两之多。在明代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总量亦不小,光是沈廷扬家中就有海船上百,水手数千。孙元化和徐光启等松江官宦从北方南逃的时候,也都搭乘了沈廷扬家的海船。
随着清军大举入侵江南,各府各县的缙绅豪强都在募兵割据。沈廷扬也趁机利用手下的船队和彪悍水手,割据长江口的老家崇明岛,自封长江水师提督,与上海这边的徐光启等人守望相助。前不久,他还颇为急公好义地率领船队赶赴上游,向孤悬于常州府敌后,处在清军包围之下的江阴县运输给养。
眼下看到沈廷扬平安回返,孙元化就急切地想要询问江阴前线的战况。
“……江阴县城眼下一切平静,虏酋黄台吉暴死之后,攻城清兵无心再战,已退到二十里之外,县城军民得以外出樵采筹粮。地方缙绅也组织了几支援军入城助战。”沈廷扬淡淡地说道,然后从背后拉出一个人来,“……徐阁部,初阳兄,我这次去江阴,可是带来了一位稀客!你看这是谁来了?”
室内的徐光启、孙元化、陈子龙、夏允彝等人定睛一看,只见此人约莫三十岁上下,颔下留了三缕清须,显得很是老成。虽然衣衫朴素,但却风度不凡,双眼更是神采奕奕,一看就是并非寻常人等。
或许是由于老眼昏花的缘故,徐光启一时间倒是没认出这是谁来。而陈子龙和夏允彝却是立刻就认出了来人,并且霎时间涨红了面皮,伸手指着来人怒吼道,“……张溥!张天如!你这勾结鞑虏、引狼入室的奸贼!!江南因为你而死了多少人!怎么还有脸到这里来?!!”
第一百七十一章、在上海有皇帝出没!(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在上海有皇帝出没!(下)
面对陈子龙和夏允彝的愤怒指责,张溥表现得非常淡定,差不多是摆出了一副“唾面自干”的架势,一直等到这两位松江名士骂得累了,张溥才深深地叹了口气,随即低头一揖,态度十分诚恳地说道:
“……诸位,自从鞑虏屠戮江南以来,张某也自知是引狼入室,铸成大错,虽百死而莫能赎其罪,早该一死以谢天下。然而,我太仓张家五十余口人,眼下也尽数死难与鞑虏刀下,连宗祠祖宅都皆被付之一炬!此等血海深仇,若不能报,张某实在枉为人子,纵然魂归地府,也无颜面对张家列祖列宗!”
他表情沉痛地如此说道,而陈子龙和夏允彝在得知张溥全家亦遭清军屠杀之后,也不由得表情缓和了一些。再接下来,张溥却猛地话锋一转,“……虽然眼下虏骑猖狂一时,幸而我大明尚有圣天子在位,必能笼络士绅,再立朝廷,驱逐鞑虏,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还请皇帝陛下出来,见过松江众臣!”
紧接着,一位身穿明黄龙袍的年轻人,便神态木然地走了进来,让室内的诸位官绅一时间都惊呆了。
被张溥和沈廷扬带来的这位年轻人,自然就是之前南京东林党拥立的永和皇帝朱以海了。
当崇祯皇帝的兵马攻入太平府,逼近南京的时候,打探到消息的朱以海,立刻就效仿昔年建文皇帝的故智,带着一个亲信老太监剃了光头换上僧袍,悄悄出宫潜逃民间,一路往东出奔。不料才出逃了短短数日,这位倒霉的永和皇帝,就在路过镇江金山寺,准备挂单借宿的时候,被偶然经过的张溥给认了出来!
