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问题是,如果他想要依靠漠北的人力物力,与纵横中原的金国对抗,就显得犹如螳臂当车了。

——对于曾经崛起过匈奴和突厥这样的霸主,自古全民皆兵、号称“控弦十万”漠北游牧民,契丹人的提防和限制程度一向还在对待女真人之上。自从建国以来,就竭力限制铁器和食盐输入草原,逼得他们只能用石头和骨骸磨制箭头来进行狩猎,以此来削弱这些游牧民的军事实力。此时的漠北各部,大多穷困至极,纵然是部族首领,也未必能拥有一副铁甲。普通部民能搞到一口铁锅,便已称得上富裕了。

在辽国强盛的时代,这一严苛的政策有效削弱了草原游牧民的战斗力,即使偶有叛乱,也是旋起旋灭。但到了大辽五京皆失,仅剩可敦城一隅的时候,却成了耶律大石重整军备的巨大障碍——虽然同样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但漠北这些穿着皮袍子、射着骨头箭簇的未脱产民兵,如何能打得过金人的铁甲重骑?

如果说,击退金兵、恢复故国还只是长远谋划,可以慢慢等待时机、再想办法。那么眼前这场由暴风雪而导致的草原白灾,则更是让耶律大石的弱小政权几乎陷入了自行瓦解的危局——大批牲口在风雪中被冻死,导致食物供应的缺口进一步加大。还有不少勇士被活活冻死,让耶律大石不由得痛心疾首。

作为辽朝的西北重镇,以及历次平定草原叛乱的前线军事基地,可敦城的府库一向囤积甚丰。但是,在女真灭辽的战争之中,虽然可敦城一直未受金兵侵扰,驻扎的军队、放牧的御马和囤积的辎重却被辽军多次调用,等到耶律大石入主可敦城之后,草原上又是连年遭灾,仅有的一点积储也渐渐消耗殆尽。

尽管耶律大石在不得已之下,已经遣散了之前召集的大多数漠北部族游牧骑兵,让他们各自返回本部落就食,以减轻可敦城的食物和燃料供给压力。但在眼下的可敦城中,还是缺少铁锭、缺少医药、缺少布匹、缺少食盐、缺少粮食……连取暖的燃料都不太够用。府库内仅剩的存粮和牲口,虽然还够全城军民吃过这个冬天,但接下来青黄不接的春荒时节又该如何熬过?

一想到这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大麻烦,耶律大石就愁得要掉头发。但即使他把头皮抓破,也没法凭空变出粮食和铁器来——粮食和盐还可以在开春之后想办法组织商队,从西夏人那里采购一些。但铁器这样能够增强战争潜力的东西,即使在西夏也是不准向草原大规模销售的违禁品……

而且,草原一向穷困贫瘠,就算西夏开放禁令,眼下的他手里也没有多少金银钱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是由于油脂已经渐渐燃尽,牛油火把的光芒也开始黯淡下来。耶律大石揉着眼睛丢下账簿,正想要再点上另一个火把,却觉察到之前一直在外面呼啸的暴风,不知何时竟然悄无声息了。

他立即转身挪开柜子,推开窗板,当即就是一片灿烂的阳光撒落下来,差点儿晃花了他的眼。

……这是……雪停了?真是谢天谢地。

望着这白云朵朵的晴朗蓝天,耶律大石虽然这样的天气突变感觉有些困惑,但还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冬日里难得一见的绚烂阳光撒落在他身上,让耶律大石感觉似乎暖和了许多。他正想要把桌案挪到窗户边上来,一边晒太阳一边办公,却忽然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音乐从远方传来。

音乐?!

在这风雪肆虐的寒冬腊月?而且还不是什么节日?!居然有人奏乐?!!

——可敦城这样的边塞军镇,可不是汴梁和燕京这样等级的大城市,没有什么夜夜笙歌的消遣场所。哪怕是身为一城之主的耶律大石,也不会有事没事就弄一帮乐工歌女来奏乐取乐。

更别提还是在这样刚刚一场风雪过后,全城军民饥寒交迫、人心散乱、前途彷徨的危难时刻。

所以,耶律大石困惑地扒着窗户向四周观望,却什么都没有发现。甚至一度怀疑是自己耳朵出毛病了。可那悠扬高雅的音乐声,却越来越清晰,而且越听越动听,简直宛如仙乐一般……直到他发现了城墙上的骚动,又看到无数居民涌出房屋朝天空仰望,这才把注意力放到了高高的云端之中,并且终于有了收获:

一座巍峨壮观、绚丽华美,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奢华宫殿,一边遥遥奏乐,一边从云端里飘了出来!

