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不知是如何练成的。

比较不妙的是,根据张溥私下里收集到的一些文告和打听到的传闻,这些髡贼的各种施政办法,看起来诸子百家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儒门圣教的影子!这说明什么?说明髡贼根本就不太想用他们这些儒生,至少不打算让他们在髡贼的朝廷中占据高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我辈读书人天生就是要做大官的!你们这些贼人怎么可以不给我们高官厚禄?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荒诞的事情!

更有甚者,这些澳洲髡贼日常所用文字皆为俗体,文章布告也是全用白话,当真是粗鄙得令人发指!无论那些大儒们声讨了多少次,这些厚颜无耻的髡贼依然屡教不改。所用的书吏也既无文采更无尊卑,纵然有几个投髡的读书人,也像着了魔一样,把圣人的教诲全丢到脑后了!这简直就是在以夷变夏啊!

这几年来,看着大明天下风起云涌、分崩离析,张溥已经对大明的未来命运,隐隐约约有些不妙的预感,甚至还在笔记里写下过这样一首绝句:“……山河万古秀,周鼎常易人。朱明失其鹿,试看谁得之?”

可是,如果让建奴鞑子得了天下,大家不过是一起留辫子为奴而已,在教化了那些倾慕圣学的蛮酋,让他们开科举兴文教之后,天下的读书人说不定还有翻身的机会。但要是被这些完全不尊重读书人的髡贼得了天下,怕是这华夏传承、圣人道统都要6沉了!亏得这些髡贼鼠目寸光,格局甚小,实力也不济,得了杭州便心满意足,止步不前。否则面对着南北二贼的夹击,整个江南士林只怕都要玉石俱焚了……

哎,要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位礼贤下士、厚待缙绅,不收税也不征兵,还要武功赫赫的盖世明主,就像当初的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一手扫平这污浊乱世里的髡贼鞑虏、奸民武夫,让天下文士得以扬眉吐气啊?!

正当张溥如此浮想联翩的时候,却有几名随行的幕僚清客匆匆赶来,对他附耳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张溥的脸上顿时便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方以智见状便开口问道,“……天如兄,这是出什么事了?”

下一刻,张溥便给了他一个石破天惊的回答:“……就在方才,有一支大明官军从凤山门入城了!”

“……什么?莫非我朝已经击破贼人,收复杭州了?”徐孚远立刻面露喜色,但随即就想到这根本不可能上海那个小朝廷的军力,他们几个比谁都清楚,如果真有本事收复杭州,哪里还会要他们出使?

于是,众人的脸色立刻变得凝重起来,而张溥接下来给出的解释,则让他们的思维愈发混乱,“……入城的确实是大明官军没错,但却是崇祯废帝那边的官军!他们也不是打进来的,而是跟我等一样打着使者的旗号。听说那崇祯废帝病死池州之后,废后周氏、逆臣温体仁携废太子朱慈烺迁往徽州,另立伪朝,眼下又派人出使杭州……遭了,莫非是那徽州伪朝居然不顾体面,要联合髡贼,图谋我朝不成?”

听得张溥的这番揣测,室内诸位江南名士也都霎时间脸色煞白……但其实不过是在自己吓自己。

事实上,这只是一位飘零日久、心神俱疲的穿越者,在重返组织,叶落归根罢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一)

骑在这阵子瘦了许多的战马上,看着杭州的凤山门城楼上,那面熟悉而又陌生的五星红旗,大明浙西总兵,现代穿越者王斗一时间恍然如梦,不由得热泪盈眶。

穿越到明末整整七年时光,从最初降临的长城边塞横跨中原,一路征战到江南水乡,他的人生在中华大地上转了一个巨大的圈,最后却又似乎回到了起始的原点。不过,这就已经很足够了想起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舜乡堡,还有那些死于战争的熟悉面孔,自己能走到这一步,就已经很幸运了。

想到这里,王斗忍不住叹了口气,闭上眼睛,过去几个月里发生的往事,旋即仿佛历历在目。

去年的深秋时节,当崇祯皇帝和主帅卢象升率领数万大军水6并进,沿着长江直扑南京,企图一战奠定帝王基业的时候,王斗也奉命带着四千偏师,翻山越岭地深入皖南,去攻打位于黄山脚下的徽州。

