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末代帝王养包子-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生之末代帝王养包子
作者:冬月青
文案
李彧前世身为末代苍玄国末代帝王,一生勤勤恳恳,疲于奔命,结果还是家破国灭,成为后世笑话。即使身在帝位之时,因为李彧只是以诸侯王庶子继承帝位,母亲身份卑微,一帮世家大族也不怎么瞧得起他。魂魄在世上游荡数年后,见到了国破,还有新的王朝的建立,李彧回到了当初进京为帝的前夜。当然,李彧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代逆转乾坤的盛名君主,而是养成一个开辟盛世的千载难遇的明君。自然,本文便是末代君王如何正确养成包子的故事。
论如何正确养成包子的方式:第一步,找到一个优秀基因的提供者(李彧:这是在逼我!);第二步,生下一个可爱聪明的包子(李彧:不要告诉我要我来生!!!);第三步,详情见内。
攻宠受,受宠包子,HE,目测是甜文;好像有小伙伴很介意,那就强调一下,攻受双洁哦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彧,赵翼,李亨 ┃ 配角:尹放,李元,李济,邓京 ┃ 其它:痴情将军攻X帝王别扭美受
==================
☆、1|开端
这是一个北方的小城,但城里有座在当地百姓看来特别豪华的宅子。宅子有四扇黑漆大门,高檐翘角,门前有两座特别雄伟威风的青铜大狮子,载着两棵很大的槐树,门檐下挂着两个很红的大灯笼。现在已经是深冬时节,那风一吹,枝影婆娑,灯笼蹒跚。
平常人自是进不去的,但在城里的各处,都能看见这座漂亮又威风的宅子。而且听说,里面住着的还是贵胄皇孙,尤其那主人生得可漂亮了,只要在这地界住上个三年五载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是满心向往。而在那座宅子里的西北角,有间很是简陋的院子,因常年光照都不是太好,很是阴寒。
院子只有三间屋子带两间耳房,东厢房内,李彧扑腾一下从有些老旧的床上坐起,力道有些猛,床不满地吱呀了几声。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有些缓不过神来,他好像重活了一世,又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床前坐着一位年过三旬的妇人,一身荆钗布衣,面容和手都带着些做粗活后的沧桑和痕迹,但还是很明显地可以看出那面容年轻时肯定是十分艳丽的,如今去了些鲜艳倒显得越发素净。妇人身旁站着一个三四岁的小萝卜头,有些胆怯地抓住自己母亲的衣角,眼睛乌黑溜圆,一张小脸粉粉嫩嫩,一张小嘴又圆又翘。
床上少年名叫李彧,乃蠡吾侯庶长子。而床前的妇人则是其生母葛氏,原是出身教坊的歌伎。而旁边的小萝卜头则是李彧的一母胞弟。
葛氏见着李彧醒了,擦了擦哭得又红又肿的眼睛,止住哀哀戚戚的哭声道,“彧儿,你可终于醒了!”说着又抹了抹眼泪,把李彧重新扶着躺好,“醒了就好,醒了就好。你昏睡了一天一夜,娘去给你弄些吃食来。”
李彧有些不敢置信,一把捉住葛氏的手,唤道,“娘!”
