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苹果)-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夫人略带失望的道:“这便要回去么?”

苏锦指着晏碧云和柔娘道:“晏小姐和柔娘的身子弱,不能在外边久待,您若不回去,她们定然不会回去的,您都当为了她们着想吧,下回咱们再出来玩便是。”

王夫人自然是知道晏碧云怀孕之事,拿晏碧云的身子说事自然是一试就灵,于是起身道:“那是,我儿也懂的疼人了,不错。”

晏碧云微感诧异,看了苏锦一眼,苏锦使了个眼色,她便不再言语了。

众人坐着马车在伴当的簇拥下回到晏府,跟晏殊恰好同时到达,晏殊看见苏锦便急忙上前询问,苏锦小声的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晏殊半晌无语,看着苏锦道:“你这是招了什么祸事了?是不是有事瞒着我?”

苏锦忙道:“我也纳闷呢,也许是粮务之事的官员或者土匪余孽作怪报复也未可知。”

晏殊沉吟道:“也有可能,皇上听说这件事对你很是关心,已经派禁军全城搜捕可疑之人,明日早朝要招开封府提刑司的人去问话,点名要你去上朝。”

苏锦点头称是,晏殊又道:“你那宅子越发的不安全了,你莫如搬入我府中安顿几日,待搜出刺客同党再说;而且两日后便是省试,你要静下心来温书的,成败在此一举了,只要高中省试,皇上私下里可是跟老夫说了,要派你个四品知府的官儿,这可是破天荒未有之事,出去历练几年,我再将你往中枢举荐,日后便顺风顺水了。”

苏锦认为刺客再次动手的几率不大,但晏殊再三坚持,不让苏锦冒险,苏锦也不想忤逆晏殊的好意,便答应下来。

当下派人去得胜桥宅中收拾些衣物过来,只留了仆役护院再宅中看守,和小穗儿王朝等人一起搬入了晏府。

第六七二章 灭口

正当省试大考之时,又逢端午节庆,这时候京城中连出纰漏,让赵祯恼怒不已。

禁军大肆出动,搜捕了一夜,抓获大小可疑人等数百,经过连夜审讯却只是些偷鸡摸狗辈,逃走的马车夫却毫无踪迹。

根据死去那名刺客身上所携带的宝剑,开封府提刑司中有人推断:刺客所携的乃是软剑,可大致推断此剑出自福建龙泉,但龙泉软剑散落四方,朝廷虽禁止私人铸造兵器,但历年来流传下来散落民间的宝剑也不少,实难断定便是刺客从龙泉购得。

而根据江湖上的会武技的门派推断,善使软剑者也多如牛毛,更不可能一一去查证。

于是案件居然进入了死胡同。

赵祯在早朝上震怒不已,连声责骂开封府掌握京城治安不力,将开封府权知文彦博大大的斥责了一番,同时责令一定要将那名在逃的刺客同案犯抓住,礼部省试即将举行,决不能让天下学子们以为京畿治安糜烂如此。

全国两千多解试高中的举子便有两千多张刁钻的嘴巴,两千多杆刁钻的笔头,赵祯最怕的便是这些家伙们回去之后乱说一气乱写一气,而且基于京城治安的考虑,这件案子也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群臣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猜想是否这批歹人跟夏竦别院玉璋楼的灭门大案是同一伙人所为,有的猜测是否是苏锦在外得罪了什么人,仇家混入京城来寻仇报复来了,更有人异想天开,猜测是不是西贼攻我大宋西北失利,故而派人来我大宋捣乱,专门潜入京城杀我大宋本科举子,断我大宋后继栋梁之才,以图长远之计。

苏锦听得哭笑不得,这帮人真的想办法不成,胡扯瞎想却一个比一个厉害。

夏竦的猜测倒是很有道理,他估计是苏锦在办粮务之事手段雷霆,但同时亦有漏网之鱼,应该是来寻衅报复来了。

吵吵嚷嚷的一上午,也没个结果,最终苏锦上前奏道:“皇上不必为此事着急,京城这么大,刺客随便往哪里一猫,就够开封府忙上十天半个月的;离省试还有两日,若继续全城搜捕,既扰民也会让举子们煌煌不已;臣倒是有个主意,刺客要刺杀微臣,臣便充当诱饵在四下行走,引得刺客现身,或可使之落入陷阱,也许能建奇功。”

赵祯还没开口,晏殊便第一个反对道:“此举绝不可行,岂能以身犯险;老臣以为须得扩大搜索范围,居民宅院客栈里弄虽然搜过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搜查,刺客也不是傻子,怎会随便躲藏在某处,老臣说句不该说的话,或许刺客此时正在某位大人家中的后院猫着呢。”

晏殊这话吓得众人不轻,此话等同于说在座众人中有人便是罪魁祸首,连苏锦也吓了一大跳,难道晏殊察觉了自己和夏竦暗地里的较量不成?

