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5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提供的救济物资则数量有限,所以不可能挪用原来应该拨付给本国人民和盟友的生活物资,来救济还在抵抗红军的敌国人民——谁让丘吉尔首相在那时候坚持不肯无条件投降呢?

虽然这些话一听就是托词,但我还是试着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苏联人给丘吉尔首相发了一封通电,劝说他为了几千万英国人的生命,尽快停止已经完全无用的抵抗,不要让大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走向毁灭。结果……您应该猜得出来,一直到战争结束,丘吉尔首相也没有就这封电报作出过回复……”

“……哦!可恶的丘吉尔!虚伪的莫洛托夫!”伊丽莎白女王激动地叫了起来,“……居然不承认英国已经退出战争?我不是公开以联合王国君主的身份,向斯大林交出权杖和冠冕了吗?他们还想要怎么样?”

“……这个……恕我直言,在最近这场世界大战的自由阵营看来,或者说,按照美国政府在战争时期的宣传立场,恐怕屈膝投降的您已经放弃了王冠,等于是退位了。而您的妹妹玛格丽特才是真正的女王。”

汤因比苦笑着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在斯大林的眼中,主动向苏联投降却又被本国政府废黜的陛下您,大概就相当于九年之前独自驾机飞来英国求和,却被作为战俘扣押的纳粹德国副元首赫斯……既然对立一方的阵营不承认英国已经投降,而您在投降的时候实际上也无法继续对英国实施有效统治,苏联人不承认英国已经退出战争,也是理所当然的——您当时又没有办法号令不列颠的全体军民放下武器……”

“……也就是说……您同样认为,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只是根本没有能力去执行,对吗?”

伊丽莎白女王有些闷闷不乐地说,“……汤因比先生,虽然现在再这么询问肯定已经太迟了,但我还是想要知道,如果当时我的主动投降,甚至倒戈一击,真的能够让不列颠退出战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那么,联合王国的前途和命运,是否会变得稍微好一点儿?”

“……这么说吧,陛下,如果说,您放弃王冠投降之时的大英帝国,就仿佛是一艘已经被海水漫上了甲板的衰朽破船,船舷已经开裂、龙骨已经折断、桅杆已经倒塌、水手已经开始逃离……但是只要及时摆脱大海的纠缠,找一块沙洲冲滩搁浅,那么至少还可以用剩下的船壳木料拼凑出一艘新的小船,并重新出海。”

汤因比摊了摊手回答道,“……由于错过了这个最后的机会,现在的大英帝国……就相当于是整艘船都已经沉入了海底,并且被撞得粉身碎骨,连捞都捞不起来,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则只不过是抱着几块残破的木板在海面上漂流……接下来还能够漂出多远,会不会被鲨鱼咬死,都只有祈求上帝保佑了……”

伊丽莎白女王闻言,不由得沉默了许久,最后也是只能发出一声轻叹:“……愿上帝保佑不列颠……”

※※※※※※※※※※※※※※※※※※※※※※※※※※※※※※※※※※※※※※

当天傍晚,这支流放者队伍只走出了大约二十公里路程,在一个名叫普尔伯勒的小村庄扎营宿夜。

黄昏的暮光之下,这座寂静的村庄里一片黑影憧憧,没有一丝灯火和人烟,只有一座座坍塌的焦黑废墟,以及弥漫在空气中的腐臭气味,让众人不由得眉头紧皱。凑近一看,只见村里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死尸,在村口就有一具残缺的尸体躺卧水沟之中,全身衣服都给扒得干干净净,正被一群野狗撕咬,连肚肠都被抽出来了……似乎是当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在这个地方曾经发生了一场流民团体之间的血腥冲突。

虽然刺鼻的尸臭令人厌恶,然而若是宿营在荒野和森林里恐怕会更加危险。无奈之下,众人只好把这些尸体丢进一间木屋里,浇上汽油一把火烧掉。然后也不敢再住进残存的房屋里,而是在村子的小广场上点了几堆篝火,用于烹饪和取暖,晚餐过后,所有人或是睡在汽车上,或是围着火堆裹着毯子就地露宿。

伊丽莎白女王在这一夜睡得很不好,几次被噩梦惊醒,睁眼就看见黑魆魆的树木在地面投下影子,被夜风一吹便成张牙舞爪的魔鬼,然后和黑夜一起化作恐怖向她扑来……让她恍惚之中有种错觉,仿佛自己不是在祖国的土地上旅行,而是在某个远离文明的蛮荒异域进行探险,随时都可能会有怪兽或土著人来袭……