想到儿子身上落下的病根,葛氏心里很是沉重,但还能平安醒来,葛氏已经很满足了,强压下心中的沉重与勉强的宽慰,强颜道,“你昏睡了近三天,娘去给你找些吃食来。”葛氏把身边的小萝卜头抱到床上,哄道,“你乖乖的,陪你哥再睡会。”
小萝卜头乖乖地听话躺在兄长身边瞪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李彧,生怕闹着他哥了。小小年纪的他也知道他哥生了一场大病,便十分乖巧地轻轻靠着他哥,很是依赖,但又生怕碰着了他哥。
而李彧,则还陷在惊诧里没缓过神来。他看了看在自己怀中乖乖靠着自己的弟弟,摸摸他的头,一时间心底说不出的酸涩和感慨。他这,竟是回到了十三岁!恰是他进京的那一年。
当初前世小皇帝夭亡后,连太后命近支王侯子孙进京。他生母卑微、父系庶出不显,又很是识趣地风光迎娶了连太后嫡亲同胞妹妹,便侥幸当了那皇帝。
连氏一族如日中天,气焰嚣张,连太后、连后、连大将军,将宫中到外朝,掌控得滴水不露。即使他身为帝王,在三人面前也得谨小慎微、处处陪着小心。他花了长达十年,迎娶连大将军的继女邓氏限制连后,培养绝色离析连太后和连大将军,从内分化三人,从外争取其他家族能臣,催化百姓对连氏一族的不满,才将连氏一族连根拔除。
可不想,才握了几年实权,便是连年天灾人祸,洪水、地动、干旱、蝗虫、瘟疫、边境入侵、百姓暴动,他就像个连轴转的陀螺一样,给这末日的王朝疲于奔命地打着补丁。即使这般,世家大族嫌他并非正统,能臣干吏认为他没治国之才,最可笑的是,他竟然就那么稀里糊涂地死在他第二任皇后邓氏的一碗补药里。
要知道,邓氏当初可是爱他爱惨到骨子里了的,竟然会用了一碗汤要了他的命。
前尘往事都还没理清,只见身边的小厮青竹近身轻声秉道,“彧少爷,侯爷来看你了。”
若是以前的李彧,对这个父亲定是又敬又怨的。在前世他还幼小的时候,他父亲蠡吾侯李济在他心目中,长得好看又很厉害,但他父亲对他们母子三人冷漠得很,甚少关心,对主母杨氏苛刻他们母子也不闻不问,长大后他心中一直是存有怨恨的。
但后来在翦除邓氏一脉势力时,他竟发现他是他这侯爷父亲所生,而另一个父亲却是邓家家主。那时两人都已经被他折腾得一死一衰了,知道了那两人的渊源和分开的原委,李济以为自己当初生下的是个死胎,邓家家主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儿子的存在。时间变长了,事情变复杂了,此时见到李济,李彧心中生出的情绪一时也复杂了许多,怨也淡了许多。
李彧从床上抬起身子,“孩儿见过父亲。”李元在一旁也跟着费劲地挪起胖乎乎的小身子,糯糯地叫了声父亲,眼神里怀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和害怕期待落空的失落。李彧安抚地拍了拍李元的小身子。
李济在离床不远的椅子上坐下,眉眼间有些疲色,“给你下药的下人已经被处理了,你好好养着身子。”稍稍停了片刻,“你母亲命人给你送了些滋补药材过来,让你房里的下人每日给你做了补身子。”
李彧心中不禁冷笑,李济的嫡妻杨氏乃弘农杨氏嫡幼女,出身显贵,豆蔻时见着李济,一下子即被李济的美貌摄住了,非李济不嫁。李济只是河间王庶子,生母出身卑微,若无意外成年后顶多是分些家财立户,成个闲散富人而已。
当时的平阳侯自是不愿自己千娇百宠的嫡幼女,嫁给没什么前途的李济,但杨氏自小被娇宠任性惯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平阳侯也没办法,只得依了。
而杨氏却是知道李彧是李济十月怀胎生下的。当时还是她和平南侯夫人袁氏串通,给平南侯和李济之间设下了九曲十连环的狗血。杨氏从来便十分讨厌李彧,李彧初时还以为是杨氏讨厌的葛氏的原因,心中也不是没疑惑过,李济也不怎么看中葛氏,杨氏这般有何必要。
但杨氏对李济的痴迷和百依百顺却是直到死都未变过的,他以为只是妇人的嫉妒和占有欲作祟而已。十三岁这年,便是杨氏命人给自己下了坏了子孙根的药,想到这,李彧对杨氏便生出无限厌恶来。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知晓李济十月怀胎生了他,又一直因为他以为死胎的孩儿一生耿耿于怀,李彧对李济心中硬是生生多了些怜惜来。但不能那么便宜了杨氏,李彧让自己生出些又可怜又乖巧的神情来,“多谢父亲和母亲的挂念。孩儿模糊中听到大夫说,孩儿以后恐怕”说着显出一副悲痛的神情来,“只是不知是何人,竟然讨厌孩儿到如此地步”