不过晏殊接下来的解释让众臣松了口气:“老臣的意思不是说有人包庇刺客,以老臣自身为例,我甜水井胡同的宅子不算小,光是花园大小便有三个,若是刺客深夜潜入我宅中,躲在某处花草丛中蛰伏,一时半会儿倒也无法察觉;而官兵搜查是断然不敢去我府上搜索的,便是在外边翻得底朝天,也是白费功夫。”

众人纷纷称是,苏锦偷偷注意夏竦的表情,夏竦的表情有些僵硬,看上去似乎是无动于衷,但眼神中的一丝慌张暴露了他的内心。

苏锦知道,若是提议这么搜,夏竦宅子里的那帮人搞不好便要露马脚了,别的不敢说,那刺客马车夫已经被百姓描绘出了相貌,搜查队人手一份画像,那是怎么也搪塞不过去的。

苏锦本以为夏竦会竭力反对晏殊的说法,没想到他第一个出言附和道:“晏三司所言极是,臣提议,各位大人以身作则,准许官兵入宅搜索,只要不惊扰内宅家眷便可,臣的府邸愿意第一个为官差敞开大门。”

苏锦暗叫高明,这一招先行撇清,显得光明磊落,想来夏竦定然早有准备,既然他这么说,那定然是搜查不到了,也许他早就想办法将刺客送出城了。

夏竦一表态,众官纷纷跟进,都说愿意为官差大开方便之门。

赵祯缓缓点头道:“诸位爱卿高风亮节,朕很欣慰,不过还未到惊扰诸位宅邸的时候;苏锦说的对,省试期间不宜制造紧张气氛,这两日先多派巡逻禁卫在各处街巷巡逻,城门口也加紧盘查,教刺客无可遁去,带省试一过,便全力搜捕,不放过一处;诸位爱卿可先行在自家宅院搜查一番,最好逼得刺客现身街市一举捉拿,也免得去各位宅中惊扰。”

众人齐声称是,打定主意回去一定要地毯式的将自家宅子里搜一遍,若是真被搜出刺客藏匿在自家,即便是无辜的,也可能他人攻讦,到那时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午后,苏锦一觉醒来,王朝快步从前院赶来,告诉了苏锦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那刺客抓到了!

苏锦惊讶不已,忙问详细情况。

王朝道:“我去新宅子督促建设进度,街上到处都在议论,一打听才知道,那刺客居然在角门里的一处树林中上吊自杀了,估计是被官兵迫的无处可去,所以选择了自杀了事。”

苏锦讶异道:“自杀?”

王朝道:“是啊,听说开封府仵作已经验明了尸首,说必是自杀无疑。”

苏锦缓缓踱步,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赞道:“夏竦这老狐狸真有一套,这下京城中的大搜捕便不会在继续下去了,他宅中藏匿的那些请来的人手也没有暴露之虞,好一个弃卒保车,这一招够狠,够毒,够高明!”

王朝细想之下,幡然醒悟:“定是老贼杀了那刺客,伪装成自杀摸样。好狠毒的老贼。”

苏锦笑道:“这叫平息事态,早朝上他见皇上一副不肯罢休的摸样,若是留此人在府中隐忧颇大,就算是藏匿起来,也难保有一天会出面暴露被官府捉拿,还不如用绳子勒死一了百了,这样此案两名凶手全部死亡,内情也无从查实,算是破了案子,但也算是无头公案了。”

王朝怒骂道:“那咱们岂非还是要更加的小心,他的后续手段定然比这一次更为周详,公子爷看来今后要少露面了。”

苏锦笑道:“我若被他吓得跟缩头乌龟一般,那我还混个屁么?我在早朝上故意说已经设下陷阱,便是说给老贼听的,就算他想动手,也要谨慎再三,玩心理我可不怵他;你别管了,这几日全力督促将新宅子完工,夏竦的刺客倒是不怕,就怕外面说我苏锦缩在晏三司家当缩头乌龟,爷要的是面子。”

……

刺客尽数落网,京城中也渐趋平静,夏竦虽然不至于被苏锦的话所吓倒,但是跟苏锦打交道他不得不多张一个心眼,这小子说话真真假假,万一真的张着网等着刺客上门,自己岂不是个大傻蛋么?

