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末代帝王养包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攀缇病@顝鞘北涣碌目刂朴车貌恍校植荒芩姹隳筛龀錾砀叩腻印<降搜啵顝啪醯谜饧蛑本褪翘焐纯肆系钠跛
  邓燕虽是邓家女,但作为连松的继女,连太后也可算作其姑母。再连松十分看重柳氏,连太后也不得不顾忌连松的意见。
  那时李彧已二十及冠,在宫中侵染了那许多年,看着更是气度不凡,更加俊美。邓燕比李彧还小了几岁,在李彧有意的殷勤讨好下,很快便纳了邓燕为妃。其后连月与邓燕斗得鸡飞狗跳更不必说,偏连太后与连松还没得法。
  也是后来,李彧才知道邓燕生父被连松害死,强娶了柳氏,邓燕和其母亲心中早有怨恨。有时候李彧想,看着是他利用了邓燕掣肘连氏,又何尝不是她利用自己为生父报仇。呵,女人永远是不能小瞧的。
  这世他知道的信息更多,再加上心中清楚邓京毕竟是他生身之父,虽然邓京与李济两人都不知道,但大概心里有所依仗,而且早早获得邓家的支持有必要,李彧便也敢来空口太白狼了。所幸结果还不太坏。在定阳侯处要得几个人在暗里做事,还有其他便宜略过不提。
  留李元一人在家,李彧也不太放心,没有耽搁太久,便早早回了府。府里人丁不多,灯盏也点得少,偌大的宅邸又昏暗又空旷,很是寥落。到东厢院时,只见李元小小的身影靠在门框上都睡着了,黑溜溜的脑袋还一点一点的,雪冬在旁边守着。
  “怎么让小元在这里睡着了!”这天气,外面干冷得很。
  雪冬有些被李彧的怒色唬住了,怯怯回道,“小公子醒后没见着公子,不哭也不闹,就要守在大门口等公子回来。奴才劝了好久,小公子才肯跟这守着。”
  李彧微叹了叹气,将李元抱进屋。小小的身子感受到暖意,往李彧怀里缩了缩,“让下面的煮点暖汤端上来。”帮小圆子脱掉厚重的棉服,将他塞在被子里,喃喃自语道,“这么冷的天,别感冒了才好。”
  小圆子被折腾得有些迷糊地醒了,见着兄长,用手揉了揉眼睛,撒娇道,“哥哥,你不要再把我一个人丢到院子里了!”说着深处小小的肉胳膊搂住李彧的脖子。李彧心里只觉得一块软软的,哄道,“以后哥哥要出去的话都会给小圆子说好不好?”
  小圆子点了点头。
  李彧想着,过段日子,大概还是要将小圆子送入学堂的好。有了课业,小圆子也有了事情,便不会一天这么缠着自己缠得紧了。也是到了京城,对小圆子来说陌生的地方,有些不安。哎,男孩子得胆大点才好呢!李彧不禁为自己胆小又黏人的弟弟发愁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下雨,往常坐的两元小三轮都没有,走了一段路还得坐5元的小三轮,心塞···每次下雨就没2元的小三轮,路又堵得要死,公交也过站不停,真是无语啊。。。5元加上地铁费多贵啊,更要命的是,成都还老下雨。。。

☆、6|尹放

  国不可一日无君,自诸侯王公子入京后,立帝事宜便被纳上了日程,其中就立清河王世子李乘与蠡吾侯庶长子李彧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支持李乘者以朝中清贵居多,其中又以两代帝师荀楠与当朝大儒伏绾,以及汝阳侯袁安的支持最显。主要意见是先帝无子嗣可继,承嗣者也须从嫡从长者考虑,而贞王本即和帝长子,李乘又是嫡出,身份尊贵。从出身考虑,除?世子李乘外无出其右。当然,就荀楠与伏绾的私下里,也是认为贞王一系积势甚重,李乘年长,已近及冠,可早早亲政,则朝政可早日不被连氏一族把控。而袁家身为李乘的外家,自是私心偏多。
  而欲立李彧者,则为连氏、杨家。对于连太后与连大将军而言,李彧明显比李乘是一个好很多的选择,而且李彧早早表示出良好殷勤的姿态,欲求娶连月为妻。而李乘早娶了其母袁氏的娘家侄女为妻了。杨氏虽然是李彧不太正经的外家,但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的时候,自然还是要站在李彧这边。
