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行医在唐朝-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妨。”李弘轻轻摁住裴源的手,一点点把抽出一半的长刀推送回鞘。
  裴源压下刀柄,目光转向李弘:“太子殿下,她的孩子可能正在发疹,您请小心。”
  李弘并不回答他的话,依旧温和地望着这对母子:“你先回答刚才先生问你的问题。”
  那女乞也算有胆色的,非但没有被裴源的杀气吓傻眼,反而镇定了下来。她也松开了手,抱紧孩子,半跪在地上,跟李弘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
  “这几年草民这里都是大旱的天,好在圣上免了三年赋税,又曾在咸亨元年的时候开仓赈粮,草民们才靠着官府放出的一点赈济过日子的。只是到了今年,王太守说粮仓已空,实在放不出粮食来,所以……”
  话未说完,众人心中都有了分晓,张文瓘冷哼一声:“没粮食?年前他来长安,老夫见他膘肥体健,可见一仓粮食都给他一个人吃了!”
  他一番揶揄,反倒把严肃的气氛化解了三分,众人哄笑一声,其实心中早知这个王陵是个偷油吃粮的硕鼠,也就张文瓘最是心直口快了。
  李弘淡淡一笑,命人将这女乞丐送回家去好生安抚,再送了几吊银钱。
  那女乞自是千恩万谢,临走前忍不住回头道:“殿下,郿州像草民这样的人还很多,殿下,求求您也救救他们。”
  一阵细碎的凉风卷过,掠过李弘低垂的眼睫,在那双清澈如水的眼中结出三分冰霜似的冷意。
  “我会的。”
  ——
  永宁郡府一如其主人清而不高,纯而不朴的为人,一座大宅宽阔有致,打理得宜,既没有吴府、刘府那样显贵于外的炫耀,又不失其主人高贵的身份和丰厚的涵养。
  郡府早备好了东院请太子入住,院里斜插几株高低错落的青桐树,总算给郿州阴霾晦暗的天色抹上几分绿意。
  太平自然就住在她皇兄隔壁的厢房里,她和李璟到底男女有别,就由乳娘照看着,而李璟则被扔去和吴议一起睡。
  两个人同榻而眠,好在一个身材清瘦,一个身量还小,挤在一张床上,热络暖和得刚好。
  这连日的奔波,别说是李璟,就连吴议这个正直青春的少年都觉得有些疲乏,打更的锣声刚刚从郡府门口擦过响去,两个人就相互依偎着沉沉睡去了。
  吴议至今还用着慢白汤养着身子,睡眠倒是一向很安稳,鲜少有做梦的时候。
  这一夜却不知怎么的,居然梦到女娲补天的故事,那块缝补天空的巨石从天穹之顶径直掉下来,就生生砸在他的胸口上,差点没把他压断气。
  他自梦中惊醒过来,借着熹微的晨光一瞥,才算是找到了罪魁祸首——
  李璟这个睡觉不安分的小子,双手双脚都树藤似的牢牢缠到他的身上,一颗脑袋干脆直接枕在他的心口上,还不时用软糯的脸颊在他身上蹭一蹭,嘴里时不时发出嘟嘟囔囔的声音。
  吴议好奇地低下头,小心地窃听着着小家伙的梦呓——
  “胡饼……地公老爷……吃胡饼……不许吃馅……”
  得,还记得这一茬呢。
  吴议无奈地将缠在腰间的手脚轻轻地拿开,又小心翼翼地抬起李璟的脑袋,软软的小脸还是两年前那正宗的小笼包的手感,吴议忍不住趁机又捏了两把,遭到一双手脚扑腾两下的反击。
  七八岁的孩子,正贪睡的年纪,就是给人撸秃了脑袋估计都醒不来。
  吴议给他掖好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才穿好了衣衫,从行李中取出一本厚厚的《伤寒杂病论》,借着稀薄的晨光,立在窗前默默记诵。
  读完一篇《辨疟病脉证并治》,便觉得脑子被这些充满了经验和智慧的文字塞得满满当当,连带脑袋都沉重了些似的,压得脖子一阵酸痛。
  他放下手中的书,懒散地伸了个懒腰,左右活动了下脖子,刚准备抬眼望向窗外的青桐缓解缓解疲劳,就撞上一双半带笑意的眼睛。
  “太子……”他忙压低了声音,害怕吵醒熟睡中的李璟,“您怎么会在这里。”
  “我见你窗户打开,就知道你一定是晨起读书了,你如此勤勉,以后定有可为。”
  两个早起的人隔着支起的窗户,小声地说这话。
  吴议心道您可真是误会大发了,要不是李璟那个小混蛋睡觉也不安生,他还裹在温暖的被窝里和周公畅谈呢。
  他也不准备解释这个傻乎乎的事情,李弘大清早地过来找他,显然也不是准备来闲聊的。
  “你还记得昨天那孩子吗?”李弘问,“我看他面上有疹,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
  吴议昨天也不过在人群最后面凑了个热闹,连那孩子鼻子眼睛都没看清楚,只看得出是在出疹的时期。
  出疹的病就可多了,往小了说,水痘,麻疹,都是常见的疹病,只要保养得宜,很快就可以自愈。
  而往大了说,也可能是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流行病——天花,这种现代已经几乎被消灭的疾病在这个年代根本是不治之症。
  他在心中迅速地筛了一遍学过的感染病,但仅凭短短一瞥,实在难以断定那孩子得的到底是什么疾病。
  见他面露难色,李弘倒也不加为难:“昨夜我与张先生议及此事,张先生也说没有细看,所以一时难以诊断……听说沈博士最擅时疫,可否请他代为探看?”