于是,在第二天,伊丽莎白女王的脸上不出意外地挂上了两个黑眼圈。

接下来,这支身份高贵的流亡者队伍,又在几乎不见人烟的英格兰南部土地上跋涉了两天,见识了无数被焚烧、被废弃和被遗忘的村庄市镇,最后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伯克郡温莎镇的温莎城堡。

※※※※※※※※※※※※※※※※※※※※※※※※※※※※※※※※※※※※※※

ps:再次受到警告,要求作者莫谈国事,为了让这本书不至于太监掉,以后卷尾只好不再吐槽了。

第811章风中的女王(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风中的女王

时隔三年之后,温莎城堡依旧巍然屹立,乍一看似乎跟过去没有太多差别。但仔细打量的话,就会发现一些房子的外墙悄然被攀上了荨麻和藤蔓,另一些建筑物明显带上了被烈火焚烧的焦黑痕迹,还有一些建筑物则坍塌了,锈蚀的铁门和金属灯柱倒在草丛之中,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干的。那些曾经被精心修剪的草坪和园林,变成了疯长的野性丛林,华丽的喷泉则成了发臭的水潭,精美的雕像也被砸得残缺不全。

还有,城堡旁边原本熙熙攘攘的温莎镇,此刻也已经是空无一人,而且至少半个镇子都成了废墟,相当一部分房屋被大火焚烧过,剩下的房屋也是破烂不堪,玻璃窗几乎没有一扇是完整的。镇内的道路被汽车、杂物和各种垃圾堵塞,有些地方似乎被筑起了街垒。但却找不出一个活人来说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相对而言,已经有汤因比先生带着一百多个人住进去的温莎堡,倒还算是勉强显得稍稍有些人气。

对于伊丽莎白女王来说,眼前所见的一切,都仿佛证明英格兰已经回到了文明崩塌的黑暗时代……

总之,看着现在已经把流放者押送到了目的地,陪伴两位女王从海边过来的那一队苏联士兵,就在温莎镇郊外掉头撤走了。在临行之前,苏联人发放给了流放者们一些步枪、手枪之类的防身用轻武器,又给温莎堡留下了足够所有流放者食用一年的面粉、小麦和罐头,外加一些服被、肥皂、农具和农作物种子,以及两部无线电台,用于联络通讯。同时,他们还最后向两位女王和丘吉尔首相宣布了流放期间的纪律:全体流放者在温莎堡的生活和行动一律自由,苏联方面不加任何干涉。但是作为首要流放犯,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两位前女王,还有丘吉尔前首相,这三个人需要每年三次,每隔四个月到六十公里之外的怀特岛苏联边防军哨所点卯签字,同时可以领取一份救济食品……当然,这份食品肯定是远远不够温莎堡那么多人吃的,剩下的口粮需要温莎堡的流放者自己想办法解决,就像当年被沙皇俄国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犯人们一样。

在苏联人离开之后,伊丽莎白女王就拉着妹妹玛格丽特的手,走进了物是人非的温莎堡。

如今的温莎堡内,已经有汤因比先生带着一百多个人整理了一个多月,勉强已经收拾出了一点儿样子。至少看着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存基地了。虽然由于时令的关系——如今已是深秋,很快就要降雪,不适合耕种任何作物,他们还没来得及开垦出耕地和菜圃,但也已经在温莎堡的庭院里清理出了几块平地。马厩里养了十几匹不知从哪儿搞来的马,还有一些驴子、山羊和两头耕牛。此外还搜集了大量的枯枝和木料,整齐地堆积在城堡的门外,等着劈碎成柴火,乍一看上去,仿佛是中世纪欧洲的小乡村一般。