  虽然支持李彧的不多,但是连氏对此是喜闻乐见的。在他们看来,李彧背后的力量越是孤弱,便越是好掌控,李彧便也越发只能依靠连家,这样连氏一族的权势才能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虽然支持李彧的家族和大臣不多,但是反对的也少。对于朝中部分能臣干吏来说,出身并不重要,而且以连家目前的势态来看,逆其锋芒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沉默的多数与邓家及尹家的明里暗里的态度自然也有着微妙的关系。
  选帝事宜还在胶着,李彧已经将弟弟送到了辟雍学堂读书。辟雍学堂本是皇子和大贵族子弟读书的地方,只是如今皇室子息薄弱,招生的范围比原先放宽了一些。辟雍学堂位于宫城东南方,取息息日上的方位,占地近千亩,有礼堂、学堂、藏书阁、琴室、骑射场。其礼堂用来节祀供奉、行拜师礼、结业授礼、行大惩戒的场所,很是庄重肃穆。
  学堂有石室三间,分别用来稚子启蒙、总角习书、十五志学。稚子启蒙里主要是四五岁到□□岁的幼童,多是教习写字、简易诗歌、基本的数数,然后玩耍。总角习书里则主要是□□岁到十五岁的孩童,便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并初涉六艺,年纪小的当然也主要是背诵并听先生讲解。十五志学便是学生选择某个方向仔细研读并要开始自己思考理解感悟,大部分是选择深研四书五经,但少数有天赋的,也会着重天文、杂家或六艺中的一种。
  辟雍学堂可算是整个苍玄王朝最好的学堂,学堂里的先生多是荀、伏两家及其他大儒门生,又有勇将教授骑射武艺,即使是教授数理天文、琴棋书画和其他杂家的先生,也是当世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先辟雍主要是教养皇子的学堂,教授范围要小许多,毕竟数理天文和杂家,皇子要学的少。但到如今,学堂招的学生虽主要是大贵族子弟,但只要是天赋异禀的孩童,皆可入学。
  当然,京城中除辟雍外,还有明堂,明堂则主要是供京城及外地优秀学子读书。在京城,只要其父五品之上或其家千金之财的幼童,或者是年十二通过考核的少年,皆可入学。因明堂无身份限制,所收学生要多许多,规模相对辟雍学堂来说更大。
  但辟雍学堂无疑是为整个王朝输送金字塔顶的人才,而明堂则是为整个王朝塑造中流砥柱。
  管理辟雍学堂的是皇族中的宗伯,名李尧,乃是远系旁支。这人不过三十多近四十,但生得十分年轻,很是俊逸,且有怪才。辟雍学堂便是在其手中变得更为开放包容,培养了许多天才式的人物。
  李彧将弟弟送到了辟雍学堂里的稚子堆里启蒙,初时李元每天上学都是要哭不哭的模样,到学堂门口李彧要离开时,都拉着李彧的衣袖,就那么眼巴巴地看着他哥,也不说话,一副小委屈的模样。
  等过了几天,李彧就完全瞧不出他弟不舍的模样了。前世李元未及总角之年便早早夭折,如今李彧也只是希望他能平安快乐地长大。他重活一世,把他弟放在自己眼前看着,只希望能免去那无妄之灾。
  这日,李彧照常去接李元,但没见李元像往日一般等在门口。在马车里等了一会,也没见他弟的身影,李彧便命车马侯在一边,去学堂寻他弟。
  辟雍学堂占地甚广,正门开阔,后有影壁、假山、圆形广场。李彧前世也是来过几次,路倒也熟悉,影壁其后不远,过了一条河,向左边的小径进去几百米,便是稚子启蒙的学堂,名叫葵园。学堂里的植被丰茂,很是幽静。
  进了葵园,到学舍的窗前,只见石室里只剩下稀稀寥寥的几个人,李元坐在石室里边靠窗的位置,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捉着李元的小手教他写字。那少年只看得到个背影,听声音很是温柔耐心,“这个字里面有三撇,所以写的时候要留出足够多的地方。”
  李元一张小脸严肃地绷着,很是认真,李彧瞧着却莫名觉得有几分喜感。
  “你瞧,这样就写成啦,回去再练十遍会写就可以啦!”