  吴议这可算是听明白了,这位太子爷是不想找沈寒山说话,才透过他的嘴下这道口谕的呢。
  毕竟,在外人看来,半疯不癫的沈寒山既然是照顾太平的太医博士,就必然属于武后一党,此事虽然微末,但事关人命,李弘肯定不想因为党羽之间的嫌隙耽误无辜性命。
  他心知李弘的体贴,更感这位太子的仁慈,心里也牵挂那苦命的孩子,便答应了下来。
  “臣这就去请沈博士。”
  李弘这才微微一笑,浅淡笑容掩映在初升的朝阳中,如这个时代最温柔的一道风景,将所有灰暗和阴霾都融化开去。
  吴议本来温暖的心境却顿时凉在这抹大唐最值得骄傲的笑容中。
  如果没有记错,这道绚丽美好的朝阳很快就要攀到天顶,紧接着,就会在人们崇敬的眼神中骤然坠落。
  李弘的生命,只剩下五年。


第40章 天花来袭
  吴议刚敲开沈寒山的房门; 迎面便抛过来一个硕大的药箱,直愣愣砸到他刚伸出的双手上。
  “你小子傻站着干什么,去给人瞧病去!”
  沈寒山一身素净的常服; 丢了往常那股酒气,倒添上一派精神; 一贯不修边幅的模样突然改得规规整整,竟让吴议有些看呆了眼。
  沈寒山一记爆栗敲醒这个睡眠不足的呆学生:“怎么着; 还得师父我三请五申啊?”
  吴议这才回过神来; 把药箱子背在肩上:“老师怎么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沈寒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头,大阔步走出门去; “不知道你和那混小子说了些什么浑话; 耽误我这么久时间; 快跟上来!”
  天底下; 敢把李弘喊一声“混小子”的; 恐怕也只有这个不拘一格的沈寒山了吧。
  吴议已经摸透了这个人嘴硬心软口不饶人的怪脾气; 也只“嘿嘿”一笑,一路小碎步撵上去,跟着自家的老师去给那对母子看病去了。
  沈寒山一路快步向前——昨夜就在侍卫那里打听好了那女乞丐的住所,只等着吴议通传的这一口谕呢。
  两个人一前一后踏在乡间的小路上; 泥地里很快印出一深一浅两行脚印。
  沈寒山分明两手空空无一物,却比背着一方硕大药箱的吴议脚步更沉更重; 一步一步深深陷进泥里; 仿佛扛了千斤的担子在身上。
  吴议望着沈寒山一双厚实的肩膀; 不觉想起上次跟着张起仁去看望沛王李贤的病况时; 也是这样初阳破晓的早上,师徒二人匆匆赶去,一路无言,却又各自心绪万千。
  不管面对的是尊贵的皇子,还是下贱的贫民,这些老师们都把一样最沉重的东西背负在自己的身上。
  责任。
  沈寒山似乎是注意到吴议灼灼的目光,无声地回顾他一眼,难得没有嬉笑的脸色,一双清寒的眼里闪着熹微日光,如从天穹一角裁下的一片晨星。
  师徒二人对视一眼,话虽然没有说出口,却仿佛都已经抵达对方心底。
  ——
  乡路崎岖,师徒二人紧赶慢赶,也大概花了两个时辰,才赶到那女乞丐的家里。
  那女子家里真可谓是家徒四壁,房顶只搁了两层茅草勉强遮风挡雨,好在打理得还算干干净净。
  吴议一面观察着,一面走进屋子,没料到脚下一片滑腻的青苔,背着药箱子摔了个狗啃泥。
  那女子见他们远远赶来,想来定是太子爷的吩咐,本来心底还一片感动,直接被吴议这一摔逗笑出声。
  沈寒山叹息着摆摆手:“这不是我的学生,娘子'1'可别误会了!”