李彧身体受了损,本就有些虚弱,脸色很是苍白。这番话和那副神情,使得李济见着这个和自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儿子,心中不禁又愧又痛。他自是晓得这是杨氏干的事情,但杨氏背后的杨家势力太大,而杨氏又是嫡子的生母,被揭出去,对嫡子的影响很是恶劣。多番权衡之下,李济便不自觉地选择牺牲了这个向来不被他注意的庶子。只是如今见到这庶子这番样子,又想到不久前杨氏便自作主张递了葛氏膝下二子的名单上去,不日就要被送到京城,李济心中的愧疚越发厉害。
但他向来对府中事甚少过问,对几个孩子也很少关心,也不知该对李彧做些什么才能让这孩子好受些。
李彧见李济的神情,便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便也不再管那许多,径自便躺床上闭眼休息去了。经了前世,对李济早没了那又敬又畏的心理,他愿怎么就怎么来了。
至于身体受损这件事,他自不像前世那样郁郁在怀。按照前世的发展,他宫里的那些女人一个比一个厉害,怎么可能容得下他儿子的存在。都过了那么多年,他早已接受了这个事实。
李济见也再没什么好说的,便离开了小院子。没多久,小厮雪冬便端着易消化的流质食物,跟着葛氏进了屋。葛氏怕是有意回避了李济,等他走后才进来。前世李济还是很心疼自己这个母亲的,直到当皇帝后的许多年,他都一直以为葛氏是他的生母。
而葛氏怕是从不知道自己并非他的亲生子,当初她生下的婴儿要么是死胎,要么是被杨氏一不做二不休的处理掉了。葛氏虽然出身卑微,也不得李济宠爱,但对两个儿子却是疼爱至极。前世李彧很大一部分便是因为想让葛氏和弟弟过得好一点,以及心中的不甘,才汲汲于皇位,如今,即使知道葛氏并非自己的生母,但心中的孺慕之情却是难以改变。
李彧端过粥自己慢慢喝着,并不假雪冬之手,“娘,刚刚父亲来过了,不知你遇见没?”
葛氏脸上闪过一丝惊慌和怅然,笑里带着些苦涩,只淡淡说了句,“侯爷还是关心你的。”李彧知道葛氏是恪守自己本分,压根就不会问些逾距的话,或是逾距地对李彧提什么要求。但李彧还是知道葛氏是无限崇拜李济的,当初做了皇帝后,葛氏为数不多的要求也是因为他这个冷漠的父亲。
李彧有些恶意地想着,他这个父亲,呵,还真是红颜祸水啊。
作者有话要说: 果然我是一个沉不住气的人,想好下周发,希望存稿还能多一点,结果就耐不住了。。。看来我这种,只有没有存稿哭晕在厕所的份。。。十一点半左右时再来一发,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时再来一发,因为编编说,第一天来三发,感觉会比较好哦。。。(这么强的火力,不找个身强体健的怎么行!!!)
☆、2|入京
李彧醒来未近一个月,京城的消息便传来,太后懿旨,他与弟弟不日便要进京。他想着自己重活一世,还来不及做什么,就要不可避免走向原来的轨迹。不过,大概还是不一样的,他知道得更多了。而这是他必须面对的,不进京,便是个一无是处的庶子,只有被杨氏拿捏的份。
李济膝下子嗣不多,仅杨氏膝下一子一女,葛氏膝下两子,其他两个姬妾皆无所出。其实,李彧一直也不大明白,凭杨氏的手段,葛氏是怎么又生下李元还养到这么大的。
进京前一日,李彧携着幼弟拜别李济和杨氏。这次去京城安排的随行和车马,看着还是很可观的。毕竟涉及父亲的脸面,杨氏出身世家,一向以李济为优先,即使对庶子不喜,面上要做的也还过得去。
一支护卫队,随行的掌事、小厮、丫鬟、马夫,看着浩浩荡荡一群,不过真正近身顶事的没几个。也就青竹和雪冬,是从小跟在李彧和李元身边的小厮。等到了京城,没几日,这行人便又会回到这个蠡吾城了。
“孩儿明日便与弟弟进京,家中有母亲照料,一切定是很好,惟对娘亲放心不下,希望父亲看在我和弟弟的份上,对娘亲多怜惜几分。”
