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行医在唐朝-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胡、地骨皮、功劳叶,这是解低热的药材。
太子参、服苓、鸡内金,都是益气健脾,治疗乏力纳差的。
这几味药材倒也罢了,吴议细细地刨了刨手里的药渣子; 发现还有白芨、仙鹤草、藕节等几味药材。
这几味可都是收敛止血; 用以治疗痰中带血的。
吴议心下捻动片刻; 对李弘的病情已经有了个大概的分晓。
自郿州一行; 他就未曾和李弘再有谋面; 虽然从一剂月华丸之中猜测出他已经得了肺结核,却不知道他病情发展如此快速,只不过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已经出现了咯血的症状。
这些铁证般的药渣就堂而皇之地摆在奉医局中,但凡稍微细心者,就能瞧出李弘的病症,这断不该是一贯严格谨慎的张起仁会落下的破绽。
心头正一阵惑起,再低头细细嗅一口,仿佛有一丝微微的酒酿气味沁入鼻中,虽然清淡若无,但却比元春初五的寒风更凛冽地拂入吴议的心头。
而渐渐凉下的药渣却仿佛就在他手心重新煮沸起来,烫得他双手微微颤抖。
酒乃是结核病的一大禁忌,若以酒酿入药,则更兼有活血的功效,多次饮用,更助湿热,可以说是用药如用毒了。
酒味易散,对常人也无害处,即便有人试药也决计试不出错;而下药之人又用量细微,若非仔细查对,轻易也瞧不出来。积年累月,这些细微的用量就会如细小而又无孔不入的虫子,慢慢腐蚀掉李弘已经孱弱下去的身体。
如此精巧的心思,若就败在药渣这一关上,也实在可惜下药之人如此良苦的用心了。
心中寒意顿起,刚想拔脚开溜,便听见背后一阵高喝:“谁人擅闯奉医局?”
不等吴议多加分辩,方才还在呼呼大睡的药童已经从桌上一咕噜爬起来,一双眼中曳着明晰的烛光,脸上掩不住的一片得意神色,仿佛一只栖伏于夜的小猫,终于抓住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猎物。
——
翌日清晨,吴议被收押入大理寺狱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太学。
严铭急得仿佛一颗水珠跳进了油锅,被炸得一刻也站不住脚,连陈继文也没问过,径直跑去沈寒山处,要跟这位太医博士商量一二。
人还没进门,先被门前一个直挺挺杵着的人绊了一脚,险些跌落在地。
他定睛一瞧,不是李璟却又是谁,也正满脸焦急地敲着沈寒山的房门,恨不得一头栽进房间里去。
两个人目光一错,都晓得对方的来意,也不多话,连敲带踹,硬生生掀开了沈寒山的房门。
沈寒山这才晃晃悠悠地从屋里走出来,整个人像根被腌过的咸菜似的,从头到脚没一点精神气。
李璟知道这又是昨夜喝高了,赶紧递上一杯解酒的清茶,严铭更按捺不住,几乎就要揪住沈寒山的衣领大喊一声“你徒弟入狱了”!
等沈寒山终于从酒乡招回一魂一魄,李璟才急道:“议哥哥昨日在奉医局被擒住,现在已经押在大理寺狱中了,此事干系到太子殿下的用药,连东宫都已惊动。如果博士不加干涉,恐怕议哥哥此行凶多吉少了!”
严铭的耳报来得更仔细些:“如今的大理寺卿就是当日的左庶子张文瓘张公,他素为东宫要员,对此事更加看重。听闻戴公已夜访张府,定要张公亲自处理此案,严查到底。倘若吴议落在他手里,肯定会被严刑拷打,以至于屈打成招也说不定!”
沈寒山左耳听一句,右耳出一句,才算勉强是听出个所以然。
“张公素来秉公执法,手下从无冤假错案,倘若吴议有冤在身,定不会错按罪名给他的。”他懒散地打了个呵欠,仿佛这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都不足以让他醒一醒酒。
李璟正想再说什么,沈寒山已摇摇晃晃地坐到案前,揉着胀痛的额角。
“再说了,我一个小小的太医,如何能在大理寺卿面前有什么分量?”他掰了掰一身酸痛得如同错了位的骨头,骨节咔嚓一响,仿佛落定一颗棋子。
严铭尚且没读出这话里的言外之音,李璟却已经是对沈寒山这套说辞再谙熟不过了。
果然,沈寒山眨一眨眼,从角落里提出一枚药箱子,往二人面前一撂。
“你们谁今天替了他的班儿,跟我去请公主的平安脉啊?”
