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待他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神情淡淡也在崔静笏意料之中,便摇头道:“我听闻你向河东六姓均发了帖子,除去柳氏,就独独漏了我崔氏……涉及门庭,我自然心中焦急,又想到要解开你我之间的关节,除去我亲自谒见,并无他法,便不请自来了。”
他如此诚恳,赵诩放下一半心防,“既然你坦诚相见,那我也便不兜圈子了。你在邓党三四年,就算你口口声声说你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轩辕氏一片赤诚,可是王爷会信,肃州众臣会信,天下悠悠众生会信?”
崔静笏苦笑,“这也是我心中所顾虑,可是赵十九,说句实话,你的境况怕也不比我好上多少吧?我是因为做了邓氏的驸马,前路晦暗,可你呢?看起来你是做了皇家的媳妇,与轩辕晦好的蜜里调油,肝胆相照;可帝心难测,就怕你到了最后,夹在宗族与皇族之间,好些不过是勉力维持,进退维谷,坏了……”
他并未再说下去,赵诩合了合眼——他与轩辕晦之间,尽管曾约法三章要互相信任,不可有任何隐瞒,可时日一久,先帝崩逝后,白日社尽在轩辕晦之手,众人对赵诩只是淡淡,不愿以机密告知,轩辕晦也曾为难过此事,可白日社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而河东士族,包括赵诩父亲看来,肃王不过是个可居奇货,赵诩嫁给他也只是权益之举,他日定然拨乱反正,离开后宅,代表士族成为重臣权臣。
白日社是纯然的保皇党,若是能有机会削弱士族,定然不会手软,甚至若是能一举趁乱让士族彻底衰亡,从此皇权至高无上,他们恐怕会立时要了赵诩的性命。
至于士族门阀,皇帝是姓邓还是姓轩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谁能让士族长盛不衰,依旧钟鸣鼎食,不食人间烟火,谁在士族眼中便是真龙天子,轩辕晦做不到,自然有人能做到。
“肃王对我士族,到底如何看?”崔静笏看了看日头。
赵诩知他焦急,也便长话短说,“说出来,恐怕你不信。来肃州五年,我与他极少谈起士族,对于日后士族的安排,他更是不曾说过只言片语。至于他的态度……”
他苦笑,“除去我之外,肃王心腹,尽出寒门。”
“可他当日挑中三人,尽出身上品士族,这又是为何?”
“这便是先帝的矛盾之处了,”赵诩叹息,“寒门更容易被收买,估计多半都是邓党的人,士族多喜欢隔岸观火,娶了个士族的,虽不至于得到士族全部的支持,士族至少不太可能倒向邓党,这是其一。其二,我士族最擅谋略,他家的好儿子日后用得着。”
崔静笏不免恍然,“难怪最终会挑你了,他怎么知道你在太学时就一肚子花花肠子,四处想着开铺子敛财搜罗情报?”
赵诩今日已不知苦笑了多少遍,“兴许是巧合罢,亦有可能……”
他看了眼崔静笏,将白日社的秘辛又藏回肚子里,“先前轩辕晼之事,我便毫不知情,我担心的是,这是个开始。”
轩辕晼所杀是孝慧长公主的奸夫,提及此人,崔静笏面上也禁不住流露出些讥诮的快意,“你那小王爷倒是挺有些意思。”
第71章
“你那小王爷倒是挺有些意思。”
赵诩不知如何作答,干脆便转了话题,“你那便宜儿子出生了没?”
崔静笏笑意盈盈,“我来前倒是没听见什么消息,可按御医的说法也就是这一两日了。”
“哦?是么?是个小世子还是个小郡主?”
崔静笏侧靠着凭几,“我如何知道?不过……日后肃王总是要子嗣的罢?”
“我曾与他有过约定,”赵诩缓缓道,“和离之前,我或者他都不可亲近女色。可按当前的形势,可有些不好说了。或许有日,轩辕晦便抱来个孩子唤我母亲了。”
崔静笏冷笑,“若当真那般,你我都算是替旁人养孩子了。”
可转瞬间,他又回过神来,“可我这里得到的线报是肃王对你一往情深,虽不如你们散播出去的那般昏聩,可也称得上惧内,难道他对你并无情意?”
赵诩并未直接作答,自顾自地剥了个葡萄,“依长宁兄之见,肃王的情意,对我士族是利是弊?”