于是,以为奇货可居的张溥,立刻就带着几个强壮健仆,把朱以海给软禁了起来,准备等到光复南京之后,再把这尊傀儡给重新摆上去。谁想到时局变化无常,虽说崇祯皇帝的讨伐军确实是溃败了,可从北面请来的大清援兵也不肯再走了,而且皇太极还另立了少福王为弘光皇帝,作为大清八旗统治江南的傀儡。
如此一来,张溥手里控制着的永和帝朱以海,顿时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眼看着镇江这边的情况越来越不妙,成千上万的清军源源不断地渡江南下,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又听说了清廷决议在江南跑马圈地、尽贬百姓为奴的空前噩耗,终于明白自己这一回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张溥,顿时忍不住后悔莫及。
只得大错已经铸成,再后悔也晚了。张溥只得赶紧裹挟着朱以海逃出镇江,企图返回太仓老家,发动宗族势力,并且联络同僚好友谋划对策。结果一行人才走到江阴,就被清兵给围困在了县城里。之后又经历了一场持续十余日的江阴攻防战,直到清兵后撤,沈廷扬水师船队抵达,张溥等人才得以脱出樊笼。
搭乘沈廷扬水师船只东返的路上,张溥去了一趟太仓的自家宅邸,却只看到一片被烈火焚烧殆尽的残垣断壁,还有挂在门外树上的累累尸骸……于是,悔恨至极的张溥,亲手收敛了家人的尸首,跪在家宅废墟之前痛哭一场,便带着永和帝来上海投奔徐光启、孙元化等人,想要再次开创一番局面。
另一边,面对着不请自来的张溥与永和帝,徐光启等人先是惊诧莫名,随即便看出了其中的巨大意义。
要知道,如今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那些从来眼高于顶、一毛不拔,以为天底下就数自己最大的地主缙绅们,此时终于被清军血淋淋的屠刀给彻底惊醒了,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募兵备战,策划抗清。但问题是,由于找不到一块有足够说服力的招牌,各路抗清力量全都一盘散沙,形不成一个凝聚核心。
针对这样的情况,各位大佬们已经开始在设法串联结盟,但具体推举何人为主,却又成了一个大难题。
如果有一位大明皇帝作为招牌,那么就可以顺势重建朝廷,让江南缙绅的抵抗力量变得“正规化”了。
虽然永和帝朱以海这个招牌不够正宗,含金量比较有限,但总比没有来得好吧!
于是,在互相商议了一番之后,上海县维持会的众人便集体上来迎驾,向朱以海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然而,面对着堂下群臣毕恭毕敬的山呼朝拜,“永和皇帝”朱以海的心中,却只有一声幽幽的叹息:
“……唉,这等给人做牵线木偶的日子,究竟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啊?!”
※※※※※※※※※※※※※※※※※※※※※※※※
崇祯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永和帝朱以海现身上海,宣布重建大明朝廷,任命深孚众望的退职大学士徐光启为内阁首辅,前登莱巡抚孙元化为兵部尚书,跟着徐光启从北京一起出海南逃的黄道周为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又“破格提拔”了(其实不过是承认现实)绍兴名士张岱任户部尚书,桐城名士方以智任工部尚书,松江名士夏允彝、陈子龙任兵部左右侍郎,徐孚远任刑部尚书,沈廷扬任礼部侍郎兼水师提督。
至于带着永和帝一起来到上海的复社魁首张溥,虽然因为引领大清兵马渡江“救援”南京的缘故,让江南那些被杀惨了的缙绅士子们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被认为是死有余辜。但此人毕竟声望极大,人脉甚多,如今又有“迎回帝驾”的大功,再加上张溥的全家同样惨遭清军屠杀,可以说是遭了报应,所以大家最终还是看在眼下乃是用人之际的份上,勉强原谅了他的罪责,捏着鼻子给了他一个礼部尚书的官帽子。
明末的江南士林,固然有着整天空谈高调、厚颜无耻的一面,但同样也有着另一套比较务实的潜规则。那就是,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你是个“能人”,那么就能够在地方上享有相应的地位。
通过清军的屠刀,东林党内的嘴炮专家或者妄想狂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些家伙不论人品好坏,基本都还算是能做事也肯做事的。所以这个重新建立的永和朝廷,在效率方面倒是比原来强得多了。