严铭隐约参透点沈寒山的意思,李璟已经先乖觉开口:“严铭哥哥既在陈博士门下,想来今日也少不得去跟请沛王的平安脉,博士若缺个跑腿支使的,尽管喊我去就行!”
沈寒山笑着睨他一眼,半响,才幽幽道:“看来不是我赚了,而是吴议这小子赚了,我收了个蠢徒,他却收了个精明的,世道不公啊!”
严铭这才觉出沈寒山话里的味儿来,却已经被李璟抢了先,仔细一想,李璟多少和太平是有几分交情在的,的确比他这个没见过几次的小生徒靠谱些。
他这边才在心中理出个所以然,那边沈寒山和李璟二人已经一前一后地赶往太极殿了,唯剩他一人,呆在太医署里干瞪眼。
他也只能暗恨自己有心无力,心中百般滋味一起涌上,也唯有把希望都寄托在那个八岁的孩子身上。
——
另一边,被严铭寄予厚望的李璟心中也有些拿捏不稳。
武后敕令之下,他冒险去见太平,已经是逾越后谕。此事若被武后察觉,可不是跪一跪,罚一罚就轻易能了断的事情。
而太平一贯是个娇生惯养出来的脾气,未必就还记得小时候陪她玩过的一个小小的“太医哥哥”。
他在心里把一番求情的话编排了十来回,连肩头背负的药箱子也不觉得重了,仿佛有什么更沉重的东西就压在他的身上,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倒是沈寒山面上虽无一丝焦急,腿下却生风似的两步一迈,不过片刻,一大一小两个人就已赶到太极殿中。
李璟前脚还没踏进宫门,后脚就被一个乳娘掣住了:“小世子,皇后娘娘有口谕在先,断不许你再见公主,您可别让妈妈们为难呀!”
他心中知道这些老妈妈也是奉命行事,但心里早急得一团纷乱,哪里还分得出一丝精力来对付乳娘,趁着乳娘一个不意,脚下踩了香蕉皮似的溜了进去,背着个半人高的大药箱子,跑得却风一样快。
乳娘见状,忙也撵了过去,又招来一二侍卫,老鹰捉小鸡似的跑到李璟背后,作势就要把他拿下。
这边正你追我赶的热闹,那边沈寒山已经快步迈进殿中,径直寻到太平公主面前。
自杨氏一案以来,这孩子性子便沉静安稳了许多,见着沈寒山也不像小时候那般亲近热络,只微微一笑,唇角抿出两朵梨涡。
“博士匆匆而来,想必是为了吴议被压入大理寺一案吧。”
沈寒山一听此言,心中已放下一半的担子,只要太平心里还记得这个曾陪她玩过的小生徒,那吴议就还有一丝生机。
于是也卸下凝而不化的脸色,露出一个随性的笑容:“公主这话大谬不然,您的母亲要我日日来给您请平安脉,臣不过遵从皇后的旨意,照拂公主的身体。”
太平亦不慌不忙伸出右手,端在沈寒山面前:“太平还有要事要办,沈太医一定要快快地诊好了脉。”
两人正一来一往,有模有样地演着一出请平安脉的戏码,殿门的帘角已被一阵闯来的风声掀开,李璟就这么猝不及防地闯进二人的眼帘。
“臣见过公主。”
他急匆匆地行一礼,身后已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正想开口把心中所想都倒出来,太平已从沈寒山手中撤回自己的手腕,接着便从自己的所用的红木掐金丝的妆奁中拿出一个半旧不新的弥勒佛面具。
“璟儿,你不用着急,我这就去找母后求情。”
第57章 两个谈判
吴议在大理寺狱中受到的待遇; 远比严铭等人担心得好得多。
除了脖子上象征性的一道枷锁; 和一身还算干净的囚服; 他并没有遭到任何想象中的苛待,甚至连一记下马威的杖责都没有挨。
这里的狱丞还单独给他开了一道房门,里面简单陈设着一桌两椅一榻,显然已经是接待“贵客”的牢房了。
他的面前伫立着一位面若春风的年轻人; 高挑; 白净,满脸的书生气。
他身着一身清冷洁净的月白长袍; 如同这阴黑潮湿的牢房里面一道刺目的光。
“吴议; 你是袁州人; 因张博士的提拔,才来到长安; 你的运气真不错,比我强多了。”
吴议带着枷锁的头抬不起来,只能上挑着一对眼睛,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官员,似乎在问,您是哪位啊?