“自然是一本万利,假使你在他心中有如江山之重,”崔静笏想也未想,“于朝政,他定会对你言听计从,为我士族博取最大利益,于后宫事,就算是其他妃嫔诞下子嗣,最终也会记在你的名下。说不定,你日后还能做个摄政皇太后,至少能庇佑赵氏一族以及我河东士族数十年。”
赵诩清冷一笑,“是么?先不提我在他心里是否能有江山之重,就算如你所说罢,你当我真心看得上什么摄政皇太后?不瞒你说,兴许他登基之日,便是我归隐之时。”
崔静笏持杯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眼中有着毫不掩饰的惊诧,许久才缓缓道:“来前我当真未想到这点。”
想不到赵诩竟生了情愫,动了真心,想不到肃王夫夫竟非假鸳鸯,却是对真夫妻,想不到赵诩竟已生执念……
崔静笏再度看向赵诩,他本以为赵诩眼中会有迷惘痛苦,迷恋无奈,可他却只见如霜般的厉色闪过。
“情既所生,湮灭不易,”赵诩淡淡道,“如今我虽不可能全心全意为士族考虑,置肃王府的利益不顾,可让我不顾士族死活,只念着轩辕晦的大业却也是不能。我要做的,就是在士族与宗室中寻一个平衡,既让士族的百代基业能够传承下去,又不至于让皇室猜忌……”
崔静笏打断他,“外戚与宗室,世家与寒族,情爱与子嗣,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其中游刃有余,又有多少人搞得你死我活、形同陌路?以你之心性,我所顾虑的,你多半早已想到,若是有解决之策,怕也不会一直拖到今日了。”
“也罢,不说这个,”赵诩坐直身子,“若是肃王败了,邓氏登基,我定然身殒,那么我颍川赵氏……”
“我定会照拂,但是否能够东山再起,还得看子弟本事。”崔静笏一口答应,“而若是肃王事成……”
赵诩静静道:“只要你真心相助,不管我自己遭际如何,我定会保你性命,护你崔氏上下周全。”
崔静笏深吸一口气,“好!”
二人对视一眼,崔静笏低声笑道:“你我也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吧?彼时在太学比试,你我样样旗鼓相当,唯有手谈我略负你一筹,如今以这天下为棋,不知胜负几何?”
赵诩眯着眼,“你心无旁骛,我惶惑不安,从心境上看,我已然输了。”
崔静笏起身,“我有公务在身,便不叨扰了。那章天问是我家清客,你想来已经知悉,他虽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可也有几分急智,你尽管驱使便是了。”
赵诩并未起身相送,自顾自烹茶品茗,“若你见了相国寺的了明禅师,可问他,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刻人间犹如地狱,却为何不见佛陀?若你去西市鸳鸯楼,便去找一位有颗泪痣的红玉姑娘,点上一壶蒙顶甘露,再对她说‘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之后自会有人搭理你。”
听到前面还好,听到后面那艳词时,崔静笏面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哂然一笑,戴上帷帽飘然去了。
“公子,”白苏低声问,“若是王爷问起咱们今日行藏,小的该如何回话?”
“就说我去见枳棘了。”赵诩看着茶盏上的雾气升腾消散,缓缓阖上眼。
轩辕晦从倾盖堂回房时,赵诩正靠着凭几看那本慧娘传。
“怎么还是这本?当年奔赴肃州的路上,你便看了两遍,后来这几年,你又断断续续看过三遍,这话本当真如此好看?”
赵诩从话本中抬头看他一眼,禁不住愣了愣,冷声道:“谁伤的你?”
轩辕晦如玉般的额上竟被人用利器划了不短的一道,血虽已干,却仍显得狰狞可怖。
“无妨,”轩辕晦自己倒不如何在意,径自取了赵诩的茶盏,将其中茶水一饮而尽,“先前和窦立几个一同在校场比试,刀剑无眼,这次只是碰巧伤了脸面,守宁已用了大内秘药,应是不会留疤,无须担心。”
赵诩将话本往旁边一掷,“王爷!如今正是成大事的紧要关头,你是万金之躯,若是有了什么差池,这个结果我担待不起,你自己也担待不起!”
轩辕晦愣了愣,“怎么今日这么大火气,有人冒犯你了?”
赵诩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许是近来天干气躁,加上关心则乱,还请王爷莫怪。”
轩辕晦神色更是奇怪,“还对我这么客气……你到底怎么了?”