再说端午节行刺,计划的这么周详,都被苏锦逃脱,相反还搭上了两名好手,夏竦决定忍耐忍耐再忍耐,下一次出手必须一击必中,绝不容苏锦有逃脱的机会。

家中请来的十几名好手是他花重金在江湖上雇佣的一帮亡命之徒,领头的本是武夷山一个门派的弃徒,名叫燕三;此人倒是个练武的奇才,只是心术不正,弑师不说,还霸占了师娘和师父的女儿,将一个好好的门派硬生生变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窝。

这家伙行事过于毒辣,仗着有功夫在身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竟然数次进州府作案,终于惹怒了福建路诸州,联合派兵进行围剿,将他的老窝给抄了;燕三带着十几个人逃了出来,在江湖上做些打劫采花的勾当,由于武艺高强,呼啸来去的流动作案,官府拿他们倒也没什么办法。

这伙人无意间结识了夏竦府中的一名护院,这名护院在玉璋楼之后便向夏竦举荐了燕三,夏竦饥不择食,手头正缺高手,于是便重金将其招募入府中;此番刺杀苏锦便是燕三出的主意,两名出手之人是他的两名师弟,却没料到铩羽而归,在朝廷大肆搜捕的压力之下,夏竦以重金和安危相胁迫,逼的燕三亲手将自己的师弟给宰了。

经过此事,燕三也知道苏锦不是个软茬子,听从夏竦的劝告蛰伏起来,待机而动,夏竦也不吝啬金银,每日好吃好喝的待着,暂时相安无事,待风声过后在出来活动。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伙人岂是安分守己之辈,夏府中自从来了这帮人之后,便变得乌烟瘴气,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终于出事了。

此为后话,暂时不提。

第六七三章 省试(上)

五月初八,礼部省试大考终于开始了,大宋各地两千余名解试中举的举子齐聚京城,争夺大宋今岁科考的二百名进士名额,经过四十取一的解试的淘洗,这回又要经历十取其一的最终遴选,可见科举之途难,难于上青天。

苏锦便在这两千举子之列,有了解试的经验,苏锦的心情比上次坦然了许多也老练了许多;他甚至已经对省试的策论题目是否按照自己总结的规律出题不太关心了,因为他已经摸到了这个年代科考的一些脉络,加上肚子里比这个年代多出一千年的知识做后盾,底气相对于解试而言足了太多。

清早起来,洗漱用餐已毕,临出门时,王夫人拉着苏锦来到香案前进香,香案上摆着苏家列祖列宗的牌位,供奉着果品牺牲等物,晏碧云柔娘浣娘等都侍立在侧。

“儿啊,今日是你大考之日,娘亲原本没有盼望有这么一天,苏家自你曾祖开始,便从一个小小的作坊开始一直到如今的商贾之家,这当中你曾祖、祖父还有你父亲均付出了莫大的心血;你祖父在世时,曾说过‘苏记虽商贾之家,但家中子孙亦要熟读诗书明白事理,即便是不入仕不当官,也要知书达礼不做庸人。’”王夫人慈爱的看着苏锦缓缓的道。

“你父也曾跟为娘说过,其实你祖父骨子里是希望苏家出个读书当官之人,因为身为商贾,虽衣食无忧,在以前却颇受人非议,总说商贾逐利,于光耀门庭毫无益处;不瞒你说,你父自小也曾读书数载,但是实在是因为不是读书之才,反倒是在经商上有些天分,这才不得已接手家业。可是即便如此,你父亲依旧尽量多读书多习字,遵循祖辈的期望,尽量做个知书达理之人。”

苏锦拉着王夫人的手道:“儿知道,这恐怕就是为什么,儿子大小便喜欢读书的原因,这也是受父亲熏陶所致。”

王夫人点点头道:“是,你小的时候虽有些木讷,但却能静下心来苦读,性格也很沉稳,倒有些少年老成;为娘当时还很担心你会读书读的迂腐了,而你父离世之后,为娘独立支撑家业,也颇为辛苦,逐渐便对祖训有所懈怠;甚至有的时候,为娘根本不想你成为读书之人,我苏家世代单传,难不成诺大家业就此无人交接不成?此想法有违祖训,为娘于心有愧,期望你父泉下有知,原谅为娘见识浅薄之举。”

王夫人的眼眶湿润了。

苏锦忙安慰道:“娘亲何出此言,你也是没办法,您能在父亲去世之后的十年保住苏家的家业,已经是苏家的大功臣,祖父辈泉下有知,只有感谢你,岂有埋怨。”