年轻人毫不愠怒,反倒俯身凑近他; 低声道:“我叫周兴; 是这里的狱丞。”
听到这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酷吏的名字; 吴议心中顿时如投石落水; 短暂地惊讶之后; 反倒镇定下来——知道对方的底细,总胜过被人蒙骗的强。
见他仍不为所动,周兴也非常耐心地陪他坐下,如果不是这里是一间阴森冷暗的牢房,吴议几乎以为他会取出一壶美酒,一碟花生,和自己唠嗑起来。
“我以前是河阳县令,因为还算有点本事,被圣上调来了长安。”他缓缓地和吴议倾诉自己的故事,仿佛吴议不是一个等待审理的犯人,而是一个多年未见的旧友。
吴议也就平静地听他讲下去。
没有酷吏会把残暴这两个写在脸上,而周兴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显然不是那种拿杖责和刑具要挟人的低等狱卒。
“圣上多次想要提拔我,都被那些御史大夫们阻止了,他们说我没通过科考,而且太年轻,不足以委以重任。你说,这是不是很不公平?”
不等吴议点头或是摇头,周兴就已经露出钦羡的眼光:“而你就不一样了,你在袁州连一天学都没上过,却越过贡举被张博士破格提拔到长安太学里,又在第一次旬试里就拿到了上等,真是少年俊杰,令人叹服呀。”
这一番话的意思,无外乎我已把你的情报掌握得清清楚楚,连你入门考试考了第一名这样的细枝末节都知道,所以甭想在我面前撒谎。
果然,短暂的寒暄之后,周兴目光一闪,终于提起了今天的正事:“这么好的前途,若被毁了,连我这个做狱丞的看了也心疼呐……说说吧,到底是谁指使你在太子的药汤里面做手脚?”
显然,周兴要和他玩“先礼后兵”那一套,因为他笃定这个年轻人背后一定还藏着一座靠山,他就靠手里的糖和鞭子,把这座深藏其后的山脉连根拔起。
而他所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也正是吴议心头所想的。
他们希望得到一个什么答案?
从踏进这间牢房的第一步,吴议就立即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绝不是一桩简单的冤假错案,有人隐藏在背后,步步为营,目的就是想要通过他这个“饵”钓出一条大鱼。
这样的事情,早就永徽年间高阳公主谋反一案就有了先例,当时高阳公主为争夺爵位,不惜污蔑自己的大伯哥房遗直对自己无礼,结果反被长孙无忌抓住马脚,翻出与其与荆王李元景“谋反”一案,借机彻底地清扫了所有曾经或现在依然与自己立场不合的政敌,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一桩肃清大案。
尽管长孙无忌最后也不得善终,但是这样的先例摆在眼前,想要效仿,也不算太难。
如今掌管大理寺的正是昔日的东宫左庶子张文瓘,吴议可不觉得凭借郿州一行那几面之缘的交情,这位精明能干的太子党要员就能轻易放过自己。
见他沉默不语,周兴又替他剖析一番:“其实张博士对你也算是有知遇之恩,你这样谋害太子,难道就一点也不内疚吗?我还听说太子对你颇为欣赏,在张博士面前常有激赏之言,对于这样的伯乐,你又怎么下得去狠手呢?”
说罢,他长吁一口气,冷冷的目光刻在吴议的脸上,仿佛在他眼里,这就是个不知飨足,不懂回报的白眼狼。
周兴所问的每一个问题,吴议都很想反问回去,但他深知眼前这个看似温文有礼的年轻人的厉害手段与真实面目。这番话绝非是和他推心置腹,反倒要诱导他说出心中的秘密。
他不由苦笑,也提出一个问题。
“你们凭什么就指认我是危害太子之人?”