随着永和朝廷在上海的再次建立,尚未被清军占领或屠戮的江南各县缙绅官宦顿时有了主心骨,纷纷群起而响应。只过了短短半个月时间,这个草台班子似的朝廷,麾下的兵力就已经号称十万之众。
不过,徐光启和孙元化等人都很清楚,他们眼下的情况并没有看上去这么乐观。首先,光是从这支军队如何从无到有的过程来看,就不难发现,这绝对是一帮再典型不过的乌合之众军械简陋,素质低劣,士兵和军官都基本没有作战经验;其次,上海的小朝廷对名下的绝大部分军队都没有真正的约束力,因为他们其实都是各地缙绅招募的私兵,只是在抗清这杆大旗的号召下,松散地汇在一起。
总的来说,这些人之所以会投奔上海的小朝廷,大多数只是为了抱团求平安,少数是为了求取荣华富贵。所以尽管聚起来很快,但如果一旦出了什么岔子,那么一哄而散甚至倒戈叛乱也是易如反掌的事。要驾驭这样一支乱七八糟的乌合之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带来的麻烦甚至不比对手少。
想要把他们改造成一支真正合格的军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并且未必能够成功。
所以,上海的永和帝小朝廷刚刚成立,就不得不滥施赏爵,封了一大堆的空头官衔,用于安抚人心。
除此之外,虽然打着抗清义兵的旗号,但这些乌合之众从来都不是一支仁义之师。在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提供给养的情况下,他们不打家劫舍就根本无法活下去。而且花了大价钱办团练乡勇的地方缙绅们,肯定也希望通过劫掠民间的办法,把自己投入军备的本钱都给赚回来于是,传说中残暴无比的清军尚未杀到,各路仓促拉起来的明军,就已经把所在各地闹得乌烟瘴气,给江南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更要命的是,除了上述这些麻烦之外,徐光启还发现他必须面对一个更可怕的难题:饥荒!
随着大清八旗在江南各府跑马圈地工作的6续展开,以及对苏州等地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江南西部各府县的百姓都成了惊弓之鸟,纷纷拖儿带女、扶老挈幼地往唯一还算完好的松江府涌进来,一时间居然导致松江府的总人口急剧膨胀到了三百万以上!
这实在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虽然松江府和后世人口千万的魔都上海坐落在同一位置,但明末的松江府可没办法解决那么多人口的衣食住行。甚至光是粮食一项就存在极大的缺口尽管长江三角洲乃是极为肥沃的鱼米之乡,可作为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地,以棉纺织业而闻名的松江府,原本就已经高度城市化,需要从外地大量输入粮食才能维持。如今因为战乱导致粮食进口渠道中断,本来就已经是坐吃山空,如今因为这场难民潮,又进一步涌进来那么多张吃饭的嘴,登时更是雪上加霜!
按照最悲观的预计,因为松江府存粮在一个月内就将全部告罄的缘故,很可能清军还没有从西边打过来,一场由饥荒导致的全面民变和军队内讧,就能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小朝廷毁于一旦!
虽然眼下整个松江府的文武官宦、缙绅大户,都很清楚时局危急,每个人都必须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否则若是让清兵打进了松江府,或者爆发了饥民造反,那么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极为难得地实现了团结一致。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他们愿意打开仓库,粮食的数量依然远远不够。
毕竟,眼下这个永和朝廷的版图,比去年还要小得多。即使拿着再多的银子,也没地方去买东西吃。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一直颇受白眼的张溥,便又一次站了出来,抛出了他的“联髡御虏”之策:
“……眼下鞑虏和流寇祸乱长江,湖广粮米已经无法获得。而澳洲髡贼如今占据广东,又新得浙江沿海数府膏腴之地,还跟南洋各国通商贸易,想必手中掌握的稻米颇多。若能与之和好,必然可以购得不少粮米,如果能够与之结盟,借用其坚船利炮,联手对抗清兵,就更可解我朝燃眉之急……”
此策一出,当即招致了讥笑,“……张天如!你忘了你上次借江北鞑虏的兵马,结果害得江南一片尸山血海了么?怎么如今却又要勾结澳洲髡贼了?莫忘了这两家外夷皆是一丘之貉,同样贪图我等的田土啊!”
“……咳咳,至少这澳洲髡贼只要地,不要命,而满清鞑子却是既要地又要命啊!”
