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_梦溪石-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谨直觉这事是与自己有关的,当即就有些不乐意了:“伯父?”
    吴氏见赵希夷面露不悦,忙道:“谨儿,你先下去。”
    看着赵谨不情不愿离去的背影,赵希夷微微摇头,开门见山道:“弟妹,事到如今,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赵肃这次回来,你可曾上门探望过?”
    吴氏本还诧异赵希夷为何如此郑重其事,闻言当即面色一变。
    见她那样子也知道指定没上过门,赵希夷顿足叹息:“弟妹啊弟妹,你怎就如此糊涂!赵肃本是赵家子,你是希峰的嫡妻,正房夫人,就算他将来官做得再大,也得喊你一声母亲大人,可你现在死命将他往外推,还把他们母子赶出门,又是怎么回事?”
    吴氏咬牙不语。
    “这些年来你对他们母子做的事情,我都听族长说了,如果赵肃身无功名也就算了,可他现在不仅有了功名,还是前途无量,你还这般对待他们,将来连累子恪事小,只怕还要连累宗族!”
    吴氏不是无知妇人,可被他这一番话压下来,也觉得喘不过气,只能强笑道:“大伯有所不知,赵肃生母出身低微,一介奴婢,却不知廉耻攀附主家,论理我当初就是打死了或卖出去也不为过的,可念着她怀有身孕,这才忍了下来,谁知她得寸进尺……”
    赵希夷有点不耐烦:“以前的事情如何,我略知一二,现在也不是追究详情的时候,如果你现在还固执己见,只怕对你无甚好处!”
    吴氏不以为然:“大伯莫要危言耸听,如今谨儿已经是举人了,您是他的嫡亲伯父,本该多多鼓励他,却怎的为赵肃母子说起话来,我知道如今赵肃虽然为官,可也只是翰林院里一个小小学士,离平步青云还远着呢,待今年会试之后,指不定谨儿也能金榜题名,届时又何须倚仗他一个庶子?”
    头发长见识短!赵希夷暗骂一句,淡淡道:“赵肃如今已经是从五品官员,生母却仍旧没有名份,甚为不妥,将来要是能封诰命……”
    吴氏顾不上其它,忙打断他,表情有些不可置信:“庶子生母怎能封诰命,就算有诰命,不都是嫡母所受么,大伯莫不是诓我吧?”
    “我诓你作甚!朝廷有制,庶母自然也可以封诰命的。”赵希夷不悦,接着前面未说完的话:“我与族里商量过了,眼下有两条法子,不过须得先听听你的意思。”
    吴氏心生不好的预感:“大伯请讲。”
    “第一条法子,是由你出面,以我已故弟弟的名义,正式纳赵肃生母为侧室。她育有长子,母凭子贵,当为贵妾才是,如此一来,赵肃在家族里的名份也就有了。”
    这样的话,自己岂不是要喊那女人为妹妹?吴氏心头浮现起当年她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的模样,一想到日后自己要和她姐妹相称,就觉得浑身难受。
    赵希夷懒得再劝她,续道:“这第二条法子,便是在族里寻一门早亡无子的族亲,让赵肃过继到他名下,继承他的香火,这样一来,赵肃生母也可改嫁过去,一样是作为侧室,上头还没有正房夫人掣肘,更显得自在。”
    吴氏张口结舌,万万料不到他们会想出让陈氏改嫁的法子来:“这,我不同意,陈氏她生死都是我们家的奴婢!”
    “我怎么记得赵肃说,他母亲的卖身契早就还给她了?”
    吴氏脸色灰白:“大伯,您可是夫君的亲大哥,让陈氏改嫁,有损夫君的名声!”
    赵希夷皱眉,不愿再和她纠缠下去:“你先前不是说她没有名份么,既然不是希峰的妻妾,又怎么会损及他的名声,再说这也是为了让赵肃能够名正言顺入宗祠罢了!”
    原本他与族长是想着直接让赵肃过继即可,但这样一来,陈氏依旧没名没分,以赵肃的为人和孝顺,是决计不肯答应的,想来想去,便想出这样一条法子来,可谓两全其美,又不违礼法。
    见吴氏失魂落魄,他又缓了声音:“如果你选第一条法子,那你们自然还是一家人,到时候赵肃还是要尊你为嫡母的,如果将来赵谨也能为官,兄弟二人同朝共事,无论如何你都会是诰命夫人,岂非传为美谈?”