“凭你鬼鬼祟祟,擅闯奉医局,企图销毁证据。”周兴最后叹了一口气,仿佛吴议唯一的一句话,就是最愚蠢的一句话,“或者说,就凭你是沈寒山的门徒,武后的走狗。”
他这句话,可以说是最后给吴议一次机会,让他供出背后主谋了。
吴议眉心一跳,这才明白了这出好戏,想要唱给谁听。
周兴这颗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显然还没有站定自己未来效忠的主子,还企图借此事助太子党扳倒武后,把吴议当成自己仕途上的最佳的祭品。
而这一搏,也是太子党的背水一战。
此时的武后虽然已经垂帘听政,手握大权,但其心腹李义府死于贬地,袁公瑜遭到贬谪,就连许敬宗都因年老体衰而辞官。在表面风光的“二圣临朝”的局势下,武后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势单力薄,岌岌可危。'1'
而这一切,均是出自看似懦弱的李治的安排。他已经剪除了“旧武党”的羽翼,可以放心大胆地借助武后的才干与能力,替自己这个不争气的身体治理国家。
在这个节骨眼上,趁着“新武党”还没有完全成立,击溃武后,完成连长孙无忌都未能完成的伟业,又是多么一件令人心神激荡的事情!
周兴当然想不到,他自己就会成为新武党中的一员。
而撬开眼前这个少年的嘴巴,才是当下最要紧的任务。
——
大明宫中,另一场交谈正在进行。
显然,这里的气氛要比大理寺狱融洽很多,硕亮的烛光牵拉出一高一低两道长长的影子,落在一席摆好的飨宴之上。
金乳酥、水晶龙凤糕、贵粉红、御黄王母饭、玉露团、八方寒食饼……道道都是时下流行的吃食,简直可以凑一席烧尾宴'2'。
往常太平若见了这一席,早就急不可耐地扑过去了,哪里还管什么别的事情,但今天,她显然没有往日的兴致。
“今天这是怎么了?”
武后挥手屏退侍候一旁的宫人,偌大的宫殿中顿时只剩下母女二人。
“女儿有一件事想不明白,想请母亲指点一二。”
太平把手藏在背后,面上一副大惑不解的模样:“夫子今天教李密的《陈情表》,里头有一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儿不明白,为什么他死了以后还要编草呢?”
武后微微一笑,将她揽过怀中,正欲借机给她讲一讲《左传》的故事,就已经瞧见她背后的那枚弥勒佛面具。
她垂眸沉思片刻,反而向太平伸出手:“你今天拿在手里的是什么,怎么藏着不给我看?”
太平腻歪歪地倚在武后的怀中,跟她讲起这面具的来历:“这是女儿去年新春得到的玩具,是一个叫做吴议的太医哥哥送给女儿的,当时女儿和弘哥哥走散了,幸好遇到了太医哥哥,才能重回母亲身边。”
武后仔细翻动着这半旧不新的面具,心底早已通明透亮,不由微微一笑:“看来今天你不是来问什么是‘结草’的,而是问怎么报面具之恩的?”
太平这才脱出她的怀抱,将凌乱的裙裳一指一指梳正,恭恭敬敬地朝自己的母亲跪下。
这是母女之间第二次行跪礼,第一次是杨氏一案,武后要给闯了祸的太平一个教训,而这一次,则是为了另一宗案件。
武后眉头一挑,空落落的怀抱尚存着女儿的体温,刚才的温馨气氛却在太平的一席话中逐渐冷却下来。
“女儿听闻那位太医哥哥因为夜闯奉医局而入大理寺狱,并被冠以毒害弘哥哥的罪名,但女儿认为这样的定罪是很不妥当的。”
武后略一颔首:“是有些草率,但不至于无理。”
又低头瞧了太平一眼,心里五味陈杂:“你就是为了救这个人,而向我下跪?”
“不,女儿不是为了救吴议哥哥。”太平抬起头,眸中闪落着忽明忽暗的烛光,“女儿是为了救母亲。”
“哦?”武后敛起嘴角的笑意,眉心一动,落下一点淡淡的粉,“为什么这么说?”