杨氏脸色顿时显出几分难看来。杨氏舍不得自己的嫡子去京城那龙潭虎穴之地,便让两个庶子顶上去,李彧只是说几句让她心堵,已经是很便宜她了。
皇族子息不济,外戚擅权,如今正是连氏一族当道。和帝是当今连氏族长的嫡亲妹妹连妃所生,但早早被当时的窦后害死。和帝无子,膝下仅存了舞阳长公主。和帝崩后便是清和王嫡子继了帝位,便是顺帝。当然,顺帝早早即娶了连氏族长的嫡女,便是如今的连后。
如今顺帝去世,膝下仅有一名未及半岁的幼儿。连后早早将皇子的生母虞美人除掉,将皇子养在身边承帝位,不想皇子也突然夭折。国不可一日无君,连后便下旨令近系诸侯王将适龄子嗣送入京城,一来可以牵制诸侯王莫让其轻举妄动,再来也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继承帝位。
当然,合适的意思包括许多,比如年龄小、听话、身份卑微、无所依仗等等。李彧想到此不禁心中想冷笑,想当初他并不是最佳人选,必经十三四岁的年纪对想掌控幼帝的连氏一族来说,还是太大了,变数也多。
但他幼时的经历,父亲不闻不问,主母出身杨氏一族,不是个好相与的,从小到大母亲带着他和弟弟便过着很难堪的日子。得到帝位的机会摆在面前,他还稚嫩的心窍便迅速被迷住了。他想逃离侯府,成为皇帝后,他那对他不闻不问的父亲也会对他刮目相看,他那欺人太甚的主母定也要战战兢兢。
他伏低做小,娶了连太后的妹妹,整整大他六岁,表现得很是听话,而他母系足够卑微,待他父亲离世,他都只有成为庶民的份。自然也让连氏比较放心。
只是后来的事实正明,他所过的生活永远只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而已。只有毁灭的结局。
他当时想得太过天真而已。他做了皇帝后,想将母亲和弟弟从侯府中接出来,但连后还在其位,怎么可能允许。不想不久便传来胞弟夭亡的消息。
李彧看了看手上牵着的这个才近四岁的小肉圆子,摸了摸他小脑瓜,想着这世他一定要保住他的性命。小肉圆子不太明白发上了什么事,只是习惯地蹭了蹭兄长的手掌。他只是知道要去京城,而京城很远,要很久都见不到母亲,心里觉得很难受、很不舍,小脸恹恹的都没什么精神。但从小母亲不受宠,一直遭到大夫人的责难,让他从来只会变得更乖巧懂事,不让自己给母亲和兄长带来麻烦。
蠡吾城在京城的东北边,不算太远,快马半日即可到。不过李元还小,李彧要顾着弟弟,紧赶慢赶,到京城都是三日之后了。李元从小就未离开过蠡吾城,开始时还很新鲜,路程久了,便一直恹恹的。等近了京城,十里城外就开始热闹繁华起来,小家伙又开始精神起来,掀开帘子四处瞧着。李彧一路上将弟弟抱在怀里哄他睡觉,身子都有些算了,这时也好歇歇。看着小家伙黑溜溜的眼珠子乱动、十分好奇的模样,脸上也不禁显出几分宠溺的笑意来。
这京城分为内三圈与外三圈,以皇城为中心,大贵族、世家围之,再是官吏、书香门第,是为内三圈。而外三圈则分为商贾、奇巧匠人三教九流及平民之所,只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历经世代,便自发的凑成聚居的形态。不过,规模效应还是很突出的,商贾聚集之地多繁华,奇巧匠人三教九流处多奇人异士,而平民之所则一派家长里短、平静祥和的生活气息。
护城河和高耸的城墙之外便是城外。开国初期,战乱未平,城外几乎杳无人迹,不过经过几百年下来,繁华和平的京城引来一批又一批的商贾和移民,如今城外十里也是十分繁华,京城第二大的酒楼八方居便在进入京城最大的路口上。
李彧前世做了二十二年的皇帝,前十年耗在怎么将连氏一族连根拔除的,后十年则是被后宫的那些女人、连年的天灾、饥荒、战乱折腾得他劳心劳力,结果在朝中那一帮老狐狸面前却讨不了好。到后来,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年仅三十五便暴毙而亡。
不过,其他不说,深处高位,他对京城乃至全国的世家、大贾及各种势力分布可说是了如指掌。当然也有他不太清楚的事情,比如京城最大的酒楼来仪居幕后真正的老板是谁,比如他前世女人无数,最后却没生出个儿子,反倒被那些各个不省心的女人折腾得快去了半条命,还比如,他正值盛年,即使身子有亏,怎么会突然暴毙而亡?!