镀金的屋瓦和鲤鱼雕像金光灿烂,朵朵祥云在宫殿周围飘来荡去,让它更添了几分仙家神韵。

——这是何等的震撼!何等的壮丽!何等的摄人心魂!何等的不可思议!

“天宫!神仙!”看到这一幕的城内军民,都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这两个名词。

眼看着如此富有震撼力的天降异象,这座城里的各族居民全都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匍匐在地,念念有词,祈求天上宫阙里的仙人保佑自己。而耶律大石也在犹豫着要不要跪下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头顶那座“天宫”的音乐声戛然而止,一个有些沙哑的嗓音却随之响了起来:

“……肃静!肃静!大宋护国真人郭京在此!特为护送贵国皇帝灵柩而来!此地统领大石林牙何在?”

第四十五章、可敦城

第四十五章、可敦城

可敦城,位于现代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土拉河畔、布尔根省哈达桑的东北部。

从天空中俯瞰下去,辽代的可敦城建在一个山坡之上,城墙约有十米高,每一边的长度都有六七百米,东面不远处有一条冰封的大河蜿蜒北去,正是给城市提供水源的土拉河。

这座辽国的可敦城,最初是在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由皇太妃奏置,又名为镇州——所谓可敦,就是唐代回纥语中的“皇后”之意。城内又分为南城和北城,呈日字形状排列。当年辽圣宗迁渤海、女直、汉人配流之家六百余户居于南城,基本上都是匠户。北城则是辽朝辖下漠北各部族骑兵的毡帐所在。

虽然可敦城的历史已经称得上悠久,但其格局并不算大,莫说是与汴梁和相州比较,即使是跟金国的会宁相比,也是远远不如,之前因为河道变动的缘故,这座城市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契丹人抛弃和荒废。只是近几十年里才再一次被启用起来,但也未能很好地修缮。所以尽管城墙很高,但也非常残破,粗粗一看,便知道已经有很多年未曾修缮。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坍塌的缺口。

由于最初被设计为军事要塞,所以全城占地面积只有不到半平方公里。而且容纳军队的北城基本没有固定建筑,就是一座纯粹的帐篷城。只有在南城才有几条街巷,建造了一些各色木质或夯土民居,开设了酒肆和店铺,林林总总约有几百户汉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居住,总算是让这里稍稍有了点繁华气象。

但是从整个市区面积上来说,恐怕还不如后世的一个居民小区,而人口和产业更是无法相比。

——由于金国的崛起,断绝了中原货物的输入,使得此地的商业也受到惨重打击,变得异常萧条。

可是,无论多么破败、多么贫穷,这都已经是如今大辽治下的最后一座城市了!

而且,以这个时代漠北草原的可悲生产力水平,也实在是没法支撑起更大规模的城市文明。

契丹,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草原霸主,就只剩下了这么一点残烛余烬。

总之,在看了可敦城如此萧条破败的市容之后,王秋就对从这里搞钱一事完全不抱什么想法了。

现在,诸位穿越者们唯一能指望的是,通过改变这支契丹遗民的历史命运,能够获得多少奖励点。

——经过一番鸡飞狗跳、闹剧连连的交流之后,那些从会宁解救出来的契丹战俘,总算是抬着天祚帝的冰棺走下了浮空城,将之前发生的一切奇异事件,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在可敦城的同胞……

※※※※※※※※※※※※※※※※※※※

隔着厚厚的透明冰棺,看着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那栩栩如生的遗容,耶律大石的感受异常复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都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耶律延禧的父亲是太子,本来是要继位的。可惜的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上了奸臣的当,在耶律延禧出生不久之时,父母就都被辽道宗治罪杀掉了。辽道宗后来知道自己错了,误杀太子,深感内疚。于是就特别疼爱这个无父无母的孙子,想以此弥补自己的过错,最终在临死前留下遗嘱,传位给孙子耶律延禧。

按理来说,皇位传给嫡孙也是很合情理的常事,当时辽朝举国上下都没有什么反对的意思。但问题是,那时的耶律延禧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了,可他却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也没有什么才能。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宠爱里,随心所欲,刚愎自用。等到登基后,更是只知道一年四季到处打猎,使得国事日渐废弛。