王夫人破涕为笑道:“我儿到会哄人,和你小时候大大的不同;自从我儿那次昏迷醒来之后,似乎开了窍一般,也不似以前那般的木讷了;后来我儿要去应天138看書蛧,为娘也没反对,既然你有志读书,为娘当然呀支持你读书上进,但私底下娘却并不看好你;科举之事难于登天,娘只想让你去碰碰钉子,之后你便会收心回来专心经营苏家产业,娘的担子也就彻底的撂下了。”

“可是没想到,我儿居然是个做大事之人,连番为朝廷建功立业,又一举夺得解试魁首,不禁是娘,便是苏家列祖列宗泉下,也必然颜面有光;这次我儿要参加省试大考,为娘昨晚在佛前祈祷一夜,今早便布了这香案,你向苏家祖宗和你父的牌位进香一注,祈求祖宗英灵保佑你能顺利高中,那苏家历代光耀门庭的梦想便由你来实现了,若能达此夙愿,娘便是立刻死了,也瞑目了。”

苏锦明白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已经在王夫人的意料之外,当她明白这一切忽然触手可及之时,难免有些不敢相信;等相信了之后,却又有些心慌,这才寄希望于求佛拜祖。

其实人都是如此,当一个梦想遥不可及之时,你反而会轻松面对,这便是‘无欲则刚’之理;而忽然间,这个愿望有实现的可能的时候,心态上会有微妙的变化,会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苏锦二话不说,净手焚香,跪在蒲团上拜了三拜;拜完之后对晏碧云道:“晏姐姐也来敬一炷香吧,权当拜见公爹了。”

晏碧云红着脸看了一眼王夫人,低声道:“奴家怎好拜呢,奴家还未过门呢。”

王夫人微笑道:“拜吧,你府中都有了我苏家的骨血,还有什么好忌讳的。”

晏碧云红着脸上前,进香磕头,口中祷祝道:“祖宗在上,碧云祈求祖宗显灵,保佑……保佑苏锦大考得中,为苏家光耀门庭;也保佑奴家平平安安,替苏家诞生麟儿,保佑孩儿日后也像他父亲一样,胸怀大志,光宗耀祖。”

苏锦哈的一笑道:“晏姐姐一口气提了这么多要求,岂不是要忙坏了祖宗们。”

晏碧云白了他一眼,起身道:“时候不早了,快些去吧,莫耽误了时辰。”

苏锦大笑转身,带着王朝马汉等人出门,登上马车疾驰而去;王夫人带着晏碧云等人一直送到晏府大门口,直到马车消失不见,这才回转过来。

本次省试的人数虽比解试少了许多,解试就像是海选,全大宋十万举子经过一清洗之后只剩下这两千多名幸运儿;这两千多人在解试发榜之后甚至来不及庆祝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城参加省试。

虽然人数少,但是规格提高了不知多少倍,从主考官的资格上而言,今次的三位主考便是朝廷三大部门的首脑,宰相吕夷简、枢密使杜衍、三司使晏殊;另设监考官百余名,均是各部尚书侍郎以及各馆阁的元老级人物。

而且,自凌晨起,为了确保省试的治安,动用了近五万禁军参与警戒;每名举子均有十人禁卫小队护送来去,就像刚才,苏锦出门之时便有十人的禁军小队在左右护送,这也是朝廷针对近期京城频发大案做出的应对。

贡院周围方圆十条街巷范围,均设立岗哨,街口繁华地带设立临时都营处理紧急情况;另派出五十只马队在左一厢的街道上穿梭来去;入夜之后更是严令不准闲杂人等进入贡院三街之内。

此外还严格规定,本次省试不准提前离场,不管你是答题完毕还是回答不出来的,都要耗到第三场结束统一出场,并由小队护送至会馆或客栈,确保来往安全。

如此大动干戈,不可谓不兴师动众,足见朝廷对这次省试的重视,但同时也反应出朝廷对京城治安状况的担忧。

只有苏锦知道,这些都是多此一举,京城中的一系列案子都是自己和夏竦暗战的结果,即便是再有命案发生,也只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跟其他举子无涉;而且苏锦也断定夏竦不至于会蠢到在这种情形之下动手。

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苏锦这一回拒绝了家中所有女子的请求,一律不准跟着自己出门,有了柔娘之事的例子,在对付自己无果的情况下,跟随自己外出的女子们更容易成为目标,经过玉璋楼之事,夏竦迟早会明白,对付身边之人同样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苏锦不能让他有这个机会。

这一次的号牌发放是随机的,并不按照所在路州府来统一发放,而是在贡院口放置蒙着布的木桶,排队进入的举子在进入之前均伸手自行抓取一枚,随机分配考棚号码。

轮到苏锦入场之时,却被门口的一名礼部监考官员给叫到一边,苏锦一看那人,又是个熟人,此人就是那个自己解试高中赶来送喜报的礼部官员鲁随远。

鲁随远看到苏锦,胖胖的脸上笑开了话,拉着苏锦走到一边道:“哎呀,苏解元,还认识在下么?”