“无事,”赵诩按按眉心,“前日起便有些头风,午后又睡了两个时辰,怕是睡多了,现在有些晕眩。”
轩辕晦心知他所说不尽不实,却也不再多问,拉着他说些整治贪墨污吏的闲话。
赵诩陪着他说话,心却缓缓沉了下去——若是以往,轩辕晦定会以当年盟约为由,满面委屈地刨根问底。
如今二人终是彼此有了秘密,也便有了保留。
而这些不能让彼此知晓的,有日将让他们愈行愈远。
第72章
肃州这厢按兵不动,朝廷却已磨刀霍霍,邓翻云、邓覆雨亲率三十万兵马向着义军所驻蔡州而去。
天启朝已有两百年未在中原动过干戈,一时间河南道子民人心惶惶,纷纷抛家弃舍,四散而逃。
颍川亦在河南道,想起挂冠还乡的父亲,连同名为在乡为祖母守孝,实则被自己拖累归隐的诸位族兄弟,赵诩不由得忧心忡忡。
“我已派白日社前去打听,”轩辕晦安抚道,“何况岳父大人深谋远虑,想来早已有所安排,你大可不必担忧。”
赵诩苦笑,“虽说是这个理,然则父母身在险境,为人子女如何能放下心来?”
“听闻邓翻云已和咱们那位‘张仁宝’打起来了。”轩辕晦引开话题。
“哦?”赵诩挑眉,“这‘张仁宝’可是深得王爷真传?”
轩辕晦笑笑,“这次倒真是个顶好的机会,须知邓氏以军功起家,文治不谈,武功倒还真的不错,咱们终有日要和他们对上,此次作壁上观,却是个难得的知彼的机会。”
“那便恭祝王爷百战不殆了?”赵诩举起茶盏,微微一笑。
蔡州那边的战报时不时传来,今日是邓翻云从侧翼攻去,明日便是张仁宝在一窄小峡谷设伏,后日是邓覆雨挂了免战牌,大后日又是张仁宝派人去烧了邓氏的粮草。
轩辕晦书斋里的烛火常亮着整夜,又见了他案上那张布满记号的河南道舆图,再说蔡州战事他只是做壁上观,怕也只能骗骗无知稚子了。
赵诩所思量的却是另一件事,早在前朝,河东士族便有五姓七望之说,后来历经数次战乱,又有世祖时的两王之乱、仁宗时的士庶合流,颍川钟氏、琅琊王氏连同博陵苏氏早已土崩瓦解,又有吴中周氏无嗣除爵,到了如今,士族望姓唯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颍川赵氏、闻喜裴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襄阳柳氏。
上次赵诩给六姓都投了帖子,现下也纷纷有了回音。
柳俜一早投了邓党,早就身列台阁,位高权重,故而赵诩根本未给柳氏送帖子。
博陵、清河崔氏虽郡望不同,但同为崔姓,向来同气连枝,对赵诩的明示暗示纷纷表示,尽管心向往之,但无奈山高水远,崔氏子弟来投肃州怕是不易,只好先各自献上千金,待他日肃王进入中原,再入肃王帐下效力。
闻喜裴氏自世祖时与赵氏关系便是极近,便连同王氏、郑氏,一起挑选了些家中懂得些兵法谋略的子弟送来肃州,算算日子,再过半月也就该到了。
死脑筋的卢氏并未回信,可也念在士族间几百年香火情的份上不曾告发。
倒是颍川赵氏自己,赵语是正经的怀了龙嗣的贵妃,赵若凫是正经的国丈,尽管皇帝目前形势不好,可到底还坐在龙椅上,要舍了名正言顺的皇帝去投被废了王位的肃王,所需胆气,绝非常人能有,因而观望者众,来投者稀。
可无论如何,肃王阵营里,赵诩都将是士族之首,他所得的官位直接决定了世家的人心向背。
古往今来,还未有后宅妻妾取得官身,如此看,肃王夫夫和离就在眼前。
就看是谁先提出来。
肃王装聋作哑,多在军营练兵。
肃王妃闭门不出,往常日日均有的倾盖堂议事如今却只有十日一次,赵诩还并不露面,只让人送来红批纸笺,偶然有些盖好了私印的钧旨,可直接出现与重臣接触却极其罕见,更遑论自己提出和离之事了。
于是,众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沈觅——他追随肃王夫夫最早,又出自白日社,在王妃面前又很说得上话,肃王一党中,无论新旧臣子,均很是服他。
沈觅是看着肃王夫夫到了今日的,对他二人的关系颇为狐疑,他最担心的是,若是二人生出了情愫,那原先的盘算怕要尽数落空……
不管如何,心怀肃州、竭智尽忠的沈大人还是决定分头试探一下,若二人不过情同手足,并未生出什么“比翼双飞、不离不弃”的心思,或是尽管情深如海,却还愿为大业放下私情,那还好说;可若是二人此情不渝,压根插不进别人,那可就难办了。
沈觅先去找了王妃,外边冰天雪地,秾李楼内却燃着银丝碳火,犹如春日。赵诩正站着临帖,远远看去,似是魏碑。
“下官见过王妃。”
沈觅刚要行礼,就被赵诩打断了,“你已有阵子未过来了,怎么,他们到底忍不住了,让你来探我的口风?”