虽然还有一班老臣在极力维护天祚帝的权威,努力维持契丹一族对北地的统治。可这位天祚帝搞得实在太不像样,他整日游猎,饮酒作乐,荒诞糊涂,不理朝政,到处闯祸。朝堂之上渐渐的亦是奸臣罗列。时人评价云:“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辽天祚帝拒谏饰非,穷奢极欲,盘于游畋(打猎),信用谗谄,纪纲废弛,人情怨怒,故金人乘其敝而攻之”

等到女真人起兵造反,掀起北地大乱之后,契丹朝廷上下虽然忧心忡忡,但也觉得在这一生死存亡的刺激之下,耶律延禧总该振作起来了。可是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他竟然成了一个更加不堪的逃跑皇帝,仅仅是御驾亲征失败了一次,就再也没有了直面金人兵锋的胆量,一次又一次地丢下百官和大军临阵脱逃——从上京逃到中京,从中京逃到南京(燕京),又从南京逃到西京(大同),接下来甚至逃到漠北。就这样一逃再逃,最后竟然逃得生死不明:国还没亡呢,可满朝文武竟然找不到皇帝了!

如此懦弱无能的表现,让举国上下都掉了一地的下巴:这等懦夫到底是宋国秀才,还是契丹可汗?

记得在燕京当官的时候,耶律大石就曾经劝谏过这位天祚皇帝,希望他不要再逃避自己的责任,集结国内剩余的全部兵马与金人决一死战。即使兵败亡国,也不能辱没了契丹先人百战得天下的赫赫威名。谁知这位皇帝嘴上答应得很好,一转身就又偷偷地带着一群妃子和卫队不知跑到哪里狩猎去了。

天祚帝失踪后,原本还在坚持的辽国大臣们也就此绝望,跑的跑,降的降,剩下的都是些无能之辈,汇聚在燕京城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好像都在等待着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刻。

眼看着大辽二百多年的基业,就要这样极度窝囊地毁于一旦,耶律大石不得不站了出来,联合奚人首领萧干、汉人丞相李处温,代表辽国的各方残余势力,一起拥戴皇叔耶律淳称帝,在燕京建立临时政权来领导抗战。面对着宋军和金军的南北夹击,他们这些契丹遗臣们苦苦挣扎了两三年,最终还是兵败覆亡了。

然而,当耶律大石好不容易逃出女真人的战俘营,带着一票兵马突入草原,与耶律延禧会合的时候。这位天祚帝居然还要治他的谋逆篡位之罪!虽然通过一番交涉和威吓,为了避免内讧,耶律延禧总算是勉强赦免了耶律大石,但却又在条件完全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听劝谏,对势头正盛的金人发起全面反扑……最终一败涂地,赔上了契丹人在西北草原上的最后一点军事资本,也让自己成了俘虏。

至此,大辽帝国这艘历经二百年沧桑的大船,就此分崩离析、彻底沉没。

但曾经雄霸北方的契丹一族,尽管已是穷途末路,却还要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从那以后,又过了两三年时间。耶律大石领着契丹最后的孤军,困守可敦城,冷眼旁观这世间的纷争。

期间这天下的种种风云变幻,让他们这些苟延残喘的契丹人看得目不暇接:

曾经携手伐辽的宋金两国,眨眼间却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

金兵的马蹄仅用半年时间,就轻而易举地踏过黄河,打到了那座繁华富丽甲天下的汴梁城下。

宋军在河北与河东的战绩,居然比之前的辽国还要惨淡,一年时间就几乎葬送了全国兵马。

然后,当金军在去年秋天第二次南下的时候,一直到冬天来临,道路被大雪封锁为止,可敦城的契丹人都以为宋国这一回即使勉强守住了国都汴梁,至少也要丢掉大半个中原了……谁知却有个法力无边的仙人横空出世,不仅引来天火烧光了南征金军,甚至还犁庭扫穴,端掉了女真人的老家,金国的都城会宁!