    在赵希夷看来,这确实是极为妥当的办法了,不仅对赵谨母子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自己也依旧是赵肃的伯父,如果过继给族亲,关系上终究隔了一层了。
    吴氏脸色苍白,半天才抬起头:“大伯的好意,弟媳心领了。赵肃现在虽然当官,将来谨儿未必不能赶上他,我的诰命,夫君的名声,用不着一个庶子来挣。”
    这是完完全全,不留余地地拒绝第一条路了。
    赵希夷没想到自己费了半天唇舌,换来的竟是这么一个结果,他腾地起身,冷笑一声:“既然弟妹如此坚持,那我也无甚好说了!”
    说罢拂袖而去,连头也不回。
    
    第55章
    
    当赵肃坐在赵希夷府上前厅的椅子上听到这个消息时,脸上是不掩惊讶的。
    他惊讶的是自己原本也打算通过某些手段迫使吴氏不得不同意将他母亲抬为侧室,这样一来,陈氏有了名分,虽然是侧室,也可以受封诰命了,不会再受世人冷眼。但他没有想到,赵氏宗族竟然帮他想到一个更加完美的法子,而且已经去找过吴氏摊牌了。
    如果宗族肯出面,这件事情自然再好不过,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陈氏不肯改嫁,即便嫁的是一个牌位。对于古人来说,贞节名声比性命还重要,虽然如今民间改嫁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总归不算光彩。
    赵希夷看到赵肃的神情,只当他被突如其来的惊喜砸晕了,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便笑道:“少雍意下如何?”
    在他和族里其他人看来,这对陈氏来说是大大的抬举了,若不是她有个争气的儿子,终其一生也许都是个默默无闻的奴婢,现在居然能成为有名分的妾室,将来还能受封诰命,那是几辈子才修来的福气。
    赵肃回过神,慢慢道:“多谢伯父和族中各位长辈的好意,只是这件事,我还得回去问问母亲她老人家的意思。”
    赵希夷不以为然:“这件事情,族里帮你们作主了便是,否则将来若是让人知道你娘的身份,兴许还会耽误你的仕途。”
    赵肃一笑,并不说话。
    陈氏身份再低微,那也是自己的母亲,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要说出身低,申时行的身世比他还不堪,可人家以后不也平步青云,可见这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所以赵肃对自己身份的问题并不看重,他只是不希望陈氏因此为人诟病。
    赵希夷只当他怕大房那边刁难阻拦,便道:“大房那边你无须担心,只要是族里作的决议,他们纵是反对也无济于事,你要过继的那一房叫赵良义,算起来还是族长那一支的嫡系,可惜前年便因病亡故了,膝下犹空,没有子女,你过继过去之后,便是那一房的嗣子,只须逢年过节按照规矩上香祭拜,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赵肃仍旧没有一口答应下来:“我知伯父好意,本也不该拒绝,只是我们早年被赶出家门,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抚养成人,生恩养恩深厚如海,望伯父能体谅我的一片孝心,等我回去征询母亲的意思之后,再作决定。”
    话已至此,赵希夷也不好再勉强,只好由他去了,只是免不了觉得赵肃气魄不足,这种好事摆在眼前,居然还不当机立断,一口答应下来,若是陈氏那边顾虑名节不肯答应,怕又是一番波折。
    谁知却是赵希夷多虑,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低头沉默,然后很快便答应了。
    这倒轮到赵肃意外了。
    陈氏看到他的反应,拉着他坐下,叹了口气:“只要能够让你在外头顺顺利利,娘的名节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娘当初在你爹身边,本也没有名分,算不得他的妻妾。”
    “娘不必委屈自己,我的前程自然会自己来挣,若您不愿意,我便回绝了伯父那边。”
    陈氏笑道:“我知你孝顺,只不过你伯父说得也有道理,若是有个身份,很多事情也名正言顺起来,我们要向陈家小姐提亲,你娘却是个没名分的丫鬟,说起来总不好听,对方也未必肯应允,总而言之,这是对咱娘俩都好的事情,没有道理推拒出去,娘这些年早就想开了,你无病无灾,娶妻生子,是我最大的心愿。”
    “娘放心,苦日子过去了,以后会好起来的。”赵肃握住她的手。
    有了陈氏的首肯,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族里的人挑了个吉日,一应物事准备妥当,正式将赵肃母子迁到族亲赵良义名下,自此以后,跟赵谨那一房便脱离了关系,由亲兄弟变成了堂兄弟。
    这个赵良义生前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招猫逗狗的,镇日里厮混在赌坊青楼,年纪轻轻就耗空了身子去了,身后既无子女,也无嫡亲兄弟姐妹,本是彻底断了香火的,却突然凭空得了赵肃这样的儿子,也算捡了个大便宜。
    吴氏倒也罢了,她拒绝了赵希夷的法子,不肯将陈氏抬为妾,听到赵肃母子入嗣也没有太大的反应。——在她眼里,陈氏身份低贱,就算改嫁了,最多也就是像现在这样,成为贵妾罢了,永远都要低她一头。
    赵谨却没有自己母亲那么平静,他看着族里其他人都亲亲热热地去巴结赵肃,当真又恨又气,却无可奈何,只能暗自冷笑:所谓的亲族,不过都是一群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当初伯父赵希夷还在任的时候,个个都对自己客气三分,现在就连伯父也去巴结那个赵肃,等着罢,待我金榜题名之日,定也不会给你们这些人好脸色看的!赵肃啊赵肃,你就算成了别人的嗣子又如何,不也是个小妾生的儿子吗,这就是你的命!