然而,这些可怜的生活气息,依然无法掩盖整座温莎堡的荒凉、破败和残缺。那些坍塌的塔楼、折断的尖顶,被破坏的墙壁,无不说明着这座城堡的废墟本质。尤其是在走进了温莎堡的内部之后,通过城堡的宏伟外观来显示出的那份体面,也已经荡然无存——在伊丽莎白女王离开之后的三年时光里,前后有不知多少股穷困潦倒的流民和匪徒,造访过这座气派的皇家御苑,搜刮走了一切他们认为用得着的东西:地窖里储藏的名酒和食物自然是首先被瓜分一空,金属器皿和瓷器也被陆续拿走。那些名贵木料打造的家具被劈碎了当柴烧,纸质的油画则正好点着了引火。各种窗帘、旗帜、地毯和挂毯都被扯走做衣服或者在睡觉时御寒,甚至连橡木和柚木的地板都被撬开挖走了不少,还有人为了能够在冬天烤火,把木质的楼梯都给拆了……

结果,当伊丽莎白带着妹妹玛格丽特回到温莎堡的时候,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空荡荡的,什么都被搜刮走了——走廊里的战斧、西洋剑和盔甲,玩偶屋里的模型统统不翼而飞,大前厅的屋顶和墙壁缺了一大块,风和雨直灌进来,屋内已经长出了青苔、蘑菇和杂草。王后会议厅的中央被不知什么东西炸出一个大坑,地板、墙壁乃至于天花板上都是龟裂的细缝。皇室成员专用的私人礼拜堂更是被整个儿烧毁,只剩下了一片焦黑的砖石和地基。哪怕是那些表面上还算完好的建筑,真正走进去看看,普遍也是一地狼藉。那些光秃秃的墙壁上,满是各种污渍和下流的涂鸦,很多地方甚至连整个窗户都不翼而飞,或者被砸得破破烂烂,冷风直接从墙上的一个个大洞往室内钻,让阴冷的屋子里连一点儿热气都存不住……就这样,都还算是已经被打扫过的地方。而那些还没来得及被打扫的地方,则是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具体有多厚?脚踩上去就是一个坑!

就算是为两位女王安排的卧室,也只有两张墨绿色的行军床,和几个用木板箱拼凑起来,兼作凳子和桌子的简陋橱柜。卧室窗户的玻璃,在残破不堪的温莎堡里面,虽然已经算是比较完好的了,但同样还是缺损了几块,只能用旧报纸勉强糊上。墙上和天花板上依稀还可见到几处弹孔和血渍,以及被烟熏火烤的难看痕迹……伊丽莎白女王觉得,似乎还是不要细究这些玩意儿是怎么来的比较好。

一想到自己以后要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破地方生活,甚至有可能是生活一辈子,玛格丽特女王就忍不住有些脸色发白。而伊丽莎白的心情自然是同样不太好,但还是强打起精神安慰她的妹妹……

※※※※※※※※※※※※※※※※※※※※※※※※※※※※※※※※※※※※※※

到处草草转完一圈之后,两位女王来到了温莎堡的一处阳台上,从高处俯瞰着庭院中忙碌着搬运行李和安顿家当的人们——即使算上跟着她们前来的第二批流放者,如今的温莎堡也不过是住进了三百多人,对于这座建筑总面积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城堡而言,依然显得绰绰有余,跟过去相比,更显得空旷寂寥。

对此,伊丽莎白女王不由得有些伤感。然而,再接下来,当她抬起头来,望向远方的时候,却被眼前的壮丽景色给怔住了——不知不觉之间,此时已经到了黄昏时分。逐渐西沉的夕阳,宛如一团燃烧着的橙红色火焰,在晚霞的掩映下是如此的耀眼夺目。而暂时还分辨不出任何星辰的漆黑夜幕,则是从另一个方向逐渐席卷而来,却也无法战胜夕阳的光辉,因此只能从后方缓缓逼近,耐心静待着绚丽夕阳的最终沉沦。

沐浴在这样对比强烈分明的光与暗之中,无论是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影影绰绰的温莎镇废墟,还有更远处的山林和原野,都在暮色之下显得愈加光怪陆离。虽然温莎堡本身的窗户和瓦片,还在努力反射出夕阳绽放的光辉,企图以此来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可是在跟绚丽夺目的嫣红夕阳相较之下,却依旧显得渺小无比。至于温莎堡庭院内活动的人类和牛马,更是在视野内只剩下了色彩灰暗的一缕缕模糊阴影。

这样一幅温莎堡的落日景色,确实堪称绝美,无须加以任何言语的修饰,也能美丽得让人窒息。

望着眼前的壮丽绝景,看着四周似是而非的故土家园,伊丽莎白女王一时间不由得沉醉其中,并且被勾起了许多原本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悠远回忆……不管怎么样,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和波折之后,她终究还是活了下来,并且终于又重新站在了这里,这片被她的家族世代传承的土地上。