跟北面那场一波三折、激动人心的南京大战相比,南边这场徽州之战的过程显得乏善可陈,除了没完没了的跋山涉水之外,王斗遇见的敌兵基本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降。很快,他就顺利地攻占了徽州府城,生擒徽州知府,收编降兵约两千人,周边各县也纷纷宣布易帜。

紧接着,因功被封为浙西总兵的王斗,又根据崇祯皇帝发来的指示,继续跨越省境,向东进入浙江,轻易夺取了兵备空虚的淳安县,随即进抵邻近杭州的桐庐县,并且在这里与“澳洲髡贼”的前沿势力有了接触。作为一名穿越者,王斗很快就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和来历,一时间不由得大为震撼。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王斗的童养媳老婆谢秀娘,却突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跑到了他的军营里。而身处浙西山区,消息闭塞的王斗,才愕然得知了中原流寇大举南下,杀入崇祯皇帝的湖广后方,武昌、襄阳等名城大邑相继陷落的噩耗。更糟糕的是,之前跟着王斗一路辗转来到江南,本来以为能过上富贵日子的老母亲钟氏,也在从武昌逃亡的途中,因为坐船倾覆,不幸落水身亡了!

还没等王斗伤心多久,南京大战的败报也随即传来。再接下来,又传来了崇祯皇帝驾崩于池州的消息。这一连串的惊天巨变,一时间几乎把王斗给砸得懵了过去。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太后、温首辅和小皇帝朱慈烺已经带着崇祯皇帝的棺材,一路辗转地进驻徽州,宣布在这里重建朝廷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发展,王斗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皇位父死子继也是常理。但问题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大败之后,崇祯帝朝廷的兵马地盘几乎丢失殆尽。而手里掌握着六千兵马的王斗,俨然已经成了朝中最大的军阀,比皇帝身边的禁军还要多几倍,对小皇帝身边的文官朝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于是,这个小朝廷刚刚在徽州开张起来,内阁首辅温体仁就立刻开始着手削减王斗的兵权,先是将王斗任命的地方官吏或是设法笼络,或是贬谪罢黜,然后安插上自己的人选。接下来又以“护驾”为名,调走了王斗身边的几支旁系兵马。最后祭出明升暗降的绝招,勒令王秋交出军队,回朝廷担任空头虚职。

面对着这样一连串环环相扣的组合拳,猝不及防的王斗根本无法招架他在宣府舜乡堡建立的心腹嫡系舜乡军,经过这一年多从塞北到江南的流离转战,已经所剩无几。此时王斗手下掌握的部队,并非他的私军,而是根据“大小相制”原则拉起来的明朝官军,除了王斗手下的一百多号家丁之外,其他人全都不可能也不愿意为他这个上司,跟朝廷和皇帝对抗到底。

所以,发现自个儿居然已经成为朝廷重点提防对象的王斗,至此彻底心灰意冷,虽然没打算扯旗造反,但也不准备回朝廷去受那班清流文官和皇亲国戚的夹板气,而是在营帐里留下了官印和一封辞职信,就弃军出走,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家丁,径直前往杭州去“投奔髡贼”了。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的同胞,以王秋特派员为首的凤凰山庄司令部众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惊讶,但在询问过他的来历之后,也就只进行了一般性的常规处置:其中,王斗本人获准带着他的老婆回现代世界生活,而他的一百多号家丁队伍,则被安置到了辽东的新占领区,黄石在那边兴建的集体农庄里安家立业。王斗的家丁们基本都对上述安排表示认可他们本来就是种地的军户出身,能够返回北方也算不错。

安顿好了王斗这帮投奔者之后,王秋在地图上标注了一番江南各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不由得嘿然发笑:“……徽州一个皇帝,南京一个皇帝,上海又一个皇帝,这大明朝的皇帝怎么样就越来越多了呢?”