  那女子见他师徒二人逗趣,赶紧这小少年从地上扶起来,替他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妾从夫于姓。”
  “我姓沈,他嘛,不足一提。”沈寒山哂笑一声,不再和她玩笑,“我来瞧瞧你儿子的病况。”
  于娘子一听,赶紧撩开屋里一道垂下的帘子,露出一个破烂的小木床,在里头抱出自己的孩子,揭开襁褓,给沈寒山和吴议仔细看去。
  吴议定睛一看,这孩子果然已经在出疹期,红疹上已经开始结出亮泡,有的甚至已经化脓,只不过一夜过去,看着竟然比昨天严重了很多。
  几个月大的奶孩子的眼睛本该是水润透亮的,这孩子却目光凝滞,一动不动地睁着眼睛。
  吴议心道不好,婴儿的抽搐不像大人那么夸张,照这幅样子看来,这孩子已经陷入了惊厥,只怕病入脑府,情况已经非常棘手。
  沈寒山取出一方白巾,隔着白巾探了探这孩子的脑门,果然是滚烫一片。再切下脉去,指下脉浮而数。
  师徒两人探看一番,都各自谨慎地拿清水洗干净了手,在洗手的间隙交流几句,得出了同一个答案。
  “令郎所患的,是天花。”
  “什么……”
  于娘子对这个骇人的答案虽然早有准备,但这沉重的两个字砸下来,一时间也有些头晕目眩,几乎站不住脚。
  她的丈夫已经被征戍边,到现在家书也没有一封,连生死也不知道。除了这孩子,平平几尺地皮里竟也找不出第三个亲人。
  支持她在贫瘠的生活里煎熬下去的,就只有怀里这个出世不到一年的小小婴孩,这是她丈夫的血脉,是她性命的延续,是她平生唯一所能感受到的幸福。
  支持她站在这里的全部动力被“天花”这两字猛然抽空,她双膝一软,还没意识过来,就已经跪在沈寒山和吴议面前。
  “求求二位恩公,求求你们救救他,他才八个月,他……”
  她话没说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哭声滚动在猛烈抽动的气管里,混成一阵含混的嘶喊。
  “我这里暂且有个方子,你拿去用吧。”沈寒山面无表情地从药箱子里取出一方纸笔,丢给吴议,“写。”
  吴议指节一抖,迅速铺开纸张,研开墨块。
  “小荆七茎,缚作一束,点火在碗内煎,临卧服'2'。”沈寒山缓缓道出这个简洁的方剂,又嘱咐道,“天花传染性极强,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每天早上去河边取一点冰,隔几层布搁在孩子的额头上,尽量让他的热度退下来。”
  沈寒山深深望向这个几近崩溃的女子:“谋事在天,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说罢,袖手一挥,徒留一个微弓的背影。
  “吴议,走了。”
  ——
  在去于娘子家里之前,吴议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这是个小小感冒都能死人的年代,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天花。
  但是看着那般情形,心头任然仿佛结出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生生横亘在胸腔中,哭不出来,咽不下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就算是见过两辈子生离死别的人,一时间也难以从怆然的情绪中走出去。
  师徒一路默默而去,又默默而回,一来一回的间的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东风乍起,卷起一阵遮天蔽日的黄沙,吴议一路用衣袖掩着脸颊,跟着沈寒山回到永宁郡府。
  刚跨进门,还没收拾心头的悲怆,就被两个飞来的小团子撞了个满怀。
  “太医哥哥好坏,居然背着我们出去玩。”
  “议哥哥,你去哪里了呀。”
  两双明亮的眼睛高高仰望着吴议,不经世事的两个小人实在读不懂那双微蹙的眉头中蕴藏的千万无奈。
  一左一右两个小团子就像两个沙袋似的,缠在他的脚上就不撒手了,就连一贯被太平喜欢的沈寒山都难得受到冷遇。
  可惜师徒二人这会子都没有哄孩子的心情。
  天花并不像白血病,它不仅是一种难治之症,还是时疫。
  沈寒山左手一捞,右手一提,把两个小家伙从吴议腿上扒下来,一齐丢给乳娘。
  刚撇开李璟和太平,迎面就撞上风尘仆仆的张起仁,徐子文和吴栩二人跟着他背后,都是一副惊慌失色的神情。
  两位太医博士眼神相交,就已经知道彼此想要说的话了。
  “快去回报殿下!”