——这种惊天大逆转的节奏,让耶律大石在骤然听闻此事的时候,差一点被惊掉了下巴。

作为一名敬鬼神而远之的儒生,以及一位经历过无数争斗的军政强人,耶律大石对于修仙崇佛、寄命于鬼神之事从来都不太感冒。但如今正飘在头顶上的那座色彩鲜艳的浮空城,眼前的这具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尸身,还有那些从会宁一路飞来的契丹同胞的描述,却又实在容不得他胡乱否认。

所以,他只能一边接受了这一震撼的事实,一边惋惜这样法力无边的真仙为何没能在辽国降生。

当然,对于已经穷途末路的契丹一族来说,这依然是一份绝处逢生的大好机缘。

——根据那位“护国真人”在言谈之中透露出来的大宋朝廷的意思,宋人的战略目标最多不过是夺取燕云十六州,控制住中原花花世界的北方屏障而已。至于燕山以北的酷寒之地,与其便宜了仇敌女真人,还不如让老邻居契丹人回来继续作伴……毕竟之前两国议和了上百年,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存在……

不过,前提是契丹人还有办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回故土,从女真人手中收复自己的起源之地。

此外,天祚皇帝的死亡,也给耶律大石的登基晋位扫清了障碍,至少不用再背上“篡逆”的污名了。

耶律大石摇了摇头,将各种纷至沓来的杂乱思绪赶出脑海,再次低下头来,沉默地注视着天祚皇帝的遗容……一时之间,各种往昔生活的记忆,还有悲凉、感伤、慨叹、怅惘等等的难以形容情绪混在一起,胡乱搅拌成一团浆糊,然后猛地涌上了耶律大石的心头,哽咽在他的喉间,不知该如何才能排遣出去。

——无论如何的昏庸懦弱,无论如何的众叛亲离,直到死去为止,眼前这人毕竟还是契丹一族的最高首领,半个天下数百个部族的统治者,以及他曾经全心全意侍奉的主君……

“……陛下啊陛下,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这样叫你了。虽然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苍天,愧对万民,简直不知道死后还有何脸面去见先祖,但我还是会以帝王之礼将你厚葬。只是眼下我契丹一族早已是人财两缺,这陪葬品恐怕就置办不起了,还请见谅。”

他屈指轻轻弹着冰棺,自言自语地低声说道,“……但是,请陛下放心。被你败坏的江山,将由我重新收拾;被你断绝的国祚,将由我重新恢复;被你丢弃的都城,将由我重新夺回……您就安心地去吧!”

低语到这里之后,耶律大石最后看了一眼冰棺,便一掀大氅转身离去,同时高声对门外的侍卫吩咐说:

“……传令!全城庆贺,大排筵席,用最热情的方式款待宋国来的尊贵客人!”

与此同时,王秋则站在日式浮空城的天守阁上,看着《穿越之书》显示的字迹,一脸的若有所思。

“……改变西辽建国之君“菊儿汗”耶律大石与契丹一族的命运,获得15oo奖励点。”

——距离凑齐五万奖励点的“结束游戏”总分,还差五千点……

第四十六章、厚脸皮的契丹人

第四十六章、厚脸皮的契丹人

日本,东京练马区月见台,野比家,野比大雄的房间

在确认了超时空讨债公司的打手已经离去之后,王秋才带着哆啦a梦回来,稍事休息。

“……哇啊啊!你们两个家伙好奸诈!去吃原汁原味的草原烤肉也不叫我一声!”

刚刚打完棒球回来的野比大雄,听王秋和哆啦a梦说起他们在草原上接受契丹人宴请的事情,顿时就翻了脸孔两眼含泪,抱住哆啦a梦好一阵摇晃,“……为什么有好事都想不到我?我们还是不是朋友啊?”

哆啦a梦被他摇晃得一阵无奈,而王秋则是叹了口气,随手摸出一个塑料饭盒,递给了野比大雄,“……就知道你要一哭二闹,所以特地给你带了几块面饼和烤羊排,诺,都在这里,趁热赶快吃了吧!”

“……啊,多谢多谢,果然还是王大哥够朋友。”野比大雄立时眉开眼笑,抓起一块羊排就往嘴里塞,只是才咀嚼了几下,就猛地变了脸色,“……呸呸呸!这是什么味道?半生不熟,还带着一股怪味……”

“……这就是烤羊肉的味道啊!绝对不掺假的草原风味!”王秋一边喝茶一边笑道,“……只不过没放盐,没涂酱汁,没撒胡椒和孜然,杀羊之前也没放血,烤的火候有点不太够,而且这羊看着也是病歪歪的……”