他此时还没有想到的是,以崇祯皇帝的驾崩为起始信号,在本时空的中华大地上,“皇帝”这种特殊生物的数量,还会像夏日雨后的蘑菇一样,迅速增殖得越来越多……

※※※※※※※※※※※※※※※※※※※※※※※※

虽然张溥、张岱、方以智等上海朝廷的使者,对杭州髡贼跟徽州崇祯帝余党之间可能的勾结,而一度很是忧心忡忡,但事实上完全是有惊无险。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溥很轻松地就跟“髡贼头目”谈妥了粮食和军械采购合同的细节。当他们启程返回的时候,沈廷扬的沙船帮已经把第一批十万石粮米运到上海了。

至此,这个从建立伊始,就陷入一片风雨飘摇的上海永和帝朝廷,总算是暂时摆脱了粮荒的危机。

而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对峙、僵持、使者往来和勾心斗角之后,为了争夺皇太极驾崩后遗留下来的皇位,满清八旗集团的全面内战也终于在三月下旬正式爆发。

首先失去耐心,主动挑起清廷内战的,乃是皇太极的长子,正蓝旗的旗主豪格。

按照豪格的想法,他身为皇太极唯一的成年儿子,乃是毋庸置疑的下一任大清皇帝。谁想到磨蹭了这么些日子之后,莫说居心叵测的其它几旗了,居然连两黄旗都支支吾吾地不肯拥戴他即位皇太极的两黄旗五十个牛录,在皇帝驾崩之后立刻分裂成了许多个小集团。其中,正黄旗都统何洛会和镶黄旗都统谭泰两人明确反对豪格登位,但他们掌握的牛录很有限。掌握皇太极御前亲军的索尼、鳌拜等人则是态度游移不定,同时往豪格、多尔衮和哲哲皇后三方派遣使者讨价还价,预备待价而沽。

更令人担忧的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招兵买马,同时拉拢两红旗的势力自从大贝勒代善死后,他的两红旗也分裂成许多小团体,分别由代善和其兄褚英的儿子们带领,其中阿达礼和硕托的七八个牛录向多尔衮表示效忠,其他的集团正在犹疑中,但多数都对济尔哈朗表示了善意和靠拢。

相反,原本最具威胁的对手多尔衮,他手下的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却依然是一片四分五裂,留在多尔衮手里的只有二十七个牛录,而且缺额很多。只有他舅舅阿布泰所管的五个牛录基本齐装满员,而且是全甲的重骑兵。头脑简单的阿济格则带着自己的十三个牛录在扬州进退维谷,在皇太极死后,他连渡江投奔也没了目标,如果退回徐州的话,他又要受到多铎和多尔衮这两个小兄弟的白眼,当真是左右为难。

如此一来,坐拥三四十个牛录的济尔哈朗貌似也有了问鼎皇位的资格他毕竟也是姓爱新觉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局势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愈发混沌,头脑相对简单的豪格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他名下的正蓝旗共有四十二个牛录的兵力,但只有豪格自己亲领的二十八牛录勉强算是嫡系,同在正蓝旗的阿巴泰等人并不听他调遣。于是,最初豪格打算先整合正蓝旗,火并阿巴泰,再联合正在江阴一带休整的图尔格,凑成了四十五个牛录的大军,最后开向南京,威逼朝廷,迫使哲哲太后同意他继位。

然而,此时已经秘密投靠豪格的范文程,却星夜赶到位于溧阳的豪格大营,替他出谋划策:“……争夺帝位之事,素来兵贵神速,岂可如此缓慢行事?如今两黄旗态度游移,南京防务空虚,驻军甚少,殿下只需挥师直捣京中,逼降太后,自然可以早定大位。待到名分已定之后,又何必在意麾下兵马多寡?”

豪格一听觉得有理,便纠集麾下嫡系兵马五千余人,绕过各旗驻扎的营地,沿着大道直扑南京。

此时,南京宫廷的哲哲太后掌握着大清皇室的各种印信,名义上控制着大清王朝的合法中央政权,但支持她的蒙军旗和两黄旗牛录,多半都还滞留在镇江一带。在残破不堪的南京城内,并无多少嫡系兵力。

结果,当豪格率领正蓝旗大军兵临南京城下之时,顿时打了哲哲太后一个措手不及。掌握皇太极御前亲军的索尼和鳌拜等人,居然在雨花台按兵不动。而南京城墙依然残破,缺口坍塌甚多,无法固守。于是哲哲太后只得派遣身边的少许侍卫兵马出战御敌,结果兵败被杀,而皇太极的两位小皇子,也于乱军之中失踪。但大玉儿和海兰珠两位宠妃,却设法带着皇室的玉玺印信潜逃江北,一路辗转投奔了徐州的多尔衮。

对于这两位俏佳人的投奔,多尔衮顿时大喜,须知大玉儿跟他有旧情,而海兰珠则是天姿国色,能迷得皇太极颠三倒四,自然也让多尔衮颇有羡慕,于是当即按照女真旧俗,纳大玉儿和海兰珠二女为妃,并且历数豪格的“谋逆”之罪,自封盟主,声称要南下讨伐。