第58章 最后棋子
“就如我是大唐的公主; 而您也是大唐的皇后; 大唐的公主不可以错; 大唐的皇后就更不可以错,否则就会有人替她去错。”
太平将沈寒山教的话一口气倒出来。
“所以,一旦吴议认罪伏诛,那么大家都会猜想; 他到底是替谁错了; 到时候不管是不是您的错,天下的悠悠众口都会把这错的根源归结到您的身上。所以吴议万万不能有罪; 否则您就会被牵连到其中。”
一响话落; 如一阵和风拂过秋水; 在武后见惯风浪的眼里掀一丝微不可觉的涟漪。
这瞬间的波澜很快归复为一个平缓的笑容:“我去年听你弘哥哥说,你请求去郿州的时候; 连别人教你的话都背不利索,现在看来,你确实长进了不少啊。”
太平面上一红,手指纠上裙带:“这……这也是女儿的想法,女儿相信母亲是不会害弘哥哥的,可只有女儿相信您是没有用的,因为您不仅是我的母亲; 也是天下万民的母亲。”
武后含笑地听完她一席话; 半是欣慰半是惆怅地点了点她的鼻头:“这话比前面沈寒山教你的都要有用; 看来; 以后不能小看我的小公主了。”
“那太医哥哥……”
武后但抿出一个浅淡的笑:“你是我朝最尊贵的公主; 你所想的,当然都能如愿。”
——
张府今夜也有客来。
菜色是一贯的朴素简单,并不因为贵客的到来而格外阔绰些,四荤四素拼出赏心悦目的形状,中间盛一道清淡入口的茼蒿汤,最养生不过的一席饭。
连酒都是张起仁亲手酿的寻骨风酒,淡薄的涩味揉化在清冽的酒香中,一倾入杯便勾得人喉咙发痒。
张文瓘端了酒杯又放下,长叹一口气:“昔年李勣将军最爱喝你这一坛子寻骨风酒,如今酒尚在,人却不在了。”
张起仁知道他与李勣素有交情,昔年李勣入朝,张文瓘与另外两位朝臣设宴款待,李勣赠另外两位以佩刀和玉带,却唯独没有送张文瓘任何礼物。
当张文瓘问他为什么时,李勣却告诉他,佩刀所代表的坚毅果决,和玉带所代表的克己奉礼这两种品质他都具备,而没什么好处是他没有的,所以一时无礼可赠。
此事很快在长安流传开去,不赠美物赠美言成为了一时的佳话。
而张文瓘也果然如李勣所预料的那般平步青云,登阁入相,辅弼东宫,更兼执掌大理寺,成为大唐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
一杯美酒倒映出历历往事,张文瓘望着杯中自己苍老的脸,不禁苦笑一声:“我们都老了。”
张起仁亦凝目沉思,半响,才宽慰一句:“公不过耳顺之年,以后的日子还很长。”
“张公是内科圣手,还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有几年的寿命吗?”张文瓘自哂一句,“我们都是半个身子埋进棺材的人了,就是明日要我死,也没什么可惜的。”
他自伤片刻,才提及今天的来意:“我们是老了,但太子殿下年仅逾二十,难道真的要走到我们这些老骨头前面了吗?”
张起仁望着他的眼睛,沉重地点了下头:“即便拼尽太医署所有能人高士的本领,也最多足以续命五年而已。”
张文瓘掌心一颤,连带酒中的面目也猛然晃动片刻,半响,才归于平静。
“若不是你徒弟徐容眼明心细,察觉出药中有异,通报于我,我们这些老朽竟然都还被蒙在鼓里!只可惜,就算我们借势扳倒了武后,太子若不在了,两败俱残,终不过是便宜了他人。”
他既不动筷子,也不饮酒,唇齿却已泛出苦味:“天不佑太子,使他患上不治之症,难道真的要我们弃太子而拥沛王?”
数十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是时候放弃那个比他父亲还要病重的太子,去拥立一个新的主子,组织一个新的党派了。
唯有这样才能巩固李唐皇权的地位,使之不被外氏所染指。
但李弘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是他花了十数年心血浇灌出来的人,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童,到如今誉满天下的监国太子,其中付出的感情和精力,远远胜过自己的儿孙。
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权位的关系,成为了朋友、师徒,甚至可以大不韪地说一句他待太子,如待自己的亲儿。
现在要他舍弃病榻上的李弘,而去拥立一个年轻的、健康的李贤,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的决定。
而扳倒武后,确实眼下第一等要紧的事情,有这件要紧的事情抵挡在前,也算是暂时分开他烦恼的心神。
武后已经请旨调动武三思、武承嗣回长安继承他们父亲的爵位,想来明年就能在朝堂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外戚一旦在长安扎根,再想摒除武后,就会难上加难。
片刻功夫,心头已经千回百转,再望向张起仁,他面上亦是一片苦涩的笑意。
张文瓘这个艰难的抉择,对于照拂李弘数年的张起仁来说,显然也是一道沉重的负担。
他正想开口询问沛王的身体状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