    随着日子的推移,赵肃的婚事也赶在他回京之前定了下来。
    陈家虽然也是个大家族,但对嫡庶之分没有像赵氏看得那般重,何况赵肃已经过继成为嫡子,前程似锦,他们也乐意许一个嫡出的小姐。
    陈氏通过媒人表达了询问之意,陈家同意以后,就由媒人正式送去婚书,对方回复,婚事就算是定了下来。只是那边说陈家小姐年幼体弱,父母疼惜,想多留些时日再出阁,希望将婚期推延到一年后,陈氏本有些急,但赵肃却没意见,最后便定了一年后的吉日成亲,赵肃则先行返京。他算是彻底见识到旧社会万恶的婚姻制度了,因为在此期间,他连那位陈家小姐是圆是扁都没见识到,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回到京城时,已经是三月初,正好赶上严世蕃伏诛的日子。
    赵肃不喜看这种热闹,便由得赵吉拉上贺子重,兴冲冲去了,自己则到翰林院点了个卯,然后就往裕王府而去。
    裕王不在,据说是殷士儋病了,他亲去探望,赵肃便径自去找朱翊钧。
    后院里,朱翊钧正背对着他,趴在石桌上写字。
    赵肃告假省亲,世子落下的课业由张居正暂代,张居正奉行的是严师出高徒,与赵肃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教育路线,可怜朱翊钧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描字,背书,对答,永远有做不完的功课。张居正有感于裕王、景王这一代皇子教育的失败,对他要求更加严格,朱翊钧知道去和父王母妃抱怨也没用,他们肯定会站在张居正那边,只好咬着牙坚持下来,一边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赵肃。
    赵肃站在他身后,含笑看着他临帖:“字写得大有进步,看来我不在,世子倒是增进……”
    话戛然而止,因为小孩儿猛地回过头来,死死盯住他,把赵肃吓了一大跳。
    “怎么……”
    他还没说完,对方陡然扑了上来,把赵肃扑了个往后踉跄两步。
    “你不要我了!”朱翊钧指控道,兴许觉得这句话显得不大有世子威严,便换了个说法:“你再不回来,我就不要你了!”
    “下官有罪,请世子殿下宽恕则个。”赵肃说着诚惶诚恐的话,脸上笑意盈然。
    “肃肃,我和你说,我写……”朱翊钧的话顿住,看向他身后,赵肃不明所以,也跟着回头,只见张居正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张大人!”赵肃行礼。
    张居正看起来心情不错:“少雍回来了,那末我这教导小世子的差事可卸下了。”
    赵肃注意到,张居正一来,朱翊钧立马没了在他面前的随意,绷着张小脸,一本正经的模样。“张师傅好!”