与此同时,身在南京的豪格虽然没能找到玉玺,但却俘获了皇太极的整个文官班子,便索性在一众汉臣的拥立劝进下,于南京紫禁城称帝即位,在今年继续沿用皇太极的崇德年号,同时下旨讨伐反贼多尔衮。

然而,豪格和多尔衮这两位死对头,最终还是没能打起来。因为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豪格这位皇帝和多尔衮这个盟主,剩下的各旗头领全都表示坚决不认账得知南京惊变之后,把扬州看成自家地盘的阿济格,立刻北上陈兵于淮河要津清江浦,阻拦多尔衮的南下之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则联合阿巴泰,纠集起了一百多个牛录的大军进逼南京,要求就自身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跟豪格这位新皇帝讨个说法。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兵马,心理素质有限的豪格顿时麻了爪,只求保住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其余的一切都好商量。接下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豪格皇帝宣布裂土封疆,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三位实权派皆封亲王,各领一府之地为藩国,日后若能打下更多疆土的话,也一律归其各自所有。

按照这一方针,阿济格封藩扬州府,阿巴泰封藩常州府,济尔哈朗封藩太平府,并且允许他们各自在江北、苏浙和皖南开疆拓土。豪格这个大清皇帝则只保有应天、镇江二府之地,不敢再奢望更多。

此外,不愿意归附豪格的两黄旗部众,也可以投奔任何一位自己认可的藩王,皇帝不得加以追究。

通过这样一番放权和大放血之后,依靠着各旗首领之间的互相牵制,新任的大清皇帝豪格总算是勉强坐稳了皇位。而唯一心有不甘的多尔衮,也无力南下,只得在徐州悍然称帝,将国号改回大金,自称大金皇帝至此,南下入关的满洲八旗正式分裂,形成了南北二帝对峙,沿江三王封藩的格局。

不过,由于深知自己孤悬汉地、得不到补充,经不起任何内耗。所以满清八旗虽然四分五裂,但依然不敢自相残杀,而是默认了和平分家的现实。接下来,阿巴泰和济尔哈朗便在南京城下分手,带着他们的部众各奔东西,准备再次启动停滞已久的江南攻略。其中,济尔哈朗计划从太平府西征,沿着长江攻取上游地盘。阿巴泰则准备先拔掉常州府内残存的江阴县城这颗钉子,再顺势直捣苏州和松江,全取江南沃土。

然而,阿巴泰并不知道的是,江阴县城这颗钉子并不是那么容易拔掉的。

因为,就在他厉兵秣马,预备东征的时候,“澳洲髡贼”的援助船队,也悄然抵达了江阴码头……

第一百七十六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今年中国盛产皇帝(二)

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

滔滔长江从县城旁边流过,古老的城墙上满是斑驳的破损和血污。

城墙脚下丛生的荒草之中,散落着被烧毁的攻城器械,偶尔还能看到几截尚未收敛的骨骸。而原本散布在江阴县城外数里范围内的几处村庄和驿站,则已经被焚烧成了一片焦黑的残垣断壁。

崇祯七年的春天,在整个常州府的版图内,江阴县已是唯一尚未被清军占据的明朝城市。

上一次清军进犯给这座城市造成的创伤尚未愈合,新一波攻击的烽烟又已经在此时悄然燃起。

三个月之前攻打江阴的清军将领图尔格,仅仅动用了三个牛录的二百多号真鞑子,再加上几千临时搜罗的汉奸降军,就已经把江阴县城打得残破不堪。而这一次即将进犯江阴的满清亲王阿巴泰,麾下却有足足二十个牛录的真鞑子,以及数万剃发投鞑的汉军,江阴县的压力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幸好,就在这危机一发的关头,据守在这座江阴县城里的军民,得到了一批至关重要的援助。

“……呜呜”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和滚滚的煤烟,长江的水面上出现了一艘风格迥异于这个时代的蒸汽动力船只。

如果有现代的船舶航海爱好者看到这艘船,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混搭了古今风格的四不像:修长的飞剪船型、半密封的甲板、沿中线布置的开放式炮塔、两根高高的桅杆、以及两套烧煤粉的蒸汽机。