虽然大英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曾经戴在她头上的王冠也已经跌落在地,但那又如何呢?这一切又不是她这个弱女子犯下的错误,面对残酷命运的安排,她只能学着去接受,并且尽量乐观地生活下去。就如同她最喜欢读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里描述的那样,“……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拿我们怎么样,可是如果我们自己老是只想着恢复失去的东西,老是只想着过去,那么就会毁了我们自己。”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死了的已经死了,活着的还要继续活着。”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是属于昨天的,所有经历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沐浴着壮丽的夕阳余晖,迎着黄昏时分拂过原野的暖风,望着暮光之下的英格兰大地,她喃喃地念着《飘》之中的名言名句,不由得感到胸口似乎变得旷达了许多,心中仿佛也再一次有了力量与自信。

正当她慢慢酝酿着心情,想要对着眼前的暮色美景引吭高歌一曲的时候,却被几声汽车喇叭的鸣响给打断了思绪……略带不悦地低头望去,伊丽莎白女王顿时困惑地看到,胖墩墩的丘吉尔前首相和他的贴身男仆,还有两个保镖,正乘坐着一辆吉普车,碾过已经变得枯黄的深秋荒草,颠簸着朝远方行驶而去。

诶?这是怎么回事?丘吉尔这个胖子……这究竟是想要去干什么?

于是,起了好奇心的伊丽莎白女王四处张望了一番,就从阳台上喊住了正在指挥众人修补大门和墙壁的汤因比先生,向他询问起丘吉尔的行踪,然后就从汤因比先生的口中,得到了这样一个答复:

“……陛下!丘吉尔首相不顾旅途劳顿,坚持要立刻回家去看看,我们怎么劝也劝不住啊!”

“……回家?!他这是要去……布伦海姆宫?!!”伊丽莎白女王皱着眉头嘀咕道。

第812章中风的首相

第一百六十九章、中风的首相

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的是,在二战时代的诸位列强领袖之中,温斯顿。丘吉尔是出身最为显赫的。

丘吉尔的祖上是大名鼎鼎的马尔巴罗公爵,曾经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中屡次取得战役胜利,为打败不可一世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粉碎波旁王朝称霸欧陆的野心,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当时英国的安妮女王为了表彰和嘉奖马尔巴罗公爵,特地赏赐给了他一座皇家行宫——位于牛津附近的布伦海姆宫。

在英国的历史上,并非皇室出身却能够住在宫殿里的,丘吉尔的家族是空前绝后的独一份。

所以,论血统之高贵、门第之显赫,丘吉尔的家族在近代英国贵族之中都是最顶级的,足以傲视同时代的流浪画家希特勒、小报记者墨索里尼和鞋匠家出身的斯大林,哪怕是同样出身于美国政治世家的罗斯福,若是论家世底蕴,跟丘吉尔也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放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也是东晋王谢两家的水平。

温斯顿。丘吉尔小时候就是在布伦海姆宫生活和成长的,并且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当身败名裂、疲惫不堪的丘吉尔,重新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之后,心中最急切的渴望就是回家去看看。

虽然这个废墟般的国度里,应该已经没有了他的亲人,但至少还有一个能够被他曾经称为“家”的地方。

遗憾的是,尽管怀着这样急切的渴望,远行归来的游子温斯顿。丘吉尔,终究还是没能踏进家门……在布伦海姆宫的门外,丘吉尔一行人居然遭到了十几杆步枪的集火狙击!所幸人和汽车都没受什么重伤。

而更让丘吉尔感到震撼和愤怒的是,曾经奢华典雅、雍容大气的布伦海姆宫,不仅已经变得远比温莎堡还要更加破破烂烂,还被改造成了一座丑陋、狰狞但却坚固的堡垒:行宫的外围被挖了一圈又宽又深的壕沟,沟底还戳了许多削尖的木桩。行宫本身的一部分建筑物被推倒,利用它们的砖石和泥土、杂物,构成了一道类似于街垒的防御墙。主楼的屋顶还被吊上去了一门小口径反坦克炮,俨然成了一座简易炮台……