苏锦笑道:“怎么不认识?大人给我带去喜讯,这辈子也忘不了大人了。”

鲁随远哈哈大笑道:“苏解元好甜的一张嘴,东西都准备齐了么?在下可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苏锦笑道:“倒有一时请您帮忙。”

鲁随远一拍胸脯,震的浑身肥肉乱晃道:“说,包在我身上。”

苏锦眨眼道:“可有题目的答案?到时塞给在下一份呗!”

鲁随远一怔,旋即知道苏锦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哈哈大笑起来。

苏锦也哈哈大笑,拱手道:“玩笑玩笑,鲁员外一片热心,在下心领了,要说要求嘛,到手还请鲁员外给我送喜报去,您一去,便是好消息到了。”

鲁随远高挑大指道:“霸气,还是苏解元快人快语,你看看这些举子们,个个惊慌失措眉头紧锁如丧考妣一般,唯有苏解元神色自若显然是胸有成竹,两厢比较,谁是栋梁之才,根本都不用考了,看都看得出来了。”

苏锦哈哈笑道:“您这话我可当不起,在下要进场了,等考完之后咱们在找机会喝酒去。”

说罢举步要走,鲁随远赶忙拉住道:“别忙啊,本人受人所托有几句话要告诉你。”

苏锦道:“谁啊,带个话都劳动鲁员外了。”

鲁随远笑道:“没办法,恩师吩咐岂敢不尊,是应天书院的戚翁得知我把守第一道门禁,所以要我跟你说一句话。”

苏锦一愣道:“戚山长?”

鲁随远点头道:“您可能不知道,我也是应天书院的学子,不过那是十二年前的事了;戚山长命我提醒苏解元一句,今次省试须得尽心竭力,书院能否晋级国子监,便看苏解元的了。”

苏锦愕然道:“这个戚山长,这时候跟我说这话不是让我更加紧张么?”

鲁随远呵呵笑道:“没办法,你不是不知道这位恩师,半辈子的心血都在书院上,好容易熬到有机会晋级国子监,这对他而言那是天大之事,你也莫怪他。”

苏锦想了想道:“您回话给山长,就说学生定尽心竭力,为书院尽一份力。”

鲁随远拱手道:“得了,有你苏解元这句话,戚翁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苏锦呵呵一笑,拱了拱手,插入进场学子队伍中,缓缓随着人流进入贡院。

第六七四章 省试(中)

省试的考题显然比解试的时候艰深了许多,试诗赋不用提,那是考察举子平日的诗词文赋的功底的,也无所谓艰深不艰深,照题意而写罢了。至于文风辞藻等等,也非一日之功,急也急不得,是个人都能骈五骊六的写满试纸,至于高下之判只能是由评卷官去挠破头皮去。

而试帖经墨义这一项,真正体现了什么叫钻牛角尖,什么叫哪壶不开提哪壶。

自夏商以来,经史子集各家之言所集之言论浩如瀚海,短短十余年的寒窗苦读显然只能读其九牛一毛,大多数学子都会选择读经典常见之论,事实上考题也大多出于这些经典之中;但就像是后世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令人摸不着头脑的附加题一样,省试的帖经墨义之考出现了数题冷僻的节选语句,这让第二天的考棚中充斥着痛苦的叹息之声。

苏锦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譬如问:湖南石刻莫古于《禹碑》,韩退之一诗,昭著于世。此外,唐人尚有题咏及之者,能举其篇欤?前人载籍亦有先言之者欤?近释其文者,凡几人?有儒所释,世以为博洽,其果可信欤?

又有:《汉蒋君碑》或云蒋琬,或云蒋嵩,二者孰是?九疑山有蔡邕铭辞,何人所书?《谷朗碑》文内“非子”作“扉子”,“浏阳”作“刘阳”,征于他书可证否?《唐麓山寺碑》世称三绝,而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