他生下来身体就不算太好,一直比一般的男孩瘦弱许多,想到其中的原因,李彧眼中闪过浓重的阴翳,只将怀里的弟弟抱得更紧。到如今,他心里更清楚,身处帝位,能够掌握的力量和能够做到的事情。尤其对于他这个县侯的庶子而言,进则是万人之上的帝尊,退则是一文不值的庶民,即使重活一世,这选择也显而易见。而且,这一世,他要保住自己唯一胞弟的性命,他不想成为受世人唾骂的末帝,尤其在他认为他前世还算劳心劳力的前提下。前世死亡后他浑浑噩噩在世上不知飘荡了多少时日,只知他死后发生了战乱很快便改朝换代,再不明不白就回到了这个时候。
八方居乃京城第二大的酒楼,位于入京大路最大的路口,不可说位置不好,属于天下首屈一指的富贾朱家。而京城最大的酒楼来仪居则在京城市井中心,对得起京城大家和贵族公子哥们口味的,却是要比八方居格调高了许多。来仪居明面上属于江东王家,王家人才辈出,不仅出仕者多,也多有善于经商人才,王家闺女入宫为妃者也不在少数。
按此来说,来仪居属于江东王家也不甚奇怪,只是后来,才让李彧发现背后另有其人,不过,未等他弄明白,就一命呜呼了。
李彧见弟弟瞧得热闹,见着担子挑卖的食物,更是挪不开眼,口水都快滴下来了。这一路来,也没太吃好喝好睡好,李元小脸蛋都像瘦了些,便命人在八方居好好休整一番,等吃饱喝足恢复些精神再入城。
李彧掀开轿帘,将李元抱下车,酒楼小厮立马眼力见地上前招呼。八方居汇聚八方来客,各种口音,豪爽的、斯文的,很是热闹。李彧要了个普通隔间,就留青竹与雪冬在跟前侍候,随行管事将其他人安排好。
隔间视野不错,向内可以看到酒楼大堂,向外通过栏杆可以看到过往的行人和小商贩。李彧前世也吃过山珍海味,瞧着跟前那小馋猫的口味,点心、大菜、小吃各点了些,想着青竹、雪冬都还不太经事,以后得好好调教,该做的做好便少许多事。
李元凑到他哥怀里,胖胖的小指头点着菜牌,糯糯的声音兴奋道,“哥哥,我要吃大鸡腿、糯米团子,还要很多很多的肉!”
李彧有些宠溺地揉了揉他的小脸蛋,“好好好,这些都给你点,不过,你一样只能吃一点”李彧看着自家弟弟肉呼呼的小脸蛋,觉得他就像颗小圆子一样。
☆、3|再遇见
酒楼大堂内说书人的声音很大,在隔间里听得都蛮清晰。那人抑扬顿挫的说书声传来,“话说这世家大贵族,最重视嫡系血脉,龙生龙、凤生凤,自然娶妻娶贵,才能保证血脉的正统高贵和家族的延续。传说开国皇后尹氏,乃名相管仲后裔,贤良淑德,生下来批八字就是个旺夫命,高祖登帝,完全可以说有光烈皇后的一半。自然,这尹氏一族嫁给皇族子弟的不在少数。其次,则是邓、王、窦三家。这可都是出过贤后的家族,如今也是一等一的尊贵,与历代高官、各地世家联姻可谓盘根错节。而除此之外,当世大儒荀家、伏家已传承百年而不倒,门生遍布朝野,族中女子多有入宫为妃。”
大堂中众人听得兴味盎然,仿佛从那些遥远的联姻中,就感受到了京城的贵气一般。不过,也有那些好事的人问道,“那当今连氏一族呢?”
这人声音不大,可问题一出,满座哑然,说书先生尴尬地笑了笑,和稀泥道,“连太后家族那自然是好的”说书先生见那人还不罢休的意思,连忙转移话题道,“不过,若要说最为尊贵、最令英雄才俊折腰、贵族子弟魂牵梦萦的,却还是”
座下的听众被勾得兴起,各个伸长了脖颈等着说书先生的下文,只觉得其中有什么另人津津乐道的消遣。
说书先生眼神一转溜,说道,“当然是下嫁的公主皇女啊!”
众人觉得好像很有道理,但又好像不对劲,若说公主皇女身份尊贵就罢了,却没有英雄才俊折腰、贵族子弟魂牵梦萦这么夸张啊,而且说书先生的意思明明就不是这个。座下顿时嘘声一片,不过都图个乐子,过了就这般过了。
却说隔间中李彧听到,脸色不禁沉了沉。一般人听不明白,他可是听得再明白不过呢!这说书人摆明就暗示的当朝帝王多喜龙阳,更要命的是,前世他当了皇帝后,了解的宫中禁事多了,自是知晓那些帝王还是多在下面的那个。而且皇族中甚至有部分男子能生子,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历代帝王却是了解一二的,更何况他父亲便是能生子的体质。这让他越发有些暗恼。
前世他心里明白,许多大家高官累世嫡出,实际上对他三世庶出的身份,尤其生母还是歌女出身,心底很是有些瞧不起。由此他更加敏感了许多,凡事都更加自矜帝王身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