    张居正还礼,然后对赵肃道:“世子殿下天资聪颖,加以雕琢便能成大器,只是少雍,你先前的教法,未免过于松懈了,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纵然贵为世子,也须一视同仁,勿要放纵才好。”
    “少雍受教了,多谢张大人指点。”赵肃拱手道,对方是他的上官,不管听不听,礼数总是要尽到的。
    其实张居正说的也有一部分道理,小孩子惰性大,所以要勤加督促,可这条定律只适用那些性格安静,比较听话的孩子,一旦像朱翊钧这般身份又是活泼好动的,就算一时耐得下性子,久而久之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早起的压制越大,后期的反弹就越厉害,当他醒悟自己作为皇帝的身份和权力时,这种逆反心理也许会影响整个帝国的运转。
    张居正一走,赵肃转头便对上朱翊钧期盼的眼神,笑着低声说:“放心,咱们一切照旧。”
    朱翊钧欢呼一声,抱着他的腰撒娇:“你不知道我这些日子过得多苦!”
    “张大人也没有私心,只不过方式和想法不同……”
    “不过就算肃肃对我严厉点,我也不会埋怨你的!”小屁孩连忙谄媚地表态,聪明如他,已经知道要根据亲疏远近的不同来区别对待。
    其实也不能喊作小屁孩了,朱翊钧如今八岁,褪去了些许婴儿肥的脸依旧白嫩可爱,只是随着世事渐晓,必然不可能像以前那般凡事随心任性,除了在裕王和赵肃面前还能时时流露出童真之外,面对外人也能似模似样,颇有威严了。
    赵肃一笑,弯腰将他抱起,半大小孩沉甸甸的,他已经快抱不住了。
    回想当年最初见到的那个粉嫩团子,仿佛还在昨天似的。
    “我快抱不住你了。”
    “没事,等我长大了,换我抱你好了。”朱翊钧眉眼弯弯,“你有没有给带礼物回来?”
    果然还是小孩子,就惦记着这个。
    被他这么一说,赵肃反倒不好说忘了,只能扯谎道:“自然是有的。”
    “是什么?”两只眼睛立时变得亮晶晶。
    “放在家中忘了带来,改日给你送过来。”
    赵肃摸着他的头,一边想着回头买点什么好。
    朱翊钧有些失望,转眼又高兴起来:“给你看一样东西。”
    说罢转身跑回屋里,不一会儿便捧了一大叠纸出来。
    赵肃只当是他临了不少字帖,要拿来让自己夸奖,却看见他把那些纸一张张摊平在石桌上。
    赵肃愣住了。
    每一张纸上,都写了一个肃字。
    一开始的字还有些稚嫩,到了后面,越写越端正,显然是写多了,越发纯熟的缘故。
    足足有一百多张。
    朱翊钧见他说不出话的模样,得意洋洋道:“我一天写一个,你走了多少天,便写了多少个喔!”
    
    第56章
    
    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故明朝之亡,始于神宗。
    这是后世史书对朱翊钧的评价,而此刻,这个不知道自己日后命运的小孩儿,正两眼亮晶晶地瞅着赵肃,脸上写满“快来表扬我吧”的期待。
    赵肃看着那一百多个笔力不同,模样各异的肃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谁都不是生来就铁石心肠,是环境的改变,周围的人影响,让一个人慢慢发生改变,严嵩是这样,徐阶是这样,张居正是这样,可能将来的朱翊钧也会这样,所以古往今来许多事情,往往有好的开头,却未必有好的结果。
    赵肃怔立良久,方深吸了口气,蹲下身,将他抱住。
    如果你需要我,我便会一直在你身边。
    尽我所能,改变你的命运,辅佐你成为明君,纵然不能流芳千古,也不要把明朝灭亡的帽子扣在你的头上。
    “肃肃?”小孩儿不明白他为何突然变得如此严肃,伸手揉摸着他的脸。
    “没什么,少雍会记得小世子的这份心意的。”他笑了笑,将那些纸小心收好。“这些便送给我罢。”
    朱翊钧不假思索地点头:“这本来就是送你的。”
    等他将来长大了,看到这些杰作,回想起自己年幼无知的时光,也许会觉得很可笑吧,不过无论如何,这时候的小孩儿还没有学会要如何拉拢人心,他所做出的一切行为,必然都是出自真心的,这份礼物可就宝贵多了。
    赵肃微笑地想着,心头暖如初夏。