与此同时,野比大雄又伸手抓起了饭盒里的面饼,稍稍犹豫了一下,但出于好奇心,最终还是掰下一块丢进嘴里……随即便换上了一副认命和沮丧的神情,努力嚼着嘴里的干饼渣子,尽力从口腔里分泌出更多唾液,将这咯嘴的东西吞咽下去,然后抢过哆啦a梦的茶杯一饮而尽,这才勉强缓过气来。

“……蒙古人就拿这么难吃的东西招待你们?”喝完茶后,野比大雄苦着脸说,“……真是太小气了。”

“……没办法,草原贫瘠,他们平时连这样的东西都吃不上呢。而且他们是契丹人,不是蒙古人。”

王秋纠正说,“……那个时代的蒙古人,还只是草原上的一支普通势力,与契丹人、突厥人和回鹘人这些草原的旧日支配者彼此对峙,尚未成为统治整个草原的霸主——成吉思汗的时代还要等到百年之后……”

“……噢噢噢!能不能别说了,我最烦听人讲历史课啦!”对于这些历史知识,野比大雄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厌学儿童的烦躁,“……日本历史都已经学不过来了,更别提这么冷门的蒙古历史……”

“……可我们已经踏进了那段历史之中,并且把它搅得天翻地覆。”王秋耸了耸肩膀答道。

※※※※※※※※※※※※※※※※※※※

虽然为了款待宋国来的“仙人”一行,耶律大石他们这些契丹人已经竭尽所能,但他们毕竟是困守在贫瘠的漠北草原上,又是连年战乱、商路不畅、百货稀缺,即使想要大排宴席,也着实拿不出什么好东西。

——如果是在春夏季节,他们还可以纵马出猎,打些野味回来给中原的客人们尝尝鲜。可眼下乃是寒冬,草原上早已是飞禽南迁、走兽冬眠,连兔子都缩进了窝里。

耶律大石派出侍卫在郊外转了半天,一只鸟都没射到,只打来一头狼,而且那狼肉粗得几乎没法下口,还有一股酸味。至于城外的土拉河……契丹人不是女真人,没有那种凿冰捕鱼的技术。

所以弄到最后,也不过是烤了几头新鲜宰杀的牛羊,准备了各种草原特色的奶制品,又拿出珍藏的谷物和豆子,做了一些简单的面食,再凑了些干菜和蘑菇干,跟羊羔肉一起煮成一大锅汤,权且以此来待客。

问题是,眼下正是草原上青黄不接的季节,所有的牛羊都掉膘掉得厉害,那肉自然也老得磕牙。而且眼下的可敦城里既缺乏盐巴,又缺乏香料,连燃料都得省着用……结果用牛羊粪烧火做出来的手扒肉、烤肉串、滚羊肉、小羊排、羊肉汤等等,每一样都是异味十足,估计也只有游牧民才能吃得下去。

这场篝火宴会上作为主食的饼子,是用大麦和燕麦磨成的带着麸皮的粗面,然后在烤热的石头上摊成的没油少盐的干饼,口感简直像是过期狗粮,咬起来直掉渣,还特别容易让人感到口渴。

至于那些奶粥、奶茶、奶皮、奶糕、炒奶糊、酪酒之类的奶制品,也跟现代世界那些经过高温紫外线消毒和真空包装的同名产品完全不同,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腐臭味。而那些所谓的马奶酒,真正喝上去的感觉,用后世的标准来说,更像是特浓的乳酸菌饮料。至于什么武侠小说里常见的烧刀子烈酒,在这个时代的草原上还并不存在——即使是在中原,最原始的蒸馏酒也才刚刚出现,尚未能够传播到草原上来。

如此不合口味的膳食,就连岳飞和韩世忠这几个宋朝武将,都吃得有些皱眉。至于王秋这个穿越者,更是只勉强用了一点儿作为开胃点心的酪麦——就是用发酸的奶油,把青麦炒到焦黄——就再也找不到能够下口的东西。尤其是那些脏兮兮的杯盘,简直是让人一看就倒胃口:大家都知道的,草原上缺乏水源,所以游牧民族一向都不讲究卫生,在某些部落,漂洗衣服甚至是犯罪行为……

但是,宴席上作陪的契丹、突厥与蒙古各部男女,却是一个个大快朵颐,吃得酣畅淋漓。一群人坐在脏兮兮的毡毯上,直接用皮囊喝酒,喝的醉醺醺,把啃得狼藉的骨头到处乱丢。而且,他们看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马背上的勇士”的矫健强壮,反倒是一个个面黄肌瘦、容貌潦倒,似乎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