刚上任没几天的内阁首辅徐光启,咳嗽着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对众人如此说道。
“……诸位,眼下不是什么讲究朝廷体面的时候,这办法确实应该试一试,如今这局面,大明江山已经只剩了弹丸之地,而鞑虏的大军就近在咫尺!就算那澳洲髡贼对我朝包藏祸心,我等的下场再坏又还能坏到哪里呢?当然,所谓能者多劳,此次出使髡贼的事情,就让张天如这个礼部尚书亲自带队出行吧……”
于是,就在这一年春暖花开,或者说青黄不接的三月初,礼部尚书张溥踏上了前往杭州的旅途。
而另一边,我们的主角王秋同学,和华盟各个加盟共和国的移民事务特派员们,则坐着杭州的凤凰山庄凉亭上,用望远镜俯瞰着远方浩浩荡荡的难民队伍,并且忍不住连声叹息,“……这可真是为渊驱鱼啊!”
第一百七十二章、为渊驱鱼(上)
第一百七十二章、为渊驱鱼(上)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春风吹,游人醉。不知不觉之间,杭州的西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苏堤上的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轻轻地舞动着,像是在给自己梳着辫子;孤山的桃花探出了小脑袋,在枝头上看着春姑娘的身影。
然而,成千上万灰头土脸、衣衫褴褛的战争难民,却6续从北方的地平线上相继出现,突兀地闯进了这幅美妙的风景长卷之中,给如今已是春光明媚的西湖景色,抹上了一层动荡乱世的浓重阴霾。
距离这座闻名天下的“人间天堂”落入“澳洲髡贼”之手,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光。
跟一年之前相比,眼下的杭州变得冷清了很多。因为作为消费主力的缙绅士子,不是举家潜逃,就是被髡贼几乎一扫而空的缘故,那些最豪华的青楼酒馆,多半都已歇业倒闭。曾经被豪客一掷千金买笑的青楼名妓,被迫相继降了身价,或者赎身从良。还有不少梨园名角,也因为无人问津而断了生计。而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百姓,同样因为客源大大减少的缘故,而相继陷入了失业和困顿之中。
正如后世每次经济危机到来之时,第一个倒霉的都是旅游业城市一样,眼下的杭州也是百业萧条。虽然严格来说,杭州这边也不是没有发展轻工业和制造业的潜力,事实上,这里自古就是丝绸和茶叶的著名产地。但问题是,对于在去年扩张过度,消化能力已经远远透支过极限的全球华人穿越者同盟而言,杭州已经是华南占领区的最北方边缘地段,不要说组织和恢复生产,就连维持占领都已经很勉强了。
如此一来,盟军长时间只能控制杭州、富阳等几个主要城市,而始终未能完全统治广大的乡村地区。
所以,这一年来,杭州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由于大批缙绅被杀或逃亡,导致原有的种桑养蚕产业链被打碎的缘故,杭州本地的丝织业一度濒临停摆。而茶叶产量虽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却无法创造多少就业岗位。于是,留下来的那批杭州市民很快就开始大批失业,若非盟军的粮食供应一直充裕,可以每天设铺施粥,让失业市民凑合着不至于饿死,那么只怕是一场大乱早已在城内爆发了。
换成在现代世界,即使人民勉强还有饭吃,遇到这种局面,恐怕也早已闹起了乱子。不过古代老百姓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标准,显然比现代人低得多,只要不饿死就谢天谢地了。
幸好,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化和安置之后,华盟各个加盟共和国从去年秋天开始,又一次恢复了吸纳移民的能力。毕竟,华盟拥有半个地球的土地可供开垦耕种,还通过二十二世纪的生物黑科技,随时可以获得吃不完的粮食,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收容人口上限。而十七世纪这些为了口饭食啥都肯干的落魄难民,也不同于二十一世纪涌入欧洲的那些难民大爷,会妄想着不干活光吃福利,靠国家补贴养着一大家子(少数秀才举人等读书人可能会这样贪得无厌,但有关部门的棍棒和鞭子很快就会教导他们如何做人)。
之前一度中断引进移民,仅仅是因为官僚系统的管理能力到了极限,无法一下子给那么多人口安排住房和工作,类似于火车春运高峰时期的车站乘客积压。但只要这一次的高峰过去,再来几场公务员扩招,增强管理能力,那么移民垦荒工作就又可以热火朝天地开始进行了。