他侧着脸,眼角微微挑起,倒有些微醺之态,沈觅见案旁有一酒盏,便不知赵诩方才是小酒怡情还是借酒浇愁了。
沈觅迟疑了下,决定单刀直入,“眼看着咱们离起兵也是不远,不知扬光兄想身居何位,下官也好提早造册安排。”
他这话说的巧妙,一是以表字相称,不再用王妃尊号,二是自称下官,寓意赵诩官位定在自己之上,既有探听之意,又有效忠之情,让人听得熨帖以及。
赵诩瞥他眼,勾唇笑笑,“我还未与王爷商量,既然沈大人思虑周全,先我一步想到此事,不如便请沈大人辛劳一趟,直接去问王爷,让他定夺便是了,诩无有不从。”
沈觅细细留意他神情,一派洒脱淡然,不见喜意,却也不见伤悲。
肃王大婚之时,他品秩不够,并未亲眼得见,可后来听闻旁人描述,说彼时肃王妃亦是这般无悲无喜,泰然自若。
他神游当场,赵诩却也不急,径自摹着碑文,“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
这是荥阳郑氏先祖所书《郑文公碑》,或许传言不虚,士族真的要大举来投了……
“还不去找王爷?”赵诩轻声问道。
沈觅这才如梦初醒般退了出去。
第73章
沈觅浑浑噩噩地从赵诩那边出来,又往倾盖堂去。
方才赵诩的意思,他虽明白,可又有些糊涂——肃王妃仿佛是赞成和离的,可又不愿自己揭了这窗户纸,还是要王爷摆个态度。
赵诩此人,看起来性情温和,实则却坚毅果决,在和离之事上如此拖泥带水,实是一反常态。
至于肃王……肃王本是个跳脱的性子,自先帝去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好在后来常年练兵,又有王妃在一旁襄助,又重成了个大度恢廓的爽朗男儿。
肃王妃缄口不言,兴许从肃王那里能得个准信,好安定人心。
“微臣参见殿下。”待肃王议事完毕,帐中诸人纷纷告退后,沈觅才出声行礼。
轩辕晦挑眉,“怎么今日长史如此见外?直接进来就是,你我之间不需讲究这许多礼数。”
沈觅笑笑,在他下首坐了,斟酌道:“不瞒王爷,最近有一事惹得肃州上下议论纷纷,还请王爷为大局故,尽快拿个章程出来,否则我怕人心涣散,坏了大事。”
“人心涣散?至今肃州经了多少雷霆风雨,都还岿然不动,本王倒是不知还有什么能让肃州上下全都为之涣散。”
“昨日荥阳郑氏的两名公子来投,听闻再过几日裴氏的三公子也要到了,他们的位置,王爷可想好了?”
轩辕晦抿了口茶,“王妃怎么说?既是士族,别驾以下,他看着循例给便是了。”
沈觅为难道:“这些人都还好说,只是……”
“嗯?”
“王妃自己该如何封,还请王爷示下。”沈觅起身,恭谨得挑不出半点错处。
轩辕晦一愣,“王妃怎么封……”
他突然蓝眸一寒,“是你自己要问的,还是别人让你来问的?”
沈觅头皮发麻,“肃州上下均想知晓。”
轩辕晦剑眉一横,“王妃呢?他又是个什么意思?”