——很显然,在英国沦为混乱之地的这段时间里,曾经属于丘吉尔家族的布伦海姆宫,已经被一股不知来历的武装流民,或者说匪帮所占据了。而且,对方的敌意很高,显然不是什么可以和平交流的存在。

于是,胳膊被子弹擦伤的丘吉尔,只好悻悻然地掉头返回——亏得吉普车没有被打坏或者漏油,而且那个盘踞在布伦海姆宫的武装团伙,也没有出来追击丘吉尔一行人……更糟糕的是,在返回温莎堡的途中,丘吉尔又不幸淋了一场大雨,结果一行人刚刚回到温莎堡,这位有家难回的胖老头就病倒了……

——长期抽烟酗酒的不良生活习惯,战败亡国的巨大精神打击,颠沛流离满世界逃亡对健康的损害,有家归不得的郁闷,还有就是年岁不饶人……最后以负伤和淋雨为导火索,身体里的所有问题都爆发了出来!

结果,丘吉尔这一病就倒下了,虽然并没有患上什么绝症,仅仅是普通的感冒,但因为身体太差,愣是在床上躺了足足三个月……幸好在温莎堡得到了御医的诊治,还有苏联人留下的一些药品,再加上亲信仆人的精心照料,这个胖老头总算没有一命呜呼。但等到他能够下地走动的时候,也已经是第二年的二月了。

※※※※※※※※※※※※※※※※※※※※※※※※※※※※※※※※※※※※※※

虽然这场大病差点儿要了丘吉尔的老命,但利用躺在病床上的这三个月时间,他也想清楚了许多事情。

或者说,是丘吉尔自认为想通了很多事情。

首先,丘吉尔不得不承认,在经历过这场浩劫之后,不列颠肯定是无法再恢复到过去的模样了,旧日统治阶级的权威,早已被践踏进了泥里。爵位和门第再也不会被任何人当做一回事。像他这样的名门贵胄,肯定会跌落凡尘,但这也是身为统治阶层的他们咎由自取,既然打输了战争,就该接受最严酷的惩罚……

所以,哪怕被抢走了祖传的庄园和产业,在这种背景之下,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凡是在这场浩劫中活下来的英国人,都是最强壮,最坚韧,最宝贵的幸存者,他们将肩负起复兴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重任……如果他们不表现得彪悍和暴力一些,又如何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活下去?

与英格兰的未来希望相比,区区一座布伦海姆宫的归属,根本就不算什么。而对于他这个打输了世界大战的罪人来说,也是应得的惩罚……如此一想,丘吉尔也就渐渐地心平气和了,而身体也开始有所康复。

然而,又过了一段时间,当大病初愈的丘吉尔披着大衣,拄着一根拐杖在温莎堡的庭院里溜达的时候,却偶然注意到,不远处原本空空荡荡的温莎镇,不知何时居然有了些人气,还有炊烟在袅袅升起。

这个……莫非是联合王国散落各处的忠心臣民,听说女王归来,所以前来温莎侍奉王室和寻求庇护了?

感到好奇和兴奋的丘吉尔,便带着他的贴身男仆,兴冲冲地来到镇上一探究竟。结果,他却发现,温莎镇上目前的情况,跟他作出的猜测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原本被彻底废弃的温莎镇,确实是又一次兴旺了起来。一些基本完好的房屋已经有人入住,另一些破损的房屋也被粗糙地修补起来。还有人利用残存的墙根和地基搭建起了窝棚,虽然显得简陋而凌乱,但至少是让这里不再死寂,多少有了些生气。

然而,这些温莎镇的新住户,明显并非是大不列颠岛的传统居民——新近出现在温莎镇的新住户之中,有一小半是黑人,一大半是白人,但即使是那些白人,也都跟传统英国人的容貌体征相差很大,说着一些丘吉尔根本听不懂的语言,而且内部还分成几个小团体,彼此之间泾渭分明,互相隐约有些警惕和敌视。倒是那些黑人,有不少会说英语,可惜口音很古怪,丘吉尔一时间也听不出他们的来历。而看着这些黑人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模样,再看看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已经吃亏过一回的丘吉尔,也不敢随便凑上去打听。

※※※※※※※※※※※※※※※※※※※※※※※※※※※※※※※※※※※※※※

正当他一头雾水、满肚子困惑的时候,却突然看到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这家伙正站在镇子的路口,跟一名脸色傲慢的苏联军官比比划划地交涉着什么。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