  李元抬起头来,眼睛乌溜溜的,“谢谢尹师兄!”一转头就见到了站在窗边的李彧,很是惊喜,小身子圆滚滚地就跑出去将李彧牵了进来。
  石室里摆了二十多张不大的案桌,案桌前摆了一张小蒲席。教李元写字的少年转过身来,却是尹放。李彧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李彧前世对尹放不可谓不熟悉,尹放过继给其伯父南阳侯后,便是南阳侯世子。其人生得甚是美艳,有很有能耐,前世曾三任尚书令,掌管机要,为李彧身边左膀右臂,后任汝南太守、大司农。
  尹放的忠诚与能力,李彧还是很信任的。不过尹放喜欢姿色婉丽的幼童,前世李彧无可无不可,但今日恰巧遇上尹放对他弟殷勤的模样,就不由得警惕起来。
  上一世有一次,李彧去南阳侯府寻尹放。那时他伯父早已去世,尹放也未娶妻生子,偌大的侯府就他一个主人。尹放将侯府后院的小水渠拓宽变成蜿蜒曲折的小河,院中蓄了个不大不小的水池,池中建了个亭子,从岸边到亭子中又曲折往复在小河中建了一长水廊。
  那时正是春日正好的时节,亭子四周一半以下围了轻粉色的薄纱,迎着吹过水面的微风,轻轻柔柔地飘曳。薄纱之上,只露出尹放斜靠在水榻上慵懒的身子。
  李彧一向知道这人有些爱作的癖好,偏又出身尊贵,生得美艳,行事不羁,杀伤力太高,简直就是个妖孽。
  初时也没以为亭子里有什么,待走得近时,才见到尹放身下有个十几岁的清丽婉童给他忙活着。那婉童面色绯红,看尹放的眼神很是崇拜迷恋,这番活也让他很是动情。那幅情景,还是让李彧有些赧然。
  尹放很快便让那婉童退下,还无比自然地在那婉童脸蛋上亲了一个作为安抚。
  如今想起来,李彧只觉得尹放对他弟,哪哪都是坏心思,虽然现在尹放可能还单纯许多,而他弟还那么小。
  李彧狐疑地看着尹放,问道,“不知尹公子为何这般清闲竟亲自教导在下弟弟习字?”
  自上次宫宴后,尹放还记得李彧,只是看李彧对他这般戒备的样子,觉得他是个多心的。
  尹放还未说话,李元便抢道,“哥哥,尹师兄是负责我们的小先生。哥哥,你看,这是我练的字。”李元像献宝一样把学写的自己名字和他哥名字两张纸拿出来,两张纸上面都有尹放俊雅的字迹。
  尹放如今十六七岁,早已到了志学的年龄。他天资不错,又兼出身,很受学堂里先生的重视。他这个年纪,在大贵族中一般或者在三公九卿府中寻个位置,做个几年再外放再提拔,或者是放到皇帝跟前行走,再外放。只是如今新帝还未立,便耽搁下来。尹放很喜爱学堂里这些天真可爱的幼童,便主动要了这差事,帮稚子学堂的先生照料这些幼童,先生自然是求之不得。
  李彧却只觉得这尹放果然从这么小癖好就显露端倪,只对他的戒备更重。将李元拉到自己怀里,敷衍了几句,便带他弟回去了。留下尹放一个人觉得一脸茫然,想他也是翩翩美少年一枚,这人怎么当他洪水猛兽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存稿箱呀存稿箱。。。放假三天,三号我要去青城山啊。。。去了青城后山两次,都没爬玩过,这次买了早上七点的成都到青城山的动车,誓要爬完!希望不要下雨让我泡汤啊!四川的山就是特别多,去了峨眉山三次,很喜欢。其实峨眉山的风景不算最好,很能明显的感觉到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影响,但是峨眉山特别有灵气!里面的百岁老人特别多,还有那种丛生到死都飞在一起的蝴蝶,万年寺中还有那种会发出古琴声音的弹琴蛙,相传是这青蛙听唐代的一个和尚弹琴,就会发出这种声音了。这和尚还是李白的好友。这种青蛙就只有万年寺才有。还有佛光、云海,那种跑来捡花生的小松鼠,会扭瓶盖、拉书包链的猕猴,那小猕猴有次跑到我身上,抱着手感特别肉肉的,超Q弹的手感。从万年寺到清音阁那条路线走起来不累,很有隐居的感觉。真的觉得峨眉山就像一座被菩萨点化过的山,真希望以后老了能长住在那!