“方才我已请示过王妃,王妃说全凭王爷做主。”
轩辕晦点点头,“你先出去罢,本王自有主张。”
沈觅迟疑了一刹,见轩辕晦神色如常,心里反而一突,赶紧告退出去了。
待他身影消失在回廊尽处,轩辕晦才猛然将桌上物什全部掀倒,自己缓步踱到窗边,努力压制下心里的狂躁不安。
腕上的菩提被摩挲得发亮,中间赵诩给的那颗夜明珠更是熠熠生辉,轩辕晦转着念珠,不仅未能平心宁神,心中波澜反而愈加汹涌。
这些日子他刻意回避之事,终于还是血淋淋地摊开在面前,逼着他应对。
他惯了有赵诩在他身边并肩作战,时日久了,竟忘了赵诩与他,本也不是同路人。
赵诩,到底不姓轩辕。
月上中天,见轩辕晦还未回秾李楼歇息,赵诩便传了守宁来问。
守宁如实回报,“沈大人求见后,王爷便再未出书斋。”
赵诩蹙眉,“王爷可用晚膳了?”
“送是送进去了,却不知王爷……”
赵诩叹息,“也罢,随他去吧。”
第二日卯时刚过,连同赵诩在内,肃州但凡能说得上话的官吏,均接到肃王钧旨——即刻前往倾盖堂议事。
众人不敢耽搁,纷纷纵马的纵马,乘车的乘车,不到卯时三刻,竟到了个七七八八。
肃王夫夫都还未到,沈觅穆然肃立在最前首,其余人等文武分列,两两对望,心中均是忐忑。
又过了半炷香的功夫,赵诩一身冠服,从后院款步而出,白苏搬来张凭几,放置在肃王座下半阶,赵诩也不客气,径自坐了,闭目养神。
他来之后,整个倾盖堂一片死寂,针落可闻,众人又想看他神情,可又担心僭越,便只好憋着气,个个泥塑般呆立着,场景竟有几分滑稽。
于是赵诩便笑出了声,清朗笑声砸在这片沉寂里,也硬生生地砸在每个人心里。
所有人都知晓,兴许过了今日,肃州的天便要变了。
“未见其人,便闻其声,有何乐事,不妨也让本王笑笑?”
轩辕晦大步走进,玄色大氅拖曳在暗色砖上,冷凝而又沉郁。
“参见王爷。”赵诩率先起身行礼,其余人才如梦初醒般跟着动作。
轩辕晦从赵诩身侧走过,手指轻轻点了点他肩,“都免礼罢。”
人人都垂首不语,从轩辕晦的方向看过去,根本看不见众人的脸,只能看见各色冠帽和或乌黑或花白的发髻。
轩辕晦看了守宁一眼,守宁领命,高声颂道:“颍川赵诩,道冠簪缨,谋猷允协,特进为……”
轩辕晦目光一直黏在赵诩身上,他并未看他的神色,反而去看他手,赵诩其人喜怒不形于色,可既然是人,则必然有些自己都未留意的习惯细节。譬如此时,赵诩的手掌轻轻贴在扶手上,看似随意,可每一寸肌理都僵硬无比。
“特进为司徒,掌民生吏治及军国支计。”
这便几近于宰相了,当下肃州正处于跌宕变化之时,轩辕晦只封实职,不授虚衔,司徒与沈觅的长史一般,已然是肃王麾下可以得到的最高官位。
赵诩的手按在扶手上,青筋微微凸起,轩辕晦蓝瞳微微一缩,示意守宁继续颁第二道旨意。
“肃王妃赵诩……”
话音未落,众人精神便为之一振,心道赵十九卧薪尝胆这么些年,总算得到解脱的旨意了么!
赵诩缓缓起身,跪伏在地,等着接这两道旨意。
“系出高闳,雍肃端良,谦恭有度,赏和田玉龙凤纹碗一对,翡翠同心扣一对,万里江山图一卷,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见本王不拜……”
如果说方才是针落可闻,现下便是微风徐来,都震耳欲聋一般。
“都说了不名、不趋、不拜,你这又是做什么?”
赵诩还愣在地上,轩辕晦的声音已到耳边,一抬眼就见他眉眼含笑,一副奸计得逞之状。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王妃你说可是这个理?”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问王爷为什么不愿意离婚 因为他们离婚了 我怎么往下写……
还不算传统意义上的he 别高兴的太早
第74章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王妃你说可是这个理?”
任谁都没有想到,本来极其简单的一桩事情,轩辕晦竟折腾得如此复杂。
沈觅心中长叹一声,看来肃王是想鱼与熊掌都想兼得,江山与美人都在我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