  ——
  “天花?”王崇基惊得拍案而起,“王太守未曾提过此事,老夫也没听说过啊。”
  张起仁神色肃然地摇摇头:“我和沈博士都已经发现了天花患者,此病势必有所起源,不过现在源头已不可追溯,只能趁着疫情扩散之前加以干预,才能防止万民陷于水火之中啊!”
  沈寒山目光森森地盯着窗外黄霾的天空:“时疫一旦开始,其势便如山倒,不是轻易可以阻止的。天花一病,十中九死,若想要救更多的人,就只有一个办法。”
  李弘冷静地听他们分析疫情,半响,才镇定地发问:“沈公的意思要封锁郿州,不许进出,以防止疫情扩散?”
  沈寒山还未说话,张起仁已经抢先摇头:“此病源头不可找寻,未必就在郿州之内,依臣之见,不仅郿州要封锁,陕西境内所有州县都要排查天花患者,一经发现,立即隔离,并且上报官府,但凡出现天花疫情的,都要封城锁门,才能隔绝传染。”
  李弘思忖片刻:“此事在郿州发现,还是应该通知王陵太守,请他过来,大家一同商议。”
  其余几位太医博士也都纷纷附议,王崇基先打发个人去请王陵,务必要他速速赶来。
  一行人正商量之间,却见郡府里一个下人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约莫是没料到厅堂里有贵客在议事,一时之间竟然仓惶地愣在原地,过了半响,才知道磕头认错。
  “小的该死,冲撞了贵人,小的不知诸公在议事,小的该打……”
  他一边说着,一边已抬起了右手,准备自扇几个耳光。
  还没掂量好是该打重还是打轻,腕上已经被人用力扼住,抬头一见,是裴源那张冷肃的脸。
  “有事快说。”
  裴源的话,自然就是太子的意思,那下人得了这个脸面,自然也就喜上眉梢,把坏消息当好消息报上去了。
  “郡王爷,焘哥儿他出痘了!”


第41章 是什么病
  王崇基一闻次言; 脸上顿时像被抽空了血色似的惨白。
  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亲侄儿居然出了痘,而照沈、张二位的话看; 此时出痘疹的,十分可能就是天花。
  若王焘做了十个里面活下来的那一个; 那就也就罢了,顶多留点麻斑坏了长相; 也强过被夺走一条性命。
  可若他就这么没了……
  王焘是他亲侄儿; 他兄长王敬直的的幼子。昔年李承乾谋反事败,身为当朝驸马的王敬直也祸及自身; 不仅被迫与南平公主绝婚; 还被流往岭南; 至今不得归家。
  而这个才一岁的孩子; 是他长兄的心头至宝; 巴巴地送到永宁郡府养着; 不过是希望就是他过得富贵安乐。
  若他连这点最基本的保护都没有做到,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自己唯一的兄长?
  正当他兀自陷入懊恼之时,张起仁已经拄杖而起,笃一声敲在平滑的地面上; 把他从沉思中敲醒回来。
  “王陵一时半刻也是来不了的,我们先去看看你侄儿吧。”
  张起仁一句话倒是点醒了王崇基; 几位长安来的名流圣手就摆在眼前; 何不请他们先诊断一番?