☆、7|西山寺

  立帝事宜双方相持不下,连大将军召集三公、列侯、御史大夫及九卿之大鸿胪、宗正在含元殿,连续商议了三日。
  连大将军称苍玄王朝帝王,非嫡非长者居多,立帝并不以嫡长为限,应以贤能为先,而且历来皇子无不从小学习帝王术业。贞王世子为人傲慢,又年龄偏长,再学习帝王术业可能收效甚微。而李彧年龄正合适,未及十四,不会太小以致帝权多年旁落,也不会太长以成定型无天子之威。更重要的是,李彧虽年纪轻轻,但其才赋、胆识以为众人所知,为天下计,李彧比李乘更为合适。
  不管连松居心为何,但一番话也的确让共商议之臣有所动摇,毕竟,以他们浸染官场多年的经验和眼光,李彧年纪轻轻,却有胆有识。只是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担心李彧到头来也只不过是连松的傀儡和爪牙。而且在他们看来,清河王世子李乘虽有些年少轻狂,但连松对他的评价也太过诋毁。
  御史大夫简顾性情耿直,直言问道,“下官听说大将军幼妹与蠡吾侯公子婚事却是已纳上了日程,敢问大将军欲立蠡吾侯公子为帝无一点私心?!若说立帝不论嫡论长,那先帝膝下无子,岂非任诸侯王子孙皆可来一搏,到时只会惹得天下大乱。若说立贤,蠡吾侯公子年纪不大,无功无德,何以称贤服人?”
  连松冷哼一声,“私心?!若简大人指的私心即是沾亲带故的话,自建朝以来,皇家与大族联姻已有几百年,哪家不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家没个亲没个故!在座的哪位敢说自己没个私心?!笑话!”
  “今日进京的诸侯王诸公子,皆是天子近系,乃是奉太后懿旨进京,作为新帝备选,这又岂是随便哪个阿猫阿狗能来的?!简大人话中意,即是对皇室血脉的大不敬!诸位大人对立蠡吾侯公子有所不满者,无非是对公子李彧的出身有质疑。但李彧奉懿旨入京,便是有这资格,诸大人再拿这说事,便是对太后懿旨的不敬,对皇室血脉的不敬!”
  简顾被连松的颠倒黑白气得有些心塞,还欲争辩,却被汝阳侯袁安拉住,微微摇头示意。
  自开朝以来,大概高祖也未想到竟然会出现帝王未留下子嗣的情况,便也没留下什么遗训规定选帝的章程。只若有帝王横死,未留下遗诏或帝储,则只要获得世袭罔替一等侯爵半数的支持,加之凤印与虎符的支持,任一皇子便可继位。当然,虎符向来一半为帝王掌控,一半为大将军所掌控。有时后位落空,凤印无人掌管,也是另说。
  当朝世袭罔替的一等侯府有八族,皆从开朝至今,乃是定阳侯邓氏、南阳侯尹氏、安阳侯江东王氏、定远侯扶风窦氏、汝阳侯袁氏、平阳侯弘农杨氏及宁阳侯荀氏、乐阳侯伏氏。荀氏、伏氏历来只是书香世家,虽天下门生甚多,但无甚实权。
  处于漩涡中心的李彧相对来说要平静许多。趁着李元读书,他比较闲散的日子,在京城伢市买了几个小些的男童女童,还有几个利索些的婆子。他知道他父亲身边有几个身手了得、能力非凡的暗卫,平日不怎么现身,大概都是他父亲往日在京城,定阳侯邓京送他的。
  李彧是蠡吾侯庶长子,杨氏所出嫡子如今才八九岁,她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自是不愿让自己儿子去冒那么大风险。如今连太后瞧中李彧的消息传回去,杨氏再怎么不屑,李济甚至是他祖父河间王都会给一定支持。
  李彧便向他父亲要了些人过来,其中便有那些暗卫,挑些资质好的幼童让他们训练。若是前世,李彧也没那么早发现,如今便因自然灾害,京城周围聚集了许多流民。因为恶性循环,没有良策,十几年后更是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这日到李元休沐的日子,李彧带他出来放风。京城西郊有个好去处,那周围是不太高的山脉,从山上流下的山溪在山脚汇成一片湖泊,湖泊周围有片竹林,又生有许多高大的树。到春季时,湖泊周围开满了满树满树的花,很是漂亮。只是现在这个时节,倒都是没有的。
  湖泊往上上山,山里有座寺庙,很负盛名,常年有许多达官贵人上香祈福。这山脚湖泊边便成了一处庙市,没到休沐,尤其是节日,摊贩、杂耍甚多,很是热闹。