    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伏诛,严嵩罢黜,其心腹鄢懋卿、万采等纷纷落马,严党树倒猢孙散,昔日风光一朝散尽,朝野局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严党及其相关人员纷纷遭到打击报复,许多跟严党无关的人,也被趁机打压,更勿论如胡宗宪,戚继光这些确实曾经依附过严党的人,或被押送回京审问,或被免职赋闲。随着严世蕃的死,那些跟严党有过怨隙,又或者想趁机浑水摸鱼,捞些好处的人,都不肯放过这个棒打落水狗的好机会。总而言之,宁可杀错,不可放过,言官们的折子如潮水一般涌向内阁和皇帝的御案,嘉靖仿佛也不再对严党心怀旧情,但凡呈上来证据确凿的,一律查办,绝不宽待,这就间接鼓舞了一股新的弹劾风潮。
    与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相比,高拱入阁便显得有些不起眼。嘉靖四十五年,他经由徐阶推荐,正式入内阁,成为帝国宰辅之一,徐高二人的交往也进入了蜜月期,赵肃几次看到他们,都见两人携着手言笑晏晏,仿佛亲密无间的样子,以至于外人都说,从今往后,这内阁就成了徐氏内阁,由徐阶一人说了算。
    只有赵肃知道,这种和谐是不长久的,莫说高拱的个性不会甘于久居人下,皇帝也不会任由徐阶一人独大。从前宠爱严嵩,却又扶植徐阶,也是这个道理,帝王心术,说白了就是制衡之术。
    戚继光被调离东南,命其回京叙职,新的旨意却迟迟没有落下,他只好日复一日待在京师,也不知跑了多少门路,可得到的消息都是让他耐心等待。
    因他曾是严党,又是武将,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也不乐意见他,唯独赵肃因着上回在长乐守城的一段渊源,倒是常常往他那里跑,久而久之,两人都混熟了,彼此性子都不是难相处的,自然越发相得。两人闲来无事便弄了一壶好酒几个小菜,坐在院中对酌,赵肃甚至还带朱翊钧去过他那里几回,有心让戚继光多多熏陶一些战场上的故事给小孩儿,免得他将来四体不勤,纸上谈兵。
    这一天,赵肃从翰林院溜出来,又到裕王府喊上朱翊钧,就两手空空地去戚继光那里蹭饭。——他可从来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戚继光胜仗没少打,贿赂也没少收,从来不会缺钱,这不,在京城逗留数日,就租了个大宅院下来,比赵肃那里还要宽敞数倍,所以其实那些弹劾他的折子,也不全是诬陷,说的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戚继光这次上京,身边只带了二十来名亲兵,可个个骁勇善战,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戚家军翘楚,往门口一站,杀气凛然,等闲人也不敢接近,但贺子重却是例外,每回来这里,都会想着法子和这些人切磋,打着打着,也就打出交情来了。
    赵肃是常客,与他们也算熟稔,说笑着打了两声招呼,留下贺子重和他们“交流感情”,便牵着小孩儿的手往里走。
    一进院子,才发现多了来客。
    张居正和戚继光边说着话边朝门口走,看模样是前者准备告辞离去,而后者相送。
    赵肃有点尴尬,虽然翰林院人多事少,大家常常偷空开溜,但被上司抓个正着,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张大人!”
    “少雍?”张居正也有点意外,与戚继光忙向朱翊钧拱手行礼,方队赵肃道:“你怎么也来了?”
    赵肃摸着鼻子讪笑不语,总不能说自己这是翘班了。
    张居正想来也是清楚的,促狭地朝他眨眨眼,居然也不追究,只和他们道了声别,便很快离去。
    他一走,戚继光就取笑赵肃:“看你以后还敢跑我这儿来不,幸而张大人豁达,否则就是扣你俸禄也是轻的。”
    “我这不还有尊大佛傍身么,张大人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赵肃笑眯眯道,放开朱翊钧的手,任他满院子溜达,招猫逗狗。
    “你成日把小世子往我这儿领,小心那些言官又有话说。”戚继光摇摇头,要领着他们入内奉茶,却被赵肃阻止。
    “外面凉快,在外面就行了,让人炒两个小菜,酒就算了,世子还小。”
    戚继光白了他一眼:“没见过你这么自来熟的,直把这里当自己家了!”
    话虽如此,眉宇之间却是高高兴兴的。
    他本是武将,自然不喜欢那么多繁文缛节,赵肃如此言行,正合了他的胃口。
    “这叫宾至如归,我到了你这里,就想起自己家了,要不赶明儿把家当也搬过来,和你一块儿起居算了!”赵肃哈哈一笑,得寸进尺。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