  他忙收起胸中的千万愁绪; 朝李弘恭恭敬敬一稽首:“殿下……”
  话没出口; 李弘已经微微颔首:“请二位博士先去看看那孩子的病情吧。”
  ——
  “妈妈……”
  “生死未卜”的小屁孩正霸占着张不算宽敞的木床,企图翻身的姿态因手脚太短终于宣告失败,明润如珠的眼眸眨巴眨巴,无辜地瞪着几个匆匆赶来的大人。
  圆溜溜的眼珠子天生一股灵气,粉雕玉琢的小脸鼓着气,像是有许多的话要说,又偏偏只能干着急地发出单一的声音。
  两双探寻的眼眸在看似天真无邪的面庞上扫过,心底多少有了个分晓,也都收起了紧张沉重的神色。
  王崇基虽然不通医术,但见两个太医博士脸色平静无澜,也就把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暂时塞回了胸口。
  “你们来瞧瞧,都说说,这是什么病。”张起仁反把拐杖一抬,指向三个凑在后面的年轻人。
  吴栩、吴议和徐子文皆是微微一愣,没想到这么紧要的关头,老先生还要先考察学生。
  到底徐子文是最滑头的,既然张起仁能分出闲暇指教学生,就说明王焘病情不重,指不定什么事也没有。
  打眼看去,这孩子也不过几颗水泡挂在脸上,想来是郡府的人关心则乱,把小化大,反添出一桩乱子。
  他装模作样地拨开拢在一堆的人群,下手把了把王焘的脉搏,自然是什么也没有摸出来的,但面上依旧装出一副沉稳淡定的模样。
  “依学生看,小公子脉象洪大,此为热症,痘子多发于身上而少发于面部,想来是襁褓过热,捂出来的褥病。”
  话音未落,沈寒山便已嗤笑出口,笑眼眯眯地望着张起仁,却又一个字也不肯说。
  张起仁倒照旧不露喜怒,又点到吴栩:“你说。”
  吴栩也不是个傻子,见沈寒山颇有嘲弄之意,就知道此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徐子文一定说错了。
  他也照着徐子文的样子做了番虚态,最后,才小心翼翼地抬眼望向张起仁。
  “小公子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1',想来是天花无疑了。”
  “你倒比他强点。”沈寒山在张起仁面前也不客气,直接指点他的学生,“葛公的《肘后备急方》是本好书,你既然这么喜欢,不如回去好好抄几遍。”
  这话是揶揄他照章背书,说出来的症状和病人实际的情况相差万里了。
  张起仁只是微微摇头,眼中连失望都没有一丝,仿佛早已料定他们二人的水准。
  “老夫早就教过你们,读书背经都是次一等的事情,通达意思、领会精神才是第一要紧事。你们在长安虚读了一年的书,还是没有一点长进。”
  吴栩、徐子文心中自然忿忿不已,他们不过是入学一年多的生徒,连此行的门都不算跨进去了,两位博士就这样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在诸人面前丢脸出丑。
  面上自然是恭恭敬敬地俯首称是,不露一丝怨愤之意。
  最后轮到的自然就是吴议。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王焘身上的痘疹多散布于躯干,而头面四肢少有,隔着一方白巾摸到额头上,便觉灼烫,再放下手去切脉,的确是脉洪如钟,徐子文的话倒不掺假。
  他细细思忖一番,问那回报的下人:“小公子昨日是否有发热或者吐奶,或者烦躁不安,手脚不定?”
  那下人捣蒜似的点头:“先生真神人,都叫您说全了。”
  吴栩忍不住冷笑一声:“今天发热,总不见得昨天就好好的,这谁不知道?”
  吴议并不理会他,反而接着问下去:“但是两三天前,小公子尚无此症,所以你们未曾在意,是不是?”
  这回答话的是王崇章:“你说的不错,老夫闲来无事,只喜欢弄儿为乐,唯有昨天恭迎太子殿下,才没抽出时间,往日都是好好的。”
  两个问题问完,张起仁冷肃的脸上已浮出了一丝笑意。
  沈寒山亦哈哈一笑,拍了拍张起仁的肩膀:“看来还是我的学生技高一筹啊。”
  吴栩和徐子文尚云里雾里,就已经被吴议压了一头,心中自然丛生不满,连一贯猴精讨巧的徐子文都按捺不住了。
  “贤弟说了这么多,倒是说说是个什么病症,也好叫咱们师兄两个服气啊。”
  吴议淡淡扫他一眼,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还听不出来王焘的病,也难怪张起仁连气都懒得生了。
  “是水痘。”他这话是说给王崇章听的,“天花和水痘看似相似,但二者完全是两种疫病。水痘的痘子往往起于躯干,发向四肢及颜面,而天花则截然相反。天花往往在出疹三天前便有高热和疲倦的症状,而水痘则发病更急,常常是热症同痘疹一起出来。”
  他顿了顿,视线落在王焘咧嘴笑着的小脸上:“并且小公子精神很好,病势虽来如山倒,但尚且留在腠理,所以您也不必多加担心,小公子绝非天花之疫。”
  王崇基刚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