  为了和连家小姐融洽融洽,李彧自是早早约了连月,更甚至单为她在湖边包了艘大船。不想,临到来时,连月却说其兄称婚期在近,孤男寡女单独外出不太合适。
  李彧也就是为显得热络些,他本来就对连月无甚好感,倒乐得与弟弟一处自在些。
  上午逛了庙市,看了杂耍,中午在湖边寻了处酒楼,吃饭看闹景,又到湖边走了圈消食,天色便已将晚。马车离了湖边庙市,路上便稀阔了许多。李元早已在李彧怀中睡熟,李彧也有些乏得昏昏欲睡。到一段路旁都是很高的大树,不想,从树上飞下一队黑衣人,直接刀剑杀过来。顿时,李彧身边藏在暗处的影卫与黑衣人厮杀在一处。
  马受了惊,有些发狂奔起来,车夫驾不住,不一会便被甩下了马车。眼看马车就要冲到湖里,只见一支利箭从黑衣人处破空而来,射入了马车中。
  黑衣人见此情势,便迅速退散。
  却说李彧听到利箭破空声,本能下将李元包在怀里,那箭却射到了他肩上。他费力掀开轿帘,眼见就要撞到湖边的大树,然后栽到湖里。
  情急之下,李彧想着还是跳车算了,虽然马车速度有点快,两边树木又多。李元早就醒了,见到李彧背上的箭和血迹,被吓得噤了声,死死地抱住李彧的脖子。
  李彧艰难地挪到车架上,咬咬牙,准备往车下跳,却只见一白色身影骑马飞驰而来,临近时弃马点空落到车上,一把拽住缰绳,在胳膊上缠了几圈,用力将马拉住。李彧只见那人衣衫下的胳背强劲有力,马受力不住,昂头嘶鸣,马车才停下来。
  李彧回过神,才看清这人原来是赵翼。
  赵翼只见面前的少年,紧紧抱住怀中的小孩,背上还插着一支入骨的羽箭,面色越来越白,暗道不好,这样死命箍着,只会失血更多。李彧还没来得及道谢,便直接晕倒在了赵翼怀里。
  李元见他哥晕倒慌了神,眼里泪花要掉不掉的,拉住赵翼的衣裳央求道,“大哥哥,你救救我哥!”
  赵翼外祖居在京中,今日本是陪着外祖母来上香。临到了,老夫人与老和尚说禅,碍了时辰,便客居寺中。赵翼便只身单骑回城,不想半路遇见这场厮杀,更见一辆马车往湖中冲去。
  待止住马车后,才发现这车上原来是蠡吾侯家公子。联想到近日选帝之事,赵翼想着大概是谁觉得李彧挡了路,便想除之而后快。赵翼只觉得这少年年纪虽小,却是十分不简单。
  让他遇上了,便也不能不管。赵翼将李元交给了随后追上来的青竹,便将李彧抱上马,轻骑朝寺庙的方向奔去。当然,赵翼自幼身处军中,常年见到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他还是头次见到这般瘦弱但又漂亮的少年,心中起了点爱怜之意也是难免的。
  待李彧醒过来时,只见李元在自己身侧靠墙睡着。房间内朝着门的高墙挂着一佛龛,临窗摆着一张案几,案几之上摆着几本佛经和笔墨纸砚。整个房间甚是素净。那赵翼便临窗扶案不知写着什么。
  赵翼听见动静,转过头只见李彧盯着他弟瞧,便说道,“这小孩昨晚非要挨着你睡,没法就放你旁边了。”
  “这里是西山寺的禅房,你昨日受了箭伤昏迷,进城还有些距离,恰好西山寺主持医术高超,便将你送到了这。你身上的伤并无大碍,但至少还须静养半月。”
  “在下赵翼。”
  “在下李彧。有劳云中侯相救了。还烦赵兄带在下拜谢主持。”前世李彧死后,实际上作为魂魄飘荡了些时日。他也并未留下子嗣,当时邓氏已成为他皇后,又与连太后一般故技重施,欲在诸侯子孙中选立幼帝。但由于王朝百姓人数较开国时增了十倍不止,干旱、洪水、地震、蝗虫等灾害连年交替不止,百姓无以为生,终于从小面积的暴动发展成为了大面积的起义。
  但当时被耗空的国库和疲软的王朝,已无力应对。世家大族和边疆驻军结合起来,终而镇压了暴动,而赵翼靠着军工、出身和无与伦比的威望,成为军队和世家大族平衡的关键,从而被推上了帝位。
  李彧自入京后,一而再再而三地比前世早了许多遇到赵翼,如今又为赵翼所救,其实心里还是对他有点排斥的。毕竟任谁知道自己最后是横死的下场,而取代自己的人随时在眼前晃,怎么着都不会好。
  虽说他在位之时,赵翼也算忠心,但如何也抵消不了他心里的芥蒂,所以他决定还是和这人保持距离的好。这是远离危险的本能。即使这人救了他。
  李彧并未见到主持大师,大师身边的小和尚出来通知大师在参禅冥想,不宜打扰,并摇头晃脑地在那复述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