事实上,这艘在海南岛临高造船厂刚刚下水不久的“疾风”号快速巡洋舰,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当前地球上能够独立造出的最先进战舰了在华盟建立之后,各个加盟共和国考虑到全球攻略的需要,认为应该制造出一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目标区域并发挥作用的殖民地巡视/干涉舰”。

因为如今这个世界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处于蛮荒状态,考虑到挖煤比开采石油容易得多,而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烧木头,所以选择燃煤蒸汽机而不是更先进的柴油机作为动力。最终在设计完成之后,除了木制的舰体外,这就活脱脱就是一艘一战时期的驱逐舰。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艘战舰拥有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无可匹敌的惊人速度:在一次海试中,“疾风”号快速巡洋舰在六级风的海况下机帆并用,居然一度达到过二十五节的高速。即使在平时正常的航行中,该船型也可以轻松超过十五节。

此外,被引到两侧船舷外的烟囱末端,还按照了先进的喷淋消烟装置,可以向出烟口喷洒水幕,冲洗烟尘,使得战舰的被识别距离由以前的十几海里减少到三海里,大大增加了这艘巡洋舰行动的隐蔽性。

(看过《甲午战争》的人都知道,蒸汽铁甲舰时代的海战都是军舰还没出现,就已经能看到烟柱了。)

这一次向明军据守的江阴县城输送军械弹药,是“疾风”号快速巡洋舰完成海试,正式服役之后的第一次任务。由于需要深入内河航道,跟态度难测、还喜欢摆臭架子的不靠谱“盟友”接触交涉,所以为了防止海军在江阴闹出什么乱子,赵引弓庄主十分难得地离开了杭州凤凰山庄,亲自监督此次援助行动。而闲来无事的王秋也跟着过来,想要看看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江阴抗清义军乃是怎样一番情景。

在一艘导航小艇的指引下,“疾风”号快速巡洋舰缓缓靠上了江阴城外的码头,舰上运载的海军6战队员随即列队下船,按照战术规定控制码头,防备袭击很显然,他们对本地的明军毫无信任可言。

另一边,如今驻守江阴的永和朝廷水师提督沈廷扬,此时正带着一帮同僚,站在岸边迎候,同时仔细打量着这股陌生的势力根据沈廷扬的细心观察,发现这些短发贼兵们虽然经历了长途航行,但军容却相当整齐,光是看着他们在码头上排列的整齐军阵。以及在军官的口令和铜哨声中变换队形的熟练程度,就知道这支军队堪称训练有素,至少比江阴城里那些连军服都凑不齐的叫花子“官军”要强得多了。

然而,虽然“澳洲人”的此次来援堪称雪中送炭,但江阴这边依然有人对这支“友军”并不怎么欢迎。

“……哼,枉这髡贼自称宋室苗裔,而今观之,穿着竟类胡服,须发亦随意毁伤,想必其国中华夏道统已绝,已和蛮夷无异矣。”在沈廷扬的身后,刚刚带着家小从宜兴一路逃到江阴的南直隶名士陈贞慧,一脸不屑地摇了摇头,状似悲悯地叹息道,看他那神情,似乎是见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人间惨剧一般。

“……哼,何止!”站在一旁的兵部侍郎夏允彝,闻言也气哼哼地说道:“……吾也读过《髡事指录》,此辈屑小避居海外多年,服饰、言语、法度均不类中华,道统断绝已是无疑!贤弟也看过髡贼的文书,字句直白、文理不通,简直有辱斯文!更有甚之的是,髡贼据说还私分田地,收买奸民,迫害士绅,行那禽兽之事!如此狼心狗肺之辈,夫复何言?待到日后驱逐了鞑虏,定要大起天兵南下,将此贼诛杀殆尽方可!”

夏允彝出身于未曾陷落过的松江府,其家族田产还没有在这场天翻地覆的大乱之中遭到任何损失。但士绅阶级出身,又性烈如火的夏允彝,依然分外看不惯“澳洲髡贼”在浙江小范围零星执行的土改政策(因为缺乏工作人员,与其说是土改,还不说是对某些顽固派地主的惩罚),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感觉。即使明知道即将来袭的满清鞑子,才是眼下的头等大敌,但他还是忍不住尖锐抨击起了眼前的髡贼援军。

夏允彝的这番尖刻抨击,引起了身后更多读书人的附和,这些所谓的读书种子们,纷纷开始对码头上看到的一切评头论足了起来,若细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