因此,杭州城内那些生活无着落的穷苦百姓,在半饥不饱地喝了几个月赈济粥之后,便纷纷在粮食和银币的引诱下,进入了盟军的移民检疫营,经过一番筛选,分别领到了前往世界各地的船票。
其中,最老实的家伙安排去北美,在华美共和国政府的安置下进国有农场、伐木场或工厂干活;比较老实但有些血性的家伙安排去南美建设边疆屯堡,顺便打打印第安土著,或者弄到台湾去垦荒,偶尔对付一下猎头族野人。至于最桀骜不驯的刺头儿和兵痞流氓,则丢到非洲,去挖黄金和钻石,顺便跟黑叔叔玩命反正只要到了那边,也由不得你不玩命。最后,作为试点,一小批精心挑选的最安分守纪律的“优秀移民”,被送到了初步完成建设的澳洲西南部,好让这片未来的“世界之都”多少有些人气。
结果,在盟军的大力组织移民之下,杭州城内的人口迅速下降到了三十万左右。昔日里寸土寸金的繁华街坊,如今却到处都是大片无人居住的空宅子,简直就像后世房地产开发失败的鬼城一般。
在一下子抽取了这么多的人口之后,到了去年的岁末,移民部门在杭州地区的工作已经陷于停滞,因为杭州一带的富余人口已经被基本罗掘殆尽,人地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再也没有多少发掘潜力了。而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只要日子勉强还过得下去,就不太愿意迁移他乡。
所以,除非有关部门愿意像流寇一样使用暴力胁迫,否则即使拿出银币和粮食,也招募不到移民了。
遗憾的是,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如今的华盟已经是处于人道主义灾难之中。但相对于这年头的绝大多数军阀而言,华盟的上层还是比较有节操的,至今还拉不下脸皮去做这种脏活。
但就在华盟移民部门准备从杭州收摊的时候,八旗清军的渡江南下和跑马圈地,却在江南瞬间制造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战争难民,然后其中又有至少一半,正乱哄哄地越过或绕过太湖往浙江涌来。尤其是当初那些因为“躲避髡贼”而北上逃亡的杭州人,如今又都悔不当初地转身逃了回来如果他们还没死的话。其中很多人一走到西湖边就跪倒下来,对着碧波荡漾的西湖水嚎哭不已,想来是在逃难中受了不少罪。
然而,这些来回搬家的倒霉蛋不知道的是,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接下来还得受更多的罪……
※※※※※※※※※※※※※※※※※※※※※※※※
此时此刻,挂着最高级特派员头衔的王秋同学,正坐在凤凰山庄一处面朝着西湖的凉亭里,一边用望远镜俯瞰着四个世纪之前的西湖风景,一边跟几个满脸倦色的公务员随口闲聊。
“……最近这几个月里,从江苏省那边过来的难民可真是够多的啊!加起来应该超过一百万了吧!”
王秋一边喝着绝对正宗的杭州龙井茶,一边随口问道,“……江南该不会让八旗鞑子给杀空了吧!”
“……其实咱们这一轮前后招募的移民总数,已经超过二百万人了!至于江南被杀空了倒是谈不上,首先,清军眼下在江南祸害的地盘,其实也就是太平府、应天府、常州府、苏州府和镇江府这五个府,加起来的总面积还不到整个江南的一半。其次明末的江南已经人口过千万,松江府、苏州府的人口都达到了两百万以上,区区几万清兵,再怎么杀掠也是杀不光的。但绝对会给当地社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就是了。”
一名来自南美洲东岸共和国的公务员打了个哈欠,同时径自划火柴点了根哈瓦那雪茄,“……你该不会是担心这个好像笑话一样的大清帝国,居然把江南变成满族人的地盘吧!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爱新觉罗家已经失去了辽东这块根据地,只能在汉人的核心腹地到处流窜,等于是成了无根之萍,怎么可能在江南奠基立国呢?最多不过是跟南北朝时代的侯景之乱一样,折腾上几年就灰飞烟灭罢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张嘴喷吐出一个烟圈,“……从古至今,中国都只有胡人占据北方,跟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情形。从来没有胡人反过来盘踞南方,跟北方汉族政权长期对抗的怪事!更何况,如今连大清开国之君皇太极都已经死了,新皇帝的人选迟迟确定不下来,说不定就是一场自相残杀在即。这个诞生不久的大清帝国到底是能够勉强维持下去,还是就此散伙垮台,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